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十隻市售SSD介紹測試!SATA再見、哈囉M.2 SSD!主流Gen 3 SSD選購心得大法

文.圖/JC 2020-08-17 11:00:12
前一篇主流Gen 3 SSD選購心得大法文章中,跟大家介紹過了選購Gen 3 SSD時要注意的規格,以及為何Gen 3 SSD會是當前DIY自組電腦時主要的儲存空間選項。本篇文章我們將針對市面上知名品牌的10款Gen 3 SSD,來進行開箱與實測,以供玩家們選購時的參考。當然,市面上能買到的SSD當然是絕對不止這些,這次我們選的是知名品牌的主流產品為主,讓玩家做為選購前的參考標準。以下將針對這些SSD做快速的重點介紹,和進一步的數據測試,來提供玩家或是初次組電腦的玩家們,更細部的選購參考。

以下是本文介紹的10款SSD的產品列表:

(1) Kingston A2000 1TB SSD
(2) Kingston KC2500 1TB SSD
(3) Micron Crucial P5 2TB SSD
(4) SP UD70 2TB SSD
(5) T-FORCE Cardea Zero Z340 1TB SSD
(6)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SSD
(7) Seagate FireCuda C510 1TB SSD
(8) Transcend PCIe SSD 220S 1TB SSD
(9) 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50 NVMe SSD
(10) XPG SX8200 Pro 1TB SSD


Kingston A2000 SSD 1TB

A2000系列SSD是Kingston針對入門等級玩家所推出的高C/P值Gen 3 SSD,適用於系統製造商、DIY系統建置商及欲提升個人電腦速度的初階使用者,官方公佈的循序讀取和寫入速度為2200 / 2000 MB/s,至於IOPS部分,1TB版本則是達到250K / 220K的表現,以一般日常使用來說是非常足夠的選擇,玩家如果想要從先前的SATA SSD中解放的話,A2000可以帶來高出其3倍的效能,可進一步帶來縮短效能時間、減少耗電量和降低熱能等優勢。


A2000採用3D NAND TLC架構,容量部分提供256GB、500GB、1TB三種,玩家可以自由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購,A2000也具備自行加密功能,採用256位元XTS-AES硬體型加密以進行端對端資料保護;並且支援獨立軟體廠商如Symantec、McAfee、WinMagic等所開發的TCG Opal 2.0安全性管理解決方案,同時也內建支援eDrive的安全性儲存規格,可與BitLocker搭配使用,雖然是作為一般入門玩家使用,但在安全上的設定卻是一點也不馬虎阿!

Kingston A2000的定位在於入門玩家,走的是經濟實惠的路線,容量部分提供256GB、500GB、1TB三種。

採用3D NAND TLC架構,並且內建多種加密安全規格,確保玩家能有無慮的使用體驗。


其他規格像是寫入TBW部分,1TB的版本達到600TBW,同時具備5年保固,換算下來的話,其DWPD每日硬碟寫入量落在0.329,也就是大約33%的容量(約330GB),考量到其產品價格和定位,玩家每日可使用的儲存空間容量還ok,足夠一般日常使用。

從軟體中可確認A2000的相關數據,可供玩家使用的空間為1000GB左右。

實際讀寫測試來到2277 / 2171 MB/s,都有突破官方的效能表現。

至於IOPS數據部分表現如圖,隨機4K讀寫數值來到約280K / 268K,以入門等級來說是足夠一般日常使用的。


Kingston KC2500 SSD 1TB

Kingston另外推出的KC2500 SSD主要則是針對進階遊戲或電競玩家、創作者與工作站應用而來,採用最新的Gen 3x4控制器和96層3D NAND TLC架構,確保讀寫速度表現能來到3500 / 2900 MB/s的水準,讓玩家不管是一般桌上型電腦、工作站還是高效能運算(HPC)系統的工作效率,都能獲得進一步提升。


