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華擎ASRock Z270 Extreme 4實測開箱,玩家級物超所值炫光電競主機板
為迎接最新Intel Z270晶片組的上市,國內各大主機板廠商早已規劃出各式主機板產品,從高階到低階都有,以滿足各消費族群的需求。以下就讓我們先來看看華擎(ASRock)所推出中階產品,最新發售的ASRock Z270 Extreme 4主機板吧! 華擎(ASRock)在主機板產品線,主要規劃出Extreme、Overclocking、Gaming等系列,其中Extreme極致系列,超頻為其主打特色。其主機板以用料實在,同時提供超高C/P值,讓玩家能夠用到最優惠的價格,買到物美價廉的高階主機板。 這次在Intel 200系列晶片組上市之際,華擎也推出Z270 Extreme 4主機板,同樣承襲該系列的超頻基因,搭配這次也加入RGB燈效,可外接LED燈條,協助玩家組裝出可超頻又具備燈光絢麗效果的高階電競主機。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透過圖說,來帶領大家了解這張主打超頻玩家市場的華擎ASRock Z270 Extreme 4主機板吧! 華擎(ASRock)主機板有Extreme、Overclocking、Gaming等系列,其中Extreme極致系列,超頻為其主打特色。其主機板以用料實在,同時提供超高C/P值,讓玩家能夠用到最優惠的價格,買到物美價廉的高階主機板。這款Z270 Extreme4,採用黑白兩色主題配色,主機板中間有個X的圖像非常顯眼。同樣承襲該系列的超頻基因,並加入Aura RGB LED燈效,可外接LED燈條,協助玩家組裝出可超頻又具備燈光絢麗效果的高階電競主機。提供4組DDR4插槽與3組PCIe ×16插槽,其中兩組PCIe x16插槽上配有鋼鐵強化設計,可防止板彎,可支援最多3-way SLI或CrossFireX的多繪圖卡運作(x8/x8/x4)。在用料上也非常講究,同樣採用Super Alloy超合金設計哲學,搭配高密度電容,以及超大鋁合金散熱片,提升系統穩定度。華擎主機板提供4年保固服務,只要上網登錄即可。 在儲存設備支援度上,提供8組SATA 6Gb/s插槽,在PCIe插槽兩旁,有一組Ultra M.2插槽,以PCIe 3.0 x4連接,傳輸頻寬高達32Gb/s,可以用來安裝M.2介面的SSD,發揮SSD效能極限。另外主機板靠近背面I/O區有預留一組M.2 Key E插槽,可安裝Mini-PCIe Wi-Fi介面卡,升級到無線網路連網能力。在音效方面,華擎提供Purity Sound 4「天籟美聲4代」音效技術,採用Realtek ALC1150高傳真120dB訊噪比音效晶片,賦予玩家更純淨自然的超優質音效饗宴。在網路方面,內建1組Intel I219-V Gigabit LAN,提供超穩超快網路傳輸效能。在周邊連接埠方面,背板提供4組USB 3.0、2組USB 3.1 (Type-A/C各1)與4組USB 2.0埠。顯示輸出則支援DVI、D-Sub、HDMI,傳統螢幕、新螢幕都吃,免接顯卡就可三螢幕輸出。 華擎主機板的UEFI BIOS,提供EZ模式與進階模式。可一鍵超頻,或在O.C. Tweaker頁面依照特殊的超頻需求來做細部調整。在System Browser也有類似微星BIOS一樣的瀏覽主機板上面的各元件,並偵測出各插槽/插孔所安裝的元件,讓初學者能夠快速就手。在Windows環境下,華擎提供了一站式的好用工具程式:App Shop,不僅能偵測最新BIOS、驅動程式、工具程式,並提供安裝與更新服務,此外還有各式線上遊戲的安裝試用、虛擬寶物領取,並提供防毒軟體試用版。像是AppCharger提供USB快充功能。XFast LAN則是即時網路流量監控程式,讓網路管理更有效率。A-Tuning則是一鍵超頻、Auto RGB LED可調整燈效。App Shop可讓玩家發揮出主機板的最佳效能與應用。 ASRock Z270 Extreme 4主機板的話,台北光華商場正熱賣中,原價屋報價:4,700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ASRock Z270 Extreme 4主機板,對於其完整的功能設計,以及物超所值的價格印象深刻。 整體來說,這是一張玩家級物超所值炫光電競主機板。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上下夾擊、步步逼宮!AMD Threadripper 8月上市,799美元起。另Ryzen 3於7/27上市
AMD自2017年上半年正式推出Ryzen 7與5處理器家族,並在市場打贏漂亮的第一仗之後,AMD於Computex 2017公佈了新的Ryzen Threadripper家族,以及EPYC伺服器家族,將全面進逼其競爭對手!2017年的處理器市場開始熱鬧起來!消費者在選購上,也有更多的選擇了! AMD於7/14在Facebook粉絲團,公布了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上市日期、建議售價,以及效能初步比較,以及Ryzen 3的上市日期,以下就是影片重點節錄!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3pJ_--nf5E AMD放出影片,介紹最新Ryzen Threadripper與Ryzen 3的動態 在開始介紹Threadripper之前,我們先來看看Ryzen家族的最後一塊拼圖,也就是Ryzen 3。喊了那麼久,AMD終於要在7/27正式補齊,Ryzen 3將會有兩個型號,至於價格方面尚未公佈,應該很快就會有消息!此CPU的定位在入門級,主要競爭對手當然是瞄準Intel的Core i3市場。但以AMD的策略行銷方式來看,通常建議售價方面會比對手還來得更有殺氣!玩家若有要在暑假期間組裝入門級電腦的話,可以稍微期待這顆Ryzen 3的來臨! (01) Ryzen 3 1300X: 4核心、4執行緒、3.5~3.7GHz (02) Ryzen 3 1200: 4核心、4執行緒、3.1~3.4GHz AMD自Computex 2017發表了Ryzen Threadripper,以更多核、更大顆的設計,讓效能再往上提升。這次發表的Ryzen Threadripper,共有兩款,分別如下: (01)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16核心、32執行緒、3.4~4.0GHz,999美元 (02)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 12核心、24執行緒、3.5~4.0GHz,799美元 兩者預計都是在8月上市!至於效能方面,從初步公佈的影片看來,似乎Ryzen Threadripper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一路領先Intel的i9-7900X。看來,想要買極致效能處理器的玩家,可以期待AMD Threadripper正式後的效能表現囉! 影片來源: 資料來源: AMD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透過影片公布各界殷切期待的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規格、定價與供應時程等細節,並同步發表Ryzen 3桌上型處理器的規格以及上市日期。此外,AMD全球資深副總裁暨運算與繪圖事業群總經理Jim Anderson也在部落格中分享產品最新訊息。 Ryzen Threadripper將在8月初搶進全球高階桌上型電腦市場。除了先前發表的16核心32執行緒版本,還將推出一款12核心24執行緒的型號。兩款產品都不鎖倍頻,並且採用全新Socket TR4插槽,支援四通道DDR4並具備64通道PCI Express介面。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內含16核心,基本時脈為3.4 GHz,可精準提升至4.0 GHz。