新玩具
-
Seagate Exos X18 18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儲存容量再升級企業級硬碟機!
作為儲存設備的領頭羊,Seagate的威名,想必各位玩家們都應該知道,但小編認為,其中最有意思的應該是Seagate會針對不同的用途來研發因應的硬碟,讓無論是普羅大眾、還是具有專業用途的使用者,都能從中找到最符合自己用途的硬碟。 而其中,針對伺服器、儲存系統、關鍵業務NAS系統等具有嚴苛、高負載工作量用途的儲存方案,Seagate專門打造了Exos X系列,這次小編也入手了Exos X18系列的最新成員:Seagate Exos X18 18TB 3.5吋Enterprise硬碟,別急,就跟著小編一步步來看這顆Exos X18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Seagate Exos X系列係特別用於應對超巨規模的雲端擴充性所需,而研發的系列產品,本次系列中Exos X18分作16/18TB版本,其中18TB版本、也就是小編手上這顆,是目前市場上可得的最大容量企業級硬碟,能夠提升每個機架所能容納的PB數,將機架空間的使用效率推至極致,並且具有SATA 6Gb/s、SAS 12Gb/s兩種傳輸介面。 Exos X系列還有X16/2X14/X10其他3種系列,但Exos X18身為其中的最高階產品,標配的氦氣密封技術對於Exos X18來說,根本就是基礎配備,在容量上也是一騎絕塵,而依照官方表定數據,Exos X18採用CMR紀錄技術,但傳輸數據卻相較系列中其他產品來得迅速,最快可達270 MB/s,平均失效時間(MTBF)也高達讓人掉下巴的250萬小時,在開機時間上,也是妥妥地能夠全天候24x7運作,每年可有8,760 hrs的運作時間,在可靠性上完全不用質疑。 關於機體上的保護,Exos X18亦搭載了旋轉防震功能,而在內部保護上,加密標準也是採用Seagate的最高規格,搭載Seagate Secure技術,將透過內建的資料保護功能,確保玩家們的資料安全,更能以最快速且輕鬆的方式來進行硬碟汰換作業。 有意思的是,Exos X18為針對超大規模或雲端儲存方案的推手,主軸馬達為7200轉速,在耗能與重量上,卻低於傳統HDD,平均功耗為9.4W、閒置時也只有5.3W,重量僅有670g,且因512e 及 4KN 格式化的技術,讓Exos X18的隨機寫入效能更硬是比前代大幅提升20%,除此之外,Exos X18還搭載數位環境感應器,能監控硬碟的狀態,保持最完善的運行狀態與效能呈現。 更重要的是,也是玩家們最關心的其中之一,如果Exos X18不小心有任何損壞,玩家們可立即上網申請報修,就會有專人到指定地點取件,只要在5年內的有限保固期限內,Seagate都會免費換一顆新的給你,重點是,隔天就會拿到更換後的新品啦! 其實說實話,小編對於Seagate相當有信心,但測試還是得做啦(哈),而且對於企業來說,數據是最能呈現效果或程度的項目,因此,小編還是作了點測試,話不多說,馬上來看。 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 XT 12-Core Processor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顯示卡:AMD Radeon RX 6700 XT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 RGB 8GB x2 ■SSD: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OS:Windows 10 Pro 20H2 在CrystaldiskInfo的偵測數據上,Exos X18的轉速為目前Seagate高階產品的最高轉速:7200轉,傳輸模式為SATA/600,並符合ACS-4標準;而在CrystaldiskMark中,小編採用了1GB與16GB的數據傳輸來作讀寫評測,1GB所顯示的評測數據為274.33/266.52 MB/s、16GB則為274.52/270.45 MB/s,照此看來,Exos X18無論是在小或大容量的檔案存取當中,都能維持一貫的表現水準,穩定度極高。 而在ATTO Disk Benchmark上,仍舊是採取兩種容量大小的數據傳輸,然而不管是1GB還是256MB,Exos X18都一樣在8KB之後的傳輸上呈現穩定輸出,落差不超過5 MB/s,相當傑出。 直接說結論,你還在煩惱要為公司裝哪種硬碟嗎?來,這顆Exos X18買下去就對了,不僅能夠應對雲端儲存,還能夠因應伺服器、儲存系統的需求,在穩定性上,Seagate硬碟產品的品質基本上是不用懷疑的,而在兼具品質、讀寫速度、以及資料保護與售後服務,那麼剩下的是需要什麼?就是容量,雖說Exos X18有16/18TB兩種版本,但小編的建議還是,直上最大、最高級的Exos X18啦,一勞永逸。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
艾格創新KINGSMAN DDR4-3200 16GB套裝實測開箱,散熱鎧甲優質超頻記憶體模組!
