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科技的白不是只有典雅、也能創造剛強冷冽質感 feat. TUF Gaming GT501軍戎白電競機殼
在各式各樣的機殼市場中,大部分的白色機殼在設計與定位上多會以文青、居家為出發點,所以在外觀上會走比較圓潤、簡約的設計,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那麼的「電競感」。 然而以軍事風格設計著稱的ASUS TUF Gaming,近期為自家的GT501機殼推出了全新軍戎白的配色,打破了大眾對於白色機殼就是要溫文儒雅的刻板印象,其剽悍風格設計,讓小編自己在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被其外型深深吸引,加上這陣子小編剛好也體驗到了一系列白色系的產品,不妨藉此機會,利用GT501機殼將這些產品搭配起來,打造出充滿「白色力量」的霸氣主機。 小編對於TUF Gaming GT501軍戎白機殼的外觀評價只有一個字:「帥」!白皙的機身使用厚達1.5mm的鍍鋅鋼板打造,利用銳利的摺線設計,搭配黑色的線條,來勾勒出稜角分明的機身輪廓,另外,還在機身頂部加入兩個可耐重30公斤的棉質提把,充分的展現出簡潔洗鍊的軍事行動風格。 GT501機殼在功能性的設計上,除了一個中塔式機殼必備的高度擴充性外,官方也非常重視零件組裝的便利性,右邊厚達4mm的側透玻璃與左側擋板都在是採用免工具的直立式快拆式設計,只要徒手將位在兩側頂部的專用螺絲鬆開,不需要將機殼傾倒,就能輕易的將玻璃與擋板取下,如此一來組裝電腦時候就不用像是在重訓似的不斷反覆抬起/放下。 而在散熱與擴充性方面,GT501維持著TUF Gaming機殼系列的豪氣傳統,前面板已經預先為玩家安裝好了三顆120mm ARGB風扇,同時頂部也設有散熱開孔,兩者在風扇與一體式水冷散熱的支援性上,也是一致的,所以上方散熱孔可以依照需求再添加3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或是安裝360mm的水冷排都不是問題。至於磁碟機槽則是準備了4組2.5/3.5吋安裝槽,搭配3組2.5吋安裝槽,賦予玩家寬裕的磁碟安裝與擴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機殼前面板、上方與底部都提供了防塵濾網,其中前面板與底部的濾網是採抽換式設計,而安裝於機殼上方的磁吸式防塵濾網,則是特別在外觀上使用雪白迷彩的設計,在細節與巧思上可說是相當講究。 另外,為了幫助玩家度過整線地獄,GT501不僅準備了寬達30mm的埋線溝槽,還特別針對電源供應器的安裝做出調整,GT501利用一整片的可拆式護罩來將電供(PSU)與其他零件區隔開來,除了安裝電供時必須將其拆卸之外,在進行整線的時候也可以藉由暫時移除護罩來將機殼下方的空間完全騰出,大大減少整線的施工難度,不必像大多數機殼必須用盡各種手段,才能將多出來的線材塞進機殼下方的狹小空間。 介紹完了機殼的外觀,接下來自然就是要將各式白色系的主機零件裝入其中啦!首先在「骨架」的部分,小編選用的是不久前為大家介紹的,黑白相間的迷彩底板,搭配大面積的銀色金屬散熱片,在外觀上與GT501的軍事風格可以說是天生一對。 至於在處理器的選用上,為了符合Z490系列主機板能夠勝任高階處理器的性能定位,小編為其裝上了Intel Core i7-10700K處理器。然而i7-10700K在發熱量可以說是相當可觀,略顯陽春的原廠散熱器不僅與主機的風格不搭,也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散熱來讓處理器能夠長時間維持高性能運作不降頻。 要在外觀與散熱達到理想的平衡,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會是兩者兼具的選擇,而且誠如前文所說,GT501在上方開闢了相當大片的散熱孔,足夠容納360mm的水冷排,既然如此,在水冷的散熱的選擇小編決定直接攻頂,使用純白一體式水冷! 畢竟在先前的開箱實測中,ROG Strix 360 LC White Edition確實能夠為主機帶來強勁的散熱表現,加上附贈的三顆白色ARGB風扇在燈效表現上,比起一般黑色的ARGB風扇,視覺上多出了幾分柔和,若是把它放入白色的機殼中,讓燈光從上方輕輕灑落,七彩的光輝照亮機殼中的每一個零件,將潔白染得五彩斑斕,將冰冷僵硬變得活潑喧囂,光是想像就覺得美不勝收啊! 然而在這次的主機板有一個小插曲,不同於主機板、水冷有不少廠商和款式可以做選擇,白色系的顯示卡在市場上算是比較罕見的,特別是華碩今年只推出了一款ROG Strix RTX 2080 Super White Edition白色顯示卡…這張顯示卡在RTX 3000系列出現之前,大概是市場上最為夢幻的逸品之一了,除了身價非凡之外,市場數量也和日本的壓縮機一樣稀少,所以就算小編在這麼想要使用這張顯卡來做搭配,最終也只能另尋其他替代品了... 作為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小編最終從萬能的公司倉庫中翻出了ASUS Dual GTX 1050 2G顯示卡,雖然說這張顯示卡的等級以現今的角度來看實在相當入門,但白皙的外觀設計其實倒也和ROG Strix RTX 2080 Super白色版相當相似,用來作為視覺展示上的示範還是可以的,反正兩者的外觀不就雙風扇和三風扇差別嘛(謎之音:並沒有!) 