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下集《現身說法篇》

文.圖/Dante、HAMA 2021-05-14 11:11:37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過無線電競滑鼠的XXXX,因此不來點實機介紹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小編這裡精挑細選了13支無線電競滑鼠,來自世界各地,有適合靈敏型玩家的「超輕量級選手」、也有具備數顆巨集鍵來執行多重指令的軍師型、也有左右開弓的「對稱型打者」,不過小編腦力有限,或許有幾支玩家們的「愛鼠」成了遺珠之憾,這就請各位玩家多多包涵啦。

但小編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最強、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無線電競滑鼠,當然,只有介紹還是不太足夠,因此小編對每支滑鼠都做了輪詢率與反應速率的測試,讓無線電競滑鼠不再因為延遲率而失寵。


延伸閱讀: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上集《紙上談兵篇》
CES 2021上的明日之星:ROG Gladius III Wireless
作為電競先鋒的ROG,對於無線電競滑鼠的研發當然十分有一套,在CES 2021上,ROG發布了一系列電競裝備,其中有一支無線電競滑鼠,名喚ROG Gladius III Wireless,就是讓玩家們引頸期盼的其中一項電競裝備。

Gladius III Wireless的體積為12.6 cm x 6.7cm,說起來算是偏大型的右手專用滑鼠,但重量僅有89公克,對比舊款Gladius II Wireless輕了30%,無論玩家習慣哪一種滑鼠握法,重量的減輕絕對能夠代來更流暢的操作。

ROG Gladius III Wireless廬山真面目。

左側雙鍵的設置相當巧妙,幾乎不用太費力就能點擊,並有特殊的ROG雷雕圖騰。

右側也設有防滑刻紋。

前端有USB Type-C埠,可連線充電。


而在Gladius III Wireless的左側有特殊設計的ROG雷雕圖騰,除了提供RGB炫彩燈效外,還加強了防滑性與握持感,使用起來加倍穩固;Gladius III Wireless不具備繁雜的按鍵配置,採左、右、中、側面2鍵加上中鍵後的DPI鍵,共6顆按鍵的典型按鍵配置,對於我們這些超業餘電競玩家而言,可說是再好不過的設置。

Gladius III Wireless頂端控制介面,配有左鍵、右鍵、中鍵、DPI鍵。


Gladius III Wireless更具備了第2代獨家可更換微動開關插槽,讓玩家們能隨時視使用習慣與偏好、快速在5-Pin光學與3-Pin機械微動開關之間作更換,也能汰換損壞的微動開關,延長滑鼠使用壽命。而在鼠腳設計方面,ROG也有一套研究理論,Gladius III Wireless的鼠腳採完整的圓形切割而成,並採用100% PTFE(鐵氟龍)所製,用以提升滑動的流暢度。

底部除了鼠腳的特別設計之外,也能發現Gladius III Wireless採用了電競級 19,000 DPI 光學感測器,靈敏度可以軟體調校至高達 26,000 DPI,並具備50G加速度,提供每秒400英寸的追蹤速度,加上其1,000 Hz的輪詢率,讓Gladius III Wireless的響應速度絕對不輸給有線電競滑鼠,而在響應速度之後,對FPS類遊戲最至關重要的滑鼠IPS數值,Gladius III Wireless最高速度可達400 IPS,4者具備,讓滑鼠不會在畫面中出現掉幀的情況。

Gladius III Wireless鼠腳以100% PTFE(鐵氟龍)所製。


由於沒有線材的限制,無線電競滑鼠在連結上便有更多的選擇性,Gladius III Wireless有3種連線模式,分別為:讓無線和有線沒有差異的2.4 GHz連結模式、典型的、具備超高續航力藍牙連結模式、以及能夠邊使用邊快速充電的Typc-C有線連結,讓玩家們能夠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以最完美的姿態使用Gladius III Wireless。

Gladius III Wireless具有2.4 GHz、藍牙、有線USB共3種連線模式。


電競部品的基本標配就是RGB燈效,ROG作為RGB燈效大師,在Gladius III Wireless也是下了一番苦功,除了基本的滑鼠掌貼區有信仰之眼的RGB燈效之外,中鍵滾輪也有絢麗的RGB呈現,而帶有ROG雷雕設計的左側部位,則有類似電影《駭客任務》的流動感RGB燈效,相當酷炫。

掌貼區的信仰之眼RGB燈效。

左側特殊的ROG雷雕圖騰RGB燈效。

在Armoury Crate中,能調整各項按鍵的功能。

Armoury Crate介面2。

想要微調DPI、輪詢率、RGB等功能,也能透過Armoury Crate操作。


在測試方面,Gladius III Wireless在官方所給的數據具備1,000 Hz的輪詢率,而我們透過Mouse Rate Checker程式來看輪詢率的穩定度,在程式所回報的數據當中可以發現,雖說CPU效能也有一定的關係,但Gladius III Wireless的輪詢率基本上都在50Hz內浮動,可說是相當穩定。

Mouse Rate Checker評測。


接著透過MousePlot程式來看,將Gladius III Wireless設定為400 DPI時,大抵上都維持在1,000 Hz上下,但卻在500 Hz至1,200 Hz之間浮動,而設定為1,600 DPI時,浮動的幅度就變小許多。

MousePlot中的Frequency測試數據。


看到反應速率這塊,設定為400 DPI時,Gladius III Wireless基本都維持在1ms之間,雖有時會飆至2ms,但次數並不高,再來將DPI調升至1,600,則會發現,反應時間提高至1.Xms、2ms的次數變多了,不過大致上還是在1ms上下浮動。

MousePlot中的Interval測試數據。


巨集鍵大宗師:ROG Spatha X
既然ROG無線電競滑鼠的產品這麼多,只選一支的話似乎太少了,於是小編又挑了一支ROG Spatha X無線電競滑鼠,由於ROG Spatha X有側翼的設計,光以肉眼來看,知道比ROG Gladius III Wireless略大了些,而ROG Spatha X實際體積為13.7cm x 8.9cm,的確是比ROG Gladius III Wireless大上了一號,而重量更是高達168公克,使用起來有宛如泰山的穩固,好處是,游標不會突然飄移。

ROG Spatha X真身。

右側的防滑機制剛好落在小指的區塊。


由於ROG Spatha X共具備12顆可編程按鍵,以致於左側方面,僅有靠近底端的部分有防滑設計,但可不是因為如此,就會失去抓握力,在小指剛好抓住ROG Spatha X的右側部位,ROG設計了一個以矽膠製成的特殊刻紋面,確保了手掌對滑鼠的掌控力。

