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PC銷售量下跌7.7%,有部份歸咎於Windows 10的免費升級
這幾年來,好像PC銷售量下跌的相關新聞,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這次下跌的原因,有部份可以歸咎於Windows 10,那就有點意思了!根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 (顧能)最新公佈的2015年第三季PC銷售量報告,說明全球主要PC製造商的2015Q3總出貨量為7370萬台,比2014Q3同期還下跌了7.7%。 造成銷售量下跌的原因,Gartner和IDC(國際數據資訊)分析師皆表示,有部份必須歸咎於Windows 10的免費升級,讓大家對購買新PC造成觀望態度。因為人們看到有新的且是免費的作業系統時,大多寧可會去下載來升級自己的PC看看,若用的順就繼續用,若用不順就降級回去,因此不會因為新的作業系統出現,而願意去花錢來買新的PC。 雖說受到經濟影響的因素,有部份會影響到PC銷售量的下跌,但反觀蘋果的部份,則是逆勢成長。在Gartner公佈之2015Q3的PC銷售量(Table 1)中,前六名依序為Lenovo(聯想)、HP(惠普)、Dell(戴爾)、Apple(蘋果)、Acer(宏碁)、Asus(華碩)。而只有Dell和Acer的銷售成長是上升的,分別是0.5%與1.5%。而其他廠商則是下跌的,例如Lenovo和HP都下跌4%,而Acer和Asus都下跌了10.1~19.9%。至於第七名以後的其他廠商,也是下跌至14.3%,造成整體PC銷售量下跌了7.7%。 但若只看美國市場的話(Table 2),前五名依序為HP、Dell、Apple、Lenovo、Asus,其中前四名是比去年同期成長的,只有Asus是下跌的(19.7%),成長力度最高的是Lenovo(22%),至於第六名以後則都是下跌的趨勢(11.8%),由此看來美國對於他們本土品牌(HP、Dell、Apple)支持度不減,反而有增加趨勢。而從中國大陸品牌Lenovo的銷售量成長和台灣品牌Asus的下跌,可看出美國用戶對於中國大陸品牌的接受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若說2015 Q3的PC銷售量下跌,跟Windows 10的免費升級有關,那麼Apple的OS X El Capitan也是提供免費升級的,但其銷售量卻有增無減。看來,PC陣營必須找出更多殺手級的應用,才有可能再創佳績。 但Gartner的分析師也表示,雖說全球2015 Q3的PC銷售量下跌,但由於新一代的硬體(指Intel Skylake處理器)與軟體(指微軟的Windows 10)都已到位,將更快的效能與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帶給消費者,經過2015 Q3的洗煉之後,產品線會越來豐富,再加上微軟也推出全新的Surface Pro與Surface Book等產品,將有機會帶動2015 Q4購物季的PC銷售量的高度成長力道。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Windows 10市集的遊戲搞笑? 要你翻轉螢幕才能玩?
話說雙十國慶連假時,小K朋友將他的Windows 8升級成Windows 10,結果裡面有一個遊戲不能玩。那套遊戲就是最近在Windows市集上架的遊戲大作-「Gameloft的混沌與秩序2:末日救贖 (Order and Chaos 2: Redemption) 」。下載之後,要進去玩的時候,遊戲畫面卻顯示“請將螢幕變更為橫向模式以繼續遊戲”。整個畫面卡在那邊無法動彈,便請教小K如何是好? 微軟當初在Windows 8導入全新的Start Screen,搭配Windows市集裡面的全新Windows 8/8.1 Apps (舊稱Metro Apps),採用類似平板電腦的全螢幕設計,讓整個Apps的畫面可以全螢幕顯示,並可支援各種感測器或觸控輸入,讓Windows 8/8.1能夠在平板、桌機、筆電等裝置上使用。 不過市場並沒有因為微軟的這次重大改變而跟著買單。首先是Windows 8/8.1最令人詬病的Start Screen,讓不少人懷念早期Start Menu的操作方式,再來是其Metro Apps的操作方式大改變,大多數使用者,還是習慣使用軟體數量最多的視窗模式Apps (微軟稱之為“傳統桌面應用程式”),而Windows軟體市集的Metro Apps上架數量少得可憐。也因為這些種種,讓微軟在Windows 10做了一些變化。 首先是Windows 10先將Start Menu拿回來,並同時容納傳統桌面程式和Metro Apps,左邊是傳統桌面程式,右邊就是以動態磚方式呈現的Metro Apps。