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除去歲月塵垢、迎接嶄新一年,2021主機內外大掃除清潔術、讓主機煥然一新就趁現在

文.圖/Lucky 2021-01-07 10:19:32
2020年可以說是讓人難以忘卻的一年,而且是負面的那一種,從年初開始肺炎疫情至今依然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為了避免疫病在狹窄封閉的辦公室肆虐,許多企業都實行了遠距上班來避免員工進到公司,許多人也因此將家中電腦更新或直接添購一台新電腦,好用來滿足工作上的需求。

而在另一方面,DIY玩家們期待已久的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RX 6000系列、NVIDIA RTX 30系列顯示卡也不負眾望的在年底前都上市了,對玩家來說應該算是今年的一大慰藉吧!只不過這些新品登場並且提供玩家在性能上大幅進步景況,也讓產品從推出開始就供不應求,許多想升級的玩家只能苦撐等待供貨穩定,或是觀望蘇媽和老黃何時又會施展刀法,端出更多牛肉吧(笑)。

面對2021的開始,這些為玩家鞠躬盡瘁了好多年的電腦夥伴是不是也該有個乾淨的新起點呢?除了系統上的重新整理之外(垃圾檔案會越積越多),光是電腦本身就容易受到落塵以及室內環境空氣的影響而累積許多灰塵(包括毛髮、其他髒東西...),在2021的一開始,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如何替自家主機進行大掃除、以迎接嶄新的一年吧!


外觀很重要、別讓電腦元件的家跟垃圾堆一樣:主機硬體清潔

許多玩家不見得會把主機放在桌上使用,尤其是體積比較龐大的版本,通常要是不發光的話(沒RGB),很大概率都放在桌子下一角,而主機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之後,吸入的都是桌底下的空氣當然內部也跟一堆灰塵同住很正常,尤其是風扇和濾網的部分,累積的灰塵將會將會造成機殼內部的熱量難以排出,系統為了解熱便會進一步提高風扇的轉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主機用到後期會又熱又吵的一大主因。

主機內的灰塵多到像是來到龐貝古城,效能自然也就被「掩埋」啦!(圖片擷取自網路)


除了灰塵的堆積會造成散熱困難而使電腦效能表現下降之外,處理器的發熱無法有效導出也是造成主機過熱的常見問題之一,其原因多半是處理器和散熱器之間的「散熱膏」因為歲月而造成傳導效率下降,或是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內的冷卻液蒸發造成無法有效將熱量帶離處器所致。也就是說,主機會因為灰塵的堆積和導熱介質(散熱膏、水冷液)的老化而使造成散熱困難、機身噪音提升、效能下降,所以在主機外觀的最主要維護,就是在確保散熱周邊的能夠恢復並保持在應有的工作狀態!

電腦用久了,也是需要適時的大掃除喔!(上圖取自網路,純屬博君一笑,請勿模仿)


下面小編就分別來說一下有關各部分的清潔方式囉!

濾網清潔
濾網主要會設計在機殼的進風、出風口處,用來避免過多灰塵直接入侵到主機內部,有些比較入門階的機殼雖不一定有提供,但通常也都會有設置進風處(只是沒有濾網),該位置也會是比較容易卡灰塵髒東西的地方,養成習慣固定清理是維持電腦內部乾淨的不二法門。

而做為攔截灰塵的第一道關卡,濾網通常也是整個機殼中卡垢最嚴重的地方,一般來說,機殼的濾網主要可以分為一次性濾網和非一次性濾網,但不論是哪一種濾網設計,玩家如果在拆開機殼後發現累積灰塵已經多到「結球」了,建議可以先徒手或用吸塵器簡單清除之後,再將濾網卸下,減少髒汙在拆卸過程中飄散。

如果覺得一般的大型家用吸塵器不方便操作,現在市面上也有小型的手持型吸塵器可以參考(圖片取自小米官網)


而在濾網的清潔與更換方面,玩家的機殼如果使用的是一次性濾網,如靜電濾紙、海綿等,這類的材質不適合重複使用,需直接更換新的耗材。在耗材選擇上,除了專用濾紙、海棉塊之外,能夠用當作機殼濾網的材料其實相當多元,基本上只要能夠同時兼具「透氣」和「過濾」效果的材質都是可行的,像是紗布、不織布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提到過濾耗材,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今年大家最流行的出門配件:「口罩」。其實使用口罩來做為濾材並不是不可以,但因為大家每兩個禮拜可以要去藥局買一次的醫療用口罩過於緻密,可能會對機殼在進氣上造成比較大的負擔,因此如果想用口罩做為濾材的話,選擇密度較低的紙、布口罩會比較合適。

