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
CORSIAR iCue 5000X RGB電競機殼實測開箱,四面透亮玻璃、航母級超大空間!
不久前小編向各位介紹了Corsair 4000系列的,這款主打大眾取向的產品在各方面都設計的相當傑出。而對於高階的玩家,海盜船也推出空間更為巨大的Corsair 5000系列,本次小編入手系列當中的iCue 5000X RGB機殼,就讓我們來看看海盜船準備了那些特色要來滿足高階玩家的需求吧! 海盜船推出的Corsair 5000系列和自家的Corsair 4000系列一樣,分別有推出簡約外型的5000D、注重風流的5000D AIRFLOW,以及預裝3顆120mm RGB風扇的iCUE 5000X RGB。 這次入手的iCUE 5000X RGB機身採用的正面、頂部、左/右側版均為高透光玻璃設計,晶瑩剔透的玻璃搭配簡約的金屬框架,讓機殼的在華麗中又帶著優雅。同時在玻璃的拆卸上5000X RGB的前面板、頂部都採用快拆式設計,左右側板則是使用免工具的快拆螺絲,並有卡扣預防跌落,讓玩家在清潔上能夠更便利。 在內部空間規劃上,5000X RGB空間可以說是相當巨大,機身在前面板、頂部和左側都有開闢散熱孔,並且足夠放置3顆120mm的風扇或是360mm的水冷排,讓玩家不僅能夠同時安裝CPU與GPU的一體式水冷,還能有額外的空間加裝更多風扇來替機殼引入更多的氣流。 此外,機殼在整線方面也相當有心,提供了PWM Repeater風扇控制器與ARGB集線器,協助玩家能夠更便利的管理風扇線材與進行整線,至於不擅長整線的玩家,機殼還體貼設計了「藏線門板」,因此不論線材理得再醜,只要能讓門關上,看上去都能無敵整潔。(貼心) 不過要注意的是,機殼在出廠配置上,僅有在前面板安裝3顆RGB風扇,尾端是沒有加裝風扇的。此外,玩家如果想要加裝風扇或水冷在機殼左側的話,也必須將預先安裝好的整線遮罩移除才能安裝。 得益於5000X RGB的巨大空間和集線器,整台主機在組裝自然是相當輕鬆的,只不過在組裝完之後,搬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整台主機的重量相當可觀(笑)!畢竟機殼採四面玻璃設計,機殼本身的重量就達到約14公斤,再加上顯卡、水冷等各式零件後,重量要突破30公斤也不是不無可能,在某些層面上算是甜蜜的「負擔」吧(哈)!不過,相對性的穩重度就十分優異,牢牢站立不搖晃。 海盜船的iCUE 5000X RGB在巨大的空間設計設計讓它能夠裝入3組360mm的水冷排,如此巨大的空間讓它在定位上很明顯的便是為高階玩家而設計,同時一些細膩巧思,像是快拆式玻璃檔板、藏線門板,凸顯了此產品在對於組裝與維護難易度上的注重,對於喜愛洗鍊外型或是講究組裝便利性的高階玩家來說,是相當值得考慮的產品。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曜越鋼影TOUGHAIR 110 / 310 / 510氣冷散熱器正式發售
高階電腦DIY、電競和記憶體品牌曜越前段時間所推出的鋼影TOUGHAIR系列氣冷散熱器現已正式上市。其參考TOUGHFAN 12高風壓風扇設計理念,並採用優化高風壓風扇和新二代長效壽命軸承、特殊液態結晶化合物製成的扇葉以及全新防震安裝系統,無論是散熱、遊戲、穩定性跟靜音方面都為可為玩家帶來傑出的表現。鋼影TOUGHAIR系列氣冷散熱器擁有三種規格: TOUGHAIR 110為下吹式CPU散熱器,其高度僅為114mm;TOUGHAIR 310跟TOUGHAIR 510皆為單塔散熱體設計,分別搭載單顆跟雙顆的風扇,再搭配特殊造型散熱鰭片,形成大風量加強整體散熱效能。此外,TOUGHAIR系列氣冷散熱器也與最新的Intel與AMD處理器相容。若玩家最近有在考慮入手新的氣冷散熱氣,不妨參考曜越的鋼影TOUGHAIR系列氣冷散熱器! 曜越鋼影TOUGHAIR系列氣冷散熱器現可在曜越授權的經銷商及代理商購買,並有兩年保固,且享有全球用戶技術支援和保固服務。價錢請參考曜越官網或詢問公關部及當地業務。
-
CORSAIR 4000D電競機殼實測開箱,簡約精緻的細節、友善的組裝設計電競機殼優質選擇!