而Ryzen Threadripper 1920X為12核心產品,基本時脈則為3.5 GHz,可精準提升至4.0 GHz。 如影片所展示,兩款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在Cinebench r15的效能跑分都超越Intel 7900X。AMD按既定時程在8月初推出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及配套主機板,Dell Alienware Area-51 Threadripper Edition系統將於7月27日開放預訂。 此外,AMD同時宣布Ryzen 3桌上型處理器的規格與供應時程,將推出兩款4核心4執行緒、Zen核心CPU的桌上型處理器型號。其中Ryzen 3 1300X的基本時脈為3.5 GHz,提升時脈為3.7 GHz,而Ryzen 3 1200的基本時脈為3.1 GHz,可提升至3.4 GHz。這兩款型號將於7月27日全球上市。 新產品詳細資訊如下,如有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Ryzen Threadripper:預計於8月初上市 •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6核心32執行緒,時脈3.4/4.0 GHz,售價999美元 •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12核心24執行緒,時脈3.5/4.0 GHz,售價799美元 Ryzen 3:預計於7月27日上市 • Ryzen 3 1300X:4核心4執行緒,時脈3.5/3.7 GHz • Ryzen 3 1200:4核心4執行緒,時脈3.1/3.4 GHz 相關資源: • 更多關於: • 更多關於: • 更多關於: • Facebook: • Twitter: • Twitter: (01) (02)
-
Intel推出Xeon Scalable家族處理器,比AMD EPYC快高達46%,將再掀起伺服器CPU戰火
受到AMD EPYC大塊頭伺服器處理器的大軍壓境之下,Intel可不是省油的燈。這次一口氣發表了最新的Xeon Scalable(可擴充)處理器家族,這條牙膏擠得漂亮,馬上要讓對手重返「農藥」?!到底這次Intel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傳統處理器架構,為了將效能再往上提升,除了透過「內功」(內建多核心架構)之外,再來就是透過「外功」(多顆處理器的合璧)的方法,讓需要大量密集且即時運算需求的伺服器,能夠快速回應與運算。因此伺服器處理器通常設計成具有大量的快取容量,而且可以用多顆處理器做運算,搭配伺服器的多CPU腳座,或是刀鋒伺服器等擴充卡設計,來提升伺服器的整體運算效能。 為應付日益複雜的資料中心運算需求,Intel早在2011年規劃新一代的伺服器處理器,並於2016年中送樣給客戶做測試。這次全新的Xeon Scalable Family處理器,代號為Skylake-SP (SP = Scalable Processor),是專為現代虛擬化與混合雲環境所設計。其架構最大的改變在於,將原本環狀架構的設計,改成全新的Mesh(網格)架構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處理器之間的資料傳遞可以更即時、快速,提供持續穩定的低延遲性,並對CPU核心與執行緒之間的資料分享與記憶體存取進行最佳化,有利於記憶體頻寬與容量。針對2、4、8個以上插槽組態,可提供有效率的資料流擴充。 相較於2013年推出的Xeon E5/E7系列而言,這次的Xeon Scalable家族,適用於軟體定義(Software Defined)、網路功能虛擬化(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基礎架構。其靈活性,可讓軟體業者產業針對記憶體、網路與儲存效能上做各項最佳化。由於這代的核心數量的提升,可讓虛擬機(Virtual Machine)的總容量數(Volume),比起四年舊伺服器還多了高達4.2倍,可幫助企業降低65%的總持有成本(TCO)。 此外,Xeon Scalable家族支援AVX-512指令集,可以處理512-bit的暫存器,資料處理量將是以往AVX-256的兩倍。至於2013年所推出的Intel QuickAssist Technology硬體加速器(能提高加密效能,適用於路由器與安全防護設備),在這代的Xeon Scalable也整合進去CPU裡面,讓1K封包加密速度與8K影像圖塊的壓縮速度,可高達100GB/s,這樣做密集的大量運算(如挖礦)時,能降低處理器使用資源,同時又提供更高的資料安全性! 這次,Intel於7/12正式發表的Xeon Scalable Processor家族,還分成Platinum(白金)、Gold(金)、Silver(銀)、Bronze(銅)等四個等級,不再使用先前的E7、E5和E3來命名了!這次Intel推出的全新一代Xeon處理器,涵蓋了2路、4路及8路...共51款全新CPU型號,最高版本具備28核心、56執行緒,整體執行效比上一代還提升高達65%。不僅提供了彈性化(Scalable)升級特性,整合了新一代的Omni-Path Fabric(光纖)互連網路架構,讓處理器之間的傳輸頻寬更快,同時能提高能效,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滿足企業在各種伺服器的應用需求。 有關於產品,型號整理如下: (1) Xeon Platinum 81xx系列:共有8180、8180M、8176、8176M、8176F、8170、8170M、8168、8164、8160、8160M、8160T、8160F、8158、8156、8153等16種型號。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Platinum 8180,具有28核、56執行緒架構,基礎時脈為2.5GHz,Turbo時脈為3.8GHz,L3快取達38.5MB (每核心1.375MB),TDP達205W,官網建議售價為10,009美元。 (2) Xeon Gold 61xx與51xx系列:共有6154、6152、6150、6148、6148F、6146、6144、6142、6142M、6142F、6140、6140M、6138、6138T、6138F、6136、6134、6134M、6132、6130、6130T、6130F、6128、6126、6126F、5122、5120、5120T、5119T、5118、5115等32種型號。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Gold 6152,具有22核、44執行緒架構,基礎時脈為2.1GHz,Turbo時脈為3.7GHz,L3快取達30.25MB (每核心1.375MB),TDP達140W,官網建議售價為3,655美元。至於Xeon Gold 5120則具有14核、28執行緒架構,基礎時脈為2.2GHz,Turbo時脈為3.2GHz,L3快取達19.25MB (每核心1.375MB),TDP達105W,官網建議售價為1,555美元。 (3) Xeon Silver 41xx系列:共有4116、4116T、4114、4114T、4112、4110、4109T、4108等8種型號。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Silver 4116,具有12核、24執行緒架構,基礎時脈為2.1GHz,Turbo時脈為3.0GHz,L3快取達16.5MB (每核心1.375MB),TDP達85W,官網建議售價為1,002美元。 (4) Xeon Bronze 31xx系列:共有3106、3104等2種型號。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Bronze 3106,具有8核、16執行緒架構,基礎時脈為1.7GHz,L3快取達11MB (每核心1.375MB),TDP達85W,官網建議售價為213美元。 註:上述處理器數字後面的代號方面,T代表10年產品週期,F代表整合Omni-Path設計,M則代表有2組DRAM控制器設計,讓原先可擴充到768GB的記憶體上限,倍增至1.5TB的上限。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這次新品發表會的簡報,來看看全新Xeon Scalable Processor的威力,以及應用的領域有哪些吧! (01) (02)
