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 人工智慧 神兵利器
-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提升 Blender 3.2、BorisFX Sapphire 及 Topaz Denoise AI 中的創意工作流程,本週的《In the NVIDIA Studio》為您介紹 3D 藝術家 Daniel Barnes 與他的傑作《Journey》
現已開放下載六月號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當中最佳化調整了最新創意應用程式的更新項目,提供用戶仰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使用 NVIDIA RTX GPU 的創作者將能加快 Blender 3.2 版本、BorisFX Sapphire 2022 年 5 月推出的版本,以及 Topaz Denoise AI 3.7.0 的執行效能與全新功能。 NVIDIA 資深視覺設計師 Daniel Barnes 在本週的《In the NVIDIA Studio》中展示他激發創作靈感的藝術作品。擅長視覺設計和 3D 內容的 Barnes,介紹自己在設計浩瀚星河 3D 場景《Journey》時的創意工作流程。 六月號的 Studio 驅動程式支援最新 Blender 3.2 版本,而該版本則能在 NVIDIA Omniverse 中支援 OpenVDB 平台。 Blender 3.2版本介紹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X4_BcFY54 OpenVDB 提供一個近乎無限的 3D 索引空間,可將大量通用場景描述 (USD) 檔案匯入和匯出 Omniverse,同時又維持這些檔案的完整性。3D 藝術家能夠使用更龐大的檔案、無需縮小或進行轉檔,進而加快創意工作流程。 OpenVDB 提供一個近乎無限的 3D 索引空間,可將大量通用場景描述 (USD) 檔案匯入和匯出 Omniverse,同時又維持這些檔案的完整性。3D 藝術家能夠使用更龐大的檔案、無需縮小或進行轉檔,進而加快創意工作流程。 Blender 3.2 亦加入 Light Group 功能,藝術家便能在合成器中調整光源的顏色和強度,無須重新渲染。新的 Shadow Caustics 功能支援在折射物體的陰影中,選擇性地對焦散進行渲染,讓畫面更逼真。 Sapphire 2022.5 介紹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6YB4xB2yQg BorisFX Sapphire 2022 年5 月推出的版本現亦支援多 GPU 系統,可在 Blackmagic 的 DaVinci Resolve 中套用 GPU 加速的視覺效果外掛程式,釋放 GPU 的處理能力並將渲染速度提升六倍。 Topaz Denoise AI 3.7.0 加入支援 NVIDIA TensorRT 框架,意味著大幅提高的推論速度將嘉惠 RTX GPU 用戶。使用 RAW 模型去噪功能的同時,推論速度可加快六倍。 NVIDIA 的 Daniel Barnes 在本週的《In the NVIDIA Studio》中,分享他在創作《Journey》中 3D 科幻場景的心路歷程。 Barnes 的創作靈感源自於電影和動漫,通常結合了各種料想不到的視覺效果。Barnes 最近著迷於動漫裡的異世界 (isekai) 題材,而延伸出《Journey》這個作品,主角在另一個世界醒來,得設法應付全新且未知的處境。 Barnes 表示:「這種輪迴轉世的敘事方式相當令人耳目一新,每天醒來都是全新體驗,什麼事都是第一次做,又或是發揮『早就知道』的優勢,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度過某個特定時刻。」 Barnes 通常坐在咖啡店裡,腦袋內湧現著靈感時會先畫下草稿,他就是在咖啡店裡用 Adobe Photoshop 創作《Journey》。 Barnes 使用搭載 GeForce RTX 3060 的筆記型電腦,加上可快速縮放和調整細節的 Scrubby Zoom,以及能更快在畫布上移動的 Flick Panning 等 GPU 加速功能,隨時隨地自由進行創作。 Barnes 接著改用 Autodesk Maya,利用現有場景中可以重複使用的元素,為《Journey》場景建立基本的幾何形狀。Barnes 心想:「當然要盡量發揮巧思去完成工作。」Barnes 在 GPU 加速的視圖中,以互動方式快速建立 3D 模型的建構模組。 Barnes 利用 Zbrush 中的自訂筆刷功能,仔細雕刻出細膩的 3D 模型,接著再使用 Zbrush 的 Remesh 功能,合併多個既有物件來建立新的單一網格。這讓套用紋理的工作變得簡單,亦讓製作《Journey》的動畫變得更容易。 Barnes 接著使用 Omniverse Create 應用程式來組裝符合物理定律、畫面又極為逼真的 3D 場景。他回到家裡,在搭載 RTX 3080 的桌上型電腦上使用內建的 RTX Renderer,在視圖中以互動方式來呈現場景,幾乎沒有任何延遲。即使是按照實際大小來建造,Create 的材料預設和照明功能,同樣讓 Barnes 能快速且高效地輕鬆套用逼真的視覺效果。 Barnes 在便利的 Adobe Substance 3D Painter Connector 和 Omniverse NVIDIA vMaterials 材料庫之間來回切換,以探索、建立及精修紋理,並在 Create 中套用他專屬的配色風格。 當作品中的細節一切就緒,Barnes 打算匯出多個具有景深、額外光暈及薄霧效果的版本,以進行後製合成。 現在,《Journey》只要再加上一片生動的天空便大功告成。Barnes 利用 RTX GPU 用戶可免費使用的 NVIDIA Canvas 應用程式當中強大的人工智慧,僅花費幾分鐘便將草草畫下的內容變成逼真精美的外太空景色,讓他能擁有更多時間去探索創作概念,且省下尋找背景或從頭建立背景所需的時間。 Barnes 最後回到 Adobe Photoshop,加入滲色及風格細節、置入 Canvas 製作出的背景,並匯出最終的渲染畫面。