海盜船Corsair的產品線內容相當豐富,從兵家必爭的鍵盤、滑鼠,到深入主機內的電源供應器、SSD、記憶體都能見到他們家身影,加上扎實的做工與細膩細節,讓很多玩家一個不小心就想要湊齊一整套桌面信仰,為此準備一個機殼來裝載這些信仰零件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一種要當海賊王也得先有那艘千陽號的概念XDDD) 而隨著新一年的到來,官方也帶來全新Corsair 4000系列機殼,並分為4000D、4000D AIRFLOW和iCue 4000X RGB三個款式,其中4000D在外型上最受小編的青睞(私心),故本次開箱的主角自然就是當中的4000D囉! 海盜船新推出的4000系列皆為中塔型機殼,在外觀與尺寸上基本上也是完全一致,採相當簡約的方正外型設計,並有黑、白兩色可以選擇,彼此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前檔板的設計不同: 4000D是使用一整片鋼板,所以氣流是從前方的兩側縫隙進入、4000D AIRFOW則是換成網狀開孔設計,提供更好的進氣風流、iCue 4000X RGB將鋼板換成玻璃材質,好搭配3顆RGB風扇的獨特燈效。 除了前檔板的設計差異之外,4000D整個機身在設計上相當注重整體的便利性,因此像是前檔板和前置濾網的部分都是採用快拆式的設計,平常需要清潔,或是需要更大風流的時候,只要稍微一拉就能輕鬆面板與濾網卸下,就算要更換前置的3顆風扇也相當方便。 另外,機殼的兩側側板的固定螺絲則是採用免工具設計,玩家只需用手就能輕鬆轉開,而且為了避免側透玻璃在鬆開的瞬間摔落粉碎,機殼還有額外設計卡榫來防止意外的發生,但小編還是建議在打開側板時,將其平放會比較保險。 在機殼內部空間方面,4000D可以相容市場最常見的ITX、ATX、E-ATX尺寸的主機板,並可放置長度不超過360mm的顯示卡,並且有設計理線罩,讓機殼的內在視覺更顯乾淨清爽。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顯示卡的直立架寬度為2 Slot,考量有不少新一代顯示卡在尺寸上都「發福」了不少,玩家如果想直立顯卡的話,還要多加留意才行。 至於在散熱上,機殼預先在4000D的前/後各配置了一顆120mm無RGB風扇,倘若需要更好的散熱效能,前面板可以向上擴充至3顆120mm風扇或是安置360mm的一體式水冷;如果還是不夠,機殼頂部的散熱孔還能再追加2顆120mm風扇或240水冷排。 拉開機殼的左側側板,機殼有提供魔鬼氈束帶好方便玩家進行整線,同時為了滿足硬碟擴充方面的需求,準備了2個2.5吋和2個3.5吋的硬碟架,其中3.5吋的硬碟架是走抽拔式設計,每個固定架都能單獨抽換,不需要將整個硬碟籠卸下,這點對於未來需要擴充容量的時候顯得格外方便。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組裝完成之後的樣子吧!小編這次刻意的安裝了一顆360mm的水冷排在機殼中,要來測試看看機殼組裝的難易度,4000D在這部分完全沒讓人失望,就算塞入360mm的水冷,整個機殼的安裝和走線也依然相當輕鬆,不用擔心發生卡機構或是一堆線材糾纏不清的問題。 不知曾幾何時各家廠商在為了要與「電競」搭上邊,在機殼的設計上越走越浮誇,連帶地讓組裝也變得越來越麻煩和複雜,好像唯有這樣才能展現出自家電競機殼的與眾不同,殊不知對於玩家來說,光是裝個電腦就得耗掉體力與腦力(難安裝與走線困難根本就是組裝時的惡夢)。 但Corsair推出的4000D機殼則推翻了這一點,證明了一款好的機殼不見得需要多麼誇張的設計,只要在掌握好細節,就能在簡約展現獨特魅力,更能讓組裝變得友善且輕鬆,讓喜愛DIY組裝的玩家,不用浪費大把時間克服機殼的設計障礙,從而更自在的享受主機升級和改裝的樂趣。 你,準備好上船了嗎?歡迎搭上Corsair 4000D一起航向偉大的航道!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迎廣推出216純白木紋中塔機殼,搭配全白ASP120 ARGB風扇 白色就是新時尚
