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商品新聞
-
安耐美ENERMAX推出第一款支援Intel Xeon W-2400與W-3400系列Sapphire Rapids-WS處理器LGA4677腳位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幻彩銳龍 LIQTECH TR4 II 360 ARGB
安耐美ENERMAX 宣布其具有超頻等級散熱效能的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 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將適用於Intel LGA4677 平台。新版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的水冷頭安裝套件可支援Intel Sapphire Rapid-WS的W-3400 和W-2400 系列 Xeon® 處理器,符合Intel® LGA4677腳位;新版的安裝套件可同時支援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處理器的CPU腳位: sWRX8/ sTRX4 / TR4 ,與 AMD EPYC 處理器CPU 腳位: SP3。 榮獲2019年歐洲硬體協會大獎當年度最佳水冷散熱器的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是全球首款可100%覆蓋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和Intel Xeon Sapphire Rapids 處理器表面的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高達500W TDP 無與倫比的解熱能力,能充分發揮Intel® Xeon 工作站處理器 W-3400與W-2400 的強大效能;同時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也適用於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工作站處理器;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將是提高專業工作站生產力的CPU水冷散熱器首選! 安耐美ENERMAX 也將提供LGA4677 扣具組給已經有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同時計畫將電腦系統更換為Intel LGA4677 平台的消費者。 支援Intel Xeon LGA4677 腳位的新版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將會在今年3月於台灣開始販售。 LIQTECH TR4 II幻彩銳龍 產品頁面連結: 安耐美為「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自有品牌,1990 年成立以來,已成為全球知名的電源供應器及電腦週邊產品代名詞,其電源供應器、機殼、散熱及週邊產品成功行銷於全球的電腦市場。秉持結合品質、表現效能、安全及設計的產品創新研發精神,安耐美寫下了許多光榮紀錄,在全世界累積無數的獎項與肯定。總部位在台灣桃園,並擁有海外子公司及全球眾多經銷夥伴,提供OEM/ODM,零售商優良經銷售後服務網路。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MSI推出 NVIDIA GeForce RTX 4080、4070 Ti GAMING TRIO WHITE 顯示卡
作為 True Gaming 電腦硬體的領導品牌,MSI 很高興地宣布推出搭載 RTX 4080 和 RTX 4070 Ti GPU的 GAMING TRIO WHITE 顯示卡。全新的 WHITE 系列結合了最新的圖像技術、高效能電路板設計和先進的散熱技術,採用精美的銀白色飾面。有著可在維持低溫的同時並保持幾乎無聲的完美平衡外,這些嶄新的顯示卡將會是各地 DIY 愛好者,組裝白色或銀色組機的完美選擇。 如同標準 MSI GeForce RTX4080 16GB 和RTX 4070 Ti GAMING TRIO 顯示卡一樣,WHITE 版本在效能、散熱和低噪音之間取得了同樣出色的平衡,深受遊戲玩家的信賴。採用最新的 TORX 風扇 5.0 設計的三個白色風扇版本,該設計使用成對的三個風扇葉片與一個外框相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邊框,將氣流集中到升級後的TRI FROZR 3散熱系統中。散熱片中心經過精心打造的鍍鎳銅底座有助於有效散熱。新的GAMING TRIO WHITE系列亦配備了雙 BIOS,只需輕輕一按開關,即可輕鬆依照需求在低噪音安靜模式或更高效能的遊戲模式間切換自如。 帶有流通設計的冷白色和銀色金屬背板加強了顯卡,同時也透過巧妙設置的導熱墊提供額外散熱。 Mystic Light 點綴在顯卡的外部,透過 Mystic Light Sync 和 Ambient Link 與其他PC組件同步燈效。作為畫龍點睛之筆,白色系列顯示卡亦配有白色版的GAMING TRIO 支架。結合 MSI 其他白色組件產品,完美實現白色愛好者無可挑剔的白色PC主機。 MSI Afterburner是全球公認最廣泛使用的顯示卡超頻軟體。它提供對顯示卡的完全掌控,並讓使用者能夠即時監控關鍵系統指標。由於更高的 FPS,Afterburner 提供免費的效能提升,以獲得流暢的遊戲體驗。欲獲得最佳體驗,請確保下載使用 2023 年 1 月 11 日發布的最新版本。(Afterburner 4.6.5 Beta 4) 獨家 MSI Center 軟體透過好用易操作的使用流程提升用戶體驗。例如,提供類別建議,其中包含建議您安裝的功能集。 全新 MSI GeForce RTX4080 16GB GAMING TRIO WHITE 和 GeForce RTX4070 Ti GAMING TRIO WHITE 12G 系列卡預計將於 2023 年 2 月中販售。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花一樣的預算、你要挑半套還是全套,AMD Ryzen 5 5600X整組不用Intel 12代的半價就能入手
