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 中央處理器
-
2019行動新未來、AMD Mobility全系列產品發布,二代Ryzen 3000與七代A系列結合Chromebook帶來最強大的行動組合
2019年的一開始,AMD隨著CES消費性電子展的舉開,也同步的發布了許多訊息,而在此之前,AMD也針對了行動產品的部分做了一場未來藍圖規畫的說明,由AMD終端產品事業群 資深技術行銷經理 Robert Hallock 主講,揭露2019年AMD對於行動產品市場的整體布局與操作,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主講人的視角,來看看AMD 2019年的規劃吧! 會中,Robert Hallock先從目前的筆電市場開始談起,「2018年的全球筆電出貨數量高達90 million台(9000萬台),其中的Chromebook與Gaming筆電市場都有所成長,一般民眾在選擇筆電的時候大都是以Premium和Mainstream為主,也就是說,Chromebook和Premium設計筆電將會有更多的成長,Value市場也會有更多的佳績,而其中,AMD的產品線主要僅A系列處理器(入門級Windows筆電)=>還算過得去,以AMD在2018推出第一代行動版處理器的成就達成目標來看算是成功(Mainstream和Premium Windows市場涵蓋不錯),那問題來了,What does 2019 look like?」 「答案不用說,當然是more coverage,不只A4、A6 Processor for Chromebook、2nd gen Ryzen Mobile CPU(Ryzen 3、5、7)都將延伸到筆電市場的各類產品上,也就是將會以最全面性的行動處理器市場涵蓋目前市場上的各類需求」,光從Robert Hallock一開場說的部份,就可以看到在2019年的AMD,已經發散出強大的慾望光芒,打算接續桌上型處理器的氣勢,一舉搶進行動處理器的市場大餅中。 既然AMD打算全面進駐到筆電市場中,那AMD的行動版處理器優勢又在哪裡?Robert Hallock也接著說明,「2019年時,一般消費者進入商店購買新筆電通常手上自有筆電平均都已使用4.8年左右(2014、2015入手來看),這就是AMD二代Ryzen行動處理器的目標客群,AMD能夠提供更優異表現的產品給使用者,包括像是2019年升級Ryzen 5處理器將提高60%效率(Faster)、Ryzen 3則是61% Faster、Adobe photoshop CC Filter處理快16倍(Ryzen 7)和15倍(Ryzen 5)、PCMark 10 Web Test快10%(Ryzen 7)和22%(Ryzen 5)、PCMark 10 Standard快48%(Ryzen 7)和50%(Ryzen 5)。(數據資料是相對於2015年的Broadwell處理器筆電)」 「另外,相較於舊筆電,2代Ryzen行動處理器能夠提供最高12小時續航(10小時電影)、聲控喚醒(簡易功能如天氣)、4K HDR串流、Gaming等使用者常用的需求。消費者如果不升級新AMD二代處理器筆電,放棄的不只效能,還有功能。」「舉個例子:AMD Ryzen 5 3500U主流行動處理器,在網頁瀏覽和多媒體編輯都比Intel Core i5-8250U快,在Office生產力部分則是相同。整體來看還是可以有不錯的遊戲體驗(Fornite 720p、低畫質有57 fps),比i7-8565U高。」 事實上,AMD早就與目前的幾大主流筆電廠商開始針對2代Ryzen行動處理器做版本的推出,這部分Robert Hallock也直接點出來,「在新處理器規格和速度比較方面:最新一代的Ryzen 3000 H系列行動處理器,已經有ASUS的TUF Gaming FX505DY電競筆電搭載(Ryzen 7 3750H、Ryzen 5 3550H),將會搭配如RX 560X等級獨顯,提供入門級電競筆電體驗。這也為AMD測試電競筆電市場做了試水溫的動作」 「依照目前AMD的規劃來看,AMD Ryzen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規格也可以從表中一覽,簡而言之,將會有7款新處理器(AMD ATHLON 300U一路到最高階的Ryzen 7 3750H)版本推出」,根據Robert Hallock的說明與透過AMD官方的Roadmap PDF也可以看到AMD在2019年對於行動版處理器的投注可以說相當有企圖心,另外,針對軟體的部分AMD也將於2019 Q1開始,Radeon Updates會支援Radeon Mobile筆電,甚至針對超薄筆電市場的區塊,透過性能優異的Ryzen行動處理器,更能發揮出更優勢的效能與更加長效的使用續航力。 在一開始的時候,Robert Hallock就已經提到過,不只2代Ryzen行動版處理器將會進入到筆電市場,新的AMD A系列行動處理器A4、A6,都將會重新定義Chromebook的效能表現,的確,2019年對於AMD來說,將會是邁入Chromebook市場的最佳時機。接下來,Robert Hallock也將會針對Chrome市場與AMD A系列行動版的部分來做更多的介紹。 「2019將會是AMD A系列在Chromebook的最佳時機,AMD將以A6、A4這兩款行動版處理器進軍Chromebook市場,以目前Chromebook市場年成長8%的情況下,透過AMD A系列的加持,更能讓整體的效能表現提升更多,以AMD A6-9220C這款版本來說,就比目前Chromebook主流使用Celeron N3350、Pentium N4200都還快,包括像是對於網頁瀏覽的速度可以更快23%(比Intel)、工作效率提升62%(PCMark)、圖像編輯更快33%(Photo Editing)、遊戲加速34%(Bullet Force)等」 從PDF中也可以看到目前AMD A系列將推出A6-9220C以及A4-9120C兩款版本,都具備2C/2T處理器核心架構,如果要總結一下AMD A系列行動處理器在Chromebook上的優勢的話,那相信具備了更高效能與效率表現在Web browsing、productivity、web apps、web gaming等方面的成績,以及可以達到10小時使用電量的新一代AMD行動處理器將會是所有Chromebook使用者的最佳選擇。 最後,Robert Hallock也對2019年的AMD規劃做了總結,「結合2代Ryzen行動處理器的優勢以及AMD A系列在Chromebook上的效能提升成績,搭配上2019 Q1及將導入的全面性驅動程式整合下載功能,2019年的筆電市場,相信AMD將會令使用者與玩家們期待」,而從規劃上相信也會在不久之後看到更多實體搭載AMD新行動處理器的筆電問世,目前已知包括ASUS、ACER、DELL、SAMSUNG、HP、LENOVO…等合作夥伴都將推出對應的版本。 而且相較於對手現階段仍維持在14nm+製程工藝領域來說(將逐步轉進10nm),已採用12nm製程的AMD Ryzen 3000系列行動處理器相信將會提供玩家超越同級產品的優異效能表現,2019年的AMD,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AMD Athlon 200GE超頻實測,搭載鎖頻破解版BIOS,輕鬆超3.9GHz!
