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
-
全新PlayStation Plus方案正式登場,但對老玩家們似乎不太友善
因應市場變化,全新的PlayStation Plus於今日在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區域搶先全球登場,方案分為基本(ESSENTIAL)、升級(EXTRA)以及高級(DELUXE)。 這三種方案之間的差別,基本方案就跟以前的PS+方案一模一樣,提供了獻上遊玩、雲端資料保存,每個月還有幾款遊戲可免費下載保存,只要在會員期間內都可遊玩以及PS Store上會有專屬折扣與專屬內容等等。 升級方案則是可直接暢玩PlayStation Plus遊戲目錄內上百款作品,包含《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死亡擱淺》、《對馬戰鬼》、《碧血狂殺2》等等大作。 而最高階的高級方案除了能遊玩剛提到的上百款作品,還包含了經典遊戲目錄,可遊玩歷代官方精選的PlayStation經典作品如《狂野歷險》、《超能殺機:兩個靈魂》、《戰神III 重製版》等等,並且還能限時試玩部分遊戲,目前包含《地平線:西部禁地》、《電馭叛客2077》、《MotoGP™22》等等作品。 而在價格方面,Sony在標示的部分搞了個大烏龍,居然在每項價格後面都多追加了兩個0,以最貴的高級12個月方案來看就來到了驚人新台幣228800天價,第一眼看到還以為Sony是不是想賺錢想瘋了XD?!但事實上只要登入帳號後價格顯示就會正常,各位不用太驚慌,實際正式價格為基本方案每月NT$ 198/每季NT$ 488/每年NT$ 1,188、升級方案為每月NT$ 298 /每季NT$ 808/每年NT$ 1,988、高級方案則是每月NT$ 338/每季NT$ 928/每年NT$ 2,288。 而對於目前還在訂閱期間的玩家,Sony也提供了補差價方案,但這方案或許是第一次實施的關係,在各方面都不是非常理想,若是一些PS老玩家大概都知道,不少玩家們都會在PS+打折或是漲價之前,一次續訂了好幾個月、好幾年來省下荷包,但如果是這類已經續訂好幾年的玩家要來升級,補差價就只能一次補齊,例如有玩家已經續訂到2027年中,那他升級價格就高達5~6000元之多,因此造成不少玩家們不滿。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玩家們發現,若當初續訂的會員是打折優惠後的價格,那升級補差價時還會把特價後的價格補回原價,這點更是讓玩家們開始炎上,畢竟會一次續這麼多年,就是因為當初打折的優惠,希望官方能盡快對此做說明。 除了補差價方式讓老玩家們不悅之外,也有不少玩家認為目前遊戲陣容不夠吸引人,尤其是無法玩到最新上市的大作,但畢竟剛上路,隔壁香味四溢的XGP也是歷經許多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規模,只能期待未來PS+繼續努力改變。 而整體看下來,小編認為升級、高級方案會比較適合還未遊玩過遊戲目錄內作品的新玩家們,就如剛剛提到的《死亡擱淺》、《對馬戰鬼》、《碧血狂殺2》等知名大作,只要兩三款有興趣卻還沒玩過,那就很適合直接訂閱升級、高級方案,新玩家也不太會有補差價的問題,當然還是希望官方在補差價的狀況能提供多一些方式可選擇,例如可以用補1個月/1季/1年差價的方式,到期後降回基本方案,這樣就比較可以讓人接受,就等官方後續改善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水手們該準備啟航啦!Corsair推出了旗下首款電競筆電產品