自從10月底Intel正式揭開12代Alder Lake架構以及Z690晶片組之後,跟隨著11月初的效能登場與產品開賣的確造成不少的話題,其中特別是在搭配上Z690晶片組與DDR5的組合下,也創造了新一波的效能數據高峰,而同步推出的6款版本更是涵蓋了i9、i7、i5三大區段,儼然一股強烈的12代旋風即將來襲,但是不知眼尖的玩家們有發現到其中的問題了嗎? 對、沒錯,就是「價格」! 這裡並不是單單只有花購入Intel 12代處理器的價格而已,而是一旦決定要入12代的坑,那就得把主機板、水冷、記憶體、甚至Power都一併換掉,這隨便算一算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何況其中光是DDR5的價格就令人有些吒舌,基本上2倍價且少說也得換上16GBx2=32GB才能拉高DDR5的優勢,也就是原本玩家只要花1,600左右入手DDR4-3200 16GB(8Gx2)的預算,這下子一口氣拉高到要花上近8,000左右,如果再加上Z690的昂貴主機板報價以及最好建議搭配水冷等等的預算一起算進去,想要體驗一下12代的快感,可能有種先「痛」後快的感覺會產生。 然而記憶體只是整機的一環罷了,做為主角的處理器本身也是一項花費,以同定位的版本來看,Ryzen 5 5600X售價比Core i5-12600KF還要略低一些,Ryzen 7 5800X則是位於Core i7-12700K與KF之間,Ryzen 9 5900X則是大幅低於Core i9-12900K與KF版本,這價差達2,000並不算少,等於至少一組DDR4-3200 16GB的價格還有找了,這對一般玩家來說,如果選擇12代系列所面臨的第一關選擇就是要花更多預算,這點心理準備可能得先建設好。 那問題就來了,現階段組一台主機的話,到底該怎麼選? 面對這一波的12代效能衝擊,好像Intel開始絕對大反攻、14nm+++的陰影已是昨日過往無須再提,事實上對玩家來說,想要新裝機或是替現有電腦升級還是得考量預算,畢竟大家都是荷包深度有限,否則有錢就是任性、想怎麼買都嘛可以! 既然如此,秉持錢要花在刀口上的採購原則,咱們來細數一下選擇兩方陣營現有花費的幾個考量點吧。對於新組裝或是直接購買新主機的朋友來說,先去掉顯卡這個常態性缺貨的部分,以及SSD、機殼這兩項都會入手的組件,而CPU、主機板、記憶體、散熱器跟電源供應器這幾項,會因為選擇陣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或許仔細一計算下來,價格預算的總體落差不是一點兩點,而是100%跟50%的差異,怎麼買才能入手高性價比的高峰,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大陣營的入手考量吧。 從前面的價格表中就可以看到兩方陣營的價格高低差,除了AMD頂階的Ryzen 9 5950X價位破2萬之外,其他雙方陣營的同階版本對照價格中,AMD的Ryzen 5 5600X是低於Intel Core i5-12600K跟KF的,而Ryzen 7 5800X則是落在Core i7-12700K與KF之間,至於Ryzen 9 5900X則是直接比Core i9-12900K與KF低了約2,000元,也就是說,在第一波中階以上的版本對於來看,總體下選擇AMD陣營的處理器預算費用會略低於Intel陣營,但,重點來了,現有的Core i5-12600K/KF其實供貨量非常少,也就是說,如果想入手Core i5-12600K/KF恐怕就暫時沒指望,要嘛就選Core i7-12700K/KF、再不然就花多一點入手Core i9-12900K/KF,想要讓處理器+主機板控制在15,000元以內,就別傻了吧! 另外一個好玩的現象是,隨著12代的登場,原本的Intel陣營主力11代也是呈現陸續跌價的情況,不過如果按照先前11代對決Ryzen 5000系列的情況來看,除非玩家有"非I不可"的情結,否則可以跳過11代了,只是目前12代的選擇在12600K/KF缺貨的情況下也只能轉向12700K/KF與12900K/KF這兩系列的話,價位考量也是直接拉到13.000元以上的預算,再加上主機板的話等同預算一跳就變成了20,000元大關,相比AMD陣營可以選擇5600X+主機板也不過1萬出頭的價格落差,兩種選擇相差的就接近一倍的預算了。 如果相較於AMD沿用AM4架構的模式,隔2代就換一次腳位的Intel顯然並不把玩家是否會增加預算支出這一點考量在內,或許換句話說,強迫性要求升級會更貼切一點,按過往的例子就已經可以發現這樣的模式,太舊的就不提了,光是從Intel 6/7代、8/9代、10/11代,就換了3次腳位,對應了100/200、300、400/500晶片組,新出爐的12代照慣例也又新換了LGA1700腳位、對應600晶片組,對使用者的預算負擔可不低,但同樣情況換到AMD身上大概就是透過更新BIOS即可使用,君不見現在連A320都能上Ryzen 9 5950X了嗎? 以目前作為搭配Intel 12代處理器的LGA1700腳位僅能選擇Z690來看,價格差異的起落幅度也不小,以DDR5版本的價位來看最便宜也要6,000多起跳,高階版本甚至上看20,000元關卡,如果是之前舊Intel陣營的朋友可能沒有升級選項可以替換,只能汰舊換新、買新賣舊補貼一下價差了,新裝機的朋友預算也要抓一下,如果是選擇Core i5-12600K(有貨的話),光是板+U少說就要去掉近17,000元的預算了,要是想搭配ROG或是AORUS系列的Z690,恐怕得佔掉超過20,000多的預算才能入手;如果是轉挑DDR4版本的價位就稍微比較低一些,但也是大概落在5,000多至9,000之間,算是比較可以接受但用了12代結果沒選DDR5總有點只有搞半套的Fu~ 但若是選擇X570或是B550的主機板搭配Ryzen 5000系列的處理器,這預算價格可就大幅降低了,加上現在連A320都能支援Ryzen 5000系列了,就算最高階的Ryzen 9 5950X也可以搭配使用的情況,整體預算的空間顯然變的大上許多,光是這部分的可調整空間就等於直接把記憶體、SSD等其他零組件的預算都一併包了,如果這不算超值、甚麼是超值呢? 