在將水冷與顯示卡裝上主機板之後,視覺方面的零件就只剩下記憶體與各式各樣的電源排線了,其中記憶體在顏色選擇上相當的多元,比起顏色,挑到符合自身審美外型反而還比較困難呢! 在這部分的小編最終選擇是使用T.T(曜越)的Tough RAM RGB DDR4-3600 8Gx2白色版,簡約方正又帶著稜角的造型,搭配白色RGB導光條和銀色金屬飾板的設計,與Prime Z490-A主機板的銀、白、黑配色可以說是相呼應,甚至有種融為一體的感覺呢! 最後在排線的部分,同時也為了滿足Intel Core i7-10700K處理器 + RTX 2080 SUPER的電量需求,能夠提供白色排線的高瓦數電源供應器,是絕對不可少的,特別是線材的部分,如果用了黑色的排線,在視覺上可就功虧一簣了。 剛好華碩在推出的一系列白色系產品中,也包含了電源供應器,就是前些時間為各為開箱介紹的潮競白850W 80Plus金牌電源供應器!這顆電供能夠提供850W的輸出功率,原廠還給予10年產品保固,因此以這台主機的性能來說,已經能夠充分滿足長期的使用需求。 更重要的是,ROG Strix 850G White Edition電源供應器從本體外觀到線材全部都經過白化處理,而且其中的PCIe、CPU與主機板排線,都是使用質感更佳的編織線,為主機內在多增添幾分講究與細節。 得益於GT501機殼充足的空間設計,整台主機在安裝上可以說是相當的輕鬆,由於機殼上方的空間比預想中的還要寬闊許多,因此在固定360mm的水冷排時,不會顯得侷促,唯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鏡面的水冷頭底下有ROG的LOGO,不過在尚未通電的時候會比較不容易觀察出,哪邊是才是LOGO的正面就是了。 至於各類排線在連接與整線方面則是相當愜意,30mm的線溝槽、事先準備好的魔鬼氈束帶以及可移除的電供護罩,都讓線材在整理與埋藏方面提供相當大的自由度,特別是可移除的護罩設計,真的可以大幅度減少線材藏匿上的障礙,對於不擅長整線的玩家來說,這樣的設計真的是一大福音。最後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組裝完成後的主機吧! 這次ASUS推出TUF Gaming GT501軍戎白機殼,打破一般白色機殼圓潤、簡約的刻板印象,多邊形的稜角造型,也為白色創造出冷冽的視覺效果。在硬體的搭配上,使用華碩推出的一系列白色系產品,和其他相關的白色周邊零件,便能打造出有著強悍視覺衝擊的白色主機,在一眾黑暗勢力中脫穎而出,成為如夜空中最閃耀的那一顆新星!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豪想當學生!HP 14吋10代i5輕薄文書筆電限時不到2萬、512GB SSD還直上16GB記憶體
小編只能說豪想重新當學生R~~現在學生買筆電真的便宜,想當初自己大學買的Ultrabook動輒也要價4萬多...(算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啦XD!並非錢多沒地方花~),小編又看到網路商城限時的開學相關促銷活動,這次要推薦的就是筆電,14吋IPS螢幕Intel 10代U搭512GB SSD還直上16GB記憶體,這麼好康的規格只要19,999元! 這台HP筆電完整型號為「14s-cf2006TU」、顏色為「極地白」(嗯這名字...大家懂得XD!),規格上採用14吋UPS面板,實際解析度為1920 x 1080 FHD,螢幕佔比為78.4,搭載Intel Core i5-10210U處理器,基礎動態時脈達1.6 / 4.2 GHz,內顯是Intel UHD Graphics,作為學生一般文書處理的話絕對是綽綽有餘的了。 除此之外,這款筆電目前也搭載512GB PCIe SSD,容量的選擇和傳輸速度的平衡對於學生來說抓的不錯,再者,這次對應學生返校活動,特別推出8GB直上16GB記憶體額外購買,這就讓HP這台筆電的C/P值拉高不少,活動目前贈送的是Transcend創見8GB TSRam DDR4 2666記憶體,確保學生能輕鬆擁有16GB高彈性使用空間。 其他重點規格部分,重量才1.47kg、厚度僅1.99cm,在攜帶便利性上非常方便,學生想要上課帶到圖書館或課堂上也輕鬆(偷打game也...咦?),連接埠方面提供USB 3.1 Type-A、USB 3.1 Type-C、HDMI 1.4和RJ-45以及SD / SDHC / SDXC讀卡機插槽,學生基本日常會用到的功能都已具備。另外,本身還搭載HP快充技術,最快可在45分鐘內充電至50%電力,續航力官方表示最高可達10小時,要達到學生上課整天的續航,以文書工作來說基本不是問題。 活動持續時間僅到9/7 上午10:00,有興趣趁機幫自己的孩子或是返校學生想趁機買筆電的話,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喔!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開學下殺!PHILIPS 32吋2K曲面電競螢幕、限時價只要8,888!