可能很多台灣的玩家不知道,電競潮牌海盜船Corsair除了有推出各種電腦周邊、SSD、記憶體等零組件外,其實也有想要往PC主機的相關路線發展,像是在2019年的時候收購Origin PC,不過後續推出的迷你主機沒有因此將品牌替換掉。直到事隔三年後的今日,海盜船才終於掛上自家的信仰,推出了Voyager a1600 AMD Advantage Edition電競筆電。 從命名上不難看出Voyager a1600 AMD Advantage Edition是一款以AMD作為性能驅動基礎的產品,配備Ryzen9 6900HS或Ryzen 7 6800HS處理器和Radeon RX 6800M顯示卡,搭配最高64GB DDR5記憶體和2組PCIe 4.0 M.2 SSD,並通過了AMD Advantage的筆電體驗認證計畫。 不過以上都只是基本,既然是潮牌出手,那自然是要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吸引眼球囉!Voyager a1600 AMD Advantage Edition在筆電轉軸處放入一排觸控式快捷鍵,且無論是開蓋還是闔蓋都能操作。 該觸控式快捷鍵主要用途是作為類似iCUE NEXUS的鍵盤延伸套件,不過筆電只有中央的一小塊區域才是LCD螢幕,剩下的部分是10顆固定式的可自訂義快捷鍵,能夠讓玩家方便玩家在執行直播串流、遊戲時使用各項功能切換。 其餘細節的部分,筆電使用了一片16吋2560x1400@240Hz更新率的LCD面板,鍵盤則是用上了Cherry MX超薄型機械鍵盤,能夠提供給玩家更為出色的敲擊體驗,擴充則是提供2個Thunderbolt/USB 4.0埠、一組USB 3.2 Gen2 Type C、USB 3.2 Gen2 Type A和SDXC 7.0,機身重量為2.4Kg。 7價格與日期方面,Ryzen 9版本為3000美金、Ryzen 7為2700美金,發售日期待定。 ▲官方的筆電產品介紹影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X670晶片組會由2顆B650晶片組合,但方式可能與我們想像的不同
一直都有謠言指出AMD下一代X670主機板在南橋晶片設計上,會以兩顆中階B650晶片合併的方式來達成,而隨著距離產品推出的時間越來越近,有人爆料出了一小部分疑似X670主機板的設計圖,其中晶片組的設計將顛覆大家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 根據爆料內容的說法,這張主機板的設計圖型號是華碩的ASUS PRIME X670-P WIFI,採14相的CPU供電設計,CPU的插槽換上了AM5腳位,如同官方當時所宣傳的圖片一樣,針腳被分為上下兩個部分。 不過最特別的大概就是南橋晶片的安排了,圖中下半部的部分有三個方塊,其中位於左右兩端,帶有針腳的插槽疑似就是晶片組安裝的位置,這似乎證實了X670主機板其實是用2組X650晶片組的謠言。只是,相信包含小編在內,多數人可能以為所謂的「2組X650晶片組」是將2顆晶片封裝在一起,而非真的在主機板上放兩枚晶片,如今這張設計圖的出現應該是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吧XD! 目前關於X670選擇此設計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覺得可能是為了減少成本,也有人猜測Ryzen 7000在通道的支援性可能會相當激進,但從本次洩漏的圖片來看,「散熱」上的難題應該是跑不了,畢竟主機板下半部最大的發熱源就是南橋晶片,致使都需要大面積的金屬散熱片覆蓋,到了X670上,晶片從一組變為兩組,所需占用的散熱面積有就得跟著大增。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圖中可以看到主機板的擴充能力相當有限,堂堂X670等級的主機板,PCIex16插槽居然只有一個!畢竟原本用來放置第二組PCIex16的位置已被晶片組占用。使得輔助用的PCIe插槽就只剩下1組PCIex1、2組PCIex4,硬碟擴充的部分則保留了3組M.2插槽,但尚不確定能否對應新一代PCIe 5.0通道就是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意外揭露,蘋果路由器系列產品即將重現江湖?!