在規格上,KC2500提供多種容量可選擇,包含250GB、500GB、1TB和2TB版本,我們這次評測的版本是1TB的選項,這部分的IOPS數值來到375K / 300K水準,而搭配的TBW寫入量則是從250GB的150TBW一路隨容量Double提升,1TB版本落在600TBW、2TB更是達到1200TBW。而關於DWPD的部分,換算下來1TB版本大約為0.329,也就是約33%的寫入量(約330GB),如果玩家要拿來做為一般電競或是創作者使用的話,是非常足夠的。

KC2500提供多種容量可選擇,包含250GB、500GB、1TB和2TB版本。

採用3D NAND TLC架構,確保玩家擁有足夠的耐寫量和高速表現。


另外,和Kingston的SSD都會針對安全性做強化,因此KC2500也具備自行加密的功能,除了本身就已經採用XTS-AES 256位元硬體型加密以進行端對端資料保護以外,也同時支援其他廠商如Symantec、McAfee、WinMagic等所開發的TCG Opal 2.0安全性管理設定,確保玩家在一般使用下能夠擁有一定的安全把關。

從資料中可確認KC2500產品型號和可用的儲存空間容量1000GB。

讀寫速度測試下來達到3507 / 2892 MB/s,也是在官方數據下的可接受落差範圍內,速度已經擠進了Gen 3 SSD的3000讀取俱樂部中。

IOPS數值部分則是達到348K / 351K,其中,隨機4K寫入的部分更是高過官方數值。


Micron Crucial P5 SSD 2TB

美光Crucial自從先前針對親民等級的SSD推出Crucial P1以後,近期又推出第二代產品,其中包含先前大家介紹過的Crucial P2 SSD,當時該SSD採用的是QLC架構,但同場小編就有和大家預告過其實同一時間Crucial就有對TLC架構方面,推出針對玩家打造的Crucial P5,這次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這次Crucial P5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在讀寫速度和耐寫度方面對比P2和P1都有明顯的提升,先說速度的部分,官方的讀寫速度來到3400 / 3000 MB/s,可說是完全進入了「3000俱樂部」的行列中,至於在TBW中則是達到1200TBW,換算成DWPD的話,約略等於0.329(約略是660GB左右),作為一般日常使用或是有大量檔案傳輸需求的創作者的話是絕對足夠應付的。

另外,容量部分Crucial P5有提供包含250GB、500GB、1TB、2TB版本,玩家可以藉此來評估自己的所需做彈性選擇。

Crucial P5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在讀寫速度和耐寫度方面對比P2和P1都有明顯的提升。

容量部分Crucial P5有提供包含250GB、500GB、1TB、2TB版本。


在其他功能方面,Crucial P5 SSD 2TB具備動態寫入加速、修正錯誤和過熱保護等功能,同時本身也具備快速的硬碟加密增強資料安全性和管理,可以確保玩家在5年的保固期間內,擁有最佳化效能和耐用度。

從資料中可以確認容量為2000GB。

讀寫速度來到3446 / 3122 MB/s,都有在官方預期表現內,尤其寫入速度更是突破官方數據。

隨機4K讀寫部分,IOPS數值來到436K / 489K,在一般使用下能夠帶來快速穩定的效能表現。


Samsung 970 EVO Plus SSD 1TB

說到產品的品質和耐久度等標準,相信許多玩家第一個可能都滿容易會聯想到Samsung的EVO系列SSD,該系列又有區分出一般「EVO」系列和「EVO Plus」系列,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效能上,以同樣都是1TB容量的版本來說,EVO版本讀寫速度在3400 / 2500 MB/s、EVO Plus的部分則是3500 / 3300 MB/s,比EVO版本速度提高約53%,其餘的規格和特色功能基本上大抵是相同的,而我們這次評測的版本則是Samsung 970 EVO Plus SSD 1TB版本,是速度比較快的選項。