正值開學季的當下,眾多廠商在賣場中推出各式促銷活動,近日推出「開學備戰實驗室」活動,PHILIPS讓原價10,988元的32吋2K曲面電競螢幕,限時價只要8,888就能獲得!小編自己也看得很心動老實說XD! PHILIPS這款螢幕完整型號為325M8C,採用的是32吋VA面板,曲度為1500R,視覺上來說曲度算是滿明顯的。實際解析度落在2K QHD (2560 x 1440),以32吋螢幕來說,如果解析度僅1080p的話,顆粒感就會很明顯...不過這款搭載2K解析度、就細緻度上來就滿可以接受! 既然是針對電競的定位,基本的硬體規格自不可少,搭載Adaptive Sync同步技術,同時更新率還達到144Hz!這數值基本是目前2K解析度的主流標準,雖然市場上也有240Hz選項,但價格和這款自然是不能比RRRR~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是採用VA面板,因此在對比呈現(達3000:1)上色彩表現會更好一些,同時色域涵蓋也達到sRGB 121%、NTSC 100%,要做簡單的影像後製也是足夠應付的。最後為了保護玩家眼睛,325M8C搭載低藍光模式,減少玩家長時間使用時可能產生的不適感。 連接埠方面,提供DisplayPort和兩組HDMI,學生不管是想要外接筆電輸出還是做為自組小電腦搭配用、甚至當作高解析度電競螢幕使用都滿適合的! 這次的開學活動限時價只要8,888元,雖說目前螢幕的價格平均值已較以往降低不少,但8,888元買到的規格還是不俗,尤其給學生用的話更是非常足夠,推薦給目前有便宜螢幕需求的玩家,活動時間從9/3~9/8 上午11:00,缺螢幕的玩家趕快手刀搶起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如何慶祝Mario 35週歲? 任天堂復刻Game & Watch掌上遊戲機,可玩Super Mario Bros.初代版,11/13上市
早在任天堂(Nintendo)紅白機(Famicom)於1983年首度在日本推出,席捲了整個家機市場之前,他們有先在1980年推出Game & Watch系列的掌上型遊戲機,採用黑白LCD設計,單調的音效,且每款遊戲機只能玩一款遊戲,但其全球銷量超過4300萬。當時也可算是掌機的始祖,也開啟了行動遊戲的濫觴! 隨著Famicom紅白機搭配其Super Mario Bros. (超級瑪莉兄弟)遊戲的上市,其風趣的造型與遊戲內容,促使整個遊戲產業走向正向發展,如今Mario已是任天堂最響亮的招牌兼金雞母,Super Mario Bros.系列遊戲更可說是常青樹,如今還是有不少玩家拿來做Speedrun時間競賽,甚至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破關,而研究出各種奇招!各神人也在該遊戲裡展現出神乎其技的玩法!令人嘆為觀止。 任天堂於1985/9/13推出Super Mario Bros.初代版,如今已即將屆滿35年,為慶祝Super Mario遊戲35歲生日,。值得注意的是,其外觀跟以前的Game & Watch一樣,不管是十字控制器,A、B鈕,以及右上方的Game、Time、Pause/Set功能鈕配置,都與當時的G&W如出一轍。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rLoM6UqGI ▲ 任天堂推出復刻彩色版Game & Watch,可玩Super Mario Bros. 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次不再使用老式的LCD螢幕,而直接配置了全彩背光螢幕,可以玩兩款完整版遊戲:Super Mario Bros.與Super Mario Bros: The Lost Levels。另外,這台G&W還具有時鐘顯示功能,以及一些彩蛋,讓玩家們可以慢慢挖掘!這台Super Mario Bros. Game&Watch將於11/13限量發售,售價50美元,想回味與蒐藏的玩家,可千萬手腳要快,以免錯過囉! 除此之外,任天堂還宣布了Mario 35週年的其他一些遊戲,包括Super Mario 3D All-Stars和新的Mario Battle Royale,想知道更多消息的玩家,可以參考下方的影片哦!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_UcjEq2Dgk ▲ 任天堂慶祝Mario 35週年,推出一系列的新遊戲,Mario迷不可錯過!