適才提到,ROG Spatha X具備12顆可編程按鍵,左右鍵分別為ROG獨家可更換微動開關,以及中鍵滾輪與DPI鍵,在左側拇指抓握區設有6顆按鍵,分別内建的功能設定為:音量增減、靜音、Win開始鍵與獨特的狙擊鎖定,而控制網頁前後的功能鍵則設置在左鍵的邊緣,以規則來看,應該是改以食指操控。

ROG Spatha X具有12顆可編程按鍵。

由於左側的可編程按鍵,因此傳統左側雙鍵,在ROG Spatha X上,改設置在左鍵左前端。


ROG Spatha X的底部鼠腳和Gladius III Wireless採用相同設計,為100% PTFE(鐵氟龍)所製,用以減少摩擦阻力,來提升滑動流暢度;當然,你以為ROG Spatha X重達168公克,它就失去了操作的靈動性嗎?不,ROG Spatha X亦係採用ROG的電競級光學感測器,具備19,000 DPI、50G的加速度、最高速度可達400 IPS,任何一種類型的電競遊戲,使用ROG Spatha X,不僅能夠緊緊握住這穩若泰山的滑鼠,還能牢牢掌握住戰場的每一分勝機。

ROG Spatha X底部,鼠腳為為100% PTFE(鐵氟龍)所製。


連結方面,ROG Spatha X所具備的雙模連結能力也相當單純,玩家們可以依照需求使用最高性能的RF 2.4 GHz無線模式、或是採用隨附的Type-C連結線,變成經典的有線電競滑鼠。

ROG Spatha X具備2.4 GHz與有線USB連結模式。


而身為外貿協會幹部的小編認為,不對稱的設計、與12顆可編程按鍵都不是小編愛不釋手的原因,最炫炮的還是ROG Spatha X那個尊爵不凡的鋁合金磁吸式充電底座,能夠讓玩家的ROG Spatha X在充電時,也能搖身一變,變成點綴你家裡電競空間的一環。

ROG Spatha X的超炫炮充電座。

左側有設置充電針腳。


如此炫炮的ROG Spatha X當然不可少了RGB燈效,除了掌貼處的信仰之眼、與滾輪的傳統RGB燈效設計外,在左側拇指抓握區的6顆按鍵與按鍵之間的縫隙,也有RGB線條的設置,甚至那個鋁合金充電底座的充電指示燈,根本就不單單只是指示燈,根本能夠當作ROG Spatha X RGB燈效展示的最後一塊拼圖。

與充電座的合體示意圖。

RGB燈效。

透過Armoury Crate,便能調整12顆多編程按鍵的功能。

Armoury Crate程式Part 2。

DPI、輪詢率等功能也能調整。


在Mouse Rate Checker程式中,我們可以發現,ROG Spatha X的輪詢率也大抵落在官方所給的1,000 Hz上下,雖說浮動數值有些大,但基本數值都沒有掉至500 Hz以下。

Mouse Rate Checker評測。


在MousePlot測試方面,設定為400 DPI時的ROG Spatha X,輪詢率基本上相當穩定,1,600 DPI時,ROG Spatha X的數值浮動也具有一定水準的穩定性;而在400 DPI時的反應速率,也維持在1ms上下,雖有時會波動至2ms,但某方面來說,其實可以說是相當穩定,而調至1,600 DPI之後,浮動的數值就變多了,不過大致上還是維持在1ms反應速率,雖說量化後的數據,有些微的浮動,但實際使用其實並不會有太大差異。

MousePlot輪詢率測試。

MousePlot反應速率測試。


CS:GO電競選手的愛將: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
這支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為羅技PRO系列旗艦產品之一,可以說是PRO WIRELESS的進階版,承襲低調消光黑設計,並且無搭載任何RGB燈效,降低目光被受到的干擾。

實際尺寸為高/寬/深 125/63.5/40 mm,屬於一般較瘦長型滑鼠,左右對稱加上人體工學的設計,讓左右手握感都相當貼合、舒適,與PRO Wireless不同的是PRO X SUPERLIGHT整體按鍵佈局更加精簡,取消了右側側鍵讓滑鼠正面全按鍵僅剩5鍵,連一般DPI鍵都無設置,這樣一來玩家在操作時能大幅避免誤觸情況,不過對於左手玩家來說可能就需要稍微習慣一下側鍵位置。

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

左側設置兩組基本側鍵。

右側無設置任何側鍵。

右側標示SUPERLIGHT字樣。

左右對稱設計,撇除側鍵問題,左右手的握感都相當一致;比較可惜的是連接埠還是採用一般的Micro USB連接。

獨立式左右鍵設計,確保各角落按鍵能精準觸發;滾輪以白底的設計,呈現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在重量上,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更加輕量化至<63克,搭配零添加PTFE腳墊讓整體滑移幾乎沒有什麼阻力,相當輕鬆不費力,適合喜歡輕量滑鼠的玩家們;感測器方面PRO X SUPERLIGHT搭載了Logitech G系列獨家的HERO 25K感測器,提供>400 IPS、>40G加速度以及高達25,600 DPI,更能以每段50 DPI來微調,比一般電競滑鼠還要更加精細。

而在連接部份,採用的是自家LIGHTSPEED無線技術與Micro USB有線連接,雖說不像部份電競滑鼠有內建藍牙,不過滑鼠本身有做接收器收納槽,基本上支援大部分USB Type-A裝置,攜帶外出也是便利性也已經足夠。

續航力方面,PRO X SUPERLIGHT可持續使用高達70小時,另外除了有線充電之外,也支援了自家POWERPLAY無線充電系統,只要搭配內建POWERPLAY的滑鼠墊,或許用到要換滑鼠都還沒拆過隨附的Micro USB線呢。

PRO X SUPERLIGHT底部一覽,可以看到鼠腳配置前段面積相當廣泛,搭配63克極輕重量,讓整體滑移幾乎接近零阻力。

搭載Logitech G系列獨家的HERO 25K感測器,提供>400 IPS、>40G加速度以及高達25,600 DPI;無線開關位於感測器旁。

接收器收納槽位於後方Logo圓盤內,讓玩家更方便的將滑鼠攜帶外出。

配件隨附了較輕膚、止滑的握把貼布,提供更佳的抓握手感,可貼於滑鼠兩側以及左右鍵位置。

透過自家軟體Logitech G HUB,滑鼠上全5鍵皆可獨立設定指令、索引鍵、動作、巨集、系統等功能。

而DPI部份,原廠內建5組可即時切換,並能以每段50 DPI微調,最高可設定至25,600 DPI,輪詢率則是提供最高1,000Hz。

實測部分,從Mouse Rate Checker中可以看到輪詢率平均在1,000Hz上下。

接著在MouseTester中,400 DPI時可以看到反要速率(圖左)偶爾有掉速情況,但幅度都不大,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而到1,600 DPI時,整體浮動就更加穩定,也代表PRO X SUPERLIGHT在高DPI情況下更能展現自身實力。


