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
-
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全都來了,SONY CES展示出Airpeak無人機與Vision-S電動車
不曉得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去年CES展,SONY展示出了自家的電動概念車Vision-S,原本以為它應該只是技術宣示用途,不太可能會實際投入道路上,但沒有想到在今年的CES展上,SONY居然真的把它做了出來,而且已經在路上到處跑了。 根據SONY釋出的宣傳片,Vision-S是在奧地利進行道路測試,且還是在濃霧密布的惡劣天氣進行,看來這台車子在整體功能上已經具備相當的完整性。 影片沒有明確表明車子的相關規格,但已經可以得知Vison-S將會有大量的鏡頭感應器,除了用來感應車外狀況外,車內的鏡頭似乎還具備分析與感知駕駛狀態的功能,估計是為了自動駕駛的而設計。 雖說SONY曾表示自家開發電動車並非為了真的要「賣車」,而是用以探索未來了科技可能性,因此汽車的整體的基礎是以MAGNA規範做出設計,同時內部的各項零件更是由Continental、ZF、Blackberry QNX、Bosch、高通、NVIDIA等多個世界科技大廠提供技術,但是在汽車製造方面屬於外行的SONY能在一年就把電動車做到如此高的玩程度,實在很難讓人相信SONY真的只是想要玩玩而已啊。(遠望那位蘋果咬一口...)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Gu43ElXZM&ab_channel=Sony ▲Vision-S的道路實測影片。 另外,Vision-S的汽車展示影片其實還有藏有另一個SONY新開發的產品在其中,那就是官方曾經預告的自家無人機「Airpeak」。(這下是打算涵蓋地上跑的跟天上飛的囉XDDD) 與DJI、OSMO主打一般玩家用途的無人機不同,SONY的Airpeak無人機主打的對象是自家見長的工業級影視產業(大概知道自己進到這個領域已經太晚了吧XD),因此基本上不用期待Airpeak的體積能有多小巧了,官方有片直接告訴你他需要兩個人一起才能扛起它的外箱。(不是一個人能玩的玩具啊...) 然而體積大歸大,但若是將標準放到專業影視領域上,Airpeak的尺寸已經算是相當的小巧了,根據官方的說法,它是目前市面上能夠搭載SONY Alpha相機的「最小型」無人機。 同時根據影片展示的內容,這款無人機似乎有著相當不錯的智慧功能,能夠自由規畫飛行軌道,搭配SONY相機近幾年強大的錄影對焦性能,對於專業影視領域來說,應該會是相當不錯的助力。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wuAxSc5Jo&feature=emb_title&ab_channel=Sony ▲Airpeak產品外觀介紹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XWbHuwsfw&feature=emb_title&ab_channel=Sony ▲Airpeak拍測Vision-S的幕後影片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過年替愛車保養招好運!達人分享DIY愛車美容術,APGO原子釉鍍膜5步驟、過年好運隨行
農曆新年將屆,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更有不少車主急著幫愛車預約洗車美容,因為車子就是門面,煥然一新才能招來福氣好運隨行。怎奈汽車美容年前大熱門,不僅價格飛漲,還需耗時間等待。 車品達人-APGO執行長葉議蓬表示:只要5步驟加上選對產品就可以自己動手輕鬆DIY,在不傷車前提下簡易地把愛車處理得啵亮,連漆面上陳年的劃痕、太陽紋都能搞定,讓愛車光鮮亮麗招來好運。 葉議蓬先生說:輕鬆DIY五步驟分別為一冷車、二先清內裝、三確實沖洗外表、四清潔去汙、五車體水鍍膜。選用APGO原子釉鍍膜能利用水讓原子釉更均勻推開及打亮,比一般打蠟省力又亮麗!至於老車因長年砂石刮傷或打蠟動作不對造成漆面太陽紋,建議可以用APGO太陽紋修復劑即能重現光亮漆面及保護。輕鬆讓愛車光鮮亮麗,新年招好運! 堅持愛車就要給他最好呵護,國人都相信在農曆年前愛車煥然一新就能招來好運,特別是自己動手DIY!不少人好奇,汽車打蠟跟運勢有何關係?試想,和自己常伴隨行的汽車用APGO原子釉鍍膜亮出走路有風的好丰采,加上APGO太陽紋修復劑還原漆面高質感,換來好心情,擁有開朗正向的生活態度,對運勢當然大有助益。 但是,想要自己DIY洗車打蠟當然還有眉角要注意,專注汽車清潔保養的APGO教你正確洗車五步驟、光鮮亮麗就擁有: 冷車洗滌:找到水源千萬不要馬上開洗!剛行駛的車輛引擎蓋尚處在高溫狀態,此時冷水一沖很傷烤漆。建議到洗車場或是停好洗車格可以將引擎蓋打開降溫至少15分鐘,確定冷車再開始洗車。 內裝清潔:在等待車體冷卻的時間可以先將車內清潔乾淨,包含地毯吸塵、面板擦拭。車內空間最怕密閉潮濕滋生黴菌,擦拭抹布的溼度要控制得宜,不要積累水漬徒生困擾。 確實沖水:要去除黏附在車身上的髒污和沙塵,一定要用充足的水量沖刷,當然最好使用高壓水柱,才能確實把髒污沖走。只是簡單噴濕或是用氣壓噴除都不夠,刷洗時很容易刮傷烤漆留下痕跡。 清潔去汙:建議使用專用洗車精或是自助洗車場的泡沫。洗車精依照泡沫多寡有別,使用者喜歡泡沫多則是看中細緻泡沫容易吸附髒污,在清潔的同時減少與烤漆之間的摩擦,不易留下傷痕。 車體鍍膜:在車漆還有水珠濕濕的情況下均勻噴上APGO原子釉鍍膜,只需要3、4分鐘無須擦拭到乾就帶水施工,用專用鍍膜布塗抹均勻,最後再用乾毛巾擦乾擦亮,讓車體鈑金彷彿擦上一層透亮保護膜,迅速增亮防塵防曬防潑水,使用便捷、效果極佳,擦出無與倫比的靚妝光潔效果。 了解了正確洗車五步驟之後,專業APGO還要提供老車「除紋」秘招!非常受到愛車族口碑好評的「APGO太陽紋修復劑」,就是針對去除車體小刮傷、太陽紋而生。不正確的洗車方式、養護周期過長、環境傷害過深……,都會讓愛車烤漆留下一圈又一圈的劃痕,傷在車體可是痛在心底!這些傷痕累累,APGO太陽紋修復劑有解。 在愛車清潔乾燥過後,將「APGO太陽紋修復劑」倒在專用海綿上,在劃痕處擦拭,傷較重的部分可以重複使用,無痕修復漆面太陽紋,重現水潤鏡面新車光彩,深度還原漆面清晰透亮,你想要的細緻光澤、無痕耀眼、嶄新亮麗都可以一次擁有。 「牛」轉錢坤迎新春,除舊布新好運到,選擇APGO原子釉鍍膜、APGO太陽紋修復劑DIY經濟實惠,自己動手去汙除垢、愛車去紋微整,一定能感受好運隨行的不凡魅力。 https://apgo.waca.shop/product/detail/647401 成分:Polymer聚合物、Surfactant非表面活性劑與Essence香精 容量:200ml(一罐約可使用7部車) 保存:請放置於0~40℃,勿直接曬到太陽,使用後存放於通風乾燥陰涼處,開封後於一年內使用完畢。 建議售價:NT$1,280 ,新品上市特惠價: NT$599 https://apgo.waca.shop/product/detail/619403 成分:Surfactant界面活性劑、Polishing研磨粒子、Essence香精、Water純水 容量:200ml 保存:請放置於0~40℃,勿直接曬到太陽,開封後於一年內使用完畢,使用後存放於通風乾燥陰涼處。 建議售價:NT$980 ,新品上市特惠價: NT$385
-
過氣?!Nintendo不同意,傳新版Switch將採用OLED顯示器,並有望支援4K解析度!
