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是要成為一拳超人、還是14nm已經黔驢技窮? Intel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效能實測

文.圖/Lucky 2021-03-30 09:00:00
眾多玩家殷殷期盼的11代處理器終於在3月17號的清晨,由Intel官方正式公布了自家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的相關細節,從全系列產品種類、規格、售價等資訊都全部一次公開,並宣稱其整體的IPC效能提升了約19%,而且將在同月的30號正式開賣全系列產品。等待了許久的11代總算正式站到台前,準備宣告其如同火箭般核心架構代號的高效能表現,而現實面上,也將進入到玩家實際檢視的時刻!

根據官方宣稱,其中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在遊戲上將會比競爭對手AMD的Ryzen 9 5900X還要強上3~10%,究竟第十一代處理器是否真如像火箭升空一般直上雲霄?還是落得原地自爆的下場?一切真相就在就讓小編透過實測數據向大家揭曉吧!



處理器特色介紹
第11代Rocket Lake處理器依然維持著自家慣用許久的14nm+++…製程,但基於從10nm製程的Ice Lake處理器逆向而來的「Cypress Cove」架構,讓處理器即使在不升級的製程的情況下,官宣的說法則是表示整體的IPC效能依然能提升19%,並且針對現今正夯的深度學習領域,第11代處理器將能夠支援Intel 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學習技術,以此強化各項人工智慧功能的運作效率。

第11代處理器的整體IPC效能提升19%、新的內顯效能提升50%,還加入深度學習加速功能。


同時長年因效能貧弱而廣受詬病的萬年UHD內顯也終於迎來大升級,藉由煥然一新的Irsi Xe的內顯(型號為Intel UHD Graphic 700系列),整體圖像性能大幅提升50%,還能夠支援10bit AV1、12bit HEVC、E2E Compression等影像解碼功能,畫面輸出上也追加了HDMI 2.0、HBR3等能功能,讓小主機不必額外插入顯示卡,就能夠直接對應4K解析度的螢幕,可以想見後續改版為11代核心的NUC恐怕效能可以再上一個台階。

11代處理器在軟體與硬體方面的支援能力都有提升,可以支援DDR4-3200記憶體、PCIe 4.0通道、AV1格式硬體解碼、NVIDIA Resizable Bar等功能。


I/O方面,第11代處理器大幅強化了周邊設備的支援性,記憶體能夠原生支援DDR4-3200,內部的平台路徑控制器也升級到DMI Gen 3.0x8,提供比上一代多出兩倍的頻寬,使其可以支援USB 3.2 Gen 2x2和Thunderbolt 4,體驗每秒達40 Gbps的超高傳輸效率。

路徑控制器升級為DMI Gen 3.0x8,讓主機板能夠支援USB 3.2 Gen2x2、Thunderbolt 4等高速I/O,同時Wi-Fi無線連接也支援了Wi-Fi 6E通訊標準。


當然大家期待已久的PCIe 4.0也終於到來,11代處理器安排了20條PCIe 4.0通道,其中16條供PCIe X16t插槽使用,並支援X16或dual X8/X8模式,而剩下的4條則是供M.2 SSD使用。

然而要注意的是,PCIe 4.0通道「僅支援」第11代處理器,且必須搭配指定的500晶片組或少部分400晶片組的主機板,因此雖然第10、11代處理器是採用相同腳位,但如果把10代處理器放在500晶片組的主機板上,又剛好把裝有系統的SSD插在只有PCIe 4.0通道的插槽上,是會造成處理器無法辨識而無法開機的,這一點需要多加留意。

同樣的LGA1200腳位,但B460、H410晶片組的主機板則是連支援11代處理器都沒辦法…


此外由於分配給M.2插槽的PCIe 4.0通道僅有4條,所以主機板最多也就只能支援一組PCIe 4.0的M.2 SSD,剩餘的M.2插槽將會都走PCIe 3.0通道,其最大頻寬只會有PCIe 4.0的一半約為3500 MB/s,所以玩家在購買與安裝SSD的時候要多加留意主機板的通道布局喔!

處理器規格
在產品種類上,Intel一開賣就打全系列概念,反而並不像AMD僅推出了4款就沒有下文了,11代處理器在選擇上一樣提供了Core i9、i7、i5、i3等不同性能等級的產品之外,在細部差異上也有提供解鎖最大頻率上限的K版、沒有內顯的F版,還特別準備了低功耗的T版給散熱空間不是那麼足夠的小主機使用。

而在規格上,11代的Core i9、i7在核心上數量上有所縮減,不再有10C/20T的版版本,最高均為8C/16T配置,但Core i9的最大頻率會比Core i7更高,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更是上看5.3 GHz。(已經有超頻高手透過LN2超頻至7GHz以上了...)