看看原價屋的實際報價就能發現,X570的ROG系列也是7,000多元左右就可入手、AORUS系列更是5,000多元就可買到,選次一級的B550系列更是超值,2,000多就已經很合用了,要是拿A320來搭的話就直接價格壓到底了,免2,000元就能跟8,000多元的Ryzen 5 5600X搭配,這樣一組板+U買起來才是對手Core i5-12600K組合的半價而已,多出來的那一半價格直接可以連同機殼、Power Supply還有記憶體、SSD等等都買單了。 除了處理器與主機板之外,要發揮12代優勢所必要選擇的DDR5記憶體在現階段一堆DDR4-3200都還算平價的情況下顯然是「高貴」的很,當然,可以換個角度看,那Z690也有推出支援DDR4的版本啊,是沒錯,但改成DDR4版本的Z690拿來跟12代搭配的話,效能還可以具備更多優勢嗎? 目前的價差頗大,玩家入手前要多考量,如果要入坑也要做好荷包君哭泣的準備。 選完處理器、主機板以及記憶體之後,那也不能不考慮一下散熱這個課題,如果原廠有附上風扇的話就加減可以省點預算的支出,但如果處理器的功耗太高,那也沒得選擇,上水冷就是必然的了,只不過以這次做為選擇標的的兩個陣營版本中,除了Ryzen 5 5600X這款有隨處理器包裝附上一顆Wraith STEALTH(幽靈扇)之外,其他幾款都得玩家自掏腰包另外添購,選擇上若是以方便性來說,高效能塔扇算是較容易安裝且價格較水冷來略低些。 但12代的功耗與發熱度恐怕不是一般塔扇能夠解決的,想要處理器能夠完全發揮不降頻、甚至還想要小超一下,上水冷已經是必備要件,而且最好建議是採用3風扇的版本才夠力,相較於Ryzen還可以使用氣冷模式來說,先不講是否需要更大的機殼空間,光是水冷的費用就得在總體預算上再增加一筆了,少說多加個4,000元以上(甚至更高)是毋庸置疑了XDD~ 光是從上面選到散熱器就已經明顯的可以看到兩陣營在預算上差距是越來越多,要是連Power Supply也要多付點預算,不知道會不會又一次打擊已經乾扁的荷包君那脆弱的心靈!除了前面的4項重點玩家必須買單之外,假設原本僅採500W左右的使用者若是改採12代恐怕也得考慮一下你的Power Supply瓦數是否夠用,畢竟12代的功耗可不低,再加上顯示卡的情況下,或許沒有上到至少650W以上的版本恐怕不行。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的確是,如果簡單計算一下就可以發現到,選擇兩陣營對玩家來說所付出的成本差距可不低,即便現階段的Ryzen 9 5950X的價格較Core i9-12900K要高一些,但配上其他的零組件之後,反而還更便宜1萬多元,而如果同樣選擇Ryzen 5 5600X與Core i5-12600K的話,兩者的價差其實也可以達到一倍以上,以目前Core i5-12600K斷貨的情況所以僅能選擇最低的12700K來看,價差就更多了。 那會不會覺得說,也可以選DDR4的12代主機板啊,是沒錯,但目前一樣只有Z690晶片組的版本可以選,的確相對性的省了一些些,再加上DDR4記憶體的價格確實較低,即便如此,只要輕鬆計算一下就可以發現,仍舊是一倍的價差,聰明玩家應該要怎麼買,還用說嗎?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Samsung發表Flashbolt業界首款第三代16GB的HBM2E記憶體技術,效能達到JEDEC最新HBM2標準之3.2Gbps,將推動HPC市場再達巔峰
說到HBM (High Bandwidth Memory,高頻寬記憶體),您會想到市面上有哪些產品用到這個技術? Radeon VII? Radeon Instinct MI50/60? Titan V? Tesla V100? 還是已經GG的Kaby Lake-G系列? 對! 沒錯! 這些產品都有使用到HBM2的記憶體,擁有超高頻寬,能提供快速記憶體存取,以釋放出GPU的效能。 為再提升HBM2的效能,Samsung (三星)這次發表了全新的Flashbolt第三代HBM2E記憶體,單疊就能擁有16GB的容量,效能更高,與HPC (高效能運算)系統最速配,能幫助系統製造商建構出效能超強的超級電腦,以應用在資料中心的大數據處理、AI相關的資料分析,以及更精細的繪圖領域…等等。 Samsung新聞稿: JEDEC規範: 新這次三星發表的Flashbolt HBM2E記憶體技術,容量達16GB,為上一代Aquabolt HBM2 8GB的兩倍,其採用3D垂直堆疊方式,以8層16Gb的DRAM die所組成。這些DRAM die都是採用10nm等級(1y nm)製程,相較於先前的20nm製程還要先進一些。這次的HBM2E封裝技術,以超過4萬個TSV (矽穿孔)技術,將micro bump (微凸塊)精確排列以進行互連,其中每顆16Gb的DRAM die均包含了5,600多個此類微小孔,由此可見其精細的製作技術,能讓相同體積空間堆疊出更高容量的高速記憶體。 至於頻寬部份,三星Flashbolt HBM2E透過其專有的電路優化設計,來傳遞訊號,每DRAM針腳能提供高達3.2Gbps的效能,讓每個堆疊達到410GB/s的總頻寬,相較於前一代提升了33%的效能。 三星表示這次的HBM2E效能,其實還可以超頻到4.2Gbps,讓其每個堆疊達到538GB/s,效能達到比上一代的307GB/s還快75%!因此這次的HBM2E技術,透過容量與頻寬的提升,將能讓效能更上一層樓! ▼ 三星的各代HBM2記憶體規格比較 JEDEC於2020年1月正式釋出最新版JESD235C規範,其裡面將傳輸速度提升到3.2Gbps/pin,讓每堆疊頻寬高達410GB/s。至於容量方面則是定義到可以堆疊到12顆DRAM Die,而每顆Die的容量為2GB,使其總容量達24GB。因此理論上,HBM2容量是可以達到24GB的! ▼ JEDEC制定之各版本HBM2記憶體規格 而這次Samsung的Flashbolt就是符合其JESD235C規範,但每堆疊最高DRAM Die的數量只達到8層,而每顆Die的容量為2GB,因此可以疊到16GB。 這次三星的Flashbolt採用HBM2E技術,HBM2E後面的E,代表Evolutionary,也就是HBM2的進化版。而三星預期於2020年上半年開始量產,當然既有的Aquabolt HBM2產品線也持續供應。只是由於HBM2系列的產品售價都比較高,因此像是AMD這樣的公司就算要導入最新的HBM2E記憶體,也會先應用在高階的繪圖卡產品線,如前述的Radeon Instinct系列,從現在開始設計、導入,到真正量產上市,應該最快也要2020年耶誕購物季,或是2021年初才看得到囉!