擺脫了礦工、掙脫了黃牛,總算讓你買到一張RTX 3080,第11代Intel處理器也給他安裝了下去,沾沾自喜的你正打算開電腦來試一下新配備的威能,哎,先等等,你升級了這些,卻忘了記憶體?用2條4GB RAM是怎麼回事,枉費插在你主機板上的RTX 3080啊。 來啦,來看看這支,AITC艾格創新這支Kingsman DDR4-3200 8G!AITC艾格創新雖然才成立7年多,但他們在記憶體研發這塊,已經默默耕耘了超過10年,除了小編手上這支DDR4-3200 8G以外,還有其他款式可以選擇,包括2,666/3,000/3,200/3,600 MHz等版本,4款頻率都各提供有8GB x2與16GB x2兩種容量,話不多說,馬上來看看這支適不適合你。 基本上,記憶體想在外觀上搞花樣,只能從散熱鎧甲下手了,一般來說,正常一組2支記憶體,在散熱鎧甲上都會是相同配色(就是較常見的Kit套裝),但Kingsman DDR4-3200 8GB挺調皮的,除了略有科幻感的刻紋凹槽之外,還弄成一紅一黑,雖說變得更色彩繽紛,但如果遇上有強迫症的玩家,恐怕就不是那麼如意了,不過強迫症的玩家也別擔心,純白款可能很適合你。 喔對了,差點忘記跟各位說,這支Kingsman DDR4-3200 8G可是AITC艾格旗下電競型的記憶體,所以RGB燈效當然也是裝好裝滿,頂部也裝了導光條,並且支援各大廠所出產的RGB燈效程式,因此在你新組裝的電腦上,完全不用怕Kingsman DDR4-3200 8GB會格格不入啊。 外觀只是入手原因的其中之一啦,主要還是要看記憶體的效能怎麼樣,才能做打算,那到底Kingsman DDR4-3200 8GB(Kit套裝共16GB)的效能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讓小編以自己的測試平台來驗證一下這金牌特務的表現吧。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F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I Formula (Z49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FE創始版 ■記憶體:Kingsman DDR4-3200 8GB x2 ■SSD: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OS:Windows 10 20H2 從CPU-Z中可以發現,單條Kingsman DDR4-3200 8G的CL值為16-18-18,DRAM則是三星製造,而從Thaiphoon Burner的偵測資訊中也可以得知,Kingsman DDR4-3200 8G所使用的DRAM顆粒為三星的K4A8G085WB-BCTD。 接下來用AIDA64 Extreme試試,從下方的Memory Bus中就可以發現,因此在讀寫拷為40,066/39,003/35,696 MB/s,接著把頻率拉到3,000 MHz、3,200 MHz,數據顯示,在2次超頻的測試中,讀寫拷都各有約莫10%的增長;而在MaxxMem的評測中也是如此,在2,666 MHz的基礎頻率上,Kingsman DDR4-3200所獲得的綜合評分,在超頻至3,000 MHz與3,200 MHz後,也都各有約10%的增幅。 總的來說,AITC艾格創新雖然是間年輕公司,但年輕人終歸是懂年輕人的,電競領域雖說不分年齡老幼,不過年輕人還是占大多數,因此Kingsman DDR4-3200 8G(Kit)在研發設計上,能夠特別迎合年輕人那顆電競的心,個性十足、一黑一紅的散熱鎧甲設計,也凸顯出了AITC艾格創新活潑的風格,在售後服務方面,AITC艾格創新也是十分體貼地給了玩家們5年的保固,5年過後再換一次AITC艾格創新的新記憶體,不是一舉兩得嗎?(哈) 廠商名稱:AITC 艾格創新 廠商官網: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艾格創新KINGSMAN KM60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金牌特務固態硬碟!
生產SSD固態硬碟的品牌百百款,相信玩家們各自都有自己的老牌信仰,不過也有許多新成立的年輕公司,帶著滿滿的熱情,帶給玩家們新樣貌的產品。艾格創新科技公司成立於2014年,辦公室設立於台灣,雖然是間年輕公司,但他們的經營團隊擁有超過10年以上的記憶體、SSD固態硬碟的產品研發經驗。 本次小編入手了AITC艾格創新旗下Kingsman Gaming系列 — KM600 SSD M.2固態硬碟512GB版本,不僅擁有PCIe Gen3x4規格,還有128GB/256GB/512GB/1TB等4種容量供玩家們挑選,事不宜遲,就趕快來看看AITC艾格創新的KM600 SSD M.2固態硬碟吧! 常規的SSD固態硬碟通常都以有沒有''防護裝甲''(散熱片)作為分野,但KM600就只有一個加裝防護片的版本(直接就是最高級),但防護片可不是隨便放一塊金屬上去就了事,通體純白加上賽車流線設計,讓KM600增添了一股時尚的氣息。 相信玩家們都知道,SSD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來自於其搭載的主控晶片,在這塊浸淫多年的AITC艾格創新當然也知道這一點,而KM600又是旗下Kingsman的電競產品,因此KM600所搭載的晶片控制器採用了慧榮(SiliconMotion)專為Gen3x4所設計的SM2263XT這一款,再搭配64層3D NAND Flash,讓KM600的讀寫速度來到2500 MB/s與1800 MB/s。 KM600還採用LDPC(Low Density Part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檢查碼) 錯誤校正機制,確保KM600的資料傳輸準確度以及資料安全,還能延長Flash的使用壽命。 在功耗方面,KM600擁有Device Sleep Mode(DEVSLP)功能,讓其在待機模式下時,耗電量僅僅只有傳統SATA硬碟的8%,在正常工作模式運作下,更是能比傳統SATA硬碟省下80%的電量。 AITC艾格創新也很大方地向玩家們提供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無論是電競本命的玩家們、還是天馬行空的創作者們,只要透過官方所提供的聯絡方式,AITC艾格創新都能給予玩家們完整的技術支援。 雖然AITC艾格創新是間年輕的公司,雖說年輕人總是有許多抱負與熱忱,不過也沒有因此就對產品放水、嚴謹踏實的對KM600做了十足的檢測驗證才推出到市場上,既然到小編手上了,那該有的測試還是要有,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支PCIe Gen3x4規格的KM600 SSD固態硬碟,在測試軟體所給的數據壓力下,能呈現什麼樣的特色表現吧! KM600的連續讀寫速度能夠達到2500 MB/s與1800 MB/s,這是官方給的數據,而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下,KM600完全沒有辜負官方所釋出的數據,讀寫速度來到2501.95 MB/s、1701.05 MB/s,表現可圈可點。 