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
-
新MacBook Air 2020採用Intel新Ice Lake 10代U,是尚未發表但效能更強的N系列!
上禮拜Apple發布了全新的MacBook Air筆電與iPad Pro,,價格從999美元(NT$31,900元)起跳,可說是頗值得入手的筆電。然而那時候在技術規格部份,只有提到從8代改成10代的Ice Lake-Y系列處理器,提升效能2倍,並沒有說明到底是用了哪些型號的Ice Lake處理器。 這次Apple官網,有列出新的MacBook Air,可訂製新的第10代Intel Core 7處理器,效能比8代快2倍!至於在採購網頁部份,有列出i3與i5款,時脈都是1.1GHz起跳,但就是沒標明CPU確切型號啊! 看來,要確切得知是用了哪顆CPU,只能到Intel官方網頁找答案了!如今結果已經出爐,原來Intel的Ice Lake還有個N系列,尚未正式發表(官網表示推出日期是Q2’20)。這些新的N系列,搭配其新的命名原則有個G,使得新的處理器名稱有個NG,聽起來好像有點NG會不會呢?以下就來看看這些新的處理器吧! ● ● ● 上述的處理器跟Intel去年發表的處理器相似,只是多了一個N,這些有產品名稱帶有N的處理器,擁有較小的封裝尺寸,而且N系列的Core i7和i5都有更快的基礎時脈,以及更高的TDP。不過,N系列就沒有支援Intel Optane儲存加速技術、Intel Trusted Execution功能、以及可配置TDP,原因應該是Apple根本不需要這些垃圾功能,因此請Intel把這些東西通通移除掉!TDP可以更高一點,同時讓基礎時脈高一點。不過Core i3的時脈和TDP就維持不變! 至於晶片大小部份,「N系列」晶片大小為:22mm x 16.5mm,「非N系列」的晶片大小為:26.5mm x 18.5mm,縮小到74%!看來,現在一堆採用非N系列Ice Lake的Windows筆電,還沒上市就已經被採用N系列的MacBook Air打趴了!喔!這裡是指CPU的部份,文後有測試數據證明!簡單來說,N系列可說是專為Apple所打造的新系列,以下就是N系列和非N系列的規格比較。 ▼ Intel Ice Lake N系列與非N系列規格比較 至於效能部份,在Geekbench網頁裡面,也列出其效能了!以下就是MacBook Air 2020搭配各處理器的分數比較,截稿前可以找到的只有i5和i3機種,更多成績可。 ▼ MacBook Air 2020在Geekbench 5的測試分數 至於非N系列的部份,目前可查到,可以查到最快的分數是1289、2209。這個數值的單核心只比採用Core i5-1030NG7的MBA 2020快一點點而已,但多核時脈則都被i5和i3打趴!這實在是… 看來,N系列才能顯現出Ice Lake平台的真正「10」力啊!不過上述Geekbench 5的測試成績,一個是在macOS平台測試的,一個是在Windows平台測的!看來macOS在多核心的確有比較好的效能表現(i3 NG的2C/4T居然打贏i7 G的4C/8T?)。也許在採用相同作業系統平台下,這個情況可能又不同了!以上僅供參考囉!
-
台積電5nm效能提升15%!AMD Zen 4、蘋果、華為搶頭「香」
雖然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導致新製程延後量產,不過台積電5nm製程上半年仍會生產,今年的兩大重頭戲應該落在蘋果和華為兩間手機廠,前者勢必會在今年的新iPhone上導入新的A14晶片,預計將會導入5nm製程,如沒意外的話,可能也會和先前iPhone 10搭載的A12晶片一樣(首款7nm晶片),將會是第一款搭載5nm製程晶片的行動裝置。而華為目前似乎預期會有兩款處理器採用5nm製程。也就是說,台積電今年的產能基本上是被這兩間廠商吃下了,其他廠商想要搶頭「香」使用的話,還得排隊咧,包含AMD在內。 目前據了解,台積電5nm的電晶體密度將是每平方毫米1.713億個,對比第一代7nm每平方毫米9120萬個,數字增加了88%,台積電官方宣傳的數字是84%。關於效能的部分,台積電表示與7nm製程相比,相同性能下5nm製程功耗降低30%、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15%。 以這樣的效能結果去看,蘋果A14推出以後,勢必又會成為智慧手機上最強處理器,畢竟從往年來看都是如此。但在PC圈裡,最能因此得益的勢必就是AMD了,Intel的部分我們就不看了,它們到明年以前都,要到2021年才會進入7nm製程,但按照AMD的規劃,2020年以前他們將進入5nm製程,也就是這次的台積電5nm製程。 