-
AMD新年好禮大放送,祭出多項超值Ryzen處理器優惠方案
AMD Ryzen系列處理器新年好禮活動即日起熱鬧開跑,為歡慶2019年到來與回饋消費者的熱烈支持,AMD攜手各大廠牌祭出多項優惠方案,凡購買AMD指定處理器搭配AMD 400系列主機板,或購買華碩與華擎多款指定主機板,皆能獲得多項限量超值好禮,讓玩家能盡情享受Ryzen處理器強悍效能與極高性價比所帶來的絕佳體驗! AMD第2代Ryzen處理器具備的高效能運算與創新功能,為PC遊戲玩家、創作者及狂熱遊戲玩家帶來超流暢的運算體驗,搭配上AMD X399、X470或B450晶片組主機板,其擁有發燒級功能與卓越的控制能力,不但為追求超頻的使用者量身打造,更特別針對第2代Ryzen桌上型處理器進行優化,將其出色的效能及功能發揮到極致,帶給玩家極致流暢的遊戲體驗。 除此之外,擁有AMD X399或4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的玩家們,更可免費下載AMD最新StoreMI軟體,不僅將SSD速度與硬碟容量結合,打造出兼具效能與容量的儲存空間外,更能滿足PC狂熱玩家針對改善載入時間、開機時間、檔案管理與系統回應速度等各種需求,絕對是玩家們馳騁於遊戲戰場時的最佳選擇!新年好禮優惠方案詳情請參考下方。 【AMD新年好禮優惠方案】 AMD推出限量超值好禮 活動內容:購買AMD Ryzen 7 2700X或Ryzen 5 2600X搭配AMD 400系列主機板,即贈送AMD Ryzen毛帽(價值NT$ 699元);購買AMD Ryzen 5 2400G或Ryzen 3 2200G搭配AMD 400系列主機板,即贈送AMD Ryzen硬殼包(價值NT$ 299元),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月31日。 華碩全系列B450主機板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碩B450全系列主機板,即贈送AMD x ROG硬殼包+ 32G USB隨身碟,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月28日。 活動詳情:請參閱活動網頁。 華碩TUF Gaming B450系列主機板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碩TUF Gaming B450系列主機板,即贈送「新楓之谷寵物禮包」,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3月30日。 活動詳情:請參閱活動網頁。 華碩指定主機板、顯卡、處理器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碩指定主機板X399/ X470、Radeon RX 590、Ryzen Threadripper/ Ryzen 7系列處理器任兩項,登錄即送「飛行外套」,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1月11日起至3月31日。 華擎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擎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上網登錄即可獲得Phantom Gaming電競耳機架1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月31日。
-
ZOTAC於CES 2019激發「創 ‧ 想 ‧ 電玩」新可能
領先全球的香港電競品牌ZOTAC Technology,將於芝加哥舉行的2019美國消費電子展 (CES),獨家披露一系列ZOTAC及ZOTAC GAMING的全新產品。嶄新的電競及電腦展品將齊集於凱薩宮酒店的ZOTAC展位,當中包括ZOTAC GAMING首次推出的GeForce RTX水冷顯示卡、最新一代的ZBOX迷你電腦、MEK MINI電競主機以及更多全新設計,並透過即場示範展現先進技術與卓越性能。 在CES上最為矚目的必定為MEK MINI的展出。MEK MINI是ZOTAC GAMING MEK 電競主機系列的新力軍,採用世界領先的輕量級造型,搭載出色遊戲性能,以輕型王者的實力挑戰成為世界最強的迷你桌面遊戲電腦。此外,在CES現場更會特別展出一系列的限定彩色版MEK MINI,供來賓搶先目睹MEK MINI的無限魅力。 MEK MINI為了讓遊戲玩家隨處享受高品質遊戲體驗而打造。它不但擁有極致精巧及優質散熱的設計,容量亦僅得9.18公升,加上搭載6核心Intel® Core™ i7處理器和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系列的獨立顯示卡,能讓你盡情暢玩配置要求最高或採用即時光影追蹤與DLSS技術的最新遊戲大作。 為了提供極速效能,MEK MINI以NVMe M.2 SSD作為主要驅動器,並配備16GB的DDR4記憶體。另外設有2TB硬碟的龐大容量,讓玩家下載更多的遊戲。此外亦透過 Killer 千兆乙太網和Killer 無線網路技術,實現最快、最可靠的有線和無線連接,配合優先加載遊戲、視頻和音頻的功能,將遊戲速度提升至極致。 ZOTAC Technology 產品總監黃嘉寶表示:「小而強大的MEK MINI 是玩家們最理想的遊戲電腦。輕盈便攜的設計,不但將你的目的地搖身變成另一個遊戲主場,更可以適用於不同場合 — 網路派對、電競比賽、展出示範、辦公室或家居自用等等,隨時隨地為你帶來高端遊戲與電競體驗。」 