Core i9和Core i7均採8C/16T配置,其中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售價為539美金、Core i7-11700K售價為399美金。


此外也僅有Core i9系列導入「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與「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技術,能夠在溫度未達100度的極限前提下,能夠自動讓每顆核心的頻率維持在5.1GHz以上,減少多核運作時因為熱量造成整體核心頻率下降的問題。

Core i9獨有的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技術能夠讓核心未達100度的時候,讓處理器保持在5.1 GHz,減少發熱對性能的影響。


最後價格上,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要價為539美金,換算約是1萬8千元台幣左右,而Core i7-11700K的價格則為399美金,比理論上同級的AMD Ryzen 5800X的449美金相比還要少50美金!算是發表會上一個比較令人意外的爆點。

AMD Ryzen 5000系列的官方售價,當中的Ryzen 7 5800X要價449元,但同級的Core i7-11700K卻只要399美金。


而相對較好入手的Core i5系列,等級最高的Core i5-11600K在售價上為262美元,比Core i7-11700K便宜30%,至於代價是核心數量再向下縮減為6C/12T,對效能需求度較低的朋友來說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對象。(價格較低、比較容易入手)

Core i5系列的核心下調為6C/12T,最貴的Core i5-11600K為262美金。


倘若真的預算還是沒那麼高話,核心為4C/8T設計的Core i3其最高售價為153美元,最低階的Pentium Gold則更是僅從69美元起跳,不過這兩個系列的內顯都沒有升級,所以在圖像性能方面可能要有所覺悟。

Core i3和Pentium Gold除了核心都近一步縮減之外,內顯也沒用上更強的UHD Graphic 700系列。


Core i9-11900K效能實測
看完了11代處理器的基本介紹後,接下來就來到效能實測環節啦!首先打頭陣的是11代處理器最高階版本的Core i9-11900K,一如過往最高階Core i9款式,Intel會為Core i9-11900K提供特製的水晶盒包裝,除了展現最頂級產品的尊爵不凡之外,也相當的具有收(炫)藏(耀)的價值。

不過因為小編手中的是媒體限定版,所以包裝設計是與市售版本不同的,象徵Intel的藍色方型紙盒中除了有Core i9-11900K處理器之外,一旁還放置的一顆藏有「火箭」的水晶方塊,同時內部的包裝還印上了「Designed To Game(為遊戲而生)」的宣傳標語。

小編手中的是媒體限定版,外包裝使用的是方型紙盒。

打開後,裡面有處理器和一顆Intel水晶方塊。

水晶方塊特寫。

方塊拿起後,底下還藏有一台火箭XD

Core i9-11900K的本體。

11代處理器和10代採用相同的LGA1200腳位。


本次的測試平台規格為了配合Core i9-11900K旗艦級處理器的身分,主機板使用了ROG Maximus XIII Hero(Z590)主機板,搭配MSI SUPRIM X RTX 3080顯示卡和由Western Digital推出讀取能達到7000MB/s的WD_BLACK SN850 PCIe 4.0 1TB SSD。(先前介紹過的其他廠商的各版本後續也會陸續更新效能的部分)

此外,小編也使用了「已」是上一代Intel旗艦處理器的Core i9-10900KF和隔壁棚的Ryzen 9 5900X做為本次的效能比較對象,但由於Ryzen 9 5900X屬於AMD平台,所以在主機板方面更換為同級的ROG Corsshair VIII Hero(X570)主機板,其餘的零件則均維持相同,完整的平台規格如下:

測試平台規格
主機板:ROG Maximus XIII Hero (Intel) / ROG Corsshair VIII Hero (AMD)
散熱:ROG Strix LCII 280 ARGB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顯示卡:MSI SUPRIM X GeForce RTX 3080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75W

Core i9-11900K的核心規格採8C/16T配置。

上一代Intel處理器之王,Core i9-10900K的核心規格為10C/20T。

AMD的Ryzen 9 5900X的核心規格是12C/24T。


CPU-Z、CINEBENCH R23
首先在單純的CPU測試中,Core i9-11900K在CINEBENCH R23的單核與多核成績分別在1,650與1,5000分左右,CPU-Z則分別在670 /6,500上下。與上一代的Core i9-10900KF相比單核大約多出20%,但是在多核方面因為少了兩顆核心的關係,效能反而倒退約14%。

