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精選

數位創作工具百百款,選對輕薄便攜繪圖螢幕的秘密 feat. Wacom One

文.圖/Penny 2020-06-01 00:00:00
隨著Surface Pro與iPad Pro的崛起,隨時隨地在螢幕上進行創作不再是高不可攀、可遇不可求的奢望,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選擇,繪圖板大廠Wacom在繼MobileStudio Pro之後,終於再次推出了同樣以輕薄與攜帶性為主打的Wacom One繪圖螢幕,不過這次不再是「大佬」專屬神器,而是人人都能擁有的練功道具,小編也藉此機會向大家分享挑選繪圖螢幕的小技巧。

話說Wacom對於「One」這個字似乎有特別的偏好,過去曾經推出過Bamboo one、One By Wacom,現在又加上最新上市的Wacom One,玩家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的時候,可得多加注意喔!

關於電磁筆的兩三事

在繪圖創作上,其最核心的工具一定就是筆了,玩家在挑選數位創作工具的時候,也一定會注意到除了代表筆觸敏感度的感壓級數之外,有的品牌的筆是需要裝電池的,而有的則不用,究竟裝不裝電池的筆之間差異在哪裡呢?

主動式電磁筆
主動式電磁筆,又稱有源式電磁筆,筆作為信號的發送源,將壓力與移動時產生的電場變化發送出去,而畫板則負責接收信號,由於筆必須負責訊號的發送,因此內部需要裝設電池。主動式電磁筆的優勢在於它的能源轉換效率高,因此換一次電池或充飽一次電,續航力可以達到一個禮拜甚至數個月。

另外一個優勢則是在現今的觸控螢幕大多是電容式的,其原理是依靠面板的電場變化來偵測手指的位置,和電磁式感應筆的原理相似,兩者如果並存會有干擾的可能,而主動式電磁筆因為將其中一方的訊號源獨立出來,要減低這兩項技術互相干擾的難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今有搭載觸控螢幕的繪圖螢幕或平板,大多是採用主動式電磁筆。

至於缺點的部分則是顯而易見,筆身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考量電池艙的設計,電池放置的位置、選用的種類都會對手感產生影響,同時玩家在購買的時候也得注意筆的剩餘電量,以免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提筆要作畫,卻發現筆沒電了。
這兩年非常火紅的Apple Pencil採用的是免安裝電池設計,因為其內建鋰電,採用充電電池設計。(圖片擷取自蘋果官網)


微軟的Surface Pro採用的則是需要安裝電池設計,其使用到比4號電池更小的AAAA電池,或稱6號電池。(圖片擷取自微軟官網)

被動式電磁筆
被動式電磁筆,或稱無源式電磁筆,和主動式電磁筆的設計思路相反,板子會會發送電磁波能量到筆中,並透過筆內部的電容將電力儲存,接著當筆感受壓力和位置的變化時,再將信號傳回板子中。因為被動式電磁筆在能源供應上是由板子負責,筆就不需要額外裝設電池,因此在重量與外型與設計上更加的彈性,從一般的仿真大小,到袖珍如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S Pen,猶如孫悟空金箍棒般能屈能伸。

然而被動式電磁筆在能源轉換效率上遠不及主動式電磁筆,相較於主動式電磁筆數週或數月的續航力,被動式的電磁筆的蓄電力僅有寥寥數秒,至於具備藍牙無線功能的繪圖板,電池的續航力也大約只能讓創作者連續工作大約8小時左右。好在大部分的數位創作多是在電腦前進行,透過電腦的USB供電給繪圖板,然後繪圖板再供應電力給電磁筆,進而形成一種「無限電力」的錯覺,比起中途可能沒電的主動式電磁筆來說,比較不用擔心電池沒電問題。畢竟創作這種需要大量時間的事情,被動式的設計相對來說會更省麻煩一些,這也就是被動式電磁筆會在繪圖板上發揚光大的主因之一。

只是隨著大觸控時代,被動式電磁筆在與電容式觸控的之間的困境被愈加的凸顯出來,由於板子必須擔任起電磁信號供應與接受的角色,要如何避免與電容式螢幕互相干擾就成了一道難題,畢竟電容式觸控也是依賴電磁場的變化來做感應,目前成功解決這項技術難題的也就僅有Wacom和與其合作的三星了。