「靈魂的重量」伸縮自如,羅技英雄:Logitech G502 LIGHTSPEED
G502 LIGHTSPEED為羅技G系列中高階產品之一,繼承G502獨特前衛的造型設計,搭配自家LIGHTSPEED技術而成的無線電競滑鼠,實際尺寸為高/寬/深 132/75/40mm,配上不對稱人體工學設計,屬於較偏大的右手滑鼠類型,按鍵佈局上相當豐富,全鍵共11顆按鍵可獨立調整,每顆快捷鍵觸感相當鮮明、易判別,加上有效隔開一般手指放置位置,因此不太容易有誤觸情況發生。

Logitech G502 LIGHTSPEED

左側除了兩組側鍵外,更設計一組狙擊鍵,位置設計相當前端,一般使用時不容易被拇指誤觸;側握部份採用許多三角浮雕設計來提升摩擦手感。

不對稱的設計代表G502 LIGHTSPEED是屬於右手專用滑鼠;比較可惜的是有線連接埠依然採用Micro USB連接,加上連接埠位置在特殊設計的凹槽內,若要用一般線材去連接需注意一下線材接頭大小。

左鍵旁另外設有兩組快捷鍵,預設為DPI切換鍵。


比較特別的是,G502 LIGHTSPEED在滾輪上的設計特別用心,除了一般的中鍵以外,將滾輪左右推也分別是一組快捷鍵(預設為向左/右捲動),在一般滑動頁面上相當方便、順手,而另一項特色是玩家們可透過滾輪後方這顆按鍵來切換滾輪段落感,一段為滑順、流暢無阻力的手感,另一段則是提供相比一般滑鼠還要鮮明的段落回饋,整體手感相當特別。

位於滾輪後方的是滾輪段落切換鍵與快捷鍵G9(預設為電量顯示鍵)。

滾輪提供滑順零段落與鮮明段落回饋兩種手感。


感測器部分G502 LIGHTSPEED採用的是自家HERO感測器,提供>400 IPS、>40G加速度並提供高達25,600 DPI,並能以每段50 DPI來微調,比一般電競滑鼠還要更加精細。

滑鼠底部一覽,可以看到數角配置算是廣泛,在滑移時相當順暢。


連接部份採用自家LIGHTSPEED無線連接技術與Micro USB有線連接,雖然沒有常見的藍牙模式,不過滑鼠本身有做接收器收納槽,基本上支援大部分USB Type-A裝置,攜帶外出也是相當便利。

另外在續航力方面,G502 LIGHTSPEED最高可持續使用60小時(有開燈校48小時),另外除了有線充電之外,當然也支援了自家POWERPLAY無線充電系統,搭配相對應的滑鼠墊即可直接於鼠墊上充電,整體便利性大幅提增,也減少忘記充電的窘境。

底部同樣有三角浮雕紋路與側握相呼應,底部以藍色字體標示著G502 LIGHTSPEED字樣,無線開關也設置在一旁。

接收器收納槽設置於後方Logo圓盤內,讓玩家更加方便的將滑鼠攜帶外出。,


G502 LIGHTSPEED實際重量為114g,屬於較穩重型滑鼠,另外更可搭配隨附砝碼增重達130g,適合需要穩定滑移的玩家們。

砝碼與接收器轉接頭收納盒,總共6顆砝碼共16g。

感測器旁可安裝4組小砝碼(另外兩組大砝碼可安裝於Logo圓盤上)。


RGB燈效分為兩區塊,其一是側邊電源三段顯示處,而另一處則是LOGO位置,整體呈現不會過度浮誇,反而是一種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RGB燈效呈現一覽。

透過自家Logitech G HUB軟體即可調整RGB燈效,支援1680萬色,並提供多種模式可選擇。

加上側邊三組快捷鍵,全11按鍵皆可獨立設定指令、索引鍵、動作、巨集、系統等功能。

而DPI部份,原廠內建5組可即時切換,並能以每段50 DPI微調,最高可設定至25,600 DPI,輪詢率則是提供最高1,000Hz。

實測部分,從Mouse Rate Checker中可以看到G502 LIGHTSPEED輪詢率平均在1,000Hz上下。

接著在MouseTester中,400 DPI時,反應時間(圖左)相當穩定,雖偶爾有調速情況,但幅度相當微小,完全不影響實際體驗,輪詢率部份(圖右)也算是穩定表現。

高靈敏度1,600 DPI時,不管是反應時間(圖左)還是輪詢率(圖右)整體浮動頻率就高了些,但幅度都不大,整體表現也算是穩定。


擁有絕秘光學感測器的蛇王:Razer Basilisk Ultimate
既然都在挑選無線電競滑鼠了,那怎麼能錯過1998年以推出Boomslang電競機械滑鼠起家的Razer呢?那麼就來支Razer Basilisk Ultimate吧!

電競專門戶Razer的Basilisk Ultimate無線電競滑鼠。


Razer Basilisk Ultimate 13cm x 6cm的體積是最典型的尺寸,加上107公克的重量,左右兩側也設有大面積的矽膠親膚材質,不僅在與手掌的貼合感上相當合宜,拿捏的觸感也相當適中,手滑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掌貼區有Razer經典三頭蛇Logo。


當然,Razer Basilisk Ultimate也具備了相當多元的11顆可編程按鍵,除了基本的左、右、中、左側前後兩鍵以外,中鍵滾輪不僅能往下點擊,還延伸出了向左向右2種按鍵,而中鍵滾輪後方的DPI鍵也分作2顆,在DPI的調整上相當方便,除此之外,左側前端還設置了一個凹槽,可以加裝按鍵片,玩家們可以先行設定一個DPI值,再按下這個鍵片,便能暫時在這DPI值下使用滑鼠,對FPS類遊戲來說,可說是極大助力。

左側除傳統雙鍵以外,還能在前端多設置一個鍵片,增加按鍵功能。

Razer Basilisk Ultimate的左右兩側所設置的防滑機制,面積相當地大。

Razer Basilisk Ultimate的中鍵滾輪可向左向右,加上其餘各鍵,共有11顆可編程按鍵。


在許多需要透過中鍵滾輪來切換武器的電競遊戲中,滾輪順不順手變成了很重要的關鍵,一般而言,大部分滑鼠的滾輪阻力都在出廠前設定好了,但在Razer Basilisk Ultimate底部有一顆Resistance的自訂滾輪阻力鍵,玩家們可依照手感與需求來設定,讓在遊戲裡的操作能夠更加精準。

