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上集《紙上談兵篇》

文.圖/Dante、HAMA 2021-05-13 11:15:16
「滑鼠」是我們對電腦、或對遊戲中自己的化身下指令的一位指揮官,因應時代與科技的更迭、有線滑鼠市場也逐漸飽和,而拋掉了線材的限制,促使我們能夠擁有更大、更舒適使用空間的「無線滑鼠」,便開始逐漸地擁有了自己的地位。

而電競產業的急速成長,就如同正午豔陽般熱烈無比,電競筆電、電競螢幕、電競顯示卡等,各式電競部品層出不窮,也如同我們在遊戲中扮演的人物所穿的裝備一樣,頂裝之後,過陣子又會再出一套新的裝備,也因此,無線滑鼠的觸手也往電競產業伸了過去。



但除了基本的左右鍵設計之外,包括如多鍵數編程功能、DPI微調系統、IPS、最快加速度等等這些功能的演化,已經讓有線電競滑鼠獨佔這個產業許多年日,而在虛擬戰場中的我們,比一般日常使用者、商務人士還更需要電競滑鼠的靈敏性與功能性,每一秒的滑鼠指令都將可能影響戰局,而拋棄線材、訊號接受尚待存疑的「無線電競滑鼠」有什麼資格能夠與有線電競滑鼠一別苗頭?進一步來說,改用「無線電競滑鼠」能為我們的虛擬戰場帶來什麼致勝關鍵嗎?

哎,別的不說,科技的進步與各家廠商的不懈研發,還真的讓無線電競滑鼠有了這個資格,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就讓小編來與你說分明!

有線與無線,不連點就是好滑鼠

有線滑鼠:無延遲、手部與游標百分百同步、相容性極廣
以最基本的線材與接收器來區分的話,滑鼠能分作有線與無線滑鼠。有線滑鼠的優點不外乎在於,能夠直接連結電腦、無視訊號干擾,讓操作延遲趨近於零,能夠保證手部操作與電腦螢幕的顯示達到百分百同步,並具有相當廣闊的相容性,只要是能夠連結USB Type-A、並支援滑鼠的裝置便能使用,甚至講個更虛無飄渺的,只要妥善使用,有線滑鼠便能在有限的壽命裡,做到永續使用的概念,直到壽終正寢。

有線滑鼠直接連結電腦,能夠幾乎做到手部操作與游標動作百分百同步。


無線滑鼠:操控性更高、自由度更廣、整理方便
而無線滑鼠,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線材的滑鼠,這也是它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只要利用藍牙、USB接收器,就能在有限的範圍內作到最自由的操控,舉個例子來說,插上USB接受器之後,只需以秒計的配對時間,小編我就能躺在離電腦5公尺遠的沙發上操控電腦,這完全是有線滑鼠無法比擬的。

相比有線滑鼠來說,無論長短,只要是線,都會導致「有時候連結線會卡在某個凹槽裡,滑起來有點卡卡的」的這種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干擾,桌面也會因為線材擺放,而稍有凌亂,甚至會進而讓視覺影響個人情緒。

無線滑鼠的優點在於操作的自由度相當地高。


雖說有種種的優勢,但無線滑鼠也是有缺點的,無線滑鼠拋去了線材,因此訊號延遲便產生了,甚至廉價一點的無線滑鼠,都有可能會發生操作與顯示無法同步的狀況發生,而多虧科技進步,各家廠商也努力不懈的研發,以現有的技術來說,大抵上無線滑鼠的訊號延遲,都已經能壓制到讓人體無感的地步了,這也是無線滑鼠開始迅速崛起的原因。

另外就是,無線滑鼠沒有線,所以需要吃電,有的則是能利用USB充電,在充電的時間內暫時變換成有線滑鼠來使用,而有的可能需要更換電池,這種類型的無線滑鼠其實挺令人困擾,除了重量較重以外,只要一時之間找不到電池,那焦躁感可是非同小可。

其實以目前紛紛開始支援Type-C連接充電的方式下,玩家很容易可以透過手邊的充電裝置來解決電力問題,就算臨時電力不足也都可以透過各家專屬技術達到快充的目的(充電幾分鐘就可以延長使用數小時、甚至更多),或是隨手放在部分廠商推出的無線充電裝置上,電力問題也都有了解套方式。