如果玩家希望既保持風流也兼具過濾效果,現今許多大賣場也都有販賣一次性的冷氣濾網,甚至有廠商把它做成滾筒式的,想要多少就抽多少,加上是替冷氣產品設計,所以材質本身也具備相當的透氣性,可說是相當理想的替換材料。

冷氣濾網兼具透氣性和過濾效果,有的產品還是滾筒式設計,需要多少就裁切多少,減少浪費。


至於非一次性濾網在現今的機殼設計上算是比較主流的存在了,常見的抽換式、磁吸式、快拆式濾網多是採用這類型的濾網,由於非一次性濾網的材質多半是金屬或尼龍塑膠,因此在拆卸下來之後,可以直接用水清洗。

現今不少機殼都是採用抽換式或磁吸式濾網,除了方便拆卸,髒了還可以直接水洗。


但要注意的是,清洗過程請溫柔對待,避免把濾網弄破,且清洗完畢之後也一定要「完全晾乾」才能裝回機殼中,畢竟對電子零件來說,水氣可比灰塵更有殺傷力啊!

然而雖說非一次性的濾網的設計可以反覆利用,但濾網的密度通常也會比較低,所以過濾效果可能不如一次性濾網,玩家的家中環境如果粉塵比較多,想要強化過濾效果的話,也可以額外鋪上一層前文提過的冷氣濾紙。

最後在更換濾網的時候,可能有玩家會想問:「濾網一定造要裝在機殼裡面嗎?」,其實只要在不影響主機運作前提下,只要能達到過濾的效果,濾網是可以安裝在任何地方的。

裝在機殼外面的好處就是替換方便、髒了可以一目了然,缺點就是有整片濾網露在外面不僅有礙觀瞻(通常如冷氣濾紙是白色,配上黑色或其他顏色機殼,又是放置在外面的話可能真的就很突兀),機殼外部通常不會設計安裝溝槽,所以固定和服貼程度會有所下降;相反的,裝在機殼內有比較好的貼合程度,但替換和觀察濾網狀態就比較麻煩一些,建議可以設定行事曆來提醒自己要觀察濾網狀態並適時替換。

機殼風扇清潔
在開始清潔風扇之前,玩家可以先確認一下風扇的運轉狀態,如果在沒有異物阻擋的狀態下,風扇的軸心出現明顯的晃動、轉速不穩、空轉,甚至可以聽到有類似齒輪摩擦的聲音,這樣的風扇與其清潔,還是選擇汰換掉吧!畢竟風扇如果來到這個地步,基本上就是已經走到產品生命的終點了。

由於想要清潔風扇必須將其從機殼上卸下之後才能清潔,但不管是移除風扇,還是在清潔的過程中都必須注意,請務必避免去按壓到「風扇軸心」,因為軸心是風扇最脆弱的位置,按壓很容易造成整組風扇損壞,一定要多加留意。

所有主機風扇的軸心都是非常脆弱的,清潔或拿取時切記不可直接按壓。


另外玩家如果不擅長DIY組裝(然後那位「學長」又剛好沒空)的話,可以不要一次就把所有風扇都拆下來,改為一顆顆處理,同時也可以用手機紀錄排線與螺絲的安裝位置,好方便清潔完成之後可以裝回。

風扇取下之後,玩家可以先徒手或用衛生紙將大型的灰塵團塊直接取下(請小心輕手),接著到戶外的開放空間,使用壓縮空氣灌、吹球、打氣機或是吹風機(必須是冷風)等工具,便可將絕大多數附著在風扇上的灰塵吹落。

但若風扇卡塵垢的狀態比較嚴重,或是風扇的框架較為特殊,造成較多的灰塵卡在隙縫中,用吹氣的方式無法有效去除的話,可以使用小刷子、毛筆等小工具,「輕柔且小心」的將縫隙中的髒污剃除。

如果有一些比較細小的隙縫不容易單靠吹氣的方式清除,可以使用小刷子或毛筆來清潔。


接著就是風扇葉片的部分,玩家可以使用乾布、衛生紙、毛刷或毛筆等工具來輕輕擦拭風扇,如過葉片上卡有油汙,也能噴灑些許的清潔劑到「擦拭布」上再行擦拭,不過為了不傷害到軸心,除了這部分的清潔一定要相當輕柔外,也建議其放在平面上進行,以防過程中施力不均。

主機板清潔
由於機殼的設計,多數主機板都是垂直安裝的,因此灰塵附著的程度通常不至於太誇張,玩家將主機板從機殼取下並移除上面的零件之後,使用細毛刷就能清潔主機板大多數的地方了。