而根據ATTO的測試數據圖,KM600在寫入過程中,於512 KB時來到1.63 GB/S的最大值,讀取則在12 MB時來到最大值2.25 GB/s,在讀寫都在32 KB之後就維持穩定的速率,前後相差不會超過0.2 GB/s,由此可知,KM600的穩定性非常傑出。 在官方提供的資料與小編所測試的數據當中,KM600的表現總歸來說算是中規中矩,除了SSD固態硬碟該有的都有了之外,性能也是在常規門檻之上,即便是在讀寫穩定性上,KM600也是不落人後,而售後服務方面,AITC艾格也是十分體貼,給了玩家們5年的保固時間,並且有問題還能聯絡官方,尋求完整的技術支援,如果玩家正在選擇入手適用的SSD的話,不如就給年輕公司表現的機會,試試看這支KM600吧! 廠商名稱:AITC 艾格創新 廠商官網: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魚雷來襲,14+2+1供電設計、Lightning Gen4加持,MSI MAG Z590 TORPEDO主機板簡單開箱
PCIe 4.0的好,相信AMD平台的玩家們都知道,不僅讓SSD讀取性能提升了一個層次,甚至在獨立顯示卡上效能也會有不錯的進步;而隨著Intel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即將登場,各家大廠的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已經提早現身來準備來迎接這顆新一代處理器,而這次500系列晶片組最大的進化,莫過於Intel總算支援PCIe 4.0,讓Intel平台的玩家們不必再癡癡望著對手流口水了。 身為三大廠之一的MSI,當然也推出了眾多500晶片組系列主機板供玩家們選擇,這回小編也跟上這波熱潮,馬上就入手了一張較親民的MSI MAG Z590 TORPEDO,不過因為Rocket Lake-S還未正式升空,雖說可以用10代處理器,但無法測到PCIe4.0效能也沒意思,所以這次就先簡單帶大家看看外觀,那麼話不多說趕緊跟著小編來瞧瞧全新的MSI MAG Z590 TORPEDO吧! 先從外盒包裝來看,可以看到MSI MAG Z590 TORPEDO外盒背景採用了類似魚雷裝甲的設計,搭配中間魚雷的LOGO,象徵「TORPEDO」。(隸屬MSI軍武系列之一) 接著就來直接看本尊吧!MSI MAG Z590 TORPEDO如名稱所示採用的是最高規的Z590晶片組,尺寸為ATX大小(30.5x24.4cm),造型上與高調的GODLIKE、GAMING等系列不同,身為魚雷在塗裝上就得顯得低調些,採用了黑底的主機板搭配太平洋藍塗裝的金屬散熱鰭片,彷彿穿梭於深海之中,也增添了另一種質感。 這次Z590晶片組與前代相同維持LGA 1200腳位,可支援Intel第11代與第10代處理器;供電方面採用了14+2+1相DUET RAIL電源系統,結合8+4pin電源連接埠與Core Boost技術,滿足高負載時所需的電量。 雖說MSI MAG Z590 TORPEDO是較親民入門的系列,不過在散熱上可是一點都不馬虎,MSI MAG Z590 TORPEDO加大了PWM散熱片尺寸並搭載7W/mk導熱墊提供最佳的散熱效率,確保CPU全速運行。 MSI MAG Z590 TORPEDO提供了4組記憶體DIMM插槽,可支援DDR4-3200,超頻最高可達到DDR4-5333,最大擴充容量更是可達128GB,並完全隔離了DDR4配置線路,讓訊號傳輸更乾淨不干擾效能。 MSI MAG Z590 TORPEDO提供了3組M.2插槽,PCIe則是提供了兩組PCIe x16插槽可支援2-Way AMD Crossfire以及兩組PCIe 3.0 x1插槽,本次Z590重點特色之一就是在第一槽PCIe與M.2上最高支援了PCIe 4.0x4,雖然上面提到Z590晶片組可支援Intel第11代與第10代處理器,不過只有在搭配第11代處理器才能提供PCIe 4.0的高速性能。 身為電競產品必備的RGB燈效,MSI MAG Z590 TORPEDO當然也有搭載,就位於南橋晶片下半部,在發光時雖沒有老大哥們如此高調,但也別有一番風格。 若覺得RGB燈效不夠高調,也可以透過主機板上的JRGB插槽來擴充RGB燈條;另外在散熱方面MSI MAG Z590 TORPEDO總共提供了1組4pin CPU風扇接頭、6組4pin系統風扇接頭,另外也提供1組支援幫浦風扇的水冷專用接頭,滿足玩家們散熱上的需求。 最後來看看後方I/O部分,可以看到I/O上蓋官方已經幫玩家們預先裝上,MSI MAG Z590 TORPEDO提供1組DisplayPort、HDMI、兩組USB 2.0、4組USB 3.2 Gen 1 5Gbps Type-A、1組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1組Gigabit LAN Port以及2.5G LAN Port,音效方面除了傳統的類比輸出也保留S/PDIF光纖輸出。 Intel第11代處理器解禁啦!小編也在此補上效能實測數據,既然是Z590等級的主機板,自然是要使用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囉!用以搭配的顯示卡則是同樣來自微星的RTX 3080 SUPRIM X,完整平台的規格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顯示卡:MSI RTX 3080 SUPRIM X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遊戲實戰上,所有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並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干擾FPS數值的內容,倘若遊戲支援光追和DLSS功能,則將選項調為「畫質模式」 整體而言如果遊戲不支援光追內容,Core i9-11900K+RTX 3080的組合面對1080P和1440P可說是游刃有餘,甚至在2160P解析度下,也能擁有60 FPS左右的流暢表現,玩家不必為了想體驗3A大做的絕美視覺而犧牲流暢度。 光追遊戲上,在把所有畫質設定都設位最高下,主機的整體效能可以滿足1080P和1440P,而2160P則較為勉強一些,如果真的希望使用4K畫面的話,建議把DLSS改為效能模式以換取更好的流暢性。 這次推出在500晶片組的全新TORPEDO系列,雖說定位在Z590中較親民的入門主機板,不過整體用料上卻還是相當不錯,尤其在散熱方面更是毫不馬虎,加上這次Z590終於支援了PCIe 4.0,相信整體效能方面勢必相當不錯,小編已經迫不及待等著Rocket Lake-S登場來好好測試一番了!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18880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SilverStone SUGO 14實測開箱,小巧玲瓏但有容乃大、卡皇RTX 3090也能裝!