昨天我們介紹過,而Zen 4架構處理器(預期應該是Ryzen 5000系列)採用5nm製程下勢必也會帶來效能提升,雖然說目前還無法確定其IPC效能會提高多少,不過過往的經驗來看,AMD Zen架構升級換代通常都能帶來10~15%的IPC提升,因此,Zen 4的IPC和目前Zen 2對比的話,應該能帶來約20%以上的效能提升。 總之,雖然AMD 5nm Zen 4架構處理器還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看到,但可以預期的是,CPU效能要準備邁入下一個世代,效能也即將再度起飛!或許現階段對於製程工藝技術、處理器極限效能的標準,已經從原本的Intel慢慢轉移到AMD身上了,畢竟AMD總是最先讓人看到新製程工藝在PC零組件上的效能提升,讓每一代都「香」的積極廠商。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NVIDIA推出DLSS 2.0,畫質更好效能更快;另推出RTXGI全域照明SDK 1.0快速開發光追
NVIDIA自推出GeForce RTX 20系列GPU之後,便導入硬體光追(Ray-Tracing)技術與DLSS (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學習超級取樣)技術,讓遊戲畫質提升到更加逼真的境界,然而要刻劃出這樣的畫面,遊戲產業投入的心力也更多了!使得3A大作現在遊戲開發時程比較久,其中也花了不少時間在這些繪圖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求呈現出最令人讚嘆的畫面給玩家面前! 而為了讓遊戲產業界們,能夠運用RTX顯示卡的優勢來提升畫質與加速著色,NVIDIA剛發表了DLSS 2.0,並推出RTX Global Illumination (RTXGI) SDK 1.0,以讓遊戲程式設計師來加速光追遊戲的開發! 先前NVIDIA所推出的,可運用其RTX的Tensor核心技術,並透過AI技術來提升遊戲效能,不僅3DMark也加入該測試項目,而像Battlefield V (戰地風雲5)也率先支援。後續也有更多的遊戲紛紛支援DLSS技術,也讓AMD以推出其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adeon圖像銳化)技術來應戰! 不過,DLSS技術看起來似乎更勝一籌,如今NVIDIA更推出DLSS 2.0,是一款全新且更強大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在RTX Tensor核心的助力下,可提高每秒畫面更新率,為玩家帶來精緻又清晰銳利的遊戲畫面,同時也為玩家提供遊戲效能成長空間,以遊戲品質最大化設定並提升輸出解析度。 DLSS 2.0在各式各樣高解析度場景上進行訓練,這些圖像在超級電腦上,以非常低的FPS率在離線狀態下進行渲染,每個像素含有64個樣本。透過神經網路程式集的訓練權重之下,DLSS 2.0就能將較低解析度的圖像構建成高解析度的圖像。這樣NVIDIA就能透過驅動程式和線上更新的方式,將這些訓練成果與深度學習模型,分發到裝有RTX顯示卡的各玩家電腦上,與大家共享成果!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1RtXCvPFQ ▲NVIDIA推出的DLSS 2.0影片介紹 (可開啟中文字幕) DLSS 2.0利用到Turing顯示卡的Tensor核心所提供高達110 TeraFLOPS算力,其運算速度是前代產品的兩倍。藉由強化的算力,能同時執行重量級3D遊戲和深度學習網路。DLSS 2.0具有三種用於遊戲內部渲染解析度的圖像畫質模式:「畫質」、「平衡」、「效能」。在這三種模式中,效能模式最多可達到4倍的超分辨率提升,也就是能讓1080p的畫面提升到4K等級。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目前DLSS現在已內建於Unreal Engine 4的代碼庫,成為客製的一組分支,若對DLSS的開發上有興趣,只要連接Epic Games和GitHub帳戶,然後到GitHub上的開發分支就可以取得相關資訊,。 以下就是DLSS 2.0提供較前一代更強大的功能: ● 絕佳的畫質:DLSS 2.0 只需渲染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像素,便能呈現出與原生解析度相當的畫質。