無線滑鼠能透過Type-C快速充電。

也有吃電池的無線滑鼠。


有些廠商也會推出隨附的充電座。


成為電競滑鼠的條件

而在有線與無線這兩派之下,還能細分出3種類別的滑鼠:最基本的、日常使用的3鍵5鍵典型滑鼠、具有Switch功能可在多裝置間聯動的商務滑鼠、以及本次主軸的電競滑鼠。

典型的3鍵滑鼠已經變得非常少見了。


那麼電競滑鼠需要什麼呢?以諸多可以被當作電競比賽項目的類型遊戲來看,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除了戰術運用以及玩家本身的操作技術之外,那個「器」就變成了至關重要的其中一部份。

滑鼠本身的尺寸與重量會影響使用者的操作習慣,而機身與抓握區的製造材質又會影響手感,再者,DPI、輪詢率、IPS、加速度等滑鼠規格上的項目,又會因為使用者的敏感度而有所不同。

掌握法,使用者握法也與機體尺寸有著綿密的關係。

指握法。


機身材質、尺寸、重量、按鍵微動開關,在在都是影響手感的原因
我們先從最基本的製造材質開始說起,以這部份而言,有線與無線幾乎是可以套用的,市面上最常見的滑鼠製材便是塑膠,在重量方面,相對輕巧,不過某部分塑膠製滑鼠也會有額外提供砝碼加重的功能,且製作成本也相對低廉,當然售價也會相對便宜許多,另外一個大宗製材便是金屬,以滑鼠金屬製品來說,視覺與觸覺的質感會來得比塑膠優上許多,但缺點就是相對厚重,容易使手腕疲累。

機身以塑膠所製的滑鼠,通常擁有靈敏的操控性。

金屬所製的滑鼠機身,在操作上有相當的穩定度。

當然,有些滑鼠是支援添加砝碼的。


而在電競戰場中,「手滑」這種低級錯誤基本上是不被容存的,因此絕大多數的電競滑鼠都會在抓握區上,使用有別於機體材質的橡膠、矽膠、類皮革等材質,而橡膠材質的優點就是耐用,但對於易流手汗的玩家而言,卻不友善,容易卡上油脂或污漬,除了清理上極為麻煩以外,長久使用下來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手感影響;而矽膠類的親膚材質,除了止滑之外,拿捏上也相當舒服,但用久了還是會有變質的情況發生。

親膚的矽膠材質在捏握上相當舒適。


當然也會有一樣與機體使用同樣材質的滑鼠,並在抓握區上製造出數道細小凹槽或細紋,來加強抓握力。

抓握區的製造材質也有許多,也是影響操作手感的其中一個因素。


說完了有關滑鼠手感的要點,再來說說內部細節,滑鼠按鍵就有如「板機」一樣,係下達指令的最後一個步驟,而從按鍵結構來說,一般較廉價的、無論是日常、商務還是電競滑鼠,都靠著裡頭的兩顆微動開關來作用,微動開關的製造廠商有很多,比方Omron等等,當然也有使用自製微動開關的存在,比方ROG Gladius系列,使用起來的反饋力道會比較特殊,不過按鍵手感這東西太主觀了,微動開關主要還是針對按鍵壽命來挑選,有些玩家甚至會自行升級或更換,獲得更高層級的CP值。

微動開關主要影響了滑鼠的點擊觸覺與壽命,有些廠商會使用自家製造的微動開關。


因此,電競滑鼠本身,並沒有絕對第一的存在,只有適不適合自己,那麼,有線電競滑鼠與無線電競滑鼠之間呢?

電競滑鼠的基本門檻:低延遲、高反應速率、輪詢率、可調DPI
各位玩家試想一下,如果今天你是一個在戰場上的士兵,提著步槍衝鋒陷陣,但卻有一條制約線綁住了你的槍與大腿,那使用起來肯定有很大的侷限,而在前文就有提到,無線滑鼠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作到最無限的操控」,有線電競滑鼠與無線電競滑鼠之間,最大的差異也在於此,因此可以說,使用無線電競滑鼠的話,那麼你的手臂將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你的手臂獲得了真正的解放之後,那麼我們再來談談你的「武器」,也就是無線電競滑鼠,究竟需要些什麼?