就算Nintendo Switch已經開賣將近4年,也依舊沒有過氣,銷售量依舊持續上漲,在日本PS5開賣的那個月,銷售量甚至還暴漲8成,幾名業界分析師還預測,2021年Nintendo Switch依然還會是電玩主機霸主,更有預測說,今年將會有新版的Nintendo Switch,即使沒有官方消息,但一堆爆料,玩家們應該被搔得心很癢吧? 不過任天堂口風一直很緊,即使今年將推出新版Nintendo Switch,也依舊無聲無息、保密到家,不過有消息指出新版將可以支援4K輸出,甚至採用Mini LED等規格,更細部的資訊則尚未洩漏,對許多玩家來說可是心癢癢中;但,紙總是包不住火,如今據外媒報導,有位名為SciresM的知名駭客,在ResetERA論壇上發現了一個新的Nintendo Switch版本,從資料上可以得知,代號為Aula,處理器似乎還是Tegra X1,並且顯示器似乎將升級成OLED材質,看來新版的Nintendo Switch當中的Mariko SoC 晶片也將會有更加優質的性能、散熱、電池續航及電池壽命。 至於解析度方面則仍猶未可知,然而現階段Nintendo Switch僅能1080P,只是,SciresM在數據中發現,新版Nintendo Switch當中還包含支援一款4K UHD多媒體SoC 的Realtek晶片,因此SciresM推測,新版的Nintendo Switch的4K解析度或許將不會是在顯示器上支援,而是將Realtek晶片內建在新的Switch底座內,以延伸螢幕的方式支援4K解析度。 任天堂在1983年時,推出了「FC」遊戲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紅白機,然後於1989年時推出了「Game Boy」掌機,這是世上第一台嘗試使用卡帶模式的掌上遊戲機,FC的後續機種-超級任天堂也跟著在1990年上市,Game Boy掌機也有Game Boy Light、Game Boy Color等接任的機種,因此在那時,任天堂幾乎控制了整個日本以及歐洲的市場。 但PSP的出現衝擊了市場,Game Boy Advance即使發售狀況良好,但市場已經不再是任天堂獨大,因為遊戲平台與電子遊戲的百花齊放,任天堂的名氣已經沒有當時八零、九零年代那時的熱燒,之後的Nintendo DS與Nintendo 3DS雖然也依舊保有掌機市場,Wii U家用遊戲機也是在市場的表現也是普普通通、波瀾不起。 但任天堂依舊是頭猛獸,暫時的沉睡不代表永遠的消寂,2017年Nintendo Switch的推出,雖然是掌上型遊戲機,但Nintendo Switch支援大螢幕輸出,以延伸方式拓展顯示器,將遊戲主機的界線更加變得模糊,機上紅與藍控制器,可分做單人遊玩與雙人對打使用,打破以往需兩台掌機才能進行對戰的遊玩限制,加上各種遊戲大作的支援,任天堂重返榮光也是可想而知的事,而如今疫情的關係,Nintendo Switch持續延燒,加上今年又傳出新版Switch的消息,或許將來任天堂又會再迎來一次紅白機、超任、Game Boy那個時代的超級盛世。(小編期待中...)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選擇障礙的治療配方、新手玩家的最佳選擇,PCHOME x MSI聯手讓你自己DIY組電腦
每次面對組裝電腦或電腦升級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選擇障礙」又出現了?不管是自己自用或是當當工具人,在這麼冷的天氣裡(最近真的很冷),自己安裝電腦也是件麻煩事,尤其現在線上商城很方便的情況下,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搞定了,那這麼多的線上商城、又要到哪裡買才是有保障? 其實很多時候大概就是常聽到的那幾家電商:如MOMO、東x購物、PCHome、原價屋...,不過有個小問題是,大多都是以銷售單一零組件為主,想要自己DIY組整機?恐怕也只有如原價屋、欣亞3C之類的,但是現在PCHome也開始與廠商合作,推出可DIY的自由配選購模式,這下子想自行組裝喜愛的廠商配件組合就方便多了。 這次是要介紹電競大老MSI與電商龍頭PCHOME的聯手合作,針對那些有選擇障礙的玩家們(誤)、或是剛入門的新手玩家,能夠更方便選購電腦的事情,下面就跟著小編腳步來看看PCHOME與MSI聯手之下有什麼好康吧! 電腦太舊了或是故障了,送修之後發現,組一台新的反而更划算,不敢給維修店家組裝怕被黑錢,但偏偏身邊又沒有電腦組裝高手,只能什麼都靠自己,雖然買套裝主機固然是好,但太侷限了,可我們卻沒有時時刻刻追著最新的電腦產品跑,不知道時下的最新資訊,加上主機的零件項目又太多了,我們沒來得及研究,那究竟該如何是好? 以往在PCHOME上,我們只能選購已經組裝完成的套裝主機,無法依照需求更換零件與規格,但為了走出沉悶的2020年迎接新的一年,PCHOME 24H購物商城也改變了選項,與電競界大佬MSI合作,推出DIY電腦自由配的項目,能夠針對記憶體、硬碟、CPU等主機零件做升級換購,並且在MSI的支持下,玩家們在PCHOME x MSI的商場裡下單,還能享有10%回饋無上限的優惠唷。 如歐陽脩的《醉翁亭記》一般的剝筍法敘事,從商場裡,PCHOME x MSI幫玩家們從機殼開始,向玩家們提供選項,分成了MPG鋼鐵之心系列、MAG隱身之盾與MAG幻影系列,黑灰色系的簡約現代風格、透明的鋼化玻璃面板,RGB燈效支援、以及水冷相容設計,甚至還有方便理線的遮線孔設計,讓主機也能成為點綴家中的裝飾家具之一。 在CPU選購方面,不管玩家們是Intel派、還是AMD隊,PCHOME x MSI兩方面都有提供,Intel方面有 i9、i7、i5、i3以及Pentium系列,AMD的則有5000、R7、R5系列。 至於顯卡,追求光追的玩家們有福了,RTX 30系列鋒頭正盛,RTX 3070與RTX 3060 Ti在賣場中所散發的貴族風範,正等著玩家們下單啊!不過有預算上的計劃但卻又想打Game的小資玩家們也不必擔心,PCHOME x MSI也將GTX 1660S與GTX 1650包含在內了。 