其採用了新的時間反饋 (temporal feedback) 技術,以取得更清晰銳利的影像細節,並改善各幀之間的穩定性。 ● 為所有 RTX GPU 及各種解析度提供優秀的縮放能力:這款全新人工智慧 (AI) 網路更加有效率地運用 Tensor 核心,達到較前一代兩倍快的執行速度,不僅提高FPS (每秒畫面更新率),同時也消除了過往對 GPU、設定值和解析度的限制。 ● 一個適用於各遊戲的網路:原本的 DLSS 需為各款新遊戲訓練 AI 網路,而在訓練 DLSS 2.0 時則是使用非特定遊戲的內容,如此一來便能打造出一個跨遊戲的通用網路,以便更快整合到遊戲中,並將 DLSS 技術應用在更多遊戲裡。 ● 可自訂的選項:DLSS 2.0 具有「品質」、「平衡」、「效能」三種不同的畫質模式供玩家使用,這三種模式可以控制遊戲內的渲染解析度,其中「效能」模式可以達到四倍的超級解析度 (即 1080p 至4K)。這代表著玩家將擁有更多的選擇,甚至能更大幅度地提升遊戲效能。 除了原先已支援DLSS 2.0技術的《Deliver Us The Moon》以及《德軍總部:血氣方剛》兩款遊戲外,本週再加入《機甲爭霸戰5:傭兵》以及《控制》。現在,Unreal Engine 4 的開發者也能透過DLSS開發者計畫取得 DLSS 2.0,以加速在全球最熱門的遊戲引擎之一中的部署。 目前最新的NVIDIA Game Ready驅動程式,已加入了針對《機甲爭霸戰5:傭兵》與《控制》的 DLSS 2.0 支援。玩家們趕快下載吧! 除了DLSS之外,NVIDIA也發表了最新的RTX Global Illumination (RTXGI) SDK 1.0,給遊戲開發者、研究人員、學生和藝術家們一個可擴展的部署解決方案,來開發用光追畫面,而不需要花時間來進行預先計算、烘焙、檢視光漏/影漏…等等,以節省寶貴的每畫格(FPS)成本。 RTXGI SDK具有很多可簡化開發過程的關鍵性功能。其提供有效的記憶體配置和運算著色器,可支援多座標系統與對遊戲引擎和遊戲事件,並以優先考慮照明更新為主。跟當今的傳統全域照明解決方案不同,RTXGI使用即時光線追蹤來即時更新照明資訊。這樣一來,SDK就不需要進行預先計算或烘焙等步驟。 此外,RTXGI透過其數據結構,能即時性臨時存取和過濾照明和距離資訊,將可產生高畫質的多反射照明緩衝區,其中包含可視資訊而不會影像到效能。同樣SDK開始使用之後,並不會有無燈光或是光漏等現象,不需要UV參數設定,或是障礙物探視,SDK的先期版本可提供自動障礙物探視位置放置,以及動態效能優化的功能。 目前,所有支援DXR (DirectX Raytracing)的GPU (含GeForce RTX 20系列、GTX 1660系列甚至GTX 10系列),都能支援RTXGI SDK。可惜的是,目前RTXGI尚不支援Unreal Engine 4或Unity。不過,NVIDIA也表示已與Epic Games和Unity合作,不久之後將會把RTXGI導入這些遊戲引擎內。有興趣的玩家或是程式開發者,可以參考。
-
AMD真香潮預告:Zen 3 Ryzen 4000 Vermeer處理器、RDNA 2架構顯示卡,3A平台10月再進化
AMD昨天在其FAD 2020 (Financial Analyst Day 2020, 財務分析師大會)上正式公開Zen 3架構「Vermeer」桌上型處理器和採用第二代RDNA 2架構的Radeon RX Navi 2X顯示卡,外媒消息指出其推出的時間預期將會落在今年10月,但產品的發布本身應該會落在8、9月提前公布,比較特別的一點是,不管是新處理器還是顯示卡,AMD似乎打算讓他們同時推出。就跟去年(2019年) 7月同時推出RDNA架構的Radeon RX Navi顯示卡與Zen 2架構的Ryzen 3000 (代號Matisse)一樣! 這樣看來,今年年底應該會是個組3A的好時機,如果AMD真的確定要在10月推出產品的話,預期媒體測試在那一個月前就會陸續收到,以求能在上市當天發布實際的評測心得。玩家就能在聖誕節前看到整體的評測報告,作為年底組機或是明年年節期間組機的新標準。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就是,考量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廠商們的產品後續有沒有可能受到波及、導致延後推出,還有待觀察。 簡單說說下一波AMD真香潮的重點,處理器方面是採用全新架構Zen 3的Vermeer處理器,也就是未來的Ryzen 4000系列,採7nm製程,本身架構是建構在最初的Zen架構上,並加以改良,「將會是Zen架構以來最佳設計」,其晶片組經過重新設計,並且著重在3個部分:IPC提高、高時脈、高效率。 