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 中央處理器

進可攻、退可守的超值高效內顯處理器AMD Ryzen 5 3400G、Ryzen 3 3200G,入門電競絕佳選擇

文.圖/Johan 2019-09-10 12:34:32
自AMD推出第二代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以及全新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之後,便以優異的效能、更優勢的C/P值,在DIY市場展開絕地大反攻。Ryzen 3000以7nm製程、Zen 2架構搭配Chiplet設計,而Radeon RX 5000則以7nm、全新RDNA架構的Navi GPU所設計,為玩家帶來最新最強的PCIe 4.0平台,提供玩家們在高階與主流電競平台更優勢的選擇。

除了高階與主流平台之外,AMD在入門與超值平台方面也有新產品,提供一般入門玩家組裝一般文書電腦/輕遊戲電腦之用。以下就來介紹這些新產品。

這次要針對入門級處理器進行評比。選中的有AMD Ryzen 3000G/2000G系列,以及Intel Core i5/i3 9400/9100系列


Matisse與Picasso,分別主打不同族群

AMD這次推出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主要分成Matisse與Picasso兩大家族。Matisse家族包含Ryzen 9 3950X至Ryzen 5 3600等6款處理器,皆是採用7nm (CPU die) + 12nm (I/O die)製程設計、搭載Zen 2架構,具備更多L3快取(32MB以上),支援PCIe 4.0規格,並可支援到DDR4-3200的記憶體時脈,讓玩家可以安裝PCIe 4.0 x16的顯示卡(例如Radeon RX 5700系列)、PCIe 4.0 x4的M.2 SSD,再搭配X570主機板(或X470/B450主機板),來發揮出PCIe 4.0的加速效果。因此Matisse家族,是效能玩家與電競玩家轉換平台的最佳選擇。

至於一般入門使用者、輕遊戲玩家方面,AMD也推出了Picasso家族,此家族的桌機版處理器編號後面都有個G,表示有內建繪圖/顯示卡功能,讓使用者不需要另外加購顯示卡,也能享有入門至中階等級的繪圖加速效能。Picasso家族,也就是Ryzen 3000G系列,目前有2個型號:Ryzen 5 3400G (內建Vega 11繪圖晶片)與Ryzen 3 3200G (內建Vega 8繪圖晶片),皆為Ryzen 2000G (代號Raven Ridge) 的改良版,同樣是Zen+架構、PCIe 3.0規格,但製程上已有改善(從14nm提升到12nm),且時脈上也有些提升(100~300MHz)。因此Picasso家族,可以滿足一般入門使用者、輕遊戲玩家的需求。

▼表 AMD Ryzen 3000G與2000G系列處理器規格表

AMD全系列內建內顯的入門處理器外盒 (左上:Ryzen 5 3400G、右上:Ryzen 3 3200G、左下:Ryzen 5 2400G、右下:Ryzen 3 2200G)


AMD代號Picasso的第二代內建內顯的入門處理器外盒,左為Ryzen 5 3400G,右為Ryzen 3 3200G。右邊的盒子比較小,但也是有附散熱風扇!


Ryzen 5 3400G開箱,裡面有處理器、貼紙、說明書、散熱風扇


Ryzen 3 3200G開箱,裡面有處理器、貼紙、說明書、比較薄一點散熱風扇


Ryzen 5 3400G (左)與Ryzen 3 3200G (右)處理器本尊


隨附散熱風扇比一比,左為Ryzen 5系列隨附的風扇,散熱片比較厚一點,右邊則是Ryzen 3系列隨附的風扇


與Intel第九代Coffee Lake相比,有F和無F的版本

再來看Intel方面,其桌機處理器目前是以第九代Core家族 (代號Coffee Lake Refresh)為主打產品,從最高階的Core i9-9900K到最入門的Core i3-9100系列都有。其處理器後面有K的表示未鎖頻,而F則代表沒有內顯功能。若只看進階款與入門款的處理器的話,目前就有i5-9400、i5-9400F與i3-9100、i3-9100F等四款。其中i5-9400與i3-9100都是有內建Intel UHD 630 Graphics顯示晶片的版本,而i5-9400F與i3-9100F則沒有內建顯示晶片,必須另外安裝一張顯示卡才能正常使用。

