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請益] 約200T的貯存方案(預算10W~20W)」。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大家開始七嘴八舌,討論怎麼儲存200TB的資料。網友神回,馬上提出,問國圖,問氣象局。很快的,馬上有專家說,20萬的話,你連買硬碟的錢都不夠。接著,有專業用戶說,用磁帶,LTO-6說不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NAS的話,當然不用想了,價格不是能想像的。接著,有人說,用DAS(JBOD櫃)最便宜。儲存專家,也有提到,先前,Microsoft也有提出OneDrive無限儲存容量,原本向Office 365付費訂閱用戶,提供不限儲存容量的OneDrive服務,後來被取消了。先前,ASUS也有提出WebStorage無限儲存容量,一樣也取消了。最新,Amazon提出cloud drive無限儲存容量,Unlimited Everything可能是唯一解決方案。最後,有玩家說,什麼都不用買,Google教育帳號,不限容量,一個搞定。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基本上,儲存資料的話,過去流行歸檔的概念,用DVD(單層:4.7GB/雙層:8.5GB)、BD光碟片(BD-R單層:25GB/雙層:50GB/BD XL三層:100GB),用LTO-6磁帶(原始容量:2.5TB/壓縮容量:6.25TB)、LTO-7(原始容量:6TB/壓縮容量:15TB),把重要資料給歸檔起來。不過,不管是用光儲存、磁帶儲存,這樣的歸檔方式,倒回資料的速度太慢,也無法快速存取這些歸檔資料。更何況,不管是CD、DVD或BD光碟片,都有光碟片發霉,儲存再裡面的資料人間蒸發的問題。過去,曾經就有什麼百年金片,結果玩家用來備份重要資料,不到三年,居然就壞了,更慘的是,那家製造這款超強光碟片的公司,最後也倒閉了。這樣子的話,儲存在光碟片裡面的重要資料,不見了要找誰求償呢?只能自己暗自哭泣了! 要儲存200TB的資料,最簡單的,就是要購買足夠的硬碟,有足夠的硬碟,才有辦法儲存這麼多的資料量。目前,市售最大容量的是3.5吋8TB硬碟,200TB的話,至少得要用上25顆(8TB x 25=200TB)。目前,市售最便宜的3.5吋8TB硬碟,是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硬碟(ST8000AS0002),這是屬於硬碟廠商所推出歸檔用的冷資料硬碟,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最新報價8,390元。25顆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硬碟(ST8000AS0002)的話,得要花上209,750元(8,390元 x25=209,750元)。光是購置硬碟的費用,不考慮任何磁碟陣列方案,就要花上將近台幣21萬元。 200TB的資料量要儲存,一般來說,只有NAS、DAS與Cloud Drive解決方案。NAS的網路磁碟儲存方案,應該是200TB資料儲存最好的選擇,加上有NAS公司的品質保證,比較不用擔心管理的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報價昂貴。DAS的話,得要買個SAS磁碟陣列卡,再買個DAS櫃(JBOD櫃),唯一的麻煩,就是自己得會操作,還得要會管理解決問題,但優點就是便宜。Cloud Drive的話,雲端硬碟很方便,但是速度很慢,還有資料安全的風險,之前Microsoft OneDrive、ASUS WebStorage都有提出無限儲存容量,但最後因為太多瘋狂玩家與專業用戶,無限制的儲存資料,最後不得不放棄這樣的不限儲存容量方案。現在,只剩下Amazon cloud drive,有提供Unlimited Everything無限儲存容量。 使用NAS的話,優點是使用容易、管理方便,缺點是要價格昂貴。以目前,市售最大容量的3.5吋8TB硬碟來看,不使用硬碟容錯(RAID 1、5)的話,至少需要25顆8TB硬碟,才能達到200TB(8TB x 25=200TB);若使用RAID 1磁碟陣列的話,至少需要50顆8TB硬碟,才能達到200TB(8TB x 2 x 25=400TB);若使用RAID 5磁碟陣列的話,至少需要26顆8TB硬碟,才能達到200TB(8TB x 26=208TB)。不過,前面所提到的RAID 5,通常不會這麼多顆硬碟,一起做磁碟陣列,因為這樣做的話,其中,只要有一顆硬碟掛了,不僅重建資料要算很久,萬一機算到一半重建掛掉,所有的資料都毀掉了。一般來說,超大容量的儲存系統,會使用磁碟陣列群組方式,建立很多RAID 1、RAID 5磁碟陣列,來分散資料儲存的風險。 我們以QNAP的大型企業NAS解決方案來看,24-Bay的QNAP TS-EC2480U-RP NAS,官方QNAP網路直營商店報價377,475元。不過,要使用市售最大容量的3.5吋8TB硬碟來做儲存,24-Bay是勉強可以達到196TB,非常逼近200TB,不過完全沒有使用硬碟容錯。這樣子儲存資料非常危險,硬碟只要壞了,資料馬上人間蒸發,也因此,勢必得使用RAID 1或RAID 5磁碟陣列。QNAP的大型企業NAS解決方案,優點是可以使用NAS擴充櫃,不過這個NAS擴充櫃並不便宜,16-Bay的QNAP REXP-1600U-RP NAS擴充櫃,官方QNAP網路直營商店報價192,675元。台系QNAP NAS,報價都這麼貴了,就更別想說外國月亮HP、DELL、IBM或NetApp高階NAS,那可就是真的天價了! 使用DAS的話,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使用不易、管理麻煩。首先,得去買一張SAS 12Gb/s磁碟陣列卡,LSI、HP、DELL、IBM、Intel與Adaptec都有,價格約1~2萬元不等。再來,要去購買DAS櫃(JBOD櫃),淘寶網上面有很多便宜的3U高度16-Bay DAS櫃,售價大約人民幣2300元左右(折合台幣11,705元)。不過,若要打造200TB儲存方案,得要有50-Bay以上才夠用。這時候,可以考慮70-Bay的5U高度HP StorageWorks 600 Modular Disk System(每組2個,每個35-Bay),支援SAS 3Gb/s電路背板頻寬,網路上弘昌電子OSSlab報價70,000元。機殼大廠CHENBRO也有DAS櫃解決方案,9U高度50-Bay的CHENBRO RM91250,支援SAS 6Gb/s電路背板頻寬。伺服器大廠美超微SUPERMICRO也有DAS櫃解決方案,4U高度90-Bay的SuperChassis 946ED-R2KJBOD,支援SAS 12Gb/s電路背板頻寬。購買DAS櫃,一般也叫JBOD櫃,是透過SAS外接方案來做資料存取,SAS的規格,電路有分成SAS 1.0(SAS 3Gb/s)、SAS 2.0(SAS 6Gb/s)與SAS 3.0(SAS 12Gb/s),最新版為SAS 3.0(SAS 12Gb/s),不過這個規格的DAS櫃就不便宜了。 ================= 大大們安安, 最主要想長久貯存一些科學數據, (跟暗中混入我的迷片) 冷貯存和熱貯存都可以。 目前方案一,是把資料加密再上傳雲端 基於保險,我們得再用其他方案並行。 但是資料量有200T左右!! 有沒有大大對龐大資料貯存有心得的? 另外我想問一下磁帶機, 磁帶機我google了一下, 它似乎要定期清潔和更換磁頭。 和企業級硬碟比起來,磁帶機的可靠度和成本 會有優勢嗎? 感謝大家。 ================= 對於玩家、專業用戶來說,一般儲存資料,即便是儲存非常多檔案,一般常見的,則是,4K影片、無損音樂,謎片(愛情動作片)。不過,個人用途的話,再怎麼儲存,通常不會超過40TB。以目前,市售最大容量的3.5吋8TB硬碟來看,不使用硬碟容錯(RAID 1、5)的話,只需要5顆8TB硬碟,就能達到40TB(8TB x 5=40TB)。若使用RAID 1磁碟陣列的話,也只需要10顆8TB硬碟,就能達到40TB(8TB x 2 x 5=80TB);若使用RAID 5磁碟陣列的話,至少需要6顆8TB硬碟,才能達到40TB(8TB x 6=48TB)。不過,若是需要的是200TB以上資料儲存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學問呢!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視博通小尖兵機殼速寫開箱,迷你電腦組裝優質選擇!