一般來說,CPU廠商在規劃入門級的處理器,大多是以時脈較低、核心數少,而且有鎖頻,以提供基本的運算能力,讓一些預算較少的入門用戶,買來當文書機、上網機使用,以AMD陣營來說,他們在2018年第四季推出的Athlon 200GE、220GE、240GE系列,就是針對入門級客戶所打造的產品,以Zen架構為基礎,並內建Radeon Vega 3繪圖核心,提供充足的運算效能,並有簡易的3D繪圖能力,讓使用者能夠感受到一般作業、網路視訊、3D輕量遊戲的流暢使用體驗。有關於Athlon 200GE的介紹與基本效能測試,可以參考一文。 然而就在2018年12月起,陸續有主機板廠商推出可以破解Athlon 200GE處理器的BIOS版本。搭載最新AGESA 1.0.0.6版本,並只要更新AMD Chipset Driver至最新版 (18.10.20.02以上),即可將原先固定在3.2GHz基頻的Athlon 200GE處理器解鎖,讓玩家可以盡情超頻。 ▼表 AMD Athlon 200GE家族處理器規格 什麼?入門級的處理器也提供超頻能力?這實在是太棒了!畢竟入門級的電腦平台,效能總是比主流級慢一些,若能透過超頻的方式來提升效能,使其整體表現能接近主流級,這樣就非常划算說!因此這次我們就來進行Athlon 200GE的超頻實測。首先,您要獲取最新的主機板,目前各家X470、B450、X370、B350、A320的AM4主機板,支援程度都不相同,但只要是400系列(X470/B450)的就有機會取得最新搭載AGESA 1.0.0.6版本的BIOS碼,以解開超頻封印! 以下,就讓我們開始進行超頻測試吧! ●處理器:AMD Athlon 200GE 2C/4T @3.2GHz ●主機板:MSI B450M MORTAR TITANIUM ●記憶體:G.Skill FlareX DDR4-3200 8GBx2 @2666MHz ●顯示卡:CPU內建之Radeon Vega 3 @1GHz ●SSD:Apacer PT920 Commando 240GB PCIe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809 這次我們選用的是MSI B450M MORTAR TITANIUM主機板,搭配最新的BIOS來進行測試。以下就是BIOS設定畫面,以及超頻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以下是我們的超頻測試設定的記錄結果: ● 3.8GHz免加電壓可以穩超,但執行結果不一定贏過出廠值3.2GHz。(可以加壓CPU Core Voltage,會提升效能) ● 3.8GHz 的超頻建議設定:CPU Core Voltage = 1.4V, CPU NB/SoC Voltage = Auto ● 3.9GHz 的超頻建議設定:CPU Core Voltage = 1.4V, CPU NB/SoC Voltage = 1.15V。(可穩定運作,建議最多超到此!) ● 這次最多可以超到3.975GHz,設定為CPU Core Voltage = 1.4375V, CPU NB/SoC Voltage = 1.2V。 (執行Windows一些高負載的程式會不太穩,不建議設定到這個時脈!) ● 4.0GHz超頻失敗! 無法開機! ● 注意:BIOS的設定項目中,CPU Core Voltage超過1.45V就會出現紅色,而CPU NB/SoC Voltage超過1.3V也會出現紅色。不建議設定到紅色的值。 ● 超頻部份只能針對CPU核心進行Ratio的超頻,至於記憶體與內顯則無法超頻。 以下就是我們執行一些Benchmark的測試結果,個別分析如下。 透過上述的超頻實驗,可以發現AMD Athlon 200GE,由於採用了Zen核心,擁有絕佳的超頻實力,在不更換散熱風扇下,即可輕鬆從3.2GHz穩超到3.9GHz,提升整體效能達到20%以上!當然有些體質更好的CPU,是有機會超頻到4GHz以上的。而且,AMD官方對於這些主機板廠商所釋出的「可超頻BIOS」,也沒有強制不准推出(不像某I社,不准東不准西的),官方最多只是強調不支持、不建議超頻。但是,要是您知道CPU可以超頻,且只要改改幾個設定項目就可以穩超,您不會想嘗試一下嗎?尤其是趕作業的時候,想要電腦快一點,這時候小超頻一下來加快運算速度,減少等待時間,等作業寫完後,再調回原始時脈,這樣電腦又可以穩穩使用。何樂不為呢? 至於售價方面,CPU才2千初,加上B350主機板不到2千元。兩者加起來僅4,000元上下,還提供超頻能力。透過簡單設定,就可以將Athlon 200GE超到比官方240GE (3.5GHz)還要快的速度(本次測試可穩超3.9GHz),整體執行效能幹掉稍貴的Pentium G4560,更快要接近Core i3的效能。因此Athlon 200GE可說是非常具有超高C/P值的可超頻處理器!值得入門玩家們選購喔!