▼表 Intel i5/i3 9X00/9X00F處理器規格表

Intel Core i5-9400/9400F採用的是14nm製程,支援PCIe 3.0規格,記憶體可支援到DDR4-2666,其中沒有F的版本則內建UHD 630繪圖功能。至於Core i3-9100/9100F則大多跟上述相同,只差在支援到DDR4-2400,且L2快取記憶體稍微少一些。這兩款處理器的市價方面,有F和沒F的差價大約是1200~1300元新台幣,讓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是否要內建顯示卡的版本。

Intel Core i5 9400F處理器外盒,是無內建內顯的處理器


1.5萬以內,其實就可以組裝出不錯的電競主機

由於AMD與Intel的入門款處理器,皆有其特色,只要選擇有內顯的版本,再搭配功能夠用的入門級的主機板,即可來組裝出6千元以下(i3/R3)的入門遊戲主機(僅CPU+主機板部份),或是8千元以下(i5/R5)的進階遊戲主機。這些採用內顯的遊戲主機,在一般負荷量低的遊戲下,大多可以擁有還算不錯的體驗,若玩家想要嚐鮮一些3A級的遊戲大作,可能就要將遊戲畫質調整到最低,然後在Full HD (1920x1080)解析度下,嘗試執行看看。

當然這些主機也可以另外花個4~6千的預算來添購入門或主流的獨立顯示卡,來將上述的主機升級到主流電競平台,這樣就可以在不減損畫質的情況下,順暢地玩3A級的遊戲。因此這樣掐指一算,大約1萬至1.5萬的預算,就可以組出主流級的遊戲電腦(這裡講的是CPU+GPU+主機板的部份,不包含其他像是記憶體、SSD、電源供應器、機殼等產品,以及各式周邊)!

入門遊戲電腦怎麼搭,我們實際透過測試來看誰最划算

由於要壓低預算,因此我們這次選擇了AMD第二代Ryzen G系列(Ryzen 5 3400G與Ryzen 3 3200G)做為主角,用來與Intel第九代的Core i5-9400/9400F與i3-9100/9100F做對比。此外,由於AMD第一代Ryzen G系列(Ryzen 2000G)市面上還在販售,且比3000G系列便宜近1千元,加上效能也不會相差太多,因此我們也將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納入這次的測試。

AMD全系列內建內顯的入門處理器 (左上:Ryzen 5 3400G、右上:Ryzen 3 3200G、左下:Ryzen 5 2400G、右下:Ryzen 3 2200G)。也是這次我們要做評比的AMD代表!


至於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由於Core i5-8400與i3-8100的市價,竟然還比Core i5-9400與i3-9100貴了近200元,且時脈也比較低,因此我們不推薦這兩顆處理器。也就是說,這次在處理器方面,我們選了AMD的Ryzen 5 3400G/2400G與Ryzen 3200G/2200G,以及Intel的Core i5-9400/9400F與Core i3-9100/9100F,總共8顆。而上述的處理器的設計功率(TDP)都是65W,因此這樣對比非常公平,可以了解在相同功耗下,哪家的平台表現最好。

Intel中低階處理器 (左上:Core i5-9400、右上:Core i5-9400F、左下:Core i3-9100、右下:Core i3-9100F)。也是這次我們要做評比的Intel代表!


而在主機板的挑選方面,我們也刻意找相同價格的入門級主機板,來讓比較的變異性降低。AMD平台我們是挑了B450M的小板子,對比Intel平台的B365M小板子!來測試上述CPU在內顯下的整體效能。至於獨立顯示卡部分,我們挑了效能還算可以的入門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4GB,可以在Full HD下執行各式3A級的遊戲,且價位也不會太高,是入門主機的最佳搭配!

