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新世代硬體效能太強讓螢幕「凍未條」,2020年螢幕選購看這邊(上篇)

文.圖/Lucky 2020-11-06 12:00:00
隨著各家廠商推出了新的處理器、顯示卡,以及將在年底正式開賣的次世代主機:PS5、Xbox One Series X/S,玩家要迎來的將會是嶄新的遊戲視覺體驗,不過想要體驗最佳的聲光效果,一台配得上新世代影視規格的螢幕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在琳瑯滿目3C世界中,光是逛一下離住家最近的電子賣場就足以看得頭昏眼花,那就更別說只能依靠宣傳簡介的網路賣場了,Free Sync、G-Sync差在哪?曲面、平面該選誰?HDR又是什麼?以上各種選購螢幕的各種疑難雜症小編都會在下面為各位詳細介紹,希望能讓大家都能有台好螢幕可以渡過歡樂的冬天。


了解自身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螢幕

在挑選螢幕之前,玩家須要先了解對於購買螢幕的主要用途是甚麼,再來判斷選擇的螢幕特性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然後再下手採購會是比較妥善的做法。例如,為遊戲類型設計的螢幕強調高螢幕更新率、為美工需求打造的螢幕則是強調精準的色彩表現等等。

依照目前市場分類,螢幕大致上可以分成五種類別:電競、曲面、專業美術、攜帶型與商用螢幕,雖然說這樣的分類非壁壘分明,部分產品可能兼具兩個甚至多個類別的特色,但為了能夠讓玩家能夠更直觀的判斷產品類別,小編還是選擇依照上述的主要分類為大家講解其箇中的特點以及在選購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市面上的螢幕百百款,要先清楚自身的需求才能找到對的螢幕。


電競螢幕首重「高更新率」與「低反應時間」

桐谷和人曾說過:「快、還要更快」,這句話可以說是電競螢幕的最佳寫照。為了在分秒必爭的對戰遊戲中獲得勝利,電競螢幕會以「高更新率」、「低反應時間」等特色作為賣點,普遍而言,螢幕的更新率必須要達到120Hz以上才能符合電競螢幕的標準,除了目前普遍主打的144Hz之外,現階段更是有廠商推出240Hz、300Hz,甚至是360Hz的螢幕來對應高需求性的玩家!

現在的電競螢幕在更新率方面越做越高,甚至已經來到360Hz的境界,足足是一般60Hz的6倍之多。


另外,為了提供更平滑的視覺效果,螢幕還會支援FreeSync或G-Sync功能(小編基本區分成這兩塊),這兩項功能分別是AMD與NVIDIA所推出,其目的都是用以同步顯示卡與螢幕的畫面輸出避免螢幕要在同一時間處理多張顯示卡的畫面而出現「破圖」的問題。(官方用語:消除每秒顯示幀數間斷與畫面撕裂,提供更流暢、更快速的遊戲體驗)

這兩項技術在早期限定必須使用自家的顯示卡才能啟用,但因為FreeSync採取免費授權機制,G-Sync則是需要廠商購買專屬授權的螢幕驅動晶片,使得FreeSync在市場上有著更高的能見度,NVIDIA也在後來有限度開放自家的顯示卡支援FreeSync功能,讓使用RTX 2000與GTX 1000系列以上顯示卡的玩家可以享有畫面同步免挑陣營的福利。

過去Free Sync與G-Sync壁壘分明,但現在NVIDIA的顯示卡也已經相容Free Sync了。


除了有關Sync的部分是有區分陣營之外,在面板種類上,VA和IPS面板皆有廠商採用,但VA在先天的特性上有著更高的原生對比以及更易做成曲面的優勢,所以目前強調能夠帶來更高沉浸感的「曲面電競螢幕」大多是採用VA面板,而IPS的硬板優勢則是較能受壓、色域基準度較高,與VA各有偏好族群。