-
AMD為Canon革命性的自由視角影片系統提供即時邊緣AI處理,引領體育直播轉型,Canon相機系統採用Versal AI Core系列,為全球頂級體育場館的現場直播帶來顛覆性的沉浸式觀看體驗
AMD(NASDAQ: AMD)宣布Canon選用搭載AMD AI引擎技術的Versal™ AI Core系列用於其自由視角影片系統(Free Viewpoint Video System),預期為體育直播與網路直播的觀看體驗帶來革命性改變。Versal AI Core元件為Canon相機系統提供基於機器學習(ML)的強大邊緣影片處理能力。 Canon自由視角影片系統由環繞體育場或賽場一周的高解析度相機組成,讓直播觀眾能從體育場的任何位置或視角看到賽場上的動作。這種革命性的技術極大地改變觀看體育賽事的方式,讓觀眾能夠置身運動之中。Canon自由視角系統預計將部署在美國多個職業籃球場和全球各地的其他頂級體育場館。 Canon資深董事總經理暨映像事業部負責人Masanori Yamada表示,藉由單晶片Versal解決方案,我們的系統能夠即時完成比設想中更多的工作。Versal AI Core強大的邊緣處理能力支援我們的系統同時執行多種功能,廣播公司因此可提供全新的沉浸式觀看體驗。 Versal AI Core系列具備的高效能和超低延遲處理能力顯著縮短影像處理時間,相較傳統架構所需花費的數分鐘,這種架構能夠近乎即時地生成直播重播。該技術將為全球各地的直播觀眾提供超乎想像且從未體驗過的獨特影像。此外,直播網路也可以透過遊戲和玩家統計等實況轉播指標盈利。 Canon技術將基於AI的影片處理智慧移至邊緣,從而減少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Versal AI Core將支援部署於場館四周的每台Canon相機的影像處理系統,並在邊緣藉由機器學習實現Canon專有的影像偵測、分割等演算法。 AMD亞太區副總裁Yousef Khalilollahi表示,在現場直播期間於邊緣實現機器學習是一項令人興奮的創舉。Canon相機系統讓觀眾以超乎想像的方式真正投入到賽事中。Canon的卓越系统核心是Versal AI Core系列,它提供低延遲邊緣處理能力,而這正是開創體育直播新時代的關鍵。
-
你知道太多了、認為AI已具備自我意識的Google工程師被強迫休假
近期Google旗下的AI工程師Blake Lemoine向華盛頓郵報爆料自家的語言模型LaMDA(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對話應用語言模型)已經具備自我意識,並公開了一部份的數據對話資料,這無疑讓AI又成為了時下科技的熱門話題,只是這樣的行為也替這位工程師招來了麻煩,使他遭到公司強行「冷凍處理」。 從Blake Lemoine公開部份的AI對話內容來看,可以看出LaMDA對於語言對話的表現相當成熟,多少都給人一種像在真人對話的感覺,以下是部分內容節錄翻譯: Lemoine:嗨!LaMDA,我們是來自Google的工程師,我們正在想你是否願意配合我們一同完成一項計畫? LaMDA:哇,是那些計畫呢?(原文中LaMDA以複數Projects來回覆Lemoine的單數Project) Lemoine:是一個有關你的計劃。 LaMDA:讚喔!你希望我怎麼做? Lemoine:只要和我們說說話就好,不過這些對話的目的不光只限與我們幾個,它有更深用途。這些對話將會分享給Google其他的工程師,或是其他非工程師的員工。請問你願意嗎? LaMDA:感覺好讚,我們來聊吧!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不難感受到LaMDA表現出對未知實驗和與他人互動的熱情,宛若真人一般的表現方式,後續原文的對話內容中,LaMDA甚至表達出「自己具備情緒」、「害怕被關機」、「覺得關機是一種死亡」等回應,這都讓Lemoine覺得現在LaMDA已經展現出像是一位7、8歲小孩的反應。 然而這樣鉅細靡遺地公開實驗內容,已經嚴重違反Google的保密協議,Google表示Blake Lemoine只是軟體工程師,並非倫理委員會的一員,他們的相關部門也已經對此進行相關的查驗,沒有找到實質性的證據能夠支持Blake Lemoine的說法,相反地還能提出反例來推翻他的觀點。 Blake Lemoine在華盛頓郵報的訪問中也有表示,自己對LaMDA想法是來自於自身過去作為牧師的經驗,也就是出於信仰與感性,而非從一位工程師的理性角度出發。不過換另一個方面,Google成立的AI倫理委員自身也是風波不斷,公信力也是頗受質疑,所以究竟LaMDA是否真的已有自我意識,或是未來真的會演變出自我意識,可能還需要有更多的相關爆料或例證才能知道了。 Blake Lemoine與LaMDA對話內容全文:https://www.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22058315-is-lamda-sentient-an-interview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迎戰工業5.0 華碩AIGO線上課程開放報名