AMD主機板採用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提供一組PCIe 3.0插槽,測試獨顯時則搭配MSI GeForce GTX 1650 Gaming X 4G來測試


Intel主機板採用ASRock B365M Phantom Gaming 4,提供一組PCIe 3.0插槽,測試獨顯時則搭配MSI GeForce GTX 1650 Gaming X 4G來測試


畢卡索煮咖啡,AMD Picasso對上Intel Coffee Lake-S

以下就讓我們來實測,Ryzen 5 3400G/Ryzen 3 3200G (Picasso家族)還有Ryzen 5 2400G/Ryzen 3 3200G (Raven Ridge家族),對上Core i5-9400/9400F與Core i3-9100/9100F之後的內顯效能,以及搭配GeForce GTX 1650獨顯效能,來看看各家的整體表現。

● 測試平台:
處理器:
(1) AMD Ryzen 5 3400G (4C8T, Vega11) @ 3.7~4.2GHz (NT$5,270)
(2) AMD Ryzen 3 3200G (4C4T, Vega8) @ 3.6~4.0GHz (NT$3,670)
(3) AMD Ryzen 5 2400G (4C8T, Vega11) @ 3.6~3.9GHz (NT$4,290)
(4) AMD Ryzen 3 2200G (4C4T, Vega8) @ 3.5~3.7GHz (NT$2,690)
(5) Intel Core i5-9400 (6C/6T, UHD630) @ 2.9~4.1GHz (NT$5,800)
(6) Intel Core i5-9400F (6C/6T) @ 2.9~4.1GHz (NT$4,600)
(7) Intel Core i3-9100 (4C/4T, UHD630) @ 3.6~4.2GHz (NT$4,100)
(8) Intel Core i3-9100F (4C/4T) @ 3.6~4.2GHz (NT$2,800)

主機板:
(1) 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測試AMD CPU DDR4-2800~3200 (NT$2,790)
(2) ASRock B365M Phantom Gaming 4 ※測試Intel CPU @DDR4-2666 (NT$2,790)
BIOS: (1) P2.50 (07/18/2019)
(2) P4.20 (05/15/2019)

記憶體:G.Skill FlareX F4-3200C 16GB (8GB ×2)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650 Gaming X 4G ※獨立顯示測試 (NT$5,890)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系統)
驅動程式: (1)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19 Edition v19.7.5 Jul.31
(2)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v431.60 7/23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效能實測說明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效能吧!這次測試的組合部份,由於Core i5-9400F與i3-9100F都沒有內顯,因此我們搭配GeForce GTX 1650顯示卡來測試。至於Core i5-9400與i3-9100基本上有F的版本效能一樣,只是多了內顯(UHD 630)功能,因此這兩顆僅用來測試其內顯效能,不拿來搭GTX 1650做外顯測試了!

而AMD的部份,由於Ryzen 5 3400G/2400G與Ryzen 3 3200G/2200G都有內建內顯(Vega 11或Vega 8),因此我們除了測試其內顯效能外,也搭配GTX 1650做測試,讓玩家了解這些CPU的內顯與搭配獨顯的效能表現。

以下就是各種CPU在各跑分軟體和3A級遊戲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 5 3400G/2400G與Ryzen 3 3200G/2200G的CPU-Z資訊。


Intel Core i5-9400/9400F與Core i3-9100/9100F的CPU-Z資訊。值得注意的是,i3-9100/9100F系列其實就是i3-8100開啟Turbo Boost功能的改名版本。


AMD Ryzen 5 3400G/2400G與Ryzen 3 3200G/2200G的GPU-Z資訊。可看到Picasso系列的GPU時脈,皆比其上一代(Riven Ridge)系列還快150~160MHz,繪圖效能也有所提升!


Intel Core i5-9400與9100的GPU-Z資訊,都是內建UHD 630繪圖晶片,兩者時脈有些許的不同。至於Core i5-9400F與9100F因沒內顯,故以GeForce GTX 1650顯示卡來搭配。


先來看一下CPU-Z的綜合測試,在single thread部份,大家的表現都不算差太多!而在multi-thread部份,由於CPU時脈與核心數的不同,使得測試成績也有所不同,可以看到Intel i5-9400/9400F家族因具備6C/6T且爆發時脈較高,使其測試成績稍優於AMD R5 3400G/2400G的4C/8T,但其實差距沒有很多。至於在4C/4T的爭奪戰部份,i9-9100/9100F則是稍比R3 3200G/2200G快一丁點。


再看AIDA64的Cache & Memory Benchmark部份,大多以DDR4-3200運作的平台下,讀寫都有45000~48000 MB/s的水準,複製速度也能破41000MB/s。至於以DDR4-2800運作的R3 2200G(Vega 8)也有近4萬的成績。至於以DDR4-2666、2400運作的Intel處理器則也有34000~37000 MB/s的效能水準。因此這部份的表現中,可以得知處理器時脈越高者,記憶體讀寫速度也跟著加快!