時間回到2009年,Wacom發表了第一台具備被動式電磁筆技術且能夠當作觸控板使用的繪圖板──Wacom Bamboo Pen & Touch,雖然是一款入門產品,感壓級數上只有1024階,卻配備了連當時高階款的Intuos 4都沒有的多點觸控功能,可以實現雙指旋轉畫布、縮放等操作,只不過礙於當時的技術瓶頸,繪圖的工作區域和觸控的有效區域是不同大小的。
Wacom Bamboo Pen & Touch讓電容式觸控和電磁筆可以共存,不過礙於技術限制,觸控的有效區域只限白色線條以內。(圖片擷取自Wacom官網)

至於觸控與電磁筆感應區域做到完全覆蓋的產品則是等到三星於2011年發表的第一代Galaxy Note,感壓級數為256階,並隨著一代代的技術突破來到現在的4096階。
2011年發表的Galaxy Note不僅促使各家的智慧型手機不斷加大螢幕,同時也代表Wacom有能力將觸控與電磁筆完全整合。(圖片擷取自三星官網)

但是被動式電磁筆與觸控板之間的挑戰其實還沒有結束,在技術開發上兩者都存在著尺寸越大,感應能力越差的缺陷,只是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市場商機遠大於電磁筆,使得大螢幕觸控面板在這方面的問題漸漸的改善,而投入被動式電磁感應筆研發的廠商就顯得稀少,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這也是為何繪圖螢幕被認為是夢幻逸品的原因。

做為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擁有觸控技術的被動式電磁筆廠商,Wacom最終克服了技術難題,於2015年年底發表了24吋觸控繪圖螢幕Wacom Cintiq 24HD Touch,實現了大螢幕觸控加繪圖筆的可能。然而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除了驚人的價格之外,還附帶了誇張的重量與體積,光是螢幕本體不含腳架的重量就重達13.7公斤!
Wacom Cintiq 24HD Touch光是螢幕的重量就來到13.7公斤,配上支撐腳架則來到28.6公斤。(圖片擷取自Wacom官網)

時至今日,繪圖板在重量上的困擾算是得到了克服,同樣24吋的繪圖螢幕已經成功瘦身,在不含腳架的前提下變為7.2公斤,並且將感壓級數上升至8192階,同時順應微軟Surface Pro所帶來的平板筆電潮流,發表重量在2公斤上下的Wacom MobileStudio Pro系列,算是真正讓專業行動創作變為可能,當然前提是各位玩家的口袋夠深。
其實在MobileStudio Pro之前,Wacom還推出過具備相同性質的Cintiq Companion系列,搭載Windows 8或Android系統,不過因為體驗不佳,使得這個系列在繪圖圈幾乎被遺忘。


Wacom One開箱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過去繪圖螢幕因為生產技術的難題,大多價格昂貴,且相當厚重,Wacom做為這個繪圖板的龍頭廠商,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下,終於成功打造出兼具輕薄與平價的Wacom One繪圖螢幕,13吋的Full HD螢幕的在最高的厚度上只有14.6mm,重量更是僅1公斤,可以輕易放進包包中,對於桌面空間較小的玩家也能夠輕易的收納。
Wacom One的外包裝盒,走七彩活潑的外觀設計。

相信許多玩家都有看太多文字就會死的病,所以Wacom很聰明的直接把最重要安裝資訊設計在包裝內盒上,這樣繼不用看說明書,也不用看太文字。

包裝內除了繪圖螢幕與筆之外,還有電源視訊線、變壓器、插頭轉接頭與說明書。


機身介紹
Wacom One在機身設計上進行大幅度的簡化,整個機身只設計一個電源鍵,沒有任何的功能快捷鍵,關於這部分的解決方案其實很多,像是左手鍵盤、簡報筆,甚至是遊戲搖桿,只要透過按鍵編程軟體都能滿足這部分的需求,嫌麻煩的玩家,官方也有販賣ExpressKey遙控器供玩家補足這方面的需求。
Wacom One在機身設計上做出大幅度的簡化,正面看上去就是一整片玻璃,給人一種乾淨清爽的感覺。

Wacom有另外販售針對自家繪圖板設計的快捷鍵遙控器。


機身左上方設計USB Type C接口用以作為訊號和電源輸入,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USB周圍的開孔是有做方向性的,因此即便是原廠自家的線材如果方向不對也是插不進去的。
Wacom One的整個機身只有一個USB Type C輸入孔、一個電源按鈕和用來固定筆的緞帶。