關於規格部分,除了前面提到的讀寫速度以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架構上Samsung 970 EVO Plus SSD 1TB是採用Samsung V-NAND 3-bit MLC架構,在耐用度上會更加強大些,這同時也是為什麼Samsung SSD一向會給人較耐寫的一個原因之一,另外,在隨機4K讀寫IOPS數值上,雖然可能會因測試規格不同有些微差異,不過官方數值是落在500K / 450K。

Samsung 970 EVO Plus SSD 1TB官方讀寫速度落在3500 / 3300 MB/s,採用Samsung V-NAND 3-bit MLC架構。


容量選擇部分,Samsung提供250GB、500GB、1TB和2TB四種給玩家選擇,保固為五年,在耐用度方面,1TB版本的寫入量為600TBW(2TB版可達到1200TBW),換算下來的DWPD約為每日328GB的用量,以一般的日常使用狀況來說是絕對足夠的。

970 EVO Plus具備250GB、500GB、1TB和2TB四種容量給玩家選擇,TBW數值方面,250GB版本為150TBW,其次依序倍增。


另外,970 EVO Plus SSD 1TB也採用三星鍍鎳控制器和散熱片,應用「動態散熱防護」(Dynamic Thermal Guard)技術,可自動監控並保持穩定的工作溫度,再搭配三星自家的魔術師軟體,可提供個性化零件檢查和個人用戶附加設定功能,確保玩家使用體驗。

從資訊中可確認SSD型號,並可判別容量為1000GB。

實際讀寫表現為3559 / 3248 MB/s,兩者都高於官方數據,表現十分穩定。

IOPS數值部分則是達到469K / 655K,同樣都高過官方數字。


Seagate FireCuda 510 SSD 1TB

Seagate旗下針對電競和效能為訴求的FireCuda火梭魚系列,在Gen 3世代中推出FireCuda 510 SSD,容量部分提供500GB、1TB和2TB三種選擇,官方讀寫速度來到3450 / 3200 MB/s,也是進入「3000俱樂部」的一個選項,至於隨機4K讀寫部分則是達到620K / 600K大關,速度表現十分驚人。


FireCuda 510 SSD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但其最大優點在於耐寫度,以相同的1TB容量版本來說,FireCuda 510 SSD 1TB具備1300TBW, 換算成DWPD的話,就是每日可寫入量高達約712GB,如果是更大容量的2TB版本則TBW達到2600的情況下,更是可以將DWPD上看將近1.5TB大關,幾乎可以讓玩家每天吃滿2TB FireCuda 510 SSD也無妨(不過還是不建議啦XD!)

FireCuda 510系列擁有500GB、1TB和2TB三種的容量,官方讀寫速度以1TB為例的話也已進入「3000俱樂部」了。

採用3D NAND TLC架構,TBW來到驚人的1300TBW,2TB版本甚至可達到2600TBW。


另外可藉由Seagate的SeaTools做硬碟分析測試,可提供包含硬碟健康狀態監控、效能監控、軟體韌體更新等功能,使用上非常便利。另外比較特別的一點是,Seagate玩家可註冊FireCuda系列硬碟,即可選擇是否要購買Rescue資料救援計畫,可避免意外丟失資料時,能尋求資料救援團隊的協助。

確認FireCuda 510 SSD為1000GB可用容量。

讀寫速度方面來到3348 / 3058 MB/s,寫入速度部分更是飆破官方預期。

IOPS數值方面,隨機4K讀寫方面達到376K / 720K,寫入效能表現非常不錯。


SP UD70 PCIe Gen 3x4 M.2 2280 SSD 2TB

致力於電腦周邊的廣穎(Silicon Power, SP),針對Gen 3 SSD的部分推出UD70 PCIe Gen3 SSD,採用Gen 3x4介面並符合NVMe 1.3,讀寫速度方面官方數據達到3400 / 3000 MB/s,也同樣是列席「3000俱樂部」行列,而因為符合M.2 2280規格的情況下,除了作為桌上型電腦儲存空間使用外,廣穎也推薦玩家可以將其作為筆電升級使用,尤其做為輕薄筆電的選項更是十分適合,可以讓玩家享有高傳輸和低功耗的特性,提高使用效率。