-
Intel Taiwan南港數位辦公室巡禮!來瞧瞧科技巨擘英特爾,台灣科技總部現場直擊!
英特爾今日邀集台灣科技界重要客戶與夥伴,一同歡慶英特爾台灣分公司南港新辦公室啟用。英特爾業務及行銷事業群總裁暨亞太與日本區總經理Robby Swinnen亦在新辦公室開幕儀式中為Intel Innovation Zone ─ 創新科技區揭幕,並現場展示英特爾與台灣合作夥伴的眾多開發成果,包括物聯網與雲端解決方案(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Solution)、新式裝置(New Devices)、以及PC再進化(PC Evolution)三大領域。 英特爾在台發展,從1985年最初的3位員工負責行銷英特爾首款桌上型電腦處理器,至今已雇用超過1,000名員工。英特爾在台灣的關鍵功能,在於支持全球產業生態系的發展與轉型。多年來,英特爾為全球個人電腦品牌注入運算動能,並進一步協助客戶進入並轉型為富競爭力的資料中心供應商,瞄準網際網路通訊協定資料中心(Internet Protocol datacenters,IPDC)市場。台灣產業生態系的貢獻以及與英特爾的緊密合作,亦成就英特爾平台的重大轉型,持續向全球市場推出新款晶片組。 英特爾業務及行銷事業群總裁暨亞太與日本區總經理Robby Swinnen表示:「創新是英特爾的發展基礎,我們繼續秉持此精神向前邁進。隨著運算產業朝向多元化發展,英特爾在台灣與商業夥伴共同開發令人振奮的創新產品。我們期盼能精益求精,協助客戶在智慧與連網技術等各個層面的發展,共創新的產業生態系與加速業務成長。」 台灣不只是英特爾的重要據點,更是整個科技產業的樞鈕重鎮。英特爾台灣與產官學研各界攜手合作,努力讓萬物都具備智慧與連網功能。在和政府與學界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方面,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Intel-NTU Center)是由英特爾、中華民國科技部(MOST)與台灣大學共同出資創設的機構,該中心致力於研發物聯網技術,以改善人類的生活以及啟發未來科技發展。 英特爾業務及行銷事業群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表示:「我們和台灣資通訊產業累積30年的合作,合作範圍包括個人電腦、雲端、資料中心、行動運算、以及物聯網,為世界帶來極為重要的創新動能。如此的成就全部歸功於英特爾的員工、技術、以及我們對客戶的投入。新辦公室落成象徵英特爾在台灣的持續投資,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推出更出色的創新產品。」 英特爾在台灣有超過70%的員工其職務與工程相關,負責支援原廠設計代工製造商(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s,ODMs),以及提供全球客戶智慧與連網裝置相關的服務。今日全球系統整合商對少量與高客制化的設計需求日益增加,並且著眼於英特爾與台灣產業體系所提供的協助,英特爾在台灣將持續投資其商業模式,並推動相關計畫以確保持續推展工程專才與技術進程。 接下來,就是Intel南港新址的現場直擊!讓我們來看看Intel的全新智慧辦公室吧! →更多的【PCDIY! CPU】: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
晉級入門工作站吧!兩代主流AMD Ryzen Threadripper對上Intel高階Core i9-9900K
時至2018年底,回顧CPU市場可說是非常熱鬧。因為在2018年第四季,兩大CPU陣營各有新的產品問世,在Intel方面,他們在10月19日正式上架第9代Core i9-9900K,並以鑽石包裝來吸引目光,這也是第一顆Intel終於推出8核心16執行緒的處理器,以與AMD的高階處理器對打。而在AMD這邊,則是在10月29日正式上架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與2920X,讓消費者可以在耶誕假期買到高階的工作站級處理器。如今兩大陣營的高階處理器已經都可以在市面上買得到,對於2019年想要升級電腦,或是組裝新電腦的玩家來說,要如何選擇才最划算,以下我們就以AMD兩代Ryzen Threadripper主流等級處理器,包含這一代的2920X與上一代1920X,來與Intel目前最強的i9-9900K對比,看誰的表現更好。 前幾個月由於Intel的處理器出現缺貨情況,導致一些入門或主流級的處理器不容易買到。在經歷了缺貨、漲價、跌價等市場風波。目前Intel的第9代處理器的供貨狀態已經逐漸回穩、8代處理器也在市場供貨,但是價錢仍然不低。反觀AMD這邊就完全沒有缺貨問題,也沒有偷偷漲價,且目前Ryzen Threadripper 1000和2000系列也同時在供貨,以提供玩家們組裝以高階處理器為主的電競級或工作站級PC。 會想要買萬元級以上高階處理器的玩家,一定都是想要組裝一台高階的電競PC,甚至是工作站等級的PC。在選擇上,Intel的Xeon或Core X家族都太貴,看來只能買i9-9900K,現在售價也要15,300元,且只有提供到8C/16T,再搭個中階的Z390主機板大概也6千多,整體加起來就要破2.1萬多以上。若改選擇AMD的平台,用這樣的價錢來買具有12C/24T的Ryzen Threadripper 1920X絕對綽綽有餘,再搭個高階X399主機板大概7千多元就有了,因此大約2萬多可以搞定。若想要直接晉級2920X等級,也只要再多花一些小朋友就可以了,若搭主機板一起買,還送水冷風扇(2018年底前)!因此就價位來看,AMD提供的選擇更具彈性。 在效能方面的表現又是如何呢?接下來,我們就以Ryzen Threadripper 2920X為主,搭配上一代的1920X,來對上Core i9-9900K。有關於1920X與i9-9900K的效能比較,可參考。本文將以2920X為主,來說明其效能優勢! 