底部有可調整滾輪阻力的滾輪鍵。

接收器也可收納於底部。


身為Razer旗艦級電競無線滑鼠,Basilisk Ultimate當然也具備了Razer Basilisk Ultimate使用的是Razer全新的 Focus+光學感測器,DPI最高可以調整至20,000、最快速度達到650 IPS,最快加速度則為50G,Razer的核心力量必然可以成為玩家們在戰場上的絕佳助力。

連結方面,Razer的HyperSpeed無線技術根本是標配,官方稱之比其他既有的無線技術還要快25%,加上不僅擁有最基本的標準2.4 GHz無線模式,還能接上Razer獨特的SpeedFlex纜線,搖身一變變成有線電競滑鼠,可以邊充電邊享受來自戰場上的快感。

Razer Basilisk Ultimate擁有最基本的標準2.4 GHz無線模式,還能使用Razer獨特的SpeedFlex纜線,成為有線滑鼠。


對比Basilisk Ultimate的剽悍外型,充電座的小巧玲瓏就顯得可愛多了,但這兩方並不衝突,除了能為Basilisk Ultimate充電之外,還能收納2.4 GHz接收器,假設玩家們有兩顆滑鼠,一顆工作用、一顆電競用,那麼這個收納功能就相當方便,因為Basilisk Ultimate的接收器相比他款還要來的小一點,讓玩家們不怕粗心不怕遺失。

Basilisk Ultimate充電座。

充電示意圖。


Razer在RGB燈效的把戲上也是玩得有聲有色,玩家們可以利用1,680萬種可調色彩與動態效果能在Razer LOGO字樣、左右鍵邊緣處、中鍵滾輪之間作點花樣,展現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除了滑鼠本體外,充電座也配有RGB燈效。

合體RGB燈效示意圖。

透過Razer Synapse程式,便能設置11顆可編程按鍵。

有意思的是,利用DPI鍵調整數值時,螢幕會出現類似OSD功能表的畫面,告訴玩家們目前的DPI值。

DPI、靈敏度等功能也能設置

當然RGB燈效的調整是不能少的。


基本上來說,無線電競滑鼠的輪詢率,大部分都設置為1,000 Hz,而透過Mouse Rate Checker來回滑動偵測來看,Basilisk Ultimate的輪詢率波動相當地低,可說是非常穩定。

Mouse Rate Checker測試。


換到MousePlot程式上,將Basilisk Ultimate的DPI數值設定為400的時候,可以發現Basilisk Ultimate的輪詢率仍然維持在1,000 Hz的基準線上,雖然落點的波動還是有些小插曲,而調升至1,600 DPI之後,仍然有這類情事發生,但毫秒與毫秒之間的落差,人體極難感受,總歸而言,是瑕不掩瑜。

無論是400 DPI還是1,600 DPI,Basilisk Ultimate的反應速率都有一定的規律,從0.X毫秒到2毫秒都有,但依舊是在1毫秒的基準上浮動,某方面來說,穩定度也是相對地高,小編仍然是那句老話,毫秒的差異人體不好感受,這點細小的差異基本上不影響實際操作。

MousePlot對Basilisk Ultimate的輪詢率測試。

MousePlot對Basilisk Ultimate的反應速率測試。


點滿敏捷的靈敏超新星:Razer Viper Ultimate
滑鼠輕量化的設計不僅能帶來更靈巧的操作,對手腕的負擔也會降低許多,身為電競專門戶的Razer當然也推出了一款Razer Viper Ultimate,將以12.6cm x 5.76cm的體積、74公克的超輕量級設計,帶領玩家進入「點滿敏捷」的操作領域,左右兩側也裝設了充滿顆粒的矽膠抓握區,讓Razer Viper Ultimate不會因為超輕量化的設計,而失去掌握。

點滿敏捷、超輕量化的Razer Viper Ultimate。


Razer Viper Ultimate共有8顆可編程按鍵,除了典型3鍵左、右、中之外、DPI調整鍵設於底部,嫌麻煩的玩家可以透過Razer Synapse專屬程式來作更細微的調整,而左右對稱設計的Razer Viper Ultimate,在兩側都各設了2顆可編程按鍵,讓左手和右手都能舉起人民的法槌…啊不是,讓左、右撇子都能輕鬆操作。

左側配置了雙鍵與大面積防滑抓握區。

因Razer Viper Ultimate為對稱設計,左右撇子皆可用,因此右側的設計與左側完全一樣。

滾輪鍵的觸感與阻力恰到好處。


擁有20,000 DPI,精準度高達99.6%,且Razer中高階電競滑鼠都具備了獨家Razer Focus+光學感測器,加上Razer Viper Ultimate的最快速度為650 IPS、最快加速度為50 G,讓滑鼠游標能夠與手部動作幾乎達到同步,甚至只是不小心碰到,Razer Viper Ultimate也能精準地呈現游標動作。

Razer Viper Ultimate的底部寫著擁有高達20,000的DPI。


Razer專屬的HyperSpeed無線技術,加上最穩定的2.4 GHz連線模式,讓Razer Viper Ultimate與電腦之間的訊號傳輸毫無壓力,透過特製的SpeedFlex纜線,還能在忘記充電時,化身成有線電競滑鼠,不會因為一時的粗心而導致與戰友的擦身而過。

Viper Ultimate具備HyperSpeed無線技術,以最穩定的2.4 GHz模式連結電腦,當然,也可用SpeedFlex纜線轉身成為有線電競滑鼠,DPI鍵也設置於此。


精緻簡約的充電座也不占玩家的桌面空間,透過1,680萬種可調RGB燈效顏色,甚至還能當作裝飾,來加強玩家們自身的電競環境,也因為小巧的設計,讓玩家們能夠掌控Razer Viper Ultimate無線電競滑鼠,不受障礙地在桌面上作出一次次的精采美技。

除了充電座上的燈效以外,Razer Viper Ultimate也相當低調沉穩,只在掌貼處設計了一個Razer標誌燈效,就如其名Viper蝰蛇一樣霸氣不外露,但一出手就是絕對勝機。

與Basilisk Ultimate一模一樣的充電座。

RGB燈效示意圖。

即使在充電中也會有RGB燈效。

Razer Synapse程式,可透過該程式設置按鍵功能。

微調靈敏度、DPI值也不是問題。

當然RGB也可以讓玩家們玩得嚇嚇叫。


現階段標榜著電競的無線滑鼠們,大多會以1,000 Hz的輪詢率作為基本門檻,經小編透過Mouse Rate Checker測試之後,Razer Viper Ultimate的輪詢率當然也在這道門檻間上下浮動,人類是有生命的,因此經由雙手所操控的Razer Viper Ultimate,雖說擁有輕微的輪詢率浮動值,但那也能算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而「電競遊戲」不就是最激情、最熱血的嗎?

