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主流16核心處理器降臨、AMD Ryzen 9 3950X處理器效能評測

文.圖/JC 2019-11-22 18:00:40
萬眾矚目、自七月以來最受玩家期待的AMD三代Ryzen處理器,連蘇媽都因為覺得原先的處理器時脈速度不夠快「不滿意!」,決定延後推出至今,AMD全新Ryzen 9 3950X處理器總算來了,這也是目前AM4腳位下最強大的處理器。

AMD Ryzen 9 3950X終於上市! 11/25正式開賣!


自從AMD推出Zen架構以後,致力於將多核心數向上拉升,將以往只能在伺服器處理器才能看到的多核心數「下放」,讓主流玩家也能享有多核心的使用體驗(也迫使對手也改變產品架構應戰),而最新的Ryzen三代處理器在七月時推出,當時最高階的Ryzen 9 3900X處理器,擁有多達12核心、24執行緒的架構,已經是首度讓玩家擁有超過8核心、16執行緒的體驗,考量到對手目前現階段最高階的處理器版本也不過提供8C/16T配置,3900X以較便宜的價格提供玩家更多工的彈性使用,確實是佛心來著。

TR下放、3950X推升16核心體驗

這次最新推出的Ryzen 9 3950X更上一層樓,直接將核心處理器數拉到前所未有的16核心,並搭配32執行緒,同樣是第一次讓玩家直接享受到核心數爆表的體驗。先來比較一下3950X和3900X兩者之間的簡易規格差異。首先,在基礎時脈部分,3950X雖然僅有3.5GHz、略低於3900X的3.8GHz,但最高動態時脈拉高至4.7GHz,雖然數字上來看,只比3900X多0.1GHz,但在多了4顆核心數和全核心運轉下,其效能表現比起3900X大約提高了25%的效能表現,這不只是讓玩家在遊戲中可以有更好的流暢度,同時在進行多工環境負載時,也能提供更強的穩定性。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規格


另外,這次AMD Ryzen 9 3900X本身已不再提供AMD信仰RGB風扇Wraith Prism,官方直接建議玩家使用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才能夠確保穩定使用。不過這對玩家荷包來說就稍微有些「不香」了,畢竟以建議價格來說,處理器本身就已經需要749美元的價格,若是再額外建構水冷散熱的話,成本將會提高不少。

這次3950X盒裝因為沒附AMD官方風扇,所以整體的大小較前幾款小了些。

頂部還是可以看到處理器本身。

內部的話則是處理器本身以及說明書。


搭技嘉X570 AORUS Master主機板

小編目前手上剛好有技嘉推出的X570 AORUS Master主機板,因為其採用14相數位電供直出搭直觸熱導,另外也使用Fins-Array散熱鰭片輔助的緣故,提供比傳統鋁擠散熱片多三倍的散熱表面積,搭配直觸式導熱管和散熱底板。直觸式熱導管可將內部電晶體產生的廢熱導出,進而強化散熱效果。再透過厚度僅1.5mm的LAIRD 5W/mK高導熱係數導熱墊將廢熱帶走,在同樣使用時間下,可比傳統導熱墊高2.7倍的散熱效果。技嘉官方表示這樣的全新設計能夠提供比一般設計低30%的MOSFET溫度及更好的系統穩定性。

搭配AORUS X570 Master主機板,其14相數位電供直出搭直觸熱導和使用Fins-Array散熱鰭片輔助,強化整體的散熱效果。


另外,AORUS X570 Master本身具備三組M.2插槽,而且都具備散熱盔甲強化保護,PCIe 4.0插槽部分也有三條,並且都有使用金屬裝甲強化,上方兩條支援單卡x16或雙卡x8的通道分配,下方的另一組PCIe 4.0 x16和PCIe 4.0 x1則是來自PCH通道。兩者的結合之下,使得AORUS X570 Master讓玩家可以有更多的DIY使用彈性,再搭配3950X這樣的高階處理器下,能夠更輕易的完整發揮效能。

