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Seagate IRONWOLF 110 SSD 240GB實測開箱,NAS專用高效能SATA 6Gb/s固態硬碟!

文.圖/Rex 2019-08-16 16:10:00
現在SSD固態硬碟品牌廠商眾多,玩家在挑選的時候除了考量荷包預算之外,介面規格與讀寫效能高低也得一一檢視,光是上上電腦賣場或是網路商城查看一下就不難發現選擇很多,玩家可以依據實際需求來做挑選,畢竟SSD的每GB平均單價已經跟傳統HDD越來越接近了;這次小編入手的是Seagate IronWolf 110 SSD,官方訴求的是專門針對NAS定位所設計的產品,適合24x7全天候運作,提供玩家各種不同環境的應用與工作負載的高耐用度,來瞧瞧吧!


IronWolf 110 SSD系列240GB版本檢視
其實從官網上面就可以看到IronWolf 110的定位了,打著全球首創NAS專用SSD的名號,其實除了本身承襲IronWolf系列的一員、具備AgileArray韌體可在嚴苛的多使用者全天候運作環境或快閃陣列下發揮NAS最大效能外,也支援DuraWrite無損資料縮減技術,提供使用者企業級的可靠度與高達200萬小時的MTBF與5年保固。


近看一下這款IronWolf 110可以看到包括Seagate Logo、IronWolf系列標示以及型號、容量等等,外觀尺寸與一般2.5吋SATA介面SSD差不多,外殼材質則是採全鋁金屬設計,另外在上頭有打上NAS字樣也凸顯了這款SSD的定位;IronWolf 110目前一共有5款容量版本:240GB、480GB、960GB、1.92T、3.84T,小編入手的是最小容量的240GB版本,SATA 6Gb/s、官方公告的讀寫速度為560/345 MB/s,比起480GB以上的版本官方數據有達到560/535 MB/s來說,240GB版本在寫入部分相較之下就稍慢些。

由於設計上採用了六角星型螺絲固定,所以拆解上也方便,把上下層的星型螺絲都卸下來之後就可以看到底下的PCB布局設計了,240GB版本採用了4顆64GB容量的Toshiba 3D TLC BiCS3技術的NAND顆粒,搭配上自家的500021768這顆控制器與旁邊的128MBx2共256MB DDR3-1866快取記憶體,布置都只有在單面、另一面則可以從照片上看到都是空焊。

剛有提到,IronWolf 110這款版本一共有5種容量規格,所以內部的NAND版本與顆粒數量以及DRAM快取版本容量也不一樣,480GB基本上就是240GB的顆粒x2、960GB的版本則是採用更大的Toshiba NAND單顆容量(單顆128GBx8)、快取也是提升到單顆256MB版本(x4=1GB),這裡拆解開來看到的是240GB的版本。

Seagate IronWolf 110 SSD、240GB容量,型號ZA240NM10001,SATA 6Gb/s,注意右邊有標上Rescue字樣、有支援資料救援計畫

背面有金屬散熱片、採六角星型螺絲固定(這比很多SSD都封的密密實實的好拆多了)

連接埠位置的確是SATA 6Gb/s,旁邊的APH檢測針腳也有預留

先拆一層的金屬散熱片,可以看到底下厚厚的散熱膏,切實地擔任了控制器的散熱(這比很多一樣是SATA介面SSD包的密密的但其實表層跟控制器等元件根本沒接觸好太多)

IronWolf 110 SSD的設計布局,單面採8顆3D NAND TLC設計,搭配Seagate控制器以及2顆DRAM快取,由於這款版本是240GB容量,正面僅布置4顆顆粒(480GB版本則是8顆全上)、快取記憶體也僅單面2顆(480GB則是反面還有2顆)

3D NAND TLC採用的是Toshiba TH58TFG9V23BA4C BiCS3顆粒、單顆容量為64GB,配置4顆符合240GB要求

快取記憶體採用的是Micron 80J17 D9RDJ這款DDR3-1866 DRAM,僅正面PCB上配置2顆,單顆128MB、共256MB容量(480GB版本則是背面PCB上還有另2顆、共512MB)