暨去年推出的黑色216中塔機殼,迎廣科技今日新推出216純白版本。從裡到外的純白機身搭配面板的木紋飾條,並預裝高效能白色ARGB風扇ASP120,提供玩家們新選擇。白色就是新時尚! 預裝3個Sirius Pure ASP120風扇,提升整機的散熱表現。ASP120 完美的與從裡到外的純白烤漆搭配,並提供靜音的13 dBA 到高風量的50CFM表現。ARGB燈效能搭配任何組裝色調,機殼內部可安裝到最多6顆12公分風扇並且支援最長到360水冷排,提供多樣化組裝的可玩性! 貼心的設計包括快拆磁條濾網、磁吸式強化玻璃側板搭配懸浮式手旋螺絲,可避免開啟側板時不小心遺失螺絲。216內部可支援到E-ATX 主機板尺寸,容納散熱器高度到16.6公分,顯卡則可以選擇水平或是垂直安裝,長度達38公分。底部空間支援電源供應器到22公分,原廠標配2個2.5吋硬碟盤和2個3.5吋(可轉2.5吋) 硬碟架,提供寬敞安裝空間。前面板I/O介面配備2個USB 3.1 Type-A和3.5mm 音源孔。
-
曜越Pacific V-RTX 3070/3080/3090 Plus透明顯卡水冷頭,現可在曜越TT Premium官網及授權的經銷商/代理商購買
高階電腦DIY、電競和記憶體品牌曜越旗下水冷產品線再添兩樣新品,Pacific V-RTX 3070 Plus (ASUS ROG)透明顯卡水冷頭和Pacific V-RTX 3080/3090 Plus (ASUS ROG)透明顯卡水冷頭,現已正式發售。 曜越的這兩款產品都是專為ASUS ROG STRIX RTX 3070顯示卡和STRIX RTX 3080/3090顯示卡所設計的RGB水冷頭,且支援TT RGB PLUS軟體;透明的設計搭配16.8萬色RGB燈效,更能為玩家的裝機帶出絕佳的視覺效果。Pacific V-RTX系列還支援華碩AURA SYNC跟微星Mystic Light Sync等5V主板RGB軟體,讓玩家能輕鬆切換燈光模式。另外再加上高水流量設計、鏡面防鏽蝕鍍鎳純銅底座和獨特細密鰭片微流道結構,讓這兩款新品既有優秀的散熱效能,也有漂亮的外觀。若您最近有入手ASUS ROG STRIX RTX 3070/3080/3090顯示卡,也可以考慮曜越最新的Pacific V-RTX系列透明顯示卡水冷頭。 曜越Pacific V-RTX 3070 Plus (ASUS ROG)透明顯卡水冷頭和Pacific V-RTX 3080/3090 Plus (ASUS ROG)透明顯卡水冷頭 產品特色: 能以TT RGB PLUS軟體控制內建12顆色澤明亮耀眼的LED燈,為玩家打造與眾不同的獨特散熱系統。 Pacific V-RTX 3070能覆蓋整個顯示卡的熱源及PCB面板,就算是超頻也能維持穩定且良好的降熱效能並且防止裝機造成的損害。 水冷頭底部為純銅材質搭配鏡面防鏽蝕鍍鎳處理,使玩家能更容易地將散熱膏塗抹均勻,並在保持產品嶄新外觀的同時提供優質熱傳導。 為防止顯示卡的PCB版彎曲變形,內附能完全覆蓋顯卡後側的高質量鋁製背板。 細密鰭片0.5mm微流道結構,讓水冷液可大面積接觸高密度的散熱鰭片,優化熱傳導效能,並提升顯示卡散熱效果。 支援華碩AURA SYNC、技嘉RGB Fusion、微星Mystic Light Sync及華擎Polychrome軟體,Pacific V-RTX系列透明顯示卡水冷頭僅支援內建5V addressable RGB插座的主機板,讓玩家可透過上述軟體切換燈光模式。 曜越Pacific V-RTX 3070 Plus (ASUS ROG)透明顯卡水冷頭和Pacific V-RTX 3080/3090 Plus (ASUS ROG)透明顯卡水冷頭於今日在曜越TT Premium官網、曜越授權的經銷商及代理商正式發售。產品具有兩年保固,並享有全球用戶技術支援和保固服務。價錢請參考曜越官網或詢問公關部及當地業務。
-
G.Skill ENKI 360上古水神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呼喚水神前來解CPU的熱!