不管你習不習慣,總之這可算是微軟做了最大的妥協。再來第二部分就是既然你不喜歡Metro Apps必須佔去全螢幕、半螢幕、1/3或2/3螢幕,那麼Windows 10裡面乾脆做成視窗化,讓那些Metro Apps也能以視窗的方式呈現,這樣總能讓那些程式開發商和使用者有個交代吧! 不過,上述的那套遊戲,大概是針對Windows 8所設計的,在全螢幕畫面之下,只有橫式(Landscape)模式與直立(Portrait)模式,而由於Windows 10之下還有個“視窗模式”,因為桌機的螢幕幾乎都是以橫式模式居多,Metro Apps在Windows 10視窗模式之下,應該能透過視窗的大小與解析度來判讀目前應該顯示成直立或模式模式才是。 不過,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程式設計師萬萬沒想到,該遊戲在一開始以Windows模式開始時,就認為你是在“直立”情況下來執行的,所以要求你將螢幕轉個90度,才能繼續進行遊戲… 使得搞笑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這套遊戲,在Android、iOS、Windows Phone平台都有推出,主要以觸控輸入的方式來操作,這次移植到Windows市集平台,讓Windows平板與桌機,也能透過鍵盤和滑鼠來玩這套遊戲。這套遊戲的開發者大概沒想到Windows 10可用視窗模式來進行,加上偵測部分沒顧到,所以才發生這樣的狀況。 此時只要點一下,該遊戲視窗右上角的「最大化」圖示,將畫面最大化,就能搞定。或者可以透過右下角的“重要訊息中心”,然後切換成「平板電腦模式」,遊戲就可以繼續進行! 小K的朋友按照這兩種方式其中一種方式,就可以繼續好好玩他的遊戲了。 相信這類的狀況,也許其他Metro Apps也有可能發生,解法同上。只是希望未來這些Metro Apps在改版時,記得將Windows 10還有視窗模式這個特色也加進去,讓Metro Apps能夠在視窗模式下毫無問題的執行,讓自己的軟體能夠在更多平台,以更多種呈現方式,讓大家享用到!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外接高速存取專用,SONY SL-BG1 128GB USB 3.0 SSD
許多玩家都已經把桌機或電腦裡的硬碟升級為SSD,讓電腦開機與執行應用程式的速度變得更快。但如果想要擁有更快的隨身儲存裝置,但就得連外接硬碟也升級成外接SSD。 今天要介紹的是SONY之前所推出的一款外接SSD,採用USB 3.0介面,容量128GB的SSD,型號為SL-BG1。厚度只有9.4mm,重量也只有35g,比較可惜的是,只有在歐洲推出,連日本Amazon也是販售從國外引進的水貨,除了128GB容量外,還有256GB容量的SL-BG2。128GB SL-BG1售價為15980日幣,約台幣4379元。256GB SL-BG2售價為28880日幣,約台幣7913元。就價格來說,DIY玩家想必比較喜歡自己選購外接盒搭配SSD。這類產品主要的特色就是搭配的一體性、穩定度以及外觀的精緻度。如果引進台灣,您會想買嗎?
-
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僅0.5公升迷你電腦!
迷你電腦世界的王者浩鑫科技,推出了全新的Shuttle XPC nano,第一款機種型號為NC01U,體積僅0.5公升。體積這麼小,要把電腦零組件全塞進去,它是用了什麼處理器,好不好拆裝,效能表現又如何。這次,就讓我們來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 浩鑫(Shuttle)所推出的XPC (Cube)系列,可說是最早樹立迷你桌上型電腦/準系統的始祖,以小巧的方形外型設計,獲得不少業界與用戶的青睞。XPC barebone (準系統)配備主機外殼、超迷你主機板、電源供應器,讓消費者可以自行搭配標準的桌上型處理器、顯示卡與記憶體模組,成為兼顧體積小巧,又具備擴充性的迷你電腦主機,並在市場上獲得不錯口碑,成為第一個商業化成功的迷你桌機規格之一。 為擴充產品線,浩鑫推出了不少產品線,諸如XPC slim (迷你桌機)、XPC AIO (一體成型機)、商用的具備生物辨識系統的工業電腦,以及相關配件等產品。不過,都沒有這次所要介紹的產品線還來得吸睛,那就是XPC nano (超迷你桌機)系列。 這款XPC nano系列的超迷你主機/準系統,首發的第一款準系統產品型號為NC01U,採用自家Shuttle 0.57L標準,體積非常小,大約跟一部外接式DVD燒錄機的面積相當,只有0.5公升的大小,重量僅有360g,非常輕巧好攜帶,將再次挑戰業界最小PC的記錄。以下先來看看PCDIY!的獨家開箱文吧! 先來看看XPC nano NC01U的主機外觀,採用塑膠材質。其上方採用鏡面烤漆處理,有光滑的表面,中間有浩鑫的xpc Logo,令人吸睛。在主機底部,有產品貼紙、序號貼、VESA支架固定孔。