Mouse Rate Checker輪詢率測試。


接著看到MousePlot程式上,無論是400還是1,600這2種常見的DPI設置,都不難發現,Razer Viper Ultimate擁有高超的穩定性,就連意外的浮動值,也是相當穩定。

在反應速率的測試上,Razer Viper Ultimate的表現也是相當驚人,在400與1,600 DPI 2種設置之下,都能壓縮在1.5毫秒以內,浮動數值的差異相當地小,穩定性極為傑出。

MousePlot輪詢率測試。

MousePlot反應速率測試。


優雅與舒適的化身:CORSAIR DARK CORE RGB PRO
知名電競潮牌CORSAIR所推出的這隻DARK CORE RGB PRO為旗下旗艦無線電競滑鼠之一,整體鼠型設計以及約莫長寬12.7x6.6cm的大小,屬於偏大的右手專用滑鼠,小手玩家用起來可能會覺得稍大了些,不過對於大手玩家來說是剛剛好,配上兩側偏細緻的磨砂材質以及滑鼠後半部較親膚材質設計,不管是握感還是觸感都相當不錯。

CORSAIR DARK CORE RGB PRO

滑鼠後半部採用較輕膚的材質,觸感相當不錯。

左側兩組側鍵位置設計相當剛好不易誤觸。

整體長度約莫12.7cm,屬於偏大型滑鼠;另外右側無設置任何側鍵。

左右不對稱人體工學設計,屬於右手專用滑鼠。


整體重量約莫140克算是穩重型滑鼠,也因此無額外提供砝碼讓玩家調整重量;包含左、右、中鍵整顆滑鼠有8顆按鍵,但不管是左鍵旁的DPI快捷鍵還是側鍵的位置都恰到好處,不容易有誤觸情況發生。

採用左右獨立按鍵形式,並在左鍵上設計兩組快捷鍵(預設為DPI鍵),位置以小編的手來說相當剛好不容易誤觸。

滾輪後方也設有一顆快捷鍵(預設為設定檔切換鍵)。


滑鼠右側可更換原廠隨附的小側翼,讓小拇指可以安穩的擺在側翼上,整體舒適度再加分,採用磁吸拆裝方式也相當便利,另外2.4G接收器也隱藏於小側翼之中,靈活運用收納空間,讓玩家輕鬆將滑鼠攜帶外出。

滑鼠右側握可更換隨附的小側翼。

小側翼採用磁吸方式來拆裝,2.4G接收器也收納於側翼之中。


從底部即可看到鼠腳分布廣泛,而DARK CORE RGB PRO採用的光學感測器為PAW3392,提供高達18,000 DPI(最低100 DPI),更搭載2,000Hz超高輪詢率技術,是一般滑鼠的2倍之高;DARK CORE RGB PRO提供自家的SLIPSTREAM 2.4G、藍牙以及TYPE-C USB有線共三種連接模式,依照不同使用需求可任意於底部切換。

此外,續航力的部分據官方表示2.4G模式開啟RGB燈效下約16小時,關閉燈效約36小時,藍牙模式的部分開啟RGB燈效約18小時,關閉燈效約50小時。

DARK CORE RGB PRO底部一覽,鼠腳占比算是廣泛。

連接模式切換、開關位於底部後端位置。


RGB燈效呈現區塊算是相當豐富,包含LOGO、滾輪、側鍵旁線條、後下方兩側線條位置總共有8處區塊可獨立調整,搭配DPI指示燈(可更改顏色)、電源指示燈,整體滑鼠的燈效表現相當亮眼。

DARK CORE RGB PRO RGB燈效一覽。

透過海盜船自家軟體iCUE,可為DARK CORE RGB PRO設定按鍵操作、燈光效果、DPI、表面校準及輪詢率等各項功能。

除了左鍵以外其餘7顆按鍵皆可更改按鍵設定、巨集。

RGB燈效共8區可自由獨立調整。

DPI調整範圍從100~18,000 DPI,並可更改指示燈顏色。

在裝置設定內即可調整輪詢率,最高可設定至2,000Hz。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無線狀態連接時,要設定輪詢率需到接收器內設定。


實際測試部分,由於DARK CORE RGB PRO RGB可調至2,000Hz輪詢率,小邊就分一般常用的1,000Hz與2,000Hz來測試。

從Mouse Rate Checker中可以看到輪詢率確實平均在1,000Hz左右。

接著在MouseTester中,400 DPI時,反應時間(圖左)與輪詢率(圖右)前段有稍微浮動,但後段就相當穩定。

而在較高靈敏度的1,600 DPI時,浮動情況就稍微頻繁些,但還在不影響體感的範圍內,以無線來說算是穩定。


接著調整至最高2,000Hz輪詢率,實際測試可以看到變化幅度其實不小,但都在一般的1,000Hz之上,最高甚至突破1,800Hz。

而在400 DPI中可以看到浮動程度起伏略大,不過並不太影響實際體感,況且反應時間(圖右)大部分也都是在1ms以下。

而高靈敏度的1,600 DPI部分反應時間(圖右)就穩定不少,雖然輪詢率(圖右)幅度反而稍大,不過掉速情況很少,代表調整至2,000Hz輪詢率時,高靈敏度比較能發揮DARK CORE RGB PRO的實力。


最親民的潮牌:CORSAIR KATAR PRO WIRELESS
這支同樣由知名電競潮牌CORSAIR所推出的KATAR PRO WIRELESS電競滑鼠,屬於海盜船中較親民的入門滑鼠之一,尺寸約落在長寬11.5x6.4cm,屬於較中庸的大小,而對稱式設計可用於左右兩手(但側鍵僅有左側),配上磨砂質感材質,讓滑鼠有不錯的抓握感也不容易沾染指紋,而整體造型上屬於較平庸、低調的設計,除了唯一的指示燈之外沒有多餘的RGB燈效。

CORSAIR KATAR PRO WIRELESS

左側設置兩組側鍵,使用亮面材質,位置也不太會誤觸。

整體滑鼠約11.5cm長,屬於較一般中庸的長度,雖然是左右手皆可用的對稱設計,不過滑鼠右側無設置側鍵,這點需要稍微適應一下。

另外要注意的是KATAR PRO WIRELESS前端並無連接埠,僅支援無線連接。

採用左右獨立按鍵設置,磨砂霧面材質也不容易沾指紋。

位於滾輪後方為DPI切換鍵,可即時切換DPI,相當方便。


滑鼠重量約在96克,沒有提供額外砝碼來調整重量,適合不喜歡太重也不喜歡太輕的玩家們;而從底部可看到鼠腳屬於較普遍的分布方式,不過占比面積還不錯,滑移也夠順暢;感測器部分,KATAR PRO WIRELESS採用的是PAW3325,提供高達10,000 DPI(最低200 DPI);連接模式則提供自家的SLIPSTREAM 2.4G、藍牙兩種無線連接方式,在家打電動或外出連接攜帶裝置辦公都沒問題。

