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 中央處理器
AMD發布最新市占率與發展藍圖,2022年Zen 4確定5nm製程,伺服器市佔翻倍!
文.圖/Johan 2020-06-09 12:07:05
雖說Computex 2020因COVID-19疫情而延期,但不少世界級科技大廠仍會每年6月初發表最新的產品資訊,並分享其營運成果。適逢7nm處理器推出滿週年,AMD也於今日稍早更新其最新的公司資訊。裡面含有最新產品資訊、處理器5年發展藍圖與市占率。例如2022年的Zen 4架構確定以5nm製程設計、EPYC伺服器市占率翻倍等資訊,值得一看!
至於下世代Zen 3架構的Ryzen 4000系列,則還是維持7nm,將是最後一代AM4插槽的處理器。到了2022年之前的再下世代Zen 4架構的Ryzen 5000時,就會採用新的5nm製程,到時候可能會改「槽」換「die」,採用新的插槽設計,屆時就要換主機板囉!
至於高階桌機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AMD同樣以超高核心數與執行緒數來設計,以目前最高階產品即擁有64核心128執行緒,讓工作站能順利發揮出絕佳效能,TR系列採用7nm、PCIe 4.0、支援DDR4-3200等更好的賣點,以及更犀利的售價,完全碾壓Intel的對應產品,使得Intel不得不趕緊推出新的處理器來因應!
接下來第三代EPYC Milan處理器預計於2020年至2021年推出,同樣採用7nm製程,但效能應該會比EPYC Rome更好。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前AMD會推出5nm的EPYC Genoa處理器,正式讓伺服器也進入5nm新世界!
至於再下世代的部份,透過GPU Roadmap可以看到2022年之前,AMD會發表RDNA 3架構的Navi 3X家族,將採用更先進的製程(可能是5nm,但在簡報上先不寫死,以預留未來更改的空間),相信到時候效能應該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至於再下世代的GPU運算卡的部份,將採用更先進製程(可能是5nm)、CDNA 2架構的GPU產品,搭配第三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讓其可以延伸到Exascale (1 Exa FLOPS)的極致水準。
至於市場佔有率方面,根據AMD表示,累積自2013年至2018年底的統計,AMD的1P與2P伺服器市占率大概達到5% (此為AMD參考IDC的數據,另外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則是4.5%)。而到了2019年底,AMD宣稱市場佔有率則達到8%,成長力道將近翻倍 (請參考下圖的右邊藍線部份) !
也由於上述的理由,可以發現上圖的左側部份,可以看到2017年底AMD的市占率從8.7%提升到2018年底的13.4%,到了2019年底更提升到16.9% (參考上圖的橘線部份),成長力道強悍!
再看下方的筆電(包含電競筆電)市場成長部份,也是2018年算是大爆發的一年,從7%成長到12%,至於2019年底則是再成長到16%。在筆電數量方面,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135款以上。這些廠商包含宏碁(Acer)、華碩(ASUS)、戴爾(Dell)、惠普(HP)、聯想(Lenovo)、微軟(Microsoft)等筆電產品。
若再看下圖商用筆電部份,2018年成長比較少,僅從7%提升到8%,到2019年底之後,就提升到11%。至於在商用筆電數量方面,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70款以上。目前有惠普(HP)和聯想(Lenovo)在主推AMD筆電產品。
只是在GPU產品部份,這部份他們也老實的列出,2017年還佔有33.1%,但2018年卻跌到26.5%,而2019年也只維持打平的26.6%狀態(參考上上上圖的紅線部份)。由此可見這部份,AMD雖說GPU也已推進到7nm,但其效能表現只能與競爭對手的中階產品相比,對於不在意NVIDIA的顯示卡是幾nm、只要玩得順就好的玩家來說,還是無法造成購買的欲望。
雖說目前已有兩大遊戲主機廠商都用AMD的產品,而Mac裡面也有不少搭配Radeon GPU的產品,但在一般消費性顯示卡市場部份,AMD實在得再加油了,做出真正能讓對手怕到的高階產品,才有機會提升市占率!
Roadmap篇:7nm製程再進步,AMD於2022年開出5nm的支票!
自2017年開始,AMD導入全新Zen架構處理器開始,之後每一年都會發表新世代的產品,搭載新的功能、提升效能,並採用新的製程技術,讓其處理器的整體表現更好!桌機處理器率先翻轉市場,PCIe 4.0規格超前部署
在桌機處理器方面,AMD在2017年推出14nm的Zen架構Ryzen 1000系列,隨後2018年推出12nm、Zen+架構的Ryzen 2000系列,而最大的改變在於2019年推出的7nm、Zen 2架構的Ryzen 3000系列,首度支援PCIe 4.0規格,加上整體C/P值出眾,使得不少玩家投向AMD的懷抱。至於下世代Zen 3架構的Ryzen 4000系列,則還是維持7nm,將是最後一代AM4插槽的處理器。到了2022年之前的再下世代Zen 4架構的Ryzen 5000時,就會採用新的5nm製程,到時候可能會改「槽」換「die」,採用新的插槽設計,屆時就要換主機板囉!