解析度的部分,今年的電競螢幕已經逐漸從1080P轉向更加細膩的1440P發展,至於4K解析度的電競螢幕在選擇上不是沒有,但數量就相對少了很多,畢竟有能力組出有相匹配性能的主機可是極度考驗荷包深度的~

曲面螢幕逐漸蔚為風潮

曲面螢幕顧名思義,就是面板是「彎」的螢幕,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畫面能夠更加貼合人眼的視覺範圍,為玩家帶來更好的視覺沉浸感,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推出各式規格的曲面螢幕以符合玩家的大量需求。

曲面螢幕主打畫面能夠貼合人眼視覺範圍,提供更好的畫面沉浸感。


曲面螢幕在彎曲的程度會以「R」值作為計算單位,該單位表示螢幕貼合玩家視覺弧度所需的距離,每1000R代表1公尺,所以若螢幕的曲率為1500R,就表示玩家需要距離螢幕1.5公尺以上才能獲得最理想的觀看距離,換句話說,彎曲越高的螢幕,R值也就越小。

現階段在螢幕的取率選擇上以1800R和1500R為主流,也有一些廠商開始推出曲率為1000R的超彎曲螢幕(目前大概是以三星做為主力代表)。另外為了迎合曲面設計是以娛樂為出發點的設計,廠商除了將其與電競結合推出擁有高更新率的曲面電競螢幕之外,為了滿足追劇需求,還有配合電影畫面比例的21:9長型螢幕,甚至是相當於將兩塊螢幕合併的32:9超長形螢幕,為玩家提供開闊震撼的沉浸視覺。至於更高的32:9版本則是少量開始推到市場上,除了先前由三星率先發布之外,陸續也有其他螢幕廠商加入到此規格的行列。

在面板種類與解析度方面,如同前面所述,VA是主流的曲面面板種類,IPS則是相對罕見(有推出、但曲度大都是屬於微曲),不論螢幕的比例為何,解析度皆以1080P和1440P為大宗,僅有少部分16:9的曲面螢幕有達到2160P,也就是4K等級。

依據不同需求來挑選專業美術螢幕

美術螢幕在帳面規格看似平淡無奇,價格確實常高到嚇死人,原因在於這一類螢幕的訴求不是為了討好眼球或娛樂,而是講求精準的符合產業界所制定的各項的色彩標準,螢幕的生產從面板的篩選就必須特別篩選,直到最後出廠前都還需要一台台的經過色彩校正,確保螢幕在開箱的那一刻就能立即提供正確的色彩,比一般螢幕更嚴格和多樣的品管流程,這部分的成本自然也就反應到了價格上了。

蘋果推出的Pro Display XDR應該算是專業美術螢幕最知名的代表了,光是螢幕本體不含腳架就要價約16萬元起。


美術螢幕基本上是IPS面板的天下,依照解析度和所能覆蓋的色彩範圍的提升,價格會直線飆升,且數位創作的有2D、3D、動態、靜態等類型,彼此之間所需要的符合的產業標準也不見得相同,所以在砸大錢之前,還需要先弄清楚自己的作品類型,才能選擇適合的專業螢幕。

插畫、遊戲插圖類型記得選「100% sRGB」
一般而言,只要從事插畫、網路社群的創作者只要購買能夠涵蓋「100% sRGB」的螢幕即可,畢竟觀看成品的觀眾皆使用標準不一的螢幕觀看,因此確保最基本且最通用的sRGB色彩空間就已足夠了。

雖說色彩空間越大顏色能夠又漂亮,但對於已社群經營為主的創作者來說,使用支援性最廣泛sRGB才比較能確保觀眾看到的作品色彩能正常展示。


攝影、高階平面輸出就是要「Adobe RGB」
相較於sRGB色彩空間,針對平面印刷設計的「Adobe RGB」所能涵蓋的色彩空間更加寬廣,意味照片能夠乘載更多的色彩資訊,在對應的螢幕上更好的還原照片拍攝當下的真實狀況,也提供更多後製的空間和可能性。