關於這個VESA Mount懸掛標準,是可以懸掛在支援的顯示器後面,讓主機直接與顯示器成為一體,保持辦公室桌面空間的清靜!另外還有四個腳墊,其中兩個腳墊是可以拆下來的,右邊有個貼紙撕開之後,是一個擴充介面,是預留來連接其他浩鑫推出的周邊模組。 再來看看主機四周的樣子吧!在主機前側,有開關鈕,兩組USB 3.0埠、一組SD讀卡機。主機後側,有電源插孔、視訊輸出孔(miniDP、HDMI,可輸出兩個螢幕)、RJ45 Gigabit乙太網路孔、兩組USB 2.0埠、耳機輸出/麥克風輸入二合一孔。在主機左側,有散熱孔,以及令人懷念的RS232 (Com) Port,能支援早期的條碼掃描機,以及Terminal遠端控制專用。在主機右側,就只有散熱孔,以及固定鎖孔。 在內裝部份,XPC nano NC01U迷你主機,配備了Intel Celeron 3205U處理器(另有i3 5005U、i5 5200U、i7 5500U等選擇),並預留了兩組DDR3L SO-DIMM記憶體插槽,可支援DDR3L 1333/1600低電壓版的處理器,並啟用雙通道模式運作。主機裡面提供了一組2.5吋的SATA 6Gbps硬碟槽,可以安裝7mm Slim型的HDD或SSD,另有M.2 (2242)插槽,可插小型M.2 SSD來加速開機。 其他部份,內建Intel I218-LM Gigabit乙太有線網路,以及Realtek 8821AE Wi-Fi 802.11ac與藍牙無線網路。透過其Intel HD Graphics顯示功能,以及mini-DP和HDMI視訊輸出埠,能夠同時輸出至兩個螢幕,適合在需要多螢幕的環境。例如數位看板、辦公室、簡易型用戶端電腦、家庭劇院電腦等方面的應用。 在硬體組裝過程,只要注意如上圖中所標示各配件的相關位置,即可輕鬆組裝完成。開機後,接下來就是安裝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此時可以外接USB光碟機來透過作業系統光碟來安裝(可支援Windows 7/8/8.1/10或Linux等作業系統),或是透過一些OS轉換工具(如Rufus)來將作業系統的ISO檔案轉換成USB隨身碟格式來以USB安裝。值得注意的是,若安裝的作業系統本身不支援USB 3.0的XHCI架構 (例如Windows 7或早期的Linux版本),安裝時就必須將USB隨身碟改插到主機後側的USB 2.0埠,才能順利安裝完成。 至於隨附的驅動程式光碟,只要插入USB光碟機之後,即可安裝完成。若是安裝Windows 10,則所有驅動程式都能順利抓到,不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式光碟。 以下就來測試一下這台XPC nano NC01U的效能吧!先來看看這次的測試配備: 主機:Shuttle XPC nano NC01U 處理器:Intel 第五代雙核心Celeron 3205U @ 1.5GHz (2MB L2 Cache,Broadwell-U晶片架構) 顯示卡:處理器內建之第八代Intel HD Graphics 繪圖核心 網路卡:內建之Intel I218-LM Gigabit乙太有線網路 無線網路:Realtek 8821AE Wi-Fi 802.11ac與藍牙無線網路 迷你PCI-e卡 變壓器:隨附之65W變壓器 記憶體:crucial CT51264BF160BJ.C8FER DDR3L 1600 8GB (4GB×2) 系統碟:crucial BX100 250GB SSD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效能測試結果,請參考以下圖表。 綜合上述的效能測試可知,由於系統配置的是Celeron 3205U 1.50GHz處理器,因此效能當然不比i3/i5/i7的等級。不過在耗電量測試中,以執行3DMark這類重量級3D繪圖效能的測試軟體來測試其最大耗電量,大約在50W左右。可說是非常省電的桌機。因此,該桌機的主要應用在於家裡或辦公環境,可當做文書機、上網機、簡易遊戲機、家庭劇院主機等等。或是需要長時間運作的商用環境(如當作數位看板、POS機等等),或朝向工業電腦的方向來使用。若有需要更快版本,浩鑫表示將盡快推出i3/i5/i7的機種,而且未來會推出相關的擴充模組,例如獨立顯示卡模組,以便與XPC nano疊起來,並連接到其底部的擴充槽,成為電競主機,以供重視3D繪圖效能的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shuttle -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792-616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CrossOver for Android將推出,讓安卓可跑Windows遊戲!