KATAR PRO WIRELESS底部一覽。

連接模式切換、開關位於底部位置。


因為無設置連接埠關係,KATAR PRO WIRELESS並非使用大部分常見的內建電池,而是採用一顆AA(3號)電池來供電,官方表示在2.4G模式連續使用可提供長達135小時續航力,雖說需要更換電池這點有些許麻煩,不過以長期來看就不用擔心電池壽命問題而需要換掉整隻滑鼠,可以說是有好有壞。

將滑鼠後半部向後推開即可看到電池與接收器放置處。

透過自家iCUE程式可調整按鍵指定操作、DPI與裝置設定,由於KATAR PRO WIRELESS沒有RGB燈效,自然也無法調整。

除了左鍵外其餘5顆按鍵皆可更改按鍵設定、巨集。

DPI調整範圍從200~10,000 DPI,雖說無RGB動態燈效,不過指示燈還是可以自由調整顏色。

輪詢率部分可至裝置設定內調整,最高可調至1,000Hz,滿足電競滑鼠需求。

實測部分從Mouse Rate Checker中可以看到輪詢率確實平均在1008Hz左右。

接著在MouseTester內可以看到在400 DPI時,反應時間(圖左)雖然偶而會提高一些,但平均還是保持在1ms,輪詢率(圖右)浮動也不大。

而在1,600 DPI時,基本上反應時間(圖左)與輪詢率(圖右)浮動都有變大的趨勢,但都在正常範圍內,實際體感影響不大。


時尚與電競的融合體:thermaltake ARGENT M5 RGB
台灣電競老字號曜越thermaltake,對電競市場可說是擁有莫大的熱情,先別說電競產品的研發,單單是在2010至2014年期間,曜越太陽神電競戰隊的成立,就不得不佩服。離題了,我們來看看這支thermaltake 幻銀 Argent M5 RGB無線電競滑鼠吧!

thermaltake ARGENT M5 RGB廬山真面目。


Argent M5 RGB為左右手通用設計,具有8顆可編程按鍵,基本5鍵以外,左右兩側都各帶有2顆側鍵,而DPI鍵同樣也設置於中鍵滾輪後方,有意思的是,不同於其他廠牌的塑膠、橡膠滾輪,Argent M5 RGB的滾輪採鋁合金製,觸感絕佳以外,還在全啞光的機體設計上兼顧了科技與時尚。

左側第4第5的雙鍵設置。

因為Argent M5 RGB為雙手共用滑鼠,因此右側的設置與左側完全一樣。

鋁合金製滾輪,轉起來相當帶感。


並使用PIXART PMW-3335光學感測器,能在100至16,000 DPI之間作調整,最快加速度為400 IPS、最快加速度則為40 G,按鍵開關更是採用Omron微動開關,按鍵回饋的力道相當適中,也能確保其使用壽命,更是內建了64KB快閃記憶體,讓玩家能夠在各類型遊戲之間,自由切換Argent M5 RGB的戰鬥設置。

連結方面,Argent M5 RGB更是一款三模無線電競滑鼠,除了2.4 GHz的強大低延遲支援外,還具有低功耗技術的藍牙5.0連結,假設玩家們忘記充電的話,也能透過連結線,轉換成有線電競滑鼠,還支援了12v/800mA快速充電模式。

Argent M5 RGB是一款三模無線電競滑鼠,可用2.4 GHz、藍牙與有線USB連結。


RGB燈效也能透過TT iTAKE軟體,在1,680萬種顏色裡自由更換,適才提到的鋁合金滾輪,在其內圈上也有附帶RGB燈光效果,除了觸覺的絕佳體驗外,連視覺也是一等一的,值得一提的是,Argent M5 RGB還支援Razer Chroma系統,進行燈效連動。

RGB燈效示意圖,鋁合金滾輪也有RGB喔。

透過TT iTAKE程式,能夠調整DPI、靈敏度的細節。

RGB燈效也能著手把玩。

按鍵設置也能透過TT iTAKE來做全面設定。


Argent M5 RGB的輪詢率,能在1,000、500、250、125 Hz之間進行調整,預設為1,000 Hz,接著透過Mouse Rate Checker評測,設定在1,000 Hz輪詢率的Argent M5 RGB,雖依舊有小幅度的波動,但不難發現,基本都維持在100 Hz以內的可接受度。

Argent M5 RGB在Mouse Rate Checker上的輪詢率評測。


換到MousePlot上,Argent M5 RGB的表現也相當傑出,從輪詢率測試一環來看,在設定為400 DPI之下,截圖上綿密的藍點佈滿了整條代表1,000 Hz的基準線,雖數值略有跳動,但基本上瑕不掩瑜;而1,600 DPI的設置,也依舊穩定,即便有浮動,但浮動的間隔、數值都相當平穩。

MousePlot上的Argent M5 RGB輪詢率評測。


接著看到反應速率這一塊,和測試輪詢率所得到的結果,看起來似乎有那麼點相像,藍點一樣佈滿了1毫秒的基準線,最高有衝到2毫秒的反應速率,但1毫秒與2毫秒的差距,人體幾乎感覺不到;1,600 DPI的調整也是如此,與輪詢率一樣的狀況,浮動間隔與數據都有一定的規律,穩定性奇佳。

MousePlot上的Argent M5 RGB反應速率評測。


穩定度的絕佳拍檔:HyperX PULSEFIRE DART WIRELESS
知名電競品牌HyperX近年來也逐漸進攻電競周邊市場,在無線滑鼠上推出了這隻PULSEFIRE DART WIRELESS,滑鼠尺寸為長/寬/高 124.8/43.6/73.9mm,算是較一般的大小,人體工學的設計屬於右手專用滑鼠,配上霧面塑膠搭配兩側防滑布面軟墊,整體握感、觸感都相當舒適,以小編的手型來說貼合感也不錯。

HyperX PULSEFIRE DART WIRELESS

左側設置兩組側鍵,採用亮面材質,位置相當剛好不容易誤觸。

右側則無設置快捷鍵,另外兩側皆採用防滑布質軟墊,舒適度相當不錯。

前端設置USB Type-C連接埠來為滑鼠充電,並可使用有線模式。

左右鍵採用獨立配置,可確保觸發靈敏度。

DPI切換鍵設置於滾輪後方。


PULSEFIRE DART WIRELESS無額外配置砝碼空間來調整滑鼠重量,畢竟本身重量已經來到150克(含線),屬於較穩重型的滑鼠,適合需要穩定度的玩家;從底部可以看到屬腳配置於3個區塊,算是一般占比面積,但滑移依然順暢,而感測器採用的是Pixart PMW3389,可提供高達16,000 DPI、450 IPS與50G加速度。