-
不讓Apple Silicon專美於前,高通推出Snapdragon 8cx Gen 2 5G處理器
前陣子蘋果正式宣布要讓自家的Mac系列產品脫離x86架構,轉為與iOS一樣的ARM架構,並且,可以說是對整個電腦產業界投下震撼彈。 不過事實上,Windows平台其實很早就有企圖跨足ARM平台,像是台灣的玩家可以購買到的Surface Pro X使用SQ1處理器,就是微軟向高通訂製的ARM架構晶片,還有幾乎可以說是黑歷史的Windows RT與Surface RT都是其一大代表之一。 為了迎戰I、A兩大處理器廠與即將到來的Apple Silicon,高通在不久前推出了新一代ARM架構的PC處理器:「Snapdragon 8cx Gen 2」!雖然產品名字中出現了Gen 2,但可能大多數的玩家對它的一代產品是沒有任何印象,畢竟一代的產品是在2018年的時候推出,除了捧場的廠商不多外,台灣也完全沒有相關的產品上市,因此感到陌生是很正常的,但隨著微軟推出Surface Pro X來向大家證明重返ARM架構的野心(可能是聽到吧XD),理論上,高通第二代的8cx晶片,應該可以獲得更多的能見度。 至於Snapdragon 8cx Gen 2相較於一代的產品又有哪些進化呢?在性能方面相較於一代產品是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的,不僅處理器的時脈與上一代相同,整體性能成績也一樣維持超越Intel 10代的Core i5 Y系列(比U系列還要更省電的版本)18%的差距。 然而,8cx Gen 2主要的改變在於它對主機硬體與周邊有著更好的支援性,根據官方表示,8cx Gen 2換上了全新的Spectra ISP(影像處理器),可以支援到最高3,200萬畫素的鏡頭,且能實現4K HDR錄影、HDR影片播放等功能。此外處理器本身自然也加入新一代藍牙5.0與Wi-Fi 6的支援功能,並且可以視廠商需求,選配X55 5G或X20 LTE行動網路模組。 除了新一代硬體和連線功能的強化外,8cx Gen 2晶片也在近年主打的AI功能上做出了強化,能夠辨識用戶的眼睛位置並自動校正,讓視訊會議的時候能夠讓畫面看起來是正視鏡頭,而非歪向他處;同時利用Aqstic 回音消除與降噪技術,減少室內場景的回音與會議時最討厭遇到的噪音干擾,考量到8cx Gen 2晶片定位偏向行動辦公裝置設計,這樣的輔助功能也算是頗為實用。 只是如果有體驗過Surface Pro X或是其他採用ARM架構的Windows裝置的玩家,可能最顧忌的還是32 Bit Only的軟體限制,在現今不少程式都已不再推出32位元版本的狀況下,軟體的支援性成為了玩家使用和選購的最大阻礙。為此,微軟宣布了App Assure計畫,要來協助開發人員處理軟體相容性方面的問題,以此來確保Windows最引以為傲的軟體生態能夠延續到ARM平台上。 最後,在首波產品的推出陣容上,Acer與HP都已經確定會推出採用8cx Gen 2的產品,其中Acer在高通發表會結束後不久,就立即公布了採用8cx Gen 2晶片的Spin 7翻轉螢幕筆電,且得益於晶片的省電優勢,該產品號稱具備了長達24小時的驚人續航。而在HP的部分目前尚未宣布相關產品,只確定其產品定位會是高公司擅長的商務取向。究竟未來是否會有更多廠商投入,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可能就得藉由微軟和各家開發商的努力程度來決定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微軟釋出Designed for Xbox新Logo,針對下世代Xbox Series X打造周邊生態圈
微軟(Microsoft)向來就有Designed for Windows的裝置認證周邊,讓生態夥伴們設計出符合Windows作業系統使用體驗的各式裝置,包含桌機、筆電、平板、嵌入式電腦…等等。至於在遊戲產業方面,微軟目前主導的Xbox系列遊戲主機,除了推出自家的各式周邊商品之外,其實也有不少第三方廠商推出適用於Xbox的周邊產品,讓玩家們可以擴充家機的功能或提升使用體驗。 然由於市面上有太多號稱相容於Xbox、Xbox 360、Xbox One的周邊產品,有良心的還會標上「相容產品」,並沒打上Xbox的Logo,但坊間還是有太多號稱是有通過Xbox裝置認證的周邊,讓玩家買回去之後,獲得比較糟糕的體驗。正因此,微軟這次在Xbox Series X上市前夕,已與各家知名周邊廠商建立了,以打造如Windows般的全新的家機周邊生態圈,讓玩家們可以買到有經過認證的高品質Xbox相關周邊,提升遊玩體驗。 因此,未來只要您買的控制器、耳機,或是儲存裝置,只要看到有那個全新綠色圓圓的Designed for Xbox的標章,就可以確認能與Xbox家機相容,發揮產品應有的功能,這也是微軟掛保證的產品,給予最佳遊玩體驗的承諾。 微軟還表示,符合Designed for Xbox認證的產品,可確保現有配件和未來配件將盡可能在更多的Xbox系列主機上使用。透過USB埠連接的有線或無線配件,以及連接到Xbox無線控制器上的3.5mm耳機孔,都確定可在即將推出的Xbox Series X主機上正常用作。至於有些使用光纖埠的耳機產品,可能要先升級一下韌體,才可以使用。要是暫時沒有新韌體,讓Xbox Series X無法支援這些裝置的話,也可以透過連接到電視來使用。此外,微軟表示從今年的購物季與耶誕假期開始,將對某些電池和充電套件做重新設計,以與最新兩代的Xbox無線控制器相容。 除了既有的合作廠商之外,目前也有新的廠商加入Designed for Xbox的認證計畫,包括Audeze、Bang & Olufsen等聲音類的產品;Nacon和OtterBox則專注於Project xCloud的遊戲控制器和配件;Honeycomb Aeronautical則正與微軟合作開發飛行模擬器遊戲的相關硬體;Geek Made Designs則負責設計控制器遊戲主機專用的木製支架,而Cable Matters則將推出一條長10米的HDMI線,以方便玩家長距離連接到Xbox Series X主機。 目前已有,玩家已可以在其網頁購買到相關的周邊產品,未來還會有更多廠商加入!
