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IY!實驗室
HEDT與主流DT大亂鬥: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3960X效能大評比! (開箱篇)
文.圖/Johan 2019-11-25 22:00:00
AMD終於在11月25日晚間推出了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正式與Intel的Core X高階HEDT處理器家族下戰帖。這次推出的有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32C/64T)與Ryzen Threadripper 3960X (24C/48T)兩顆處理器,與搭配的TRX40主機板一起上市,究竟這次的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與前兩代的產品有什麼過人之處?效能上又比競爭對手快多少,以下就來看看!
AMD的Ryzen Threadripper家族(以下簡稱TR),其定位在工作站應用、創作者與高階玩家市場,硬體架構上以更多執行緒的設計,搭配更多傳輸頻寬,以讓電腦能夠執行更多繁重的工作或是密集性的運算,透過其優異的執行效能,以降低所需處理時間,讓工作早點完成。從2017年8月AMD推出的第一代TR開始,以8至16核心的設計,驚豔了不少玩家,隨後2018年8月推出的第二代TR之後,核心數量推升至12至32核,效能再次攀上高峰。
▼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規格
在搭配的主機板部份,由於這次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採用7nm Zen2架構設計,可支援PCIe 4.0的頻寬,再加上其TDP高達280W,舊款X399主機板的架構勢必無法支援。也就是說,這次TR 3000的全新sTRX4腳位設計,必須搭配全新的TRX40主機板才行。在記憶體方面,支援到4通道DDR4-3200。在支援的容量方面,單支記憶體可支援到32GB,因此8個DIMM就可以插到最多256GB,讓執行創作應用軟體時,或是工作站的重度運算時,都能游刃有餘,將效能釋放出來!
然在售價方面,這次TR 3970X (32C64T)的建議售價是1,999美元,相較於Intel最新的Core i9-10980XE (18C36T)的979美元貴上了一倍以上,就連TR 3960X (24C/48T)的1399美元,也比對手貴了43%以上。若再加上要搭配TRX40主機板 (售價從420到999美元都有),相較於Intel這次Core i9-109?0X家族還能沿用上次的X299主機板(只要更新BIOS就能支援)來說。這樣對要入手或升級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的玩家來說,必須得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
針對重度內容創作市場所打造,TR 3970X為1999美元,TR 3960X為1399美元。採用7nm Zen2架構、具備3代Ryzen處理器的特色、全新TRX40主機板平台並提供總共88條PCIe 4.0通道、全新sTR4腳位設計以提供擴充性
這就是2019年AMD全系列處理器的市場區隔。從最高檔的3代TR主打重度創作者、2代TR主打入門HEDT創作者,桌機的Ryzen 9 3000系列主打遊戲玩家與專業消費者、Ryzen 7 3000系列主打高效能1080p遊戲玩家、Ryzen 5 3000系列主打主流遊戲PC、AMD Ryzen 3 3200則主打入門玩家與家庭劇院電腦、Athlon 3000G則主打一般電腦市場
這是2019年第四季的HEDT處理器效能對比,以Cinebench R20來看,8核的Ryzen 7 3800X小贏Core i9-9900K、12核的Ryzen 9 3900X小贏Core i9-9920X,而Ryzen 9 3950X甚至還與Core i9-9980XE平起平坐
這裡就是各種等級的CPU效能比較!以Cinebench來看,TR 3970X與TR 3960X的效能甚至贏過動輒3、4千美元的Xeon W-3xxx系列了,因此TR 3000系列根本就是Workstation等級的CPU,那些Core X的Intel HEDT CPU,只要派AMD Ryzen 3000這些主流DT的CPU去應付就可以了!
這是使用各種內容創作軟體來處理光線追蹤時,各種平台下的效能比較。TR 3000X家族輕鬆贏過Core i9-9900X家族,因此影片特效的特效師,可以考慮換一顆TR 3000X,讓繁重的光線運算工作得以加速完成
在電腦輔助設計與3D物件檢視的效能比較。這裡是以SPECviewperf 13來測試各種應用軟體的效能呈現。這裡也是TR 3000X家族輕鬆贏過Core i9-9900X家族。因此從事專業繪圖的專家應該換一顆TR 3000X,讓工作更加順暢
至於工作站應用方面,這裡是SPECworkstation 3來測試各種垂直應用市場與一般HPC運算時的效能呈現。同樣也是TR 3000X家族輕鬆贏過Core i9-9900X家族。尤其金融服務類的贏面最多!
接下來說說新的拓樸架構。這次TR 3000採用全新架構設計,左邊可以看到有4顆CCD (Core Chiplet Die)與中間1顆I/O Die,仿效於二代EPYC的作法,每個CCD透過IFOP (Infinity Fabric on Package)的通道,搭配UMA (Uniform Memory Access)記憶體架構設計,讓所有的die都擁有相對平等的資源來存取DRAM與PCIe。這樣可以做到比上一代更減少27%的IFOP消耗電力以配置更多的核心效能。此外再搭配2組CPPC2 (Collaborative Power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2,可將原先由Windows負責的處理器電源計畫,改交由處理器內部的韌體來負責,如此可降低延遲時間從30ms至1ms)部份,以快速在4組CCD內做角色轉換,讓Windows程式以最快的時脈來執行,整體來說,三代的效能可以再往上提升!