每當有新產品的消息流出,其來源不外乎推特、科技媒體平台、股市分析師等等,不過也有一部份是為了申請專利、或是呈送相關待核准文件時,不小心被官方機構給意外流出了,比方說近日於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所公布的批准文件中,就帶有一份有關蘋果Network Adapter產品的文件。 根據《9to5Mac》的報導內容與FCC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文件,蘋果於今年初1月22日時,就呈送了該項代號為A2657的Network Adapter樣品文件,但並沒有相關的產品圖像,不過倒是有該產品的內部硬體規格。 FCC文件中顯示,該項產品具備了2個Gigabit的乙太網路埠、Wi-Fi、藍牙連結、NFC天線、以及1個USB-C埠,看到這裡還以為蘋果總算要全面USB-C時,卻發現該產品的第二個版本配置的竟是Lightning,不禁讓人會心一笑;此外,USB-C版本還另有32GB的儲存空間與1.5GB的記憶體配置,而Lightning埠的版本則只有1GB的記憶體。 有趣的是,FCC文件所顯示的運行韌體為19F47,也就是iOS 15.5早期的內部Beta版本,或許將來這項產品也將搭載Apple Silicon晶片,可能是A系列、也可能是M系列晶片,而文件中也顯示這項Network Adapter產品用於與MacBook Pro與iMac測試時,會出現連結新配件的提示,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在2018年停產的路由器產品:AirPorts。 AirPort是蘋果電腦以IEEE 802.11標準為基礎的無線網路系統,也能相容於其他802.11的裝置,最新版的話則以802.11ac規格為基礎,可提供每秒最高1.3Gbps的速度,當年AirPort系列問世,主要係為了讓Mac系列的玩家能夠快速使用Wi-Fi、並獲得完整的蘋果產品生態體驗,但隨著各項產品的演變、Wi-Fi的加強,目前AirPort系列產品已全面停產,蘋果官網上早已下架、庫存也已全面清空。 雖說蘋果並沒有解釋當初停產的原因,不過事實是該系列已經停產,回過頭來重新發行產品、或是推出替代產品,似乎有些不符合蘋果的作風,但如果聯想到科技產品與智慧生活的趨勢,那麼或許該項Network Adapter產品,會不會與HomePod系列產品結合呢?不過《9to5Mac》於報導最後也提到,或許這項產品也只是單純給技術人員使用、而不是一項消費型電子產品。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旗艦Titan GT系列回歸?!MSI Titan GT77曝光,搭載Alder Lake-HX、4風扇散熱
身為MSI電競筆電最高階旗艦定位的Titan GT系列,自搭載10代i9+RTX 20系列的GT76 Titan 10SF之後,就再也沒有繼承人,以至於整個Intel 11代到現在的最高階定位轉由Raider GE、Stealth GS系列來擔當,一度讓人以為MSI是不是就讓Titan GT系列一去不復返。 不過近期外媒在中國微博上發現了Titan GT系列新機外觀照以及規格,意味著這最高階的旗艦定位電競筆電即將回歸。 新機種名稱為Titan GT77,如名字所示屬於Titan GT系列,從外形上可以看到不少熟悉的GT系列設計元素,但筆電尾端原本散熱出風口處加了RGB燈效,LOGO也配有RGB燈效,與目前其他系列設計風格截然不同。 內部規格方面可以確定GT77將配有4組Ram插槽以及4組SSD插槽,不僅具備豐富的擴充性,也間接證明GT77應該就是搭載最近Intel才發布的Alder Lake-HX處理器,顯示卡想必也會用上高階的RTX 3070、3080以上等級,因此在散熱上配了4組風扇以及7組導熱管來應對。 而在螢幕上也提供了4K、2K以及1080p等解析度可選擇,其中1080p螢幕更新率更達到360 Hz,除此之外,GT77更是搭載了Cherry MX機械軸鍵盤,但從機身僅23mm以及軸體僅有1.8mm的鍵程來看,應該是Cherry MX Ultra Low Profile軸,畢竟真要像當年GT80、GT83系列塞下常規版的Cherry MX軸,那厚度肯定是相當可觀(笑)。 目前這台GT77還不確定上市日期,定價雖然也還不清楚,但既然是最高旗艦定位,那麼肯定是要價不斐,基本上鎖定的是預算充裕且追求極致效能又要有筆電便攜度的高階玩家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彷彿聽見主機板在哀號,RTX 4090 Ti FE超巨型散熱器外觀流出