此外Adobe RGB在最初定義的時候便是為了同時滿足螢幕顯示與印刷的需求,所以其色彩空間能夠完整涵蓋平面印刷所需的CMYK色域,這點對於講究色差的高階實體印刷如照相館、婚紗攝影、藝術沙龍而言就非常重要了。

對於高階影像輸出的創作者來說,Adoboe RGB色彩空間才能完整覆蓋印刷時所用的CMYK色域。


高階影片拍攝/製作、莫忘「DCI-P3」
為了滿足數位影視的需求,DCI數位電影聯合(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定義出了針對影視攝影的色彩標準「DCI-P3」,其色彩空間比起sRGB還要廣了約25%,能夠呈現更加豐富的色彩與更寬廣的色彩空間。

此外現今非常夯的HDR影片不論是記錄還是撥放,也多是遵照PCI-P3的色彩規範,這也是DCI-P3在的能見度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能夠同時把創作與娛樂做為賣點,廠商何樂而不為呢?

DCI-P3和Adobe RGB的色彩範圍差不多大,但因為注重發色傾向不同,因此想要兩個色彩蓋空間都達100%的螢幕在價格上會非常的驚人(圖中Rec 709色彩範圍與sRGB相同)


攜帶型螢幕務必小巧易收納

攜帶型螢幕在現在的定位上屬於為空間有限,卻又工作繁忙的族群所設計,這類型的產品在體積上就和一本雜誌或平板差不多,因此占用的空間相當少,也相當容易收納。

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不少玩家會以筆電替代桌機,但筆電13~15吋的螢幕在面堆多視窗工作的時候,就需要頻繁切換,顯得相當麻煩。


電力供應設計是這一類螢幕時常主打的特色之一,有的攜帶型螢幕可能會有內建電池、有的則支援行動電源直接供電、甚至還有支援Thunderbolt 3連接與PD充電協議,讓其可以單靠一條線就搞定畫面輸出與電源的問題,進一步省去一堆線材糾纏的困擾。

然而這類型的螢幕定位上畢竟是以便利為考量,而非變成有線版的平板,因此不少產品在面板素質上就只能要求「看得清楚」了,且也不見得會支援觸控功能,所以玩家在選購時要多加思考所需要的功能與使用場景。

一般螢幕/商用螢幕
如果一款螢幕不具備上面介紹的任何特點,那這款螢幕很可能會被歸類到一般型螢幕或是商用螢幕,這一類的螢幕在規格上並沒有向著任何一類的使用族群特化,有讓其在各項功能都相當的平均。

商用型螢幕一般來說會以外型和價格做為賣點,有的螢幕可能以簡約美形外觀、薄型化的螢幕面板為主打,讓螢幕能夠成為空間裝潢的一員,展現出時尚風格的品味;有的則為主打其親民的價格,以高CP值吸引玩家或企業大量採購。

雖然商用螢幕定位上不以任何族群做出明顯的特化,但這不代表它就一定其他螢幕差,尤其是在解析度這一塊,商用螢幕在4K解析度產品上在選擇已經是相當的豐富,玩家甚至不用萬元就能入手,對於預算吃緊或喜愛撿便宜的玩家,商用螢幕是能夠替玩家用最少預算實現最多功能的產品類型。

商用螢幕在高解析度方面的產品選擇相當多,價格也比較親民,部分4K螢幕甚至不用萬元就能入手。


HDR是什麼?該怎麼選?

