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聯力LIAN LI PC-Q17開箱組裝,實機安裝大作戰!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來看看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合作的最新代表作LIAN LI PC-Q17吧。 市售機殼百百款,在當今越來越夯的電競潮流之下,電腦機殼廠商紛紛推出不少酷炫的機殼造型,以獲得電腦與電競玩家的青睞。不過,由於ATX大型機殼的款式極多,在小型化電腦趨勢越來越流行之下,不少主機板廠商相繼推出mini-ITX的電競級主機板之後,使用ATX機殼來安裝迷你主機板就便顯得有點不搭嘎,因此各機殼廠商紛紛推出迷你化的電競機殼,能讓玩家安裝mini-ITX的主機板,這類迷你機殼,不只體積比一般ATX還小,但效能與馬力卻不輸給一般ATX的等級,讓玩家即使放在桌上所佔用的空間特別小,或者帶去LAN Party時,也不用大費周章的花費太大力氣來搬運。 這次聯力(Lian Li)所推出的全新鋁製的PC-Q17機殼,就是一款Mini-ITX機殼,不同於其他廠商部份,在於是第一款有華碩的ROG Logo,並標有ROG Certified,表示這款機殼是通過華碩ROG認證的機殼。PC-Q17在外型設計上,仍舊保有近年來主打的精品機殼設計元素,像是輕薄與小型化、大面積的玻璃側板,以及前置的電源供應器。 聯力PC-Q17機殼的外觀,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其機殼左方有明顯的ROG Logo,搭配前面板做成了梯形狀,看起來更搶眼。上方的散熱孔處,除了有原廠預設配置的14cm超大可拆式靜音散熱風扇之外,其頂蓋採用可拆卸式設計,可以加裝水冷套件來升級。除了上方蓋子可以免螺絲直接開啟,前方面板、左右側的面板都是可以直接用手扳開,不需要螺絲,給予最大的組裝方便性。 聯力LIAN LI PC-Q17機殼,它的散熱設計,有別於傳統,採用了前後方與下方進氣,上方出氣的散熱架構,它應用了煙囪效應自然散熱原理,不僅電源供應器轉90度安裝方式,整個直接把熱氣往上排,讓機殼的空氣對流,以及散熱達到最好的表現! 一般認為小型化機殼,就一定要搭配筆電專用的規格才行,但PC-Q17卻打破這個迷思。除了前置面板內有個可以安裝薄型吸入式光碟機的地方,其餘的電腦零組件,都可以使用標準桌上型電腦的規格。例如硬碟、電源供應器、顯示卡等等。 PC-Q17在硬碟機的擺放設計也頗具巧思,透過其隨附的螺絲與固定軟墊片,以螺絲鎖在3.5吋硬碟、2.5吋硬碟或SSD的底部,然後以軟墊片溝槽卡住的方式,將硬碟們固定在底部(兩顆標準3.5硬碟或2.5吋硬碟)、電源供應器外殼(兩顆標準2.5吋硬碟)或前方面板的外露空間處(原本有配置能夠安裝吸入式光碟機的固定槽,只要拆下之後,就可以安裝5.25吋裝置,或一顆標準3.5硬碟,或2.5吋硬碟)。因此機殼雖小,還可以裝共5部2.5吋硬碟/SSD或3部3.5吋硬碟+2部2.5吋硬碟,提供最大的安裝自由度。 在ROG Logo那個直立的空間內,是放置電源供應器(PSU)的地方,提供15cm的高度來安裝PSU,建議裝一體式PSU,至於半模組、全模組則要先確認好PSU的高度是否可以容納模組接頭與排線,然後再塞進這個空間內。其底部的小小空間還可塞入多餘的排線,並在各必要的地方,留有空間可以將排線拉出去,以便連接到主機板、硬碟,與顯示卡等零組件。而前置面板I/O連接埠的各排線,也可以連接至主機板的相對應位置,以便發揮USB 3.1、音效接孔與電源開關等功能。 這款機殼雖說非常迷你,但卻可以容納一張27cm長的顯示卡,佔用雙槽也OK,因此只要是NVIDIA GeForce GTX 970等級或AMD RADEON FURY X、Nano等級的顯示卡,都可以塞入這個小小的空間內,讓遊戲效能與畫質不打折。只是由於空間的關係,如安裝需要佔用雙槽的顯示卡,其機殼底部就無法安裝3.5吋的大硬碟(會卡到),若安裝2.5吋的硬碟機,則是OK的。 燈效部份,除了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模組之外,此機殼還隨附兩條LED String (LED燈條),可以黏貼在機殼內部的任意處,讓玩家點綴自己的機殼。 