AMD先前就已經確認Zen 3架構會是個全新的CPU架構設計,將帶來更高的IPC效能,外界曾有傳言說對比上一代,Vermeer將獲得17%的IPC效能提升。IPC作為「Instruction Per Clock」縮寫,亦即處理器在「每一周期內所執行的指令總數 x 頻率(MHz)」,簡單來說:IPC越高、CPU的效能也就越高。AMD原先在Zen架構上的規劃,就是預期能從2017年最先推出的14nm製程Zen架構演變至Zen 3架構時,能提高近52%的IPC效能。 在時脈部分,預期Vermeer系列將可獲得200~300 MHz的速度提升,這也就帶動該系列處理器的平均時脈速度將會逼近Intel第九代Core處理器,意即將會比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效能更高,在去年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就瞬間帶起旋風的情況下,。不過另一方面,由於Ryzen 4000和前一代之間的進一步效能提升,也意味著將對現有的Ryzen 2000和Ryzen 1000系列處理器使用者帶來新的升級選擇。 另外,Vermeer系列處理器預期將繼續採用AM4腳位(看看對手陣營三不五時換腳位..),也就是說現有的3A平台基本上能夠繼續使用。由於在規劃上,AM4腳位將會至少持續使用到2020年底這一代,也就是說,Vermeer系列處理器或許會是最後一個採用AM4腳位的系列處理器,接著AMD就會轉換到AM5腳位以求帶來更多的新技術,包含PCIe 5.0介面、DDR5記憶體支援等等。 而由於Vermeer處理器的宣布,也就意味著先前X670晶片組的曝光也有了根基,新系列主機板預期也會在年底前推出,將帶來更完整的PCIe 4.0支援、I/O埠更加完整,以及更多的M.2、SATA和USB 3.2介面。 全新RDNA 2架構顯示卡將著重在4K高畫質遊戲市場,外界普遍預期新的「Big Navi」顯示卡將有可能打破現有框架,AMD表示RDNA 2架構顯示卡對比先前採用RDNA架構的RX 5700 XT以下顯示卡,將會帶來50%效能提升。 同樣地,RDNA 2顯示卡也有幾個特色,第一是PPW(Performance Per Watt)效能提升,由於AMD這次將進一步採用台積電7nm+製程的緣故,使得顯示卡內部晶片更加強化,再加上RDNA 2在內部的架構設計上,重新做了些微調整以求增加顯示卡的IPC效能。 另外,RDNA 2顯示卡也將支援VRS(Variable Rate Shading)技術和硬體光追(Raytracing)加速,這點從先前Xbox Series X和PS5主機推出後,兩者都採用客製化RDNA 2架構顯示卡並且都支援光追效果可見一般。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XeM4712ps&feature=emb_title ▲AMD先前就已經展示過RDNA 2架構在微軟最新DirectX 12 Ultimate下的光追效果。 從簡單的規劃來看,這次AMD同樣來勢洶洶,下半年將會同時針對NVIDIA和Intel作攻擊,去年挾帶著7nm製程的AMD處理器和顯示卡都讓對手陣營冒了一身冷汗,但也讓AMD粉絲們狂歡了一番! 不過,NVIDIA目前從先前的,高階款同樣採用7nm製程顯示卡也不是省油的燈,尤其目前看來最高階的RTX 3080 Ti更是會比當前的RTX 2080 Ti快40%,這點在4K高解析度下可能會直接和AMD正面對決。 另一方面,Intel雖然也已經宣布將在年底推出新一代處理器和AMD對幹,可是依舊採用14nm的它們可能會有一場苦戰。雖然目前還無法得知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的詳細基本規格,但考量到去年3000系列就已經在多方面贏過對手,Intel這次如果皮不繃緊一點的話,很有可能從桌上型處理器市場跌落神壇,如果這樣的話,在筆電市場也有新一代Ryzen 4000行動版處理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Intel目前的狀況似乎不太樂觀,不過實際的情況還是得等到AMD產品真正推出以後才能見分曉。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寬宏大量?G胖對Epic平台說歡迎,但對Apple超不爽!