ZOTAC GAMING 的水冷顯示卡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亦將於CES 現場首次亮相。新一代的ArcticStorm 結合超凡冷卻力量與Geforce RTX 2080 Ti 的終極圖像效能,全新設計更採用了高精確度的3D 激光雕刻,展現透徹亮麗的發光效果,加上SPECTRA 2.0 光效系統帶來的可編程LED 燈條,令這張水冷顯示卡綻放出千變萬化的奪目光彩。 而透過全覆蓋式水冷頭和16 +4 相供電設計,ArcticStorm 將提供無可比擬的穩定性能、省電效果以及RTX 系列中最出色的冷卻能力,是打造終極遊戲系統的必要裝備。 ZOTAC 亦為ZBOX 迷你電腦系列注入嶄新技術,展示性能更強大、功能更多樣的電腦系統。 現場能率先目睹MAGNUS EC 系列的全新型號。MAGNUS 首次加入最先進的GeForce RTX 圖像效能,並搭載第8 代Intel Core i5 處理能力,提供平穩快速的表現,以滿足電腦硬件愛好者的需求。此外,新型號更具備Killer 千兆乙太網和 Killer 無線網路技術,令網上遊戲或串流影音更加順暢無比。同場亦展示效能新升級的ZBOX 迷你電腦Q 系列。新型號以 Intel Xeon 處理器提供工作站所具備的專業級效能,更備有Nvidia Quadro P5000 專業桌面顯示卡和2.5Gps Killer 有線網路,令它躍升為ZBOX 迷你電腦中最強的迷你工作站。 不能錯過的還有首次搭載Intel Core i7處埋器的P系列迷你電腦,以及首台為即時串流而設的ZBOX迷你電腦,其內置Intel Core i5處理器、Avermedia影像擷取卡和預先加載的Streamlabs OBS軟體,令這台迷你雷腦能高效穩定傳遞4K 解析度30 FPS更新率的視訊資料。 我們誠邀您於1月7日至10日的CES 2019期間,蒞臨我們於凱薩宮酒店的展位No. 29201。如有任何查詢,敬請電郵至marketing.us@zotac.com。
-
Arm首款多執行緒處理器,強化駕駛人對大規模部署自駕車的安全信任
• Arm Safety Ready計畫加入全新Automotive Enhanced (汽車強化)處理器,催生下一代安全駕駛經驗 • 針對 7奈米進行最佳化:Cortex-A65AE 是Arm首款內建安全技術的多執行緒處理器,能處理各種自動載具的感測器資料,以及滿足車載資訊娛樂(IVI)/駕駛艙系統的高處理量需求。 • 同步多執行緒(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針對高處理量作業負載進行最佳化,提供最佳的效能表現效率 全球IP矽智財授權領導廠商Arm宣布為Arm Safety Ready計畫推出全新Cortex-A65AE處理器,提供強化的多執行緒功能,以因應高資料處理量作業負載,並支援Split-Lock技術,實現整合安全性,加速未來自動駕駛車的部署與創新。 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資料顯示,73%美國駕駛人非常畏懼在完全自動駕駛車中行駛,更有63%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在步行或騎自行車時旁邊有自駕車時較不安全。這些數據反映出唯有駕駛人與乘客認為安全性足以信賴時,大眾才會接受新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化程度持續攀升的自駕車技術。 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十分重要,而欲提供這樣的信任經驗,車廠需要理想的解決方案,不僅要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正確的平衡點,還須兼具可部署、可擴充、以及能夠量產等特性。業界領導的OEM大廠和一線廠商等各界看法,反映出大家需要各種類型的運算來滿足未來汽車的諸多需求,因此驅動這些新型車輛的運算能力,預料不會有一體適用的萬能型晶片。 Arm在今年稍早承諾,致力協助OEM與一線廠商加速安全的完全自動駕駛車部署, 發表 Safety Ready 計畫 ,以及一套專屬的 Automotive Enhanced IP產品系列,包含Cortex-A76AE處理器,除了提供自動駕駛應用對於處理效能的需求,更顛覆以往內建安全的定義。為進一步擴展Automotive Enhanced IP陣容,Arm宣布推出Cortex-A65AE,亦即產品藍圖中所稱的Helios-AE。 Arm Cortex-A65AE (汽車強化)是Arm Automotive Enhanced產品系列IP的最新成員,設計旨在讓新一代汽車得以更有效率地處理多個感測器資料流,以及安全地提供各種創新的駕駛體驗。其提供強化的多執行緒功能,並透過Arm創新的Split-Lock技術提供整合安全性。 為達到更高的自駕車等級,未來新車將搭載更多感測器來偵測車輛週遭環境,其中包括攝影機、光達、以及雷達,處理量與運算方面的要求將大幅增加以安全地處理這些資料。多個感測器輸入讓車輛能看到週遭環境、感知當前發生的狀況、規劃可行的行車路徑,以及向制動器發出指令讓車輛朝決定的路徑行駛。 由於車輛各點蒐集到如此多的資料,應付高資料處理量的能力就成為異質化處理的一項關鍵,如此才能實現ADAS以及各種自動駕駛應用。此外安全也是這些系統的關鍵要素。Cortex-A65AE適合管理蒐集感測器資料對於高處理量的要求,並能在鎖步(Lock-step)模式下連接各種加速器,包括機器學習或電腦視覺等運算元件,協助系統有效率地處理資料。但最為關鍵的是,它能在極安全的狀態下完成這些作業。 除了更多的感測器輸入資料外,更加自動化以及先進駕駛輔助功能也將大幅改變人車互動體驗。