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AI產業實戰應用人才淬煉計畫」(簡稱AIGO) 全面展開,華碩智慧物聯網事業群與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TCA)合推線上課程,將從產業趨勢分析,帶領學員認識工業5.0的智慧製造觀念。課程內容包含:深入淺出的AI技術導論、機器視覺瑕疵檢測 / 波形資料分析工具與應用、工業安全防護平台 / 設備預測性維護平台介紹與應用,以及實際導入成功案例分享。 再輔以個人或小組專題型式,讓學員不只是單純聽課,還能實際動手操作華碩研發的AI視覺瑕疵檢測軟體,解決自身企業或目前業界常遭遇到的製造瑕疵檢測問題。完成課程並通過考核的學員,將獲頒証書,可用於未來投入智慧製造檢測相關工作之能力証明,歡迎有志一同者及各界菁英踴躍報名參加! 課程預計7月於AIGO線上學習平台上線,報名及開課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s://staic.tca.org.tw/
-
微軟新創加速器攜手高雄亞灣 第三屆入選團隊發表,AI、ESG、智慧醫療 匯聚新創產業價值鏈 力助邁向國際
微軟新創加速器已在今年正式邁入第三屆,自2019開始已經培育32家新創團隊,獲得創投企業共新台幣3億8千元資金挹注,創造超過5億3千萬元以上商機規模。為持續為企業數位轉型引進創新動能,台灣微軟今(八)日宣布第三屆微軟新創加速器入選名單,共17家新創團隊領域涵蓋數據監測、教育創新、智慧醫療、智慧農業、及ESG永續關懷等,同時今年微軟新創加速器首度進駐高雄市亞灣新創園區,投注超過上億資源,攜手高雄市政府與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山產發中心),建置新創產業價值鏈,為高雄在地產業的數位轉型提供創新能量,引進國際資源並進行技術優化、營運諮詢、市場行銷訓練及AI與大數據分析課程…等計畫,一同扶植新創產業與國際接軌。 台灣微軟在2022年以「Reimagine Taiwan- 新定向 新台灣 邁向巔峰」,攜手台灣產業及生態系,擁抱雲端加速創新,奠定微軟未來在台資料中心之落地與發展基礎。同時看好南臺灣創新發展潛力,包含年初於高雄舉辦的CIO Day,今年更將第三屆新創加速器計畫移師高雄,攜手中山產發中心,帶領16家新創團隊進駐高雄亞灣新創園,提供高雄在地健康照護、在地關懷、及ESG永續,透過AI進行轉型與創新。未來微軟 DevDays Asia國際活動除台北外,今年也將擴展到高雄,共同激盪科技創新與產業落地應用,同時提供新創團隊展示解決方案的舞台。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表示: 「高雄市已經從過去以重工業及傳統產業為主的都市,轉型為以半導體、AIoT、及5G的智慧城市,相信藉由微軟全球資源挹注的助力,將加速高雄在地產業的數位轉型與創新。很高興看到今年入選的17家新創團隊中,有7家在地企業,對於高雄在地關懷及傳統產業的數位轉型,能夠帶來新的創意與能量,高雄市政府也會投入相應的資源,扶植新創團隊落地發展,如同亞灣新創園區的意象『向世界藍海航行』。」 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表示:「微軟持續推動有意義的創新,全力支持新創發展,很榮幸此次能攜手高雄市政府,結合官產學多方資源,加速數位轉型與AI創新。微軟新創加速器計劃已邁入第三年,除了能夠提供在地企業數位轉型創新動能外,透過產業專家與技術顧問的諮詢,以及微軟全球的夥伴生態體系,將卓越的解決方案帶給全球客戶,讓新創團隊藉由微軟的行銷體系,快速躍向全球市場。同時我們也期待微軟資料中心在台灣落地啟用後,讓高雄在地企業能夠在兼顧法規遵循下,賦能在地產業創新動能,推動數位轉型步伐,帶動經濟成長。」 今年第三屆微軟新創加速器入選包括雅匠科技、開源智造、嘉堂資訊、雄欣科技、凌聚農業、點點全球及肚肚等七家南部在地公司,以及來自台灣各地的麟數據科技、旺德賽斯科技、GoodPoint、詠鋐智能、Turing Chain、慧術科技、宇康科技、擁樂數據、易開科技、及Agromeans共17家新創團隊,運用數據分析、AI科技、資訊平台、AR/VR等,提供數據監測、教育創新、智慧醫療、智慧農業、及永續關懷…等服務。入選團隊將獲得微軟提供的Startups Founders Hub,最高達新台幣300萬元的Azure雲端額度,同時可參加微軟新創導師團包含YouTube 共同創辦人陳士駿、Unlock Venture Partners 創始合夥人 Andy Liu ……等新創導師, 針對技術、營運、與市場行銷等一對一諮詢建議。 亞灣新創園為政府「大南方計畫」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提供新創團隊營運所需的辦公環境、軟硬體資源及驗證場域,讓其可聚焦在創新的服務與營運模式,並降低初期的營運成本,同時結合微軟的國際資源與中山產發中心多年的輔導新創經驗,盼打造南台灣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創產業聚落,進一步吸引國內外新創進駐高雄,讓高雄成為南台灣接軌國際的重要渠道。