剛過完年,無論是年終、還是壓歲錢,想必玩家們應該都各自有想法吧,如果你剛好想組一台新電腦,為了升級配備也好、為了給家裡的小朋友做功課也好,湊巧最近500系列主機板、N家與A家的RTX 30系列、RX 6000系列都已經出爐了,而你也都已經選好了各項組件,那組裝就只剩下最後一步了—機殼選擇。 機殼可不是拿來替電腦保溫用的,反而是要具備傑出的散熱系統,安裝配件的容量大小也是考慮的要點,當然啦,還要兼具美觀;又或許你覺得ATX中塔式機殼頗佔空間,想換成小機殼,小編手上剛好有SilverStone所開發的SUGO 14機殼,或許你會喜歡。 SilverStone在小機殼的研發上,可說是費盡心思,SilverStone在散熱組件的開方上也是赫赫有名,因此在機殼的散熱系統上可說完全不必擔心,小體積大容量的研發目標也是SilverStone一直以來的精進項目,加上時尚極具品味的外觀設計、高質感的材質選擇,不囉嗦了,小編現在就開箱給你看! SilverStone SUGO 14機殼有黑與白2種顏色供玩家挑選,小編入手的則是白色款,搭上從開機鍵開始延伸的金線,雖然沒有ATX中塔式機殼的玻璃透明側蓋,但配合上金屬磨砂材質,讓SUGO 14機殼相當典雅。 而SUGO 14前端俐落的幾何分割線條,卻不和圓形設計的開機鍵與金色細線造成衝突,反而相輔相成,形成視覺的黃金比例,無論是將SUGO 14直立或是橫放都各具魅力,也因如此,小編在後面所介紹的文中,並不會以上下左右四側來敘述,而是以更細節的方法來跟玩家們推坑。 在隨附的夾鏈袋中,除了理線用的1捆束帶外,還附了4顆圓形防滑墊角與4顆方形防滑墊角,玩家加裝之後,除了能避免直接接觸地面及防滑之外,還能有不同的美觀擺設。 而在與金線平行的另一端上,配置了2個USB 3.0、1個USB2.0、3.5mm音訊孔,倘若玩家有加裝光碟機的話,在這一側I/O埠上還配有光碟機的開關鍵,還沒裝主機板就先附加3個USB孔,機殼小歸小,但內容是真的極豐富啊。 將機身轉到尾端,顯卡槽設置了3個,還附加了一組風扇,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發現機殼的4個角落分別都加裝兩兩一組的螺絲固定鎖,意味著SUGO 14的4面機蓋都能拆裝下來,雖說是兩兩對稱的尺寸,但對多樣化的組件配置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顯卡擴充槽上方則是安裝主機板I/O彈片的地方。 小機殼會使人猶豫的原因之一,不外乎就是對於其他硬體的包納度,如果尺寸太小,那假設買了高階顯示卡的話,不就打水漂了?但別緊張,SUGO 14長為36.81cm、寬為24.7cm、高則為21.5cm,雖然能夠支援Mini-DTX/Mini-UTX主機板與ATX電源配置,但長度限制為15cm,玩家們可別粗心忽略了。 而SUGO 14能夠安裝的顯示卡尺寸為長33cm x 14.8cm,這就意味著現階段體積最大的卡皇RTX 3090也能夠安裝,並且還開了3個顯卡擴充槽。不過,玩家們還是得注意一下,公版RTX 3090安裝完全沒有問題,但極少數的卡皇厚度甚至超出了4個Slot,就只能稍微抱歉一下了。 散熱及冷卻系統部分,SUGO 14在尾端預先加裝了一個12cm的風扇,若是玩家們需要再升級的話,尾端的風扇設置可以換裝成14cm的風扇,垂直於前端金線的兩側一樣可支援12cm與14cm大小以內的風扇。 而在水冷方面,尾端仍舊可以相容12cm,而側面則可以加裝12cm與長達24cm的水冷排,當然散熱與冷卻系統的安裝也是有一點小限制,假設玩家們沒有安裝頂部風扇的話,則能夠加裝到18.2cm高的空冷散熱器,而240mm AIO水冷頭則限高為5.5cm。 在儲存裝置的安裝方面,SilverStone官方也提出了6種配置給玩家們參考,玩家們分別可以添加1個5.25吋ODD與3個2.5吋SSD,也可以裝置2個3.5吋HDD與3個2.5吋SSD等等。 散熱程度差、擴充能力也低,這種小機殼的刻板印象早已不復存在,SUGO 14甚至給玩家們3道顯卡擴充槽,甚至能夠支援安裝部分廠商的卡皇RTX 3090,在散熱系統上的配置,不僅最大支援14cm的風扇,還能使用水冷排來做應對,擴充方面,至多也能加裝3個2.5吋SSD,加上小主機板的效能越來越強大,即便之後想再繼續升級,SUGO 14也能夠再戰好幾年。 廠商名稱:銀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2-8228-1238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Seagate Game Drive for PS4 2TB《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實測開箱,外接硬碟機中的優質選擇!