在升級選購上,記憶體最高也能從8G DDR4 2666升級成2條D4 3200 16G雙通道,玩家們若想升級成水冷,PCHOME x MSI也有提供套件,儲存空間上也不用太擔心,256G、512G M.2 2280 PCIe SSD固定硬碟任君挑選,倘若還是嫌太少,也有1TB PCIe M.2 SSD能夠升級換購,甚至需要備份空間,乾脆加購一顆SATA硬碟也是沒問題,不管是1TB的還是2TB的,玩家們都能自由搭配。 最重要的是,在PCHOME x MSI上,玩家們可以找到最純粹的信仰,所有安裝套件都是MSI原廠,小至螺絲、大至機殼,並且由工作人員親自組裝,讓玩家們獲得從源頭而來、最純正的龍魂之力,當玩家收到包裹時,或許不會脫口而出什麼真香、真香的流行口頭禪了,因為當玩家掀開紙箱時,壟罩房間的不是香味而是MSI的龍息啊!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賣場傳送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除去歲月塵垢、迎接嶄新一年,2021主機內外大掃除清潔術、讓主機煥然一新就趁現在
2020年可以說是讓人難以忘卻的一年,而且是負面的那一種,從年初開始肺炎疫情至今依然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為了避免疫病在狹窄封閉的辦公室肆虐,許多企業都實行了遠距上班來避免員工進到公司,許多人也因此將家中電腦更新或直接添購一台新電腦,好用來滿足工作上的需求。 而在另一方面,DIY玩家們期待已久的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RX 6000系列、NVIDIA RTX 30系列顯示卡也不負眾望的在年底前都上市了,對玩家來說應該算是今年的一大慰藉吧!只不過這些新品登場並且提供玩家在性能上大幅進步景況,也讓產品從推出開始就供不應求,許多想升級的玩家只能苦撐等待供貨穩定,或是觀望蘇媽和老黃何時又會施展刀法,端出更多牛肉吧(笑)。 面對2021的開始,這些為玩家鞠躬盡瘁了好多年的電腦夥伴是不是也該有個乾淨的新起點呢?除了系統上的重新整理之外(垃圾檔案會越積越多),光是電腦本身就容易受到落塵以及室內環境空氣的影響而累積許多灰塵(包括毛髮、其他髒東西...),在2021的一開始,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如何替自家主機進行大掃除、以迎接嶄新的一年吧! 許多玩家不見得會把主機放在桌上使用,尤其是體積比較龐大的版本,通常要是不發光的話(沒RGB),很大概率都放在桌子下一角,而主機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之後,吸入的都是桌底下的空氣當然內部也跟一堆灰塵同住很正常,尤其是風扇和濾網的部分,累積的灰塵將會將會造成機殼內部的熱量難以排出,系統為了解熱便會進一步提高風扇的轉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主機用到後期會又熱又吵的一大主因。 除了灰塵的堆積會造成散熱困難而使電腦效能表現下降之外,處理器的發熱無法有效導出也是造成主機過熱的常見問題之一,其原因多半是處理器和散熱器之間的「散熱膏」因為歲月而造成傳導效率下降,或是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內的冷卻液蒸發造成無法有效將熱量帶離處器所致。也就是說,主機會因為灰塵的堆積和導熱介質(散熱膏、水冷液)的老化而使造成散熱困難、機身噪音提升、效能下降,所以在主機外觀的最主要維護,就是在確保散熱周邊的能夠恢復並保持在應有的工作狀態! 下面小編就分別來說一下有關各部分的清潔方式囉! 濾網主要會設計在機殼的進風、出風口處,用來避免過多灰塵直接入侵到主機內部,有些比較入門階的機殼雖不一定有提供,但通常也都會有設置進風處(只是沒有濾網),該位置也會是比較容易卡灰塵髒東西的地方,養成習慣固定清理是維持電腦內部乾淨的不二法門。 而做為攔截灰塵的第一道關卡,濾網通常也是整個機殼中卡垢最嚴重的地方,一般來說,機殼的濾網主要可以分為一次性濾網和非一次性濾網,但不論是哪一種濾網設計,玩家如果在拆開機殼後發現累積灰塵已經多到「結球」了,建議可以先徒手或用吸塵器簡單清除之後,再將濾網卸下,減少髒汙在拆卸過程中飄散。 而在濾網的清潔與更換方面,玩家的機殼如果使用的是一次性濾網,如靜電濾紙、海綿等,這類的材質不適合重複使用,需直接更換新的耗材。在耗材選擇上,除了專用濾紙、海棉塊之外,能夠用當作機殼濾網的材料其實相當多元,基本上只要能夠同時兼具「透氣」和「過濾」效果的材質都是可行的,像是紗布、不織布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提到過濾耗材,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今年大家最流行的出門配件:「口罩」。其實使用口罩來做為濾材並不是不可以,但因為大家每兩個禮拜可以要去藥局買一次的醫療用口罩過於緻密,可能會對機殼在進氣上造成比較大的負擔,因此如果想用口罩做為濾材的話,選擇密度較低的紙、布口罩會比較合適。 如果玩家希望既保持風流也兼具過濾效果,現今許多大賣場也都有販賣一次性的冷氣濾網,甚至有廠商把它做成滾筒式的,想要多少就抽多少,加上是替冷氣產品設計,所以材質本身也具備相當的透氣性,可說是相當理想的替換材料。 至於非一次性濾網在現今的機殼設計上算是比較主流的存在了,常見的抽換式、磁吸式、快拆式濾網多是採用這類型的濾網,由於非一次性濾網的材質多半是金屬或尼龍塑膠,因此在拆卸下來之後,可以直接用水清洗。 但要注意的是,清洗過程請溫柔對待,避免把濾網弄破,且清洗完畢之後也一定要「完全晾乾」才能裝回機殼中,畢竟對電子零件來說,水氣可比灰塵更有殺傷力啊! 然而雖說非一次性的濾網的設計可以反覆利用,但濾網的密度通常也會比較低,所以過濾效果可能不如一次性濾網,玩家的家中環境如果粉塵比較多,想要強化過濾效果的話,也可以額外鋪上一層前文提過的冷氣濾紙。 最後在更換濾網的時候,可能有玩家會想問:「濾網一定造要裝在機殼裡面嗎?」,其實只要在不影響主機運作前提下,只要能達到過濾的效果,濾網是可以安裝在任何地方的。 