規格方面,UD70採用的是3D QLC架構,容量提供500GB、1TB和2TB給玩家使用,而我們這次評測的版本便是最高階的2TB版本,循序讀寫速度飆破3000大關外,官方IOPS數值更是來到250K / 650K,作為一般日常的使用下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廣穎也推薦電競玩家或是專業的超頻狂熱分子,可以將該SSD作為儲存空間來使用。

SP UD70 PCIe Gen3x4 SSD,提供500GB、1TB和2TB給玩家使用,讀寫速度達到3000 MB/s大關。

採用的是3D QLC架構,2TB版本TBW達到530 TBW,每日寫入量額度來到290GB左右。


另外,除了本身的規格優秀外,廣穎也支援RAID engine資料保護機制,可以確保資料安全,並且維持傳輸數據的完整性和保持系統長效穩定。搭配本身五年保固下的530 TBW耐寫度,換算下來的話,DWPD達到約290 GB,耐用度絕對足夠應付各式使用情境,玩家可以安心服用!

從資料中可確認可用空間為2000GB。

讀寫速度則是達到3374 / 2987 MB/s,就數據上來說只有些微的落差,但平均效能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IOPS數值方面則是達到375K / 722K,同樣也是非常足夠應付日常使用的水準。


T-FORCE Cardea Zero Z340 Gen 3x4 SSD 1TB

由十銓推出的T-FORCE Cardea Zero Z340 Gen 3x4 SSD 1TB,先前我們有曾經跟玩家介紹過其Gen 4x4的Z440版本,和這次評測的Z340 Gen 3x4版本兩者在外觀上可說是一模一樣,採用3D NAND TLC架構,除了主打Gen 3x4的高速讀寫表現以外(官方數據 3400/3000 MB/s),也同強調具備高隨機4K讀寫IOPS表現,兩者都是在Gen 3x4的介面下可預期的效能水準。

採用Gen 3x4介面的T-FORCE Cardea Zero Z340 Gen 3x4 SSD 1TB。


不過外觀上比較特別的是,Z340 SSD搭配了由T-FORCE研發的專利石墨烯銅箔散熱模組,用特殊的疊構技術將石墨烯、銅箔、絕緣層進行膠合,厚度不到1mm,有效排除許多機構干涉的組裝問題,視覺上來說也讓整張SSD的質感大大加分,雖然是作為散熱片的設計,但該石墨烯極薄的厚度讓人愛不釋手,上方也放了金色的產品名稱和圖騰視覺效果,增添了些精品氣息。

Z340 SSD外觀搭配了具專利的石墨烯銅箔散熱模組,僅1mm的厚度使Z340在兼具散熱的同時也能穩定效能。

SSD背面則是印上了產品序號和5年保固等標章。


其他功能方面,Z340 SSD支援TRIM 指令、S.M.A.R.T 自我檢測分析報告技術、LDPC ECC糾錯與校正機制、E2E Data Protection (端到端資料保護)及全區平均抹寫技術 (Global Wear Leveling) 等技術,可幫助資料運作效率、提升固態硬碟使用壽命,也讓玩家可以確保資料安全、發揮最高的效能及傳輸穩定度。

另外,T-FORCE提供Z340 SSD長達五年的保固期,容量方面分別有256GB、512GB、1TB三種,以我們這次評測的1TB版本來說,TBW數值來到1665TB,再搭配相關的軟體輔助後,可以確保玩家在使用期間使用無慮。至於DWPD部分,換算下來大約為0.891,也就是每日可寫入量為89%(約911GB),玩家可以放心的以大檔案進行傳輸。