測試平台: ●處理器1: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3.6~5.0GHz ●處理器2: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 12C/24T @3.5~4.3GHz ●處理器3: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 12C/24T @3.5~4.0GHz ●主機板1:ASRock Z390 Taichi ●主機板2:ASRock X399 Taichi ●記憶體1:G.Skill FlareX DDR4-3200 8GBx2 @2666MHz ●記憶體2:G.Skill FlareX DDR4-3200 8GBx2 @2933MHz 共通部份: ●顯示卡: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11G ●SSD:Crucial MX300 2050GB SATA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803 從上述的測試數據中,可以了解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的價位比Intel Core i9-9900K還要便宜,但效能上有不少都能與之匹敵。讀者可以想想看,TR-1920X是去年(2017年) 8月上市的產品,剛推出時的建議售價雖然比較高(799美元),但就在二代的Ryzen Threadripper家族推出後,一代就全面降價。例如這款TR-1920X就降到上述的13,290元,還比i9-9900K的小老弟-Core i7-9700K (只有8C/8T,市價13,800元)還便宜一點。這樣看來,TR-1920X值得精打細算的玩家們考慮進場。至於預算足夠、想要晉級到更強的處理器的話,玩家是可以直接選購TR-2920X的,甚至直接升級到更高檔的TR-2950X (16C/32T),真正享受到一邊工作、一邊玩樂的電腦使用新體驗! 由於TR-2920X因為剛上市1個多月,雖說目前售價是比較高一點,但因其採用12奈米製程,擁有更高的Boost時脈,在多工運作時,能擁有更好的效能表現,在實測中也有不少效能測試上不僅比TR-1920X出色,甚至贏過i9-9900K。從上面在遊戲方面的表現中,就可以看到TR-2920X與1920X的效能表現,幾乎是與i9-9900K平起平坐的,因此對遊戲玩家來說,在相同預算下,不一定非得買Intel的i9來當電競主機的處理器,玩家可以換買AMD的TR-1920X CPU,然後省下來的錢去買好一點的顯示卡,這樣還比較划算。 總之,由於Ryzen Threadripper的多核心、多執行緒設計,對於多工應用以及工作站場合,是絕對能夠發揮絕佳效能的。更多核心的好處,是讓電腦可以一次處理更多的任務,且各任務之間也能流暢執行,以幫助使用者提早完成工作。例如玩家可以一邊遊戲一邊直播、影片後製處理與轉檔,當然執行一些Adobe的創作類軟體也會更快,這些都是AMD Ryzen Threadripper的強項。而且最重要的是售價方面非常優異,因為TR-2920X也才2萬出頭,而Intel的工作站級Core X或伺服器Xeon處理器動輒都要3~4萬以上。因此,以整體來說,既然CPU的預算都要花到1.5至2萬了,與其買號稱地表最強的遊戲處理器,還不如直接跳級買工作站等級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或1920X。這樣不只可以遊戲,還有更多應用,更同時處理更多的執行任務,玩起電腦的爽度也大開!您說是嗎?
-
前進10奈米! Intel 2018架構日揭露CPU的5年發展計畫,同時公布Gen11繪圖核心
CPU雙雄於2017年正式展開效能、多核與製程大戰,其中,沈寂已久的AMD最近推出各式最新的處理器與繪圖晶片/繪圖卡,皆有不錯的表現,讓晶片龍頭Intel不得不面對自己包括核心數、製程技術、繪圖效能上的落後情況,近期頻繁端出各式新的產品,以讓消費者、客戶們看到Intel不再只是一直在擠牙膏! 時序即將進入2019年,Intel於北美時間12/11舉辦2018 Architecture Day (架構日),揭露出其最新的技術與產品計畫。以下就是Intel這次所展示的重點。 首先是,Intel在主流級(Core家族)與入門級(Atom家族)的消費性處理器市場中,列出了5年發展計畫。在Core家族部份,可以看到2019年起的代號(Code Name)不再「湖」(Lake)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小海灣」(Cove)。包含2019年的Sunny Cove、2020年的Willow Cove與2021年的Golden Cove,而且每一代都會在微架構做改善,而非先前Kaby Lake、Coffee Lake/Refresh等處理器那樣只有在時脈上做提升(擠牙膏)而已! 先來看看2019年即將推出的Sunny Cove微架構吧!預計將採用10nm製程,此微架構提升了單執行緒的效能(ST perf)、新增指令集(New ISA)並強化可擴充性(Scalability Improved)。新增指令集的部份,也就是AVX-512,同時可為AI與加密(如挖礦)等特殊運算需求來進行加速。而Sunny Cove微架構將導入下一代的桌上型與伺服器處理器。 隨後的Willow Cove,可能採用的也是10nm製程。此微架構重新設計快取(例如調整L1與L2快取容量與架構)、全新更優化的電晶體(基於製造考量),並提升處理器的安全性。屆時應該不用再擔心Spectre(幽靈)或是Meltdown(崩潰)這類以旁側通道攻擊手法的安全性漏洞。 至於2021年的Golden Cove,製程方面尚未得知(可能是10nm或7nm)。此微架構的重點除了提升單執行緒與AI的效能之外,還會加入網路相關(包含5G)的效能,安全性方面也會更新。 ▼表 Intel近期Core家族處理器開發藍圖 至於Atom入門級低功耗處理器方面的發展計畫,Intel則是兩年更新一次,節奏比Core系列稍慢,這是因為Atom CPU主要是設計並應用在低功耗的電腦或網路產品,業界希望這類產品的處理器需要穩定,且能擁有SoC的解決方案,也因此Atom不需要像Core那樣年年更新! ▼表 Intel近期Atom家族處理器開發藍圖 先來看看2019年的Tremont微架構,其中要也是提升單執行緒效能、增加網路伺服器的效能,同時提升電池續航力。至於2021年的Gracemont則是同樣提升單執行緒效能、提升時脈,同時也針對向量處理方面來提升效能。最後2023年Intel規劃的‘Next’ Mont預計也將從單執行緒效能、執行時脈,加入更多功能來提升其整體性能。 Intel先前透露過2020年將推出自己的獨立(Discrete)顯示卡,來與現今的NVIDIA與AMD較勁!