USB Type C周圍的開孔做得有有方向限制,線材如果放反是插不進去的。

繪圖板上方的緞帶是用來固定畫筆用的。


背面的腳架則是大有玄機,由於強調便攜性,打開後除了能夠撐高畫板使其與水平面成19度角,讓創作的過程可以更加舒適與自然之外,Wacom將筆的替換筆芯也隱藏在左邊的腳架中,更換筆的方式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將筆插進旁邊的小洞就能把筆抽出,設計的相當巧妙。
機身背面非常的乾淨,僅放置了腳架和防滑墊。

腳架開啟前後的比較。

左側腳架下方暗藏玄機,裡面放置了三個替換筆尖,更換時只需把筆尖插入旁邊的小洞就能取出,不需要任何工具。

做為一款繪圖螢幕,大家最在意的自然是螢幕的表現,Wacom One使用的是一片13吋的Full HD螢幕,沒有支援觸控功能,面板的種類不是大家熟知的IPS面板,而是AHVA面板,但一樣能夠涵蓋72% NTSC的色彩空間,相當於100% sRGB,以一款入門繪圖螢幕的表現已經稱得上及格,小編將它與桌面上的電腦螢幕進行色彩比較,在顏色的第一印象基本上是一致的,考量到現今的創作多是放在網路上,色彩誤差的問題可以不用過於擔心,畢竟每一位網友的觀看裝置都不同,顏色差異注定是跑不了的,在沒有印刷上的需求或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色彩能在多個螢幕之間保持相近的第一印象其實就足夠了。

此外Wacom One在螢幕上面鍍了一層特製的霧面塗層,這個塗層除了可以減少反光之外,還可以讓筆在螢幕上滑動時的觸感更加接近在紙上畫圖的感覺,「仿真感」算是Wacom長久以來不論在高低階產品上,為消費者所帶來的堅持。
螢幕上面有特製的霧面塗層,除了具備抗反光的特性之外,還能增加觸感,讓整個體驗更加接近在紙上的感覺。


電磁筆介紹
Wacom One所搭載的被動式電磁筆並不是高階系列所用的Pro Pen 2,而是自己專屬的特製型號,黑白相間的配色看起來相當特別,整體的手感上比Pro Pen 2要來的輕盈一些,但不至於輕到毫無手感可言。規格方面不選擇走高階專業路線,而是偏向符合市場的主流規格,因此相較於有著8192階感壓級數的Pro Pen 2,Wacom One的筆在感壓級數上就低一階來到4096階,筆身握位處的自定義功能按鍵也從兩顆降為一顆,招牌的筆尾橡皮擦功能在這支筆上則是被移除,算是最可惜的地方。不過筆尖同樣能夠感應畫筆傾斜,超低延遲特性也有保留,即使高速運筆,游標的移動也能夠立即跟上手的移動,在創作的時候每一個筆畫依然都能與腦中的創意同步。
Wacom One使用的是自己專屬的畫筆,感壓為4096階,握位的地方設有一顆自定義按鍵,尾端的橡皮擦功能則被移除。


雖然Wacom One的筆在部分功能相較於Pro Pen 2有所下降,但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筆的挑選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除了Wacom原廠搭配的筆,三星Galaxy Note 8之後的S Pen也可以在Wacom One上使用,相當然爾,副廠的電磁筆如果能在Galaxy Note 8以後的機種上使用,Wacom One就同樣可以用,意味著繪圖不必再受限於原廠拘束,玩家可以在網路上尋找自己喜愛的外型或手感的電磁筆,而且其中還不乏一些知名的品牌呢!
Galaxy Note 8以後的S Pen可以直接在Wacom One上頭使用。(圖片取自三星官網)

現階段支援Wacom One的電磁筆系列名單。


曾經懷抱夢想的小編親身體驗

小編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夠進入電玩美術領域,畫出一張張讓人想要一單一單課下去的卡牌,只是小編因為中途把技能點點到其他地方去了(謎之音:懶惰就直說,少在那邊ooxx),目前這個願望也就擱置中,不過有幸在工作中遇到Wacom新推出的繪圖板,讓小編我重燃夢想,自然就要給它來畫上幾筆。
小編也曾有個繪圖夢,但夢想沒成真,筆就先被我凹斷了…