一直以來,在電腦的世界裡,為了省空間通常會需要廠商耗費不少心力做更進一步的研發,也因此通常迷你電腦或是迷你的機殼價位都會稍微偏高。不過這次機殼大廠視博通跨越藩籬,做出了這個突破,推出了平價又時尚的電競機殼「小尖兵」。從外觀來看,這款小尖兵機殼在外觀的上方與側面,採用透明設計,讓您可以一眼看穿機殼內部零件的運作狀況。前置面板除了有2組USB3.0與1組USB 2.0插槽之外,耳機、麥克風與電源按鈕一應俱全,並貼心的附上了一組可支援SD/MMC/TF的多合一讀卡機,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外觀其他的部份則是採用了霧黑色的烤漆,感覺低調而樸實。但是,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將機殼拆才會發現他的厲害之處。由於主打電競設計,玩遊戲產生大量廢熱,小尖兵在前置面板的後面內建了3個12cm大風扇,並在背板也內建一個12cm大風扇,在機殼內部形成一個相當棒的熱導流,能有效將大量的冷風帶入主機內部並將熱氣排出。機殼採用分離式的模組化設計,在拆裝各項零件時不必大費周章,只需要針對您要更換的零組件來卸除面板或是側板即可,使用起來相當的方便。 機箱型式:Micro-ATX、Mini-ITX 介面卡擴充槽:4組 2.5吋硬碟空間:2組 3.5吋硬碟空間:2組 ( 可相容2.5吋 ) 前置面板:USB 3.0 x2、USB 2.0 x1、耳機 x1、麥克風 x1,Power x1、SD/MMC/TF讀卡機 x1 散熱系統:前板: 3 個120 mm(內建)、後板: 1 個120 mm 風扇(內建) 機身尺寸(長x 寬x 高):360x 267 x 303 mm 至於內部空間,則可支援2.5與3.5吋硬碟各2組,並支援4組擴充槽,還有防塵網設計,有效阻隔外部的灰塵進入機殼內部。綜觀各項優點來說,屬於是一款迷你的超級電競小鋼炮,而廠商建議售價竟然只有新台幣1,490元,C/P真的相當不錯,如果您也在找小型的電競機殼,小尖兵將是您不錯的好選擇! 廠商名稱:視博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42811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微軟為模組化PC申請專利!電腦周邊用「疊的」來擴充
當今3C產品為了追求輕薄短小,在外型設計時必須把機構、電性、擴充性做全面性考量,同時盡量整合多種電子元件,甚至必要時得犧牲其擴充性(例如電池內建、減少擴充孔、改用mini連接埠等等),以設計出時尚又高效能的產品。 然而也有不少廠商為了讓3C產品擁有更高的擴充彈性,推出模組化的設計規範。例如Google推出的模組化智慧型手機(Project Ara)、宏碁推出模組化迷你電腦(Acer Revo Build)、聯想的模組化周邊(Lenovo ThinkPad Stack),就是要讓電腦像組合音響一般,能夠自由拼裝成想要的等級,讓PC DIY更加容易。 無獨有偶的,微軟這次也推出了模組化PC的概念,還搶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專利,搶先為下世代模組化PC產業布局。從這次微軟申請的「modular computing device」專利中可知,其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根據自己所需,來購買各種等級的PC周邊裝置,並將其連結在一起,以成為期望的一部電腦,而當需要升級時,只要重新購買這類周邊裝置即可,而不需要重新購買整部PC。 該專利早在2015年7月就申請了,並於2016年2月中旬正式公開,而發明者之一的Tim Escolin,其實就是微軟Surface裝置與周邊部門的工業設計師。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微軟這次註冊的模組化PC,是長什麼樣子吧! 從上圖可知,微軟的可模組化PC,共分成三個部份: 1. 最上層的「顯示模組」:含外殼、顯示用硬體元件。上面則置放螢幕 2. 中間層的「電腦模組」:含外殼、處理器系統、記憶體等元件 3. 最底層的「週邊模組」:含外殼、各式硬體配件 再看第二種,微軟推出類似All-in-One的模組化PC,除了螢幕之外,其底部的主機,主要是電腦運算裝置,以及選轉控制模組與感測器,亦即該螢幕是採可以旋轉的設計。 至於螢幕的設計、機構與轉軸部份,微軟的專利書裡面也有說明,其含有樞軸控制器,可以將螢幕平放(Tablet mode),也可升起來變成相框(Stand mode)模式,以符合各種視角的設計。 至於上圖,則是模組化的外殼溝槽設計的細節,採用磁鐵來互相吸住,讓各個模組之間可以輕易連結,免螺絲,故能方便使用者置換。 微軟透過申請這樣的專利,除了宣示自己的工業設計實力外,也似乎在明示或暗示PC業者們,下一代的PC將可能走向模組化設計。而有了專利,也不一定代表微軟會照著設計圖上面的說明來推出類似的產品,可能是在對PC業者招手,讓PC業者們主動來找微軟合作,共同推動這個全新規範。 然而在PC出貨量每下愈況,加上PC毛利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各業者推整機系統產品來賺更多利潤(例如推電競筆電)都快來不及了,哪有可能還有更多心思來投資這種不曉得短期內是否能回收的模組化PC?更何況被微軟搶先註冊掉專利走呢?對PC業者來說,若未來模組化PC起來的話,PC業者們應該是會選擇專利迴避的方式,來推出自己的模組化PC。要不然就是微軟不收專利費,才有可能大家一起將這個工業規範拱起來,然而在不收專利費的情況下,微軟是否會將費用轉嫁到下一代作業系統(可以支援模組化PC的版本)呢?相信這又是業界必須面對的課題了! 至於消費市場而言,這類模組化PC不見得會吸引到DIY族群的興趣,因為喜愛自己組裝電腦的人懂得選購C/P值最高的產品來武裝自己的電腦。因此微軟的這種模組化PC,主打的族群是比較不愛DIY的族群,例如筆電使用者,或者迷你電腦的使用者族群為優先。且由於模組化PC能夠搭配共用的可置換式模組,讓電腦擴充功能,而不需要拆電腦,不需要有太多電腦專業知識即可,因此模組化PC,很適合家庭與辦公室使用。 您希望模組化PC時代的到來嗎? (1) (2)