相信大家應該都對芝奇(G.Skill)的記憶體產品不陌生吧!畢竟正是當年推出的「皇家戟」帶起了RGB電競記憶體的風潮,且至今依然是記憶體市場上頂級潮牌的代表之一。 不過除了大家熟知的記憶體系列之外,芝奇也一直有在其他電競領域上耕耘,像是近期推出的「ENKI上古水神」AIO水冷系列,正是全新跨領域產品,而既然推出了全新的產品線,小編自然要是捧場入手測試一下的啦!所以,好奇這款水冷外型和效能的朋友們,就趕緊接著看下去吧! 芝奇這次推出的「上古水神ENKI一體式水冷系列」是以蘇美神話中的''水神''作為此產品系列的命名,並推出了240、280、360三種尺寸款式可供選擇,小編這次帶來的是360、也就是3顆120mm風扇的版本。 雖說一想到芝奇的產品,就很難不把超級華麗的RGB與之連結在一起(笑),加上這款水冷的外包裝的產品圖有一圈七彩燈光圍繞,因此可能會誤以為這款產品也是滿滿的RGB元素(真的會以為有發光XDD),但實際上這款ENKI水冷系列走的是非常低調的設計,除了水冷頭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是沒有RGB喔!(只有水冷頭的G.Skill Logo會發光而已) 撇開外觀燈效,ENKI 360的整體做工上可以明顯看出廠商端是花費了相當大的心思,尤其是這無比緻密的水冷排,芝奇不惜成本的提高散熱鰭的密度,創造出更多的熱量交換面積,更將內部的水路從常見的12條提升到16條,讓帶著廢熱的水流能夠透過更多水路的水冷排來達到更完全、更優化的冷卻效果。 然而不光是水冷排是走高密度的設計,就連水冷頭也是採用高精密的設計,外觀上,ENKI 360的水冷頭尺寸上僅有57mm,相比不少競品接近80mm要來的小巧不少,能夠減少安裝時發生卡機構的狀況。 同時散熱銅面上,為了能提高與處理器表面的密合度,ENKI 360特別採用了微曲面的「凸起」設計,同時在銅片內部採用獨家的「高密度階梯式銅底鰭片」,利用高密的鰭片提高水流接觸熱源的面積外,還能防止冷、熱水混合,達到冷熱分流的效果。 除此之外,水冷頭還採用獨家噴射水汞,利用高達5000 RPM的渦輪風扇使管內冷卻液體能達到更高的流速,再加上特製加寬水管,讓水流能夠及時帶走更大量的熱量,大大減少處理器的熱量堆積。 最後,在負責散熱的風扇方面,ENKI 360使用3顆120mm的 Hydro Bearing 液壓軸承九葉風扇,其轉速可達2100 RPM,並產生最高93.5 CFM的風流與1.86 mm H2O的風壓,且因為得益於液壓軸承低噪音的特性,風扇即使全速運轉,噪音也僅29.6分貝,使主機即使全速運轉,也依然能保持安靜與穩定。 考量到Intel第11代產品即將上市,有不少爆料指出新一代處理器也會是顆「大火爐」,想要處理器安安穩穩的工作,搭配一顆水冷基本上跑不掉了。 雖然目前11代處理器還買不到,但別忘了10代與11代都是萬年14nm+++…產品,且10代又比11代還要多出兩顆核心(10C/20T VS 8C/16T),因此理論上兩者在發熱上應該不會差距太大,故本次測試選用了Intel Core i9-10900KF處理器做為本次的實驗對象。(AMD系列也可以使用、需更換包裝盒中的專用安裝支架扣具) 小編使用AIDA64 Extreme對處理器進行一個小時的燒烤,整體來說ENKI 360能夠穩定的將處理器的核心溫度壓制在70度以內,表面溫度則不超過50度且幾乎沒有什麼波動,在溫度控制上可以說是相當優秀。 ENKI 360一體式水冷做為芝奇跨入散熱領域的第一次嘗試,不以譁眾取寵的誇張外型設計來博取眼球,而是選擇扎實、強大的散熱性能來換取市場口碑,對於喜愛低調設計或是講求每一筆預算都要花在刀口上的玩家,上古水神ENKI水冷散熱系列將會是相當值得考慮與入手的新秀產品。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dce1PLyH4&feature=emb_logo ▲官方介紹影片 廠商名稱:G.Skill 芝奇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2-2766-7889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全漢FSP發表CST350隨心所欲的小型化機殼,支援性最佳、模組化彈性設計