多元化的電源連接方式
過去在連接繪圖螢幕的時候,至少會需要插入三條線,分別是:視訊、數據與電源線,也因為一台畫板要插入的線實在太多,很容易把桌面搞得一團亂。而Wacom One在這部分做出了簡化,將視訊、數據和電源都統整到了USB Type C接口之中,配上特製的X型傳輸線,將HDMI、USB、電源線全部整合,告別桌面被四面八方的線材糾纏的困擾。
Wacom One的X型傳輸線將所有需要用到傳輸插孔全部集中在一起,由上至下分是:USB Type A數據插頭、HDMI插頭、USB Type A電源插頭、USB Type C畫板插頭。

此外Wacom One在電源連接方式非常的特別,除了利用一般的插座電源之外,也能夠透過行動電源直接供應電力給畫板,而且要求的行動電源只要能輸出5V2A的規格即可,也就是只要能給iPad充電的行動電源,就能夠用來作為畫板的電源,這可是讓繪圖螢幕能夠化身為行動創作工具的重要關鍵,帶著筆電和畫板去星巴克尋找靈感(炫耀)就不必擔心找不到插座了。
考量到有一些畫師大佬到國外出差還需要繼續趕稿,Wacom One的變壓器插頭是採可替換式,並隨附了兩種規格的插頭。

變壓器的輸出功率為5V2A,如果自己的行動電源能輸出此功率,就可以用行動電源來驅動畫板。

小編使用了自己的小米行動電源2做測試,驅動畫板完全沒有問題。


多功能的驅動程式
連接畫板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官網去下載驅動程式,否則畫筆就只式能當作一般的滑鼠,沒有感壓功能。由於Wacom的產品繁多,且電腦系統和繪圖軟體時常一改版,就造成繪圖板出現各種Bug,為了減少尋找各個產品驅動的麻煩,Wacom以獨立的應用程式進行相關驅動維護,只要先將繪圖板與電腦連接,再打開程式,就會自動偵測繪圖板型號並提供最新版的驅動。
Wacom的驅動軟體會自動對應繪圖板的型號,並安裝相對應的驅動。

驅動安裝完成之後,程式也針對畫筆和螢幕提供許多的調整選項,其中請一定要進到「畫筆設定」中的「校正」進行畫筆與螢幕之間的位置校正,才能夠確保落筆和游標之間沒有誤差。
螢幕校正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記得去做。

Wacom One本身沒有設定按鍵,要調整螢幕亮度必須在驅動程式內部做調整,但小編得說,Wacom One在螢幕亮度方面比較沒那麼高,在辦公室的燈光環境下即使將亮度設到最高,也只能算是剛好的程度。

雖然對於大部分會購買繪圖板和螢幕的玩家應該都在電腦裡安裝好自己主力會用的創作程式,不過Wacom還是有額外附贈三款軟體提供給玩家使用與試用,玩家可以藉機體驗不同的創作程式,分別為知名繪圖程式Clip Studio Paint Pro、影片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Rush,以及Wacom自家Bamboo Paper。
在購買Wacom One之後,會贈送三款軟體可以使用,可以藉機體驗不同創作程式,說不定可能一試成主顧喔。


小編實際體驗心得
如果玩家體驗過Wacom早期或是比較低階的繪圖螢幕,對於螢幕的色彩表現可能都會覺得慘不忍睹,但是Wacom One在色彩表現上遠比小編預期的好,雖然稱不上優秀,不過已經足夠,和小編桌面上的另外兩台螢幕相比較,整體色彩觀感算得上一致,可以不必擔心圖片放到網路上出現誇張色偏的問題,唯一比較在意的就是螢幕的最大亮度,即使將亮度調到最高,在室內辦公室環境下也只能算是剛好夠用的程度而已。

此外有一些玩家可能對於螢幕失去了觸控功能感到一些顧慮,小編覺得這一點倒是可以不必太擔心,因為目前絕大多數的桌面版創作程式都沒有針對觸控進行介面優化,所以觸控操作對於創作上的便利性幫助其實很有限,以小編的主力繪圖程式Adobe Photoshop來說,觸控主要能做的就是放大、縮小與旋轉畫布而已,其餘的介面功能與其使用觸控方式,還不如熟記鍵盤的快捷鍵來得實際一些,加上Wacom對於觸控功能的調校在業界早已是出了名有口皆「悲」,使得用觸控調整畫布的時候非常卡頓不靈敏,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的繪圖師寧可選擇用鍵盤快捷鍵,並將觸控功能關閉掉的原因。
PhotoShop本身沒有對觸控做出介面調整,加上Wacom的繪圖板對於觸控方面的調校不佳,與其使用觸控,熟記鍵盤快速鍵還必較實際。