對於PC的遊戲玩家來說,Steam和Epic平台應該再熟悉不過的,特別是後者對於前者各項的攻擊言論和競爭作法,直至今日依然是PC界玩家們關注的焦點,對於Epic平台的行為,Valve CEO兼Steam平台的聯合創辦人Gabe Newell(也就是大家俗稱的「G胖」),近日終於在雜誌專訪的時候發表了他的看法。 在Edge雜誌第334期中,Gabe Newell談論了有關《顫慄時空:Alyx》,VR的未來以及Steam走向。在採訪中,記者問到了關於Epic這個氣焰囂張的競爭對手,為了與Steam競爭而做出的種種行為,對於Steam和開發商會有什麼影響,Gabe Newell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遊戲商城的競爭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它讓我們更加真誠,也讓所有人都更加真誠」Gabe Newell對此說道:「即便從短期來看,這是醜陋的,你可能會覺得『吼,他們吵死了,他們就是想讓我們難堪』,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這樣的壓力與考量中獲利,這代表你的生意必須要有人來挑戰你。」 在訪談中,Gabe Newell除了談論到關於Epic競爭之外,還不外給蘋果一記回馬槍,原因大概是因為前陣子Valve想要在蘋果上架Steam Link App,但是被蘋果認定內部的購買項目會繞過iOS收費機制,不讓其上架,使得Valve必須做出閹割。 「事實上,我們不害怕競爭,相反的,我們更害怕人們出來阻止競爭。」Gabe Newell表示:「如果你問我哪一個更可怕,是人們愛上像是蘋果這種操作模式,好讓幕後的官僚控制整個市場,由他們阻止那些他們不希望上市的產品,或是設計一個商城大大削減程式的核心價值,只為了表面上的使用體驗。」 由於蘋果非常嚴格的限制開發商的權限,特別是關於商城付費的這部分,蘋果是完全不允許程式內部有任何方式可以繞過蘋果的內部的付費機制,否則就會禁止該程式上架。 這樣的問題不僅是Steam Link,Netfilx、Spotify等應用程式開發商對此表示過不少的意見,可能也就是這個原因,相較於Epic利用競爭但開放的方式來吸引開發商來說,Gabe Newell對於蘋果獨裁式的掌控反而讓他更加惱火!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終於香了?下世代Rocket Lake處理器將搭載原生PCIe 4.0和Thunderbolt 4、另有Xe內顯晶片
隔壁棚AMD早就已經開啟的PCIe 4.0時代,現在Intel終於也要從Leader變成Follower嗎?還記得今年CES 2020的時候,Intel就揭曉了自家Tiger Lake平台,將搭載Thunderbolt 3技術,不過當時也只有喊喊口號讓大家期待一下,畢竟距離該平台處理器真正推出還要等到至少今年下半年。不過今天又有新消息流出了,Intel繼Tiger Lake以後、下世代平台似乎已定名,即「Rocket Lake」火箭湖,至於效能和速度是否真如火箭,Intel是說至少也同樣要等到下半年才有機會跟大家見面了。(如果因為疫情擠牙膏的話可以接受吧各位XD!) 從資料顯示來看,最先被挖出來的Rocket Lake-S處理器將搭載新的Willow Cove核心架構,具體消息不詳、但傳聞是14nm製程(是在哈囉?),引入全新的Xe內顯晶片架構,並且支援HDMI 2.0b輸出和更高的DDR4時脈,實際效能方面則是預期可以有更好的超頻能力,如果這是Intel最後一個14nm製程產品的話,勢必會把基本時脈和超頻潛力做好做滿。 最值得注意的自然還是Intel終於引入PCIe 4.0架構,將具備20條通道,比當前主流Intel PICe 3.0平台多了4條,自然就是16條分給顯卡、4條分給SSD了。另外,晶片組部分應該還會額外提供幾條通道供使用,不過這就要等到後續的設計才知道了。 此外,Rocket Lake-S將搭載12bit AV1、HEVC、E2E等壓縮格式,在影像處理方面應該值得注意。同時也會搭載剛才提到Xe內顯晶片,這也就意味著Rocket Lake平台將會全面讓處理器本身就自帶入門電競等級體驗,不過實際效果如何仍須等實測才知道(畢竟終究是個「內顯」嘛!) 至於即將搭載的Thunderbolt 4連接埠,預期理論速度可以達到USB 3的4倍之多,也就是80 Gbps,除了能幫基本的儲存裝置做速度上的提升以外,作為eGPU的外接埠來看,相信也會有不錯的效能提升。 至少單從目前的消息來看,Intel這次的Rocket Lake平台相較於前幾代應該能帶來明顯的效能提升,畢竟除了基本的時脈和超頻潛力以外,PCIe 4.0終於支援和新的Thunderbolt 4都會是許多Intel玩家等待已久的重點規格,尤其PCIe 4.0更是看著隔壁棚流口水~但話說回來,雖然Intel目前是說至少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有機會看到Rocket Lake產品亮相,但畢竟Intel的時間軸一向沒有AMD準確,所以...大家也只能慢慢等待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償所望阿各位!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歐美全境封鎖、「渣畫質」出頭天,歐盟要求串流平台推出SD標清畫質標準