Wraith Prism散熱表現不俗
接下來我們將以AORUS X570 Master搭配3950X處理器做效能測試,同時這次的測試也將會先以AMD官方信仰Wraith Prism散熱風扇做示範,雖然說官方是建議使用水冷散熱,但其實在這次的測試中,我們跑過了一輪完整的效能測試,包含CPU-Z、Cinebench R20處理器效能、AIDA64extreme記憶體效能、SSD硬碟測試,以及遊戲的實際FPS跑分,一整輪測試下來,最高溫度有攀升至92度左右,不過整體來說,處理器的平均溫度落在50~60度左右,若玩家手邊剛好有原先的AMD風扇的話,雖然3950X官方盒裝並未提供散熱,但在搭配風冷和機殼本體的散熱系統建構的話,其實要拿來做為水冷前的過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效能全速運轉下,Wraith Prism風扇的聲音分貝不低,但關於風扇聲音的容忍度見仁見智,同時如果是玩遊戲的話多數會戴遊戲耳機,所以實際的體驗來說還可以。

這次仍然使用AMD官方的Wraith Prism風扇做散熱。


實際效能表現

接下來就來實際上機測試囉!快速介紹一下平台規格,在處理器部分,採用的是這次的主角AMD Ryzen 9 3950X,顯示卡部分則同樣也是AMD Radeon RX 5700 XT,搭配16GB的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記憶體,以及2TB的Corsair Force MP600 Gen 4x4 SSD。驅動部分是19.11.1版本。另外,由於先前針對AORUS X570 Master主機板小編已做過全面的完整測試(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裡),因此,以下的測試主要將以處理器部分作為主要測試重點。

測試平台規格
CPU:AMD Ryzen 9 3950X
VGA:AMD Radeon RX 5700 XT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Adrenalin 19.11.1

首先先看CPU-Z的測試,可以看到採用的是7nm製程,採16C/32T的配置,基礎時脈部分為3.5GHz,最高動態時脈拉高至4.7GHz。

使用CPU-Z的跑分數據來看,單核獲得521.9、多核則是有10935.5,已經超過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的效能表現了。

在Cinebench R20中,CPU獲得9043 cb、單核則是有479 cb。

x256 Benchmark中的4K模式下,獲得平均25.522 FPS。

既然有16顆核心,就來看看多工創作的效能,SPECviewperf 13下,獲得的效能表現如圖。基本上拿來做各式創作軟體都能有不錯的流暢度。

另外在SPECworkstation v3.0.2下的各式測試數據結果也給玩家們參考。

針對記憶體讀寫複製速度方面,AIDA64Extreme結果分別獲得54901 / 52675 / 55564 MB/s的水準。

最後在PCMark 10 2.0的整體測試下,獲得總分6822分,其中在必要項目中獲得10368分,生產力項目和數位內容創造分別獲得7890 / 10533分。


主流16核處理器最佳性價

由於時間的緣故,這次的測試主要針對AMD Ryzen 9 3950X處理器本身的效能表現為主,至於它和其他處理器比較以及進一步的超頻表現,請玩家等待後續的介紹。整體來說,3950X可說是目前AMD主流玩家處理器的頂尖之作,若撇開即將登場的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在16核心的效能狂飆下,3950X在各方面都可說為玩家帶來PC系統整體的提升,3950X處理器的誕生,促使玩家目前想要攻上12核心、16核心以上處理器的話,目前唯一走向僅AMD。更別提AMD三代處理目前在X570系列主機板的加持下,還能夠使用PCIe 4.0架構進一步解放效能和使用彈性,如本文的AORUS X570 Master即是一例,其整體的性價比可說是無懈可擊。

除此之外,X570系列主機板本身就已經可以支援12核、16核處理器的前提下,雖然不像TRX40主機板一樣支援到四通道和高達72條的PCIe 4.0通道,但X570主機板本身也已經可以直上3950X 16核心處理器,加上本身也仍有主流玩家的雙通道記憶體和24條PCIe 4.0通道可用,在一般玩家多數採用單一顯示卡的前提下,這樣的硬體規格已經十分實用,相較之下也擁有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但最重要的里程碑其實仍是在於將16核心這樣的數字導入主流玩家市場中,其實仔細回想起來,如果不是因為AMD近年來Zen架構處理器無論是在處理器速度還是核心數都急起直追,玩家們手上的標準規格可能仍維持在4核心8執行緒階段,也可說是市場上有競爭才是好事,如此一來才會促使對手成長,處理器端如是、顯示卡端仍是,但最終獲得優勢的都仍是在消費者端。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