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入門型網路磁碟機採購,家庭雲端、超大容量、影音播放、安全儲存

文.圖/何念喬 2015-03-16 00:00:00
無論是電腦或行動裝置使用者,對於儲存空間與備份的需求都是與日俱增,最好的檔案備份裝置就是NAS網路磁碟機,除了可以提供檔案分享、儲存功能外,還可以當作資料分享與下載中心,甚至還可以支援多媒體播放。而NAS產品中,建議入門使用者選購2-Bay NAS,擁有RAID 1的容錯能力,資料保存更有保障,雖然只能安裝兩顆硬碟,但整體價格相對4-Bay NAS便宜。選購2-Bay NAS時還要注意硬體規格與效能,才能提供高速的傳輸與支援多媒體影音播放與高速轉檔,此外,搭載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也非常重要。

My Cloud以及My Cloud Mirror(右二白)主要是針對一般家庭、個人消費者、創意玩家使用,而My Cloud EX4可搭載4顆硬碟,組成更多元的RAID組態,則屬於企業級產品(圖片來源:WD)


隨著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趨勢的興起,這類裝置所產生的資料量已經突破以往,之前是人類的數量大於數位裝置、現在則是裝置數量遠超過地球總人口;一個人身上同時帶著多個不同功能的數位裝置是很正常的,加上近幾年智慧手錶、穿戴型裝置越來越流行,估計到2020年,與網際網路連結的數位裝置將超過500億個,彼此間持續不斷地交換資訊;根據國內市調機構IDC調查發現,數位世界的資訊容量將從2009年的0.8ZB,一路成長到2020年的35ZB,換算下來等於每15秒就有1PB的資料量生成,讓負責儲存這些資料的重要角色-儲存裝置,在近幾年發展的相當火熱。

網路、行動裝置當道 買NAS就對了

好了,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一些通用傳輸埠的規格,因為目前市面上外接式硬碟都是使用這些介面。首先是已經有10年歷史且擁有廣大市佔率的USB 2.0,其最高理論傳輸速度為480Mbps;接著是已經逐漸成為新一代標準的USB 3.0,最高理論傳輸速度為5Gbps;而已經大量運用在Apple產品和相關周邊商品上的Thunderbolt 1.0,和即將推出的USB 3.1其最高理論傳輸速度為10Gbps。

WD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郭德麟表示:「My Cloud Mirror是建置個人雲端系統完整的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整理、集中管理及保護所有電腦與行動裝置內的檔案,並可隨時隨地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透過任何裝置,安全、快速的存取檔案。」


一般外接式硬碟不外乎都是透過上述這些介面直接與電腦連接,然後進行檔案儲存、備份、分享等動作,不過一部外接式硬碟同一時間僅能給一台電腦使用,也就是說,當A電腦在對外接式硬碟進行動作的時候,B電腦是完全無法使用該裝置內的檔案。若進一步考慮到檔案格式問題,因為Mac電腦不支援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格式化成NTFS的外接式硬碟,所以在OS X環境下,外接式硬碟變成只能讀、不能寫的跛腳裝置。再進一步考慮要到與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做連接,因為沒有相關支援的介面,只能望著擁有TB等級的外接式硬碟興嘆了!

NAS的全名為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中文可翻譯為網路附加儲存裝置,又可稱為網路磁碟機,加上其除了網路埠外通常還會附上USB 3.0來進行功能性延伸與容量的擴充,所以也可以將其看成是帶著網路功能並擁有管理機制的外接式儲存裝置。因為多了網路功能,讓NAS使用起來的方便性就像無線路由器一樣,可以允許多人、多裝置同時登入,並透過權限管理,控制每個登入帳號的讀取、寫入權限,達到資料安全保密的目的,同時各家廠商也為NAS加入許多新功能,像是可用來架設網頁伺服器、網路相簿、網路影片伺服器,當成BT下載機等等。此外,也解決了跨平台、跨作業系統的問題,OS X系統裝置同樣透過網路就能登入存取,就算是手機、平板電腦,也可以透過安裝相關APP,隨時隨地取用NAS裡面的檔案。