-
立馬預購、或等RTX 3060!傳NVIDIA新顯卡供貨少、明年才有望穩定
NV RTX 30系列顯示卡發表至今相關,雖說新一代顯示卡效能數據上來看強翻天,但對於一般玩家來說,最重要的關鍵可能還是在於有沒有辦法穩定買到顯示卡本身(拿在手上的、才是真的!),據外媒消息來源指出,NV下半年RTX 30系列顯示卡的供貨可能會非常少,有可能會是歷年來最少的一次,而主因在於三星8nm製程產能。 原先NV會轉向三星就是因為三星8nm製程的產量能比TSMC 7nm大,倒也不是因為台積電做不到,而是在NV發表之前,台積電整年的7nm訂單就已經是幾乎滿載的狀況,要能確保NV顯示卡能有穩定大量供貨...這點就是NV轉向三星的原因,不過下半年RTX 30供貨少的原因在於,NV現階段還無法確定三星8nm產能,因此不敢一次下太多單,預計要等到第四季、產能趨近最大化以後,到了明年2021年才有機會穩定。 這就商業角度上來說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會導致未來RTX 30系列顯示卡價格上漲的可能,間接可能會讓目前預購卡片的玩家囤貨、並導致未來漲價後脫手,最終有可能導致NV自己的利潤潛在問題,不過老實說,這也不是NV的問題就是了,只能說是情勢所趨。 不過這邊還是讚揚的一點是,撇開,其他包含RTX 3080和RTX 3070兩張顯示卡的價格都算是定在「價格不漲、效能倍增」的定律上,其實就算是RTX 3090,以取代原先Titan系列這點來看,這價格定位也算是合理的了。因此,雖然RTX 30系列顯示卡的消息目前才剛發表不久,玩家甚至也還沒拿到實際卡片的情況下,第四季供貨狀況仍有待觀察,不過玩家如果手上還不急著升級、組裝電腦的話,還是可以再等等,或者甚至等之後可能推出的RTX 3060也並無不可,或許價格「更俗」也說不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技嘉GIGABYTE G27Q實測開箱,27吋IPS 2K解析度搭載144Hz更新率,平面電競螢幕!
電競螢幕現在是喜歡打Game玩家的必備周邊,高更新率、低延遲的特性以及是否有G-Sync或FreeSync同步技術通常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這次技嘉(GIGABYTE)推出的電競螢幕G27Q,除了擁有上述強勁的效能外,配上頂級的面板規格,高畫質的影像輸出,同時還擁有GIGABYTE GAMING系列的戰術型功能,讓G27Q成為遊戲中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看到這麼優秀的螢幕,看的小編也心動了,就讓我們趕緊來開箱看看吧! 初次拿到G27Q時,發現這款螢幕非常的低調、內斂,啞光磨砂的風格配合經典黑色,百看不厭,螢幕還有著不易反光的霧面設計,搭配三邊窄邊框,讓玩家在遊戲時,能更專注於於眼前,不輕易的被外界干擾。 這次的G27Q是27吋的螢幕,但它不僅有2K(2560x1440)的解析度,使用的還是IPS面板,讓玩家們可以體會到有別於FHD(1920x1080)的細緻畫質,還獲得更廣的可視視角和更精準的色彩,絕對讓玩家能夠身歷其境。 G27Q背部沒有當今過度興盛的RGB燈效,使用時視覺上比較不易受光害干擾,螢幕背後的頂端有GIGABYTE的專屬LOGO,在右下角則是G27Q型號字樣,而操控全螢幕的五向OSD搖桿設置在左下角,一眼就能看出極為簡潔的設計,除了幾個標誌外,在背後也有些科技感的圖騰設計,搭配上專屬腳座,整體流線型的外觀呈現了簡潔有力的設計哲學。 G27Q附有專屬的腳座,還支援100 x 100 mm的VESA壁掛,如果有懸臂支架或壁掛的需求,可以自行將原腳座拆除並安裝VESA的壁掛系統。除此之外,在螢幕的正上方也設有獨立散熱的出風口,加強螢幕的散熱效率。 G27Q有著GIGABYTE Gaming系列的專屬腳座,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外,還提供各種高度、傾斜度多重調節,玩家可以依照需求自行調整,而在腳座中間也提供了整線槽,讓螢幕線、電源線等不用亂糟糟的在桌面上遊蕩。 另外G27Q的連線埠提供了兩組HDMI2.0、一組DisplayPort 1.2、USB 3.0兩組、USB-B及3.5mm耳機孔,使用彈性十足,像小編自己有在遊玩家機平台,就能直接接上電腦與家機,隨時切換使用,而且本身就帶有喇叭的設計,讓G27Q使用起來超級方便。 前些年小編在選購螢幕的時候,就在尋找一款144Hz,有G-Sync,並且支持HDR功能的27吋IPS螢幕,可是當時的選擇性不多,不是太貴就是少了一些規格,現在G27Q除了擁有144Hz更新率搭配1ms超低的反應時間,同時擁有AMD FreeSync Premium技術(支援G-Sync相容),並支持 VESA DisplayHDR 400,超齊全的規格,讓小編看到超級興奮,立刻想入手一台,而且這價位肯定比前些年買的螢幕便宜不少,物超所值。 