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龍傲半片天,市售4款X399主機板捉對廝殺!

文.圖/Willy 2017-10-05 16:00:00
主機板的四大廠商都已經推出對應X399晶片組的全新系列產品


X399晶片組簡單介紹

在今年(2017年)下半年度,CPU大廠AMD動作頻頻,不僅接續先前Ryzen銳龍的5、7系列,推出Ryzen 3來補足入門級的產品線,又於7月底時推出了全新一代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主打高階桌上型電腦市場,一口氣將自家的CPU市場完成整體佈局。而有別於Ryzen 3/5/7系列所對應的AM4架構,Threadripper則是改採了新規格的TR4架構,想要入手的玩家當然也必須要挑選新的X399主機板來對應。面對AMD的來勢洶洶,光是想要倚靠原有的X299搭配第7代處理器已經略顯不足,眾多玩家也都躍躍欲試的掏荷包買單Threadripper,這下子等於戰火直接拉升到對決層面,想要看誰勝出群雄,就讓小編幫大家來群測一下,到底是鹿死誰手,一測便知!

AMD今年(2017年)將電腦處理器上的所有產品線補齊,將銳龍(Ryzen)系列推向新的階段


因為新推出的CPU處理器,AMD在對應的腳位上也從先前的AMD Socket AM4改為AMD Socket TR4,若是玩家想要使用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的話,就要使用全新的X399晶片組。目前主機板的四大廠商:ASUS ROG、GIGABYTE AORUS、ASRock、MSI也都已經推出對應X399晶片組的主機板,讓玩家就算打算購入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也不會發生找不到相對應的主機板做搭配。

主機板的四大廠商都已經推出對應X399晶片組的全新系列產品


在正式帶大家檢視各家主機板之前,首先要先知道這一次全新的X399究竟與前一代有何不同吧!先前不論是Ryzen 3、5、7的任意一組系列所對應的處理器腳位都是AMD Socket AM4,而能夠選擇的晶片組其實也相當多,從最高性能需求的X370至最高彈性的B350或是文書處理需求的A320,最後再到適合小型裝置的A300,有相當多樣化的選擇,不過在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上,能夠選擇的晶片組目前只有X399系列,未來就看AMD會不會再推出其他版本囉。

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採用全新包裝


有別於對應AM4的晶片組設計,在X399晶片組上除了支援四通道的DDR4記憶體插槽外,並且最多能夠支援64 Lane的PCIe 3.0通道以及8 Lane的PCIe 2.0通道,可以提供最多2組USB 3.1 Gen2連接埠、14組USB 3.1 Gen1連接埠、6個USB 2.0 Gen1連接埠、提供多達最多12組的SATA連接埠、並且已經解鎖超頻的限制。

AMD Socket TR4相較於AMD Socket AM4插槽,提供了比X370晶片組多出24 Line的PCIe 3.0以及的4組的SATA埠,整體擴充性變的更豐富了!


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小編所寫的ASUS ROG、GIGABYTE AORUS、ASRock、MSI四大廠商所推出的X399晶片組的介紹。什麼,還沒?還不讓小編把連結準備給你們!(排序方式按照字母順序)

開箱文
ASUS ROG Zenith Extreme搭載X399晶片組,還附超強10G網卡真的很難不心動!

GIGABYTE AORUS X399 Gaming 7實測開箱,3條M.2都有散熱片給你超長工作壽命!

ASRock X399 Taichi主機板開箱實測,4-Way橋接卡宣告齒輪們正在壯大!

MSI X399 Gaming Pro CARBON AC主機板開箱實測,主機板上有OC旋鈕真的好潮!

相關報導
AMD Ryzen銳龍最強血脈君臨登場,Threadripper 1950X、1920X王者天下!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安裝教學」及細節注意事項看這篇!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搭配X399晶片組效能評測,最強16核心PC處理器王者降臨

4款主機板效能測試數據比較

在看完各片主機板的硬體以及軟體部分,接下來就要實際讓這4片主機板下場實測,當然小編這一次採用的平台,除了主機板外,不論在CPU、記憶體,包括其容量大小、頻率、CL值都相同甚至是顯示卡和SSD都是相同的。所以,就來一起看看4款主機板的比較數據成績吧。

本次的測試平台列述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3.4GHz 16C/32T
主機板(1):ASUS ROG Zenith Extreme
主機板(2):GIGABYTE AORUS X399 Gaming 7
主機板(3):ASRock X399 Taichi
主機板(4):MSI X399 Gaming Pro CARBON AC
記憶體:G.Skill Trident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Samsung SSD 960 Pro 512G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小編這一次所採用的測試軟體一共有:3DMark、VRMark、PCMark7、PCMark10、wPrime、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CineBench R15等七項軟體。

使用3DMark測試Time Spy項目,可以發現MSI的表現最為突出,不過其實差異也並不多,大約只在50分上下徘徊而已


使用3DMark測試Fire Strike Ultra項目,在Loading較重的場景,就以ASRock的表現最為優異


使用3DMark測試Fire Strike Extreme項目,在負荷較小的場景之下,4款主機板整體的表現都有明顯的上升


使用3DMark測試Fire Strike項目,負荷相對較輕的狀況之下,又以ASUS ROG的表現有著較好的表現


使用VRMark的測試,在Orange Room中,整體的表現以ASUS ROG表現最好


使用VRMark的測試,在負荷較重Blue Room中,則又以MSI的表現最突出,可以發現在負載較重的部分,MSI表現通常比較優異


使用PCMark 7測試,MSI小有領先,而ASUS ROG和ASRock的表現確實也不遜色多少!