至於CineBench R20的表現部份,可以明顯看到多核心(Core)數的表現下,則是以Intel i5-9400/9400F的6C搭配高時脈,取得領先。而4C(8T)則是以R5 3400G > R5 2400G,至於4C4T的戰場中,同樣是以時脈較高的i3-9100/9100F小贏R3 3200G/2200G。至於單執行緒部份,則同樣是時脈越高者效能越好!


我們以X265 Benchmark來測試4K視訊編碼的FPS表現。這部份由於Intel處理器內建Quick Sync Video技術,能讓視訊編/解碼的效能激增,因此這部份的比較方面,是由Intel i9400/9400F取得最高分數,再來則是i3-9100/9100F稍微比R5 3400G快一點點,接著是R5 2400G > R3 3200G > R3 2200G,以時脈高低來決勝負。至於使用外顯或是內顯,則效能較無差別。


在PCMark10系統綜合效能比較部份,Score總分的表現排名下,先看純內顯狀態下,都是AMD Ryzen家族取得領先,Intel Core家族排後面。整體排名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


若將搭配GTX 1650獨顯的測試成績放進來,則PCMark10系統綜合效能評比的排名就有些變化。i5-9400配1650小贏R5 3400G配1650大約6.6%,接下來是R5 2400G配1650,然後是R5 3400G內顯模式。至於R3 3200G配1650則小贏i3-9100F配1650,接著後面的排名則是AMD系列贏過Intel內顯組合。由此可知,在不搭配獨顯的情況下,Ryzen家族的效能都是贏過Core家族的。


接著看Passmark PerformanceTest的分數。同樣先來看純內顯狀態下,由於PassMark的3D測試負載程度不算高,使得成績呈現變成Vega 11 > UHD 630 > Vega 8的狀態!


若將加入搭配GTX 1650獨顯的測試成績,則Passmark的總分方面,可以看到是由執行緒多、時脈高者、使用獨顯者取得優先,讓排名變成i5-9400F配1650 > i3-9100F配1650,然後是R5 2400G/3400G配1650,接著是R3 3200G配1650。


在3D部份,先以3DMark PCI Express Feature Test功能來測試內顯與獨顯狀態下,其PCIe的頻寬是多少。結果發現這部份,是Intel 9x00F搭配GTX1650 (PCIe 3.0 x16模式)擁有最多的頻寬,再來是AMD R5/R3 xx00G搭配GTX1650 (PCIe 3.0 x8模式),至於內顯方面則由於與系統記憶體搶頻寬,因此R5/R3 3x00G得到5.7GB/s的頻寬,而R5/R3 2x00G則測得2.13GB/s的頻寬。至於Intel的內顯UHD 630測試時,則會顯示錯誤,無法測出數據!


接著以3DMark Time Spy與Time Spy Extreme場景來進行測試,在內顯測試方面,可看出Vega 11 > Vega 8 > UHD 630,由此可知AMD內顯的效能非常強勁!


若把獨顯放入3DMark的測試比較,由於此測試非常吃重GPU效能,因此可以看出這裡的排名,是由i5-9400F配GTX1650 (PCIe 3.0 x16模式)小贏R5 3400G配GTX1650 (PCIe 3.0 x8模式)的組合,然後R5 2400G > i3-9100F > R3 3200G > R3 2200G。


至於VRMark的Blue Room場景表現,可以看到R5 3400G搭GTX 1650效能,贏過Intel的組合,接著是R3 3200G / R5 2400G / R3 2200G。至於純內顯的部份,則很明顯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


接下來看看遊戲部份,先看「刺客教條:奧德賽」遊戲的部份,搭配GTX 1650獨立顯示卡時,畫質是設定成高,而單純使用內顯(Vega 11/Vega 8/UHD 630)時,畫質則通通設定成低。在圖表中可以看到,搭配獨顯時,i5 9400F贏過R5 3400G,然後是R3 3200G。至於i3-9100F則小贏R5 2400G和R3 2200G;若是單純內顯的部份,一樣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其中R5 3400G在1920x1080下還能擁有30fps的及格邊緣,為最低可玩的等級。


在「極地戰嚎:破曉」遊戲中,GTX 1650的畫質是設定成高,而內顯的畫質則通通設定成低。這部份可以看到在搭配顯示卡的情況下,1920x1080的排名是i5-9400F小贏R5 3400G和R3 3200G,接著是i3-9100F小贏R5 2400G和R3 2200G,但在2560x1440下則效能相差不大。接下來看內顯部份,很明顯排名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其中R5 3400G在1920x1080下也達到29fps,還算是可以達到可玩的等級!