在Android裝置上面跑Windows遊戲,已經不是夢想了!CodeWeavers將於2015年底推出CrossOver for Android軟體,可以讓你的Android手機或平板直接安裝並執行Windows平台下的當紅遊戲!讓你的手機也能執行 CodeWeavers是一家軟體廠商,專注於開發Mac和Linux作業系統也能執行Windows的工具軟體,讓用戶即使沒有Windows作業系統的授權,也可以在Mac或Linux的平台執行眾多Windows的生產力軟體、實用工具,當然還有以DirectX為主的遊戲。 不同硬體平台之間,軟體本來就不相容。但只要夠快的硬體裝置,就能透過非原生(non-native)的方式,也就是透過模擬器(simulator或emulator)的方式,模擬出一個虛擬機器(Virtual Hardware),例如在ARM硬體下模擬x86的處理器架構與硬體周邊,讓針對該硬體架構(如x86)所撰寫的軟體程式(含作業系統、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能夠在主電腦架構下執行,當然透過轉換過的之後,速度明顯會很慢,但若主電腦(Host PC)的處理器速度夠快,那麼虛擬電腦(或稱客端電腦,Guest PC)執行的速度,就會比較順,厲害的模擬器甚至能夠做到,非常接近原生(native)的執行速度。 CodeWeavers公司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們除了是Wine (即Wine Is Not an Emulator的縮寫)計畫的主要贊助者,其所推出的CrossOver for Mac以及CrossOver for Linux,就是可以在Mac電腦或Linux電腦上面直接執行Windows的軟體,諸如Office、Flash、IE,甚至不少商用軟體都能在該平台執行,且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安裝Windows,可節省購買Windows的授權費用。他們的原理是透過Wine將Windows的API轉譯成其他平台(如Linux、Mac)的API,讓Windows的應用程式也能在Linux或Mac平台下認為自己是在Windows作業系統下來正常執行。而DirectX的遊戲中,像是Blizzard (暴雪)的War of Warcraft(魔獸世界)、Warcraft (魔獸爭霸)等遊戲,也能正常執行。 相較於先前有不少神人透過模擬器的方式,在Android上面執行Windows,然後在超級慢的環境下執行裡面的遊戲來說,Wine + CrossOver的作法,執行效率會比較高,但軟體相容性部份,後者則必須依照每個應用程式的特性來個別調校,才能發揮軟體應有的執行速度與表現。因此後者的作法可說是個大工程,目前能執行的Windows軟體與遊戲,也當然無法跟前者相比!不過,CodeWeavers的CrossOver已經針對當紅Windows遊戲做最佳化,能讓這些遊戲以接近原生的速度,在Linux或Mac平台執行! 如今CodeWeavers將此計畫延伸至Android平台,並可支援到DirectX 11等級。該公司於9月舉辦的WineConf 2015 (Wine開發者論壇2015)表示,將於年底推出CrossOver for Android,不過這個版本的CrossOver需要在x86的Android手機或平板上才能執行,以便執行速度能夠接近原生的水準。 CodeWeavers已經開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趕快先去登記一下,以便獲得最新資訊以及被邀請試用的機會。這個預覽版的系統需求是,一部採用Intel x86處理器的Android平板,搭配至少2GB的RAM,以便執行當今各種Windows應用程式。 目前符合的產品中,有: ● Lenovo Yoga 2系列 ● Dell Venue 7000系列 ● Nokia N1 ● ASUS MeMO Pad 7、ZenPad Z380C等等 總之,就讓我們期待未來有機會在Android手機或平板上,執行GTA V等級的遊戲吧!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500M、1G光世代報到!NCC通過中華電信光世代新增500M、1Gbps服務與費率核定