知名電源機殼品牌大廠-全漢電源,隆重發表全新小型化機殼 – CST350系列,跟隨最新流行趨勢的小機殼,可以釋放你的工作桌面,不用再忍受笨重的主機,也可以盡情享受高效能的快感,CST350可隨心所欲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系統,獨家的模組化機構設計,可安裝M-ATX或是ITX主機板,可選擇ATX或是SFX電源供應器,可直式或橫式擺放顯示卡,多種的組合方式是現代人最佳的工作夥伴,也是遊戲娛樂的最佳靈魂伴侶。 主機板可從M-ATX到ITX,電源供應器可選擇ATX或是SFX自由搭配,滿足不同的需求,多種的組裝選擇,讓組裝電腦的多樣性更高,隨心所欲的配置你的專屬系統。另外雙向式PCI-E卡槽設計,配備4+2PCI-E卡槽,支援垂直或水平模式安裝,創新五面免螺絲卡扣易拆結構,讓你在安裝的過程中,可以無死角的整理線材與安裝配件,真正享受到DIY的輕鬆自在。 長391 x 寬185 x 高303mm,精緻小巧的機殼尺寸,適合現代人的居家環境與擺設空間,提供了最佳的選擇,小巧的電腦主機替桌面讓出的更多空間。上置I/O介面,提供2組USB3.0埠,1組USB 3.1 Type-C,輕鬆體驗迅速傳輸資料的快感。 小板也要本領大,支援最新流行的ITX主機板,馬上開啟小鋼炮模式,機身可支援240mm水冷排。而風扇最高可支援7組,並且分別在頂部、底部、側板、前板側面等處開孔,幫助內部溫度散出,並附上磁吸式防塵網於4面,各方面的巧思,都是為了打造出超強散熱系統,讓您長時間使用仍然涼爽無比。 此外,亦可另外選購鋼化玻璃左側板,讓硬體展示一覽無遺,各種組裝組合,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容性條件,詳情請參考官網,全台各大通路熱烈上市,推薦給不喜歡被約束的您。 廠商名稱:全漢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357-8998 廠商品牌產品網站: 廠商台灣FB粉絲團: 廠商全球FB粉絲團: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100-2500 代理商網址: www.krone.com.tw[https://www.krone.com.tw] 代理商名稱:視博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523-2181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ARCTIC 2021 新款風扇 正式報到
傳統風扇老牌ARCTIC今年整個大改變,求新求變推出幾款風扇產品更動。首先將F系列風扇更換成全黑配置,外觀上更具有統一性,玩家在裝機時有更好的配色選擇;至於P系列則是引進透明葉扇版本,配合主機內部RGB燈效,有別於黑色葉扇的不透光,透明葉扇更能有不同的視覺感受,除此之外,ARCTIC也在廣受好評的白化版P扇推出了14公分款式,提供最高1700rpm、72.8CFM大風量、2.4 mm/H2O靜壓力,主攻白色控玩家荷包。 比起原本的F系列風扇,新款配色更為一致,白色葉扇更改為黑色扇,中間LOGO貼紙也順便更換新的,外觀上更具質感與創新;目前首發改款為F9 PWM PST、F12 PWM、F12 SILENT,F標準風扇很適合做為排氣、進氣用途,並使用德國F.D.B液態軸承,壽命更長且運轉時更為安靜;除此之外更享有6、10年的風扇保固。 除了F系列,效能更強悍的聚流風扇也引進了透明葉扇P12 PWM,一樣擁有最高1800rpm可調轉速、56.3CFM風量、高達2.2mm/H2O風壓,強效的散熱功能與透明葉扇,提供組裝玩家們更多的風扇選擇。 同樣的,P系列也有白化版大14公分可選擇,在全白組裝上不只12公分,現在也有14公分款式了!機殼散熱絕不妥協。 ARCTIC 2021不走老路,希望做出更具創新的散熱產品,這次引進新款F扇以及透明款P扇、白化版14cm,作為2021新開始,吸引組裝玩家們享受最好的散熱效能同時兼顧荷包! 更多詳情請洽詢台灣代理樂維科技,或至官方賣場、樂維科技授權經銷商詢問。
-
華碩ROG Z11 ITX電競級機殼開箱DIY,大顯卡也照吃不誤、專為挑戰極限而生!