-
華碩ASUS Zenfone Zoom智慧型手機實測開箱,三倍光學變焦拍照更得心應手
以前出外旅遊時,或日常生活中大家會使用數位相機來拍攝紀錄照,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大家已經習慣改用手機來拍攝生活紀錄照。也因此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好不好,就變得採購時的考量重點。針對喜愛拍照的使用者,華碩最新推出一款搭載三倍光學變焦鏡頭的ASUS Zenfone Zoom,要征服這些喜愛拍照,與重視拍照品質的使用者。 ASUS ZenFone Zoom定位於拍照用的高階手機,雖然從價位來看,ZenFone Zoom是目前ASUS所推出最高階的旗艦機種,但價格還是比市售的旗艦手機要便宜許多。根據所搭載的規格與儲存容量,64GB機種價格為13990元,128GB機種價格則是15990元。這次送測的則是64GB機種,在主要規格方面,搭載Intel Atom Z3580處理器,4GB LPDDR3記憶體,內建儲存空間64GB,Android 5.0系統,支援micro SD卡擴充,最高可達128GB。5.5吋,Full HD螢幕,Corning Gorilla Glass 4康寧強化玻璃,單SIM卡,支援2G/3G/4G行動網路與802.11 a/b/g/n/ac、藍牙V4.0、NFC功能。128GB機種的CPU則改用效能更強的Intel Atom Z3590,其他規格則與64GB機種相同。在顏色選擇上,勁極黑會先開賣,狂耀白則預計12月底上市。 ASUS ZenFone Zoom並不是第一款可以支援光學變焦的手機,例如三星之前就曾經推出支援十倍變焦的的Samsung GALAXY K zoom手機,但是因為在變焦拍攝時,鏡頭會伸出來,讓手機的體積與重量都變得不輕巧。反而變得不像智慧型手機,而像是內建手機功能的數位相機,在市場上的銷售成績並不是很突出。 這次華碩所推出的ASUS ZenFone Zoom則是搭載了三倍光學變焦鏡頭,而且為了維持手機的輕巧,在鏡頭設計上花費了許多心力,最終採用了與HOYA合作潛望式鏡頭,利用10鏡片與菱鏡的模組設計,讓鏡頭無論是在廣角端或望遠端拍攝,都不會從手機中伸出來,也因此才能設計出史上最輕薄的3倍光學變焦手機,最薄處只有5mm,重量也只有185g。如果再搭配4倍數位變焦功能,就可以放大12倍畫面來拍攝。除了支援3倍光學變焦外,還支援雷射自動對焦功能,最快0.03秒就能自動對焦拍攝,鏡頭旁還有Real Tone雙色溫閃光燈,可以提供更自然的補光。前置鏡頭則支援拍攝500萬像素照片,BSI感光元件、88度廣角、f/2.0大光圈,規格上比較沒有甚麼令人驚豔之處。 實際使用ZenFone Zoom拍攝景物時,透過側邊的音量鍵就可以快速放大變焦倍率,搭配預設開啟的光學防手震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拍出更清晰的特寫照片。目前大多數的手機都只支援數位變焦,只要稍微放大畫面拍攝,畫面就容易變得模糊失真。如果手機沒有支援光學防手震的話,更容易因為快門太慢而導致手震拍出模糊照片。 比較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搭載的是三倍光學變焦非恆定光圈鏡頭,在變焦拍攝時,光圈無法固定在最大光圈值,如果是在晚上拍攝時,變焦之後容易讓光圈變得太小,導致須使用更高ISO拍攝,因此夜晚照片的畫質就比較沒那麼理想。加上ZenFone Zoom後置鏡頭的感光元件採用Panasonic SmartFSI感光元件,尺寸則為1/3,與ZenFone 2相同,高ISO畫質純淨度並沒有太大進步。未來如果可以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就能改善高ISO狀態下,畫質較差的問題。甚至可以採用高畫質裁切的方式來獲得更大的變焦倍率,讓使用者可以拍到放大倍率更高的特寫照片。 關於ZX551ML 4G/64G的硬體規格,除了可透過廠商提供的規格表了解之外,也可以透過許多硬體檢測的APP軟體,例如CPU-Z、安兔兔APP進行檢測。 ZenFone Zoom 64GB使用的是運作時脈高達2.3GHz的Intel Atom Z3580處理器,使用安兔兔與PCMARK、3DMARK程式測試效能,表現都相當不錯。實際使用上也非常順暢,4GB的記憶體容量對於多工作業處理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執行多個APP也沒有感覺到延遲。ZenFone Zoom也支援802.11ac無線網路,但惜只內建單天線,理論上最高傳輸頻寬只有433Mbps,使用PCDIY!辦公室最新申請的HiNet光世代500M進行測速,上網速度大約為297.03Mbps,也已經相當快速。 ASUS Zenfone Zoom智慧型手機,在使用上面,三倍光學變焦,讓拍照更得心應手。搭載Android 5.0系統,系統介面則是採用ASUS ZenUI,內建許多了許多好用的APP與功能。內建APP功能也非常強大,華碩Do It Later、華碩Splendid、華碩天氣、華碩Quick Memo、華碩備份工具、ASUS PC Link、ZenMotion手勢控制等。最值得稱讚的是,ZenUI的這些APP都不定期持續推出新版本更新,也得感謝這些華碩工程師持續不斷的工作,才能有更好、更多的新功能APP與桌布、佈景主題可以使用。針對ASUS ZenFone用戶,華碩也架設了ZenTalk論壇,想要提供意見或反映問題的也都可以有地方可以表達。也期許未來華碩能推出更多更強大的ZenFone系列手機,讓國內使用者能持續有強大功能但價格平價的優質產品可以選購。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
光碟機,又是一個時代的眼淚!