除了擁有齊全的電競規格外,G27Q的色彩表現也十分亮眼,原生的8-bits面板,擁有92% DCI-P3與120% sRGB超廣的色域覆蓋,還有1000:1的對比和350 cd/m2 (TYP)的亮度以及高對比的表現,除了遊戲之外,拿來做影音後製、創作也是綽綽有餘,再搭配上現在新遊戲大多有的HDR功能,更逼真的畫面表現,絕對會讓玩家們有更身歷其境的感覺。 另外,G27Q內建了防閃頻,能夠穩定螢幕的光源,並通過TÜV國際認證的低藍光功能,讓需要長期盯著電腦螢幕的玩家、創作者,也能時時保護眼睛的健康。 為了提供優秀的遊戲體驗,GIGABYTE GAMING電競螢幕致力於戰術型多功能的輔助設計,這次G27Q也不例外,螢幕上的五向OSD搖桿可以快速調整螢幕的各項數值外,還能應用於遊戲上的戰術功能,從選項中的GAME ASSIST進入選單,可以發現能夠設置遊戲計時器、準星輔助和螢幕拼接輔助(多螢幕使用)等,都是能夠輔助遊戲體驗、幫助勝利的絕佳利器。 看完這麼多介紹後,電競螢幕最重要的還是實際遊戲體驗,小編以NVIDIA GeForce RTX 2060 SUPER測試遊玩《APEX英雄》和《魔物獵人》,在144Hz與1ms的加持下,螢幕表現非常順暢,而有G-Sync相容下,也無撕裂感,整體的體驗非常爽快,沉浸感十足。小編自己也是使用144Hz的螢幕,但是實際表現並無G27Q這麼優異,在畫面的表現上,G27Q不管是整體的流暢度,或是色彩帶來的驚喜感,都大勝原先小編所使用的螢幕。(謎音:真是越看越想敗家了XD!)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sFZSaxyE0 ▲實際以G27Q試玩的側錄畫面,遊戲為《APEX英雄》和《魔物獵人》,這是以NVIDIA RTX 2060 SUPER搭配的測試,可以看到遊戲流暢度十分足夠。 實際色彩呈現方面,使用校色工具Spyder X Elite搭配軟體對G27Q做測試,整體色域涵蓋範圍的表現非常不錯,擁有100%sRGB、85%NTSC,廣色域相對顯現出來的顏色就更加的豐富,而AdobeRGB支援到87%,拿來作影音的後製也可以有不錯的效果,DCI-P3則強調電影的視覺體驗,這次G27Q擁有96%的P3,拿來欣賞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電競遊戲的勝負往往在一瞬間,GIGABYTE G27Q已準備超齊全的規格隨時備戰,144Hz更新率與1ms的反應時間,讓玩家在遊戲戰場上暢行無阻,支援VESA DisplayHDR 400讓遊戲畫面更加還原擬真,而且支援AMD FreeSync Premium與G-Sync Compatible Ready相容,不管NVIDIA或是AMD顯卡都能輕鬆對應,再配合上OSD的遊戲輔助戰術應用,遊戲的勝負操之在手。 另外,G27Q的超廣色域覆蓋,讓顏色有更亮眼的表現,若是想要尋找一台遊戲、創作兩用的螢幕,G27Q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Intel Tiger Lake「老虎出閘」,11代Core處理器,全新EVO平台,以及全新Intel Logo發表
Intel在北美時間9月2日(台北時間9月3日凌晨0點)發表Drop In!的主秀!他們將正式發表第11代Core家族行動處理器(代號Tiger Lake),並聯袂各家筆電廠商發表採用Core ix-11xxGx的筆電,搭載最新Iris Xe內顯,提供前所未有的筆電新體驗。 這次發表會,主要講解第11代Tiger Lake-U處理器的功能、效能,並帶出全新Intel家族Logo,並帶出各策略夥伴們的產品。如同先前揭露的訊息,這次Intel Tiger Lake處理器的正式名稱,就叫做第11代Core處理器,並號稱是「地表最棒處理器」(針對輕省筆電而言),內建Iris Xe Graphics內顯,不僅效能強勁,也很省電,一台筆電即可足創作者與遊戲玩家們的需求! 首先Gregory Bryant介紹Tiger Lake擁有全新CPU、全新GPU、整合AI、內建Thunderbolt 4、整合Wi-Fi 6,以及深度軟體優化等特色,為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強勁效能表現。第11代Core家族處理器,包括Core i7、Core i5、Core i3共三種等級,跟前代相比,在創作類效能增加到4倍、生產力工具提升20%、內建的Iris Xe效能更是快得不得了!將給予眾人嘆為觀止的使用體驗! 接下來由Boyd S. Phelps簡介Intel的SuperFin製程科技,其採用10nm製程,但採用了Super MIM電容,搭配強化的RC相移電路,以及新型的超薄隔離栅,讓Tiger Lake-U的爆發時脈可達4.8GHz,但功耗依然控制在15W,讓效能又快、且又省電。 