在這波轉換期中,我們的車輛將搭載更多螢幕以提供更好的體驗。包括擴增實境的抬頭顯示、各種警訊、以及改良的行車地圖,都會為駕駛人提供詳盡的資訊。車內的乘客也能沉浸在裝在車內四處螢幕所呈現的影音娛樂內容,然而這些嶄新車艙體驗要能被大眾接納,關鍵的前提是必須達到理想的信任度、可靠度、以及安全度。感測器不光要偵測外部狀況,還要感測車內駕駛人的狀況。包括監視眼球運動以偵測疲勞程度、體溫、關鍵生理跡象和行為模式,藉以提供個人專屬的車內體驗。這些功能都需要高處理量的機器學習處理,以及大量異質化運算。 要有效率地提供豐富多元且沉浸式的車內體驗,必須擁有異質化運算叢集系統。Cortex-A65AE是Arm首款針對處理量設計並搭載Split-Lock技術的應用級核心。連同Cortex-A76AE (亦支援Split-Lock),這些核心除了達到最高的安全性整合等級,還具備頂尖的效能與能源效率。 多執行緒Cortex-A65AE處理器加入Arm車用平台,不僅進一步鞏固Arm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之領先優勢,Arm軟體生態系統也全力支援Cortex-65AE,包括Arm Safety Ready開發者工具以及Linux作業系統的修補程式都可以取得使用。 每年搭載Arm處理器的汽車與機車共行駛5.3兆哩的路程。展望未來,Arm車載元件的藍圖包含2019年針對7奈米製程進行最佳化的Hercules-AE,以及未來的Cortex-R解決方案。Arm正打破可能的極限,著手擴充產品陣容,提供業界陣容最廣的功能安全IP產品。整個平台背後都有Arm Safety Ready計畫做為後盾,汲取Arm在安全方面的豐富經驗,更快協助OEM廠商、一線車廠、以及晶片夥伴提供更安全的車用解決方案。 欲進一步瞭解Arm對車輛安全的承諾,請瀏覽Safety Ready 專頁。
-
12C/24T強大優勢領軍,TR-1920X力抗i9-9900K毫不遜色
先前市場上缺貨缺很大的問題,終於在Intel第9代處理器正式公布之後稍稍得到緩解,但這只是在Intel陣營的部分,如果玩家選擇的是AMD陣營,這缺貨問題應該並不存在,因為AMD目前在台灣的鋪貨狀況完全正常,不只不缺貨、價格還屢屢出現令人驚豔的降價,這一點倒是與Intel價格上揚呈現反差,最近有打算組裝電腦或升級配備的玩家可以多考慮一下目前市場現狀再做決定。 這一次的賣場情報想跟大家聊一下有趣的一件事,最近的處理器市場價格呈現兩極化,Intel陣營不降反升、AMD陣營不升反降,一來一往之下,落差則是變得更大,價格變化其實從網路上的商城報價中可以得窺一二,以主流的Core i5系列中的8500、8600來說,要價8500元、9200元的確不低,隨便搭配個主機板就已經要花掉10幾張藍色小朋友了,雖然比起上個月似乎有些價格穩定且小幅滑落,但是如果相比於之前的價格,其實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漲了有一段距離,現在想下手一顆Core i7-8700的話,12,900元就是標準價格了,如果搭機一起買(組裝價)會便宜一些,純粹只想升級的朋友,單買CPU的話可能要多花一點銀子。 那只有Intel第8代處理器的價格才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即便是最新出爐的第9代處理器其實也是一樣的現象,9600K、9700K與9900K這三款版本大概就是9600K較無缺貨狀態,9700K與9900K則是限組裝,否則供貨不足可能無法因應市場需求,除了9600K賣價高達9,490元之外,9700K與9900K的賣價則是高達14,600元與17,600元,比起對手的賣價還要高上一截。 看看AMD的報價可以發現到,Ryzen 5 2600X也才7,490元,比8600、9600K要便宜近2,000元,Ryzen 7 2700X相較於9700K更是差了近4,000元,不只玩家不用另外買散熱風扇、店家還特別強調搭板子再送32G隨身碟,更不用說AMD直接調降Threadripper 1900X與1920X的價格,1900X直接破萬、1920X只要13,290元,真的很殺啊~看看店家特別標上了,搶到來不及進貨,對照9900K的供貨不足狀況,的確是很有趣的事。 有趣的部分還有另一個,拿Core i9-9900K來對比Ryzen 7 2700X到底合不合適?Core i9不是應該對上Threadripper嗎?是啊,Ryzen 7 2700X的對手應該是Core i7-9700K吧,這樣才是同一個定位,否則Core i7-9700K要對比誰?Ryzen 5 2600X還是更低階? 事實上要怎麼比其實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只在於合不合理而已,基準點是甚麼?拿GTX 1080 Ti跟GTX 1050比嗎?還是跟RX580比?如果兩者賣一樣價格,那或許是一種基準點?沒錯,這次的9900K是8C/16T,與2700X在核心數上是一樣的,但是兩者的價格落差高達快7,000元,就算9900K可以小勝2700X,那就事實面來說,這微小的差異卻是要玩家犧牲一片GTX 1060顯示卡來換,相信玩家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從定位上,Core i9的對手是Threadripper,比上剛出爐的Threadripper 2代,2920X目前報價20,690元,比9900K稍貴上3,000元左右,但是核心數高達12C/24T,其實派出前一代1920X來對打就夠了,價格更是大幅調降成13,290元,還比9900K便宜4,000多元,差價拿來補買16GB記憶體或是1TB SSD都還有找了。