不過一些像是MOSFET、南橋晶片等有覆蓋散熱片的位置,因為有比較狹小的隙縫,可能會卡有比較多灰塵,玩家可額外針對這些地方使用吹球、空氣罐搭配小刷子進行重點清潔。

MOSFET、電容的位置容易有灰塵卡住,屬於主機板中比較需要重點清潔的地方。


處理器、顯示卡風扇清潔
不同於機殼風扇是單獨的風扇設計,處理器和顯示卡的風扇往往是附帶金屬散熱器,這些散熱器是由大量的散熱鰭片所構成,目的是來獲得更大面積的熱量交換空間,但隨著使用的時間一久,原本用來提供給風流通過的細小的縫隙也可能堆積了大量灰塵。

處理器的散熱器、顯示卡的散熱鰭片容易隨著使用附著不少灰塵,影響風流和熱量交換。


玩家在清潔顯示卡和處理器的散熱器之前,一樣會需要將它們從主機上卸下,只是相較於顯示卡的只要移除固定螺絲,並按壓主機板上的卡榫即可拔起,各家廠牌的處理器散熱器在解除固定方面可就不盡相同了。

以Intel原廠的風扇為例,玩家需要先用一字起子(或一元銅板),以對角、對稱的方式將轉動四個角柱,然後再將角柱依序向上拔起後,才算是解開散熱器的固定;AMD的RGB七彩幽靈扇則是使用卡扣固定,玩家稍微用力地將固定用的扳手轉向另一邊後,就能夠鬆開卡扣了。

注意,在確定鬆開散熱器的所有扣具後,可能會遇到散熱器黏性過高或是乾掉,造成散熱器黏在CPU上的狀況,此時用蠻力硬拔很容易「大力出悲劇」,使處理器的固定座損壞,甚至是把處理器的腳針弄斷。遇到這種狀況時,玩家只要稍微左右扭動一下散熱器,就能讓其慢慢的鬆開。

將顯示卡與處理器散熱器取下之後,風扇的部分基本比照機殼風扇的方式進行清潔即可,而散熱片的部分一樣可以先徒手或用衛生紙將灰塵團塊去除(一樣請小心輕手),再用細毛刷、棉花棒搭配壓縮空氣罐或吹球清除卡在散熱鰭片縫裡的灰塵,如果有比較頑強的團塊則可以搭配鑷子將其夾出。

在這邊提醒一下,清潔過程中絕不可為了抖落灰塵而去敲擊顯卡或散熱器,這很可能造成散熱鰭片變形或是內部電路零件脫落,甚至因此損壞。

另外,雖然網路上有教學影片來教導大家如何拆解顯示卡,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但一般來說小編並不建議大家這麼做,一來這是破壞保固的行為、二來現今的顯示卡的顯示晶片、記憶體、電容等主要零件都是緊密貼合散熱器的,因此只要確保氣流能夠正常流通即可,大可不必冒著顯卡損毀的風險進行拆解。

拆解顯示卡屬於破壞保固的行為,小編不建議玩家為了清潔做到如此極端的地步。


重塗散熱膏
既然處理器的散熱器都下來了,何不順便也將散熱膏重塗呢?不過在重塗之前,要記得先將散熱器與處理器表面的舊散熱膏去除才行。

去除散熱膏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用衛生紙擦拭即可,但在清除處理器上的散熱膏時,小編建議先將處理器從主機板上卸下,並且在擦拭過程中要用手牢牢抓住處理器邊緣,避免傷到主機板和處理器的針腳。

擦乾淨之後,將處理器重新固定在主機板上就能塗上散熱膏了。至於散熱膏在塗法上並沒有絕對的方式,可以是點5點、X型、3條線等,只要能夠讓散熱膏均勻覆蓋處理器約80%以上的面積就算足夠了,玩家可以固定散熱器之前,先用散熱器壓開散熱膏,來確定散熱膏的塗量與分佈狀態。

散熱膏的塗法沒有絕對,只要能平均覆蓋處理器表面約80%以上的面積即可。


一體式水冷清潔
倘若玩家使用的不是塔散而是水冷散熱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除了會有灰塵累積在風扇與水冷排需要定期清潔之外,水冷頭的馬達和管路裡的散熱液也是需要稍微注意和檢查的細項之一。

所以在開始清潔之前,玩家可以先檢查水冷頭在運作狀態,一般來說水冷頭在工作時並不會發出太明顯的聲響,頂多只有在靠近聆聽的時候會有水流聲,但如果水冷頭發出明顯的噪音,像是運轉不順、空轉等聲音的話,不論產品是否在保固期間內,都不建議繼續使用,請盡速交由原廠維修或汰換。(若是已經使用良久時間,又出現前述狀況的話,還是建議更換一組新品較為妥當)