今年的顯示卡在效能大幅增長之餘,體積也是相對應的膨脹不少,不少廠商推出的卡片厚度動輒就是2.5 Slot以上,長度也是比去年還要高出一截,這對於喜愛ITX主機的電競玩家來說,顯卡的體積成為了在電腦組裝上的一道障礙,因此ROG為了克服這個的問題,打造出了全新Z11機殼,並號稱能夠容納厚度達3 Slot的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瞧瞧這個機殼能不能重燃ITX主機玩家們的希望之火吧。 Z11在外觀設計上使用大量的金屬髮絲紋與電路圖騰的設計,且除了強化玻璃側板外,機殼的I/O面板還很特別使用金屬與玻璃交織的方式,以此在材質和視覺上創造出更鮮明的衝突美感,而且機殼在放置的方面也能自由視桌面空間決定要直放或是橫放,以現今的DIY機殼來說算是相當罕見的特別設計。(通常大多是擇一) 說到特別之處,Z11針對內部的空間設計也是獨特。為了確保提供足夠的風流來為電競級的硬體散熱,主機在兩端分別設置了2顆140mm與1顆120mm的風扇,並且允許玩家在額外加裝最大240mm的水冷排,提供媲美標準ATX機殼的散熱擴充性。 但有組過ITX機殼的玩家應該都知道,支援是一回事,實際把這些零件塞進去就又是另一個故事,為此Z11刻意的把主機板的安裝處給傾斜了11度角(所以產品型號才叫做Z11?),如此一來玩家不僅能夠安裝高度達130mm的大型塔扇,同時也為機殼後方的提供寬度達40mm的整線空間,搭配整合了風扇、RGB、USB功能的集線器,讓Z11即使在裝入大量零件之後,也依然能夠從容地進行整線,不用像其他ITX機殼一樣需要費盡心才能勉強把側板給蓋起。 欣賞了外觀之後,小編也拉起衣袖進行了實際組裝,根據過往的經驗,ITX機殼在組裝上只分兩種:難裝跟很難裝(被揍)。 這一點在Z11上也不例外,雖然說在整線方面確實受惠於機殼中央傾斜11度的設計而變得相當容易,但除了整線之外,許多零件的安裝都是採套疊的設計,所以組裝必須要有縝密的規劃,否則順序一旦錯了,就必須拆下一大堆的零件從頭開始了。 安裝的部分小編搭配了手邊的ROG Strix B550-I Gaming主機板,以及專屬小型化設計的CoolerMaster V850 SFX Power與ASUS自家ROG Ryuo 240水冷,另外也把目前的火熱版大顯卡RTX 3080 FE給一併通通裝上去,你看看,Z11通通能夠容納進去,有需要的話,內部空間還能夠擺個小公仔也沒問題! 當然辛苦是值得的,只要安裝順序規劃得當,裝入一張RTX 3080+240mm的水冷是完全沒問題的,加上機殼預設的3顆風扇與RGB燈效,整個機殼的外觀不僅相當酷炫,內在的效能自然也完全不在話下。 然而在其酷炫的外觀之下卻藏著很大的設計問題,那就是這款殼是沒有後端I/O開孔的!這代表主機板後端I/O孔如果不額外使用延長設備的話,就僅能使用前面板提供的I/O,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前面提供了高達5組USB孔的原因吧。 此外,沒有後端I/O開孔的嚴重性可不僅止於USB擴充的問題(大不了買個HUB就解決了),Z11的機殼設計就連最基本的視訊連結也都是一大難題,玩家必須在安裝顯示卡的時候就一併將需要用的視訊線材接上,否則一旦側板蓋上之後,線材就無法直接進行插拔了!這代表就算把組裝的差事交給店家,還是會因為一條視訊線而無法使用(GG~)。 而且玩家所使用的視訊線材還不能太短,由於機殼設計的關係,機殼開孔距離顯示卡是有一段距離的,因此以一條1公尺的視訊線來說,大約會有30公分的長度被機殼走線吃掉,倘若螢幕和主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的話,還需要多加留意。 最後,Z11為了能夠同時裝下2顆140mm風扇、240mm水冷與3 Slot厚度的顯示卡,使得機殼的體積來到了194 (W) x 531 (H) x 386 (D) mm,淨重量也達到8.7公斤,幾乎是快要和一些緊湊型ATX機殼相同大小了,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Z11才能滿足電競玩家在外型與散熱方面的需求,在某些層面上也算是必要之惡吧! ROG Z11機殼有著電競產品必備的帥氣外型、強力且完整散熱設計,加上獨特11度傾角設計,讓ITX主機也能有足夠的空間塞入3 Slot厚度的顯卡,讓玩家不必因為體積而在效能做出讓步。 