-
10GbE Multi Gigabit Switch旋風來襲,BUFFALO BS-MP2008 8-Port報價美金597.89元
號外:「10GbE Multi Gigabit Switch來了!8-Port版本BUFFALO BS-MP2008,最新市場報價,美金:597.89元(折合台幣:18,280元),12-Port版本BUFFALO BS-MP2012,最新市場報價美金:694.99元(折合台幣:21,250元)」 今年2017年2月份,BUFFALO推出的兩款企業版(法人樣向)10GbE Multi Gigabit Switch,支援RJ-45銅線有線網路,對應2.5GbE、5GbE與10GbE,分別是8埠的BUFFALO BS-MP2008與12埠的BUFFALO BS-MP2012。BUFFALO建議售價,8-Port版本BUFFALO BS-MP2008,建議售價:日幣98,000元(折合台幣:26,250元),12-Port版本BUFFALO BS-MP2012,建議售價:日幣158,000元(折合台幣:42,320元)」 10GbE Multi Gigabit Switch交換器,這種支援RJ-45銅線有線網路,對應2.5GbE、5GbE與10GbE,新一代的10GbE交換器,是從2016年開始推出,不過,正式上市的時間,則是在2017年,目前已經開始在全球販售。 值得注意的,新一代10GbE Multi Gigabit Switch交換器,比起舊版10GbE Switch交換器,價格還要更為便宜。 最新,8-Port版本BUFFALO BS-MP2008,美國amazon已經開賣,最新市場報價,美金:597.89元(折合台幣:18,280元)。日本地區也已經開賣,最新市場報價日幣:79,655元(折合台幣:21,340元) 最新,12-Port版本BUFFALO BS-MP2012,美國amazon已經開賣,最新市場報價美金:694.99元(折合台幣:21,250元)。日本地區也已經開賣,最新市場報價日幣:126,300元(折合台幣:33,830元) 隨著BUFFALO推出的兩款企業版(法人樣向)10GbE Multi Gigabit Switch的開賣,代表著有線網路正式進入10GbE Multi Gigabit時代,可以對應2.5GbE、5GbE與10GbE,玩家們準備好了嗎?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 商圈動態】: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Epson發表最新雙眼穿透式智慧眼鏡Moverio BT-300,空拍機的最佳拍檔,發表會現場直擊
自Google發表Google Glass之後,這款配有光學頭戴式顯示器(OHMD)的可穿戴式電腦,就成為市場焦點。原先Google Glass的目標,就是希望以免手持、可直接在眼鏡上呈現各種資訊,搭配AR(擴增實境)來提供更多的智慧應用。雖說2015年Google宣布將停止生產Google Glass,只致力於產品的開發,但其他廠商仍繼續進行智慧眼鏡的研發,並試著尋找出其在市場的應用。如今已有不錯的佳績。 Epson (愛普生)自2011年就投入智慧眼鏡的研發,如今已歷經6年,特別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開發出消費用、商業用、產業用的智慧眼鏡。至今已推出6款智慧眼鏡產品,並有開放出自己的SDK(軟體開發工具)與App Market(軟體市集)平台,賦予各方開發者加入開發智慧眼鏡的應用程式。 除了開發軟硬體產品之外,Epson更透過跨業合作,來發揮出智慧眼鏡的最佳應用。該公司與DJI(大疆)結盟,讓其智慧眼鏡可搭配DJI的空拍機來使用。只要玩家戴上Epson智慧眼鏡,即可以第一人視角觀看到DJI空拍機的即時拍攝畫面,如此一來就像自己翱翔在空中一樣,以第一視角來選擇要拍攝的角度與畫面。這樣的應用,對於空拍機的玩家來說非常方便,這樣就不須低著頭看著遙控器的空拍畫面,又或者遙控器根本沒有內建空拍畫面時,得透過盲拍來調整角度。只要搭配Epson智慧眼鏡,就可以解決這些困擾,不用再當低頭族,直接仰頭往天上看空拍機。非常方便。再加上Epson智慧眼鏡配有DJI專屬的App,可做到更多空拍的樂趣。讓空拍更直覺,更安全,拍攝的畫面更加完成。 以下就是這次Epson發表的全新空拍機產品內容,以及發表會現場直擊。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的應用被視為近年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之一,企業亦相繼投入相關軟硬體的開發。全球創新科技領導品牌Epson,自2012年跨入智慧穿戴眼鏡領域,不斷精進產品性能並擴增應用方式,以創新科技為消費者帶來超乎期待的視覺體驗。宣布第三代雙眼穿透式智慧眼鏡Moverio BT-300正式於台灣上市,以「潮、廣、美」為設計理念,打造市場上最輕盈、擁有科技時尚外型、畫面更細緻的雙眼穿透式智慧眼鏡,應用層面相當廣泛之外,卓越設計更獲得2017年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肯定! Epson Moverio BT-300具備擴增實境的多元應用功能,戴上BT-300並與空拍機連結,可讓玩家以第一人稱角度體驗空拍機的俯瞰視野,並同步於螢幕上獲取相關飛行數據,開啟最身歷其境的個人飛行體驗!此外,空拍機玩家也能隨時透過穿透式鏡片監看空拍機的飛行狀態,讓玩家能自在操控空拍機、快意遨遊最安心。除了與空拍機結合的應用以外,BT-300也能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影音娛樂的即時獨享環境,隨時隨地觀看多媒體影片、進行遊戲娛樂,創造個人影音娛樂新定義! 調研機構IDC預估報告註一指出,2017至2018年間,虛擬實境的應用與開發數量將多於擴增實境。2018年後,擴增實境的市場將大幅成長並迅速拓展其應用方式。台灣愛普生影像科技事業部總經理輝偉偉表示:「BT-300不僅滿足使用者的個人影音娛樂需求,透過與空拍機的結合與應用,更創造了新的使用模式與體驗。2016年,Epson已將Moverio智慧眼鏡科技導入MERCEDES AMG PETRONAS車隊F1賽事之中,讓參觀貴賓在各區域的導覽中,可透過穿透式鏡片同步獲取影像即時說明,以及社群媒體、車手等相關數據,令導覽體驗更為豐富生動。Epson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慧穿戴眼鏡將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成為個人專屬影音導覽裝置,並大幅進入產業、教育及醫療等領域。Epson也非常期待,透過與應用開發夥伴的合作,在擴增實境領域中共創應用與發展的可能性,共同為消費者打造更智慧的科技新生活。」 Epson秉持「省、小、精」核心理念,採用更時尚、精巧的機身設計,使BT-300的重量僅69克,相較於前一代產品重量大幅減少了20%,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令配戴重心更為穩定,並可於眼鏡外直接配戴,大幅提升使用者配戴時的舒適度。BT-300採用了矽基OLED顯示器投影系統,擁有HD高畫質影像(1280x720)及更寬廣的色域範圍,影像對比度更提升至100,000:1,使擴增實境影像內容可完美地與實地背景融合,顛覆使用者的個人影像娛樂體驗。BT-300同時搭載可強化運算功能的Intel® Atom™ X5處理器,採用Android 5.1作業系統,眼鏡的前置相機也提升至500萬畫素,支援Wi-Fi /手機無線網路、藍牙、USB等多元連接方式,並可透過方向鍵與觸控軌跡板移動畫面中的游標,提供使用者絕佳的視覺體驗與享受。 註一:IDC調查報告(Worldwide Spending on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Forecast to Reach $13.9 Billion in 2017, According to IDC) 為讓大家了解目前智慧眼鏡可應用到的場域與情境,以下是Epson的產品發表會現場直擊,就讓我們透過其簡報與產品試用,來看看智慧眼鏡要怎麼玩。