而如果和AMD的Ryzen 9 5900X對比,Core i9-11900K在單核心方面能夠勝出約7%的效能,但多核方面,Ryzen 9 5900X光是在CPU-Z中就突破了9,000分大關,可以說是海放Core i9-11900K。

CPU-Z中,Core i9-11900K的單核勝過Ryzen 9 5900X,但多核遠不如Ryzen 9 5900X

CINEBENCH R23的結果也與CPU-Z差不多。


3DMARK、PCMARK 10
在測試圖像性能的3DMARK中,Core i9-11900K的成績僅比上一代微幅提升,但差異並不明顯,而且所有的測試幾乎都輸給Ryzen 9 5900X,特別是針對DX11的Fire Strike中更是被Ryzen 9 5900X狠狠超越。(打臉得很兇)

而在綜合性能測試的PCMARK 10裡,Core i9-11900K以些許之差勝過Ryzen 9 5900X,從細項去分析的話可以看到Core i9-11900K在基礎性能和生產裡的分數都有比較好的表現,只是在數位創作方面的表現稍微弱勢一些,由此可以看出Intel主打的暴力單核效能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上確實是有一定的優勢。

Core i9-11900K的效能對圖像運算的幫助有限,在Fire Strike明顯不如Ryzen 5900X。

憑藉著強大的單核性能,Core i9-11900K在PCMARK 10中險勝Ryzen 9 5900X。


遊戲實測
遊戲實測上,所有的遊戲均設定在最高畫質,並且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干擾FPS值得選項,此外遊戲的光追和DLSS功能沒有支援自動模式的話,則將選項調為「畫質優先」。

整體而言,除了《刺客教條:維京紀元》能夠比較明顯的感受到新舊處理器的效能差異外,Core i9-11900K效能對於多數遊戲體驗上的幫助相當的有限,不是沒有差異,就是僅僅多不到5 FPS,幾乎難以反應在遊戲體驗上,更不用說效能也未與Ryzen 9 5900X拉開差距,和Intel官方宣稱最高可以勝過10%以上的FPS值有著一定的落差。(所以是誰說謊?)

Core i9-11900K在《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的表現要明顯好於上一代處理器,提升幅度最高可達10FPS。

CPU的效能對於《全境封鎖2》的表顯影響甚微,三款處理器的表現基本上完全相同。

11代處理器在《微軟模擬飛行2020》也有較好的表現,但還是不入Ryzen 9 5900X。

處理器對《光明記憶:無限》無法造成太明顯的影響。

Core i9-11900K在1080P解析度下《電馭叛客2077》有著較高的優勢,但隨著解析度提升,優勢逐漸消失。

《看門狗:自由軍團》也是比較不售處理器的影響,三者的表現也是屬於同樣的水準。


創作者測試
相較於遊戲可能會因為資源的調用而使CPU不見得為體驗帶來明顯的提升,創作者程式對處理器的依賴就顯得明顯很多,在Photoshop中,Core i9-11900K的表現要明顯優於上一代處理器(10代),甚至以些許之差勝過Ryzen 9 5900X,看得出來強大的單核效能在平面影像處理上的優勢其實是有幫助的。

然而當測試改為Premier Pro和3D創作軟體的Blender時,情況就出現相當的大逆轉了,Core i9-11900K因為核心數量從10C/20T降為8C/16T,整體跑分基本和上一代相同,且大幅落後12C/24T的Ryzen 9 5900X,玩家如果需要影片剪輯的話,Core i9-11900K的效能恐怕是無法帶來助益的。(所以這時候是否該喊一下:AMD Yes! 珍香,XDDD)

Core i9-11900K藉由強大的單核性能,能在Photoshop帶來較大的幫助,不過如果換成Premiere Pro影片剪輯,較少的核心數量反而讓成績只能和上一代持平,餅且與Ryzen 9 5900X相差快100分。

Blendr的跑分是計算3D渲染的時間,所以秒數越少表現越好,可以看到Intel處理器被Ryzne 9 5900X遠遠拋在後頭。


Core i7-11700K效能實測
在不久前,有外國的網路媒體對Core i7-11700K這顆處理器給出「不要浪費地球沙子」的殘忍評價,小編也不久前也搶先公布了這顆處理器和上一代Core i7-10700K的比較,不過上次小編只有拿10代的Core i7-10700K跟11700K做了簡單對比,這次藉著解禁,那就多看一些測試吧。

本次Intel發給各大媒體的處理器其實是不含Core i7-11700K的,不過先前國外的網路賣場就已經提前開賣,當然得先入手了一顆來玩玩。


不光只要看自家人的比較,也要看看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所以本次測試也加入了同樣也是採8C/16T配置的Ryzen 7 5800X,平台配置和程式設定方面與前文保持相同,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次Core i7-11700K能否扳回一城吧!