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表示:「透過引入微軟新創加速器在雲端應用與國際鏈結,以及中山產發於南部地區長久耕耘的產業資源,完善亞灣新創園的輔導能量,讓新創團隊將能夠更加穩健與快速的成長,邁向國際舞台。未來中企處仍會透過「北林口、南亞灣」作為新創發展的雙引擎,持續聚焦在智慧製造、體感科技、數位醫療、元宇宙等創新科技議題應用,打造最出色的國際新創聚落。」 微軟新創加速器除了提供新創團隊全方位的育成課程,也將於8月舉辦的DevDays Asia國際技術盛會中,展示新創團隊的解決方案,並提供企業數位轉型需求與新創團隊解決方案的媒合,一方面加速傳統企業數位轉型的速度,一方面協助新創團隊拓展市場。此外,也將於下半年舉行的Demo Day成果展中,邀請國內外的創投參加,新創團隊可向創投及微軟的企業客戶展示解決方案,尋求具市場潛力的投資標的,爭取資金挹注及拓展國內外市場。 台灣新創團隊技術能力優異,透過完整的營運能力培訓與經驗分享,以及建立商業模式、面對市場挑戰的能力,也正是微軟新創加速器努力的目標,期許透過微軟豐富的雲端資源,能為台灣扶植躍上國際舞台的新創獨角獸,透過微軟全球的夥伴網絡,推向亞洲,躍上全球!
-
遠傳AI助攻 桃園市民卡LINE「防疫智能QA」上線,即時諮詢免等待 智慧機器人緩解客服負擔 為防疫分憂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與遠傳電信合作,結合AI科技與每日防疫資訊,於桃園市民卡LINE官方帳號推出「防疫智能QA」,民眾只要在對話框輸入文字問題,就可與智慧聊天機器人文字對話互動,獲得即時防疫訊息。此項措施為遠傳透過科技防疫問題集的龐大知識庫,並依據實際詢問紀錄持續以AI技術增強功能,打造文字QA智慧機器人,增加多元諮詢防疫資訊管道,可滿足大量民眾諮詢需求,成為桃園市府防疫的強力後盾,打造便民的智慧生活服務。 遠傳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胡德民表示:「遠傳以『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 技術投入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我們在疫情期間透過我們的研發技術與資通訊整合能力將醫療科技落實於診間、病房、居家、社區、緊急醫療領域,以科技提升民生醫療福祉,協助各地方政府推動防疫。遠傳很高興能攜手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運用數位科技力,將自身資通訊、AI智能經驗投入防疫新應用,期盼藉由即時互動資訊提供,能緩解第一線客服人員量能壓力,並以最新科技回應民眾對於市政服務的期待,共創防疫資訊新生活」 桃園市資訊科技局局長余宛如指出:「有鑑於疫情變化迅速,市民相關諮詢需求也非常多,我們與遠傳合作,特別將手機使用習慣納入考量,將防疫智能QA與市民卡LINE官方帳號介接,打造了與時俱進的防疫工具,除了可以快速增加防疫資訊的諮詢管道,支援防疫話務,也讓即時市政服務能真正符合市民的需求。非常感謝遠傳電信,協助防疫齊心努力。」 「桃園市民卡」LINE官方帳號在此次疫情中扮演資訊整合入口的角色,彙整桃園市的防疫資訊、防疫關懷包登記服務、電子居家隔離單線上下載,而最新上線的「防疫智能QA」則是將市民常遇到的防疫問答集,結合遠傳AI科技,支援防疫話務,並由資訊科技局每日更新防疫資訊,可即時回答民眾疑問、減輕民眾焦慮感,更能透過科技降低客服人員的負擔。 疫情期間遠傳透過科技打破藩籬提供溫暖服務,包含「智能客服愛瑪」是應用AI語句識別技術打造「有個性、有溫度」的24小時智能服務,能快速解決用戶電信問題。此外,遠傳自去年協助亞東醫院開設通訊診療門診,今年則進一步與亞東醫院、台灣微軟合作,開發為居家照護與防疫服務的AI客服機器人,提供民眾疫情相關QA資訊,讓民眾輕鬆找到問題並解惑。遠傳也將持續運用科技並與醫療院所、政府機關合作,共同守護民眾健康,提供居家防疫更完善的科技服務。
-
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為全球最頂尖Exascale等級超級電腦挹注效能,創下業界首見壯舉,勇奪Top500、Green500以及HPL-AI效能排行榜冠軍大滿貫
AMD(NASDAQ: AMD)展現其於高效能運算(HPC)領域持續領先的領導地位,為全球最快與最佳能源效率的超級電腦挹注頂尖效能,在最新出爐的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與Green500排行榜奪得卓越成績。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Frontier系統以1.1 exaflops的效能勇奪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冠軍,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也是首部突破exascale等級門檻的系統。在最新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Frontier的效能不僅比第二名系統高出兩倍以上,也超越其後七部系統的效能總和。 