話說撰文當下的昨天,筆者才被交待要燒錄照片給客戶。PCDIY!的讀者們會常用到光碟機嗎?您上次使用光碟機是什麼時候呢?會不會DIY組裝選購新電腦的零組件時,光碟機那欄已經空白呢了? 現在,應該有不少人已經很少很少在用光碟機了,或者,電腦上根本就沒有這個硬體配備。一開始裝新機灌作業系統也許需要,但也不絕對。從很早開始,就有將OS程式封裝成USB開機安裝的小工具軟體。現在進階一點的玩家,乾脆就用隨身碟安裝Windows 7、Windows 8與Windows 10。隨身碟安裝作業系統,不但方便攜帶、速度又快,說不定人家看到你不用光碟機就能安裝OS,還會覺得哥哥你真厲害,真是當好人的標準配備。這直接,或者間接,殺死了光碟機,連最後一個安裝作業系統的用途,都被剝奪走了! 更重要的,USB 3.0、USB 3.1超高速隨身碟時代來臨,雲端儲存也越來越方便,光儲存的光碟機,燒錄CD-R/RW,DVD±R/RW/RAM/±R DL,BD-R/RE,BD-R DL/TL(XL)/QL,BD-RE DL/TL(XL)/QL,漸漸越來越少人使用,就台北光華商場,賣光碟片的店家,也越來越少,銷售大補帖盜版軟體的業者,也幾乎消失蹤跡。光碟機,會成為時代的眼淚嗎? 最新,值得注意的,2015年09月30日,Windows 10正式推出之後,Microsoft公布了重大的訊息。Windows 10分成家用版與專業版,各販售有隨機版與彩盒版(完整版),完整版的話,已經不用光碟片,改用USB 3.0隨身碟作為載體。由於Windows 10內建各家USB 3.0驅動程式,因此,可以直接透過USB 3.0快速安裝作業系統。當然,這也代表著,光碟機和光碟片正式說掰掰。就連Microsoft,都放棄了光碟片! OS搞定了,所有韌體和驅動程式也可以不用光碟,上網就能下載,而且是最新版本;除此之外,各種應用程式也都可以上網下載,防毒和網路安全軟體除了一般光碟零售彩盒版外,也有線上購買下載版,省了實體包裝,有些還會比較便宜一點;甚至是微軟Office 2013專業版這種必裝的文書軟體,也許是響應環保,小小的彩盒內也沒有光碟,只有含有序號的說明書,直接使用線上安裝方式。 藍光和DVD影片光碟出租也被網路上大量即時和免費的資源取代,光碟機的讀取功能愈來少用到,連燒錄功能也在網路速度愈來愈快、雲端儲存空間和隨身碟容量愈來愈大的演變下,很多檔案和文件都直接在網路上存取,光碟讀取、軟體安裝和檔案燒錄的需求愈來愈低,很自然而然的,光碟機已經不是電腦必要配備,但如同一開始所提及的,有時候需要燒錄實體光碟備份或是拿到的音樂、影片或檔案是光碟片時,還是得有一台光碟機才行,不過,雖然重要性雖大不如前,但若是時常在幫人家修電腦的話,因為仍可能會修到Windows XP電腦,以前的作業系統、軟體,都是靠CD、DVD光碟片來安裝,還是要配有一台,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作業系統安裝速度要更快的話,則可以改由隨身碟來安裝。值得注意的是,有買過微軟Office 2013、Office 2016的用戶,保證會嚇一大跳,打開來裡面,已經可以發現裡面沒有光碟片,而是只有一張紙,連說明書都沒有,要自己線上下載,等於是沒有網路則無法安裝,必須上網下載主程式來線上安裝,線上輸入金鑰來確認版權。新的遊戲,也採用了線上下載方式,由於下載容量高達了50GB,遊戲廠商也不願意壓制BD光碟片,唯一的麻煩就是下載的時間很久。 藍光光碟協會(Blu-ray Disc Association,BDA),前陣子終於釋出了4K藍光光碟規格,裡面也制定了4K藍光影片規格,命名為Ultra HD Bru-ray。藍光光碟的技術,瓶頸至今尚未突破,BD XL的技術難以再提昇,以目前的技術來看,BD-R/RE單層做到25GB、BD-R/RE DL雙層50GB、BD-R/RE TL/XL三層100GB、BD-R/RE QL四層128GB。新的Ultra HD Bru-ray光碟片,則是基於BD XL來加以改良,目前將會採用的兩種格式,將會使用雙層66GB與三層100GB。不過,即便新的4K藍光光碟規格推出,也挽回不了光碟機已經不是必要配備的命運! 電腦一開始用的是磁帶,後來磁帶被軟碟機取代,後來軟碟機被硬碟機取代,部分的功能又被光碟機取代。現在,光碟機則是被外接硬碟取代,部分功能則被隨身碟、網路硬碟、雲端硬碟取代。 不過,隨著時代怎麼變,光儲存,仍然還會繼續存在。光儲存,還會持續進步。不過,能存在多久,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光碟機,不會消失,只會凋零! 光儲存媒體,不管是在光碟機、光碟片,雖然不斷的改良,技術不斷的突破,但終究改變不了容量有限、讀寫太慢的瓶頸,單位成本過高,也是個問題。 隨著快閃記憶體的持續進步,隨身碟的容量越來越大,存取速度越來越快,單位成本越來越低,加上網際網路發達,雲端儲存是新的應用,資料可以存在免費的雲端硬碟,也能添購NAS,自建家庭雲來備份資料。尤其,Windows 10推出之後,Microsoft改採USB 3.0隨身碟為載體,正式將光碟片判死刑。 我們回不去了!USB 3.0、USB 3.1超高速隨身碟時代來臨,雲端儲存也越來越方便。再見了,光碟機已經不是必要配備!
-
華碩電競品牌經營有成,獲得PCDIY!第十一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5「主機板、顯示卡、無線路由器、電競螢幕最佳品牌」肯定!