根據網路的爆料資訊,下一代的RTX 40系列在功耗方面將會非常離譜,最高可能將會吃到600W以上,如此龐大的電力需求也相對代表著發熱會相當嚴重,顯示卡的散熱器尺寸也就得跟著變得放大,近期就有流出疑似RTX 4090 Ti FE版的散熱器外觀,尺寸確實真的相當壯觀。 從洩漏的工廠生產照片來看,RTX 40系列的公版卡應該還是會繼續沿用RTX 30系列的雙面推拉式單風扇設計搭配「8」字型的中框,且從邊框的印刷的型號來看,首發陣容將直接推出RTX 4090 Ti,一改過去Ti系列多是無印版推出半年後才上陣的傳統(雖然說已經RTX 3060 Ti這個先例了…)。 而在中框外,散熱器本體的外型也同步流出,從厚度來看應該已經達到3 Slot,甚至4 Slot的厚度,底部位置使用拋光的金屬板來同時覆蓋晶片和記憶體,值得注意的是,從散熱墊的分布來看,記憶體的數量似乎沒有完全佔滿核心晶片的四周,其中一邊還是完全留空的,代表PCB上很可能將會有空焊的位置,以此預留加強版的升級空間。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NVIDIA將推出GTX 1630,用以抗衡攪亂入門級顯卡市場的AMD RX 6400?
AMD於上週一(5/9)推出Radeon RX 6000系列新產品,包含RX 6950 XT、RX 6750 XT、RX 6650 XT與RX 6400,蘇媽禪心劍法施展開來,不僅往上升級、還向下延伸了入門級別,更加細分了RX 6000系列在顯卡戰場上的定位,但此一手法也不禁令人懷疑AMD是否步上了NVIDIA老路? 雖說RTX 3050與GTX 1050 Ti為現階段入門級顯卡的首選,但即使RTX 3050定位為入門級顯卡,在市場哄抬的情況之下,那價格顯然讓人皺眉,對有意升級配備的輕度玩家來說,相當不友善,而AMD Radeon RX 6400的加入,也打亂了目前入門級市場原先既有的局面,因此老黃似乎也將做出回應,根據VideoCardz報導,NVIDIA即將推出GeForce GTX 1630,而這將是以x30作後綴詞的首款顯卡,並用來取代目前的GRX 1050 Ti,而AMD Radeon RX 6400所對位的就是GTX 1050 Ti。 NVIDIA GTX 1650系列目前已多達5種型號,包含採用TU106、TU116、TU117 GPU核心,因此在銷售策略上,或許GTX 1630也會採取這種多型號的細分方式,甚至Super版也有可能問世,目前GTX 1630的詳細規格尚未知曉,有可能採用TU117 GPU核心也說不定,但功耗應該會再更低一些,價格方面也將低於190美元的GTX 1650,不過若僅僅只是低於190美元似乎有些不夠,拿RX 6400來對比,67張平均FPS、53W TBP、售價160美元,GTX 1630想與RX 6400相搏,勢必得再做出一些取捨才行,而GTX 1630的推出時間尚未可知,但VideoCardz信誓旦旦地表示已確認該張顯卡已在計畫中,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對抗NVIDIA的Grace Hopper,AMD的Instinct MI300將可能會有APU版本
NVIDIA前陣子預告了GPU與CPU結合的Grace Hopper超級晶片,要來挑戰AMD、Intel在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地位,對此兩家廠商自然是不可能坐以待斃,像是Intel在剛結束不久的Vision 2022大會上就展示諸如Arctic Sound GPU、Habana Gaudi 2深度學習處理器等多款新品,而AMD這邊則是有PPT流出,下一代的Instinct MI300運算卡將會導入Zen 4架構的處理器。 AMD的Instinct MI系列是為伺服器、資料中心所設計的GPU產品,主要是用AI加速運算,依照先前的資訊,下一代的MI 300的MCM膠水拼接將4塊小型的GCD晶片組合成一顆完整的GPU。 而在近期的流出簡報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MI300的GPU核心將會使用CDNA3架構,並搭配HBM記憶體,且有很高的機率會用上速度更快的HBM3,此外還會將首次引入Zen 4架構的CPU核心! 雖然將CPU+GPU封裝在一起的組合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過去多數情況是CPU為主、GPU只是用於輔助運算,而MI300的設計則顛倒過來,在GPU的產品上加入輔助用的CPU來強化運算效能。然而就算是伺服器,主機本身也是需要先裝上獨立的處理器之後,才能依需要加裝圖形卡、網路卡等其他設備,MI300究竟為何要「多此一舉」額外添加CPU核心的目的暫時還不明朗。(為建構超級電腦做準備?) 目前這款MI300預計會在今年的第三季在AMD的實驗室裡進行相關測試,預計是要在明年的時候與NVIDIA的Grace Hopper和Intel的Ponte Vecchio進行對抗,換言之想知道MI300是否在用途是否會有所變化,可能還等上一段時間才能揭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蘋果更換USB-C潮即將來到?AirPods充電盒、MagSafe行動電源、巧控系列產品,也將有機會更換成USB-C埠!