在CPU裡面可看到兩顆die,大顆die的部份,其CPU效能比上一代提升20%以上,至於內建的Xe內顯則提供比上一代快2倍的繪圖效能。此外由於內建的AI指令集,可提供5倍的AI運算效能。至於其他周邊方面,首先是可支援PCIe 4.0規格,並內建Thunderbolt 4,再搭配全新的記憶體控制器(支援LPDDR4X),讓Tiger Lake不管是在CPU、GPU或是周邊I/O的效能突飛猛進。至於小顆die的部份,則是內建Wi-Fi 6,提供近3倍的傳輸效能。因此,相較於同樣是10nm的第10代Ice Lake-U而言,第11代的Tiger Lake-U整體性能算是大幅升級! 既然Tiger Lake這麼強,現場當然要跟對手較量一下,接著由Ksenia Chistyakova來介紹Tiger Lake筆電的效能。首先是在Photoshop進行照片後製處理,結果Tiger Lake-U的效能比AMD Ryzen 4800U快200%以上,處理時間在40秒以下。若再比影音後製處理,結果同樣是Tiger Lake-U比AMD 4800U還快約100%。此外,現場展示了透過AI指令來進行視訊會議,可做各式視訊即時處理,速度更快更即時,也更省電。 至於遊戲方面,現場也拿了AMD 4800U、Tiger Lake-U,以及10代Ice Lake-U搭配NVIDIA MX350獨顯等筆電,來跑兩款遊戲,結果是Tiger Lake贏最多,其他兩者都輸,看來Tiger Lake-U內建的Xe內顯,效能果然強勁! 以效能來看,Tiger Lake提供創作者們高達2.7倍的效能提升,提供遊戲玩家高達2倍的畫格數(FPS)提升、並提供更沉浸的視訊會議體驗,一機就可同時滿足創作者與玩家們的需求,不管出門在外,或是在室內使用,Tiger Lake筆電都能滿足各階使用者的需求。 有了最棒的處理器,也要有最棒的主機板平台,這也就是Intel先前喊過的Athena平台,以最少的PCB面積,最密集的Layout,幫助筆電廠商打造最輕薄的筆電。而這樣的Turn Key解決方案,就是Athena平台,Intel也給Athena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就叫做Intel EVO平台。 (好比2003年時Intel推出的Centrino行動平台一樣,只要使用到Intel處理器、晶片組、有線/無線網路等元件的筆電,就算是Centrino平台) 這些採用Athena平台(正式名稱叫做Intel EVO認證平台)的筆電,就擁有更輕薄的機身,且效能與反應都非常理想。通過EVO認證的筆電,必須具備:可提供持續性的即時反應,1秒快速喚醒,以及FHD螢幕時超過9小時以上的電池續航力,且搭載FHD螢幕只要快充30分鐘就能充到可用4小時的電。 當然Wi-Fi 6與Thunderbolt 4也都全部具備!這就是Intel EVO認證平台想要帶給用戶們全新的筆電使用體驗。(就像當年Centrino平台所帶來的全新體驗一樣) 這次為迎接新的平台誕生,Intel也重塑自家的Logo商標,把外圍那圈拿掉,以免有劃地自限的感覺,拿掉之後,才有寬廣的成長空間啊!接著由Karen Walker介紹Intel的Logo再進化。把intel的字型再改進,看起來更有味道,而其他產品名稱與商標,也都重新設計過,除了字型以外,其背景圖案則含有一個正方形的區塊,例如標示成i7/i5/i3,這也是Intel家的辨識圖騰。 最後,Intel的發表會當中,也另外擺放了各策略夥伴們的訪問影片,並有各家廠商的產品影片。以下就來看看這些產品吧! ASUS ExpertBook B9 Acer Swift 5 Dell XPS Dynabook Portégé X30W & Portégé X30L-J HP Pavillion x360 Lenovo YOGA 9i Samsung Galaxy Book Flex 5G 由於這次僅有簡單帶到Tiger Lake的發表訊息,因此正式筆電產品,還有待各家策略夥伴廠商的個別產品發表,因此未來將會有更多Tiger Lake筆電的新聞消息!總之,2020年第四季想要買高效能、低功耗筆電的創作者或玩家們,可以考慮一下新的第11代Tiger Lake-U筆電!別再考慮「10」代的眼淚囉!XD
-
HP Pavilion Gaming 15以AMD最新行動處理器打造高效「純正電競」筆電,7nm Ryzen 4000神助攻,8核心剽悍效能輾壓全場