在PCDIY!第十一屆2015玩家票選品牌大賞廠商得獎秘辛中,華碩電腦(以下簡稱華碩)在主機板、顯示卡、無線路由器、電競螢幕等票選中,獲得玩家投選最佳品牌的肯定。編輯部特地拜訪華碩,頒發「主機板最佳品牌」、「顯示卡最佳品牌」、「無線路由器最佳品牌」、「電競螢幕最佳品牌」共四個獎盃給華碩,並請華碩與大家分享,在品牌上的經營策略與未來市場的規劃。 這次特別接受我們採訪的華碩電腦代表,有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許祐嘉先生、主機板事業處產品企劃處產品企劃三部經理黃彥超先生、開放平台多媒體產品企劃處VGA產企部副理楊承翰先生。 首先針對2015年一次獲得4座獎盃,許祐嘉表示感謝消費者對於華碩的支持與愛戴,能從這麼多產品中,挑選到最適合他們的產品來使用。華碩與其他廠商最大不同處,在於華碩擁有15,000名員工(不包含和碩),其中就有5,000名是RD(研發)部門,比例是相當高的。其他競爭對手也許認為代工廠才需要養那麼多RD,但華碩認為,代工廠要的研發跟華碩要的研發是不一樣的,以確保每個產品從開發到生產過程中,都能創新、領先並與他人差異化,同時兼顧最佳品質,這也就是華碩一直以來能夠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品牌的永續經營,你永遠讓消費者感覺到有更好的東西,才能讓他們持續使用下去。 華碩的企業文化與標語(Slogan),就是「追求無與倫比」(In Search of Incredible)。這個文化從上到下貫徹到每個華碩人的DNA裡面,讓大家都能覺得自己的工作都是非常特別,且創新的。不只是產品設計,就連出貨流程要追求無與倫比的。因此在這樣的企業文化上,可以激發出員工的創新思維,以設計出領先業界的產品。 由於大老闆們也跟著以身作則,例如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先生和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先生在過去幾年也都分別被美國Fast Company這類雜誌評為Most Innovative Entrepreneur (最有創意的企業家)。這幾年來,大老闆也要求大家在討論事情時,能從「設計思維」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他會想要這樣一個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真正了解設計這個產品的目的、意義。其他業者可能認為上游廠商有新的技術,或者自己內部所開發出來的新技術,就用這些新的技術來設計新產品,可是若這個技術並非消費者所需要的,基本上這個產品就是沒有意義的。因此,華碩的設計思維,就是要從消費者的使用情境開始,如何消費者的需求能被滿足,解決過去的不便,這就是為什麼華碩總是能夠設計出符合消費者需求之產品的理念。 華碩於2006年開始打造出ROG (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共和國)的品牌,以追求高階的產品,讓滿足專業與電競玩家的需求。華碩電腦主機板事業處產品企劃處產品企劃三部經理黃彥超先生,說明華碩ROG主機板的設計理念,以M8E (MAXIMUS VIII EXTREME)主機板為例,其研發過程中,RD總是會堅持效能上的突破,為了追求MHz效能的極限,已嘗試過各種PCB板的設計,並就創新部份,做出不一樣的產品,來滿足極限玩家的需求。 至於顯示卡產品部份,華碩電腦開放平台多媒體產品企劃處VGA產品企劃部副理楊承翰先生表示,華碩顯示卡最大優勢,在於能和各主機板、網路、螢幕等部門做配合,做出相容性最高的產品。且顯示卡同樣也重視品質與創新,先說明品質部份,我們的產品已全面採用航太等級的Super Alloy Power II (超合金電源二代)供電技術元件,可提升產品的品質,在超頻上也更穩定。 至於創新方面,RD也花了多年時間累積PCB製程改善的經驗,將原本DIP料件全面提升改成「SMT料件」,推出我們華碩獨創的AUTO-EXTREME技術。這種技術的特色在於,它是100%以SMT (Surface-mounted Technology, 表面黏著技術)製程全自動生產,可減少產線上的人工作業、提升良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改善顯示卡的整體品質,讓超頻更穩定,加上SMT元件不像DIP料件那樣有針腳裸露在PCB上,因此對DIY初學者來說,安裝時可以避免刺到手,讓組裝更方便。我們相信這種全自動生產技術,將改變整個產業生態,為消費者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其他創新方面,像是Strix系列的停轉風扇,到3風扇的產品都已推出,且未來的新GPU也會採用這樣的設計。尤其現在Gaming的高階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未來VR(虛擬實境)也需要夠強大的GPU才行。華碩看到高階GPU市場是一直在成長,且是以倍速在成長。因此我們也追求顯示卡的不斷創新,以符合高階玩家的需求。 許祐嘉先生表示,在過去的PC市場中,品質是消費者相信一個品牌的重要基礎,不管是高價、中價、低價產品,消費者都希望在使用時,能保障使用的權利!高價或低價的概念主要是因為規格的多寡,以汽車為例,不管是買50萬或500萬的房車,消費者最低限度就是車子要能跑到規格上所說速度,絕不能接受50萬的車子整天拋錨。 因為規格跟品質是兩碼事,「規格少並不代表品質就要差」,因此華碩認為「品質是消費者無法妥協的」,因此華碩早期提出注重品質的意識,來教育客戶在購買任何價位產品時,都要注重品質。雖然市場普遍認為華碩的產品價位較其他的高,但華碩就是品質好,消費者不用擔心會買到不穩的產品。要是消費者的預算買不到華碩的高階產品,也能買到華碩的次一階高品質產品,而不需要冒風險買其他家高級但不穩的產品。 也因此,為滿足各族群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產品的需求,華碩便逐漸將產品線拉開,例如頂級的ROG系列,主流的Pro Gaming系列…許祐嘉先生以簡圖表示華碩的產品定位(請參考上面照片)。以上面的三角形為例,過去的市場主要分成高、中、低端的產品,而其他廠商都只追求在高階旗艦產品推出最好的產品時,這樣消費者若要買到最好的產品,是不是就得能花大錢才能買到呢? 華碩認為應該要再把市場區隔更細緻化,就像下面的三角形一樣,也就是高、中、低端市場裡,都有各自的三角形。而華碩所做的,就是推出高端中的高端、中端中的高端、低端中的高端。讓各階的消費者都能因為預算考量,買到各階的高端產品。例如預算高的玩家可以買ROG,若預算低的玩家,我們也有推出1千元上下的H61主機板,同樣維持高品質。總之,華碩各產品線都是以品質為優先,然後在每個價位的產品都有各自的特色與創新,不會因為你買低端產品就給你陽春的產品,我們還是會把創新的特色在低端產品實作。 換句話說,過去市場只有上面三角形的「絕對高端」,但現在這個下面三角形我們稱之為「相對高端」。而華碩在每個市場區隔帶都有「相對高端」的產品,這也就是華碩產品與眾不同的地方。 此外,除了零組件產品之外,華碩的系統產品也是以上面這樣的概念,來推出各市場區隔中的高端產品。例如手機,像是華碩有5,000元等級的初級相對高端手機,也有10,000多元的中階相對高端手機,未來也計畫推出高端中的高端手機。這也就是2003年施董事長提出「巨獅」論中,「獅」指的是高定位,但高定位經常曲高和寡,要如何做到「巨」呢?只要你在每塊市場都有高定位的產品,自然就會有量。