舉例來說,你可以將照片存放於NAS中,透過分享連結給各地親友點閱,甚至讓其發表心得感言;搭捷運、等公車無聊時,也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連線至家中NAS裡,播放想觀看的影片或是聆聽音樂,並利用內建的下載功能,設定自動下載喜歡的影片以及音樂;也可與網路攝影機搭配架設起監控系統,讓你從遠端就能監看家裡的一舉一動。而且隨著硬體功能越來越強大,現在的NAS已經足以勝任一台HTPC的功能,分享連結給各地親友點閱,甚至讓其發表心得感言;搭捷運、等公車無聊時,也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連線至家中NAS裡,播放想觀看的影片或是聆聽音樂,並利用內建的下載功能,設定自動下載喜歡的影片以及音樂;也可與網路攝影機搭配架設起監控系統,讓你從遠端就能監看家裡的一舉一動。

NAS的功能已經不只是儲存、備份資料而已,現在行動裝置只要透過APP,也能遠端瀏覽儲存在NAS裡的影片、音樂和相片(圖片來源:WD)


而且隨著硬體功能越來越強大,現在的NAS已經足以勝任一台HTPC的功能,所以除了網路和USB埠外,有些家用NAS也附上了HDMI埠,可以直接接上電視播放下載回來的影片。市售家用NAS大多為2-Bay設計,也就是使用2顆硬碟組合而成,因此可以組合成RAID 1型態,達成容錯效果,確保儲存在裡面的檔案、資料、照片,就算碰到硬碟毀損也不會消失。這些應用都是使用NAS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

雲端玩家最愛My Cloud Mirror

My Cloud Mirror的外型就像是一本字典一樣,厚厚的很紮實,從外觀上看不到1顆螺絲,長條型的散熱孔充滿著濃濃的摩斯密碼造型,按壓上蓋前方可開啟上蓋,裡面裝載著的是2顆WD Red硬碟(根據WD官方表示,並沒有保證My Cloud Mirror裡面搭載的都是Red硬碟,可以確定的是,裡面的硬碟都是經過WD測試,最適合使用在NAS環境下),日後想要更換的話,只要旋開固定卡榫,筆直的將硬碟抽出即可。雖然My Cloud Mirror採用塑膠外殼,但內部固定硬碟與主機板的骨架卻是金屬材質,骨架上附有減震膠條,底部還有一個小小的35mm風扇,除非內部溫度超過設定範圍才會啟動,不然一般使用狀態下只會聽到硬碟運轉的聲音,相當安靜。

My Cloud Mirror採用的塑膠外殼,但內部固定硬碟與主機板的骨架卻是金屬材質,骨架上附有減震膠條,底部還有一個小小的35mm風扇,本次測試機內置的是2顆Red 2TB硬碟


而從主機板上可以看到,My Cloud Mirror搭載的是Marvell ARM架構的雙核心1.2GHz處理器、512MB的記憶體則是由兩顆南亞科DDR3-1600所組成、網路晶片則同樣使用Marvell產品,來提供GbE的傳輸水準、USB 3.0控制器則是使用台灣瑞薩電子的晶片、至於開機用的作業系統,則是存放在SK hynix快閃記憶體上。和其它NAS產品的硬體規格相比,My Cloud Mirror或許並不突出,但就一家四口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最多就是擁有8到10個聯網裝置,而且這些裝置不一定會在同一時間對My Cloud Mirror進行存取,就算是,現有的硬體規格也足以應付,何必搭載一顆超級處理器,不僅增加整體成本,多出來的效能消費者也用不到,還會額外產生廢熱,同時增加電費的支出。

My Cloud Mirror的使用說明書中可以明確看到該產品在北美、南美、歐洲以及亞太的保固期均為2年,後面也加上一句但書,表示WD可自行決定延長保固是否可供購買


My Cloud Mirror就跟它的名字一樣,出廠時預設已經幫使用者組成RAID 1型態,所以當我們在瀏覽器列輸入http://wdmycloudmirror來登入時,看到的可儲存容量僅為總硬碟容量的一半,另一半已經被挪為備份、回復之用,當然也可以自行將其更換成RAID 0、JBOD及跨越等模式。除了內建的 HTTP 下載、FTP 下載、P2P 下載、網頁檔案檢視器等功能外,My Cloud Mirror允許使用者自行安裝軟體,如官方提供的備份軟體WD SmartWare、遠端操控軟體My Cloud與BT下載軟體aMule、Transmission等等,來增加My Cloud Mirror的功能性。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