裝在機殼外面的好處就是替換方便、髒了可以一目了然,缺點就是有整片濾網露在外面不僅有礙觀瞻(通常如冷氣濾紙是白色,配上黑色或其他顏色機殼,又是放置在外面的話可能真的就很突兀),機殼外部通常不會設計安裝溝槽,所以固定和服貼程度會有所下降;相反的,裝在機殼內有比較好的貼合程度,但替換和觀察濾網狀態就比較麻煩一些,建議可以設定行事曆來提醒自己要觀察濾網狀態並適時替換。 在開始清潔風扇之前,玩家可以先確認一下風扇的運轉狀態,如果在沒有異物阻擋的狀態下,風扇的軸心出現明顯的晃動、轉速不穩、空轉,甚至可以聽到有類似齒輪摩擦的聲音,這樣的風扇與其清潔,還是選擇汰換掉吧!畢竟風扇如果來到這個地步,基本上就是已經走到產品生命的終點了。 由於想要清潔風扇必須將其從機殼上卸下之後才能清潔,但不管是移除風扇,還是在清潔的過程中都必須注意,請務必避免去按壓到「風扇軸心」,因為軸心是風扇最脆弱的位置,按壓很容易造成整組風扇損壞,一定要多加留意。 另外玩家如果不擅長DIY組裝(然後那位「學長」又剛好沒空)的話,可以不要一次就把所有風扇都拆下來,改為一顆顆處理,同時也可以用手機紀錄排線與螺絲的安裝位置,好方便清潔完成之後可以裝回。 風扇取下之後,玩家可以先徒手或用衛生紙將大型的灰塵團塊直接取下(請小心輕手),接著到戶外的開放空間,使用壓縮空氣灌、吹球、打氣機或是吹風機(必須是冷風)等工具,便可將絕大多數附著在風扇上的灰塵吹落。 但若風扇卡塵垢的狀態比較嚴重,或是風扇的框架較為特殊,造成較多的灰塵卡在隙縫中,用吹氣的方式無法有效去除的話,可以使用小刷子、毛筆等小工具,「輕柔且小心」的將縫隙中的髒污剃除。 接著就是風扇葉片的部分,玩家可以使用乾布、衛生紙、毛刷或毛筆等工具來輕輕擦拭風扇,如過葉片上卡有油汙,也能噴灑些許的清潔劑到「擦拭布」上再行擦拭,不過為了不傷害到軸心,除了這部分的清潔一定要相當輕柔外,也建議其放在平面上進行,以防過程中施力不均。 由於機殼的設計,多數主機板都是垂直安裝的,因此灰塵附著的程度通常不至於太誇張,玩家將主機板從機殼取下並移除上面的零件之後,使用細毛刷就能清潔主機板大多數的地方了。 不過一些像是MOSFET、南橋晶片等有覆蓋散熱片的位置,因為有比較狹小的隙縫,可能會卡有比較多灰塵,玩家可額外針對這些地方使用吹球、空氣罐搭配小刷子進行重點清潔。 不同於機殼風扇是單獨的風扇設計,處理器和顯示卡的風扇往往是附帶金屬散熱器,這些散熱器是由大量的散熱鰭片所構成,目的是來獲得更大面積的熱量交換空間,但隨著使用的時間一久,原本用來提供給風流通過的細小的縫隙也可能堆積了大量灰塵。 玩家在清潔顯示卡和處理器的散熱器之前,一樣會需要將它們從主機上卸下,只是相較於顯示卡的只要移除固定螺絲,並按壓主機板上的卡榫即可拔起,各家廠牌的處理器散熱器在解除固定方面可就不盡相同了。 以Intel原廠的風扇為例,玩家需要先用一字起子(或一元銅板),以對角、對稱的方式將轉動四個角柱,然後再將角柱依序向上拔起後,才算是解開散熱器的固定;AMD的RGB七彩幽靈扇則是使用卡扣固定,玩家稍微用力地將固定用的扳手轉向另一邊後,就能夠鬆開卡扣了。 注意,在確定鬆開散熱器的所有扣具後,可能會遇到散熱器黏性過高或是乾掉,造成散熱器黏在CPU上的狀況,此時用蠻力硬拔很容易「大力出悲劇」,使處理器的固定座損壞,甚至是把處理器的腳針弄斷。遇到這種狀況時,玩家只要稍微左右扭動一下散熱器,就能讓其慢慢的鬆開。 將顯示卡與處理器散熱器取下之後,風扇的部分基本比照機殼風扇的方式進行清潔即可,而散熱片的部分一樣可以先徒手或用衛生紙將灰塵團塊去除(一樣請小心輕手),再用細毛刷、棉花棒搭配壓縮空氣罐或吹球清除卡在散熱鰭片縫裡的灰塵,如果有比較頑強的團塊則可以搭配鑷子將其夾出。 在這邊提醒一下,清潔過程中絕不可為了抖落灰塵而去敲擊顯卡或散熱器,這很可能造成散熱鰭片變形或是內部電路零件脫落,甚至因此損壞。 另外,雖然網路上有教學影片來教導大家如何拆解顯示卡,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但一般來說小編並不建議大家這麼做,一來這是破壞保固的行為、二來現今的顯示卡的顯示晶片、記憶體、電容等主要零件都是緊密貼合散熱器的,因此只要確保氣流能夠正常流通即可,大可不必冒著顯卡損毀的風險進行拆解。 既然處理器的散熱器都下來了,何不順便也將散熱膏重塗呢?不過在重塗之前,要記得先將散熱器與處理器表面的舊散熱膏去除才行。 去除散熱膏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用衛生紙擦拭即可,但在清除處理器上的散熱膏時,小編建議先將處理器從主機板上卸下,並且在擦拭過程中要用手牢牢抓住處理器邊緣,避免傷到主機板和處理器的針腳。 擦乾淨之後,將處理器重新固定在主機板上就能塗上散熱膏了。至於散熱膏在塗法上並沒有絕對的方式,可以是點5點、X型、3條線等,只要能夠讓散熱膏均勻覆蓋處理器約80%以上的面積就算足夠了,玩家可以固定散熱器之前,先用散熱器壓開散熱膏,來確定散熱膏的塗量與分佈狀態。 倘若玩家使用的不是塔散而是水冷散熱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除了會有灰塵累積在風扇與水冷排需要定期清潔之外,水冷頭的馬達和管路裡的散熱液也是需要稍微注意和檢查的細項之一。 所以在開始清潔之前,玩家可以先檢查水冷頭在運作狀態,一般來說水冷頭在工作時並不會發出太明顯的聲響,頂多只有在靠近聆聽的時候會有水流聲,但如果水冷頭發出明顯的噪音,像是運轉不順、空轉等聲音的話,不論產品是否在保固期間內,都不建議繼續使用,請盡速交由原廠維修或汰換。(若是已經使用良久時間,又出現前述狀況的話,還是建議更換一組新品較為妥當) 而在清潔方面,水冷的散熱風扇與機殼風扇的清潔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至於水冷排的部分由於面積相當的大,所以在簡單去除比較大型灰塵團塊後,可以使用擰到非常乾的抹布、吹風機(必須是冷風)甚至是吸塵器直接進行清潔的動作,同時清潔時動作要輕柔,避免造成水冷排上的鰭片變形。 此外,有些玩家可能會想直接用水清洗水冷排,這樣的處理方式小編並不推薦,因為多數水冷排的噴漆只有噴灑在表上而已,散熱鰭片內部的金屬是直接裸露在空氣中的,加上水冷排上大量的細小空隙很難在水洗後徹底晾乾,使殘留水分造成水冷排鏽蝕甚至是損壞主機內的其他零件。 