至於高階桌機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AMD同樣以超高核心數與執行緒數來設計,以目前最高階產品即擁有64核心128執行緒,讓工作站能順利發揮出絕佳效能,TR系列採用7nm、PCIe 4.0、支援DDR4-3200等更好的賣點,以及更犀利的售價,完全碾壓Intel的對應產品,使得Intel不得不趕緊推出新的處理器來因應!
伺服器處理器近兩年迅速成長
至於伺服器產品方面,AMD於2017年推出第一代EPYC處理器(14nm、Zen架構,代號Naples),當時的旗艦擁有最高32核心64執行緒,首次於伺服器市場嶄露頭角,並技壓Intel。隨後,2019年再推出第二代EPYC處理器(7nm、Zen 2架構、PCIe 4.0規格,代號Rome),這次直接升級到64核心、128執行緒,將Intel還停留在28核心、56執行緒的設計狠狠甩在後頭。接下來第三代EPYC Milan處理器預計於2020年至2021年推出,同樣採用7nm製程,但效能應該會比EPYC Rome更好。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前AMD會推出5nm的EPYC Genoa處理器,正式讓伺服器也進入5nm新世界!
AMD Infinity架構也有Roadmap
除了處理器之外,在互連架構方面,AMD的Infinity Fabric架構,也陸續從CPU之間的互連,延伸做到連GPU也可以互連的Infinity架構,這部份主要是應用在HPC(高效能運算)與數據中心在大量運算下,為各個節點(CPU、GPU)搭建的資料高速公路,以讓運作結果能夠互通有無。由此可看出AMD也希望將自家GPU產品趕緊帶入伺服器應用,以追趕NVIDIA在該領域的進度。GPU遊戲版將支援光追,2022年採用更先進製程
說到GPU部份,這次AMD在「遊戲卡」方面,也列出其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發展藍圖。除了2019年推出7nm、RDNA架構的Radeon RX 5000家族(代號Navi 1X)之外,接下來預計2020年應該會推出7nm、RDNA 2架構的新Navi家族(Navi 2X),其具備強化的能效、硬體支援光追、且支援可變動著色頻率等新功能,已知Sony PS5與微軟Xbox Series X等下世代遊戲主機,都採用這款GPU,屆時正式上市後,玩家可以期待畫質與效能將會有更好的表現。至於再下世代的部份,透過GPU Roadmap可以看到2022年之前,AMD會發表RDNA 3架構的Navi 3X家族,將採用更先進的製程(可能是5nm,但在簡報上先不寫死,以預留未來更改的空間),相信到時候效能應該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GPU運算版將採用新CDNA架構,搭配自家Infinity互連機制
至於GPU「運算卡」的運算應用方面,這部份主要是針對HPC(高效能運算)與數據中心的設定的發展藍圖,這部份AMD在現階段Radeon Instinct運算加速卡中,仍是以7nm、GCN架構的Vega GPU為主。至於2020~2021年將會推出7nm、CDNA架構的GPU加速卡,採用上述的第二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並有針對機器學習與HPC領域優化過,以吸引伺服器市場使用。至於再下世代的GPU運算卡的部份,將採用更先進製程(可能是5nm)、CDNA 2架構的GPU產品,搭配第三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讓其可以延伸到Exascale (1 Exa FLOPS)的極致水準。
市佔篇:CPU市占率提升,但GPU卻下降!
由於AMD的CPU、GPU產品,其售價都設定比競爭對手的產品還便宜一些。讓消費者能用更少的費用,來搭建更好規格、更高效能的電腦。如今已有不少玩家們改用AMD的平台,因此AMD也在其資料中公佈目前的市占率,以供消費者、客戶、策略夥伴、投資人來參考!2019年伺服器市占提升至8%,比2018年以前將近翻倍成長
先來看AMD的EPYC處理器市佔率來看吧!由於EPYC不僅規格優、售價優,實測效能優,因此獲得各大SI廠商的支持,紛紛推出AMD架構的伺服器產品。而NVIDIA在2020年GDC發表的DGX A100資料中心伺服器,也選擇搭配AMD的EPYC Rome來當其主要處理器。看來EPYC將是高階伺服器產品的首選。至於市場佔有率方面,根據AMD表示,累積自2013年至2018年底的統計,AMD的1P與2P伺服器市占率大概達到5% (此為AMD參考IDC的數據,另外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則是4.5%)。而到了2019年底,AMD宣稱市場佔有率則達到8%,成長力道將近翻倍 (請參考下圖的右邊藍線部份) !
一般客戶端處理器市場,2018年市占率大爆發,2019年達到近17%
至於AMD的客戶端處理器平台,這部份則包含了桌機、筆電,但不包含IoT裝置或嵌入式產品。以桌機處理器為例,由於Ryzen家族處理器同樣也具備規格優、售價優,實測效能更優等特色,因此不少玩家紛紛買單,在組裝新電腦或是新買筆電時,會開始把AMD納入採購選項。而且AMD自2017年至2020年的處理器,都會持續使用AM4插槽,讓消費者在升級處理器時,大多情況下是不用更換主機板的,因此獲得玩家廣泛的推薦。也由於上述的理由,可以發現上圖的左側部份,可以看到2017年底AMD的市占率從8.7%提升到2018年底的13.4%,到了2019年底更提升到16.9% (參考上圖的橘線部份),成長力道強悍!