首先來說有線電競滑鼠與無線電競滑鼠可以相互套用的項目:規格,不外乎是有低延遲、高反應速率、高輪詢率,以及可以調整的DPI上下限,而在外部裝置上,除了基本5鍵以外,某些更高階的滑鼠還具備巨集鍵,甚至還有「狙擊鍵」的電競專屬設計,而且所有的按鍵功能都能讓玩家們自定義,但別忘了,沒有RGB燈效的滑鼠,怎麼能稱作電競滑鼠呢?(笑

而說到輪詢率(Polling Rate),這指的是滑鼠內建的微型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簡稱MCU)與電腦之間的訊號傳輸頻率,而為何會稱作輪詢率?起初鍵盤與滑鼠傳輸介面本為IBM所設計的5-Pin DIN介面,演變為PS/2 6-Mini Pin DIN傳輸介面,而目前已逐漸被USB介面所取代。

PS/2傳輸介面主要是通過向系統發送中斷指令來進行工作,簡單說,就是鍵盤或滑鼠主動向CPU下達指令,系統解讀相對簡單,因此,嚴格說起來,PS/2介面的傳輸延遲會比USB介面還要來得更低,更適合電競使用。

PS/2傳輸介面的滑鼠現已很難看到,主因來自於新款主機板幾乎都取消連接孔了。


而USB傳輸介面,則是透過系統輪流詢問鍵盤與滑鼠的指令來完成工作目的,也因此稱之為輪詢率(Polling Rate),早期滑鼠預設輪詢率基本為125 Hz,反應時間為8毫秒,也就是125 Hz輪詢率之下,每8毫秒回送數據給系統,更簡單的說,Hz的數字越高,游標的動作越精細,常見的輪詢率頻率除了125 Hz之外,還有500 Hz,目前電競滑鼠則以擁有1毫秒反應速度的1,000 Hz輪詢率為大宗。

目前市面上,有線滑鼠的連結主要依靠USB。


各位玩家不免會好奇,8毫秒反應速度的125 Hz輪詢率與2毫秒反應速度的500 Hz輪詢率相比,到底能不能感覺出來?其實仔細一點,還是能體驗出一些差異,但1毫秒的1,000 Hz輪詢率的電競滑鼠呢?1毫秒與2毫秒,人體應該無法感知到才對吧?而這就需牽扯到玩家自身的電腦配備與螢幕更新率的差異了。

假設玩家們的配備,自認為只有在中低階層,那麼使用500 Hz輪詢率的滑鼠可能會比較適合你,而高階配備的玩家,便可以在500與1,000 Hz輪詢率之間,依照使用手感來做調整了,但輪詢率如果低於500 Hz的話,那麼,即便是頂配硬體也會有卡幀的情況發生,但使用中低階硬體的玩家,就算用了1,000 Hz輪詢率的滑鼠,也不用太擔心,大部分電競滑鼠都能透過程式作輪詢率的調整(比方說:Armoury Crate)。

而在選購滑鼠時,最常聽到的名詞可能就是DPI(Dots Per Inch)了,DPI係指「滑鼠移動1英吋,螢幕上游標所移動的距離」,另外還有CPI(Count Per Inch),而這則是滑鼠每移動1英吋,內建感應器的解析度能力,兩者概念殊途同歸,而這邊本文主要以DPI來做解說。

無論有線無線、電競非電競,DPI鍵的設置已經幾乎算作是現在滑鼠的標配了。


我們撇除那些太生澀的專業用語吧,簡單說呢,從螢幕左方移動游標到右方,如果將DPI設置得越低,那麼滑鼠移動的距離也就越長,需要耗費的力氣也越多,反之,DPI設置越高,滑鼠移動的距離就越短、更省力,甚至輕輕一動就能直達右方,但其實DPI跟螢幕解析度其實也有關聯性,但目前主流顯示器都已具備FHD解析度,基本上來說,滑鼠設定為1,600DPI來做日常操作就已足夠,更何況如今的電競滑鼠DPI都已動輒破萬。