若把自己擠到最高端,當然不會有量。因此巨獅要實行,就只能靠相對高端,而非絕對高端。 既然華碩要在各階市場都要做最好的,因此各階產品都已追求無與倫比的精神,來讓消費者驚豔。以主機板為例,現在會發光的主機板很火紅沒錯,但華碩早在10年前即種了一堆藍色LED,至於前幾年大家開始討論RGB(全彩)的LED,華碩也做到不亮時為單色系,若要變成其他色彩時,也能跟機殼或其他周邊產品的色系做搭配。而具備LED燈條接頭,讓消費者可以買額外的LED燈條透過軟體來控制燈色,與主機板的LED燈效做同步。 在風扇設計方面,華碩會自動辨別是PWM或DC模式,不須讓消費者去BIOS切換就能隨插即轉,此外像是極致靜音功能,我們也有突破,可以設定到比你風扇最低轉速還要更低的速度,賦予比原廠更低的噪音量,讓需要非常安靜的用戶能夠享有最佳電腦使用環境。 在顯示卡的獨創功能部份,以RGB LED產品為例,我們可以做到與主機板同步,透過同一套軟體來控制其機箱內的LED發光模式,這樣就不會讓機箱裡面的每個零組件都各自發不同顏色的LED光效,感覺很不搭調,我們這樣的同步設計,相信才是消費者最想要的。 在ROG家族的顯示卡部份,以Matrix產品為例,這個產品可以滿足極限超頻玩家的需求。由於不少玩家會用LN2 (液態氮)來超頻,而且會在意每個元件的溫度。除了讓GPU上LN2降溫到-190°C以下,但卻不希望GDDR5元件降到這麼低的溫度(因為記憶體顆粒規格無法承受-190°C這麼低溫的環境,會導致超頻失敗),因此華碩RD獨家設計出「加熱」線路,讓GDDR5顆粒「保暖」,溫度維持在85°C,可更大幅提升記憶體的超頻極限。此外,卡上還有Safe Mode鈕,若超頻失敗,只要按該鈕,VGA BIOS就能恢復原廠狀態。 此外,在網路遊戲方面,由於Lag是不允許的,些微Lag都有可能影響到遊戲的進行與勝敗,因此網路封包的即時傳遞是很重要的。華碩在主機板板端,以及無線路由器端,都可設定讓遊戲封包的優先權,高過於其他應用軟體的封包(Game First軟體),但封包送到網際網路間,就不一定了。不過華碩已與不少遊戲平台做連接,若對方也是使用華碩的無線路由器,就能讓遊戲封包傳遞速度一路通暢,提升30%~60%的遊戲封包反應速度。這也是華碩將多個產品整合起來之後,所創造出來的綜效。 除了華碩自家產品能夠同步控制LED之外,華碩也正在推行一項ROG Certified的產業認證,讓其他業者(例如記憶體、SSD等)也能加入。透過產業聯盟的影響力,讓消費者在不同產品線之間,也能享有跨產業支援的能力。 認證的目的主要是讓整個DIY產業有更好的發展,因為只有我們的主機板、顯示卡好是不夠的,我們希望發揮一些影響力,提升整個DIY產業生態圈的運作。例如機殼部份,有Lian Li(聯力)、In Win(迎廣)等廠商合作,其他像是記憶體(如Avexir)、散熱裝置等等,也有找一些策略夥伴來共同合作,讓大家的LED燈系能夠同步。這個認證計畫剛開始,也希望廠商們共襄盛舉。 華碩自2009年開始便將公司分成兩大事業群。一個是系統,一個是開放平台。前者是買整機給不DIY的消費者,而後者就是服務廣大的DIY愛好者,這些零組件產品全部組起來,幾乎就是一套電腦系統。華碩支持DIY產業,支持開放平台。因此在產品設計時,就會想辦法讓DIY越來越容易。 例如2013年我們就推出的圖形化BIOS設定介面,還能用滑鼠控制。至於周邊插孔部份,我們也用不同顏色標示,並以對稱排列方式,搭配護欄與防呆設計,加上全自動化技術,甚至減少DIP插件,讓消費者拿起來比較不刺手等等,這些都是讓想要DIY的消費者進入門檻降低的作法。 此外,自2013年開始,華碩也在思考,如何做到「DIY 2.0」,讓消費者在組裝過程中,能獲得成就感。因為當現在系統產品越來越多元化,許多孩子在選購產品時,往往只重視外在與價格,無法深入了解產品的內在與精瓍所在。而DIY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透過了解每個電腦元件的功能、規格,親自將電腦組裝起來,這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DIY電腦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等級來選購,享受組裝的箇中滋味,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培養與孩子在選購電腦組件,以及組裝電腦過程中的樂趣,增進親子互動關係! 也就是說,DIY 2.0未來帶動的精神,就是「讓電腦不再只是物質需求上被滿足的條件」,而是怎樣在兩代間、家庭、親情、互動的情感發展上,能有另一種成就感,我們認為若能做到這樣的程度,這個社會就會更融洽。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093-456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華碩ASUS MAXIMUS VIII Impact實測開箱,電競主機板中的旗艦小鋼砲!
要組裝一台滿足電競玩家需求的遊戲小鋼炮主機,當然要選用市面上常見的主機板尺寸規格中最小的產品。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主機板尺寸規格分別有ATX、MicroATX、Mini-ITX三種,其中尺寸最小就是170 x 170 mm的Mini-ITX。Mini-ITX主機板的尺寸較小,因此無法內建像ATX那麼多的擴充插槽與連接埠,但只要選擇頂級規格的產品,也能有頂級的效能。這次所要開箱測試的,就是華碩所送測的Mini-ITX旗艦級主機板:ASUS MAXIMUS VIII Impact。 ASUS MAXIMUS VIII Impact是屬於ROG玩家共和國系列的頂級主機板,搭載Intel Z170晶片組,可搭配LGA1151腳位的Intel Skylake處理器。雖然尺寸是Mini-ITX,但許多功能與規格仍然是相當齊全與高檔。 ASUS ROG系列主機板不僅針對超頻玩家有許多貼心的設計,針對注重效能的遊戲玩家也提供許多最佳化設計。 此款主機板的BIOS功能非常豐富與齊全。提供EZ Mode與Advanced Mode兩種介面,可使用鍵盤按鍵或滑鼠進行調整。除了超頻與效能最佳化等功能調整外,還支援網路更新,並加入硬碟S.M.A.R.T.資訊檢測與GPU POS顯示卡資訊檢測支援,讓用戶可以透過BIOS更清楚瞭解零組件的運作狀態。測試效能時,編輯已將BIOS更新為當前的最新版本:1402板,BIOS日期為01/07/2016,並載入BIOS最佳化預設值。 軟體部分主要是透過AI SUITE3軟體來進行整合,下載此套裝軟體就包含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5、EZ Update、Mobo_Connect、Push Notice、System Information、USB 3.1 Boost、USB BIOS Flashback、WiFi Engine等軟體。讓玩家可以更方便監控系統,超頻與最佳化,也可以加速USB外接裝置的存取速度,或快速更新BIOS與驅動程式等。除了AI SUITE3軟體外,還有KEYBOT II鍵盤巨集程式、GAMEFIRST網路加速軟體,以及可幫助硬碟加速ROG RAMCAHE工具等。其中RAMCACHE程式是可以將閒置的RAM拿來當作硬碟快取,可加快遊戲存取與檔案傳輸速度。上述這些軟體都是免費提供給ROG的玩家,喜歡調教系統的玩家一定會玩得很開心。