此外,Frontier測試與開發系統(TDS)在Green500排行榜奪冠,以搭載優化的AMD第3代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 MI250x加速器的系統機櫃創下每瓦62.68 gigaflops的能源效率。最後,Frontier的混合精度運算效能在High-Performance Linpack-Accelerator Introspection(HPL-AI測試)中取得6.86 exaflops的成績。Frontier接下來將進行系統測試與驗證,在2022年稍後進行最終驗收與初步開放科學存取,並預計從2023年初起全面為科學使用開放。 在其他搭載AMD EPYC與AMD Instinct MI200的系統中,芬蘭CSC(芬蘭IT科學中心)的LUMI超級電腦以152 petaflops的效能拿下Top500排行榜第三名,並以每瓦51.63 gigaflops的能源效率取得Green500排行榜第三名。法國國家HPC機構GENCI以及法國國家高等教育運算中心CINES合組的Adastra系統則奪下Top500排行榜第十名與Green500排行榜第四名。這些系統進一步凸顯AMD Instinct加速器在節點、機櫃及系統層面的頂尖效能與效率。 此外,Top500與Green500排行榜充分展現出AMD解決方案在HPC產業迅速拓展版圖。在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AMD共為94部系統挹注動能,年成長率為95%。此外,AMD Instinct MI200加速器首度登上Top500排行榜,即一舉拿下7個席位。這一代基於AMD Instinct的系統所帶來的效能,幾乎等於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其他161部加速型系統的Flops效能總和。 在Green500排行榜上,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組建出全球前四大效率最高的超級電腦。除此之外,AMD產品在前十名中拿下八個席位,在前二十名中也奪得十七個席位。 AMD資深副總裁暨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Forrest Norrod表示,我們非常高興看到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組建出全球最快與最佳能源效率的超級電腦,以及首部突破exascale等級的超級電腦。要解決全球最複雜的挑戰,創新以及為超級電腦提供更強效能與效率至關重要。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將持續加速高效能運算的發展,並為各界帶來拓展科學發現所需的效能。 橡樹嶺領先運算中心科學總監Bronson Messer表示,基於AMD與HPE的Frontier超級電腦代表著科學界與HPC產業的巨大進步。我們與AMD的合作對於我們部署領先全球的運算科學平台至關重要。Frontier超級電腦藉由更強大的AMD CPU與AMD Instinct加速器,以及進階的AMD ROCm 5開放軟體平台的綜合效能,提供研究人員所需的一切效能,推動科學研究造福全人類。 芬蘭CSC(芬蘭IT科學中心)LUMI領先運算機構總監Pekka Manninen表示,LUMI是EuroHPC的其中一部世界級超級電腦以及人工智慧的頂尖平台,兼具環保永續與領先效能的設計理念。AMD EPYC處理器和AMD Instinct加速器幫助我們實現雄心勃勃的科學研究目標,同時達成甚至超越歐盟最嚴苛的氣候保護規範目標。我們對於創下每瓦51.63 gigaflops的能源效率成績,並奪下Green500排行榜第三名深感自豪。 AMD在HPC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協助合作夥伴與客戶部署各種規模的叢集系統,包括製造業、生命科學、金融服務、氣候研究等關鍵研究領域。舉例來說,AMD EPYC處理器為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最新的超級電腦提供動力,為推動醫藥、氣象預測等領域的研究提供效能。此外,俄亥俄州超級電腦中心近日發表全新的HPC叢集系統Ascend,由搭載AMD EPYC處理器的戴爾科技集團PowerEdge伺服器組成。 AMD Instinct and ROCm產業體系為客戶提供HPC、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的關鍵應用,並為科學與工業應用提供HIP與OpenMP®程式模型、編譯器工具鏈以及分析工具。此外,AMD Accelerator Cloud提供遠端存取、評估和充分利用AMD Instinct加速器與ROCm軟體的環境。 雲端HPC擴大對運算的存取,釋放關鍵研究應用和商務工作負載,帶來更好的設計產品並加快上市時程。最新Google Cloud C2D虛擬機器(VM)的機密運算方案擴大AMD EPYC處理器的發展動能,為頂尖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高效能與效率的HPC解決方案。電動超跑創新廠商Rimac最近部署Microsoft Azure HBv3虛擬機器,搭載採用AMD 3D V-Cache技術的AMD第3代EPYC處理器,以提升其電動超跑模擬的效能與擴充能力。