而在清潔方面,水冷的散熱風扇與機殼風扇的清潔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至於水冷排的部分由於面積相當的大,所以在簡單去除比較大型灰塵團塊後,可以使用擰到非常乾的抹布、吹風機(必須是冷風)甚至是吸塵器直接進行清潔的動作,同時清潔時動作要輕柔,避免造成水冷排上的鰭片變形。

水冷排的尺寸通常不小,且孔隙的密度高,用吸塵器算是比較省事的清潔方法,但過程需要輕柔,避免造成散熱鰭片變形。


此外,有些玩家可能會想直接用水清洗水冷排,這樣的處理方式小編並不推薦,因為多數水冷排的噴漆只有噴灑在表上而已,散熱鰭片內部的金屬是直接裸露在空氣中的,加上水冷排上大量的細小空隙很難在水洗後徹底晾乾,使殘留水分造成水冷排鏽蝕甚至是損壞主機內的其他零件。

水冷清潔完成並裝回主機之後,玩家可以透過一些像AIDA64 Extreme的程式進行30分鐘左右的CPU壓力測試(或是FurMark甜甜圈燒機也行),以此觀察處理器的溫度變化曲線是否保持穩定、風扇和水冷頭是否在重新安裝後有維持穩定的運作。

玩家可以藉由AIDA64 Extreme對處理器進行燒機,以此觀察處理器的溫度變化是否穩定、有沒有出現降頻。


機殼外觀清潔
整理完了機殼內部,接下來就該換到機殼的外觀了,整體來說,除了側透玻璃和進/出氣孔位置需要特別處理之外,機殼的多數地方建議只用乾布簡單擦拭就好,畢竟機殼材質主要還是以金屬材質為主,雖然有烤漆防護,但如果過多的水氣殘留還是有可能造成「掉漆」進而造成機殼受損的。

側透玻璃的部分可以使用拭鏡布來進行清潔,如果玻璃上有油汙或是指紋不容易單靠擦拭清除的話,可以噴灑一些酒精、玻璃清潔液在布上,不推薦直接噴在玻璃上是因為這麼做反而容易留下水痕,變得更難清乾淨。

機殼進/出氣孔的部分,如果孔洞比較大,使用棉花棒和細毛刷即可清理,但如果是高密度網孔的設計,則可以使用吸塵器或擰乾的抹布做重點處理,不建議直接拿到水下沖洗,以防機殼鏽蝕。

有些機殼的散熱孔洞比較大,用刷子或乾布就能輕鬆打掃乾淨。

有的機殼的孔洞事比較小且密集的,清潔時可以使用吸塵器或是擰到非常乾的濕布加強處理。


光掃掉灰塵可不夠、看不見得垃圾都藏在電腦裡面:內部系統清潔

不光是主機外觀會隨著時間累積汙垢,內在的電腦系統也會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有意無意的累積不必要的垃圾檔案,不僅占用寶貴的硬碟容量,也可能會影響電腦的效能表現,所以接下小編就要帶大家來一步步進行系統清潔。

開始前,先確認硬碟健康度
各位還記得自己的電腦硬碟已經使用多久了嗎?是一年、兩年,還是更久?不論玩家硬碟是使用高速的SSD還是傳統的HDD,硬碟本身都會隨著使用逐漸老化,造成資料儲存能力下降、資料遺失、系統不穩等問題,而這些毛病是無法單靠系統本身來排除,只能選擇將資料搬到新的硬碟中。

因此在進行系統清潔之前,自然要先知道硬碟的健康狀態囉!這部分的資訊玩家可以透過「CrystalDiskInfo」這個程式來得知,就由此程式玩家可以獲知硬碟各式相關資訊,包含健康度、製造商、總寫入次數等內容,有異常狀態時會出現黃色或紅色的警告標示。

但究竟硬碟的健康度要幾分才算安全呢?以目前主流的SSD來說,健康度的分數會與硬碟的使用容量掛勾,假設一顆1TB硬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健康度剩下80%,代表這顆硬碟大約還有800 GB的空間尚處於正常工作狀態,如果此時玩家放在裡面的資料也才500 GB,那80%的健康度對玩家來說就不會是太大的隱患,反之如果已經存了700多GB,甚至更高,此時面對資料損毀的風險自然也就變得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硬碟健康度只是一個參考,實際可用空間可能更高或是更低,但為了避免意外,小編建議依照硬碟健康度,至少保留大約5~10%的儲存空間做為一個安全值。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剩餘800GB的健康空間在保留10%的安全值後就是720GB,而這剩餘的容量是否足夠現在與未來使用,就是硬碟汰換方面的一大參考喔。