(事實上現在買Threadripper 2代,店家還直接送一顆價值4,490元的酷碼風扇,等同與9900K在另搭風扇價格差不多,有預算的朋友直接上TR2 2920X更實在) 如果單單只是價格調降要攬客是不夠的,當然還是得實力說話才行,透過先前就已經測試過9900K與1920X的數據來做個比較,就能清楚得知兩者的效能表現,下面就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吧! 測試平台基準: 主機板:ASRock Z390 Taichi、ASUS ROG X399 ZENITH EXTREME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 (8GB×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GDDR6(創始版)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 8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先看規格面的部分,其實可以發現兩者的差異,加上價格因素考量的話,AMD Threadripper 1920X的確具備了極大的誘因。 先看到CPU-Z的Bench,Threadripper 1920X的單核心已經有468.5的成績,雖然還比不上9900K的570.1,但透過12C/24T加持下,多核心的表現高達7428.6分,真的蠻厲害的。 這裡的成績表現與CPU-Z下的Bench測試類似,單核心的表現9900K小贏一籌、但多核心的部分還是1920X較強,畢竟12C/24T的多核心架構是一大優勢。 這裡的數據是越小越好,所以可以看到在32M的模式下,9900K佔優、但1024M模式下就可以看出差異,這算是路遙知馬力嗎?跑久一點,1920X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總體表現的部分,透過PCMark 10可以看到差異,不過這部分雖然有落差,但1920X仍有超過6000以上的分數,畢竟9900K的Boost開到5GHz、而1920X的Boost僅4.0GHz,相信透過1920X的超頻下,兩者的表現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才是。 在3DMark方面,Time SPY與Fire Strike的測試下,可以看到兩者除了在Fire Strike單項上面有比較大一些的落差外,其餘Loading較重的測試下,兩者的成績表現原則上差異極小、甚至在Fire Strike Ultra的部分1920X還反而超前9900K,事實上這部分也是可以反觀在下面的遊戲實測上,在標準的Full HD模式下的表現與解析度拉高到4K之後的表現,一但解析度拉高、效能差異就縮小到相當接近的程度,也表示了,對於高效能表現的部分,兩者其實是在伯仲之間。 遊戲部分選了比較新的三款來做測試比較,在FarCry 5上面可以看到如同前面3DMark測試所顯示的狀態,1920x1080的Full HD模式下表現與3840x2160的4K模式下,效能差異在解析度拉高到4K之後達到平衡,同樣達到55 FPS的成績。 刺客教條的新系列奧德賽,這部分的測試可以看到不論是Full HD或是4K模式下,兩者的差異都極小,也顯示雖然運作頻率沒有像9900K拉高到5GHz,也一樣有不弱於對手的表現。 古墓奇兵暗影的測試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一旦解析度拉高到4K模式時,兩者的差異就變得極不明顯,事實上,高達44 FPS的成績,對於玩家來說已經是可以順暢玩樂的狀態了,而這樣的表現只要透過1920X就能夠輕鬆達到。 想當初,Threadripper 1920X剛推出的報價是799美元,TR二代一推出官方就馬上反應價格,直接調降給消費者,算是相當佛心,現在來看市場上的價格區間,1920X已經擺在與9700K的價位同級、卻又是Core i9的對手情況下,相信對於許多玩家來說,應該是十分心動的,畢竟價差擺在那裡,錢要花在刀口上,不是嗎? 如果沒有效能上的比較或許還會有9900K的迷思,但是透過了實際的數據比較後不難發現,多核心能做的事情可是更多,除了高解析度下的表現更具優異效能外,也證實了玩家如果需要更重Loading的運作狀態,選擇Threadripper 1920X應該會比i9-9900K更能滿足使用需求,如果現階段正想要組裝電腦或升級舊有的PC,或許也可以嘗試體驗一下Threadripper 1920X的12C/24T感受,有興趣玩視窗多開或是多系統的使用者,那1920X就是小神器了,預算充足的話,直接換2代的2920X更不錯,現在買,店家還直接送價值4,490元的風扇,等於i9-9900K加上選購散熱風扇的預算,但是Threadripper 2代的2920X效能更優異,想要擁有與眾不同的強大PC效能表現,相信聰明的消費者一定知道怎麼選擇最正確。
-
一次買2顆比1TB破盤更殺,Teamgroup L5 3D Lite 480GB超低價2188
