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IY!影音節目

【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無線傳輸技術百百種,Bluetooth藍牙耳機中的AAC、LDAC是什麼?

文.圖/李佳蓉 2023-10-08 19:00:00

隨著科技進步下,無線傳輸技術不斷在進化,尤其在無線藍牙設備上,隨著頻寬提升,音質也逐漸滿足一般用戶們的需求,而市面上常看見的藍牙播放設備除了先前介紹的SBC、aptX等傳輸編碼技術之外,其實還有AAC、LDAC等技術,相信初次接觸的玩家們看到這些專有名詞後肯定是眼花撩亂,到底各技術差異在哪?又該如何選擇呢?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惑。

影片名稱:

無線傳輸技術百百種,Bluetooth藍牙耳機中的AAC、LDAC是什麼?

影音節目介紹:

請見

影片分類:

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

影片網址:


Facebook影音
請見




Youtube影音
請見



*PCDIY!也開始經營Youtube影音頻道!歡迎來到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與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也感謝玩家繼續支持與鼓勵!

AAC
AAC全名Advanced Audio Coding(進階音訊編碼),由Fraunhofer IIS、Dolby Laboratories、AT&T、Sony、Nokia等公司共同開發,目前為Apple主要使用的編碼技術,如AirPods、AirPods Pro與AirPods Max等蘋果自家產品也都是使用AAC編碼來傳輸,不過AAC並非蘋果的專利,所以實際上許多Android設備也都有支援,甚至也有傳言未來Windows 10也要開始支援AAC傳輸。

傳輸能力上,AAC傳輸編碼速率為320kbit/s並支援44.1kHz/24bit,雖然以傳輸速率來看,似乎略低於SBC(理論最高雙聲道345kbit/s),不過AAC是一種高壓縮比的有損音訊壓縮編碼演算法,失真幅度會較SBC小,保留的細節理論上也會比SBC多,當然,若是與同樣壓縮失真幅度較小的aptX(最高384kbit/s)相比,確實就會遜色一些,但已經滿足了一般用戶需求。


不管是蘋果用戶常用的AirPods、AirPods Pro還是最新旗艦AirPods Max都是使用AAC來傳輸。


不過要特別提一下,我們一般看到的「AAC音訊檔案」與這邊介紹的「AAC藍牙傳輸」雖同為AAC編碼技術,但實際上兩者是不一樣的東西,前者是檔案格式、後者是傳輸協議,假設兩端設備都支援AAC傳輸協議,即便使用AAC音檔依然會再壓縮、解碼,其中還是會有損失,無法完整呈現細節。

LDAC
LDAC為Sony自家開發的音訊編碼技術,提供330kbit/s、660kbit/s及最高990kbit/s傳輸編碼速率,比aptX HD(576kbit/s)都還要來的高,細節呈現更加接近CD,與其他編碼技術一樣,LDAC的失真幅度也較小,所以即使是在330kbit/s模式下也比SBC本身還要優秀,不過LDAC本身依然是屬於有損壓縮的編碼格式,與完全無損傳輸相比還是有些許差距,但對於藍牙傳輸來說已經是相當優秀的編碼技術之一。

LDAC提供3種模式可選擇,最高可達990kbit/s。


雖然LDAC為Sony自家技術,不過在手機上與Google合作後,自Android 8.0之後的新產品幾乎都已經支援,倒是在播放設備這端就比較沒那麼普及,幾乎都還是只能在Sony自家的產品上看見,除了Sony之外也不是說沒有,只是相當少數。

LDAC目前幾乎還是應用在Sony自家無線播放設備上居多。

除了Sony以外支援LDAC的無線耳機並非沒有,如日本ELECOM推出的LBT-HPC1000RC耳機線就有支援LDAC,只是整體來說還是算少數。


小結
介紹到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編碼技術都需要兩端設備都有支援才能傳輸,否則就會以SBC傳輸,如果你是Apple用戶,就找有支援ACC的產品便足夠,而Android用戶就可以有比較多種選擇。