從Crystal Disk Info中可以看到Z340 SSD的基本介紹,我們評測的是1TB版本。

實際從Crystal Disk Mark測試中可以看到,讀寫表現來到3335 / 2995 MB/s,速度上是表現不錯的。

至於IOPS表現上,隨機4K讀寫部分來到376019 / 720687,也是水準上的速度,尤其在寫入部分更是直接飆破官方說的450K。


Transcend PCIe SSD 220S 1TB

創見(Transcend)作為記憶體模組大廠之一,也推出PCIe Gen 3 SSD做應對,代表產品即是本次評測的PCIe SSD 220S,主推影音編輯、電競玩家與企業用戶等高階應用,同時也具備多種安全性功能保護,確保玩家在使用SSD時,資料安全無慮。


規格上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並且提供256GB、512GB、1TB、2TB多種儲存空間選擇給玩家,其中,我們這次評測的1TB版本,其循序讀寫速度落在3400 / 1900 MB/s,而高階的2TB版本則是會將寫入速度大幅拉高,讓讀寫速度來到3500 / 2700 MB/s,不過1900 MB/s的寫入速度在普通日常情況下也是非常足夠使用了。另外,IOPS數值方面,1TB版本落在300K / 340K,TBW耐寫度則是有2200TBW,產品耐寫度方面非常不錯,五年保固換算成DWPD的話,大約落在1.17,也就是每日可寫入量逼近1050GB,也就是即便把SSD寫滿也還算是在額度內,2TB版本更是能達到驚人的4400TBW。

創見PCIe SSD 220S提供256GB、512GB、1TB、2TB多種儲存空間選擇給玩家。

採用3D NAND TLC架構,官方讀寫速度來到3400 / 1900 MB/s。


軟體方面,則是有創見SSD Scope軟體可提供SSD使用,藉由人性化的操作介面,玩家可以監控SSD的健康狀況和優化效能,同時還能針對內部做自我檢測S.M.A.R.T.報告、診斷掃描、安全清除資料、TRIM偵測啟用、韌體更新等等,能提供的功能非常多元。

可提供的使用容量為1024GB。

讀寫速度實測來到3460 / 1929 MB/s,超出官方數據表現。

IOPS數值方面則是來到310K / 348K,也同樣是超出官方的效能水準,整體來說滿不錯。


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50 NVMe SSD

Western Digital在去年接續黑標SSD的極度好評下,緊接著再度推出藍標入門的類別的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00,主打的是玩家入手的第一顆SSD,同時也在該SSD上首度將自家藍標轉進為PCIe NVMe架構,藍標SSD定位在主流玩家入門等級,這次新推出的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50 NVMe SSD 1TB相較於上一代來說,內部的規格都升級了不少,並且將容量選擇向上拉高到了1TB選項,確保更彈性的使用條件。官方提供的理論讀寫速度達到2400 /1950 MB/s,也是比原先SN500的1700MB/s還要快上許多。


內部規格上來說,採用96層TLC 3D NAND架構,IOPS數值方面來到410K / 405K,效能表現上也不錯。另外,3D NAND顆粒也與控制器IC不再那麼緊密,而是分開佈線,以分散SN550所產生的熱量,讓讀寫效能表現更好。

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50藍標SSD主打的是入門級主流玩家產品,官方讀寫速度落在2400 / 1950 MB/s。

內部採用96層TLC 3D NAND架構,本身也不再和控制器緊密接觸,而是分置在SSD兩端。


五年保固下,TBW數值方面為600,算是中規中矩的耐寫度,換算下來的話,1TB版本每日可寫入量DWPD約略等於328GB,考量到SN550 SSD本身的定位就是經濟實惠的硬碟,這樣的耐寫度也是很合理的,足夠一般日常使用。