控制器採用的是Seagate自家的500021768這一顆(跟Seagate另一款企業級SSD Nytro 1551採用的相同),主要就是有支援DuraWrite功能,可以透過控制器來壓縮儲存資料,讓SSD具備更彈性的儲存空間與寫入耐用度

在PCB上面則是有設置了電容保護設計,正面2顆、背面3顆,避免萬一突然斷電掛點,資料或指令短時間還能寫入(這款IronWolf 110是有掛上NAS標記的)

整片IronWolf 110都取下來,背面的PCB Layout也可以看到,一樣在控制器的背面位置有厚厚的散熱膏(笑

PCB背面佈局大都空焊,控制器相對位置也可以看到散熱膏痕跡,下方一角可以看到3顆電容(保護用)


AgileArray與DuraWrite技術加持
Seagate在IronWolf 110 SSD上面附有AgileArray技術,官方的名詞解釋為「聰敏陣列技術」,這項技術提供了IronWolf可以聰明到能偵測錯誤並修復(包括判斷故障位置、迅速復原、節省重啟機器所浪費的時間等),另一項則是DuraWrite「無損資料縮減技術」,可針對效能調整容量或針對容量提供最佳的SSD解決方案,達到更高的電源效率,這部分以定位在商用的角度來看,有助於提升全天候運作的耐久能力,特別是在全快閃陣列或分層快取NAS上有更優秀的表現。




上機小測
雖然這款IronWolf 110 SSD是定位在NAS,不免俗的還是跑一下測試好了,接上手邊的測試平台跑幾個跑分軟體來看看效能數據的表現,這邊就簡單透過ATTO Disk Benchmark以及CrystalDiskMark來檢視一下,平台列表也一併提供做為參考: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Z390)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NVIDIA RTX 2070 Super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上機後在CrystalDiskInfo上很容易的就抓到資訊了,同時顯示這顆240GB版本的工作溫度也僅36度C,先透過CrystalDiskMark來檢視一下數據,這裡可以看到實測的效能上,讀寫的部分分別為562.12.1、230.5 MB/s,對比官方公告的讀寫數據560/345 MB/s來說,讀取的部分是有達標,但寫入的部分似乎稍微偏弱了些,反覆多次大概都是這樣的數據,換成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倒是比較正常一些,讀寫分別最高有達到534.42、502.86 MB/s,小編另外有採用其他幾個測試軟體測試的結果,讀取的部分原則上都有破500多,但寫入的部分就稍弱一些,差不多也都是落在200多的數字。

從規格面來看,官方數據上的寫入為345 MB/s,是比480GB以上版本要低一些,不過在內建控制器以及TLC顆粒與DRAM快取的部分其實都是採用一樣的版本,唯一的差異大概就是DRAM快取方面,240GB僅有256MB、480GB版本則是多了一倍變成了512MB,稍微查詢了一下國外有測試到一樣IronWolf 110 480GB或960GB的版本在寫入部分的數據就有拉高到500 MB/s以上,不過以NAS角度切入的話,穩定與耐久度是比較重要的一環,這部份這款240GB版本倒是都有具備,更何況若以NAS角度來看的話,240GB的容量也稍嫌小了些,雖然IronWolf 110容量版本是從240GB起跳,但實際使用上還是以960GB以上為佳,畢竟作為NAS使用來說,SSD模式的容量不比HDD的大容量設計,能夠擁有如1.92T或是3.84T的容量版本,在使用上會更加的便利,包括凸顯出SSD架構的特色。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ATTO Disk Benchmark


小結
目前市場上的SSD固態硬碟除了價格親民之外,也已經取代了傳統硬碟位於電腦中的系統碟位置,隨著容量也逐步提升的情況下,不只一般PC或Notebook大量採用之外,連同NAS等企業型產品也都紛紛開始支援,IronWolf 110 SSD的推出也是有別於一般只做為消費型產品使用的目的,導入了Seagate在企業級產品上的技術與可靠度,讓使用者可以同時享有高效率以及更具省電效率的NAS儲存工具,搭配上高達200萬小時的MTBF與5年保固,就算是一般中小型企業使用或是新興的創作者Creators NAS也都是IronWolf 110 SSD的TA,當然,選擇更大容量的IronWolf 110 SSD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不僅保障了效能表現,更能有足夠的儲存空間保存珍貴的資料,而且,還有Recure資料救援服務的保障,多重防護下方能確保資料無價的重要性。