Core i7-11700K的核心為8C/16T。

Core i7-10700K同樣為8C/16T。

Ryzen 7 5800X雖然也是8C/16T,但L3快取的部分為32 MB。


CPU-Z、CINEBENCH R23
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一點用來形容Core i7-11700K和Ryzen 7 5800X正是再適合不過了,Intel大概沒有想到自己不斷宣傳「多核無用,單核才是王道」的觀念居然也被AMD端去,Ryzen 7 5800X的單核與多核跑分均優於Core i7-11700K,其中Ryzen 7 5800X的單核成績還勝出7%呢!

CPU-Z中,Core i7-11700K的單核和多核都不如Ryzen 7 5800X。

CINEBENCH R23中可以看到Core i7-11700K的效能大幅勝過上一代,但還是隔壁的Ryzne 7 5800X。


3DMARK、PCMARK 10
在測試圖像效能的3DMARK和綜合日常應用的PCMARK 10中,Core i7-11700K的表現均略遜於Ryzen 7 5800X,特別是在3DMARK中的Fire Strike,差距更是達到了5,000分之多。

Core i7-11700K的表現全面輸給Ryzen 7 5800X,其中又以Fire Strike的差距最大。

PCMARK 10的綜合表現Core i7-11700比上一代高出約500分,但也同時距離Ryzen 7 5800X約400分。


遊戲實測
在遊戲體驗方面,Core i7-11700K在1080P解析度下的《電馭叛客2077》有著顯著的優勢,FPS值能夠達到90張以上,只是雖著解析度的提高這份優勢就隨之消失,與Ryzen 7 5800X落在同樣的表現,而在《微軟模擬飛行2020》中,Core i7-11700K則是遜於Ryzen 7 5800X達6~7 FPS。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在新一代CPU的效能加持下,有著明顯的提升。

《全境封鎖2》在1080P解析度下差距較多,但因為FPS值已經很高了,使得實際體驗可能無法察覺。

Intel處理器在1080P解析度下的《電馭叛客2077》中較具優勢,但解析度提升之後,三款處理器就組在同樣的水平了

處理器的性能較難對《看門狗:自由軍團》的表現造成影響。


創作者測試
在創作者測試方面,Core i7-11700K在同樣的核心、同樣的製程下,比起上一代的處理器好上不少,這點確實可以看出Intel在產品製程上精益求精的實力,只是這也只限於與自家人相比較,在面對隔壁使用更先進的製程下,Core i7-11700K的整體表現還是全面性的不如Ryzen 7 5800X。

如果和自家人比較,Intel確實進步不少,但如果和隔壁對手比較,可就趨於下風。

Blender計算的是3D渲染的時間,所以秒數越少越好,可以看到Core i7-11700K的部分表現甚至不如上一代


當話術不再管用
intel近年一直強調強大的單核才是王道,並且不斷講究所謂的「真實的體驗」才是最重(洗)要(腦)的,然而在這次的比較測試上我們可以發現,那怕是擁有最強單核效能的Core i9-11900K對於許多遊戲的體驗都是相當的不明顯,反而在創作者方面,才能夠有著比較明顯的提升(部分測試下),只是面對隔壁Ryzen 9 5900X的效能比拚下,優勢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特別是在影片剪輯這種需要多核的場景下,更是被直接海放,而且別忘了在Ryzen 9 5900X之上還有Ryzen 9 5950X,而Intel這邊卻已經底牌出盡了...(笑

至於在次一階的Core i7-11700K上,Intel的話術可以說是已經完全派不上用場了,Ryzen 7 5800X不論單核還是多核都有更好的表現,讓Intel的各種天花亂墜的宣傳用詞不攻自破,目前Intel僅存的優勢大概就是處理器自產自銷,沒有供貨不足的困擾吧!(好吧、AMD這部分請加油!)

最後,14nm+++小編就不多鞭了,年底的Alder Lake就要登場,現在實際效能也已經正式掀牌,拉板凳等著看10nm的12代跟Zen 4的架構到底誰會比較強大或許會實在些?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PCDIY! online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Telegram頻道:PCDIY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