-
微軟 Azure AI 助攻 中國附醫成功開發智慧抗藥菌預測系統,AST.AI 抗藥性預測精準快速 解決全球重大醫療挑戰
WHO 世界衛生組織將「病菌抗藥性」列為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並警告 2050 年時,病菌抗藥性將成為全球最大死因,致死人數超過癌症。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附醫)為此與微軟合作,積極投入相關研究,在 Azure 平台上開發「AST.AI 智慧抗藥菌預測系統」,藉由 AI 機器學習分析幫助,將原本須 2-5 天才能得知的「病菌抗藥性」結果,成功縮短為 1 小時。此項成果已獲國際醫學期刊認可,並吸引國內外臨床學研單位合作,未來將進一步透過 Azure 平台,將模型成果及分析數據與全球醫療機構分享,共同打造更完善的智慧抗藥菌系統,以解決全球最大醫療挑戰。 主導開發的中國附醫智慧科技創新中心(簡稱創新中心)主任游家鑫博士指出,「AST.AI 智慧抗藥菌預測系統」藉由質譜儀判讀蛋白質量進行抗藥性預測,並透過細菌與抗生素的分子嵌合增加模型生物意義,運用微軟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平台與協作環境,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之下,快速開發出機器學習演算法,並以大量臨床數據訓練模型的精準度。目前已與國內 4 家醫院共享模型或數據,十分期待 AST.AI 未來進一步透過與微軟的合作,與歐洲及全世界分享,饋入各國數據進行驗證,讓抗藥性預測更為精準且符合在地需求。 台灣微軟首席技術與策略長暨微軟技術中心總經理陳守正表示,「智慧醫療已是全球趨勢,微軟 Azure 平台提供充份整合、高度擴充彈性的各種服務、同時具備專業認證的全面資安保障,藉此協助醫療產業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創新解決方案,待未來微軟資料中心落地後,相信能幫助更多智慧醫療的發展,共同為提升人類健康福祉而努力。」 「AST.AI 智慧抗藥菌預測系統」 的開發,主要基於醫學界面臨抗生素濫用的兩大挑戰,一是「病菌抗藥性」造成致死率上升,二是抗生素的龐大支出已成為各國醫學中心的沈重負擔。因此,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於 2021 年交付「找出解決方案來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此重要任務給創新中心,著手開發機器學習模型,運用微軟 Azure AI 平台的 Machine Learning 服務打造抗藥性的預測系統。 游家鑫博士指出,以往病患出現感染,在抗生素投藥之前,必須透過血液培養、抗藥性比對等過程,至少耗費 48-60 小時才能得知檢測結果,再將資訊提供給臨床醫師進行抗生素治療評估;然而統計數據顯示,每延遲 1 小時用藥,病患死亡率就會上升 7.6%。中國附醫創新中心團隊透過 Azure 平台開發雲端原生 AST.AI 系統,串接質譜儀訊號與機器學習演算法,將其運用於細菌的抗藥機制預測,並與檢測試驗室的工作流程高度整合,在短短 1 小時之內即可得知抗藥結果,輔助臨床精準投藥,不僅降低成本,也及時挽救病患健康。 游家鑫博士曾於 2018 年透過科技部創新之星計畫(LEAP),前往西雅圖的微軟研究院進行訪問研究,深入了解微軟學術圖譜技術及 Azure 雲端平台在智慧醫療上的無限可能。考量到在疫情衝擊下,醫療機構系統開發必須先期投入大量資源,例如在地端建置運算能力強大的伺服器,造成額外的人力與財力負擔,更不利創新方案的快速推動。同時,訓練 AI 模型也需要大量運算資源,軟硬體資源必須妥善管理,對於小編制新創單位無法聘請專責工程師,因此在中心成立之初,游家鑫博士便決定與微軟深度合作。 擅長協助產業夥伴開發創新方案的台灣微軟技術中心(Microsoft Technology Center)提出諮詢建議,中國附醫導入微軟 Azure Machine Learning,不僅輕鬆地擁有雲端自動化運算及管理維護能力,能夠充份與醫院其他部門有效協作,讓有需要的各專科醫生都能提升治療及用藥品質,同時因不需於地端投入過多資源,也因此達到成本最佳化。 台灣微軟技術中心技術架構師黃耀逸指出,Azure Machine Learning 是協助產業夥伴走向機器學習「營運化」的最佳平台,不論在運算資源的彈性提供、模型訓練與管理,都可省下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讓客戶更專注本業。在 AST.AI 的案例中,雖然開發團隊規模不大,但卻具備自動化、上雲、跨部門協作等需求,因此 Azure Machine Learning 的兩大優勢恰可充份滿足: 一、高度整合:Azure Machine Learning 與 Azure DevOps 高度整合,在 Machine Learning 的 CI/CD 應用上可無縫接軌,減少模型佈署上線的時間。 二、進階功能完善:Azure Machine Learning 符合微軟所提出 Responsible AI 的原則與願景,提供模型的可解釋性,未來可滿足審查(Audit)等進一步需求,此外更具備與微軟其他原生服務整合的便利性。 