健康度剩46%還硬要繼續使用的代價就是第二天電腦開不了機了...(小編親身經歷)


先備份,別急著清資料
在開始整理系統檔案之前,先想想自己上一次進行資料備份是何時?不論玩家是新電腦還是舊電腦,硬碟健康度是高還是低,定期備份硬碟的資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比起清理系統,做好備份才是更重要的。

現今資料備份的管道非常多元,可以實體備份在其他儲存裝置中,也能夠丟上雲端空間備份,不過後者因為容量和收費的關係,大多只能備份多媒體檔案,不容易進行完整的系統的備份,因此如果玩家更換了電腦的硬碟,雲端硬碟中能夠恢復的資料就很有限,而且所有的應用程式與設定都得重新來過,功能和限制是相對較多的。

而實體儲存裝置則剛好相反,雖然機動性不如雲端硬碟,但儲存的限制也相對少很多,玩家甚至能夠在利用Windows 10內建的工具進行完整備份,不僅能夠保存電腦裡的全部資料,還能在需要的時候將系統設定、程式與各式檔案資料原封不動地進行還原,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Windows 10既然有這麼神奇的好用的功能,小編接下來自然要一步步的教大家要如何設定啊!大家還不快點把隨身硬碟拿出來準備好。

首先,開啟「設定」,選擇「更新與安全性」。

來到「備份」分頁後,選擇「更多選項」。

玩家可在此處指定想要備份的資料夾,不過如果要進行系統備份的話,需要捲動到畫面最下方,點選「查看進階設定」。

此時畫面會彈出一個新視窗,選擇視窗左下角的「系統映像備份」。

直接選擇畫面中央的「設定備份」即可。

選擇用來進行備份的儲存裝置後,系統就會自動整理出可進備份的檔案,按下開始備份後,資料備份就會開始。(備份時間依檔案大小和儲存裝置速度而異)


清理硬碟資料
備份完電腦資料後,我們就可以來開始整理硬碟裡的資料了。

首先,我們可以進到「設定」中,點選「系統」中的「儲存體」分頁,系統會自動幫玩家統計與分析硬碟容量的佔用狀況,讓玩家可以找出那些程式或檔案已經是很久沒有在使用了。

系統會自動幫玩家整理出不同位置與類別的資料暫用量,點擊之後可更進一步確認檔案資訊。

在解出應用程式安裝方面,玩家可以依照名稱、檔案大小、安裝日期來去篩選已經不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用程式。


清理完那些沉在硬碟深處的無用檔案後,接下來輪到清理系統產生的各種不必要的資料。

玩家先點選「本機」,對想要整理的硬碟按右鍵,選擇「內容」,然後在「一般」的頁面中選擇「清理磁碟」,此時頁面會彈出一個清理磁碟的新視窗,並顯示出系統可以清理的檔案。

玩家針對想要資料整理的磁碟按右鍵、選擇「內容」,就能在「一般」分頁中看到「清理磁碟」的選項。


不過這些檔案還不是全部,玩家如果想要進一步清出更多佔據硬碟空間的內容,需要點選左下角的「清理系統檔」,才能夠把過往下載下來的系統更新檔給翻出來清掉。

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旦將過去的系統更新檔清除,之後如果碰上更新檔的Bug,就無法直接透過系統安裝回舊有的版本,這也是為什麼在進行硬碟大掃除先需要備份的原因之一。

玩家如果想要進一步釋出更多儲存空間的話,點擊「清理系統檔」就能將累積的舊版系統更新檔刪除。


最後玩家回到硬碟的頁面,點選「工具」分頁,執行「檢查錯誤」和「最佳化並重組硬碟」這兩項功能之後再重新開機,系統的基礎大掃除就算大功告成了。

刪除大量這麼多資料後,使用「檢查錯誤」和「最佳化並重組磁碟機」來完成硬碟內部的資料重整。


有錢沒錢,來個大掃除好過年

一台電腦能否流暢穩定的工作,除了先天的效能配置之外,也需要搭配合宜的環境,就如同人類一樣,為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的身體,才有辦法好好的在事業上打拼,所以玩家在不斷逛著網路賣場對著新產品流口水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趁著新年替主機來個大掃除,感謝電腦這段時間的陪伴,也掃除積累的霉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

祝大家2021都能快樂使用電腦,打Game、創作、上網...都能超級順暢無負擔!當然也要繼續關注PCDIY!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