水冷清潔完成並裝回主機之後,玩家可以透過一些像AIDA64 Extreme的程式進行30分鐘左右的CPU壓力測試(或是FurMark甜甜圈燒機也行),以此觀察處理器的溫度變化曲線是否保持穩定、風扇和水冷頭是否在重新安裝後有維持穩定的運作。 整理完了機殼內部,接下來就該換到機殼的外觀了,整體來說,除了側透玻璃和進/出氣孔位置需要特別處理之外,機殼的多數地方建議只用乾布簡單擦拭就好,畢竟機殼材質主要還是以金屬材質為主,雖然有烤漆防護,但如果過多的水氣殘留還是有可能造成「掉漆」進而造成機殼受損的。 側透玻璃的部分可以使用拭鏡布來進行清潔,如果玻璃上有油汙或是指紋不容易單靠擦拭清除的話,可以噴灑一些酒精、玻璃清潔液在布上,不推薦直接噴在玻璃上是因為這麼做反而容易留下水痕,變得更難清乾淨。 機殼進/出氣孔的部分,如果孔洞比較大,使用棉花棒和細毛刷即可清理,但如果是高密度網孔的設計,則可以使用吸塵器或擰乾的抹布做重點處理,不建議直接拿到水下沖洗,以防機殼鏽蝕。 不光是主機外觀會隨著時間累積汙垢,內在的電腦系統也會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有意無意的累積不必要的垃圾檔案,不僅占用寶貴的硬碟容量,也可能會影響電腦的效能表現,所以接下小編就要帶大家來一步步進行系統清潔。 各位還記得自己的電腦硬碟已經使用多久了嗎?是一年、兩年,還是更久?不論玩家硬碟是使用高速的SSD還是傳統的HDD,硬碟本身都會隨著使用逐漸老化,造成資料儲存能力下降、資料遺失、系統不穩等問題,而這些毛病是無法單靠系統本身來排除,只能選擇將資料搬到新的硬碟中。 因此在進行系統清潔之前,自然要先知道硬碟的健康狀態囉!這部分的資訊玩家可以透過「CrystalDiskInfo」這個程式來得知,就由此程式玩家可以獲知硬碟各式相關資訊,包含健康度、製造商、總寫入次數等內容,有異常狀態時會出現黃色或紅色的警告標示。 但究竟硬碟的健康度要幾分才算安全呢?以目前主流的SSD來說,健康度的分數會與硬碟的使用容量掛勾,假設一顆1TB硬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健康度剩下80%,代表這顆硬碟大約還有800 GB的空間尚處於正常工作狀態,如果此時玩家放在裡面的資料也才500 GB,那80%的健康度對玩家來說就不會是太大的隱患,反之如果已經存了700多GB,甚至更高,此時面對資料損毀的風險自然也就變得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硬碟健康度只是一個參考,實際可用空間可能更高或是更低,但為了避免意外,小編建議依照硬碟健康度,至少保留大約5~10%的儲存空間做為一個安全值。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剩餘800GB的健康空間在保留10%的安全值後就是720GB,而這剩餘的容量是否足夠現在與未來使用,就是硬碟汰換方面的一大參考喔。 在開始整理系統檔案之前,先想想自己上一次進行資料備份是何時?不論玩家是新電腦還是舊電腦,硬碟健康度是高還是低,定期備份硬碟的資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比起清理系統,做好備份才是更重要的。 現今資料備份的管道非常多元,可以實體備份在其他儲存裝置中,也能夠丟上雲端空間備份,不過後者因為容量和收費的關係,大多只能備份多媒體檔案,不容易進行完整的系統的備份,因此如果玩家更換了電腦的硬碟,雲端硬碟中能夠恢復的資料就很有限,而且所有的應用程式與設定都得重新來過,功能和限制是相對較多的。 而實體儲存裝置則剛好相反,雖然機動性不如雲端硬碟,但儲存的限制也相對少很多,玩家甚至能夠在利用Windows 10內建的工具進行完整備份,不僅能夠保存電腦裡的全部資料,還能在需要的時候將系統設定、程式與各式檔案資料原封不動地進行還原,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Windows 10既然有這麼神奇的好用的功能,小編接下來自然要一步步的教大家要如何設定啊!大家還不快點把隨身硬碟拿出來準備好。 備份完電腦資料後,我們就可以來開始整理硬碟裡的資料了。 首先,我們可以進到「設定」中,點選「系統」中的「儲存體」分頁,系統會自動幫玩家統計與分析硬碟容量的佔用狀況,讓玩家可以找出那些程式或檔案已經是很久沒有在使用了。 清理完那些沉在硬碟深處的無用檔案後,接下來輪到清理系統產生的各種不必要的資料。 玩家先點選「本機」,對想要整理的硬碟按右鍵,選擇「內容」,然後在「一般」的頁面中選擇「清理磁碟」,此時頁面會彈出一個清理磁碟的新視窗,並顯示出系統可以清理的檔案。 不過這些檔案還不是全部,玩家如果想要進一步清出更多佔據硬碟空間的內容,需要點選左下角的「清理系統檔」,才能夠把過往下載下來的系統更新檔給翻出來清掉。 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旦將過去的系統更新檔清除,之後如果碰上更新檔的Bug,就無法直接透過系統安裝回舊有的版本,這也是為什麼在進行硬碟大掃除先需要備份的原因之一。 最後玩家回到硬碟的頁面,點選「工具」分頁,執行「檢查錯誤」和「最佳化並重組硬碟」這兩項功能之後再重新開機,系統的基礎大掃除就算大功告成了。 一台電腦能否流暢穩定的工作,除了先天的效能配置之外,也需要搭配合宜的環境,就如同人類一樣,為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的身體,才有辦法好好的在事業上打拼,所以玩家在不斷逛著網路賣場對著新產品流口水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趁著新年替主機來個大掃除,感謝電腦這段時間的陪伴,也掃除積累的霉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 祝大家2021都能快樂使用電腦,打Game、創作、上網...都能超級順暢無負擔!當然也要繼續關注PCDIY!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ony:將翻拍10款PlayStation遊戲IP成電視劇與電影!玩家們想看哪部?