還記得先前為大家開箱的嗎?這顆由知名硬碟大廠Seagate與Sony跨界攜手合作的外接式硬碟,不僅擁有時尚輕薄的外型,2TB容量也足夠PS4玩家儲存數十款遊戲資料;而這次更是與遊戲大作《漫威復仇者聯盟》聯名,推出了多款《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讓原本簡潔、低調造型,添上一股濃厚的漫威色彩。 Seagate Game Drive for PS4 2TB《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提供「浩克」、「索爾」、「復仇者聯盟」以及「美國隊長」四種版本供玩家選擇,小編這次入手的是「復仇者聯盟」版本。 在外盒設計上與原版大不同,改以黑色蜂巢式圖案重新設計過,並印上復仇者聯盟字樣,使用透明塑膠殼包覆行動硬碟,讓玩家一眼就能看到盒子內的Game Drive《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本體。 接下來直接看行動硬碟本體吧!Seagate Game Drive for PS4 2TB《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採用與原版相同的黑色主體,並在正面漆上了《漫威復仇者聯盟》遊戲人物塗裝,實際尺寸為長寬厚113.5/76/12.1mm,相當輕薄便攜。 再來就直接上機測試吧!Seagate Game Drive for PS4 2TB《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與原版相同採用USB 3.2 Gen 1(USB 3.0)高速傳輸介面,並提供2TB大容量,可容納約50款遊戲檔案,並能直接連接PS4,無需再額外更換PS4主機內建硬碟即可擴充容量。 這邊小編先在電腦利用常見的CrystalDiskinfo、CrystalDiskMark來簡單測試效能,從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內部硬碟實際型號為ST2000LM007-1R8174支援UASP協定,有效提升傳輸效能,接著透過CrystalDiskMark測試可以看到讀寫速度來到141.34/133.59MB/s,已經足夠應付一般遊戲檔案讀取。 再來直接連上PlayStation 4主機後可以看到PS4主機馬上就能辨識出PS4 Game Drive,並能直接格式化作為擴充儲存空間。 整體使用下來,這顆Seagate Game Drive for PS4 2TB《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行動硬碟的效能確實不俗,2TB容量也相當夠用,而在《漫威復仇者聯盟》塗裝加持下,讓原本已經具有對PS粉絲來說相當收藏價值的外型再提升一個檔次,若是身為一個PS+Marvel死忠粉絲,這顆《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的Seagate Game Drive行動硬碟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十銓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1TB外接式固態硬碟實測開箱,高調RGB燈條加持就是要與眾不同!
隨著技術的進步,SSD在同樣輕薄的尺寸下,容量可以越做越大,加上SSD本身相比傳統HDD硬碟擁有不易損壞等優勢,除了能在機殼內不佔太多空間(並且不必顧慮水平、垂直,可隨意擺放),對於外接式行動硬碟來說更是輕巧好攜帶,讓不少大廠注意到這塊市場,並紛紛推出許多外接式行動SSD。 這次小編入手了由知名大廠Team Group十銓科技所推出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外接式行動SSD,不僅擁有長寬高85.5 x 68.5 x 12.5mm的小巧尺寸、高達400MB/s的讀寫速度、不容易損壞等作為SSD的優點,另外更是內建RGB燈條,讓原本看似一般的行動硬碟也能擁有高調的電競風格。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外型採用黑色金屬髮絲紋設計,可有效幫助散熱,細緻的表面更是不容易沾上指紋、污漬,讓玩家在長時間使用時能夠保持美觀,長寬高85.5 x 68.5 x 12.5mm的小巧尺寸讓整體寬度與一般外接SSD差不多,不過在長度上更加短小,重量也只有106g,對於攜帶、收納來說更加方便。 位於SSD前端更是搭載RGB燈條,讓原本低調的風格瞬間高調起來,並可透過觸控頂部觸控板來改變燈效。 此外,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採用USB 3.2 Gen2 Type-C接口,不僅能提供高速的傳輸效能,並透過可切換Type-A、Type-C的連接線,更能支援大部分的USB裝置,包括Windows、Mac、PlayStation、Xbox遊戲主機上。 接下來就實際上機測試吧!先在電腦上透過CrystalDiskInfo與CrystalDiskMark來檢測,從數據上可以看到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讀寫來到476/514.03 MB/s,符合官方讀寫400MB/s的效能,這速度已經是一般傳統HDD外接硬碟將近3倍之快,在轉移、保存遊戲資料上可以大幅縮短傳輸時間。 前面說到這顆外接行動SSD支援性相當廣泛,小編就直接利用目前最新的次世代家用主機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來簡單驗證,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一陣營的主機都同樣可以偵測到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並可格式化作為遊戲儲存碟使用,不過由於次世代主機皆內建支援PCIe 4.0的高速SSD,這類型的外接儲存硬碟僅能保存上一世代的遊戲(PS4、Xbox ONE)。 整體使用下來,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作為一個外接式行動硬碟確實相當實用,不僅能有快速的SSD讀寫效能,更可支援家用遊戲主機,整體支援性相當廣泛,在外型設計上,金屬髮絲紋外觀配上可切換燈效的RGB燈條,要低調、高調隨玩家心情而變,正在尋找一顆與眾不同的外接式行動SSD嗎?不妨考慮看看這顆T-FORCE TREASURE Touch External RGB SSD吧! 廠商名稱: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821-6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華碩ROG Swift PG259QNR電競螢幕實測開箱,360Hz地表最高更新率螢幕殘影分身術的終結者!