整體來說,小編對於Wacom One的體驗其實相當滿意,纖薄的機身即使在小編混亂的辦公桌上,也能夠輕易收納。對於空間有限玩家,像是住宿學生族群,可以很輕鬆將它收起。在規格上,4096階的感壓其實已經非常足夠,靈敏度和細膩度都相當高,而且同樣繼承了Wacom超低延遲的特性,就算是高速運筆,畫面也能夠跟上,雖說面板沒使用到全貼合技術,但與玻璃之間的空隙在感受上並不明顯,所以不會特別感覺像是隔著一層玻璃在畫圖。此外,若考量到它的整體價格非常親和,因此,Wacom One在最基本的體驗上表現上,都可說是非常理想的。
在凌亂的辦公桌上,Wacom One小巧好收納,還能讓單螢幕變雙螢幕,雙螢幕變三螢幕,整個創作的便利度大大提升。


可以連接手機變繪圖板,但先不要高興的太早

Wacom One做為一款能夠便於攜帶還能透過行動電源供電的突破性繪圖螢幕,最大的特色就是還具備了能與手機連接的功能,讓玩家可以只帶Wacom One出門,一秒讓手機直接變成能夠繪圖的電腦螢幕,出門可以連筆電的重量都省了呢!

然而,這項功能的限制其實不少,首先是手機的必須要具備「桌面模式」的Android機型,目前支援這項功能的手機僅有三星和華為的旗艦機型,以三星為例,手機的型號必須是Galaxy S8以後的機種才能夠在Wacom One上頭使用。
上圖為目前支援Wacom One的手機清單。

再者,訊號連接方面由於Wacom One的線材提供的是標準的HDMI接頭,沒有附贈轉接線,所以要連接手機,必須比照連接如MacBook這一類沒有HDMI埠的筆電一樣,必須額外購買轉接線材。

最後,不同於桌面系統,Andriod系統是以觸控操作為導向,絕大部分的程式沒辦法透過鍵盤設定快捷鍵,Wacom One本身也不具備觸控操作功能,因此即便克服上述兩點,光靠一支筆進行操作,在體驗上並不理想。
要與手機的連接的限制相當多,且因為Wacom One缺乏觸控螢幕,操作的體驗其實不是很理想(圖片擷取自Wacom官網)


繪圖螢幕挑選小技巧

隨著數位創作在近幾年越來越熱門,不少繪圖螢幕的廠牌紛紛竄出,其中不乏有一些品牌不論是價格或是帳面規格上,看起來都相當的高階,然而就如小編在最開頭所敘述的,電磁筆的開發上其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比起規格來說,體驗上的優化是更難以量化的,至於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使用的繪圖板/繪圖螢幕,小編在這邊為各位整理了3個在購買前需要特別去測試的重點項目:

(01) 邊緣穩定度
這個問題其實是小編以血淚換來的教訓,不論是繪圖螢幕還是繪圖板上,在將筆移動到邊緣的時候可能會發生不靈敏、異常抖動或是明明還沒有來到最邊緣,游標就好像碰到磁鐵似的被直接吸過去的狀況。由於絕大部分的桌機版的應用程式都是將工具列設置在畫面的四邊上,因此邊緣不穩問題經常會對使用者的操作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如果有機會到賣場親自體驗時,這個部份一定要記得列為測試項目之一。

(02) 慢速抖動
請拿出一把尺,然後沿著它在繪圖螢幕「慢慢的」畫出一條直線。理論上,畫出來的線應該是相當筆直的,不過實際上當玩家以慢速繪製線條的時候,程式或繪圖螢幕內部的抖動修正就可能不會觸發,造成即使沿著尺畫,畫出來的線條還是可能出現異常抖動。這對於喜愛漫畫、日式風格或是向量繪圖可以說是相當致命的,因為這些繪圖風格需要依賴大量的線條,而慢速抖動的問題,會對精緻的線條、調整向量曲線錨點等需要比較慢的場合上,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因此這部份也記得列為測試項目之一。
沿著一把尺慢慢的畫,模擬繪製一些精緻線條必須緩慢下筆的狀況。