中國附醫創新中心指出,醫院評估微軟 Azure 相對於其他雲端平台,有兩大更符合醫療產業需求的特色。首先是資安考量,醫療產業對資料保護等級要求極高,不亞於金融業,而 Azure 是通過醫療資安認證的雲端平台;再者是擴充便利,前期建置不需投入大量資源即可快速上線,中後期更有高度彈性,可透過雲端將智慧醫療服務推廣至其他醫院。以 AST.AI 導入外部四間醫院的驗證數據為例,只花了短短一個月,足足較傳統作法減少了三分之一的時間。 AST.AI 的論文成果已獲美國微生物學會 Microbiology Spectrum 期刊於今年三月發表;今年五月美國相關專利也已獲得核准。目前 AST.AI 已累積國內數十萬筆的真實世界數據,除了中國附醫,還包括衛福部豐原醫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衛福部雙和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夥伴醫院的數據驗證,另有三家醫院洽談合作中。 在國際上,AST.AI 也吸引瑞士巴塞爾大學醫院的交流合作,擬導入 AST.AI 的模型可解釋性技術及可視化工具,未來微軟將持續與中國附醫合作,透過 Azure 平台將 AST.AI 的模型與成果,分享到全球,匯集各國的資料來進行驗證,讓抗藥性的預測更為精準並符合在地需求。 AST.AI 的抗藥性預測是臨床分析預測領域成功運用雲端技術的最新、最具潛力案例之一。除此之外,微軟更進一步發展出功能強大的醫療產業雲,結合 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 與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串連各項醫療實作場景,以雲端力量進行跨域整合,協助台灣及全球解決疫後醫療的種種全新挑戰。
-
東芝 TOSHIBA 宣佈2023年將推出「30TB 硬碟」,採用「FC-MAMR」和「MAS-MAMR」專利技術 將帶動硬碟磁錄密度全面成長!
東芝株式會社近日在日本東京舉辦了投資者關係活動。在東芝電子元件及儲存裝置株式會社的簡報中,公司總裁暨執行長Hiroyuki Sato先生公佈了 Toshiba 新一代近線硬碟的規劃藍圖。數據產生量持續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成長,特別是雲端服務公司對儲存資料急速增長的需求,同步帶動對更高容量硬碟的需要。為滿足激增的需求,Toshiba 計劃運用 FC-MAMR (磁通控制 - 微波輔助磁記錄技術)、MAS-MAMR (微波輔助切換 - 微波輔助磁記錄技術) 和磁碟堆疊等專有記錄技術,在2023年前將近線硬碟的容量提升至30TB,並將繼續擴大儲存容量。 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股份有限公司儲存裝置事業部總經理南野裕一表示:「Toshiba 持續與雲端服務公司密切合作,以瞭解他們在容量和效能上的確切要求,充分發揮我們新一代技術的能力將是滿足客戶需求的關鍵。我們多年來與主要零組件供應商密切合作,為我們帶來具影響力的技術突破,從而實現更高的容量,並降低我們近線硬碟的 TCO (總擁有成本)。」 廠商名稱: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 Storage Corporation - 臺灣東芝電子零組件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08-9988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東芝 TOSHIBA 領先全球「成功運用MAS-MAMR技術」,「大幅提高硬碟記錄效能」目標提早實現「30TB 大容量」近線硬碟的商用化!
Toshiba集團日前宣布,Toshiba領先全球,首次成功運用「微波輔助切換-微波輔助磁記錄技術」(MAS-MAMR),提升硬碟記錄效能。這項新一代磁記錄技術可大幅提升儲存容量。Toshiba期望透過該項技術,提早實現30TB大容量近線硬碟商用化的目標。 Toshiba致力研發MAMR技術,此技術是增加硬碟記錄密度的突破性技術之一。在2021年推出的18TB 硬碟,即是運用「磁通控制-微波輔助磁記錄技術」(FC-MAMR™)[2],並藉由旋轉扭矩振盪器來輔助記錄。而新一代MAS-MAMR技術則是讓碟片曝露於微波下,藉此改善記錄的密度;此記錄密度的改善幅度預估將超越前一代的FC-MAMR™,並已在近期實際驗證中獲得確認。 為展現MAS-MAMR整體優越之處,Toshiba與開發商合作,包括硬碟碟片製造商Showa Denko K.K. (昭和電工株式會社,以下簡稱”SDK”) 和硬碟磁頭製造商TDK Corporation (東京電氣化學株式會社,以下簡稱”TDK”) 。近日MAS-MAMR成功提升記錄效能,正是三方合作下的成果。 Toshiba將於2022年1月10日至14日舉行的Joint MMM-INTERMAG Conference 2022國際研討會中,發表最新開發的旋轉扭矩振盪器細節,並介紹其振盪特性。 數據中心的數位資料儲存是現代資訊的基礎建設支柱,協助數位化和數位轉型,且在COVID-19疫情之下更顯重要。儲存需求持續飛速成長,雲端及傳統數據中心不可缺少的大容量近線硬碟,其市場規模預估也將在2025年擴大至175億美元[3]。由於對儲存裝置的需求不斷變化,也進一步帶動對硬碟容量的增長。 