關於遊戲IP改編成真人電視劇或是真人電影這件事,是眾多影視製作公司一向汲汲營營的領域,但這其實十分考驗製作公司,如何在原有的劇本上,小心謹慎地加上適合劇本演出的情節,畢竟玩過改編前原作的玩家們不知凡幾,一個不小心,毀了經典還好說,但慘受粉絲攻擊之後,票房及收視率慘淡,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那才是製作公司最頭痛的地方。 近年來最著名且名利雙收的IP改編,應該就是那部《獵魔士》了(由CDPR的《巫師》系列所改編,但《巫師》又改編自同名小說),雖然還是有忠實粉絲稍微不滿足劇本發展,但基於沒玩過遊戲的觀眾而言,《獵魔士》的改編如此受到全球歡迎,已經算得上是十分優質的傑作了。 Sony在2019年5月20日時,不把遊戲IP改編許可放給製作公司,自行成立了PlayStation Productions,將PS平台上的獨佔遊戲改編給收入囊中,然而Sony的首席CEO-Tony Vinciquerra在接受CNBC採訪時,透漏了Sony正在基於PlayStation上的遊戲IP改編製作多達3部電影及7部電視劇,目前已知的是《秘境探險》將改編成電影,並由小蜘蛛-湯姆霍蘭德主演,預計於2021年7月上映;而《最後生還者》還在遊戲創作者Neil Druckman及知名編劇兼電影導演Craig Mazin手中孵化劇本中。 但其餘2部電影及6部電視劇呢?Sony口風實在太緊,什麼消息都還沒放出。 那小編這邊就來不負責任的猜測一下,順便許願(誤)。 在西方人眼中,日本武士一直都是非常神秘且獨特的文化,又有類似騎士精神的武士道文化,加上以武士刀砍殺時所呈現的優美弧線,比方說知名電影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在《黑色追緝令》中,就讓布魯斯威利捨棄了獵槍,用一把武士刀救出了黑幫老大,甚至是《追殺比爾》三部曲,將西方人眼中的武士刀對決呈現得淋漓盡致。 但日本文化、歷史、武士這三個元素加起來之後,至今非日本人拍得的武士電影,只看得到《末代武士》一部作品呈現,小編認為這兩部作品,或許改編成電影會比較好,想必在選角以及劇本上,就會受到極大考驗,除非能和NHK合作,製作成大河劇,那麼電視劇的選項將會比電影來得更好。(但想想殺神基哥主演的那部浪人47……真是不忍吐槽) AI人工智慧的科幻題材一直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題材,不僅表達了人類對未來的想像,還有未雨綢繆的深刻反思,然而《底特律:變人》則也是部AI智慧下產生人工意識的仿生人故事,電影式互動的遊戲模式,以及難以抉擇的各類劇情走向選擇,這些令人糾結的抉擇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踏錯一步就會影響劇情走向,就彷彿我們真實的人生一般,然而這整部作品,最終還是回歸到探討人性上,假設翻拍的話,以電視劇模式,將會比較適合其發人深省的劇本發展。 本作和以往的希臘神話不同,以北歐神話為核心,但無論是哪種神話,這種傳說在人類文化中都影響深遠,其神秘感與故事性一直深深吸引著世上的人們,而《戰神》系列,簡單來說就是克雷多斯的弒神之旅,以人為本的理念一直壟罩著這整款遊戲。 假設參考《獵魔士》影集的話,戰神的翻拍方式也可以劇集方式呈現,除了敘述了能夠神話中的各種傳說外,還能一步步帶領觀眾思考自中世紀以降,天賦人權、一直到近代的人本主義,將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以一刀刀砍殺、與希臘或北歐眾神的斡旋,當然後來也成為父親的克雷多斯,其心境轉折與劇本走向,或許也將成為觀眾思考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節等心理學理論的好方向。 更甚的是,如今超級英雄當道,《戰神》系列或許也能演變成PlayStation宇宙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玩家們還記不記得那部融合了吸血鬼、狼人、狩魔獵人、吸血殭屍、科學怪人等元素的奇幻大熔爐電影《凡赫辛》,剛好《血源詛咒》的劇情設定上一部份源自於《德古拉》,調性黑暗且陰鬱,而製作人宮崎英高又喜歡克蘇魯神話,洛夫克拉夫特的這一系列恐怖小說的風潮始終沒退燒過,再加上「怪獸瘟疫」的劇情發展,不免有種中世紀時黑死病大流傳的既視感,當時的瘟疫醫生那烏鴉面具也成了次文化中非常熱門的元素,從《血源詛咒》的各種細節來看,也能發現遊戲裡揉和了許多世界神秘傳說,《凡赫辛》似乎可以成為很好的借鑑。 不過拍成電視劇好像也可行,逢今年Covid-19大流行,人類對病症的無奈與恐懼,血療與獵殺之夜的種種情節元素,勾起觀眾們心底的恐懼,相信改編成電視劇的話,將能十足地吸引到觀眾的目光。 舉凡哥吉拉、金剛、環太平洋等怪獸電影,雖說都是災難情節,但一直都是男性玩家們的浪漫幻想,而食人巨鷹TRICO的劇情主要環繞在主角與異獸之間於一個未知的世界所展開,無論是TRICO還是險惡至極的廢墟世界,都是投射自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疑惑、好奇等等情緒波動,而主角與食人巨鷹 TRICO之間的互動,從一開始的互相排斥到互相扶持,也成了一大劇情線,依照遊戲長度來說,算是一款小品,但假設翻拍成電影,也許能成為怪獸與災難電影中一枝獨秀,相當特別的電影,不由得讓人聯想起那守護人類的蝶龍摩斯拉。 但猜了這麼多,在技術上的執行,勢必還是會有製作公司的多方考慮,我們只能期待越來越多好遊戲能夠以不一樣的面目呈現在各位玩家眼前,至於我們台灣的自製遊戲中也有《返校》這樣的傑出作品,翻拍成了電影,如今也已翻拍成電視劇,並正熱烈上映中,不曉得玩家們還想看到哪些作品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realme TV 32智慧連網顯示器實測開箱,32吋內建Android TV、Chromecast、平價Smart TV新選擇!
以科技潮牌做為定位,並專注於提供玩家強勁性能與潮流設計的realme,在除了推出多款高CP值手機之外,也正式跨足智慧家居市場,推出如耳機、行動電源、智慧手錶、智慧顯示器甚至是電動牙刷等等相當多種類產品,這次小編要為大家開箱的就是新推出的HD智慧連網顯示器,具備32吋大視野,並內建Android TV、Chromecast等便利功能,定價僅新台幣5,990元,讓小資用戶也能享受Smart TV的便利功能。 這款realme智慧連網顯示器外觀以黑色為主,窄邊框搭上下方髮絲紋橫條的設計,讓整體質感加分許多,32吋的大小配上16:9比例的1366x768解析度,實際尺寸來到寬高厚730x469x161mm(含底座)、730x432x88mm(不含底座),而重量上更是僅有3.7公斤(含底座),比一些電腦螢幕還要輕,在搬運的過程上也相當輕鬆不費力。 顯示器背部有提供壁掛孔,孔距為200x200mm,玩家可以直接將顯示器壁掛在牆上,無需擔心擺放占用空間問題,I/O的部分提供了3組HDMI、1組AV端子、1組數位音訊輸出孔、2組USB 2.0孔以及RJ45網路孔,在無線連接的方面也內建了Wi-Fi與藍芽5.0。 realme顯示器搭載Chroma Boost炫彩影像處理技術來提升整體畫質表現,搭配400尼特的最大亮度,讓螢幕更加鮮明清晰,另外178°的可視範圍也提供玩家更沉浸式的視覺體驗,為了能滿足這些運算效能,realme顯示器搭載ARM Cortex A53四核心處理器與Mali-470 MP3 GPU並搭配1GB+8GB記憶體。 除了硬體外,realme顯示器內建了Android TV作業系統,玩家可在Google Play商店下載上千種應用程式、遊戲,整體操作介面對Android用戶來說相信是相當不陌生。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幾乎與手機息息相關,一台Smart TV的鏡像投影功能有無以及支援性多廣,相信是許多玩家購買Smart TV的考量之一,而身為手機起家的realme,當然也沒有忘記這項便利功能,realme顯示器直接內建了Chromecast,基本上只要是Android手機幾乎能直接將畫面投影至顯示器上,不用擔心不相容的問題,小編手上剛好有一隻自家的realme X50 Pro,那就直接來試試鏡像效果如何吧! realme智慧顯示器對於一般玩家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在32吋的大小下,除了當電視以外,也相當適合拿來讓電腦、遊樂器使用,可以說是一台擁有Smart TV功能的電腦螢幕,雖然僅有1366x768的解析度,近看會有較明顯的顆粒感,不過色彩表現搭上內建的杜比音效喇叭,整體還是有著不錯的沉浸感,加上內建Android TV、Chromecast等便利功能,以新台幣5,990元的價格來說CP值相當不錯。 若玩家覺得32吋的尺寸大小、解析度不符合需求,也可以考慮另一款43吋版本,在萬元有找的價格上除了尺寸更大以外,解析度也升級至Full HD,另外還有一款更大尺寸的神祕版本將在近期內推出,目前三台顯示器都已經在三創2樓的realme專櫃展示,有興趣的玩家們可以到現場看看哦! 廠商名稱:薩摩亞商新茂環球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約會前必用的常勝單品,realme M1聲波電動牙刷入手體驗