但搭載最好的編碼技術音質就一定好嗎?其實不然,單以傳輸品質來看,LDAC>aptX>AAC>SBC這點是無庸置疑,只能說越優秀的編碼技術能更加確保傳輸品質,至於產品實際播放音質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若要比較不同產品更是不能單以編碼技術來判別,實際上會影響播放音質的因素實在是相當多,畢竟不管是耳機還是喇叭,各家廠牌的調效都不同,價格從小至數百元大到數萬元的等級應有盡有(所以大家才說這是個大坑XD!),再加上「聽感」的好壞是相當主觀,每個人的喜好更是不盡相同,小編建議玩家們有機會還是帶上自己的設備直接到現場試聽才最為準確。


→更多的【PCDIY!影音開箱】: 請見

→更多的【PCDIY!劇情開箱】: 請見

→更多的【PCDIY!快開箱】: 請見

→更多的【PCDIY! X KOL影音】: 請見

→更多的【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 請見

→更多的【PCDIY!網劇】: 請見

→更多的【PCDIY!影音節目】: 請見

延伸閱讀

(01)【PCDIY!影音開箱】威剛XPG平價大容量神兵利器-XPG SPECTRIX D35G DDR4-3600 64GB電競記憶體模組、XPG GAMMIX S70 BLADE 2TB SSD電競固態硬碟
(02)【PCDIY!影音開箱】GIGABYTE Radeon RX 6800 Gaming OC 16G實測,技嘉電競顯示卡中的優質選擇!
(03)【PCDIY!影音開箱】MSI GeForce RTX 3080 SUPRIM X 10G實測,微星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04)【PCDIY!影音開箱】49吋QLED超狂曲面螢幕!SAMSUNG CHG90電競顯示器-三星C49HG90DME重裝上陣!
(05)【PCDIY!影音開箱】三星65吋Q8C 4K 黃金曲面 Smart QLED 量子電視開箱,挑戰視覺享受的絕對領域!
(06)【PCDIY!劇情開箱】PC之聲 EP.1:AMD Radeon RX 6900 XT開箱簡評
(07)【PCDIY!劇情開箱】PC之聲 EP.2:蘋果M1新Mac mini開箱簡評
(08)【PCDIY!劇情開箱】PC之聲 EP.3:防呆篇
(09)【PCDIY!劇情開箱】華碩ROG電競周邊 華麗「燈」場
(10)【PCDIY!快開箱】GIGABYTE Radeon RX 6800 Gaming OC 16G顯示卡
(11)【PCDIY!快開箱】AMD Radeon RX 6900 XT顯示卡,外在不變效能更強
(12)【PCDIY!快開箱】MSI GeForce RTX 3080 SUPRIM X 10G顯示卡
(13)【PCDIY!快開箱】MSI GE66 Raider Dragonshield Limited Edition電競筆電,破劃乘宇劫星掠塵
(14)【PCDIY!快開箱】威剛XPG GAIA MINI PC電競迷你電腦,混沌之力嗜血效能!
(15)【PCDIY!快開箱】華碩TUF GAMING F15 FX516P電競筆電,疾速效能超薄致勝
(16)【PCDIY! X KOL影音】為了拍頻道花費快10萬元買設備?!開箱SONY ZV-E1 !上街實測新相機跑步的「防震效果」是如何! feat. 小珍奶
(17)【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雷電一閃、速度提升,關於「Thunderbolt 3」和「Thunderbolt 4」的幾個需要了解的事!
(18)【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新一代的網路標準知多少,Wi-Fi 6、Wi-Fi 6E差在哪?
(19)【PCDIY!網劇】「我是工具人 EP01 (第一集,Be Your Friend)」正式推出!
(20)【PCDIY!影音實驗室】特別企劃!毀天滅地諾基亞Nokia 3310絕體絕命!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