目前已經即將邁入2019年囉!只剩2年了!趕快來看看Intel在繪圖處理器領域是怎麼規劃的! 在2015年時,Intel在其Skylake處理器內,導入Gen9的繪圖核心(Intel HD Graphics 530),隨後的Kaby Lake、Coffee Lake導入的則是Gen 9.5 (Intel HD/UHD Graphics 630)。至於後續的Cannon Lake原本要導入Gen10的繪圖核心(例如),但後來並沒有導入。 結果就是,Intel直接跳過Gen10,並選擇在這次2018架構日時,公佈最新的Gen11繪圖核心!並重申2020年一定會推出獨立顯示卡的計畫。以下就來看看這次Gen11繪圖核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吧! 先來說明Gen11繪圖核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亮點吧!首先它是Intel首款TFLOPS級的行動GPU,效能為上一代的兩倍,且支援Coarse Pixel Shading(粗像素著色)技術。Gen11繪圖核心內建64組EU (加強型執行單元),並分成4個區塊,規模是Gen9的2倍,而每個EU的浮點運算單元重新設計過,搭配將GPU的L3快取加到3MB(為Gen9的4倍),使GPU整體運算效能超過1TFLOPS。 值得注意的是,Gen11支援Intel全新的Coarse Pixel Shading (粗圖元著色),這個技術跟NVIDIA的Variable Rate Shading (可變圖元著色)技術相似,主要用意就是讓GPU減少陰影部份像素的著色運算,甚至4個圖點才著色一次,如此一來降低GPU的運算需求,但因為會降低畫質,因此可應用到某一畫格的部份區域,也就是比較不會被注意到的地方(例如遠邊的草叢或是牆壁)。要是遊戲開發商支援該技術的話,可提升約30%的FPS成績! 在多媒體核心部份,Intel放入全新設計的HEVC編碼器,可支援更高畫質視訊的編解碼。由於內建2組解碼引擎,可同時解碼兩組影片,必要時也可以合併起來解碼更高解析度(如8K)的影片。至於顯示核心部分,可支援多螢幕輸出、支援HDR,且能支援Adaptive Sync(智慧垂直同步),讓一些遊戲能夠跑得更順暢! 整體而言,Gen11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來處理8K的視訊。至於遊戲方面,由於支援Adaptive Sync,因此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至於Gen11的效能等級,大概跟AMD Ryzen 5 2500U處理器所內建的Radeon Vega 8同級。若要跟獨立顯示卡相比,大約落在NVIDIA GeForce GT 1030和AMD Radeon RX 550之間。看來2020年Intel要推出可以跟這兩家顯示卡龍頭比拼的獨立顯示卡,還很拼喔! 至於Gen11繪圖核心,預計將會搭載10nm之Sunny Cove架構的處理器一同推出,時間大約會落在2019年下半年!想要嘗試Intel最新內顯技術的玩家們,可得再等等囉!
-
AMD火力全開!Ryzen 7 2700X / 5 2600X全面狂壓Core i7-9700K / i5-9600K
AMD自4/19推出第二代Ryzen處理器,挾其12nm製程設計,以及提供更高的時脈,讓Ryzen 2000 家族處理器成為當今桌上型電腦的主流處理器的絕佳選擇,更是可以與 Intel主流處理器對抗的重要利器! 此外,AMD也於8/13正式公佈全新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家族處理器,共有四款產品,依序是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70WX、2950X、2920X。其中WX是主打工作站市場,適合內容創作者使用。至於後兩者X系列則是主打極致玩家市場,同樣擁有超多核心數,讓玩家可以在玩3A級遊戲時,同時進行視訊編碼與進行串流,以享有極致的玩樂體驗! 正由於「核」戰開打,相較於Intel不僅在製程上落後AMD,連核心數也比不上。為此,Intel於10月初正式發表了第九代Core處理器,首波發表的K系列包含了Core i9-9900K、i7-9700K、i5-9600K等處理器,其中最高等級的i9-9900K終於提供8核心16執行緒,追上Ryzen 7 2700等級的處理器。除此之外,Intel也針對內容創作市場發表全新Core X處理器共7款,其中最高階的Core i9-9980XE提供了18核心36執行緒,雖試圖追上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的32C/64T,但仍有一段差距。 如今要組裝電腦,若只是要一般使用或電競使用,只要選購「桌機級」最多8核心處理器即可,這類處理器大多在1.5萬元以下。若是您組裝電腦的目的,是要拿來進行內容創作,或是同時執行更多繁重的軟體,那麼就有必要考慮更多核心的「工作站級」處理器,搭配更多針腳的主機板,您的預算也必須抓比較高就是了! ▼表 AMD Ryzen第二代處理器規格表 (市價以2018/11/26為主) ▼表 Intel第九代Core處理器規格表 (市價以2018/11/26為主) 以目前來說,要組裝Intel工作站級的電腦一定非常貴,若要組桌機級的最高旗艦,也就是Core i9-9900K,也必須花超過1.5萬以上,這個價位再加個幾千元就可以買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了。因此,若您不想要花超過1.5萬元來買CPU,看來在這麼多處理器選擇當中,只能退而求其次,買i7-9700K或i5-9600K了。 由於i7-9700K市價也要高達1.33萬元,且只有8C/8T,相較於AMD Ryzen 7 2700X只需要1萬出頭,且擁有8C/16T來說,後者的效能應該不會相差到哪裡去才對。而若您預算真的比較吃緊,那麼就只能選僅有6C/6T的i5-9600K (市價9千有找),又或者乾脆選擇擁有6C/12T的AMD Ryzen 5 2600X (市價7千出頭),也許整體來說更划算! 到底該怎麼選呢?以下文章,就是用來探討高階平台,是要買i7-9700K還是買Ryzen 7 2700X比較好。以及探討中階主流平台,買i5-9600K還是Ryzen 5 2600X比較值得! 