-
GIGABYTE AERO 15開箱實測,兼顧美工繪圖與電競娛樂的輕薄筆電頂尖之作
技嘉推出的AERO系列超輕薄筆電,採用文武雙全的設計理念,讓輕薄與高效能並具,同時符合商與或娛樂的需求。先前推出的AERO 14,共有黑色、橘色與綠色款等三種款式。上蓋採用特殊的奈米壓印(NIL) 技術,成就出高質感、低污染的纖薄機身,搭配獨特金屬質感,不同角度能帶出立體光影變化,碳纖紋路流露出獨有的3D立體觸感。 這次,技嘉再推出AERO 15,為15吋窄邊框螢幕的機種,同樣是主打超快效能的超薄電競筆電。只是這次不一樣的是,AERO 15領先業界與色彩權威Pantone合作,其每一台AERO 15在出廠前皆經過Pantone原廠校色儀校色過,因此螢幕能夠呈現出最真實的色彩,適合美工繪圖、創意工作者,在呈現作品時,能以無色差、與真實世界相同的顏色呈現出來,讓創意不再受限,成為隨時可帶出去的行動繪圖工作站。 相較於一般主打電競功能的筆電來說,AERO 15可說是集「大螢幕、高效能、超輕薄、真色彩」等各項特色於一身,滿足電競玩家們的需求,更可滿足商務人士、創意工作者在效能與輕薄上的需求。在大螢幕方面,AERO 15配備了15.6吋的霧面顯示器,並採用窄邊框設計,等於是14吋機身擁有了15.6吋的大視野,讓設計空間更寬裕,視界看得更廣泛,螢幕解析度為FHD (1920x1080),並有UHD (3840x2160)的機種。高效能方面,AERO 15內裝採用最新Intel Core i7-7700HQ處理器,運作時脈為2.8~3.8GHz,比上一代6700HQ的2.6~3.5GHz還快7.6~8.5%。同時搭配16GB DDR4-2400記憶體,以及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繪圖處理器,加上內建超快速的M.2 SSD,不僅開機速度快,且執行各式應用軟體、遊戲軟體都能瞬間載入,讓遊戲效能與美工創作都發揮到極致,提供遊戲玩家們最佳的娛樂享受,並提供創意工作者更快速的系統反應之需求。 在超輕薄方面,AERO 15的機身重量僅有2.1公斤(含電池與SSD),其變壓器也只有475克。相較於其他15吋的高效能筆電動輒3~5公斤來說,AERO 15可說是非常輕薄。至於真色彩方面,AERO 15的螢幕已有經過Pantone校色過,能提供最真實的色彩。若您拿取色票,跟螢幕所呈現的顏色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顏色是一模一樣,不像一般的螢幕會有色偏現象。因此對於從事平面設計、美工、繪圖等行業的消費者,在設計各種作品時,就可以直接在螢幕上實作,不須真正列印出來,或做出實際樣品出來驗證真品的實際顏色,讓創意不因螢幕的色差而打折。 在音效方面,這款筆電機身內建兩組2W喇叭,並內建Dolby Digital Plus音效技術,讓音效能夠完美呈現,賦予玩家高品質、具臨場感的音效享受與震撼力,搭配前置的Webcam,與內建的麥克風,讓實況主們能夠將遊戲畫面即時傳送給觀眾或粉絲,再造網紅的高人氣。在連網設計方面,內建了Intel AC-8265雙頻無線網路(支援802.11n/a/ac),並支援藍牙4.2 + LE的功能,提供完整的無線連接能力。筆電本身具備RJ45乙太網路孔,提供Gigabit Ethernet的有線網路連接能力。至於在儲存空間方面,則是內建M.2 SSD 512GB的儲存空間。 至於擴充性方面,AERO 15提供3組USB 3.0、1組USB 3.1 Type-C接頭 (支援USB 3.1裝置,與Thunderbolt 3周邊),並提供HDMI 2.0、mini-DisplayPort 1.3等視訊輸出介面。此外還內建了SD/SDHC/SDXC讀卡機。至於變壓器除了提供筆電供電或充電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1組USB充電孔,輸出電量為5V / 2.1A,可為iPad這類需要大電量的行動裝置來充電,讓行動商務人士在幫筆電充電時,也能順便幫手機或平板充電。 筆電的鍵盤區,採用孤島式大鍵帽鍵盤,共有101鍵,並採用全彩單點燈效設計,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指定每顆按鍵的背光顏色,共有1680萬色可供選擇,搭配各種燈效,可在鍵盤上發揮出五光十色的動人樂章。除此之外,還能針對不同的遊戲來設定會用到哪些按鍵,以方便玩家快速按到對的按鈕。再加上具備Macro(巨集)設定功能,玩家可以將各種招式預先錄製好,以便在遊戲中一鍵發大絕,贏得勝利! 在軟體方面,內建Smart Manager軟體可輕鬆設定筆電的各種功能,包含音量、亮度、電源模式、無線功能開閉、攝影機開關、觸控板開關、螢幕切換、滑鼠速度、字形設定、螢幕鎖、Pantone校色、螢幕色溫、風扇轉速…等等。至於Smart Dashboard則可監控CPU、GPU、記憶體、網路、風扇等使用狀況,並進而調整效能模式與風扇轉速。而Smart Update則可快速將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升級、Smart USB Backup則可將系統備份至隨身碟,以備日後還原之用。 一般使用情況下,獨顯(NVIDIA GPU)是開啟的,若進入BIOS設定,將3D Graphics Acceleration選項關閉,即可改用內顯(Intel GPU)來運作,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提供行動人士全天候的使用需求。 在效能方面,因配置了NVIDIA GTX 1060等級的GPU,因此各式主流的遊戲,在Full HD的解析度下皆有不錯的表現,請見附表的各項測試成績中,在DirectX遊戲方面以Full HD (1920x1080)的最高畫質測試,幾乎都能提供60 FPS以上的超強悍效能。至於VR方面,在SteamVR測試下達到6.8高分,可以玩簡單的VR遊戲。而在OpenGL的效能方面,嘗試以SpecViewPerf 12做測試,可發現大多數專業軟體都有不錯的效能。 其他實測效能方面,以FurMark燒機15分鐘,獨顯GPU溫度為40~75°C。在耗電量方面,待機時為20~99W,滿載時達到104W。至於電池壽命方面,以PCMark 8實測一般工作時,可以支撐3.5小時以上,若關閉獨顯的話,最長可撐大約5~6小時。整體來說,GIGABYTE AERO 15,重量只有2.1公斤,能讓「商務應用」與「遊戲娛樂」都能一機搞定。消費者外出可以拿來辦公,其15吋螢幕幾乎完勝其他筆電,而回到家時,就可以拿來做娛樂用途,不管是看電影或是玩遊戲,都能一機勝任!值得推薦給專業人士以及玩家們選購。 #綜合評比: 外型:★★★★☆ (4.5分) 輕薄:★★★★☆ (4.5分) 散熱:★★★★ (4分) 功能:★★★★☆ (4.5分) 效能:★★★★☆ (4.5分) ▼表1 產品規格配備 ▼表2 元件與綜合效能評測數據 ▼表3 遊戲相關評測數據 ▼表4 繪圖類效能評測軟體測試數據 這次,實測開箱了GIGABYTE AERO 15輕薄筆電,對於其輕薄的外型設計,搭配高階的硬體配備,能兼具玩家、商用、美工繪圖人士等需求。因此PCDIY!這裡給予高度的評價。整體來說,AERO 15是輕薄商用、專業、電競筆電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市場行情:64,900元起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就是要挖礦!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