眼睛是靈魂之窗,鼻子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器官,而牙齒就是我們的門面,無論是微笑或是開口說話,甚至是更親密的接吻,在人與人交際的時候,都勢必少不了一些互動,但如果是一個長得乾乾淨淨的帥哥或是正妹,但他卻有滿是污漬的一口黃牙,印象不就大打折扣了嗎?更何況現在是個數位時代,交友APP比比皆是,假設今天看到一個網友微笑的照片,打中了你的心,但出來約會時卻發現他的牙齒好髒,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破壞了當天的心情。 但玩家們莫急莫荒莫害怕,智慧手機廠商realme以自身人性化與智慧裝置的經驗,為各位玩家們的人際關係與幸福,打造了一支M1聲波電動牙刷,就讓小編的親身體驗,來為各位玩家揭開這支M1聲波電動牙刷的魅力吧! 只能說果然是realme的系列產品,黃色代表色調的外盒也相當搶眼,基本上這款M1聲波電動牙刷有白、藍雙色可選,小編這次入手的是科技感與典雅風範交融的藍色款式。 接著打開溫暖橘黃色的包裝盒後,只見M1聲波電動牙刷靜靜地躺在一塊乾淨簡約的紙盒上,尚未裝上刷頭的機身,重量約101.67g,曲線設計上不僅貼合手掌,並且還有磨砂塗層能夠防止手持時滑落,在握池上相當舒適,毫無異物感。 在包裝裡,還附加了標準型、敏感型2種刷頭,裝上刷頭後只增加不到4g的重量,以小編一個成年男子的力氣來說,在握持起來與使用上,沒有太多手腕上的負擔。 而藏在M1聲波電動牙刷金屬的質感外觀裡的,是一顆每分鐘震動次數高達34,000次的聲波馬達,塗上牙膏之後能在牙齒表面快速生成泡沫,並且這顆聲波馬達使用壽命超過300小時,以每天使用2次、每次2分鐘來計算,足足可以使用12年的時間,但要注意的是,電源要塗上牙膏放進嘴巴後再啟動啊,不然牙膏會飛得到處都是! 然而,即使馬達擁有超高轉速,但在噪音上卻低於60分貝,在一早醒來萬籟俱寂的時候,甚至有起床氣的玩家們,對M1的低噪音設計,根本是美上加美。 不過即使結合了金屬外觀以及精密高轉速馬達,玩家們也不用擔心進水問題,M1聲波電動牙刷的防水等級高達IPX7,這個等級是指說,把M1聲波電動牙刷丟進1公尺深的水中達30分鐘,沒有使用防滲漏器也不會故障,所以玩家們可以放心的清洗殘留在機身上的泡沫。 如果沒有好的刷頭與刷毛,聲波馬達就只是聲波馬達,英雄會毫無用武之力,只是realme怎麼可能這麼粗心,2個所附加給玩家們的標準型與敏感型刷頭,超薄一體式的設計,不僅減少口腔異物感,兩者也都是3.5mm的無金屬刷頭,在,刷牙更安全且能避免口腔問題。 刷頭上的刷毛也是非常的有來頭,採用杜邦99.99%抗菌性的杜邦刷毛,並且有98%的刷毛經過磨圓處理,使得刷毛尖端更圓滑,在刷牙同時也能減輕對牙齦的傷害,更能減低牙齦出血的機率。 此外,在標準型刷頭上的藍色刷毛,則是realme的小巧思,當藍色刷毛褪色至根部時,就是提醒玩家們是時候該換刷頭了。 而支撐整個M1聲波電動牙刷運作的,除了馬達之外,就是它內建的那顆800 mAh電池,4.5個小時就能充飽整顆電池,並且續航力高達90天,1年只需要充電4次,如果玩家們剛入手就想馬上使用也不用擔心,充電5分鐘就能使用2天,如果充飽電之後,一直沒有使用而處於待機狀態的話,理論上也能維持38個月的電力。 (意思就是,充飽電放著可以達2年半都不用擔心沒電) 充飽了電,輕點機身上的圓形按鈕,啟動M1聲波電動牙刷,玩家們可從4種模式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清潔力道,並且在每1種模式下,刷頭將以10度的穩定擺幅,給予牙齒全方面的清潔。 而4種模式分別為: ◇Soft輕柔模式-顧名思義,力道較為輕柔,並且能減輕對牙齦的傷害 ◇Clean清潔模式-力度適中,適用於一般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White美白模式-能夠深層清潔到一般牙刷不易到達的牙齒細節 ◇Polish拋光模式-強力去漬,加強牙齒護理。 但光說不練假把戲,小編特地去超商買了支玉米來測試M1聲波電動牙刷,以玉米如牙齒般的塊狀排列,來模擬刷牙時的情境,看看刷毛是否能夠幾近貼合牙齒與牙縫之間的排列,以及最適合一般使用者的Clean清潔模式下,是否真有那個能耐!(PS.小編絕對沒有玩食物,測驗完之後,已將玉米完食) 小編擠了一點洗手乳在玉米上,用以模擬可能會卡在牙齒與牙縫的一些汙垢,而實際測驗結果發現,洗手乳在Clean清潔模式下,快速地約莫5秒鐘的時間,就被M1聲波電動牙刷給清潔乾淨,沖完水之後就幾乎不可見了。 接著沾了一點汙垢在玉米表面上,一樣也以Clean清潔模式做實驗,結果也令人驚訝,M1聲波電動牙刷的刷除時間簡直快到不可思議。 小編使用了M1聲波電動牙刷,這算是小編第一次使用電動牙刷,34,000次的聲波震動在口腔中震動,剛開始挺令人彆扭的。不過在習慣之後,小編的懶人個性又發作了,只要輕輕緩緩地前後移動M1聲波電動牙刷,就能快速清潔牙齒,雖然在引擎上低於60分貝的噪音,還是聽得見,但在浴室中卻成了刷牙時百無聊賴的一種白噪音印襯。 目前realme在三創生活園區2樓設有一個專櫃,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前往參觀選購喔! 廠商名稱:realme 廠商網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昨晚Youtube、Gmail又掛了,全球叫苦連天!帶你快速回顧Google10年來的大災難
昨天(14日)晚上8點左右,小編當時正在用可憐的2M頻寬在雲端硬碟上下載7.8G大容量怪物的檔案,當下載條跑到7.5G時,突然出現下載失敗,不小心爆了粗口,狂刷F5重新整理也都無聲無息,後來上到臉書才發現,原來是整個Google的相關服務都掛點了,包含Youtube、Gmail等等幾乎需要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的都掛了,而在Google故障期間,在Chrome無痕模式下,可以正常進入Youtube和Gmail的官網畫面,但依舊無法使用Google帳號登入。 在約莫是晚上8點半左右,Google相關服務總算恢復正常,但整起故障的詳細原因仍不清楚,Google也還沒發表相關回應,至於小編的7.8G大容量怪物,一直下載到9點半才好……(哭啊)。 然而,一直十分穩定的Google服務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故障了,以Google服務的全球使用者涵蓋率,每當發生故障,除了造成全球網路一般使用者的哀鴻遍野外,在世界經濟的損失上恐怕將以數十億計算,而小編也整理了這10年來Google曾經發生過的大範圍故障。 當天在台灣時間06:50至06:55之間,Google發生故障事件,搜尋引擎、雲端硬碟、電子信箱等服務都受到影響,而在這短短的5分鐘內,竟然導致全球網路流量暴跌40%。 這次故障原因,Google一樣沒有說明,但據傳是軟體出包所導致,影響了包含Gmail等眾多需要登入Google的服務軟體,故障時間約長達25分鐘。 