在「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遊戲中,這裡也是GTX 1650的畫質是設定成高,而內顯的畫質則通通設定成低。這部份可以看到在搭配GTX 1650時,1920x1080的排名是i5-9400F小贏R3/R5 3x00G,接著是R3 2x00G、i3-9100F、R5 2400G。至於內顯部份,由於遊戲本身有針對AMD平台最佳化,使得開啟DX12模式下,Vega 11和Vega 8都可到達可玩的等級!而UHD 630則效能太慢,甚至2560x1440模式還無法執行。由此可看出AMD內顯的實力,尤其是Vega 11在1920x1080解析度下,還有50fps上下,讓玩家也能用內顯先嘗試這種多人連線遊戲!


在「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先以Battle (戰鬥)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組合下的表現,這裡同樣在搭配GTX 1650獨顯時,畫質都設定成高,而使用內顯時,畫質都設定成低。這部份可以看到同樣是i5-9400F小贏R5/R3 3x00G,然後是i3 9100F小贏R5/R3 2x00G。至於內顯部份,排名則同樣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其中Vega 11和Vega 8 + R3 3200G的搭配,在1920x1080下還能高於30張畫面,讓玩家可以透過內顯來嚐鮮玩這類即時戰略遊戲!


再來看「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的Campaign (戰爭地圖)場景,這個場景比Battle還要吃系統資源。這部份的排名同樣是i5-9400F小贏R5/R3 3x00G,然後i3 9100F小贏R5/R3 2x00G。再來比內顯部份,則依然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值得說明的是,Vega 11在1920x1080下已經低於30FPS了,僅維持25fps上下,不過該遊戲屬於即時戰略類型,25 FPS屬於還算勉強還可以玩的等級就是了!


再來看「古墓奇兵:暗影」遊戲的表現,幾乎都是採用DX12模式來運作,畫質設定方面則一樣是1650下為高,內顯時設定為低,UHD630只能設定成DX11搭配低畫質來執行。可以看出,這裡的執行結果,由i5 > i3 > Radeon R3/R5家族。至於內顯方面,則變成Vega 11/8 > UHD 630。這部份可以看出只要將畫質調到最低,Vega內顯幾乎各種3A級遊戲都能執行,且FPS都可以大約25FPS以上的表現,讓玩家可以優先嚐鮮。


最後來看看「末日之戰」遊戲的表現,由於遊戲本身負載比較沒那麼重。因此在搭配GTX1650時,畫質設定成最高,而Vega 11/8則是設定成中,至於UHD 630則將畫質設定為低。先來看看搭配GTX1650獨顯部份,排名大約是i5 > R3 3200G > i3 > R5 3x00G > R3 2200G。至於使用內顯部份,排名則是Vega 11 > Vega 8 > UHD 630,值得注意的是Vega 11/8使用中等畫質還能贏過UHD 630的低畫質,且1920x1080下擁有36fps以上的順暢表現(若切換至Vulkan模式,相信效能還能提升更多)。因此可以看出AMD處理器系列,其內顯效能,已可滿足負載量不高的3A級遊戲了,讓入門玩家也能擁有流暢的畫面來玩樂!


AMD系列擁有超高C/P值,進可攻、退可守,入門電競絕佳選擇

從上述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兩家處理器,在不同的應用程式與環境下,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先就效能部份來做說明好了,Intel的Core i5-9400/9400F和i3-9100/9100F相對於AMD的Ryzen R5/R3 3400G/3200G/2400G/2200G處理器來說,皆擁有較高的爆發時脈,且Intel透過將SMT(同時多執行緒)關閉,使其以6C/6T和4C/4T的配置,搭配一般的軟體環境,讓其在不少應用場合下,大多能夠稍微小贏AMD的4C/8T與4C/4T配置。

但由於Intel的內顯功能實在太弱,因此只要是在各種需要GPU使用的場合下,AMD的處理器都是佔盡優勢!AMD雖然爆發時脈稍低一些,但其內建的Vega 11、Vega 8繪圖效能,絕對領先Intel的UHD 630,而且只要將畫質往下調低,就能擁有25fps以上的流暢表現,讓玩家也能嚐鮮玩遊戲!而Intel只能給出10幾fps甚至個位數fps的成績,幾乎是跟遊戲絕緣!