自勒索病毒於2016年與2017年開始發威,加上被綁架的電腦都是用虛擬貨幣(如比特幣)來支付贖金,不少受害者為贖回自己的寶貴資料,不惜斥資來進行資料搶救大作戰,不少受害者是將實體金錢兌換成比特幣,來贖回自己的檔案。除了勒索病毒之外,由於區塊鏈(Blockchain)有新的技術產生,再加上日本政府4月1日起將比特幣視為合法支付方式,造成比特幣匯率水漲船高,使得原本這幾年開始逐漸轉淡的挖礦熱,最近又再度興起。甚至夯到現在要在市面上買到較高C/P值的顯示卡,已經沒有貨了! 在大家紛紛搶搭這次挖礦列車的同時,還是有不少人不了解什麼是挖礦?電腦要怎麼挖礦?挖礦需要哪些設備?怎樣購買才是最好的投資?具有最大的回收比例?為此,電競大廠微星科技(MSI)於6月16日舉辦了一場「挖礦淘金熱」的現場直播介紹,現場邀請到挖礦達人「紫風」,來為大家介紹微星最佳的挖礦專用主機板與顯示卡,帶領玩家們加入挖礦賺虛擬幣的淘金行列。 「挖礦淘金熱」現場直播錄影存檔: 為深入了解挖礦的產品選購,以及挖礦的技巧,PCDIY!(以下簡稱「P」)也在現場專訪到挖礦達人「紫風」(以下簡稱「紫」),來為大家釋疑!以下就是PCDIY!的專訪內容。 P:最近挖礦潮正夯,不少人在選購顯示卡時都不曉得選哪一張比較好?請問您推薦使用哪一張顯示卡?為什麼? 紫:目前顯示卡方面,以走OpenCL的AMD顯示卡是最優先推薦的,因為AMD顯示卡可以透過某些方式,讓其運算能力更加優異,提升到30~40%的效能,但由於A家顯卡目前大缺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了!因此不少人為了挖礦,就只能選擇NVIDIA的顯卡來使用。N家的9系列(GTX 900家族)與10系列(GTX 10家族)最大不同處,在於10系列已把單浮點(即單精度浮點數格式,Single-precision Floating-point format)的計算能力補回來了,剛好挖礦最需要的就是單浮點。因此9系列不適合挖礦,但10系列都是適合挖礦的。 P:您剛剛說到A卡是透過什麼方式,來增加效能的?是否可以更詳細地說明細節?以及如何操作? 紫:即透過修改記憶體時序(Memory Timings)方式,來提升運算效能。就好比像是開車,一般狀況是低時速以1檔、2檔,高時速是以3、4檔。若要達到最大出力的話,就等於在時速200KM時依然以1檔的方式來開車。如此一來對於挖礦來說,就有非常強力的效能提升效果。至於如何修改的部份,這部份需要對電腦硬體較熟的玩家,透過多次的調整與嘗試來達成。因此建議對電腦硬體不熟的玩家,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因為修改這種參數的風險極高,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機制下,一旦改錯,顯卡就變磚了。 P:每張顯示卡的調整方式都一樣嗎?是否有規則可供參考? 紫:有關於顯示卡頻率的設定,那些會自行修改的玩家,在測試到GPU最大極限值時,大多會改調成最大值的更低1至3階時序來進行長期挖礦。例如可將1750MHz、1625MHz的時序複製到2000MHz的欄位,讓該顯示卡以1625MHz的時序設定來跑。雖說各家顯示卡的GPU都差不多,但搭配的記憶體顆粒都不一樣,例如Elpida、Samsung、SK Hynix等記憶體,其時序都不一樣,因此不能混用,亦即沒有所謂的「懶人包」。也就是說,每一張卡的體質與最大效能極限,都要經過自己一一去調整、測試,這樣才能發掘出各顯示卡的最大效能。 P:既然NVIDIA GeForce GTX 10系列也適合挖礦,那麼您比較推薦的是那一款?怎麼買較划算?記憶體容量有影響嗎? 紫:以記憶體容量來說,目前虛擬幣挖礦中最夯的一種,就是「以太坊」(ETH)。以太坊目前耗用的顯示卡記憶體比較高,因此要挖礦的話,建議要3GB以上才行 (例如GTX 1060 3GB)。若考量價錢、運算力、耗電比的話,目前在A家與N家顯示卡的選擇中,「GTX 1060 3GB是最佳選擇」!至於第二優選就是GTX 1070,因為1070的市價幾乎是兩張1060 3GB。以常態來說,1060 3GB經過簡易超頻後,其單卡的運算速度可提升到22 Mhash/s,1070超頻後大約落在30~32 Mhash/s。因此一樣的價格,買兩張1060 3GB可超到44 Mhash/s,比買單張1070超頻後只到32Mhash/s還划算!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變成你現在要選擇立即回本(即2張1060)的方案,還是選擇未來性(即1張1070)的方案。因為1070的基礎運算能力就是比1060高,也具有未來性。萬一以後不開採「以太坊」(Ethereum,ETH)的話,改開採「零幣」(Zcash, ZEC)、「門羅幣」(Monero, XMR)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運算法,因此就會發現1060與1070的運算能力差距非常大!因此在選購時,若不是急著想要快速回本的話,建議玩家也要把未來性考量進去。 P:前面提到使用2張以上顯示卡,等於挖礦的話,最好買支援越多張顯示卡的主機板比較好。您推薦買哪款晶片組? 紫:基本上,x86主機板到了LGA 1151世代,南橋晶片有很大幅度的更動,許多周邊硬體都改走PCIe通道。與傳統主機板架構相比,南橋的PCIe通道可能只有5條,非常的少,這樣是無法支援到多顯示卡的!因此盡量選擇Z270等級的主機板是最好的!因為其PCIe通道數夠多,若使用H270的話,就必須關閉一些周邊裝置的支援,以騰出更多PCIe通道給顯示卡使用,在BIOS設定上就比較沒那麼「懶人」。而且Z270與H270的價差其實並不大,為了方便與穩定,建議玩家預算夠的話,直接選購Z270是比較好的,且也具備未來性! P:Z270可以同時支援到最多幾張顯示卡,以你的經驗,要如何選購才能支援最多顯示卡? 紫:這個就牽扯到如何轉接的問題,以一般ATX大小的主機板,最多就是可以做到7個PCIe插槽,市面上也有PCIe轉接板,可將1組PCIe x1轉接成4組PCIe x4,讓7個插槽擴充到10個插槽。若7組都插這種1轉4的轉接板,就可以連接到最多28張顯示卡。然而這樣的話,電源供應器勢必不夠力,必須得做不同的供電設計,才能推得動這樣的機器! P:主機板的設定上,您推薦Z270。若以微星最近推的H170/H270挖礦專用主機板,您的看法是? 紫:Z270因為設定上比較方便、簡單,因此是挖礦優選。但這次微星的H170/H270主機板,在設定上是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的。其BIOS設定上已經有提供專門挖礦的使用情境,因此若以挖礦的應用上來說,這兩款主機板滿推薦選購的,且這兩款主機板更具有價格優勢,同時兼顧設定方便,是挖礦專用的超值主機板新選擇。 P:您提到可透過超頻來提升運算能力,要如何控制溫度與穩定度,又兼顧效能,是否可以分享這方面的經驗? 紫:由於每一張顯示卡的體質都不相同,讀者在網路上看到某張顯示卡可以超頻到多高,那些顯示卡有可能都是特挑過的!真正你買到的顯示卡,可能不一定能上到那麼高的時脈,因此還是建議自己去調試比較好!至於溫度方面,就盡量不要超過70度C,因為這樣的運作溫度下,是相對穩定的!超過這個溫度之後,就容易當機!超頻可分成GPU核心超頻與記憶體超頻。若GPU核心超頻過頭,通常顯示卡驅動程式可以斷開後再恢復成正常模式來運作。