我們這次選擇使用AMD最新X470主機板,以及Intel最新Z390主機板,搭配上述的CPU,並使用官方提供的散熱風扇。記憶體方面則以DDR4 2933或2666 (CPU可支援的最大頻率)來運作。其餘共用平台方面,則使用GeForce RTX 2080顯示卡、WD Black 1TB SSD,以及Windows 10平台,來進行各種軟體的測試。以下就是我們這次的測試平台說明。 AMD平台: CPU 1: Ryzen 7 2700X @ 3.7/4.3GHz (Turbo) 8C/16T CPU 2: Ryzen 5 2600X @ 3.6/4.2GHz (Turbo) 6C/12T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470-F GAMIN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933 16GB (8GB×2) Intel平台: CPU 1: Core i7-9700K @ 3.6/4.9GHz (Turbo) 8C/8T CPU 2: Core i5-9600K @ 3.7/4.6GHz (Turbo) 6C/6T 主機板:ASRock Z39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共用平台: 顯示卡:EVGA GeForce RTX 2080 FTW3 8GB GDDR6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8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1803) 在測試軟體部分,PCDIY!採用各種測試軟體,來測試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Core i7-9700K、Core i5-9600K等處理器的單一元件效能與整體效能表現。在3D效能方面則搭配GeForce RTX 2080顯示卡,來測試各種遊戲,包括Assassin’s Creed Origins (刺客教條:起源)、Far Cry 5 (極地戰嚎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等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皆設定在2560x1440 (2.5K)或3840x2160 (4K、Ultra HD)等解析度,並在遊戲裡面設定到最佳畫質。 以下就是這次的測試結果。 接下來測試3D遊戲,以及VR的部份,這裡的測試我們採用2.5K、4K解析度(即2560x1440、3840x2160),並設定在最高畫質,來讓CPU與GPU的負載程度達到滿載,以看看第二代Ryzen 7與5處理器,是否能幫遊戲提升更高的FPS率。 透過這次測試,我們可以看到採用12nm製程的Ryzen 7 2700X與Ryzen 5 2600X處理器,在提供8C/16T與6C/12T的架構下,能在許多2D/3D應用程式下發揮最大的效能表現。雖說Ryzen家族的爆發時脈沒有Core i7-9700K或Core i5-9600K還高,但整體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若您硬要說Ryzen表現比較差的項目,大概也只有PCMark 10了。這是因為PCMark裡面的一些應用程式,並不需要用到Ryzen那樣多的核心數/執行緒數,反而更注重CPU的爆發時脈,因此這部份的表現才讓Ryzen小輸,但其實整體分數也只比Core家族慢個3~5%而已。要是PCMark有針對更多核心數進行優化,相信Ryzen的整體表現還會更好! 不過,要是您從價錢來比較的話,Core i7-9700K的市價其實比Ryzen 7 2700K還貴個24.4%,而Core i5-9600K也比Ryzen 5 2600K貴個22%。而透過上述的整體測試可以看到,Ryzen家族在一般2D與各式應用下,都比Core家族表現還好。至於有些比較項目,或是3D遊戲部份,兩者分數也是非常接近。這樣看來,Ryzen家族的整體C/P值,絕對是贏過Core家族的。 當今AMD或Intel的中高或旗艦處理器,都是設計成「執行緒數等於2倍核心數」的架構 (例如8C16T、6C12T、4C8T等等),也就是有具備Hyper-Threading (HT)或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SMT)的設計,就連Intel第八代處理器,也都是這樣的架構。但是到了第九代Core處理器開始,除了頂級的Core i9-9900K (8C16T)仍維持這樣的設計之外,其他處理器皆是「執行緒數等於核心數」的架構(例如8C8T、6C6T、4C4T等等),可說是非常值得玩味!亦即,Intel在Core i7-9700K以下的處理器,都全部將HT給關閉!再加上Intel採用新的釺焊散熱介面材料(STIM)設計,讓其爆發時脈可以更高,再加上許多遊戲並不需要那麼多執行緒數,使得Core i7-9700K、i5-9600K縱使在關閉了HT之後,在一些遊戲上還能贏過擁有Hyper-Threading的表現。 但是這樣的架構,在一些密集運算,以及遊戲方面,可能有更好的表現而已,但若是一些需要更多執行緒的運算程式,像是想要多開一些虛擬機(VM)或是執行Android模擬器進行遊戲多開,Intel的無HT架構就不一定吃香了。 再看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這些具備SMT的處理器,在單一程式進行密集運算時,其表現可能比Core i7-9700K、i5-9600K還慢一些,但在需要多執行緒的應用軟體或遊戲中,Ryzen家族的表現就幾乎可以贏過Core家族,再加上Ryzen的售價更便宜,且只要是AM4平台的主機板都可以使用,不需要像Intel平台有分不同代別必須使用不同主機板才行。因此整體來說,Ryzen家族的整體表現,包含價格、平台彈性、整體效能、擴充上,都比Core家族還要好! 總之,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提供優勢的核心數與執行緒數,搭配更優惠的價格,讓玩家在組裝電競級電腦時,有更好的選擇。不僅是在遊戲上,在許多應用執行方面,也能提供優異的表現,值得玩家們在選購時優先考慮。 廠商:AMD 官網:
-
倒數3天、Intel第9代處理器Dreamstakes抽獎活動第一輪即將結束,要參加的可得趕快
接續上次慶祝40周年,所以大放送的抽了限量版的Core i7-8086K處理器,並且得到極大的迴響之後,這次隨著第9代處理器的發布,Intel再次的舉辦了夢想大抽獎活動,這次招待得獎者一起參加2019年的Intel九場電競比賽活動之一,包括了卡托維治 Intel 極限高手盃大賽 (Intel Extreme Masters Katowice)、ESL One 活動,或 2019 年春季舉辦的 Intel 極限高手盃 (Intel Extreme Masters) 盛會等,目前第一輪的參加機會只剩最後三天囉,有興趣的玩家趕快上網登記! 輕鬆填寫幾項資料即可參加~,主要是回答「電競讓您感到興奮的原因?」,不過有些設定大家要先注意一下,首先參加資格年齡須要符合各區的法律規定,台灣則是20歲,另外,回答問題的答案有評定標準,官方提出的規範是「創造性 (25%)、原創性 (25%) 和熱情 (50%)」,所以大家在寫答案的時候最好發揮一下創意吧,這樣就比較容易入選喔! 這次一共將舉辦三輪抽獎,參加地區包括了美國、加拿大(不包括蒙特婁)、英國、法國、德國、南韓、日本、中國大陸以及台灣,但是每一輪都分成4區抽獎,所以總得獎者為8人(每輪每區2人)。目前僅公布第一輪的抽獎內容,首場卡托維治 Intel 極限高手盃大賽 (Intel Extreme Masters Katowice)將包含了6天5夜的活動行(2019年2月28日至2019年3月3日),提供得獎者活動門票2張(可攜伴一人)、來回機票、5晚住宿、交通費與每日100美元的補助金(零用錢)等,總價值高達5,000美元,很大方呢! 除了大獎之外,8區都各有250個名額的二獎得主(總中獎人數為2,000人),所以沒抽中大獎的還有二獎的機會,獎品內容則是《絕地求生》數位夾克(價值20美元),或《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4》代碼(價值60美元)。 第一輪的活動到2018年11月25日上午10:00結束,大家要把握一下時間,目前就只剩3天截止,沒趕上的就得等下一輪了。 ***本抽獎活動細節與各注意事項,依官方公告為準
-
Linux 4.20修正了「幽靈」v2安全性漏洞,但效能會掉50%!
2018年伊始,由Google的Project Zero (俗稱GPZ)團隊於2018年1月3日在自家率先揭發出「崩潰」(Meltdown)與「幽靈」(Spectre)這兩種嚴重的處理器安全性漏洞事件,致使後來包括Intel、AMD、ARM等處理器大廠都各自發表聲明,來說明應對方式與解決方法。而軟體大廠也紛紛推出各式安全性更新,以嘗試彌平這次的「災難」! 先前Intel透過釋出各種微碼更新,搭配各主機板廠商釋出BIOS Update,來將Meltdown與Spectre的漏洞彌補起來,但效能可能降低個最多30%,這還只是Windows平台的部份而已。 至於Linux平台方面,Linux之父Linus Torvards早在2018/1/3當天首度公開表示,有*能力*的CPU研發工程師,可以透過確保「推測執行」不會發生在保護區域,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Intel公司內部的人需要真正地對待他們的CPU,並且實際上承認他們有問題,而不是寫公關手冊,說明一切都按照設計進行… (請看原文的中,裡面有許多不雅的字語出現)。 然而針對Linux平台來說,要彌補這個漏洞似乎不容易,畢竟Spectre與Meltdown的衍生性漏洞一直被發現,因此Linux社群花了不少時間去修補。不過,在最新發布的Linux內核4.20版,已經修正了這個漏洞了! 只是,效能可能掉很多! 在Linux 4.20的內核中,修正了不少問題,而這個版本也加入了一些Spectre與Meltdown的漏洞修正,可以讓具備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同時多執行緒)技術之處理器在進行STIBP (Single Thread Indirect Branch Predictors,單執行緒間接分支預測器)時,免於受到幽靈v2的變種漏洞攻擊。 然而根據Linus Torvards在表示,雖然這次的修正很穩定了,但他在討論區並沒有看到有人提及這次的修補所造成的效能影響有多糟糕!他表示在某些負載下,效能會能會降低50%。因此他建議大家需要開始問自己,使用這樣的修補(卻要降低50%效能)是否值得。他認為應該使用跟與L1TF漏洞相同的邏輯,也就是:自定值不應該是要讓任何會導致效能降低的開關給開啟才對,因此這次的做法有待更正。 由於Linux 4.20自定把STIBP安全性修正開啟,導致效能驟降情況很明顯。影響的處理器範圍,從低階到高階都有,包括低階的Core i3,高階的Core i7,甚至伺服器級的Xeon E5 v3等處理器。根據的測試,甚至Xeon Gold伺服器的在開啟STIBP安全性修正時,某些效能還輸給EPYC伺服器! 簡單來說,當您的Linux已經升級到Kernel 4.20版,且使用Intel處理器,並升級到最新的Microcode(微碼)時,執行一些PHP、Python、Java程式都有可能效能降低,甚至執行一些遊戲,也會有效能減損的問題!據悉,Intel STIBP的安全性修正早在Kernel 4.19版本時就有加入,但當時自定值是關閉的,直到4.19.2時,STIBP自定值就被開啟。而由於不少人是從4.19直接升級到4.20版,才發現效能掉很大!因此Linux社群也議論紛紛,有些是認為是否能在Linux 4.20的Intel STIBP修正中,加入一個選項來關閉這項功能,以讓效能不至於驟降那麼多。 因此,若您在意效能的話,就暫時先讓您的Linux Kernel保持在4.19版以下吧!目前最新的Kernel穩定版是4.19.3,這個版本暫勿更新上去!若您非常重視系統整體安全,絲毫不能承受任何駭客攻擊,那就升級至4.20吧!只是效能可能最多掉了50%!您不如就當作這像是兩顆硬碟拿來做RAID 1,容量減半,但資料更安全就是了!若想要把效能補回,那就再買一台一樣的Intel電腦把效能追回來吧!又或者等下一版的Linux Kernel把STIBP的開關還給使用者之後,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開啟,再升級到新的Linux Kernel吧!