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DELUXE:Rev. 1.01 BIOS:1402 (01/07/2016 ) 記憶體:AVEXIR DDR4-2133 @ 2133 4GB × 2 顯示卡:ASUS GTX 960 顯示器:ASUS PB278Q SSD:OCZ Trion 100 96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 ASUS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具備小尺寸的優勢,但又能支援超強效能的Intel Skylake處理器,也能加裝一張獨立顯示卡,因此非常適合用來組裝超強的小型遊戲主機。喜愛超頻與效能調校的玩家,可以充分利用主機板上的BIOS與工具程式進行超頻,除了提供超強的系統效能外,還可以透過內建的U.2、USB 3.1傳輸介面連接超高速儲存裝置。內建Intel Gigabit LAN有線網路與802.11ac無線網路,搭配GameFirst IV程式,就可以最佳化網路遊戲連線速度,甚至還可以利用無線、有線網路來進行分流。SUPREMEFX IMPACT III音效子卡的設計,搭載多項優異音效設計,可以提升音質,降低雜訊與爆音,讓遊戲玩家享受到最棒與身歷其境的遊戲音效。如果您正想要組裝一台超強、但體積又小巧的遊戲主機,ASUS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是不錯的組裝選擇。 這次,實測開箱了這款華碩ASUS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不僅體積嬌小,且擴充能力強大,該有的功能全都具備。整體來說,這是電競主機板中的旗艦小鋼砲!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平板銷售量2015年出貨量跌一成,唯2合1平板持續成長
除了PC銷售量每年持續下探之外,平板銷售量也跟著下跌。IDC與Strategy Analytics各別公佈2015年的平板電腦(含2合1平板)的全球銷售量與市占率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多媒體平板的銷售量持續下跌之外,唯一逆勢成長的就是2合1平板,2015年銷售量成長率達379%! 從這兩家市調公司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市占率第一名的Apple (蘋果),2015第四季的銷售量比2014年同期下跌了25% (銷售量從2140萬台銳減至1610萬台),而2015年度則是比2014年度下跌了21.8% (年銷售量從6340萬台銳減至4960萬台)。看來Apple推出的iPad Pro,似乎沒有帶動買氣啊! 至於其他廠商部份,第二名的Samsung (三星)也跌了16~18%,而位居第四或第五的Asus (華碩),也在2015 Q4跌了25% (Strategy Analytics數據),而2015年整年度更跌掉了39.9% (IDC數據)。若您認為都是白牌市場惹的禍,那麼可以再看一下白牌市場的數據,亦可發現2015Q4跌了7% (Strategy Analytics)或19.2% (IDC數據),由此看來,純平板產品縱使殺價,亦無法提升其銷售量。 比較值得玩味的是Amazon (亞馬遜),其公司在2015年Q4發表50美元的7吋Fire Tablet平板,造成市場轟動。但兩家市調公司的報告中,可發現一邊的數據是下跌(跌了20%),另一邊的數據是強勢成長(漲了175.7%),其各別的數據相對影響到Lenovo (聯想)的出貨量,使得Lenovo在一邊的出貨量是呈現成長的趨勢(8%),一邊呈現下跌的趨勢 (-13.5%)。 姑且不論誰的數據有出入,再看2015年全年度的出貨量分析,就可發現Lenovo的出貨量維持不變(1120萬台),但年成長量卻因為其他廠商的下跌,使其年成長量提升了0.4%,而以黑馬之姿打入平板前五名的Huawei (華為),則是從2014年的300萬台,躍升至2015年的650萬台。看來,在其他廠商的銷售數字都是下跌的情況,唯有中國大陸品牌的平板銷售量仍維持平盤或驟增的趨勢! 由於純平板電腦終究被大家認為是娛樂之用,而2合1平板以搭配鍵盤的方式,讓人們覺得其具備生產力,是值得投資的。然由於以生產力來說,iOS或Android的2合1平板,終究不如Windows平板那樣具備最佳的生產效率(光是生產力相關軟體,Windows平台絕對大勝其他平台)。 此外,由於Windows 10已正式上市,除了支援既有桌面模式,亦支援平板模式,可發揮出2合1平板的最大效益。至於其他作業系統,在平板模式和筆電模式的整合度上,不若Windows那樣完善。例如只能全螢幕模式,無法自由移動視窗,以及隨即開啟檔案,拖曳檔案至其他程式等等。雖說像是Jide (技德科技)與超卓科技這些廠商分別推出了Remix OS、Phoenix OS,以類似Windows的操作介面在Android平台上實作,但其App的使用便利性,仍難與Windows豐富的功能做匹敵。因此在2合1平板市場中,未來將仍以Windows平台為銷售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微星MSI PE60 6QE-059TW筆電實測開箱,兼具娛樂與工作應用的經典之作!
對於平常需要用電腦來工作,而下班時偶爾打打Game以消遣時間的行動用戶來說,可能要準備兩部筆電:一部主要用來工作,而另一部主要用來玩遊戲。前者因為工作所需,內裝會主要重視CPU的效能,外裝則偏向商用機的造型,這樣帶出去比較體面,讓大家覺得像是帶出去工作一樣;至於後者因為主要做為娛樂、遊戲之用,內裝上要主要重視GPU與硬碟空間,外裝則可以很酷炫(或有些人認為一般外型、耐操就好)。那麼,是否有一款筆電可以兼顧兩種需求,讓行動工作者兼玩家的廣大用戶平常在日理萬機之後,在休息時也能玩玩一些休閒遊戲,讓Creation之後也能ReCreation呢?其實有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微星這款PE60 6QE筆電吧! 微星的筆電產品中,主要有Gaming(電競)系列,採用紅色主題色主攻遊戲市場、Classic(經典)系列,主打一般用戶市場,以及2015年全新推出的Prestige(威望)系列,主打「行動商務族」與「專業人士」市場。以Prestige系列來說,其外型以輕薄機身,搭配鋁質外型的時尚設計,再搭配True Color色彩還原顯示技術,提供絕佳的鮮豔色彩,加上尊爵的外型與高階效能等特色,不僅可以拿來工作場合使用,亦可拿來休閒娛樂及打Game用。 這款PE60 6QE筆電,沿自GE系列的精神,在內裝上,集結所有運算效能與繪圖效能於一身,加上外裝採用全鋁機身設計,帶出門就有一種高貴典雅的非凡品味,且最重要的是價位又不會高不可攀,這就是微星P系列筆電賦予用戶高貴不貴的主要印象。 這次介紹的這款型號為PE60 6QE-059TW的筆電,採用15.6吋Full HD霧面LED背光LCD(1920x1080)非觸控螢幕的設計,不閃頻,搭配True Color精準校正技術,與低藍光調整功能,讓行動商務或專業人士能將最真實的顏色完美呈現,且在長時間工作也不會造成眼睛太大的負擔。以下先來看看這部筆電的外觀與特色。 MSI PE60 6QE在螢幕方面,具備獨家Matrix Display矩陣式螢幕輸出功能,在機身左側提供了1組HDMI 1.4 (可支援到4K@30Hz)和1組mini DisplayPort 1.2 (可支援到4K@60Hz),可以連接至4K UltraHD等級的顯示器或電視,提供多螢幕的顯示輸出,讓需要更大桌面空間的專業人士,進行多工操作環境時更加方便。 