在軟體方面,Western Digital也提供玩家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軟體,玩家可以藉此查看SSD相關的健康報告、韌體更新、資料整理等功能,隨時掌握SSD狀況。除此之外,另外還有Acronis True Image Western Digital Edition系統轉移、備份軟體等等,可以進一步方便玩家進行額外的設定,讓玩家在使用上更便利。

從資料中可以確認完整型號和可用容量1000GB。

而實際測試的讀寫速度來到2456 / 1991 MB/s,超過官方效能表現。

IOPS數值方面則是427K / 408K,同樣是比官方數字還要更高,基本上一般日常使用效能是足夠使用的。


XPG SX8200 Pro 1TB

XPG近年以極快的速度針對電腦、筆電做了非常完整的周邊產品線,以電競作為主打起家的XPG,針對Gen 3 SSD部分則是推出了SX8200和SX8200 Pro兩種,其中尤其又以後者效能更強,XPG SX8200 Pro SSD共有256GB、512GB、1TB、2TB等容量可供選擇,比較特別的是除了SSD本身,也附贈DIY玩家專用的散熱片,方便玩家使用,為了讓SSD發揮全速,建議要貼上散熱片,或配合主機板的M.2散熱設計,來讓SSD發揮應有的存取效能。


規格上,XPG SX8200 Pro採用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相容於NVMe 1.3標準、支援SLC快取機制,讀寫速度官方數字來到3500 / 3000 MB/s,是名符其實的「3000俱樂部」名人之一,至於在IOPS數值上,隨機4K讀寫來到390K / 380K,做為普通日常使用非常足夠,同時也能給電競或高效玩家使用。至於耐寫度方面,1TB版本擁有640TBW,換算成DWPD的話即是0.342、也就是每日寫入量約350GB,在五年的保固下,足夠應付日常使用了。

SX8200 Pro SSD購買時,還會隨附DIY玩家熱愛的專屬散熱片,確保效能穩定。

容量提供256GB、512GB、1TB、2TB等選擇,其中,1TB版本的讀寫速度來到3500 / 300 MB/s,TBW達到640。


另外,在軟體和安全方面,具備SLC Caching、DRAM Cache Buffer、E2E端到端資料保護和LDPC ECC除錯機制,確保資料傳輸的準確度,並延長快閃記憶體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還能在保護資料安全的同時,提升SSD的整體穩定性,確保保固期內玩家能安心存放資料。

資料中確認總容量為1024GB。

讀寫速度實測確實突破3000大關,分別來到3477 / 3104 MB/s,超出官方表現不少。

IOPS數值方面則是達到326K / 366K,一般日常使用無懸念。


Gen 3 SSD多元選擇

前面關於購買Gen 3 SSD該注意的兩三事部分已經針對不少規格看點做說明,這次就目前市售的10款SSD做了簡單的小測試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可以藉此當作玩家購買前的簡單標準。但正如小編一再強調的,Gen 3 SSD能選擇的產品絕對不只這些,不像Gen 4 SSD僅屈指可數的數量,Gen 3 SSD認真可說是有「一拖拉庫」可挑,在任何預算下,都能挑到滿足自己需求的選項,但重點就在於玩家要能盡量避免踩雷的風險,減少花冤枉錢。

另外這邊也要感謝本次提供產品的SSD廠商,畢竟橫向評測的部分肯定會有數字上的高低,但每款SSD在廠商角度都有不同的定位,玩家在撇開價格的情況下,還是要考慮SSD本身自帶的規格,像是速度、IOPS、TBW這些,同時也要考量廠商為玩家提供的相關軟體或是售後服務,綜合評估以後再做選擇才是最恰當的!


延伸閱讀
SATA再見、哈囉M.2 SSD!主流Gen 3 SSD選購心得大法:除了讀寫速度你還應該注意的兩三事
十隻市售SSD介紹測試!SATA再見、哈囉M.2 SSD!主流Gen 3 SSD選購心得大法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