AMD Ryzen 4000行動處理器在效能表現上可謂勢如破竹,7nm製程與突破性Zen 2核心架構的表現不容小覷,實力足夠和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媲美。其中,Ryzen 7 4000H系列瞄準遊戲玩家,為輕薄筆電的遊戲處理需求提供顛覆性效能與效率。 HP看準這點,將旗下專為「純正電競」的Pavilion Gaming產品線和AMD合作,推出搭載Ryzen 7 4800H處理器的Pavilion Gaming 15電競筆電,主打的自然就是最純粹的電競體驗,從裡到外都徹徹底底的是一台專為遊戲打造的高效能筆電,再搭配標準主流144Hz螢幕更新率和B&O Play音效的加持,電競、影音娛樂兩全其美,打造高效能的AMD電競筆電。 就外觀上而言,Pavilion Gaming 15不折不扣的是一台很硬派的筆電,這在目前一般電競筆電往往會走圓潤優雅的外觀不同,它採用剛硬的線條和稜角分明的機身設計,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內部效能勢必不凡。 除此之外,Pavilion Gaming 15更具備許多電競重要元素,包含15吋的1080p FHD解析度螢幕,同時也具備144Hz螢幕更新率,針對目前眾多3A大作和電子競技類遊戲有良好的支援,螢幕也採用6.4mm窄邊框設計、提供79%的螢幕佔比,提供絕佳的沉浸感遊戲體驗。再者,採用超廣角霧面防眩光螢幕,即便長時間久視畫面也不易感到疲累,對於熱愛電競的狂熱玩家來說是一大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Pavilion Gaming 15搭載HP快速充電技術,關機狀態下可在45分鐘內快速充滿50%電力,讓玩家可以輕鬆快速享受電競遊戲體驗。此外,除了提供獨立RJ-45網路埠做有線網路傳輸外,無線網路傳輸部分也搭載最新的Wi-Fi 6標準,提供高速無線網路體驗。 HP Pavilion Gaming 15搭載AMD Ryzen在行動處理器主流高階版本Ryzen 7 4800H,該處理器採用8C / 16T配置,基礎時脈2.9 GHz,記憶體部分則是搭載8GB DDR4-3200,儲存空間以256GB SSD + 1TB HDD做彈性使用。接下來就進入實測的部分吧!我們將以幾款常見的主流測試軟體進行跑分測試,由於HP Pavilion Gaming 15標榜「純正電競」筆電,在測試項目上選用也更多的3A大作、競技遊戲等做代表,以便玩家們一窺這台筆電的效能優勢! 作為一台主打電競的高效能筆電,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實際應用到遊戲上的效能表現,我們也找了多款不同類型的遊戲作為代表,方便讓玩家了解Pavilion Gaming 15的效能表現。 首先是近期的熱門RPG動作遊戲《地平線:期待黎明》,從PlayStation平台移植到PC,描述末日後人們和機械之間獵殺與共處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遊戲因為才剛移植到PC平台不久,因此本身的最佳化並未做到最完整,也因此相對來說想要流暢遊玩的話本身硬體規格不能太差,我們利用遊戲內建的跑分模式分別在「品質優先」和「最高品質」上做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這款相信玩家們已經不陌生,堪稱最吃硬體的3A遊戲之一,考驗的不只是顯示卡效能,也同樣要求處理器的運算能力達一定水準,即便是桌上型電腦也未必能達到破60 FPS的水準。我們將畫質設定分別設定為「高」和「很高」兩種模式測試。 同樣也是吃硬體資源的《古墓》系列遊戲,本作在光影的表現上更加要求,也因此能夠更進一步的看出顯示卡的火力。我們以「最高」畫質和「高」畫質兩種設定進行測試。 本作作為《極地戰嚎》系列,在視覺上跳脫過往的寫實風格、改走色彩更鮮艷的半卡通風,在視覺表現的呈現上更加動人,同時遊戲本身也大大改進過往的缺點、並且新增了不少遊玩系統,也讓本作的遊戲特色更加鮮明。測試模式是以「極高」和「高」畫質作為代表。 接著是近期同樣非常熱門的FPS電競遊戲《虹彩六號》,本身就十分優秀的最佳化設定使得多數筆電和PC都有不錯的效能,而我們也將畫質設定至最高後進行測試。 HP Pavilion Gaming在外觀擁有十分陽剛的設計線條,硬派的電競純血外型同樣也給人一種堅固耐用的形象,再者,以「電競筆電」出發的設計理念,也促使HP Pavilion Gaming 15能夠針對電競玩家滿足更多需求,包含像是標準的144Hz高螢幕更新率、優秀的鍵盤敲擊體驗和足夠的效能表現等等,尤其在效能表現方面更是令人滿意,這主要自然還是歸功於AMD Ryzen 7 4800H處理器的神助攻,才能讓Pavilion Gaming 15擁有和桌上型電腦媲美的高效能。另外,內建的HP快速充電技術也是一大優勢,讓筆電在關機狀態下於45分鐘內快速充滿50%電力,讓玩家能夠更快重回戰場! 總結來說,HP Pavilion Gaming 15在擁有高效能和純電競血統的組合下,創造出最適合滿足一般電競玩家想要出門在外仍舊可以享受打Game樂趣的慾望,也是AMD在筆電市場中更添一優質戰力的絕佳代表。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