為感受市面上第一款ROG Certified之迷你電競機殼的魅力,PCDIY!為您獨家搶先取得這個完全能夠展現電競魂的超迷你機殼!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實際裝機,來深入了解這款機殼的設計巧思與獨特之處。 處理器:Intel Core i5-6600K @ 3.5 GHz/3.9GHz (Turbo) 主機板:ASUS Z170I PRO GAMING (mini-ITX) 記憶體:AVEXIR CORE DDR4-2133 @ 2133 16GB (8GB×2) 顯示卡:ASUS GTX670-DCMOC-2GD5 2GB GDDR5 SSD:PLEXTOR P6V 240GB(系統) HDD:SEAGATE Barracula Green 2TB(資料) 電源供應器:ZUMAX Z3B-500-JP 500W ●產品型號:PC-Q17 WX ●機殼樣式:小型機殼 ●機殼尺寸:(W) 201mm x (H) 276mm x (D) 407mm ●可選顏色:黑色 ●面板材質:鋁合金 ●側板:鋁合金 ●機身材質:鋁合金 ●機身重量:2.7kg ●外露5.25吋空間:1 Slim ODD (Slot-In)或3.5" HDD x1或2.5" HDD x1 ●外露3.5吋空間:無 ●硬碟/SSD空間:3.5" HDD x3、2.5" HDD x5 ●擴充卡:2 ●適用主機板:Mini-ITX ●系統風扇(Rear):80mm x2(選配) ●系統風扇(Top):140mm x1,亦可選配120mm x1 ●系統風扇(Base): 120mm x2(選配) ●前置面板I/O埠:USB 3.0 x 2,HD Audio ●適用PSU:ATX /SFX ●安裝空間:顯示卡長度:270mm,CPU散熱風扇高度:140mm,PSU高度:150mm 更多產品資訊,請參考: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這次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兩者擦出的火花,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自然就會有妖獸級的身價。目前,這款機殼已經在全台銷售,不過價格很硬,店家報價:5,500元! 這次,我們實際開箱組裝了聯力LIAN LI PC-Q17,這款機殼,無疑的是個小型電腦豪宅之作。擁有自己的私人花園別墅、無敵景觀豪宅是現代大多數人的夢想,最好是獨棟別墅,採用鋼骨制震,還要進口建材,透明雙電梯可達各樓層,水龍頭打開有天然溫泉,搭配大型按摩浴缸,廚房要用進口廚具,臥房要有席夢思名床,客廳要有110吋巨型液晶電視,而且別墅門口前面要有大花園,後面要有大公園,旁邊還要有游泳池,最好側面還有無敵海景,再配備個雙車位、四車位,那麼很肯定的這就一定是間讓人夢寐以求的豪宅了。電腦豪宅,由於擁有一定的保值性,加上每天都要使用它,投資相當值得,以這次的這款聯力LIAN LI PC-Q17來說,不但是Made In Taiwan,而且是機殼之王聯力工業,與主機板之王華碩電腦,兩者努力合作的工藝結晶,還打上了ROG認證,這筆投資爽度絕對足夠!可以說,電腦豪宅,值得投資呀! 廠商名稱: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an Li Industrial Co., Ltd.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Intel驚爆下一代Broadwell-EP CPU流出偷賣,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6 v4正式版處理器未上市先轟動!