這張就是AMD TRX40平台架構圖。CPU本身提供56條 (48條PCIe 4.0 + 2組4條PCIe 4.0來做一般PCIe 4.0介面、NVMe或SATA等裝置 + 4組USB 3.2 Gen.2),再加TRX40晶片下提供16條(8條PCIe 4.0 + 2組4條PCIe 4.0來做一般PCIe 4.0介面或SATA等裝置),因此總共是72條PCIe通道。由於這次TRX40平台的CPU與TRX40晶片中間是用PCIe 4.0 x8,因此頻寬相較2代(PCIe 3.0 x4)來說是提升了4倍!
左邊就是Ryzen Threadripper 3000X的包裝盒。提供狂熱玩家級的記憶體系統設計。採用兩組記憶體控制器,搭配4通道,可安裝到8條記憶體,最高單條可支援32GB讓系統插好插滿可以擴充到最高256GB的容量,而且這次在一些主機板上更可以支援到ECC的記憶體。至於時脈方面,雙通道時可以穩跑DDR4-3600,而四通道則可以穩跑DDR4-3200。
總結::3代TR給您HEDT前所未有、毫不妥協的超高效能表現:Zen 2架構擁有高IPC與時脈、No.1的創作應用效能、2.5倍的裝置頻寬、高達66%的能效提升、唯一支持PCIe 4.0、平衡的小晶片拓樸架構、全新高速記憶體控制器、全新可擴充設計的sTRX4腳位
由於這次TR 3000處理器非常燙,建議搭配3風扇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次我們選擇了Enermax LIQTECH TR4 II 360,可支援三代TR處理器
開箱囉! 採用三顆120mm風扇設計,故稱360。這代基本上跟上一代Enermax LIQTECH TR4 360相差不大!
不過就像AMD簡報裡所提到的,其效能無論是在各種創作類軟體上,都擁有超越Intel的表現,當然要拿這個平台來玩遊戲也無不可。就看玩家們的荷包了!下篇我們將針對各CPU的效能進行大評比,請繼續看下去!點我點我!
(02) HEDT與主流DT大亂鬥: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3960X效能大評比! (測試篇)
(03) AMD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將至、華碩主流電競選擇,ROG Strix TRX40-E Gaming主機板開箱
(04) 為主流極致玩家提供品質一流的高階主機板好選擇,ASUS Prime TRX40-Pro主機板搶先看!
(05) AMD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搭技嘉TRX40 AORUS MASTER主機板,16+3相數位供電配Fins-Array散熱鰭片效能給好給滿
AMD的Ryzen Threadripper家族(以下簡稱TR),其定位在工作站應用、創作者與高階玩家市場,硬體架構上以更多執行緒的設計,搭配更多傳輸頻寬,以讓電腦能夠執行更多繁重的工作或是密集性的運算,透過其優異的執行效能,以降低所需處理時間,讓工作早點完成。從2017年8月AMD推出的第一代TR開始,以8至16核心的設計,驚豔了不少玩家,隨後2018年8月推出的第二代TR之後,核心數量推升至12至32核,效能再次攀上高峰。
Ryzen Threadripper 3000正式上市! 須搭TRX40主機板
隨著Zen 2架構,搭配7奈米製程的Ryzen 3000家族推出之後,其以支援PCIe 4.0架構的設計,讓其與Intel主流DT處理器正面交鋒,雙方互搶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市場,然在第三代TR的部份,則推遲到2019年11月上市。這次優先推出兩款處理器TR 3960X與TR 3970X,分別為24至32核的設計。此外,AMD更預告2020年將推出旗艦級的TR 3990X,具有高達64核心128執行緒的設計,勢將再次刷新HEDT的效能紀錄!▼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規格
在搭配的主機板部份,由於這次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採用7nm Zen2架構設計,可支援PCIe 4.0的頻寬,再加上其TDP高達280W,舊款X399主機板的架構勢必無法支援。也就是說,這次TR 3000的全新sTRX4腳位設計,必須搭配全新的TRX40主機板才行。在記憶體方面,支援到4通道DDR4-3200。在支援的容量方面,單支記憶體可支援到32GB,因此8個DIMM就可以插到最多256GB,讓執行創作應用軟體時,或是工作站的重度運算時,都能游刃有餘,將效能釋放出來!
然在售價方面,這次TR 3970X (32C64T)的建議售價是1,999美元,相較於Intel最新的Core i9-10980XE (18C36T)的979美元貴上了一倍以上,就連TR 3960X (24C/48T)的1399美元,也比對手貴了43%以上。若再加上要搭配TRX40主機板 (售價從420到999美元都有),相較於Intel這次Core i9-109?0X家族還能沿用上次的X299主機板(只要更新BIOS就能支援)來說。這樣對要入手或升級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的玩家來說,必須得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
Ryzen Threadripper 3000官方資料介紹
雖說價格高昂,不過AMD官方也表示這次的效能絕對讓買家滿意,以下參考AMD官方簡報說明。










Ryzen Threadripper 3000開箱!搭配Enermax LIQTech TR4 II 360水冷散熱器
看完AMD官方的簡報介紹後,接下來看看這次的處理器開箱吧!