電競勢頭正火熱,各家廠商在螢幕上的競爭百花齊放,除了白熱化的畫面呈現戰場,面板解析度越拚越高、色彩表達越來越逼真外,在分秒必爭的電競戰場中,各家廠商也紛紛推出了戰術輔助螢幕來因應,俗話說,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螢幕反應時間在各大神的推陳出新之下,至今已至1毫秒的極限,未來會怎樣猶未可知。 一直以來,在電競螢幕的戰場中,螢幕更新率上也是打得激烈,從60Hz逐漸演化到120Hz、144Hz……什麼?你說144Hz不夠?沒關係,可以選擇240Hz或300Hz的啊,什麼?你說那些的畫面呈現都太糟糕?螢幕更新率可以越高越好?哎,眾玩家們,你們的胃口已經被越養越刁了,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好還要更好,對電競來說,怎麼可能遷就低於144Hz以下的螢幕產品呢! 不過沒關係,小編這次再替各位玩家剁手一次,瞞著女朋友入手了ASUS ROG Swift 360Hz PG259QNR,採用Rapid IPS面板、360Hz螢幕更新率、1ms反應時間、以及HDR模式的高超畫面呈現,再加上NVIDIA Reflex Latency Analyzer與G-SYNC的支援,無論玩家們用的是大公子RTX 3090還是四公子RTX 3060 Ti,在強強聯手之下,為的就是填飽各位玩家們的胃啊! 不曉得各位玩家們記不記得、或知不知道九O年代的那波勇者與藍光人的動畫潮,激情且豪氣萬千的合體畫面,看得當時還是小孩的小編我熱血沸騰,這台PG259QNR在背板上,那像是積體電路圖的各種曲線刻紋、猶如機器人動力爐裝置的支架連結處、以及圓形底座的安裝方式,還在巨大的信仰之眼標誌中暗藏了RGB燈條,只要連接電源開啟電腦,就像是駕駛員上陣,機器人方形眼眸瞬間亮起那樣,都不由得讓小編回想到當年買了機器人模型回來組裝的時代啊。 甚至在搭配ASUS Aura Sync Lighting程式後,這PG259QNR機器人的光芒還能任由玩家調配,並和玩家們手中其他ROG裝置作色彩連動,看要是絕對無敵、勇者達剛、或是初號機的配色,玩家們都能自己來調整。 除此之外,底座獨特的V型底腳設計,能讓玩家們的桌上空間更寬廣,放手機、放錢包、放鑰匙,再也不用擔心借物少女出現,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然而支架與底座的連接處還有一道鏤空的通道,用來整線再適合不過,簡直是強迫症玩家的最佳助手。 然而,就像機器人手臂的關節一樣,可以將原先的手掌脫落,與另外的武器或裝置合體,與邪惡獸再戰三百回合,PG259QNR也可將原先的底座拆除,換上所附贈的C型螢幕支架,讓螢幕更加穩固地固定在桌上。 但玩家們如果認為PG259QNR的外觀功能就到此為止的話,那就太小看它了,機器人最基本的就是必須具備變形功能,玩家們也能將PG259QNR向右轉90度,變成直立模式,應對玩家們的電競或是工作型態。 而在外觀上,有一處很容易讓人以為只是裝飾,甚至是忽略的地方,在顯示器正面底端,有一塊對稱的髮絲紋擋板,擋板上的特殊塗層,能有效減少螢幕的炫光與反射,連護眼都做到這方面來了,電源指示燈也搬到最下方,除了不會造成視線分散之外,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所打造的RGB環境,被這顆唐突的電源指示燈給破壞了。 背部的I/O埠外也裝了一塊擋板,拆卸下來之後,1孔HDMI 2.0、1孔DisplayPort 1.4插槽、3.5mm耳機插孔、以及2埠USB 3.0,另外還有1孔USB Upstream Port,那是用來使用PG259QNR某個強大的功能,這個容後再說。 別急別急,這不才剛說完外觀嗎?接著再來說說PG259QNR這架機器人(誤)的規格到底有多高。 24.5 吋的PG259QNR具備Rapid IPS面板,16:9的螢幕比加上窄邊框設計、以及FHD的解析度設置,讓玩家的沉浸感達到極致,在畫面呈現上也是相當不俗,1000:1的對比度以及HDR開啟後,所影響的光暗部細緻處理,無論是光線或是暗部都不再逸散或模糊,而178度的廣視角也讓PG259QNR在顯示上幾近零死角,想去上個廁所,離開座位前,玩家們還能瞥一眼戰況。 加上Rapid IPS面板、1ms的反應時間、以及電競螢幕界目前最高的360Hz螢幕更新率,除了百分之兩百的流暢,透過NVIDIA Reflex Latency Analyzer與G-SYNC的支援,讓畫面撕裂這件事遠離玩家,進而在這0.01秒的瞬間看見遊戲戰場中勝利的契機。 相信各位玩家在遊戲打下去之後,肯定不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能收尾的,如果沒打個超過五小時,豈能罷休,而華碩早料到玩家們的習慣,在PG259QNR中裝了一台大型定製散熱器,並且內建智能冷卻系統,確保各位玩家在長時間玩遊戲中,螢幕也能保持散熱的高效率,進而確保PG259QNR的穩定輸出。 不得不說,現在的電競螢幕越做越不可思議,尤其是一卡車的戰術功能輔助,而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OSD設置,PG259QNR當然也什麼都有:準星功能、倒數功能、FPS計數器、7種畫面呈現的功能模式、可調式的抗藍光系統、應有盡有。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能夠在那些經典機器人動畫中發現,基地那方的後勤人員都配有一台能夠呈現機器人當前數據的儀器,於是乎,讓PG259QNR真正夠成一台強大的超級機器人的原因,來自於-NVIDIA所研發的Reflex Latency Analyzer的支援,只需讓ROG Chakram Core電競滑鼠連接PG259QNR,加上一條前文所提的USB Upstream連結玩家們的主機,就能透過NVIDIA GeForce Experince來隨時監控螢幕的FPS與更新率,將所有性能數據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以上機器人展示結束,來吧,就讓小編我操控這台PG259QNR機器人給各位玩家們看看,360Hz之下究竟會是什麼光景,但在這之前,一些最基本的操控還是必須呈現給玩家們瞧瞧。 