隨著歐洲疫情在歐洲地區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國家和城市發布禁令,使得大量民眾只能被軟禁在家中,哪裡也去不了,當起了「櫻櫻美代子」。在家中無所事事,要排解枯燥與煩悶,能打Game的打Game,能追劇的追劇,造成網路的使用量大幅度的提高,讓歐盟開始緊張起來。 或許很難想像,其實有一些國家的網路供應商能承受的最大網路流量是有限的,即便日常生活中好像大家都在不停的使用網路,只是大家可能都是斷斷續續的使用,所以在一般的日常情況對於供應商來說,還不足以是個問題。 然而現在的大家都不出門,或是出不了門,此時手機、平板、電腦等凡是能上網的通通拿出來,不僅一心好幾用的,還是不間斷的一直用,問題就逐漸浮出水面了。以目前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為例,義大利網路供應商光是家庭頻寬居然暴增了「75%」之多,此外各個國家的網路的尖峰流量時間也從原本的晚上,提早到了中午(一個睡飽就起來上網的概念?),所以即便是對一些伺服器較為充足的廠商,多多少少也開始感到壓力山大了。 由於網路流量使用的飆高,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網路塞車的現象,為了緩解此一問題,歐盟希望各家串流媒體廠商提供SD (Standard Quality)畫質的選項,並在Twitter上使用#SwitchToStandard來吸引關注,希望廠商與民眾可以稍微減少一下流量消耗,讓大家都有足夠的頻寬可以使用。 在歐盟的大聲呼求之下,世界三大串流媒體:Netflix、Youtube、Disney+皆紛紛表示將會透過更新,提供SD畫質的選項,其中以電影和戲劇為重的Netfilx和Disney+更是針對SD畫質的訂閱費用給出想當優惠的價格,以Netfilx為例,SD畫質的月費每個月僅180元,比原本HD畫質每個月要價300元最便宜方案還要來得便宜許多。而Youtube 雖然沒有提供促銷,但是在設定上強制將畫質預設為了SD畫質,並開闢的一個關於肺炎的專區,供民眾可以隨時注意疫情的消息。 在這一次的SD畫質模式更新中,Netfilx也有將台灣納入適用對象,因此在訂閱項目之中,可以看見SD畫質方案的訂閱項目,每個月的收費為180元,畫質從原本的HD(高清)改為SD(標清),倘若玩家喜歡一心多用,或是日常生活實在太忙碌,追劇有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看,SD畫質模式不妨是個更加優惠的選擇。
-
微軟也跳槽AMD?傳下一代Surface筆電搭Ryzen 4000處理器和Radeon RX 5300M登場
AMD自從推出第三代行動版處理器後,其7nm製程基底加上一貫的真香攻略,似乎攻破了許多筆電製造廠的心,我們先前看到了眾多廠商包含華碩、聯想等都陸續宣布推出搭載新系列處理器的裝置,這波熱潮似乎也燒到Microsoft家了,就有外媒指出,微軟下一代Surface Book 3筆電有可能搭載AMD Zen 2架構下的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同時在顯卡方面更有可能搭載還未公佈的Radeon 5300M顯卡,之所以會這麼認為是近期在評測軟體3DMark中,出現一款微軟裝置分別搭載AMD處理器和顯卡。 去年微軟就已經推出了Surface Book 3,更是史無前例的首度推出AMD平台的選擇,雖然當時該選項較不被外界看好,因相對於Intel處理器的版本效能還有些差距。也因此,這次狹帶著新一代7nm製程氣勢,微軟似乎打算推出更好的AMD平台筆電。 來看看目前流出的硬體規格吧!在處理器部分看到有Ryzen 5 4500U這顆低功耗處理器,搭載6C/6T配置、基本和動態時脈分別達到2.3GHz / 4GHz,快取部分總計有11MB。這顆處理器也是這波AMD 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的其中一顆,定位在中階選項。