-
Intel全新Core X系列正式上市,最強Core i9-9980XE給予創作者「18」般武藝,Workshop營現場實測直擊
CPU的多核心大戰早已開打,AMD在2018年已經推出超強的Ryzen 2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以最高8C16T來搶佔高階桌機處理器市場。隨後Ryzen Threadripper第二代更以最高32C64T的配置,搶佔工作站與創作者處理器市場。讓Intel不得不加快腳步,趕緊推出更多核心的處理器來因應! Intel的作法是選擇在10月8日晚上10點,一次發表三種處理器家族,分述如下: 第一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最新Core i9-9900K處理器,並號稱是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已於10月19日出貨。有關於第一個第九代Intel Core i9-9900K的相關訊息,請參考。 若想要知道Intel Core i9-9900K的效能,請參考:。 第二,就是專門為頂級內容創作(Content Creation)平台所設計的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最高等級達18核心,於11月上市!也是本篇文章要揭露的處理器! 第三,就是全新Intel Xeon W-3175X處理器,是專門針對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與應用的28核心工作站處理器,將於12月出貨! 簡單說明一下全新Core X處理器,共有7款,包含i7-9800X、i9-9820X、i9-9900X、i9-9920X、i9-9940X、i9-9960X、i9-9980XE,是最具有擴充性的桌上型電腦平台,擁有多核心和I/O相容性。這些CPU都基於Intel Mesh(網格)架構,可增加記憶體和I/O頻寬,同時減少延遲。 Core X系列處理器提供8~18核心數。最高檔的處理器擁有18核心/36執行緒、24.75MB的智慧快取記憶體,和平台最多達68個PCIe通道。再搭配最新的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可提供高達4.5GHz的單核心頻率,並具備Intel AVX-512指令的應用程式,可加快平行工作的負載運算效能。 既然Intel在10月推出第九代Core i9/i7/i5家族,後面也預告11月會推出Core X系列處理器,因此Intel選擇於11月13日22點,正式公佈Core X處理器的效能。但因為Intel的測試Sample不足,因此選擇邀請各大媒體於11/11前往Intel台北總部,舉辦媒體「群測」營(疑? 這怎麼跟我所認知的群測,是不一樣的啊?),Intel找來ASRock、ASUS、GIGABYTE、MSI等ODM廠商,個別組裝了Core 9980XE的工作站級電腦,搭配各式創作軟體,讓各大媒體來把玩與實測,順便來個小超頻! 以下就是本次的記者會現場直擊。 是的!就是因為Intel的Sample不夠,因此就來個現場開箱吧! 在Intel台北總部內,ASRock (華擎)、ASUS (華碩)、GIGABYTE (技嘉)、MSI (微星)四大主機板廠,皆有進駐並提供平台可讓媒體們進行測試!是的!因為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只能簡單測試!以下就簡單來看看測試配備與數據吧! →更多的【PCDIY! CPU】: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AMD EPYC處理器方案為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採用,Amazon EC2 Instance的三項全新部署象徵AMD EPYC在資料中心的重大里程碑
AMD(NASDAQ: AMD)在Next Horizon大會上與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宣佈在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EC2)上推出首款基於AMD EPYC處理器的實例(Instance)。AWS Instance系列中廣受歡迎的方案搭載新款AMD EPYC處理器,擁有領先業界的核心密度與記憶體頻寬,為通用型與記憶體優化工作負載提供優異的每元效能。AMD EPYC處理器優異的核心密度為M5與T3 Instance客戶節省成本,針對網路與應用程式伺服器、企業應用程式後端伺服器、開發與測試環境,透過無縫移植的應用程式為客戶提供低價格的運算、記憶體與網路資源。對於R5 Instance的客戶,AMD EPYC處理器在記憶體頻寬方面的優勢,極適合執行內存運算、資料探勘以及動態資料處理等作業。 AMD全球資深副總裁暨資料中心與嵌入式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Forrest Norrod表示,AMD EPYC配置於Amazon EC2 Instance上象徵著一項重大里程碑,反映出越來越多雲端服務供應商採用AMD高效能CPU。AMD EPYC處理器的多核心、記憶體頻寬以及I/O的強大組合,打造一個極具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不僅為客戶提供更低的總體擁有成本,也為終端使用者帶來更低的價格。AMD團隊非常開心能與雲端服務供應商翹楚AWS合作,也非常高興看到新款Instance上線,開始服務其客戶。 新款Instance為Amazon EC2記憶體優化與通用型方案的衍生版本。採用AMD核心的R5與M5 Instance可透過AWS管理主控台(AWS Management Console)或AWS命令列介面(AWS Command Line Interface)加以啟用,即日起在美東(俄亥俄州與維吉尼亞北部)、美西(奧勒岡州)、歐洲(愛爾蘭)以及亞太地區上線,其他地區不久後也會陸續推出。基於AMD核心的T3 Instance將在數週後推出。採用AMD核心的R5與M5 Instance推出6種規格,配置高達96個虛擬CPU,高達768GB的記憶體。採用AMD核心的T3 Instance將推出7種規格,配置高達8個虛擬CPU與32GB記憶體。新款Instance將推出隨需(On-Demand)、預留(Reserved)以及競標(Spot)等付款模式。
最多人點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非K超頻」3.3GHz狂飆4.4GHz!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