之前PCDIY!曾報導過「震撼!中華電信光世代500M、1Gbps遲到了,HiNet近期仍只供裝300M/100M光纖網路!」的消息,而現在終於傳出了好消息。就在10月7日,NCC終於通過了中華電信光世代500M、1Gbps新增服務案以及費率核定。根據NCC網站的新聞稿內容,中華電所提出的光世代500M速率為下行500M,上行250M,電路月租費為1250元,非固定制上網月租費則是1149元,總計需要2399元,才能享受到500M高速上網的服務。至於更快的1G上網方案,下行速度為1G、上行速度則為600M,電路月租費為1999元,非固定制上網月租費則是1600元,總計需要3599元。詳細的費率可參考下面的表格。 不過,如此高速的光纖網路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申請,光是300M或是100M的光世代網路,對於線路的要求與支援範圍就有許多限制。因此初期能夠申裝500M或甚至1G光世代網路的地方想必不多。如果是舊大樓或公寓,因為內部線路過於老舊,除非重拉線路,否則想要申裝如此高速的光世代網路幾乎是不可能。而除了中華電信之外,現在還有其他業者也有推出1G或500M高速上網服務,例如台北光纖推出1000M/1000M極速飆網,以及DCTV全國數位有線電視推出最高500M的數位寬頻服務,等到越來越多業者推出500M或1G高速上網服務後,價格可望更親民,也才能更帶動高速上網服務的普及。 你有想過這麼快的光纖網路到底要用來幹甚麼嗎?如果答案是沒有。那是因為你只想過你自己 (大誤)!更快的網路速度,不僅可以提供更高速的下載,也能夠提供更快的上傳速度,家中如果有使用NAS或設定網路分享功能。外出時就可以更快速地使用行動裝置存取家中的檔案,甚至可以自己架設私有雲,與親友分享影片、照片等檔案。以往大家都習慣將影片下載回電腦觀看,但現在卻都習慣透過串流影片即時觀看,這就是拜網路速度提升所賜。雖然要享受到500M、1G高速網路還有許多申裝限制,家中的網路設備與電腦硬體也可能必須升級才能徹底發揮高速上網的實力,但高速網路已經成為先進國家的基礎重要建設之一,相較於日本、韓國、香港等地,台灣其實已經落後不少,需要好好加油,迎頭趕上。
-
FreeSync精準呈現,ASUS STRIX Radeon R9 Fury+MG279Q電競顯示器
目前遊戲畫面設計發展上,越來越講求真實性,無論是環境中光影變化,或是遊戲當中的物件材質細節,還是如同現實生活中的狀態,例如水波漣漪或物體飛落,在講求真實呈現的背後,必須要有強力的圖形運算作為基礎,玩家才能在遊戲裡體驗到各種視覺饗宴,不過也有玩家發現,即使已經使用高檔硬體組合,在某些時候還是會感受到畫面不順暢,當遊戲畫面出現快速變化,以及場景有旋轉角度時,透過肉眼可能會發現遊戲畫面有閃爍及斷裂情形,畫面的閃爍和斷裂原因,並不是因為顯示卡或顯示器的效能不夠,而是顯示卡與顯示器的溝通出現問題,兩者各自為政之下,造成遊戲畫面輸出與顯示不同步,才演變成畫面閃爍及斷裂,要避免這樣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顯卡與顯示器能夠有效溝通,針對需求,圖形運算兩大龍頭AMD與NVIDIA各自提出了FreeSync與G-Sync方案,ASUS也針對兩大龍頭的顯示技術開發出不同的搭配,使用NVIDIA顯示卡的玩家,可以搭配PG系列顯示器啟用G-Sync同步運算,AMD顯示卡的玩家則可選MG系列顯示器,以體驗FreeSync同步運算技術。 STRIX系列屬於ASUS近年開始規劃出來的新產品系列,瞄準主流的遊戲玩家市場,推出遊戲相關周邊產品與顯示卡,而STRIX的系列特點上,有三大特點,分別為強悍效能、精準調教與酷冷散熱,本次推出的STRIX Radeon R9 Fury搭載AMD高階圖形處理器,採用GCN架構,並以28奈米製程,並具備3584個串流運算,基本工作時脈為1GHz,具備4GB圖形記憶體,R9 Fury的圖形記憶體有別於以往設計,AMD在原始設計上採用了高頻寬記憶體(High-Bandwidth Memory, 簡稱HBM),HBM的特殊之處,在於新設計的圖形記憶體可以直接堆疊,並且與圖形處理器進行超高速的連結,提高運算效率,HBM與玩家熟知的GDDR5記憶體相較之下,HBM能夠提供更高的傳輸頻寬,以及降低運作時的耗電量,Radeon R9 Fury也具備FreeSync技術,搭配支援FreeSync的顯示器後,就能啟用該技術,讓顯示卡與顯示器同步運作。 Auto Extreme這項技術是ASUS從今年開始導入在顯示卡生產的自動化技術,組裝玩家或許曾經觀察過顯示卡,有時候會發現部分零件可能有稍微歪斜或是角度不一致的情況,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主要是因為在顯示卡的生產過程中,需要以人工進行「插件」,將零件安裝到電路板上,最後生產出顯示卡,不過人工插件卻可能充滿不確定因素,造成顯示卡後續運作時,出現不穩定,顯示卡可能到特定時刻或負載,就發生故障,ASUS Auto Extreme技術就導入自動化生產,排除人工生產的不確定因素,以標準生產流程,製造出品質一致且穩定的顯示卡,採用Auto Extreme生產的STRIX Radeon R9 Fury顯示卡,不僅是在耐用度上有所保證,也因為有穩定的生產基礎,使得運算效能可以更加突破,過去顯示卡背面因焊錫形成的凸刺,容易使玩家組裝電腦時受傷,導入Auto Extreme生產後,由於精準的自動生產,也解決焊錫刺手的問題,讓玩家更好拿取及拆裝,不僅提升顯示卡品質,生產過程也更環保省電,並減少有害化學物質的影響。 