但是記憶體超頻過頭,就可能造成Freeze問題,系統就必須強制重開機。以「以太坊」為例,因為比較吃記憶體效能,因此其當機,通常都是因為記憶體超頻過頭所導致的! P:所以在玩挖礦之前,可能一開始都是在玩超頻,來測試系統的效能極限?話說回來,有必要超頻來挖礦嗎? 紫:其實這個就是關於貪與不貪的問題而已,很多人就是想要貪圖更多的運算能力,尤其對顯示卡張數較少的玩家而言,超一點、快一點,再超一點,就更快一點,賺到的錢就更多一點。因此,挖礦另一方面,也是在找出硬體在長期運作下的臨界值。若對於大量部署的玩家而言,例如200張,甚至400張的狀況,就會設定一個保險值、平均值,也就是基本上設定到每一張卡8到9成以上可以到達的值。畢竟當機的話,1張顯示卡當機,就等於6張顯示卡都停擺,浪費掉電力與硬體耗損,因此也有人選擇用比較低的速度,來換取絕對的穩定度。至於完全不超頻,只使用原廠的設定值來運算的話,其實這樣的運算力,跟超頻後的運算力,差距太大了。激進玩家可透過各種電壓、時脈的最佳化之後,可以達到「節省30%的電力,提升40%的運算能力」。簡單來說,超頻運作可以讓官方時脈運作的效能提升快1半。因此對於保守派玩家而言,也可以嘗試超頻,只要設定到比官方時脈快個20%~30%的效能,就可以了。 P:坊間不少人詢問,為什麼不選擇使用ASIC來挖礦機,而選擇顯示卡來挖礦? 紫:選擇進入ASIC挖礦機的話,這已經是大量運算力集中的玩法,散戶去玩的話,一兩台ASIC是成不了規模經濟的。至於顯示卡要從單一到大量部署,運算速度要絕對性壓倒其他散戶的話,是有難度的!以正常礦廠,100台機器,就是600張顯示卡,一個小礦工裝上6張顯示卡,其運算力比率就是1:100;若去加入ASIC的話,若沒有部署足夠的機器的話,收益比是非常慘!我是極度不建議投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另外還有個業界秘密,就是ASIC開發商,通常都會在開發出新的、更強悍的ASIC產品時,用預售兩個月的方式,先收了消費者的訂金,來製作出這樣ASIC挖礦機,然後在交貨前就先自己挖了兩個月,等賺夠了或幣值開始跌了,才跟消費者說貨到賣出!等於消費者拿到產品時,都已經是2手,且已經發揮過一定的經濟效益過了! P:目前比較推薦哪些虛擬幣? 紫:以目前來說,用顯示卡來挖比特幣(BTC,Bitcoin)已經不划算了。現在比較推薦的,有「以太坊」(ETH,Ethereum)、「以太坊經典」(ETC,Ethereum Classic),還有「門羅幣」(XMR,Monero)、「零幣」(ZEC,Zcash),另外還有由ETH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虛擬幣,像是「音樂幣」(MUSIC,Musicoin)、Ubiq幣(UBQ)…等等,這幾種幣別,都是目前比較適合去開採及挖掘的!這些幣別都有明顯的收益! P:最後,有不少初學者也想加入挖礦行列,請推薦微星的哪些產品是適合初學者選購的? 紫:我推薦的顯示卡中,最懶人的就是1070的鎧甲虎,這一張不需要改BIOS,就有很高的運算能力,而且又省電、低噪音、低溫度,價格也漂亮。再來第二個推薦的,就是1060 3GB,更加便宜,亦繼承N卡穩定的特點,若進階一點的玩家,想玩玩BIOS修改,就可以考慮選購MSI Radeon 570/580系列,但可惜目前大缺貨中。至於主機板部份,建議要有支援內顯比較好,因為挖礦時,顯示卡其實是完全用來做OpenCL運算的,若又需要負責視訊輸出,就可能效能會有影響、甚至當機,因此將螢幕輸出的工作交給內顯,會比較好。因此主機板推薦像是微星Z270-A Pro或H270-A Pro也都不錯,想要燈效酷炫、板子較厚、供電更足的主機板,可以買好一點的Z270 Gaming Pro Carbon。至於CPU方面則只要買最低階的Celeron (例如G3930)即可,因為挖礦是幾乎耗用不到CPU的,只要能開機,能視訊輸出即可。 顯示卡: 主機板: 以上,我們謝謝「挖礦達人紫風」的分享與推薦,挖礦淘金熱,有了好傢私,才能享受穩定挖礦、賺大錢。最後,祝各位礦工們,收穫滿滿!
-
NVIDIA展示Max-Q設計之超薄電競筆電,兼顧安靜與效能,產品現場直擊快報
想要一部可以玩當紅遊戲、又要輕薄、安靜的Ultra-gamebook,是否只是夢想呢?繪圖晶片大廠NVIDIA於Computex 2017提出了,提供其合作夥伴設計出既輕盈又能玩主流遊戲的輕薄型筆電,勢將顛覆電競筆電市場。 對筆電廠商來說,想要在有限的機身內塞入最Powerful的硬體配備,可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必須要在散熱、風扇噪音、系統穩定、整體效能與功耗等因素,來取得最大優勢。當然廠商可以將效能無限擴大,但體積也將做到巨無霸!例如市面上已有不少「重量級」的極致電競筆電,可以提供如桌上型電腦般的效能體驗。 然而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筆電就是要便於攜帶,因此對於筆電廠商來說,若要做到體積輕盈,那麼就得在上述的因素上來取得平衡。雖說市面上已經有許多Ultrabook的產品可供選擇,但那些都是一般筆電,絕大多數都配置內顯(iGPU)或基本款的獨顯(dGPU),只能玩「輕遊戲」的機種。對於遊戲與電競玩家來說,那些筆電是不符合他們需求的! 那麼市面上有推出一些稍微比較重一點的輕薄筆電,有內建獨顯的機種,表現又是如何呢?事實上,這些筆電,由於要在輕薄與遊戲效能取得平衡點,在執行許多當紅遊戲時,可能要將畫質細膩度往下調整,以維持60Hz的畫面流暢度。而又為快速將熱散出,其配備的散熱風扇噪音量非常高,當電腦效能全速發揮時,散熱風扇也全面啟動,那擾人的高頻噪音,也可能澆熄玩家的熱血。 有鑑於此,NVIDIA推出了Max-Q的設計方案,提供其策略夥伴設計出機身厚度僅1.8公分、且搭載全系列GeForce GTX GPU的設計方案。Max-Q透過創新的方式,突破極限,打造出全世界最薄、最快且最安靜的電競筆電。也就是說Max-Q是系統整體設計方案,從筆電、晶片、驅動程式、散熱到電子組件等,都做了最佳化,一切都是為了終極纖薄的電競筆電體驗而生。 為讓各位玩家了解,採用NVIDIA Max-Q設計的電競筆電,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這次就讓我們帶領讀者們深入NVIDIA內湖總部,了解其Max-Q的設計理念與實際產品。以下就是技術說明會的現場直擊! (1) (2)
-
PCMark 10正式開放下載,測試系統效能等級的最佳評測軟體
在2017年6月初,Futuremark推出PCMark 10專業版本之後,6月22日再次發佈了 PCMark 10的基本版本,為家庭用戶提供了免費的基準評測軟體,以及 PCMark 10 進階版本,為愛好者增添了更多的測試和功能。 PCMark 10 是Futuremark在行業標準 PC 基準評測軟體系列中的最新版本。PCMark 10針對 Windows 10在測試項目方面進行了改進,測試速度變得更快,更加便於使用。 ● 針對 Windows 的行業標準 PC 性能基準評測。 ● 涵蓋基於廣泛的日常活動所設計的現實世界測試項目。 ● 準確和公正,是比較系統和選擇升級的理想選擇。 ● 與領先的硬體和軟體公司合作創建。 PCMark 基準評測使用基於實際應用和活動的測試來衡量您 PC 的性能。在 PCMark 10中,這些測試包括流覽網站,視頻聊天,編寫和試算表,編輯照片和視頻以及玩遊戲等日常任務。 運行主要的基準評測,您的系統將獲得一個 PCMark 10 的分數,該分數可與其他系統進行比較,或查看 Windows 更新和硬體升級後,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PCMark 10 更新了 PCMark 8 中的許多測試,並增加了新的測試。隨著其新的和改進的工作負載,運行主要的 PCMark 10 基準評測所需時間不到在 PCMark 8 中進行同等測試時所需時間的一半。 每個基準測試項目都會產生一個高階基準測試得分、一個中階測試組得分和一個低階別工作負載得分。 