這次小編入手的僅是起跳版的240GB(比較便宜咩),下次有機會再入手高容量版本試試,也可以比較一下差異囉!甚至有2顆以上的話就能做做RAID方面的實測了;這裡也順便提供一下IronWolf 110 SSD的各版本規格,需要的朋友可依據需求來挑選合適的容量版本使用。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
廠商電話:02-2545-1305
廠商網址:www.seagate.com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請見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請見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請見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請見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請見

延伸閱讀

(01) PNY CS1031 1TB M.2 2280 SSD實測開箱,NVMe Gen3x4物超所值入門型固態硬碟!
(02) MSI SPATIUM M480 PCIe 4.0 NVMe M.2 PLAY 2TB SSD實測開箱,極速存儲固態硬碟機中的優質選擇!
(03)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NVMe SSD 1T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4.0 x4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04) 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4TB散熱器版實測開箱,散熱裝甲上身、縱使維持極速也能穩定發揮!
(05) 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 1TB實測開箱,7,000MB/s極速效能、超高效熱導散熱片加持!
(06)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2TB SSD實測開箱,PCIe 4.0 x4 NVMe旗艦極速固態硬碟!
(07) Seagate Beskar Ingot Drive FireCuda Special Edition 1TB For STAR WARS THE MANDALORIAN實測開箱,星際大戰曼達洛人EK貝斯卡鋼散熱片限定版固態硬碟強勢登場!
(08) 硬碟故障資料救援報價3萬8 引爆網友熱議!
(09) SanDisk Professional PRO-BLADE TRANSPORT feat. PRO-BLADE SSD MAG 2TB 實測開箱,史上最強USB 3.2 Gen 2x2 20Gbps高效能外接模組化SSD!
(10) ZADAK TWSG4S PCIe Gen4x4 M.2 SSD 2TB實測開箱,高效能固態硬碟新選擇!
(11) PNY XLR8 CS3140 2TB SSD實測開箱,NVMe Gen4x4超強固態硬碟!
(12) 硬碟用SSD有多爽,引爆網友熱議!
(13) 維修電腦 & 升級硬碟必看》SSD、HDD、SSHD資料徹底刪除大作戰!
(14) Transcend ESD380C開箱實測,USB 3.2 Gen 2x2行動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feat.ESD370C ESD270C ESD260C
(15) 十銓T-FORCE VULCAN Z 1TB SATA SSD實測開箱,HDD的價格坐擁4倍傳輸效能STS 6Gb/s固態硬碟!
(16) PNY XLR8 CS3040 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Gen4 x4固態硬碟!
(17) 硬碟故障資料救援,等了一年八個月...
(18) 有圖有真相》WD Service Center專訪,客服正妹真相大公開
(19) SAMSUNG 980 PRO 1TB實測開箱,PCIe 4.0 NVMe M.2 SSD固態硬碟!
(20) 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21)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2TB實測開箱,M.2 2280 PCIe Gen4x4固態硬碟!
(22) 硬碟容量那麼大能做什麼 引爆網路熱議!
(23) 二次元房價下不來 引爆網友熱議!
(24) 磁碟陣列要選RAID 5還是RAID 6 引爆網友熱議!
(25) 博帝VIPER VPR400 RGB M.2 PCIe 4.0 SSD實測開箱,酷炫電競燈效與Gen4 SSD的完美結合、耀眼RGB散熱裝甲著裝上身!
(26)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770 1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4入門型NVMe SSD固態硬碟!
(27) 十銓T-FORCE M200 Portable SSD 2TB實測開箱,軍規武裝風格2,000 MB/s極速外接固態硬碟機!
(28) Kingston XS2000 1TB外接式固態硬碟實測開箱,USB 3.2 Gen 2x2超高速介面超快隨身攜帶超方便!
(29) PREDATOR GM7000 2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 4 M.2固態硬碟!
(30) 威剛XPG SX8200 Pro 1TB實測開箱,PCIe Gen3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