那DPI越高越好嗎?這可不一定,現今的電競滑鼠,雖說都已調高了DPI上限,但其功能的重心在於「DPI的可調整性」,職業玩家可能有固定使用、或愛用的DPI數值,但我們這群業餘玩家,除了自己習慣的DPI值外,也可能同時玩FPS遊戲(如《鬥陣特攻》或是RTS遊戲(如最近剛發售的《世紀帝國4》),這兩種類型所需要的DPI數值就完全不一樣,因此可以調整DPI的電競滑鼠,才是我們最先要考慮的對象。

除此之外,還有最大速度與加速度,最大速度指的便是IPS(Inches Per Second),每秒可移動的英吋數,也就是滑鼠內的感測器所能偵測到的最大速度值,假設超過了感測器所能偵測的上限,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游標卡頓的問題,以致操作不順,因此若有快速移動滑鼠的需求,那麼IPS的數值上限就使得非常重要了。

加速度,指的就是「G力」,也就是在突然移動滑鼠時,滑鼠感測器所能追蹤到的加速度,更直觀一點的說法就是,G力越高,就越能維持滑鼠瞬間啟動的靈敏性,依照目前頂高階的電競滑鼠都具備50 G以上的加速度,中高階則有30-40 G的滑鼠G力分級來看,大致上都能跟得上玩家們突然啟動滑鼠的速度。

另外,還有一個時常被玩家們忽略的要件:「滑鼠墊」,常見的材質有編織布、塑膠、玻璃以及鋁,可別小看滑鼠墊材質的選用,那可是與上述所有規格的息息相關,但這也與使用習慣有所區別,建議玩家們還是多方嘗試看看,才能找到最合用的滑鼠墊,不過也有主打在任何材質上都可以滑動的「任性滑鼠」,如Logitech MX Anywhere系列。

滑鼠墊對於滑動的順暢度,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Logitech MX Anywhere系列,主打在任何材質上都能順暢滑動。


當然,巨集鍵與RGB的設計也是購買電競滑鼠的一大誘因,電競滑鼠基本都為5鍵,部分滑鼠擁有一些更複雜的按鍵來設定巨集,用以一鍵快速執行多重指令,不過在國際正規電競比賽中,巨集鍵是不被允許的存在,甚至更有滑鼠配有「狙擊鍵」,但這對我們這些業餘玩家來說,完全就是一大助力。

巨集鍵的設置,對我們這些休閒性質的電競玩家有一定的助益。


至於RGB燈效,1,680萬種顏色的各式花樣完全是基本款,機體上的燈效位置也各不相同,更能透過各家廠商的自製程式來自訂滑鼠RGB的花樣,比方說適才提到的ASUS Armoury Crate。

沒有RGB,就不算是電競部品!

各廠家都會有自製程式,用以調整DPI、RGB等滑鼠功能。(圖為ASUS Armoury Crate)


連結模式的穩定度,是決定有線與無線的勝負關鍵嗎?

關於有線電競滑鼠與無線電競滑鼠兩者可共通參考的項目,都已經談得差不多了,最後我們來談談,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也就是「連線模式」。

藍牙與紅外線的糾葛
無線電競滑鼠最受到質疑的地方就是連線問題,而這又分成藍牙系統與紅外線連結,通常無線電競滑鼠都具備這2種連結模式,藍牙系統的頻寬為1 MHz,基本上不會對其他設備造成干擾,連結上也相對簡單,不須額外的接收器,兼容性也極為寬廣,只要具備藍牙且支援滑鼠使用的裝置,基本上都能連結。

無線滑鼠的連結模式,不外乎:2.4 GHz紅外線、藍牙、有線USB。


雖說藍牙規範已到來到5.2版本,如果只是日常或商務使用那還不打緊,但對電競而言,相對紅外線模式,藍牙連線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高,穩定性不那麼高,耗電量也高,還不如使用有線滑鼠來得實際,因此藍牙滑鼠並不適合作為電競使用,市面上的無線電競滑鼠,大多以紅外線頻率2.4 GHz來連結。

以紅外線連結模式的無線滑鼠,科技便漸漸從27 MHz開始,改善了低穿透性與高延遲的缺點,一直演變成如今主流的2.4 GHz(目前也有採用5.8 GHz的無線電競滑鼠),只需要一顆接收器便能輕鬆使用,但科技並不是停滯的,如今的2.4 GHz滑鼠已經做到簡直如同有線滑鼠的順暢度,延遲時間僅僅壓縮在人體無法感受的1至2毫秒以內,甚至具有Switch功能的滑鼠,還能同時跨裝置使用,透過電源控制,續航力也大幅提升,至此來說,連線基本上已不構成問題,但缺點就是,連線應用相對封閉,大多數滑鼠無法共用同一顆接收器。