理論上沿著尺畫出來的線條要越筆直越好,如果出現過於明顯波浪狀的彎曲,就很難繪製出乾淨的線條了。


(03) 筆跡延遲
撇開使用到過度吃效能的筆刷,造成筆跡延遲的問題大致可分成螢幕延遲跟感應延遲,由於螢幕每一秒鐘的更新率是固定且有其上限,當運筆的速度的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筆尖和游標分離的情況,畢竟當這一秒產生的畫面產生時,玩家的手已經到別的地方去了,不過如果繪圖板感應本身沒有延遲問題,那分離的距離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是固定的了,因為不是繪圖板反應不了,而是螢幕來不及更新畫面。反之,如果存在感應的問題,運筆的速度就會因為感應負擔加劇,造成游標與筆尖距離越來越遠的狀況,最後造成玩家可能在畫下一筆螢幕卻還在顯示上一筆的狀況。

也就是說,若繪圖板/繪圖螢幕的反應速度,無法跟隨創作者的思路即時反應,那麼也很難成就一幅偉大的創作。正因此,要是玩家有機會到賣場親自體驗時,這個部份則是絕對必備測試項目之一。
小編擷取的三張在不同速度下運筆的游標分離差異,如果延遲很低甚至沒有延遲的情況下,普通和高速之間的差異幾乎是一樣的。


Intuos Pro與Wacom One我該怎麼選?

以價格來說,Wacom One和Intuos Pro價格相當的接近,一個有螢幕但畫筆比較低階,另一個沒有螢幕,但卻是最高階的傳統繪圖板,口袋不夠深,魚與熊掌實在無法兼得,究竟該選哪個才好,以下認為可以以桌面空間和繪圖時間做為考慮的點。

(a) 空間大小
倘若玩家的空間小到必須把繪圖板放在大腿上才有辦法繪製,那建議購買Intuos Pro最小型的即可,除了保有專業的規格之外,省下的價差還可以用來入手一些周邊讓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

相反的,只要您的空間能夠放得下Wacom One,那麼Wacom One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除了繪圖螢幕可以帶來更舒適直覺繪圖體驗之外,多一塊螢幕也能對創作上帶來更高的便利性,輕薄和簡化連接方式的機身在收納上也非常容易,如果臨時需要用到桌面,USB線一拔就能直接收起,機動性相當足夠。

(b) 繪圖時數
倘若各位玩家跟小編一樣比起畫圖,更愛過著荒淫放蕩的日子,大部的時間都在讓繪圖板養灰塵,那建議入手Intuos Pro甚是更低階的Intuos就好。創作跟打怪最大的差異,就是打怪可以透過課金會變強,但創作不會。擁有神裝對於創作來說,只是讓事情更便利,不會因為擁有就能成為大神。因此,對於繪圖時數有限,但只要一有空就畫個不停的玩家,可以選擇Intuos Pro,想畫的時候只要USB線一插就能立刻上工,因為少了一塊螢幕需要維護,收納時會比較容易。

至於會花費很多心力在創作上,或是創作類型功課很多的玩家,那麼,Wacom One就趕緊入手一個吧!讓您可以躺著畫、趴著畫、盡情畫、隨便畫。為畫個不停的玩家打造,正是繪圖螢幕存在的精髓。

比起行動創作,更注重的是讓人人都能創作

Wacom One繪圖螢幕挑戰讓機身變得更加輕薄好攜帶,可以單透過行動電源就直接供電,並具備手機連線的功能,乍看之下好像可以化身為行動創作了利器,但對於手機來說過於嚴苛連接方式與觸控功能的缺乏,使得Wacom One對於期待行動創作的玩家來說,似乎又少了一點魅力。

然而,以目前在專業繪圖螢幕的領域中,廠商們多半都是以專業人員的思維下去打造產品,造成該系列產品對於桌面空間或是荷包厚度都比較有限玩家來說,形成了一堵無形的門檻。不過隨著這幾年創作門檻更加的大眾化,Wacom One所瞄準到的,其實正是每一位內心嚮往創作的玩家,讓每一位萌新們,都能夠一登入,就能以最簡單的方式獲得並裝備練功神器,以發揮出深藏在內心的創作魂!整體而言,Wacom One提供輕薄便攜、可行動化、超高靈敏度、有螢幕的直覺式創作體驗,可說是新手設計師在繪圖螢幕產品中的絕佳選擇!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台灣和冠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16-1718
廠商網址:https://www.wacom.com/zh-tw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