只是在滿足高階硬體和散熱的需求後,Z11不僅失去了ITX機殼精緻迷你的優勢,就連原本就已經相對受限的擴充性都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發生交給店家組裝卻還是無法使用窘境,這樣代價對於主打電競的產品來說似乎顯得有些本末倒置,究竟外型是否足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就端看各位玩家的需求與喜好囉!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2021曜越線上電腦展展出,鋼影Toughpower TF1系列鈦金牌和鋼影ToughPower GF2 ARGB系列金牌類比電源供應器
高階電腦DIY、電競和記憶體品牌曜越在2021曜越線上電腦展上為消費者帶來兩款新的類比電源,鋼影Toughpower TF1系列鈦金牌和鋼影ToughPower GF2 ARGB系列金牌電源供應器。前者是專為超頻玩家所打造的電源,瓦數為1550W;且為了提供更加穩定的超頻環境,鋼影Toughpower TF1鈦金牌電源更是包含了幾項重點特色: 負載暫態變化響應(12V < 1%, 5V< 3%, 3.3V < 5%)、湧浪電流 < 50 安培、鋼影Turbo風扇按鈕、備用電源短路器和SATA過流保護機制。鋼影ToughPower GF2 ARGB金牌電源供應器共有650W/750W/850W三種瓦數選擇,現已可在曜越TT Premium官網、曜越授權的經銷商及代理商購買。其內建專利超靜音1680萬色RGB的14公分Riing Duo風扇,燈光可從獨家側面RGB發光面板綻放而出。在曜越目前唯二兩款ARGB側板電源供應器中,相較於鋼影Toughpower PF1 ARGB系列白金牌認證電源,鋼影ToughPower GF2系列ARGB金牌電源供應器為更適合小資族的一款產品。 1/11 – 1/13英文直播:Thermaltake Global YouTube, 2021 Thermaltake EXPO January Microsite 1/14中文直播:曜越電競YT、2021曜越線上電腦展活動官網 曜越鋼影Toughpower TF1系列鈦金牌電源供應器 產品特色: 我們確保結果符合12V
最多人點閱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ANTEC TORQUE魅影視覺系機殼開箱,安鈦克戰鬥機俯衝攻擊概念電競機箱新登場!
- 海韻Seasonic X-650 650W實測開箱,80 PLUS GOLD金牌認證電源供應器中的優質精品!
- 全漢FSP Hydro PT皇鈦極V 750W實測開箱,80 PLUS Platinum白金認證電源供應器!
- 聯力LIAN LI PC-Q17開箱組裝,實機安裝大作戰!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華碩ROG Z11 ITX電競級機殼開箱DIY,大顯卡也照吃不誤、專為挑戰極限而生!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 安耐美ENERMAX Revolution X't II 550W金緻冰核二代實測開箱,80PLUS金牌半模組電源供應器優質精品!
- be quiet!電源供應器爆假貨,引爆了鍵盤大戰!
- 海韻Seasonic Snow Silent 750 750W實測開箱,台灣品牌電源供應器中的經典之作!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開箱實裝,史上最強炫光透側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