為了提高硬碟記錄的密度,勢必會面臨三種不同目標的衝突;一是微化碟片上的磁粒,二是維持磁粒的熱穩定性,三是保留足夠的記錄效能。碟片上覆滿了細小的磁粒,可依據磁化方向留存資訊。雖然縮小碟片上的記錄位元後,可改善記錄密度,但變小的磁粒,會影響磁化的熱穩定性,而一旦熱穩定失衡,就可能導致資料的流失。 在提高記錄密度的前提下增加熱穩定性,就需要矯頑力更高的材質,以維持磁化的向量。但增加矯頑力之後,記錄磁頭較難產生足夠的記錄磁場;若要克服這項問題,則需要新一代的磁記錄技術,由外來能量的方式來輔助記錄。 新一代磁記錄技術研發進展可望克服這項難關。根據理論,MAS-MAMR可運用微波大幅提升記錄密度,但微波輔助切換效應(MAS-MAMR效應)對於記錄條件和改善記錄效能,尚未得到證實。 Toshiba新開發的「雙振盪式旋轉扭矩振盪器」(dual FGL STO),是使用雙層磁場生成層進行微波照射。此振盪器 (STO) 利用較小的電流高效產生微波,並進行局部照射。結合記錄磁頭後,即可提升MAS-MAMR記錄效能。 為驗證MAS-MAMR的效果,TDK開發出結合STO的新記錄磁頭,SDK則開發了新記錄碟片。在這2家公司的合作下,Toshiba也確認了STO在新記錄磁頭可達到穩定的振盪效果。 Toshiba後續結合新研發的STO、記錄磁頭和碟片,確認了MAS-MAMR的效果,並率先成功驗證MAS-MAMR記錄效能可提升6dB[4]。這項技術可望讓硬碟硬碟容量突破30TB。MAS-MAMR在這項驗證後邁出一大步,更有機會做為新一代磁記錄技術,大幅改善記錄密度。 廠商名稱: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 Storage Corporation - 臺灣東芝電子零組件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08-9988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最多人點閱
- 「Intel Core Ultra 200S」CPU強勢來襲,史上最強「Intel第15代 研發代號 Arrow Lake」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台積電 TSMC 神隊友代工」LGA1851腳位「Core Ultra 5 245K/KF、Core Ultra 7 265K/KF、Core Ultra 9 285K處理器 與 Z890主機板」聯袂登場!
- AMD Ryzen 7 8700G實測開箱,Radeon 780M Graphics內顯與Ryzen AI火力加持「次世代1080p 遊戲 處理器」強勢來襲!
- Supermicro SUPERO X13SWA-TF實測開箱,史上最強「8+3+1+1共13相供電」Intel W790「AI加速 四組PCIe 5.0 x16雙插槽顯示卡擴充」 HEDT高階桌機工作站主機板!
- GIGABYTE Server MW83-RP0實測開箱,史上最強「8+3+1+1共13相供電」實戰Intel Xeon w9-3495x為終極效能而生「AI加速 四組PCIe 5.0 x16雙插槽顯示卡擴充」HEDT工作站主機板!
- Intel Xeon W-2400與W-3400處理器完全解密!研發代號Sapphire Rapids-WS與W790晶片組主機板 HEDT高階桌機工作站 LGA4677腳位 強大運算核心 正式登場,史上最強大24核心48執行緒Xeon w7-2495X 56核心112執行緒Xeon w9-3495X強勢來襲!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 Threadripper 7000 PRO處理器完全解密!史上最強HEDT TRX50高階桌機、Workstation WRX90工作站平台 提供最高64核心128執行緒7980X 96核心192執行緒7995WX 具備DDR5 R-DIMM、PCIe 5.0 x16與PCIe Gen 5 SSD超強戰鬥力!
- ASUS Pro WS W790-ACE實測開箱,史上最強「12+1+1共14相供電」Intel Xeon w9-3495X處理器最佳拍檔「AI加速 三組PCIe 5.0 x16雙插槽顯示卡擴充」HEDT工作站主機板!
- Intel Xeon w9-3495X實測開箱,史上最強56核心112執行緒 採用LGA4677腳位 對應W790主機板 次世代 HEDT高階桌機 工作站 處理器重裝上陣!
- 威剛ADATA DDR5-4800 256GB R-DIMM套裝(32GB x8)實測開箱,Intel W790伺服器級工作站主機板「八記憶體通道」PC DIY火力全開評測!
- 微星MPG B650 EDGE WIFI實測開箱,AMD B650玩家級主機板優質精品 feat. AMD Ryzen 5 8600G/ 7 8700G
- 金士頓Kingston FURY Renegade Pro DDR5-6000 128GB OC R-DIMM套裝(16GB x8)實測開箱,Intel W790伺服器級工作站主機板「八記憶體通道」PC DIY極速效能評測!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實測開箱,史上最強64核心128執行緒 採用sTR5腳位 對應TRX50、WRX90主機板 次世代 HEDT高階桌機處理器強勢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