由於華碩這次也和NVIDIA聯手,PG259QNR亦支援G-SYNC的關係,小編前陣子也剁手了一張四公子RTX 3060 Ti,恰恰拿來配合PG259QNR,於系統適性最為合適。而由Windows系統資訊中可以發現,PG259QNR解析度為FHD 1920x1080,SDR與HDR模式亦可相互切換,螢幕頻率也可從60Hz調整至360Hz,確立了官方所言之360Hz貨真價實的存在。 雖然這台機器人PG259QNR為電競螢幕,色彩呈現非主打,但小編依然做了一些色彩評測,從Spyder校色器與其軟體的調整與測試之下,可以發現,PG259QNR於sRGB上的表現為95%、DCI-P3為71%,於雖算不上極為頂尖,但在電競螢幕各機種上算得中規中矩,表現相當不俗。 PG259QNR將螢幕刷新率推向更遠的一步,那怎麼能錯過該項測試呢?而於UFO Test中,小編不騙人,這真的是第一次看見測試程式中出現幾乎99%無殘影的小飛碟,完全沒有類似忍者分身術那樣的情況發生。 既然有HDR模式,那當然也得不免俗的測試一番,在4K高畫質的城市夜景圖中,PG259QNR於各大樓間的陰影處上,都處理相當到位,不再是黑糊糊一片;於自然風景圖上的呈現,亮部與光線的處理也沒有任何逸散,顏色飽和度也十分適當;放到《軒轅劍柒》上,將遊戲內的光影展示一點也不馬虎呈現出來,黑影部分也不是黑壓壓的一片,細節也呈現的相當細緻,甚至在瞬間停格的戰鬥截圖上,以其360Hz高更新率的加持下,也沒有出現任何畫面撕裂;另外一款遊戲《火線獵殺:絕境》裡,在HDR模式下,飽和度表現相當出色,完全沒有灰濛濛的感覺。 螢幕更新率這種東西用軟體實在是不好測試,小編特地以《鬥陣特攻》作為範例,實拍了遊戲內影片與遊戲外相機實際攝影,來給各位玩家以火眼金睛瞧瞧360Hz的高規格表現。(哭啊,但小編不常玩FPS遊戲,上一款玩的FPS叫做絕對武力:戰慄時空,只好打打AI了)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3gl3J1ZDQ&feature=youtu.be ▲360Hz 螢幕更新率測試,《鬥陣特攻》遊戲擷取畫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KcQsVL_B8&feature=youtu.be ▲360Hz 螢幕更新率測試,《鬥陣特攻》Canon D800相機於遊戲外拍攝。 華碩本次與NVIDIA聯手,推出了支援G-SYNC與Reflex Latency Analyzer的PG259QNR,主要目的是為了輔助玩家在各類遊戲中,能夠有更多的條件並且不依靠外掛,就能可以克敵制勝,但NVIDIA這個Reflex Latency Analyzer還限制要超高更新率的螢幕才能使用,PG259QNR推出這劃時代的360 Hz高更新率,300Hz的寶座都還沒坐熱,就將整個電競界殺得措手不及,果然啊,日本忍者的分身術早已失傳,現在連螢幕上也不給分身術一杯羹吃了。 (迷之音:小編你確定是在介紹螢幕嗎?怎麼看都像是介紹你心愛的機器人啊!..............................)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OpLGm3KNM ▲ASUS ROG Swift 360Hz PG259QNR 官方影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10Gbps高速傳輸,j5create JCD375 擴充集線器開箱
隨著科技的進步下,從筆記型電腦、迷你電腦到平板、手機等等,這些小巧便利的3C產品,相信對於許多使用者來說相當方便,不過也受限於小巧空間的關係,通常在I/O上不會設計太多的連接孔,造成玩家們想要一次連接多種裝置時,可能需要買個HUB來擴充。 j5create為了解決這項困擾,推出了許多相關產品,而小編近日入手了j5create所推出的JCD375多功能擴充集線器,來帶大家看看JCD375有甚麼特別之處吧! JCD375外觀採用灰銀的鋁製材質外殼包覆,相當時尚有質感,長條狀的設計在收納上更加簡便,實際大小為長寬高126.5x32.6x12.2mm,重量為90g。 從體積的大小 設計、搭配提供的功能性,基本上作為對應筆電之類的擴充使用,在隨身便利性方面是相當不錯的。 I/O的部分,9合1的JCD375提供了一組HDMI(4K 30Hz影像輸出),兩組USB Type-C Gen2(資料傳輸10Gbps/電源輸入最大100W),三組USB Type-A Gen2(資料傳輸10Gbps,其中一組支援BC快充,最大輸出1.5A),而連接設備端是採用USB-C來做連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設備端的USB-C需有支援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才能做影像輸出,快充的部分設備本身也需要支援PD 2.0或3.0。 此外,JCD375提供了兩組擴充套件,分別為USB-C to SD/micro SD讀卡機(支援SD4.0 最高讀寫速度可達到312MB/s),與一組USB-C to RJ45網路孔(10/100/1000 Mbps),達到真正9合1集線器,而擴充套件也可以在設備上直接使用。 整體看下來,j5create JCD375外觀上保持了一貫時尚風格,而不管是在資料、影音、網路傳輸也都能一機搞定,擴充方面,4個USB擴充孔已經足夠日常使用,對於只有一個輸出USB孔的行動裝置來說,還可以直接透過JCD375來充電,甚至支援快充功能,讓JCD375不僅美觀又相當實用,對於近日在找集線器的玩家們來說,j5create JCD375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公司名稱:凱捷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絡電話:02-2269-5533 官方網站: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eagate IRONWOLF PRO 125 3.84TB實測開箱,專為NAS而生的SATA 6Gb/s強悍固態硬碟!