您也可以在應用程式中將兩個結果進行並列比較。 PCMark 10 使用與 3DMark 和 VRMark 相同的使用者介面風格。憑藉其熟悉的介面,可以輕鬆地使用 PCMark 10 運行基準評測。 主要的 PCMark 10 基準評測透過從廣泛的活動,包括從常用基本功能和生產力相關應用程式到較繁重的數位媒體工作內容來測量您 PC 的性能。 PCMark 10 Express 是一個較短的基準測試,專注於基本的家用電腦使用。它包括常用基本功能和生產力測試混合。它比主要的 PCMark 10 基準評測性能要求要低。 PCMark 10 Extended 擴展了主要的 PCMark 10 基準評測,透過苛刻的遊戲測試以測量 GPU 和 CPU 性能。PCMark 10 Extended 基準評測可以讓您在廣泛的活動需求上,全面瞭解您 PC 的性能表現。 ● 使用方便,無需技術知識。 ● 適用於所有類型的 PC,從桌上型電腦到平板電腦。 ● 包括 PCMark 10,Express 和 Extended 基準評測。 ● 通過運行自訂設置,發掘您 PC 的性能。 ● 深入的硬體監控圖表。 ● 在應用程式中並排比較結果。 ● 離線自動儲存結果。 ● 主要的 PCMark 10 測試無運行次數限制。 ● 其他基準評測,功能和設置需解鎖才能使用。 PCMark10基本版本官網下載處: (2.6GB) PCMark 10 進階版本現省 20% PCMark 10 $23.99,原價 $29.99 合購多款基準評測軟體,可以為您省更多。 PCMark 10 + 3DMark = $21.37 ,原價 $44.99 PCMark 10 + 3DMark + VRMark = $25.11 ,原價 $59.99 從 Futuremark 購買: 從 Steam 購買:
-
VESA推DisplayPort Alt Mode USB-C/HBR3認證,加速產業推USB-C合規標準,邁向8K視訊輸出現場直擊
4K規範出來很久了,相關產品也在市面上推出,但8K的規範其實也已制定好,準備讓廠商們在推出8K相關視訊產品時,能提供更方便的連接埠連接標準,同時提供更好的畫質。因此,VESA(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最近推出DisplayPort 1.4規範,其中包含最新的Alt Mode USB-C與HBR3的規範,可符合各種新一代專業視訊或電競應用。搭配VESA協會也展開產品認證計畫,將加速產業推出以相關的產品。 以下就是這次VESA發表的三篇相關新聞(A)、(B)、(C)!以及發表會的現場直擊(D)!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宣布針對採用DisplayPort High Bit Rate 3 (HBR3)的影像訊號來源與顯示器產品推出早期認證計畫,HBR3是2016年3月釋出的DisplayPort 1.4版標準所支援的最高資料鏈接率。採用HBR3的DisplayPort介面現已搭載於許多消費產品,僅需一條接線就能驅動8K視訊解析度,或同時連結多部4K解析度的螢幕。HBR3支援包括高效能遊戲、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AR/VR)、以及電視廣播等關鍵應用。 新推出的DisplayPort HBR3 早期產品認證計畫包含一個涵蓋各項支援特色與功能的全方位測試計畫。現在各大DisplayPort相容測試實驗室包括百佳泰與 Granite River Labs (GRL)在內,都開始為VESA會員公司提供早期產品認證服務,並針對研發中的產品提供各項測試服務。VESA 230多家會員中的廠商,許多都有參與12月初在台灣舉行的測試活動來驗證產品的互通性,藉以確保它們能提供優越的使用者經驗。 資料頻寬代表數位資訊的最大傳輸率,通常以每秒gigabits(Gbps)的數據來表示介面傳送資料的速度。DisplayPort新規劃的HBR3資料率在使用DisplayPort或USB Type-C接頭內所有4個管線時,支援的總頻寬達到32.4 Gbps,每條管線為8.1 Gbps。這可提供影像訊號源到顯示裝置之間高達25.92 Gbps的音效/影片負載資料傳輸率,和現今DisplayPort 1.2版規範中採用HBR2資料鏈路傳輸率的系統相比,頻寬提高了50%。藉由運用 DisplayPort Multi-Stream功能,該頻寬還能由連結到同一個擴充塢的多部螢幕共享。此外,HBR3僅須用兩條管線就能支援4K解析度/60Hz更新率的影片傳送,這對透過USB Type-C介面支援DisplayPort Alt Mode應用的系統非常重要,因為USB Type-C的其他兩條高速管線可以騰出來用於SuperSpeed USB作業。 VESA合規計畫經理Jim Choate表示:「VESA透過2014年9月釋出的DisplayPort 1.3版規格,讓開發者能使用HBR3技術,並於去年3月整合推出DisplayPort 1.4版規格。現今隨著8K與VR內容開始問市,我們研判這項類似我們過去成功推動DisplayPort Alt Mode認證的計畫,將成為鼓勵業界參與HBR3相容認證,並帶動先進視訊技術的產業體系進一步成長的關鍵力量。」 參與DisplayPort HBR3早期產品認證計畫的早期產品開發廠商,將能在其產品上使用DP Certified認證標章。雖然此認證仍在初期階段,VESA已展現和各種8K訊號源與接收端設備的相容性。目前包括超微(AMD)、輝達(NVIDIA)、瑞昱(RealTek)、晨星(MSTAR)等公司的產品都已通過之外,還有許多VESA會員廠商的產品正在進行認證。由於日本宣布將在2020年夏季奧運播送8K電視訊號,因此健全的HBR3產業體系成為不可或缺的要件,這也激勵眾多VESA會員廠商著手開發HBR3功能。 除了納入對HBR3的支援, DisplayPort 1.4版還加入許多新功能,促使未來新推出的產品採用USB Type-C接頭,其為第一個採用VESA 顯示串流壓縮 (DSC) 技術的DisplayPort標準,來幫助產品能透過USB-C接頭傳送高動態範圍(HDR)與8K解析度的影像訊號。採用DP 1.4規範提高支援顯示器解析度的例子包括8K@60Hz HDR 深彩 (deep color)以及4K@120Hz HDR 深彩。 VESA於2017年CES展出支援HBR3技術的產品,展出內容包括一部遊戲主機使用一個DisplayPort輸出介面,就能連結一部更新率達120Hz的4K螢幕,還能連結兩部更新率為60Hz的4K螢幕。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宣布針對採用USB Type-C接頭與DisplayPort Alt Mode標準的產品完成相容測試規範(CTS),新釋出的CTS規範文件讓VESA會員能透過全球各地VESA的授權測試中心(ATC)為其產品進行相容測試,或是自行測試然後將通過認證的產品資訊提交到VESA的資料庫。CTS目前正在最後審核階段,將在2017年1月正式公布。 DisplayPort Alt Mode 標準透過USB-C接頭搭配一條纜線即可傳輸完整的DisplayPort影音訊號、SuperSpeed USB 資料、以及高達100瓦的電力。標準USB-C接頭與纜線都有原生支援DisplayPort Alt Mode,藉由新CTS的釋出,DisplayPort已遙遙領先其他USB-C Alt Mode規格的發展。 VESA合規計畫經理Jim Choate表示:「此完整規範是在VESA會員公司和OEM廠商的協助下,投入無數時間與人力,加上與會者眾多的VESA PlugTest相容測試,並進行許多由VESA主辦的平台互通與測試活動才完成。隨著CTS認證產品的產業體系持續成長,日後省下的生產力資源其效益將遠遠超過現在所花費在將此規法臻於完善的工程開發時間。」 完整的DisplayPort Alt Mode規格帶來許多好處,包括可靠性與可預測性,不僅讓OEM廠商有信心將DisplayPort Alt Mode設計在終端產品,消費者也能放心購買有認證的產品,並相信產品能正常運作,不必擔心互通性或相容性的問題。