ASUS STRIX Radeon R9 Fury顯示卡搭載DirectCU III散熱系統,具備三風扇,風扇運作為動態調整,當顯示卡為低負載時,風扇靜止不動,可由直接和GPU接觸的10mm雙熱導管進行散熱工作,僅透過散熱導管與散熱片,就可以解決40%的高溫,是兼顧散熱與安靜的設計,即使是負載提升,驅使風扇開始運轉,由於葉片設計概念源自於飛機機翼,能穩定輸出比傳統高出105%的風流,不需要過度誇張的轉速,就能供優異的散熱效果,無論負載高低,採用DirectCU III的STRIX Radeon R9 Fury顯示卡都能夠營造出順暢且安靜的電腦運算環境,玩家在遊戲的同時,不用受到惱人的風切聲干擾,也同時能冷靜的做出決策,出奇制勝,痛擊敵手。 STRIX本身就是針對遊戲應用而生的系列,因此在硬體方面提供高品質生產和強大的散熱能力外,透過軟體調控顯示卡與系統,也是必備設計,STRIX Radeon R9 Fury顯示卡可以利用ASUS自家研發的GPU Tweak II程式來調整運作模式,包含標準、遊戲與超頻三種設計,玩家可直接一鍵套用,立刻轉換顯卡運作模式,已經有顯卡調教經驗的玩家,也可以利用內建功能,針對顯卡做出適當調整,並且建立存檔,下次有需求時,同樣可一鍵載入設定檔,使顯示卡按照玩家習性運作。 GPU Tweak II在提供效能調教之外,也可以管理記憶體應用,利用內建的Game Boost功能,玩家能是釋放出暫時不使用的記憶體空間,提供更多電腦資源給遊戲使用,讓電腦全力支持遊戲執行,絲毫不浪費一點資源,發揮出電腦應有的運算效能,喜歡直播遊戲的玩家,也能藉由GPU Tweak II進行錄影或上網直播,展現個人遊戲技巧,並與網友討論戰術與攻略。 高效能的顯示卡若是能與專用顯示器搭配,必然能提升玩家的遊戲樂趣,尤其在AMD FreeSync技術搭配上,具備FreeSync技術的STRIX Radeon R9 Fury顯示卡,搭配支援相同技術的MG279Q顯示器,就可以完全發揮FreeSync的同步顯示效果。 支援AMD FreeSync技術的MG279Q顯示器使用IPS面板,提供2560×1440的解析度,比Full HD多出77%的螢幕,顯示器更新率上也提升到144MHz,超高速的更新率,搭配同步處理,即使遊戲畫面張數快速切換,顯示器也有能力進行調整,將遊戲畫面流暢呈現,針對長時間觀看顯示器可能造成的眼球病變,ASUS也在顯示器上加入Eye Care技術,Eye Care技術是包含TÜV Rheinland認證的超低藍光濾鏡和不閃爍技術,遊戲玩家可以在螢幕設定裡啟用和調整。 MG279Q內建GamePlus與GameVisual技術,有利於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玩家使用,提供倒數計時器、四種準心疊圖和六種顯示模式來觀看,讓玩家在複雜戰場上,可以鎖定目標攻擊,在暗黑的遊戲場景中,也可以透對提高對比的方式,找到從暗處偷襲的對手,更有效率的瞄準敵人,一槍入魂。 在遊戲之餘,MG279Q也支援其他如即時戰略、角色扮演、賽車遊戲或是一般影音應用的模式,滿足多種不同應用模式,機身上也提供兩個USB 3.0連接埠,讓玩家在傳輸資料或是連接鍵盤滑鼠更加方便,影音介面提供兩個HDMI(MHL)、DisplayPort與Mini DisplayPort,玩家透過傳輸線也能將手機畫面輸入至MG279Q,背後有理線設計,使螢幕背後的傳輸線有條不紊。 啟用AMD FreeSync之前,除了準備支援FreeSync的ASUS STRIX Radeon R9 Fury顯示卡與MG279Q顯示器外,也建議搭配最新版本的顯示卡驅動程式,並使用DisplayPort 1.2版本的訊號線進行傳輸,以確保支援性,玩家可在MG279Q的OSD選單中,找到FreeSync開關設定,原廠預設為關閉,手動啟用後,AMD驅動程式會自動偵測支援,玩家在進入Catalyst Control Center選單中勾選,即可啟用AMD FreeSync功能。 測試項目選用近期熱門遊戲《俠盜獵車手5》( Grand Theft Auto 5)當中的測試功能,將解析度調整到2560×1440,並且關閉垂直同步功能(V-Sync)讓遊戲畫面不受到60張的限制,比較開啟與關閉FreeSync後的變化,如同文章開頭所描述,遊戲畫面發生閃爍或是斷裂的情況,通常是發生在快速移動或是場景旋轉的情況,玩家可能會感受到眼睛不適,或觀察到遊戲畫面斷裂,在FreeSync關閉的情況下,也較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當FreeSync功能啟用後,原先發生畫面斷裂、閃爍的場景,會因為顯示卡與顯示器的同步溝通,讓遊戲畫面更為順暢。 整體而言,ASUS STRIX Radeon R9 Fury採用Auto Extreme自動化製程,並且採用Super Alloy II超合金用料提升顯卡運作穩定度,加上DirectCU III散熱系統加持,讓Radeon R9 Fury GPU可以完全發揮應有的運算威力,搭配GPU Tweak II管理程式,可以隨應用變化調教顯示卡效能,利用DisplayPort介面與MG279Q電競顯示器組合後,就能啟用AMD FreeSync技術,大幅減少遊戲畫面當中的閃爍與斷裂情況發生,讓玩家可以享受到不同以往的新視覺感受。
-
用55美元的snickerdoodle迷你PC,來設計機器人吧!