本次有高達8項的Google服務出現故障,Google Drive、Google Talk、Google Calendar、Gmail、Google Sites、Google Groups、Admin console與Google Hangouts等全部中標,然而以Google Drive雲端硬碟服務故障時間最長。 Google Drive是Google在2012年4月所推出的雲端硬碟服務,並提供5GB的免費空間,而在2013年也曾經發生過單單Google Drive故障2.5小時的災情。 一樣還是需要登入帳號的Google服務出了問題,但這次災情主要聚焦在Gmail和Google Drive上,根據當時Outage.Report的統計,Google使用者在主動回報Gmail異常的訊息就超過4,000筆,而發生災情的地區大多分布在亞洲與美洲國家。 除去昨天的故障,本次Google故障所導致的全球網路災難就發生在4個月前,使用者在登入、附加檔案的功能上都出現無法操作的狀況,部分使用者雖然仍可登入,但依舊在附加功能的服務上出現異常,故障時間更甚至超過3個小時。 災難、災難,從沒有記載的神話到有史實根據的歷史書上,洪水、旱災、地震等等,甚至有可能還有來自太空的毀滅性災難—隕石,而這些都將造成無法磨滅的慘痛結果,恐怕還將會造成生物滅絕。(幹話XD) 然而如今數位化時代開啟,在網路服務市占率上高居榜首的Google,只要一個5分鐘的小零星故障,就有可能引起無法預測的蝴蝶效應,如今看來有可能只是經濟上等等無關人身安全的網路災難,但在更之後、更蓬勃巔峰的數位時代,以小編的判斷,Google這塊招牌只會越擦越亮,也因此將會有更多支撐數位時代的產物出現,那到時會不會產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災難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蘋果說到做到,明年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實裝在iOS後,不遵守規定的App將直接下架
蘋果iPhone作業系統iOS 14將加入反廣告追蹤功能,把使用者隱私權保護提高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而也隨著版本更新到14.2.1,這項功能雖然在眾多廠商的反對下,延遲至明年才開始正式執行,但日前,蘋果軟體工程進階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在歐洲數據保護及隱私會議上表示,明年開始執行這項功能之後,要是App不遵守此項規定,將會直接從App Store下架該App。 蘋果在今年的WWDC大會上推出iOS 14作業系統後,也進一步的推出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而該功能將會加強使用者隱私權益。那iOS 14的隱私權政策與規定與這項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到底是什麼呢? 在iPhone與iPad使用者更新至iOS 14之後,只要在App Store上下載新的App時,系統將會跳出提醒畫面,來詢問使用者是否同意該App的開發者或廣告商追蹤使用者的網路行為,並且這個提醒畫面只會跳出一次,只要不同意追蹤,開發者將無法取得玩家們的個人資訊,甚至,在iOS 14上,將限制App開發者無法透過App取得IDFA廣告識別碼,導致其廣告收益將可能銳減50%,只能透過安裝蘋果自家的SKAdnet來獲取追蹤使用者的下載數據,也因此,開發者與廣告商叫苦連天,只不過,蘋果雖然將上市時間推遲至2021年,但在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將會添加更多功能,推遲上市,只是為了讓開發者有更多時間可以更改App上的開發數據。(看來是真的有用) 而在昨天(8日),蘋果軟體工程進階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在歐洲數據保護及隱私會議上表示,明年iOS裝置在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實裝後,將嚴格執行隱私權政策,那些未經過允許便對使用者數據逕行追蹤的App,從明年年初開始,將直接從App Store下架。 但也因此遭受許多廣告商的強烈抵制,在今年10月時,根據路透社報導,法國已有4家廣告公司對蘋果提起反壟斷訴訟,並在聲明中指出,蘋果對自家所追蹤的使用者數據並沒有和其他競爭對手保持相同標準。 而在這件事情上,鬧得最大的還是蘋果與Epic Games之間的愛恨糾葛,Epic在《要塞英雄》遊戲中加入自家的內購支付,並且嘗試繞過App Store與Google Play的抽成,想當然,這麼明目張膽的挑釁,直接就被蘋果與Google雙雙下架,但Epic反應也迅雷不急掩耳,除了提告蘋果與Google涉嫌壟斷之外,還在在社群上推出#FreeFortnite標籤,鼓勵玩家一起抵制,甚至翻拍了蘋果經典廣告1984,用以嘲諷。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vjbmoDx-I ▲蘋果原版廣告《1984》,靈感來自於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的小說《1984》,欲傳達出蘋果作為反抗 IBM 巨頭的力量。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iSHuaw6Q4 ▲Epic翻拍蘋果經典廣告《1984》,用以嘲諷蘋果也變成了當初他們所反抗的那個巨頭。 只不過蘋果直接大刀一揮,警告將在iOS與macOS上關閉Epic的開發者帳戶,但蘋果這一刀砍得不只是《要塞英雄》而已,將會影響到Epic旗下所有遊戲,甚至也將動搖到Epic所開發的虛幻引擎的未來,假設蘋果徹底封殺Epic,那麼也就間接封鎖所有以虛幻引擎所開發的數百款遊戲。 目前,Epic要求蘋果重新上架《要塞英雄》、與索取蘋果賠償的要求被法官駁回,蘋果獲得初步勝利,不過法官禁止了蘋果在其所有平台上封殺Epic遊戲以及虛幻引擎,只是,Epic也拒絕了法官的和解方案,這個事件看來還是長期抗戰。 由於數位化時代來臨,大家早已被這些大數據潛移默化,蘋果毅然決然地在使用者隱私權上築起一道高牆,到底真是為了玩家好、還是又是市場營運手段呢?小編寧可相信前者,畢竟所有使用網路的玩家們,都不喜歡自己的資料或者隱私被攤在陽光底下。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陽泰Yantouch EyE Speaker藍牙喇叭實測開箱,兼顧時尚與光氛特效揚聲器頂尖之作!
- 小米空氣淨化器2實測開箱,智慧家電中物超所值的空氣清淨機精品!
- 「一台泯恩仇」、家中搶頻寬大戰的和事佬,ASUS RT-AX68U雙頻AX2700、Wi-Fi 6路由器開箱體驗
- 欣欣秀泰影城柏晶廳,台北市最好的精品級電影院!
- Seagate One Touch SSD 1TB Feat. Seagate BarraCuda Fast SSD 1TB開箱,外接式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 快速充電!一次為4支手機提供滿滿能量,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開箱實測 →iBUFFALO BSMPA09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
- ASUS ZenFone 3開箱動手玩,台灣品牌智慧型手機中的優質精品!
- iBUFFALO BSMPA09大電流USB充電座實測開箱,4A出力充電器中的優質精品!
- 為健康把關!來自瑞典的頂級空氣淨化技術-Blueair Classic 290i開箱試用
- Nikon D7200數位單眼相機實測開箱,旗艦榮光再現!
- AKG親手調教的絕妙音質,在時尚與科技間遊走的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Samsung Galaxy Buds Pro開箱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