上週向各位介紹了有關iPhone 15系列將可能更換成USB-C的報導,雖然還不能完全肯定確切的更換時間,但這個蘋果全面更換USB-C的情勢勢必無法避免,目前彭博社也證實了蘋果內部正在測試搭載USB-C的iPhone系列,預計於2023年推出;而緊接在iPhone 15系列之後,也傳出了蘋果其他幾項目前仍是使用Lightning的產品也將更換成USB-C。 這其中則包含了AirPods充電盒、MagSafe行動電源、巧控鍵盤、巧控滑鼠、巧控板共5項配件,不過相關爆料沒有提到具體的時間,只說於「可預見的未來」皆有可能更換成USB-C。 而該句「可預見的未來」難免讓人有些感到疑惑,畢竟在「必須」更換USB-C的潮流或是說局勢之下,任何蘋果產品都有可能突然更換成USB-C、甚至是早於iPhone 15系列推出之前,該則消息來自郭明錤的推特分析,雖以「可預見的未來」來引發遐想,但更多的是讓人對其分析感到不負責任,搞不好只是用來炒股用的消息? 回過頭來看上述5大產品,以小編長期使用蘋果產品的經歷來說,無論是AirPods系列、MagSafe系列或是巧控系列產品,從目前看來有些落伍的Lightning 2.0更換成USB-C當然是樂觀其成,但其中有個問題,巧控板、巧控鍵盤的充電埠皆設置於機體前端,即使充電也能夠同時使用,但巧控滑鼠的充電埠位於機體底端,這意味著無法在充電時同時使用,不便程度令人髮指,假設未來更換成USB-C埠之後,巧控滑鼠依舊沒有改變其充電埠的位置,那多少會讓人有種枉費、徒然的感覺。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Phone保護殼新專利?!將針對不同使用情境與裝置更改UI介面
關於蘋果產品配件,站上於前些陣子向各位介紹了有關iPhone與iPad遊戲手把的報導,而於稍早前,美國專利局又公布了蘋果一項專利申請,而這次則是關於iPhone手機殼的專利設計。 由專利圖中可以發現,該保護殼設計將以功能作為區分,分別有Camera Case、Gaming Case、CarPlay Case、Home Automation Case等等,但設計方向都是以裝進保護殼之後,以保護殼上的按鍵與UI介面來凸顯各保護殼所擁有的功能。 而有趣的是,這個保護殼設計「或許」牽涉到了NFC技術,也就是說,蘋果很有可能為這系列保護殼植入操控晶片,進而讓UI介面做出調整,因此簡單來說,使用不同的保護殼,會有著不同的應對功能,比方說用於揚聲器、攝影、打Game的話,除了保護殼上的硬體按鍵外,保護殼內的NFC技術將會與連結裝置做出連動,調整介面UI後,讓玩家有更便利的操作模式。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