三代TR出擊!價格較高!
AMD這次在HEDT處理器的代表作:Ryzen Threadripper 3970X與3960X,售價分別是1999美元與1399美元,再加上主機板的價格為420~999美元。因此最低入手價,就是要花掉1819美元。若再加上水冷散熱器、記憶體、SSD、顯示卡,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可能都要2500~3000美元,因此想要入手的玩家,可得好好盤算一下!不過就像AMD簡報裡所提到的,其效能無論是在各種創作類軟體上,都擁有超越Intel的表現,當然要拿這個平台來玩遊戲也無不可。就看玩家們的荷包了!下篇我們將針對各CPU的效能進行大評比,請繼續看下去!點我點我!
延伸閱讀
(01) HEDT與主流DT大亂鬥: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3960X效能大評比! (開箱篇) (本篇)(02) HEDT與主流DT大亂鬥: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3960X效能大評比! (測試篇)
(03) AMD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將至、華碩主流電競選擇,ROG Strix TRX40-E Gaming主機板開箱
(04) 為主流極致玩家提供品質一流的高階主機板好選擇,ASUS Prime TRX40-Pro主機板搶先看!
(05) AMD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搭技嘉TRX40 AORUS MASTER主機板,16+3相數位供電配Fins-Array散熱鰭片效能給好給滿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佰維 BIWIN Amber PM2000 Portable SSD 1TB 實測開箱,史上最強「超薄:11mm 超輕:39.5g 超快:2,000MB/s」精品級磁吸式外接固態硬碟!
- 「Seagate IRONWOLF 8TB」實測開箱,新一代「5,400轉」那嘶狼「省電48% 降噪18%」NAS專用硬碟機首選!
- 美商恩傑 NZXT N9 X870E 實測開箱,史上最「高顏值」20+2+1共 23 相供電 AMD 高階「DDR5-8200+」精品級海景房主機板!
- 技嘉 GIGABYTE GeForce RTX 5070 Ti AERO OC 16G實測開箱,高顏值「白色海景房」精品級顯示卡!
- 「Warpple JJ1 轉轉閨蜜機」實機開箱,「21.5吋 FHD 行走的大平板」讓你隨處都可以「追劇、健身、食譜、看書、上課、視訊、直播、辦公,一機搞定!」
- Seagate One Touch HDD with Password 5TB密碼保護版外接式行動硬碟實測開箱,AES-256硬體加密資料安全超放心!
- 宇瞻 Apacer AS723_USB3.2 Gen2 x2 USB-C Portable SSD 2TB實測開箱,20Gbps極速存取「影像職人專屬」軍規級「防撞、抗震、耐摔、耐壓」外接式固態硬碟!
- 「技嘉GIGABYTE MO27Q2 Gaming Monitor」實機測試,顯色強大:「色域覆蓋 sRGB:達100%,Adobe RGB:達95.2%,DCI P3:達97.6% 色域容積 sRGB:達164.2%,Adobe RGB:達113.1%,DCI P3:達116.3%」ISO 14861:2015色彩準確度:「平均ΔE*00:達0.27,99%百分位 ΔE*00:達0.89」
- 「技嘉GIGABYTE MO27Q2 Gaming Monitor」產品開箱,「27吋 240Hz 2K QD-OLED」精品級平面電競顯示器!
- LaCie Rugged MINI SSD 實測開箱,「USB 3.2 Gen 2x2 20Gbps耐用型穩固精悍」外接式固態硬碟專業首選!
- ASUS Pro WS WRX90E-SAGE SE實測開箱,史上最強「32+3+3+3共41相供電」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995WX「AI加速 四組PCIe 5.0 x16雙插槽顯示卡擴充」為終極運算效能而生HEDT高階桌機工作站主機板!
- 全何 v-color Server Memory DDR5-7200 192GB OC R-DIMM套裝(24GB x8)實測開箱,史上最強 AMD EXPO一鍵超頻 WRX90 HEDT高階桌機工作站支援「八記憶體通道」PC DIY實戰!
最多人點閱
- ANTEC TORQUE魅影視覺系機殼開箱,安鈦克戰鬥機俯衝攻擊概念電競機箱新登場!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QNAP TVS-872XT-i5-16G實測開箱,旗艦級10GbE與Thunderbolt 3創作者8-Bay NAS
- 創見Transcend StoreJet 25C3S/25C3N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優質選擇!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SUPERMICRO SUPERO C7Z170-OCE開箱實測,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全面來襲!
- Intel SSD 750 1.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yzen 3 3300X & 3100效能測試,完勝9400 / 9100,搭配B550最佳平台
- SUPERMICRO SUPERO C7Z270-CG實測開箱,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重裝上陣!
- ASUSTOR AS5304T NAS實測開箱,Feat. WD RED 4TB NAS HDD/WD RED SA500 NAS SSD性能大爆發!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 AMD Ryzen 5 3600X / 3400G開箱實測,獨顯內顯皆高效,主流電競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