雖說接受器的方便,讓無線滑鼠可以不用線材,且擁有比藍牙更好的穩定性,但通常不能共用。


先不說無線電競滑鼠,小編第一次使用的無線滑鼠便是Apple Magic Mouse,其所採用的是藍牙3.0規範,用了6、7年,除了沒電會斷線之外,基本上沒出現延遲的問題,甚至小編還曾用過Apple Magic Mouse來玩過RTS與MOBA類的遊戲,相形之下,針對電競專用的無線電競滑鼠,採用2.4 GHz頻段的紅外線連結,延遲的壓制勢必要比不擅電競的Apple Magic Mouse還要好,因此小編以為,只要無線,延遲肯定還是有,但已經是個不必再擔心的問題了。

Apple Magic Mouse採用藍牙連線。


從電競項目來看,電競比賽的類型百百種,在桌機、家機、手機上所流行的電競項目又不太一樣,目前在PC端最盛行的應該為FPS遊戲、RTS遊戲與MOBA遊戲,其中又當屬FPS遊戲對滑鼠最吃重,滑鼠精準度與DPI的快速切換,相較RTS與MOBA遊戲,都是FPS類遊戲更與滑鼠息息相關。

有這麼個傳說,通常能夠把射擊遊戲用的滑鼠做好,那麼什麼類型的遊戲,都難不倒這顆電競滑鼠了。

ARPG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遊戲類型,在PC端上,基本使用鍵盤與滑鼠的組合進行遊戲。


而站在電競最高殿堂的選手們,其所使用的配備一直都是我們這些玩家參考的指標,有趣的是,在統計當中,FPS遊戲選手的愛用滑鼠,竟然也發現了Logitech G Pro Wireless、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與Logitech G703的身影,這3款滑鼠都是無線電競滑鼠,對於零容錯率的職業電競選手而言,絲毫的延遲都是不被允許的,但他們卻也使用著無線電競滑鼠,對「無線電競滑鼠的延遲已經低到人體無感,並且不影響操作」這個宣稱來說,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背書嗎?

《CS:GO》電競選手的常用滑鼠排名,裡面有Logitech G Pro Wireless、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與Logitech G703這3支無線電競滑鼠。


無線的續航力真的堪憂?
另外就是續航力的問題,大致上無線電競滑鼠,不是另外吃電池的就是直接可以充電的,當然也能使用機體上的Type-C邊充電邊使用,但另外吃電池的機種,因為會另外延伸出重量的問題,因此市面上無線電競滑鼠的大宗,還是採用另有充電座的方式來維持續航力,但小編就弱弱的問一句:「既然都用無線電競滑鼠了,也都會注意到手機還有沒有電,拿來打電動的滑鼠,怎麼還會忘記要充電?」

不過「充電座模式」可能也會有玩家有疑問說:「這樣不就是間接使用有線滑鼠了嗎?」第一,我們使用的是「滑鼠」,而不是「充電座」。第二,電話本來也是有線的室內電話,現在還不是人人都用無線的智慧型手機,且手機不也需要「插線」充電嗎?小編認為只要注意有電量的心,那麼就沒有續航力的問題,除非電池已經即將壽終正寢了。

不得不說,有充電座的無線電競滑鼠,其實挺帥的。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下集
或許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或許有線與無線也都各有各的擁戴者,但正在猶豫不決的你、或是苦於線材的煩躁,而想要跳槽的你,無線電競滑鼠搞不好會是一個新的桃花源,而談完電競滑鼠的奧秘、以及有線與無線之間的愛恨情仇後,而小編也在下篇挑了13支無線電競滑鼠,來介紹給各位玩家們,事不宜遲,趕緊跟上腳步,來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吧!

沒有最強也沒有最弱,只有最適合你。



延伸閱讀:
1. 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上集《紙上談兵篇》
2. 還在猶豫此時有線勝無線?13支無線電競滑鼠說給你聽 — 下集《現身說法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PCDIY! online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Telegram頻道:PCDIY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