光華商場每天都有新鮮事,今天一樣不例外。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今天在光華商場遊晃挖新聞的時候,正巧遇到了一個玩家,說他買到最新的神兵利器怪獸級處理器,要跟老闆買一張ASRock X99 WS-E/10G主機板。原本車水馬龍的店家,店長一聽到,有人要買這張X99主機板之王,畢竟它身價不凡,光華商場原價屋報價:台幣22,900元,馬上遞給這位玩家一杯熱茶,奉為貴賓超級VIP來招待。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大哥,買到的是還沒正式發表,未上市處理器,下一代Broadwell-EP核心,22核心44執行緒的Xeon E5-2696 v4正式版。 正式推出,不定時介紹來自中國淘寶(Taobao)、天貓(TMALL)、闲鱼(goofish)、京東(JD)、拼多多(PDD,Pinduoduo)或華強北(Huaqiangbei)所發現的好東西,讓玩家們與IT用戶可以打開眼界,看看全世界物超所值,花小錢也能買到的神物! 007電影,1985年上映,第14部的雷霆殺機(A View To A Kill),情報員003接獲任務,去晶片大廠Zorin Industries,偷取處理器,但任務沒完成之前,就被殺死,後來情報員007在西伯利亞的冰雪下,找到了他的屍體,並在脖子上的項鍊盒裡,找到了偷來的處理器。結果,原本是電影裡面的劇情,現在居然在真實世界上演。Intel未上市處理器,下一代Broadwell-EP核心的Xeon E5-2696 v4正式版,說已經買得到了!而且,現在已經確定,由於下一代處理器還沒正式發表之前,很顯然的,這是被拿出來流出偷賣。 根據玩家訪談,這次是從淘寶網,買到了Intel下一代Broadwell-EP核心處理器,而且是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6 v4正式版處理器!值得注意的是,Taobao淘寶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網路拍賣重鎮,比起我們台灣的Yahoo!奇摩拍賣與Ruten露天拍賣,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事實上,Taobao淘寶網上面,早就有賣家在賣Intel未上市處理器,只不過大多是工程版(俗稱:ES版, Engineer Sample)、認證版(俗稱,QS版,Quantity Sample),是在處理器開發前期,Intel提供給主機板廠商、品牌電腦廠商或OEM/ODM代工廠商的樣品,在開發之前的過程中,不小心流出的少量樣品。這次,流出偷賣的,則是在下一代處理器還沒正式發表之前,而且是頂級款,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6 v4正式版處理器,也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PCDIY!這邊,也透過管道,跟Intel這邊進行了解。根據主機板廠商,以及OEM業者,他們的Intel直屬窗口回報,確認Broadwell-EP處理器,也就是Xeon E5-2600 v4系列,目前nDA解禁時間,預計是在2016年03月31日。也就是在Taobao淘寶網上面,看到販售Intel下一代的工程版(俗稱:ES版, Engineer Sample)、認證版(俗稱,QS版,Quantity Sample)處理器,或正式版的未上市處理器,全部是Intel所不允許的行為。Broadwell-EP處理器的話,各個處理器依照型號的不同,Production的時間為2015年12月開始,也因此正式版處理器的進貨,早在2個月前就可以叫到,Intel代理商也早可以進貨、備貨。不過,在Intel官方尚未正式發表之前,不允許提前販售,也不允許發佈相關產品新聞稿。Intel針對大客戶,Server產品線這邊,還有個75-kU的大客戶條款,允許Early Shipping,可以在Intel官方尚未正式發表之前,提早拿到產品,並獲得提前使用權。然而,一次進貨75,000顆處理器,還可以要求客製化處理器。所謂的客製化處理器,是近幾年才大量出現的版本。以前,要買伺服器,要向伺服器廠商購買,所謂的伺服器廠商,指的是HP、DELL、IBM、Lenovo、acer或ASUS這些品牌伺服器業者。不過,隨著網路服務業者日漸坐大之後,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這些社群網路業者,也直接找OEM廠商代工伺服器,這些OEM廠商,則是廣達、仁寶、英業達或富士康,透過直接向Intel下單,買大量的處理器。