至於在組裝與升級方面,以最價錢最接近的AMD B450M中階主機板,和Intel B365M主機板相比,兩者皆能符合一般玩家需求。然而AMD主機板可以安裝所有系列Socket AM4的處理器,從Athlon到Ryzen 3950都通用,而且未來只要同樣是Socket AM4的新處理器,只要更新BIOS就能再繼續使用,不用更換主機板,能省下不少預算。相較於Intel主機板,其300系列只能用來安裝第八代與第九代Core處理器,更新的或更舊款的處理器則無法安裝,因此未來若有要再升級的話,主機板就得重買。

至於消費者最關心的價位與C/P值部份,在同等級的CPU部份,AMD的價位都比Intel便宜!以Intel Core i5-9400/i3-9100這兩顆CPU為例,提供UHD 630的內顯功能,最多只能用來處理簡單的繪圖應用,但卻比沒內建內顯功能的Core i5-9400F/i3-9100F多了約1,200~1,300元。這部分玩家若是改買AMD的Ryzen 5 3400G/Ryzen 3 3200G (Picasso家族),不僅可以便宜個430~530元,且內顯(Vega 11或8)的效能也比較強,還能直接拿來玩3A級遊戲!因此,改用AMD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也許有玩家會改買Intel有F的版本,再額外買顯示卡來使用,但是Intel Core i5-9400F/i3-9100F還要賣4,600與2,800元,若改買AMD上一代的Ryzen 5 2400G/Ryzen 3 2200G (Raven Ridge家族),則只要4,290元與2,690元,不僅比較便宜一些,還具有內顯,不需另購顯示卡即可玩3A級遊戲。因此,與其選Intel F系列,改選擇AMD會比較划算!就算當然升級到好一點顯示卡之後,AMD平台也是進可攻(用外顯)、退可守(用內顯)的絕佳選擇,不像Intel的9X00F只能進可攻、退則無退路。

整體而言,對於比較少玩遊戲的玩家,甚至幾乎不玩遊戲的使用者來說,AMD Ryzen 3000G就是針對這類的使用者所打造,其內建Vega 11或8繪圖功能,可以玩絕大多數的輕遊戲,對於重量級的3A遊戲,也只要透過降低畫質,就可以玩,等於是提供入門玩家們一個遊戲殿堂的絕佳入口,讓玩家們不用再額外買獨立顯示卡,就可以嚐鮮這些遊戲。當然玩家也可以額外安裝獨立顯示卡,來提升遊戲效能。

相較於Intel的內顯部份,其UHD 630繪圖晶片,幾乎是連跑都跑不動,甚至發生閃退或當機的情況,而這樣的處理器價位還比較貴。雖說Intel在一些2D的效能上還有一點點優勢,但其實贏面並沒有很高,尤其對於這種入門電腦來說,幾乎是可以視為相等的。因此,以整體C/P值來說,AMD還是具備其優勢的!對於預算有限、比較少玩遊戲的入門玩家或絕大多數用戶來說,Ryzen 5 3400G或Ryzen 3 3200G,絕對可以滿足工作上的各種需求,並提供簡易玩遊戲的一個管道。

AMD全系列Ryzen 2000G/3000G家族處理器,內建效能不錯的GPU,提供更優於競爭對手的效能與價位,讓玩家們有更棒的選擇,以組裝出最強悍的入門級電競電腦!


總而言之,這次AMD的Picasso家族的Ryzen 5 3400G與Ryzen 3 3200G處理器,可說是超值的選擇,提供預算玩家們進入遊戲世界的一個管道。因此,與其買Intel處理器來組裝純「文書級」電腦,不如選擇更便宜的AMD Ryzen 3000G系列(抑或是AMD Ryzen 2000G系列),來組裝一台入門「電競級」電腦喔!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