另外連接模式僅2.4G與USB Type-C有線連接,加上滑鼠本身沒有另外做接收器收納槽,雖說相較其他雙頻滑鼠,PULSEFIRE DART WIRELESS較適合在家中使用,不過這種分離式線材設計在擺佈、攜帶還是比有線滑鼠方便許多。

滑鼠底部一覽,鼠腳配置於3區塊,算是一般占比面積。

無線連接部分僅有2.4G連線,而開關位置設計於底部。


PULSEFIRE DART WIRELESS續航力可達50小時(關閉LED燈效可達90小時),整體續航力相當不錯,充電方面除了有線以外,更搭載了Qi認證無線充電,可搭配Qi無線充電板直接為滑鼠充電,相當方便,而官方本身也有推出ChargePlay Base Qi無線充電版,可一次為兩台裝置充電。

PULSEFIRE DART WIRELESS搭載Qi無線充電,可直接放置於Qi無線充電板上來為滑鼠充電。

官方推出的ChargePlay Base Qi無線充電板,可一次為兩組裝置充電。

充電板採用USB Type-C連接,提供最佳的充電速度。

RGB燈效區域為滾輪與Logo兩區塊,兩區塊無法獨立調整,不過呈現效果算是還不錯。

透過自家HyperX NGENUITY軟體可調整RGB燈效、按鈕指令、DPI、輪詢率等等功能。

滑鼠上全6顆按鍵皆可調整指令,比較可惜的是左右鍵可調整功能較少。

預設3組DPI選項,範圍從200~16,000皆可調。

實測部分,透過Mouse Rate Checker驗證輪詢率平均在1002Hz上下。

而在MouseTester部分可以看到,400 DPI部分反應速率(圖左)大部分會在1.25~1ms之間浮動,輪詢率(圖右)浮動算是穩定。

1,600 DPI部分反應速率(圖左)差異並沒有太大,輪詢率(圖右)倒是浮動稍大了些,不過比較掉速情況較少,實際體感影響不大。


微笑殺手:SteeslSeries RIVAL 3 WIRELESS
由知名電競潮牌SteeslSeries所推出的RIVAL 3 WIRELESS電競滑鼠,屬於無線滑鼠中較親民的入門款式,尺寸部分長度為120.6mm,寬度58.3mm(正面)/67mm(背面),高度則是21.5mm(正面)/37.9mm(背面),整體屬於較中型的滑鼠。

對稱式的設計適用於左右手(但僅有左側有測鍵),雖然會犧牲些舒適度,不過滑鼠整體人體工學弧度設計還算是貼合小編的手,配上磨砂材質讓整體抓握感相當不錯;另外比較特別的是SteeslSeries的無線滑鼠在進入睡眠模式後,需任意點擊滑鼠按鍵才能喚醒滑鼠,這點可能需要稍微習慣一下。

SteeslSeries RIVAL 3 WIRELESS

左側設置兩組側鍵,造型較為細長不容易誤觸。

右側則無設計任何側鍵。

另外要注意的是SteeslSeries RIVAL 3 WIRELESS前端並無連接埠,僅支援無線連接。

採用左右獨立按鍵設置,磨砂霧面材質不容易沾指紋。

DPI切換鍵設置於滾輪後方。


滑鼠重量為106克,屬於較一般的重量,無提供額外砝碼來讓玩家調整重量;從底部可以看見鼠腳分布主要分為三區塊,看似一個笑臉般的造型,增添些許淘氣氛圍,而RIVAL 3 WIRELESS採用自家TrueMove Air光學感測器,提供高達18,000 CPI(DPI),IPS為400(在SteelSeries QcK鼠墊上),加速度來到40G;連接模式提供了2.4G與藍牙5.0兩種方式連接,不管是在家打電動還是外出連接攜帶裝置都沒問題。

滑鼠底部一覽,鼠腳的配置看似一個笑臉。

連接模式切換、開關位於底部位置。


因為無連接埠的關係,RIVAL 3 WIRELESS使用了兩顆AAA(4號)電池來供電,特別的是電池不一定要裝滿,僅裝一顆也能正常使用,玩家們也可以透過少裝一顆電池的方式來稍微減輕重量(僅裝一顆電池重量約96g)。

此外在續航力部分,官方表示透過使用藍牙或高電源效益模式,可讓RIVAL 3 WIRELESS達到400+小時超長續航力(2顆電池),雖說要換電池會比較麻煩,不過以長期來看就不必擔心電池壽命問題。

將滑鼠後半部向後推開即可看到電池與接收器放置處。

燈效的部分也相當低調,僅有滾輪旁兩道RGB燈條。

透過自家SteelSeries Engine 3可調整滑鼠按鍵設定、CPI(DPI)以及輪詢率等豐富功能;另外可以開啟智能照明模式,當在滑移滑鼠時會暫時關閉RGB燈效來省電。

雖說RGB區塊僅有一區,但依然能設定各式各樣的燈效來點綴這顆低調滑鼠。

實測部分,在Mouse Rate Checker中輪詢率平均約1,000Hz左右。

接著在MouseTester內可以看到在400 DPI時,不管是反應時間(圖左)還是輪詢率(圖右)都僅偶爾掉速,整體相當穩定。

1,600 DPI部分浮動就稍微頻繁了些,但幅度並不大還算是在正常範圍內。


絕對輕量化,風之子:AEROX 3 WIRELESS
SteelSeries這隻AEROX 3 WIRELESS從外表看去明顯就能看出它與眾不同之處,獨特的打孔外殼在維持堅固性下達到輕量化的效果,讓滑鼠重量減重至僅66克,相當輕盈,尺寸部分長度為120.55mm,寬度57.91mm(正面)/67.03mm(背面),高度則是21.53mm(正面)/37.98mm(背面),整體屬於較中型的滑鼠。

鼠型設計屬於較圓弧的對稱式設計,左右手皆可使用(但僅有左側有側鍵)搭配磨砂材質,讓整體握感、觸感都相當不錯,撇除打孔設計,乍看上去很相似自家另一隻RIVAL 3 WIRLESS電競滑鼠,另外如同RIVAL 3 WIRLESS一樣,在睡眠模式下需任意點擊按鍵才能喚醒滑鼠,這點可能需要稍微習慣一下。