SSD固態硬碟的跌勢持續進行中,雖然已經有廠商直接下殺2.5吋SATA版本的960GB破了5,000元台幣大關,但是如果換算起來,仍舊不是最超值的作法,甚至看看120GB版本已經破800元關卡,如果倍數往上跑反而更貴了,那想要大容量又不想花大錢的話,點解? 480GB、其實也就是500GB的這個等級,在之前的售價大概都落在3,000元上下,所以就算要把容量變成1TB,那樣乘上2倍的話,價格也會落在約6,000元左右,跟單純買一顆1TB(960GB)的價格沒太大差異。 最近120GB的價格往下掉,破了1,000元的關卡之後又持續向下探底,目前的799元價位除了有幾家廠商已經跟進販售外,未來應該還會看到陸續有其他家加入,而且240GB(256GB)的版本也已經往下修正,也已經開始往1,200元左右的價格靠攏,所以陸續的有部分的480GB(512GB)產品也調降至2,300~2,700元的價格帶,這樣的價位換算,就可以理解目前許多1TB(960GB)的版本為何只賣5,000多而已了。 先前A-DATA常常開第一槍,站上有介紹過的960GB賣4,988元就是顯明例子,後續雖然有Kingston也做了閃購、更破盤至4,000以下,但畢竟閃購完就沒了,不知道的朋友也沒下手的機會,不過,這次Teamgroup十銓科技率先調降,L5 3D Lite 480GB版本直接開賣2,188元,買2顆回去用就有960GB,買2顆的價格也才4,376元,一顆當系統、一顆裝遊戲,磨刀砍材兩不誤,三年保固、壞一顆咱們就換一顆,也免除容量大萬一依次掛的時候全部重來的窘境,買2顆還比買1顆便宜。 啥?這樣要吃2個SATA!主機板上SATA插槽好多埠,多佔一槽不打緊、有省到錢又能增容量最重要,470/420 MB/s讀寫速度也不慢,還等甚麼?要升級就看這次了~
-
Intel 660P開賣!QLC M.2 SSD 512GB賣99美元,5年保固敢不敢衝~
先前雖然有QLC即將推出的消息,但是都還只見於廠商的消息面,包括了像是年初Micron就已經宣布將推出QLC版本的SSD,後續Intel喊著也將推出QLC版本的SSD還以為需要再一點時間才看的到實際產品,沒想到跟在SAMSUNG宣布已經有產品且即將推出的隔天,Intel就直接開大絕、市場上鋪貨,現在大家已經可以買的到了。果然不要輕易觸怒Intel這位擠牙膏專門戶的大神啊~~ 終於正式登場的Intel 660P系列,採用的是最新的QLC顆粒,先來看看目前線上商城已經有現貨供應,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在「Autobuy自動買」以及「原價屋」下手搶購,而搶先發出的版本則是512GB容量,價格分別為3699(Autobuy)、3588元(原價屋),不過Autobuy有另外加送華碩的PCIe轉卡,想要裝在PCIe插槽上面玩耍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 這次Intel算是率先首發,660P採用了64層3D QLC NAND Flash顆粒,採用的是M.2 2280 PCIe Gen3 x4介面、Silicon Motion慧榮的SMI 2263主控,並且內建了256MB DDR3 SLC快取,目前推出了3種容量版本:512GB、1TB、2TB,但是三款版本的讀取速度有些些差異,其中512GB的版本速度比1TB/2TB稍慢,讀寫速度為1500/1000 MB/s(512GB)與1800/1800 MB/s(1TB/2TB),隨機讀取寫入也分別為90000/220000、150000/220000、220000/220000 IOPS,三款都同樣也提供了5年保固的服務。 從價位上來看,512GB千顆報價為99美元,的確比自家之前的價格要低上許多,折合台幣也僅約3,000元,以目前SSD即便掉價嚴重的情況下,近日120GB SSD(2.5吋/SATA版本)就算破了800台幣的行情,660P 512GB的價格還低於120GBx4的價位,更不用說660P採用的是M.2/PCIe規格介面,按照目前賣價還要比2.5吋/SATA版本貴上一些。(早買早享受囉、目前搶賣第一波,換算價格是會貴一些地~) 事實上依照Intel市場賣價來看,即便是前一代採TLC規格的600P,在256GB的賣價就已經約2,500元台幣左右,由此可以得知後續其他SSD廠商如果也開始推出QLC版本的SSD之後,賣價應該會更為大幅降低,當然容量的部分可以預測將會向上拉高,起跳512GB將會是趨勢,甚至1TB、2TB、4TB會是未來主流,有機會取代部分現有HDD大容量的佔有率。 既然QLC已經正式開賣,想必接下來的SSD市場價格戰更將會顯得火爆熱烈,想要升級的朋友,要不就直接下手660P 512GB也是個方式,讀寫速度也還不錯,除了有Intel這個招牌外還有5年保固,價位跟買2.5吋、SATA介面的SSD也沒太大差別;不著急的朋友就可以在稍等一下下,相信不用多久就會出現各家的QLC SSD紛紛上線,到時候就可以仔細挑仔細選囉! 有一個小問題是,到底QLC的耐用度如何?SSD說死就死、產品的品牌信賴度可是一大選購考慮因素,要不~等敢死隊先衝了,咱們再看看是吧!!! 「Autobuy自動買」直通車: 「原價屋」直通車:
最多人點閱
- 華擎引爆USB 3.1 Type-C新世代 X99/Z97主機板瞄準10Gb/s傳輸極速
- 曜越攜手五大電腦裝機龍頭:原價屋、三井、順發、燦坤及Yahoo! 共同發表『SPM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 曜越最新五款聯名綠能電競機全貌釋出
- Intel 660P開賣!QLC M.2 SSD 512GB賣99美元,5年保固敢不敢衝~
- AMD推出全新散熱解決方案與處理器 提供近乎靜音的可靠效能
- 旋剛開學季發表經典造型且高性價比 T3-W 封鎖者機殼
- 微星Z170 GAMING系列主機板全面開火
- 美商恩傑 NZXT 的數位GRID+ V2讓您控制風扇更便利
- 率先支援流暢60Hz高畫質4K影像 華擎Fatal1ty Z170 Gaming-ITX/ac上市
- 德州儀器推出業界首款可完全編程的MEMS晶片組
- Seagate Kinetic HDD 廣獲各界肯定
- Skylake Xeon處理器最佳搭檔 華擎推出E3V5系列主機板
- AMD推出全新LiquidVRTM技術 呈現卓越內容 提升舒適度與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