HDR的中文名字稱作「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這項功能可以讓螢幕呈現出更豐富的亮部與暗部細節,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的生動立體,是新一代影視內容所主打的功能之一,近年也逐漸成為螢幕的基本配備。

不過各家廠商對於支援HDR顯示的定義標準並不同一,也就造成市面上存在了好幾種HDR認證標準,小編將在下面介紹比較主流與常見的HDR認證標準供有需求的玩家做參考。

Dolby Vision
Dolby Vision是所有HDR認證標準中最為嚴苛的,該標準要求12 bit以上色深的面板(主流約在8 bit)、螢幕色彩空間徐達到比DCI-P3、Adobe RGB還要更廣的Rec.2020、瞬間最大亮度須達1,000 nit以上、最高螢幕對比度則須達2000,000:1以上!除了硬體要求相當高之外,Dolby Vision的認證是得額外繳交授權費,層層的限制也讓擁有Dolby Vision認證的產品成為了頂級畫質的保證。

Dolby Vision極高的規格要求讓其認證成為了頂級畫質的象徵。


HDR 10
HDR 10屬於開放式的標準,但在規格定義上只對記錄端有要求,播放端的限制則不是非常明確,除了要求10 bit色深面板之外,只「建議」螢幕最大亮度須達1000nit、相容Rec 2020色域(不用涵蓋整個色彩空間,能夠顯示即可),使得整體的門檻低到幾乎是只要願意為螢幕加入HDR影像解碼功能,就能夠獲得HDR 10的認證!而這也造成HDR 10認證浮濫的問題,畢竟這樣的規範充其量只能算「可以顯示」HDR內容,而非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

HDR 10對於面板的規格限制不夠嚴謹,造成許多宣稱支援HDR 10的螢幕只是「支援」HDR影像解碼而已。


為此,三星、Panasonic、亞馬遜等廠商們又以HDR 10為基礎,推出了「HDR 10+」的標準,其整體的規格要求幾乎比照Dolby Vision,但是面板的色深要求為10 bit,而不是12 bit,以此來保證相關產品的畫質同時,也減少該規格在推行上的難度。

為了解決HDR 10標準過於鬆散的問題,部分廠商又以HDR 10為基礎,制定了HDR 10+標準。


DisplayHDR
DisplayHDR是由VESA(影片電子標準協會)所制訂出的HDR標準,在規格要求的嚴格程度階於Dolby Vison和HDR 10之間,VESA在訂定標準時考量到螢幕在價格與規格之間的極大差距,因此提供了多種不同的HDR等級,並依照最大鋒值亮度做為分級的主要依據。

目前DisplayHDR的認證在分級上有DisplayHDR 400、500、600、1000與 1400,此外400與500還有比較特別的「True Black」版本,代表其螢幕在暗部的控制極為優秀,所以不必依靠極高的鋒值亮度,也能達到高動態範圍的HDR視覺效果。

DisplayHDR提供多樣的認證標準,並以螢幕的瞬間最大亮度做為主要分類依據。


除了亮度必須達標之外,DisplayHDR對於面板的基礎素質也有要求,面板的色深需要達到10 Bit(8bit+FRC亦可),色彩涵蓋率則依照UHD聯盟的規定,必須是至少涵蓋90%以上DCI-P3色彩空間的廣色域面板,最後加上鋒值亮度達指定門檻才能通過DisplayHDR認證標準。唯一的例外是DisplayHDR 400,它只需要能夠涵蓋95% sRGB的原生8 Bit面板即可。

不同Display HDR的認證規格要求。


螢幕太多懶得找?小編幫你找!
在看完各種螢幕的基本介紹後卻覺得商品種類太多、篩選起來太麻煩嗎?沒關係,盡責的小編將在下一篇實測23台不同廠牌與類型的螢幕,並依照廠牌與型號的英文順序進行排列,讓各位玩家在螢幕的挑選之路上有更多的參考和依據!


★延伸閱讀
新世代硬體效能太強讓螢幕「凍未條」,2020年螢幕選購看這邊(上篇)
新世代硬體效能太強讓螢幕「凍未條」,2020年螢幕選購看這邊(中篇)
新世代硬體效能太強讓螢幕「凍未條」,2020年螢幕選購看這邊(下篇)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