再看下方的筆電(包含電競筆電)市場成長部份,也是2018年算是大爆發的一年,從7%成長到12%,至於2019年底則是再成長到16%。在筆電數量方面,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135款以上。這些廠商包含宏碁(Acer)、華碩(ASUS)、戴爾(Dell)、惠普(HP)、聯想(Lenovo)、微軟(Microsoft)等筆電產品。
若再看下圖商用筆電部份,2018年成長比較少,僅從7%提升到8%,到2019年底之後,就提升到11%。至於在商用筆電數量方面,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70款以上。目前有惠普(HP)和聯想(Lenovo)在主推AMD筆電產品。
CPU香,還要再香!但GPU則要加強!
從上述AMD發布的最新市占率與發展藍圖,可以看出AMD在近4年內,徹底改變了伺服器、桌機、筆電等處理器市場,不僅從其市占率的提升可以看到,AMD以更好的製程、更棒的規格、更佳的效能表現,讓客戶買到超高C/P值的處理器產品,果然夠香!只是在GPU產品部份,這部份他們也老實的列出,2017年還佔有33.1%,但2018年卻跌到26.5%,而2019年也只維持打平的26.6%狀態(參考上上上圖的紅線部份)。由此可見這部份,AMD雖說GPU也已推進到7nm,但其效能表現只能與競爭對手的中階產品相比,對於不在意NVIDIA的顯示卡是幾nm、只要玩得順就好的玩家來說,還是無法造成購買的欲望。
雖說目前已有兩大遊戲主機廠商都用AMD的產品,而Mac裡面也有不少搭配Radeon GPU的產品,但在一般消費性顯示卡市場部份,AMD實在得再加油了,做出真正能讓對手怕到的高階產品,才有機會提升市占率!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AMD攜手台積電,成為「TSMC Arizona」美國亞利桑那州新製造基地主要HPC客戶,啟動「2 奈米 N2 製程」打造下一代「Zen 6」研發代號「威尼斯 Venice」EPYC處理器!
- 「AMD Ryzen 9 9950X3D處理器」實測開箱,16核心32執行緒「3D V-Cache火力加持」史上最強遊戲CPU強勢來襲!
- 史上最高貴CPU來了!「台幣20萬」LGA4677戰神級56核心112執行緒Intel Xeon w9-3495X處理器正式開賣!Sapphire Rapids-WS處理器16核32緒「Xeon w5-3435X」報價55,500元、28核56緒「Xeon w7-3465X」報價100,500元、36核72緒「Xeon w9-3475X」報價128,500元「戰鬥力爆棚價格衝破天際」
- 3D V-Cache火力加持!「AMD Ryzen 7 9800X3D處理器」實測開箱,8核心16執行緒104MB快取「史上最強遊戲CPU」震撼登場!
- 「Intel合體AMD」聯手成立「x86 生態系統諮詢小組」,「加速開發人員和客戶的創新」共創美好PC產業未來!
- 「Intel Core Ultra 200S」CPU強勢來襲,史上最強「Intel第15代 研發代號 Arrow Lake」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台積電 TSMC 神隊友代工」LGA1851腳位「Core Ultra 5 245K/KF、Core Ultra 7 265K/KF、Core Ultra 9 285K處理器 與 Z890主機板」聯袂登場!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995WX實測開箱,史上最強96核心192執行緒 採用sTR5/SP6腳位 對應TRX50、WRX90主機板 次世代 HEDT高階桌機處理器重裝上陣!
- 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效能實測,A+N最強CPU+GPU遊戲黃金組合 AMD Ryzen 9 7945HX3D配上NVIDIA GeForce RTX 4090 展現超凡入聖性能 實現絕強至猛戰鬥力!
- Intel Xeon w9-3475X實測開箱,勇猛強悍36核心72執行緒 採用LGA4677腳位 對應W790主機板 次世代 HEDT高階桌機 工作站 處理器閃耀登場!
- Intel Xeon w9-3495X實測開箱,史上最強56核心112執行緒 採用LGA4677腳位 對應W790主機板 次世代 HEDT高階桌機 工作站 處理器重裝上陣!
- 洋垃圾發威!AMD EPYC 9654殺很大,96核心192執行緒 5奈米製程 Genoa核心 384MB L3快取 價格大跳水 跌破台幣80,000元!
- AMD AI PC YES 商用電腦再升級!AI CPU三劍齊發火力全開,Ryzen Pro 8000引爆商用桌機進入AI時代,Ryzen Pro 8040加速商用筆電AI加速,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WX衝破工作站極限效能!
最多人點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非K超頻」3.3GHz狂飆4.4GHz!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