再搭配MSI True Color軟體,還可以設定各種使用場合下的最適合色彩與色溫,只要呼叫出該軟體介面,或透過鍵盤區右上方的True Color切換鍵,就可以切換6種場景:遊戲玩家模式、抗藍光模式、sRGB模式、設計者模式、文書處理模式、電影模式,讓你無論是在辦公室、家裡或旅途中,都能輕鬆且有效率地進行創作,或者進行娛樂與遊戲應用。 在喇叭設計部份,筆電前方兩側內建丹麥音響大廠Dynaudio的專業立體聲喇叭,筆電底部也有配置一組重低音喇叭,搭配筆電內建的Audio Boost專屬音效擴大晶片,以及鍍金的音效輸出入接頭,可提供絕佳的音效與音樂上更細節的表現,再透過MSI的Nahimic音效技術(可依照音樂、遊戲、電影等場合來設定最適合的音效呈現方式),可強化環繞音效的表現,讓玩家在遊戲進行中能聽到更多聲音細節,達到聽聲辨位,制敵機先的目標。此外,對於專業影音製作人員來說,也能製作出HD Audio高解析聲音品質,提供絕佳的聆聽享受。讓PE60 6QE不只有視覺表現精彩,連聽覺表現也感動。 在硬體規格部份,PE60 6QE採用Intel Core i7-6700HQ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GTX 960M繪圖處理器,可執行各種應用軟體或遊戲軟體。搭配其Fn-F7鈕,可提供極速、動態平衡、節能的三種運作模式,讓你自由切換速度檔位。內建DDR4 2133 8GB記憶體,並預留1組SO-DIMM插槽可供日後擴充使用。在儲存系統方面,其出廠時內建了2.5吋1TB的7200轉硬碟,提供超大儲存空間,若有需要的話,筆電內部也有預留1組M.2插槽,讓用戶可以選購NVMe的SSD (支援PCIe Gen 3.0 x4),以使系統存取速度飆升。 在周邊擴充部份,PE60 6QE除了提供上述的HDMI與mini DisplayPort之外,還有USB 3.0兩組、USB 3.0 Type C一組,USB 2.0一組,Gigabit乙太網路孔 (Qualcomm Atheros AR8161晶片)、SD/MMC讀卡機(可支援到SDXC記憶卡)、Mic-In、Audio-Out等連接孔,以及一部DVD光碟燒錄機(型號是Hitachi-LG HL-DT-ST DVDRAM GUB0N),讓自己的創作作品能直接燒錄至光碟,以提供給客戶參考! 在其他好用功能部份,像是MSI Shortcut Manager (快捷鍵盤管理系統),可設定不同軟體的捷徑,將指令鍵合而為一,同時提供快捷鍵設定、巨集鍵錄製,讓玩家能夠在遊戲裡面,按一鍵放大絕,或讓商務人士/專業影音處理軟體上一鍵製作出各種特效。至於MSI SCM (System Control Manager,系統控制管理員)則是可以快速設定無線網路/網路視訊攝影機、亮度、音量、省電模式、退出光碟機等設定,讓你不用在Windows裡面到處摸索。至於MSI Sizing Options軟體,則可以快速設定Windows的自訂字形大小,以及視窗的顯示比例,讓你更好閱讀,不用把視距拉近。MSI Battery Calibration(電池校正)可以每隔三個月將電池的容量做校正。而MSI Help Desk則可以快速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MSI PE60 6QE採用高規格筆電元件設計,像是Intel的Skylake架構CPU與NVIDIA Maxwell架構的GPU,讓其變壓器只用到120W即可驅動,提供高規效能與省電的特性,以下是各種測試結果。 在上述的各項測試結果中,可發現MSI PE60 6QE的效能不錯,GTA V遊戲平均都有45FPS以上的成績。在溫度量測部份,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時,GPU溫度為46℃,透過Furmark燒機15分鐘之後,GPU大約維持在78℃。整體而言,MSI PE60 6QE雖說把電競的酷炫元素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用高尚典雅的外型,讓想要低調的輕度或中度遊戲玩家選購,因為這款筆電拿出去,其造型是不會被其他人認為主要是拿來打Game的,然而MSI PE60 6QE就算用來打Game,並不會輸給一般電競筆電!讓你能夠在工作與娛樂之間,一機搞定! 微星MSI PE60 6QE的高效能與可攜性,是一般桌機不可比擬的,除了適合一般遊戲玩家之外,更適合各種行動商務人士、專業人士選購,讓各種文書、影音、繪圖、錄製等專業工作都能適任,搭配多螢幕來進行4K解析度的多桌面工作環境,更能提供最佳的顏色輸出與最佳的音質表現,以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兼具娛樂與工作應用的經典之作!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PCDIY!玩家俱樂部 – 電競神機大未來 網聚活動 – 活動花絮 →2016/01/23現場直擊
PCDIY!玩家俱樂部,2016年首場活動 – 電競神機大未來 網聚活動,2016年01月23日於三創生活園區盛大舉辦,內容以時下玩家圈最夯的「電競」為題材,邀請了國內市場電競產品領導商Intel、技嘉、遠翰和圓剛,與現場玩家們一同探討2016年電競專用電腦、零組件以及相關周邊的發展趨勢。 同時,活動現場更邀請到了當今知名實況主-大天神,與玩家們分享「如何成為一位專業的實況主」,深入淺出的內容,讓每位參與活動的玩家,都對實況主這個頭銜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近年來電競議題夯,從電腦硬體產業紛紛推出遊戲玩家專用硬體周邊、軟體業者推出各種好玩的遊戲軟體,再加上有不少電競戰隊的為國爭光,以及越來越多實況主透過遊戲的直播來與玩家互動之下,就可看出台灣電競產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當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力挺電競,且體育署也同意電競是運動項目之後,電競將成為未來台灣軟硬體產業發展的重要項目。對於消費者來說,如何在當今流行的電競文化中,選購或組裝出個人專屬的最佳電競神機,讓自己能在遊戲中奮勇殺敵並取得勝利,相信對想要加入電競行業的玩家來說,便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 此外,當今的電腦遊戲,其豐富的劇情已不亞於一般電視劇或電影情節,因此衍生出不少實況主播的出現,以邊玩邊播報的方式,讓對這些遊戲有興趣的玩家,能夠以更近距離與這些實況主們做即時互動,玩出遊戲新樂趣。 PCDIY!玩家俱樂部,2016年首場網聚活動,便是以電競為主軸,邀請到知名實況主現身說法來,介紹當今遊戲實況主播的市場現況,並傳授如何成為專業實況主的成功秘訣;同時,也邀請了國內知名電腦硬體廠商,分享與電競相關的最新電腦硬體,以及未來市場新趨勢。 當天雖然寒風刺骨,活動現場還是擠爆了來參加的玩家,而每位講者幽默風趣的言語和生動活潑的內容,不僅說到每位玩家的心坎裡、個個點頭如搗蒜,有時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現場熱鬧又好玩啊! →更多的【PCDIY! 玩家俱樂部】: →更多的【PCDIY! 現場直擊】: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 電競聯盟】: →更多的【PCDIY! 玩家團購】: →更多的【PCDIY! 官方活動】: →更多的【PCDIY! 玩家活動】: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