此外,因為主打低功耗設計,TDP落在25W,但廠商可進一步下修至僅需10W功耗,小編認為如果微軟真要推Surface Book筆電的話,10W應該會是它們選擇的目標,以求在效能和電池續航力之間作平衡。 至於在顯卡方面的話,與剛才的4500U搭配的雖然其內建的Radeon Vega 6內顯晶片,但該筆電主要還是會使用另外搭載的Navi晶片顯示卡以應付更高壓的工作環境,而從同一個3DMark測試中也發現,與其搭配的是Radeon RX 5300M這張,搭載3GB GDDR6記憶體,單從這數字上來看的話,猜測應該比NVIDIA GeForce GTX 1650還要低階一點,不過微軟應該還會提供其他比較高階的硬體選項讓玩家選購。 簡單來說,Surface Book系列筆電因為通常會有13和15吋兩種版本,高階的15吋版本自然也會搭載更高階的硬體,可以預期像是Ryzen 7 4700U或4800U這種等級、顯卡則應該搭配5500M或5600M這種。而13吋版本雖然相對來說看起來效能可能偏低,甚至可能不搭載獨立顯示晶片,但AMD官方也表示,新一代4000系列處理器搭載的內顯晶片對比上一代的話,能提供超過50%的效能提升,相信作為一般日常使用的話,也是絕對綽綽有餘。 推出時間的部分,微軟本來是有預期要在今年春季就推出新筆電的,但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延後推出也是不得不的選擇,可以預期微軟的新AMD筆電可能要往後推一兩個月才能登場了。Intel目前只能「挫咧等!」,因為自己雖然也有第十代Core系列處理器筆電應對,但真正的高效能行動版處理器仍要到下半年甚至年底左右才會登場,AMD或許有機會在那之前就搶佔一波商機。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HMD Global首款5G手機Nokia 8.3登場:全球5G頻段通吃、蔡司鏡頭輔助
NOKIA雖然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命運相當多舛,在經過幾番易主之後,現在主導的HMD Global也依然對堅持在手機這條路上不斷的努力,隨著5G時代到來,HMD Global究竟是否能夠挾Nokia以令諸侯、藉其通訊技術優勢重返榮耀呢? 在這次的發表會上,HMD Global推出多款Nokia手機新品,其中,等級最高的就屬Nokia 8.3 5G,它不僅是一支5G手機,還是一支幾乎涵蓋全世界商用頻段的5G手機,由於5G信號跟4G信號一樣,不同國家和電信業者所能支援的頻段都不太一樣,Nokia 8.3 5G便是看準了這一點,讓其手機能夠直接帶著到處跑,不怕沒信號,只是現在5G在各個國家的涵蓋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也算是為未來做好了準備) 至於達成這項創舉的關鍵,就在於Nokia 8.3 5G是第一支在高通Snapdragon 765G處理器中內建5G RF模組的手機,這塊模組將高達40個不同的頻道模組全部塞了進來,以此達到全面性涵蓋訊號的能力。 另外,在外型上Nokia 8.3 5G使用一塊6.81吋解析度為2400*1080的FHD+ 20:9螢幕,並且採用挖孔式的設計來將自拍鏡頭放置在左上方,而Nokia的招牌下巴也依然保留。雖然沒有跟上時下最流行的90Hz或120Hz高更新率螢幕,但顯示能力上還是有通過HDR10認證的。 在拍攝能力上,這次Nokia 8.3 5G跟卡爾蔡司的合作更加緊密,4顆相機分別是6400萬主鏡頭、1200萬畫素,像素面積達到2.8μm超廣角相機,標準和超廣角鏡頭都支援4K錄影,以及200萬微距、200景深設計,並以「圓環」的方式排列。 拍攝能力上Nokia 8.3 5G特別注重在影片拍攝,能夠以60FPS的「運動相機」模式,能夠帶來相當流暢且穩定的畫面。同時還新增了Zeiss Cinematic Capture影片拍攝模式,能以21:9比例進行錄影,也具備Log風格檔格式、炫光和鏡頭變形模擬,音效方面則沿用 OZO Audio 技術,能夠在影片剪輯的時候帶來更多的趣味和特色。 至於系統版本的部分將會搭載Andriod 10,設有獨立的Google語音助理按鍵,並承諾會保有Nokia一直以來的簡潔原生的操作體驗,以及至少能夠享有2年系統更新和三年的安全性更新。 在色彩選擇部分,目前Nokia 8.3 5G僅有提供極夜藍一種配色,售價為599歐元起,並預計在夏季的時候上市,至於亞洲和台灣區什麼時候見得到目前還未知。 在這次發表會上除了Nokia 8.3 5G之外,還發表了三款手機,其中兩款是入門的智慧型手機:Nokia 5.3和1.3,以及復刻經典款的Nokia 5310。 Nokia 5.3在外觀上與Nokia 8.3 5G有幾分相似,背後一樣採用4鏡頭的環狀排列相機,不過規格縮水為1300萬主鏡頭、500萬超廣角、200萬微距和200人像景深鏡頭。 