缺乏認證會讓產品的功能性以及安全性都產生風險。 VESA 於2014年9月所發表的DisplayPort Alt Mode是由VESA與USB 3.0 推廣小組會員公司著手開發,能支援最高顯示效能,結合USB Type-C接頭的高速資料傳輸以及供電。VESA在2016年發表最新DisplayPort 1.4版標準,納入包括傳輸影片壓縮等新功能,讓高動態範圍(HDR)與8K影片能透過USB Type-C接頭進行傳輸。 • 能驅動原生型DisplayPort與DisplayPort Alt Mode螢幕,以及包括HDMI、VGA、DVI等介面的顯示器 • 能透過擴充塢座或菊鏈串接螢幕,來使用DisplayPort Multi-Stream協定驅動多個螢幕,或是連結虛擬實境(VR)顯示應用 • 支援自適應同步(Adaptive Sync),可提供電競遊戲更加流暢且無撕裂的畫面,無停頓的播放影片,以及在顯示靜態桌面內容和低畫面更新率的影片時能大幅降低耗電 至今完全通過DisplayPort USB-C Alt Mode相容認證的產品包括各領先大廠的晶片組、筆電與螢幕。隨著產業體系規模持續成長,預料在2017上半年將有更多產品完成認證程序。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表示,拜OEM廠與晶片製造商熱烈採納所賜,DisplayPort數位視訊介面標準在行動消費電子領域的發展持續升溫。這波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至今已有數十款上市產品採用新型USB Type-C™接頭,支援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 (替代模式) 標準,促成這波熱潮的因素包括DisplayPort領先業界的顯示效能、強固性、多用途、系統整合、以及互通性。此外,近期針對視訊來源與顯示器產品的多項進展,包括完成制定與釋出 以及建立 ,預期將進一步推動產業體系的成長,以及促進各界採納這些先進技術。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的研究指出,2016年第4季全球共售出超過1.1億組包括DisplayPort、DisplayPort Alt Mode、以及MyDP等數位視訊介面的耳麥與平板裝置。Strategy Analytics的平板與觸控螢幕策略部門資深分析師Eric Smith表示:「這波完美風暴將引爆消費者在從現在到2020年這段期間對4K/HDR視訊以及VR/AR應用的需求。新型螢幕具備更高解析度、速度更快且延遲更低的無線連網功能、體積更小並提供更高頻寬的接頭、且能顯示高畫質影片內容,這類新產品的比重將會持續攀升。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在行動裝置上使用視訊功能也會越來越頻繁。在2017年售出的智慧型手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具有拍攝4K解析度的影片的功能。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在未來十年這個比例將提高到一半以上。消費者會毫不遲疑地使用這類持續改進的功能,拍攝與觀賞高解析度內容的人會越來越多。」 在DisplayPort的各項進展中,高通集團旗下的高通科技證實在1月份CES展上發表的最新行動晶片組Snapdragon 835平台,已採用DisplayPort Alt Mode視訊傳輸功能。Snapdragon 835是設計來實現更薄且更省電的旗艦款消費裝置,像是智慧手機、虛擬實境/擴增實境(VR/AR)的頭戴式顯示器、網路攝影機、平板、以及行動PC。DisplayPort被納入到高通最新且最先進的行動系統單晶片(SoC)裡,將進一步促成手機與無線裝置產業廣泛使用這項介面標準。 高通產品協理Salman Saeed表示:「DisplayPort Alt Mode能透過USB Type-C接頭,僅用一條纜線與正反接頭就能傳輸4K60規格的有聲影像、USB資料、以及USB充電電力。我們選擇將這項技術整合到高通的Snapdragon 835,藉以支援各種新興的行動應用與虛擬實境等的應用,同時協助客戶降低物料成本、縮短設計時程、以及加快量產的進程。」 VESA在2月27日到3月2日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登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展出多款整合DisplayPort Alt Mode標準的全新行動裝置,以及首波採用DisplayPort v1.4版的產品。在VESA攤位上展出的產品包括: VESA展示許多最近上市且採用USB Type-C接頭支援DisplayPort Alt Mode傳輸功能的行動裝置。DisplayPort Alt Mode是現今市場唯一採納的Alt Mode視訊傳輸標準,而搭載USB Type-C介面的訊源設備已經被廣泛採用。它不僅能支援最高的顯示效能,還結合USB Type-C的高速資料傳輸以及電力輸送功能。 VESA展示DisplayPort所支援的HDR如何利用DisplayPort-to-HDMI的轉接頭,來完全支援HDMI 2.0b功能,包括在4K解析度/ 60 Hz 更新率下支援HBR3。 VESA展示透過DisplayPort Multi-Stream Transport (MST)功能,可僅用單個DisplayPort輸出介面就能驅動兩部4K 60Hz螢幕,其原理是利用DisplayPort的HBR3功能提高資料傳輸率(高達4條8.1 Gbits/秒的管線或總共32.4 Gbits/秒的傳輸率)。HBR3也實現僅用兩條管線來支援60Hz更新率的4K螢幕,當透過USB Type-C接頭使用DisplayPort Alt Mode時,這種模式能空出另外兩條管線來同時作為USB 3.1的介面,提供10 Gbits/sec的資料傳輸功能。 VESA 將展示新款Dell UltraSharp 32 Ultra HD 8K 60Hz 螢幕 (UP3218K),其能以7680×4320解析度呈現3,320萬像素,並透過DisplayPort 1.3規格的接線連到PC。最新版DisplayPort (1.4版)僅用一條纜線及採用VESA顯示串流壓縮(DSC)標準,就實現8K 60 Hz HDR 色深(Deep Color)顯像功能。 由VESA開發的最新版DSC (v1.2)標準,其中一項目標就是催生消費型8K顯示器,會場上並排展示壓縮與未壓縮的4K影片,展現這項標準幾近無耗損畫質的表現。DSC具備傳輸彈性、省電、以及超越現今解析度極限等特點。 VESA將展示Avegant Glyph個人劇院耳麥,透過DisplayPort Alt Mode轉HDMI協定的轉接頭,連接到有USB Type-C接頭連結的智慧型手機。最近興起的耳麥市場採用DisplayPort Alt Mode標準,是因為它的高效能、多螢幕視訊功能、以及和行動設備產業的相容性。 Avegant的執行長Joerg Tewes表示:「在發展Glyph時,其中一項主要設計目標就是這款個人劇院能和所有主要內容訊源及標準無縫接軌,透過採用DisplayPort Alt Mode標準,我們的HDMI介面能接收來自家庭娛樂系統到可攜式裝置的各種訊號。」 VESA協會執行經理Bill Lempesis表示:「每次新版的DisplayPort標準釋出時,我們看到各界的興趣持續攀升且迫不及待要導入新標準,發揮最高的視訊效能、多元化用途,並整合到電腦、智慧裝置、以及顯示器等產品。我們期盼讓MWC與會來賓透過攤位上的互動展示,親自嘗試DisplayPort針對高效能遊戲、VR/AR、以及數位電視等各種類型應用設計的突破性功能。 」 想瞭解更多DisplayPort的詳細資訊,敬請參閱。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