自SSD出現後,其高速、穩定、安全、輕巧等特色,讓玩家們相當著迷,幾乎用過就回不去HDD了,不過在早期,SSD的容量與價格是一大硬傷,對於需要儲存大容量資料的用戶,還是會偏向選擇HDD,而如今在技術的進步下,SSD的價格已經相對實惠許多,而1TB、2TB的高容量更是常態。 這次小編就要向大家介紹知名硬碟大廠Seagate所推出為NAS取向的IronWolf Pro 125 SSD,不但擁有1DWPD(硬碟每日寫入量)的高耐久度,適合全天候作業的NAS,更可選擇高達3.84TB的大容量,讓NAS在保有大容量情況下,也能擁有高速效能。 事實上針對NAS定位設計的IronWolf SSD系列中,Seagate也提供有2.5吋SATA介面以及M.2 2280 PCIe NVMe的版本供玩家選擇,這次入手的是IronWolf系列中的Pro 125 SSD,最適合創作專業人士、SOHO 族以及NAS使用,下面就隨著小編視角來開箱吧! 先來看外盒正面,尺寸採用小巧簡約設計,沒有過度包裝,印著一隻相當霸氣的「那嘶狼」,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有標準2.5吋的SSD本體,外觀上以黑色霧面磨砂材質為主,實際尺寸長/寬/高為100.35x70.1x7.1mm,與一般SSD相同。 此外,IronWolf Pro 125 SSD搭載了停電資料保護,玩家不用擔心停電造成資料遺失,裝入NAS後還可透過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IHM)提升整體系統的可靠性,Seagate更提供了五年有線保固並隨付了三年的Rescue資料救援服務方案,資料的復原成功率高達90%,讓玩家安心存放資料。 接著就來測試一下性能吧! 這邊用CrystalDiskInfo先來看看硬碟資訊,可以看到IronWolf Pro 125實際型號為Seagate IronWolfPro ZA3840NX10001-2ZH104,接著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效能,實際最高讀取速度來到了558.26MB/s,而寫入速度也有532.71MB/s,4K隨機讀寫也有95K、86K也接近了官方數據。 而在ATTO Disk Benchmark的部分,讀取速度最高來到了508.61 MB/s,讀取速度最高來到了533.33 MB/s,以SATA SSD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整體使用下來,相比Seagate IronWolf 125來說, IronWolf Pro 125雖然犧牲了一些效能,不過以SATA頻寬來說也已經是不錯的速度,並且擁有1DWPD、停電資料保護等,整體耐久與可靠度上都比IronWolf 125還要高,更適合做為需要安全、穩定、可靠的NAS碟來使用。 而官方同樣提供Rescue資料救援服務,讓玩家安心存放資料,不會因為高效能而失去可靠性,相當適合創作者、SOHO族及中小型企業,當然,對於追求一定速度並保持穩定性的玩家們來說,也可以拿來作為一般SSD硬碟使用,想要購買一顆既有速度又可靠的SSD嗎?,不妨參考看看這顆那嘶狼吧!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全漢FSP Hydro PT皇鈦極V 750W實測開箱,80 PLUS Platinum白金認證電源供應器!
- 創見Transcend StoreJet 25C3S/25C3N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優質選擇!
- ASRock Z370 Taichi開箱實測,記憶體超頻突破4100MHz,與Intel 8代處理器雙雄合璧的「太極」精品!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MSI Z370 GODLIKE GAMING主機板開箱實測,有著超好用OC旋鈕,難怪連「神也喜歡」!
- ITE2 NE-201開箱實測,既是NAS也是迷你電腦,儲存備份、4K播放都不是問題!
- 2.5吋RGB閃亮多彩發光機種,T-Force Delta RGB SSD
- 技嘉AORUS X299 Gaming 9開箱及效能實測,「性能、超頻、超大擴充性」一板搞定!
- 微星MSI Modern MD241PW 24吋美型螢幕實測開箱,辦公/遊戲兩相宜創建絕美雪白世界!
- PLEXTOR M8SeG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小鋼炮極致寫入速度固態硬碟!
- GIGABYTE AORUS Z370 Gaming 7,RGB燈光絢麗奪目!
- Intel 760p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