正面螢幕則降為20:9的6.55吋HD+水滴螢幕,處理器使用Snapdragon 665並搭配最高6GB RAM和128GB容量。配色上比Nokia 8.3 5G多元些,除了藍色之外,還有黑色以及一個比較特別的棕黃色。預計下個月在歐洲開賣,起跳價格為189歐元。 至於Nokia 1.3則是一款入門到不能再入門的智慧型手機,搭載系統版本是基於Android 10系統所開發的Android 10 「Go Edition」,提供給硬體比較陽春手機,也因此許多應用程式只能使用Lite版,像是Google地圖甚至只能是以網頁版的形式在手機中開啟。 規格方面,搭載5.71吋19:9 HD+水滴螢幕搭配1GB RAM、16GB ROM和高通Snapdragon 215 處理器,這樣的規格以台灣的消費族群來說,可能會比較偏待機備用的方向。 雖然Nokia 1.3可能會讓一般玩家避而遠之,但若是看在情懷、公務、老人機的需求,經典復刻機種可能更受愛戴。做為一家玩復刻玩上癮的手機廠,Nokia今年復刻的是當年熱門的XpressMusic音樂機種Nokia 5310。 外觀的部分承襲當年的Nokia 5310,就連內建容量都很「復古」,只有16MB(小編沒有打錯字),但玩家可以插入32GB記憶卡來擴充容量,處理器則是聯發科MT6260A、8MB RAM(不要懷疑…)以及1200mAh「可拆卸」電池,因為規格實在太入門,系統上也不是搭載之前復刻機所用的Kai OS,而是Nokia Series 30+系統。 此外當年設計在機身右側的音樂控制鍵自然也有保留,並以紅色做為點綴,由於手機幾乎和「智慧」沾不上邊,也讓手機續航力有著30天的待機時數,價格上則為39歐元,有白色和黑色款式可以選擇,本月即會在歐洲開賣,不知大家若是這款手機到台灣上市會不會想要買來回味一下青春呢? 這次Nokia的發表的四款新產品都是採中高階以下的規格,並沒有端出任何的旗艦其產品,然而Nokia的旗艦級產品其實一直以來就風聲不斷,所以這次端出來的產品除了是常規的硬體更新之外,似乎也是想透過自己在通訊技術實力,和與蔡司更加的緊密合作來預告自己的旗艦級產品將會讓人耳目一新也說不定。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
來當續命之徒吧!機械鍵盤續命技能點好點滿:軸體、鍵帽、PCB板自己換
相信許多玩家都有過鍵盤用久了以後,開始按鍵不靈敏、訊號不穩,或者甚至鍵帽直接爆開的問題,往往玩家們可能都會選擇直接買一隻新的鍵盤,畢竟鍵盤也算是個耗材品嘛~不過仔細想想,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和熱愛電玩的玩家,時常把鍵盤打壞也是很合情合理的,所以就有可能出現...不要的鍵盤滑鼠堆積如山的狀況XD!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阿~(菸) 但說真的其實玩家們如果不想要砸下大把鈔票的話,也是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快速讓鍵盤續命,我們這邊撇開產品還在保固期限內的這個條件,如果已經過保的話,就可以利用以下供三招鍵盤續命的絕技囉! 當你發覺鍵盤按鍵開始出現按壓不靈敏,如果是PCB板問題的話,可以試試看把原先的軸體拆下,當然前提是要你真的能拆下啦XD!有些鍵盤雖然可以讓你把鍵帽拆卸,但不一定可以把軸體也拆下來,這點玩家要先確認,畢竟有些鍵盤已經預先把軸體焊接在PCB板上了。 如果說可以更換軸體的話,玩家可以考慮將軸體也拆下來,然後自行更換另外買的軸體來安裝,基本上只要確定接合正確的話,就可以繼續使用。以Cherry MX軸體來說,玩家基本上都可以另外購買Cherry MX軸體自己更換,部分鍵盤甚至還設計成可以更換其他廠商的軸體,這樣的話可以更加省成本。(畢竟Cherry MX軸體比較貴...) 關於軸體的基本介紹先前已經有了,本文就不再額外贅述囉! 然而,如果確定是PCB板訊號不良的話,除了「放棄治療」買新的以外(笑),玩家也可以嘗試在市場上或是網路上找手上鍵盤對應的PCB板,買入手以後,直接自行更換! 以上的問題算是稍微比較嚴重的,如果只是單純外觀上的問題像是鍵帽塑料磨損的話,只需要另外購買對應的鍵帽直接更換就可以直接繼續使用。 當然玩家們碰到的鍵盤問題有可能比本文提到的還要更多,如果不是土豪玩家的話,其實靠自己比較自在,有些時候真的不需要直接把整支鍵盤丟掉換新,依靠一些簡單的小技巧也能繼續使用原本的鍵盤。其實算算下來,如果更換一組新的高階機械鍵盤平均要花到2,500~3,000元以上的話,自己利用簡單的DIY術來續命的話,可能只需要花一半的錢就能繼續使用了,而且還能繼續和多年的「戰友」鍵盤再續前緣喔!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