因應Raspberry Pi單板電腦(single-board computer, SBC)所帶動的開放式嵌入裝置應用,市面上已有不少其他廠商推出類似的產品。這些產品有更便宜的、有模組化的、有擴充套件的,但要做到更高階的應用,可能得尋找更有power的產品了! 一家叫做krtkl (唸法為 Critical)的新創公司,於Crowd Supply群眾募資平台推出一款snickerdoodle (斯尼可塗鴉)的單板電腦,有著Raspberry Pi (樹莓派)的身軀,但配備更強的硬體功能,包含Gigabit乙太網路、802.11n Wi-Fi、藍牙4.0,還有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搭配一大堆I/O連接埠,讓你的嵌入式應用朝向更多樣化的領域。而這樣的配備基本款只要55美元,相當於你買Raspberry Pi + Wi-Fi + 藍牙Dongle 的總和而已。 低價單板電腦的發展趨勢從未斷過,krtkl表示自己想要打造一款能夠透過無線傳輸的方式,來控制馬達、感應器,搭配可客製化的各種輸入輸出埠,於是他們參考了Raspberry Pi或Arduino的設計,打造了這款Snickerdoodle的單板電腦。這個電腦可以拿來設計機器人、無線保全系統、路由器、天氣預報站或其他你能想像的各種應用,將原先被認為單板電腦產品只能做「物聯網」的應用,提升到下一個層次,並為「工業4.0」的應用領域邁進! snickerdoodle簡單的說,就是ARM + FPGA + 無線 + 154組可組態的 I/O埠,只有巴掌大小般,可用來設計來設計自駕機器人、可即時顯示圖像的無人機/空拍機、具有臉部辨識的無線保全系統等等。由於內建FPGA,因此硬體能夠on-the-fly即時重新組態,開啟了從馬達控制到機械視覺的應用範圍。 以下是snickerdoodle的硬體規格: ●處理器:雙核 ARM Cortex-A9 ●FPGA: 基本款:Xilinx ZYNQ 7010 (430K ASIC gates + 74 GMACs),升級款:Xilinx ZYNQ 7020 (高達1.3M ASIC gates + 276 GMACs) ●記憶體:基本款:512MB,另有升級款:1GB ●快閃記憶體:16MB NOR + microSD ●Wi-Fi:基本款:TI WL1831 (2.4GHz 802.11n);升級款: TI WL1837 (2.4GHz & 5GHz 802.11a/b/g/n) ●I/O埠:基本款: 154組,升級款: 179組 ●microUSB:做為串列終端機與5V電力來源 ●通訊埠&其他:SPI, I2C, CAN, UART, JTAG, Gigabit乙太網路 ●電力輸出規格:3.7V至17V ●面積大小:50.8 x 88.9mm ●支援作業平台:Linux、ROS、ArduPilot、OpenCV、FreeRTOS、OpenROV、Android、Octoblu ●手機應用平台:iOS/Android 除了snickerdoodle基本款只售55美元,升級款則要售155美元。看起來已經快要跟一般桌上型電腦的等級相當,不過,由於這類電腦主打高階的嵌入式應用,且功能夠強,因此有需要的人,可以趕快去他們的募資網站去支持一下喔! (1) (2) (3) (4) (5)
-
LAN Party輕巧帶著走,微星MSI Nightblade MI電競主機開箱評測
史上最強的迷你電競桌機來了!這次,微星帶來了全新的MSI Nightblade MI,要讓遊戲玩家體驗超強的戰鬥力! 微星Gaming(電競)系列產品,以紅色的主題顏色,來主攻遊戲市場。目前微星的GAMING系列產品線,除了主機板、顯示卡、筆電、AIO(一體成型電腦)之外,還有桌上型電腦。這次微星所推出的迷你電競桌機-Nightblade MI,同樣主打電競功能,具有10公升的嬌小身軀,即使帶到LanParty會場也很方便。主機前面板有Gaming G Series的龍形圖騰,在機身右上角有個開關、其下方有可充電的USB 3.0埠,與耳麥插孔,以方便電競玩家隨時插上耳麥上場。 配備方面頗講究,其內部的主機板採用微星第四代軍規認證料件,搭載正規Intel Core i5-4460S處理器,以及正規桌機版的NVIDIA GeForce GTX 960 2GB顯示卡,擁有與桌機相同效能,但其散熱設計與靜音風扇非常安靜,提供舒適的使用空間。內建Windows 10,可執行未來的DirectX 12遊戲。在音效方面,提供7.1聲道音頻,搭配Audio Boost 技術,能享受到更優越的聽覺饗宴。隨附的MSI Gaming Center工具提供電腦各種系統設定、XSplit Gamecaster可提供遊戲線上實況直播。 在主機內部,空間雖然小巧,但擴充能力絲毫不輸給桌機。包含可容納29cm的中高階顯示卡,可以裝到NVIDIA GeForce GTX 970等級的顯示卡。在主機的上方,還提供了1組2.5吋磁碟槽(可以用來安裝硬碟機或SSD)和2組3.5吋磁碟槽(其中1組已佔用),能夠擴充成RAID磁碟陣列來加速系統存取。主機內部的所有排線都已固定好,在主機板部份有預留1組DIMM插槽,可以再插一條8GB DDR3來擴充至16GB。