使用PCMark 10測試,在整體的使用上面,大致上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大部分都能撐上5600分的高分


接下來使用wPrime測試CPU運算質數方面的速度,所需要的秒數越低越好。以32M而論,可以發現大多都能夠將秒數壓近4秒之內


接下來使用wPrime測試1024M的表現,雖然整體因為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的16C/32T,都能夠將秒數壓近60秒之內,但是可以發現在ASRock的部分表現相當不錯,將運算的時間降低到53秒之內!


之後使用AIDA64當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Read的速度,記憶體的速度平均都能來到62000MB/s以上,相當可怕的成績……


使用AIDA64當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Write的速度,寫入的速度整體平均也都維持在75000MB/s之上,又以AORUS的表現小贏一些


使用AIDA64當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Copy的速度,MSI在Copy的部分也略略領先ASRock一些,都維持在66000MB/s以上


使用AIDA64當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Latency,延遲的部分要越低越好,不過普遍的Latency都偏高,也有可能是因為整體CL值維持在16、16、16、39、1.2V,才造成延遲沒辦法向下降的原因


接下來採用CineBench R15測試在OpenGL的部分,可以發現在ASUS ROG的表現較優異,不過其實4塊主機板上的整體差異並不大


採用CineBench R15測試在CPU的部分,總分來看可以發現ASRock的分數恰恰高出ASUS ROG 1分的差距,可見在與CPU的相容性上,以ASRock略佔上風


採用CineBench R15測試在CPU(Single Core)的部分,整體表現都維持在155以上的成績,算是非常不錯的表現,而又以MSI的166分稍稍領先其他家廠商的主機板一點


採用CineBench R15測試在MP Ratio的部分,在這樣成績當中以ASRock的18.66表現最好,可以簡單的發現,在和CPU的搭配以及相容性的優化上以ASRock有著較為優異的成績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測試之外,小編還順便幫各位玩家們測試最完整的CPU和多媒體的處理器,和大家最關心的遊戲部分以下就透過AIDA 64、Sandra Lite 2017、Ashes of the Singularity、Tom Clancy’s The Division、Hitman一探之間的差異吧!

使用AIDA 64測試系統各元件與整體的系統效能分析,可以發現大多的差異其實並不大,幾乎都在伯仲之間。記憶體的部分以MSI和ASRock互有領先;CPU運算的部分又以ASRock的表現得最為突出,整體的配合與優化還算不不錯;最後在FPU的部分則以ASUS ROG、ASRock、MSI互有領先


接下來利用Sandra Lite 2017測試處理器的效能以及多媒體處理器的效能,可以發現在處理器和多媒體處理器的效能運算上,ASRock的成績表現相當突出,幾乎每一項數據都是贏過其他3片主機板,可以很明顯看見,與CPU搭配起來效果最好的就是ASRock的X399 Taichi


首先先看到Ashes of the Singularity(奇點灰燼)遊戲,分別測試了3種的解析度以及DX11和DX12,在整體的畫面表現上,以及FPS上都有超過基本的60的FPS,整體表現搭配著1080 Ti都有著不錯的水準


再看到Tom Clancy’s The Division(全境封鎖)的遊戲,一樣測驗了3種的解析度以及DX11和DX12,也因為原本這款遊戲就是支援DX11,所以在DX11之下不論是Full HD還是4K的畫面,呈現上都相當的不錯;而就算改為使用DX12在表現上也是非常的好


最後一款遊戲為Hitman(殺手47)遊戲,當然也是測驗3種的解析度以及DX11和DX12,整體的表現較能看出以MSI和ASUS ROG的表現不論在DX11和DX12的部分都相當不錯,使用4K的解析度,FPS依舊能超過60,在以CPU推動GPU的方面,確實幫助不小


測試結論

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和1920X上市之後,透過其16核心32執行緒的超多核心設計,並且搭配8MB L2和32MB L3,突出的效能表現直接顯示在玩家面前,有這麼強大的CPU當然要有X399晶片組的加持,而各家的效能表現也都可以從上述的測試中得窺一二。除了前面的測試結果可以做為玩家的選購參考外,以價格而論,ASUS ROG較其他廠商貴上5,000元,也是因為多提供了一組10G的網路卡,看來也是將成本直接轉嫁到玩家身上,至於玩家有無10G網卡的需求就見仁見智,畢竟整體價格也是比較高的;而其他3家的主機板價格大都落在12,990元左右,算是比較差不多的價位。

小編總結一下自己的測試心得,簡單的給予評價提供玩家參考:ASUS ROG有10G的網卡和最新型的除錯燈,效能表現穩定;GIGABYTE AORUS有著M.2的散熱鰭片,效能表現依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ASRock這一次在與CPU的優化上做的相當不錯,整體表現相當突出;而MSI在大多數測試上都穩定的維持在前段班的水準。好啦、小編提供給各位玩家們評測的數據結果,想要怎麼挑選,就交給各位玩家們做決定囉!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