而官方也知道玩家們會擔心這種打孔外殼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而損毀,官方在內部電路板上都添加了塗層讓AEROX 3 WIRELESS通過IP54防護等級,有效防水、防塵、防汙、防油及防毛皮等,。

SteelSeries AEROX 3 WIRELESS

左側設置兩組側鍵,使用較亮面材質,細長的設計讓拇指不容易誤觸。

右側無設置測鍵。

前端採用USB-C連接埠,15分鐘快充即可使用40+小時,整體電池續航力更可高達200小時。

採用左右獨立按鍵設置,磨砂霧面只敢不容易沾指紋。

DPI切換鍵設置於滾輪後方。


為了輕量化就連底部也是採用打孔設計,鼠腳的部分採用圓形設計,分布於4個角落,面積雖然看似小了些,不過在輕盈的配重下,整體滑移相當流暢。

而AEROX 3 WIRELESS採用自家TrueMove Air光學感測器,提供高達18,000 CPI(DPI),IPS為400(在SteelSeries QcK鼠墊上),加速度來到40G;連接模式提供了2.4G、藍牙5.0與有線連接共三種連接方式,滑鼠內無設計接收器收納槽,所以外出使用還是以藍牙為主。

滑鼠底部一覽,與正面相同的打孔設計,而圓形鼠腳坐落於四個角落。

連接模式切換、開關位於底部位置。

RGB燈效部分幾乎設計於整片底部,透過上方打孔外殼來呈現,整體在陰暗處還是相當亮眼。

透過自家SteelSeries Engine 3可調整滑鼠按鍵設定、CPI(DPI)以及輪詢率等豐富功能;另外也搭載智能照明模式,當在滑移滑鼠時會暫時關閉RGB燈效來省電。

RGB燈效可分為三區塊來獨立調整。

實測部分,在Mouse Rate Checker中輪詢率平均約在1,000Hz上下。

接著在MouseTester內可以看到在400 DPI時,反應時間(圖左)雖有些許浮動,但幾乎穩定坐落於1ms,輪詢率(圖右)雖偶爾有掉速現象,但浮動並不大,整體算是相當穩定。

在1,600 DPI高靈敏度時反應時間(圖右)浮動有稍微變大,但還在正常範圍內,輪詢率的部分(圖左)浮動就有點大,不過掉速的情況較少。


歐洲電競先鋒:ROCCAT KAIN 202 AIMO
Roccat,係來自德國、歐洲首屈一指的電競品牌,其創新的研發技術,在性能與使用者舒適度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性,不僅如此,機體的外觀設計,也有獨到的美學風格。

本款Roccaat KAIN 202 AIMO便是如此,擁有潔白無瑕的純白啞光設計,採用anti-wear耐汗技術,兼具耐用與抗污,12.4 cm x 6.5 cm的長寬設計、重量為105公克,屬中量級選手,操作起來,無論是手感、靈活性都還是相當得宜。

來自德國的冰豹—Roccaat KAIN 202 AIMO。

掌貼區刻有相當霸氣的冰豹LOGO。


更有獨家精心研發的泰坦微動開關,為滑鼠的點擊機制,立下了新典範,內部韌體還採用了智慧演算法,來改良訊號傳輸,大幅提升點擊速度,而在外部按鍵的設置上,KAIN 202 AIMO沒有繁複的設計,按鍵採典型5鍵+DPI鍵的模式,雖然簡約,但什麼都有,讓玩家們能在分秒必爭的虛擬戰場裡衝鋒陷陣。

左鍵、右鍵、滾輪與DPI鍵。

中鍵滾輪與DPI鍵區,還有髮絲紋設計,相當時髦。

左側第4、第5鍵設置。

右側雖沒有防滑機制,但其製造材質的緣故,讓Roccaat KAIN 202 AIMO握起來相當舒適。


現階段無線電競滑鼠的標配,幾乎都是以1,000輪詢率作為標竿,KAIN 202 AIMO也是如此,並採用PixArt owl-eye光學感應器(PMW3335),最高可調整至16,000 DPI,並具有400 IPS、40 G的「敏捷屬性」,並配合上提升智慧演算法所帶來的、提升16毫秒的點擊速度,讓玩家們在戰場上所下的指令,總能先別人一步。

Roccaat KAIN 202 AIMO底部。


在連結方式上,KAIN 202 AIMO也是使用最典型的模式,2.4 GHz紅外線連結配合PixArt的最新無線設計,功耗更低、但卻不失精準度,就算玩家們不是「電量精算師」,還能透過USB連結線,讓KAIN 202 AIMO變身成有線電競滑鼠,使用上完全無縫接軌。

Roccaat KAIN 202 AIMO採用最典型的連線模式,2.4 GHz與有線USB連結。


電競部品有RGB燈效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事了,透過ROCCAT SWARM,KAIN 202 AIMO也有1,680萬種顏色可供玩家調配,讓掌貼區的冰豹LOGO炫彩流動,仿佛芬蘭神話中萬年冰封的冰豹眼眸。

插上接收器之後,打開開關,冰豹LOGO的會亮起RGB燈效,相當炫麗。


在Mouse Rate Checker中,KAIN 202 AIMO的輪詢率相當平穩,僅有些微的波動幅度,基本維持在1,000 Hz上下,十分穩定。

Mouse Rate Checker輪詢率測試。


而在MousePlot評測程式上也是如此,400 DPI設置下的輪詢率,也很有規律地在1,000 Hz上下波動,基本沒有掉得太多;調升至1,600 DPI後,與400 DPI的情況一樣,波動的規律相當平穩,但無線電競滑鼠畢竟還是缺了線材,有一丁點的超限,其實並不為過,不過基本上人體是感覺不到的。

而在反應速率方面,400 DPI的設置下在1毫秒的基準值上略有浮動,但大致還算穩定,換到1,600 DPI之後,波動的幅度也與400 DPI差不了多少。

MousePlot輪詢率測試。

MousePlot反應速率測試。


13支無線電競滑鼠規格一覽,表1。

13支無線電競滑鼠規格一覽,表2。


選滑鼠就像選情人一樣,去找最適合你的吧
以上便是本次13支無線電競滑鼠的介紹,不知道對已經是無線電競滑鼠陣營的你、還是正在有線與無線之間猶豫不決的你有沒有幫助呢?如果還是挑不出來,沒關係,這就和選情人一樣,就算外貌、身材都是你的菜,但實際上還是要相處過才知道,因此,如果從外型、規格的介紹中,還是仍然選擇障礙的話,不如就直接蒞店體驗吧,手感最重要,就像小編那句老話,沒有最強的、只有最適合你的無線電競滑鼠。




延伸閱讀:
1. 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上集《紙上談兵篇》
2. 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下集《現身說法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PCDIY! online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Telegram頻道:PCDIY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