若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將CPU插槽的Core i5-4460S換掉,升級成更高檔的CPU。不過要注意的是,其內建的350W (80 PLUS銅牌認證)電源供應器,是否能應付這些元件的耗電量。 在效能測試部份,由於系統配置的是一般的硬碟,而非SSD,因此開機速度無法與SSD相比,但由於配置1TB的大容量,因此可以塞入不少遊戲。以CrystalDiskMark檢測硬碟存取效能,循序讀寫分別為191MB/s、181MB/s。而PCMark、3DMark等成績都還不錯。至於遊戲方面,以2K (2560x1440)解析度執行GTA V遊戲,皆有45~55FPS的高水準表現。平常GPU溫度大約44°C,透過FurMark燒機20分鐘後,溫度達80°C。耗電量部份,平常Windows 10桌面模式僅耗32W,執行重量級遊戲時,只飆升到170W。以下是各種測試結果。 在上述的各項測試結果中,可發現MSI Nightblade MI的效能相當不錯。可說是既可玩遊戲、又可省電的迷你電競桌機。有鑑於3C產品迷你化,當遊戲機都可以擁有那麼輕巧的體積與外型,為什麼PC就一定要做得那麼大呢?微星的Nightblade MI打破的這個束縛。賦予玩家輕巧體積、時尚外型,高效省電、安靜無聲、擴充能力等需求,讓玩家不必侷限於需要買超大型電競機殼,然後很費力地扛到LAN Party會場。整體而言,MSI Nightblade MI適合喜歡輕巧主機,又能玩重量級遊戲的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微軟逆襲!Windows 10最強13吋筆電Surface Book現身
昨天晚上微軟如期舉辦了Windows 10 devices發表會,也一如會前大家所預期的,微軟發表了兩款旗艦手機Lumia 950、950 XL(搭載水冷散熱、Windows 10),搭載曲面螢幕並支援iOS、Android、Windows 10 Mobile三大系統的第二代運動手環Microsoft Band,並公佈HoloLens的新應用與售價,以及重量比MaBook Air還要輕的Surface Pro 4後,終於揭曉了今日的One more Thing,全新的平板/筆電二合一產品,也是一款掛上微軟品牌的筆電「Surface Book」。 先從外表來看,全機銀色的Surface Book機身採用鎂合金材質,整體外觀設計看起來有點兒MacBook的影子,機身兩側僅搭載2組USB 3.0、SD記憶卡讀卡機以及一組Mini DisplayPort;較為可惜的是並未搭載USB 3.1 Type-C連接埠。不過內建的硬體規格倒是受到許多外媒一致讚揚,尤其是其所使用的13.5吋PixelSense螢幕,擁有3000x2000解析度(3:2),並支援267 PPI的10點觸控,這可是比同級中的13吋MacBook Pro所擁有的227 PPI還要來得更高。 除此之外,Surface Book還採用了Intel最新的Skylake架構,處理器會有Core i5和Core i7兩種版本,記憶體預設皆是8GB,不過最高規格的Core i7版將會配上16GB;儲存裝置則是全數使用SSD,目前有128GB、256GB、512GB可供選擇,未來也會推出1TB的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硬體規格全內建在螢幕裡,而鍵盤底座部分,還內建了使用GDDR5記憶體的NVIDIA GeForce GPU,和一顆額外的電池。也就是說使用者只要把螢幕拆下就能把Surface Book當成平板使用,而當需要進行大量圖形計算時,就接回鍵盤底座,結合獨立顯示晶片來執行更強大的運算,當然也可以把整個螢幕翻到背面當作繪圖螢幕來用。 這次Surface Book的螢幕轉軸同時也是連接器的設計相當特別,與聯想的Yoga鉸鏈式轉軸有異曲同工之妙,微軟將其稱為「Dynamic Fulcrum」;同時微軟也宣稱,接上底座後的Surface Book擁有12小時的電池續航力。Surface Book的體積也相當輕薄,單平板部分的話,厚度只有7.7mm、重量也只有720公克;當與鍵盤底座連結後,厚度也只有13到22.8mm,重量也壓在1.5公斤左右,與一般市售Ultrabook差不多。 Surface Book建議售價部分,會依據不同的硬體規格而有所差異,價格帶會落在1,499美元到2,699美元之間,10月7日便開始接受預定,10月26日在美國搶先上市銷售,台灣上市時間未定。 ★ Core i5 / 8GB RAM / 128GB:1,499美元 ★ Core i5 / 8GB RAM / 256GB:1,699美元 ★ Core i5 / 8GB RAM / 256GB / dGPU:1,899美元 ★ Core i7 / 8GB RAM / 256GB / dGPU:2,099美元 ★ Core i7 / 16GB RAM / 512GB / dGPU:2,699美元 資料來源: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