然而,這樣直接向Intel買處理器,量夠大的話,就能跟Intel喊價,還能要求特殊的型號。目前,全球領先的雲端服務業者,Amazon、Microsoft與Google,據傳,他們也已經都直接向Intel下單,甚至,中國的百度、新浪、華為、騰訊、360,也是未來的潛在買家。所謂的客製化處理器,就是因為這些網路服務業者,下了大單才出現的特殊規格處理器。當然,這就是所謂的OEM版本。 除了超強的Broadwell-EP處理器,預計會在2016年03月31日解禁,伺服器版最高階的是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6 v4、Xeon E5-2699 v4。Intel還預計發表Broadwell-E處理器,預計正式發表時間為:Computex Taipei 2016,共會推出Core i7-6800K(6核心12執行緒,標準時脈:3.40GHz,TurboBoost時脈:3.60GHz,L3快取記憶體:15MB)、6850K(6核心12執行緒,標準時脈:3.60GHz,TurboBoost時脈:3.80GHz,L3快取記憶體:15MB)與6900K(8核心16執行緒,標準時脈:3.20GHz,TurboBoost時脈:3.70GHz,L3快取記憶體:20MB),以及Core i7-6950X Extreme(10核心20執行緒,標準時脈:3.00GHz,TurboBoost時脈:3.50GHz,L3快取記憶體:25MB)。 根據主機板廠商,以及OEM業者,得到的Xeon E5-2696 v4真正規格。Xeon E5-2696 v4,與Xeon E5-2699 v4,兩者的規格一模一樣。Family Name:Broadwell-SV,Die Code Name:Broadwell-EX-22。Xeon E5-2696 v4,OEM版本,正式版本S-spec:SR2J0,Broadwell-EP核心,LGA2011-3腳位,22核心44執行緒,標準時脈:2.2GHz,TurboBoost時脈:2.8GHz(22-Core)/3.6GHz(1-Core)。L3 Cache:55MB,TDP:150W。簡單來說,這顆處理器,預設時脈為2.2GHz,22核最快可以跑2.8GHz,單核最快可以跑3.6GHz。Xeon E5-2696 v4處理器的話,可以單處理器運行,也可以雙處理器運行。單處理器的話,直接使用X99主機板就能驅動,記憶體的話,採DDR4四記憶體通道,可以支援一般的UnBuffer記憶體模組,也能支援特殊的ECC、ECC Registered記憶體模組。 台灣3C重鎮八德商圈,逛街的玩家與專業用戶,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光華商場表面上都是阿宅,但其實是臥虎藏龍。這次,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在光華商場遇到的玩家,就是屬於神人,分享了搶先買到的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6 v4正式版處理器,還當場下訂了一張價格貴死人,X99主機板王:ASRock X99 WS-E/10G主機板,光是處理器和主機板,就燒掉了快要台幣十萬元。然而,Intel驚爆下一代Broadwell-EP CPU流出偷賣,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6 v4正式版處理器未上市先轟動。不過,這顆號稱全宇宙最強的22核心44執行緒處理器,Xeon E5-2696 v4、Xeon E5-2699 v4究竟有多威猛呢?也希望買到這兩顆處理器的玩家,能趕快跟大家分享一下它的戰鬥力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美國人不要的東西,卻拿去中國倒貨。原本,在美國是垃圾,沒人要的過期貨,被用過的二手貨,到了中國卻被當成寶物,變成玩家神器,開始外銷到全世界。 世界是平的,價格很透明!現在網路時代,網路資訊發達,地球又是平的,台灣玩家,查到歐美的價格,查到日本的價格,查到中國的價格,一點也不難!在台灣,我們不能眼界狹小,也不能坐井窺天,透過Internet,PCDIY!要帶領玩家,看盡世界好東西,喜歡的話,也可以買單,通通帶回家! 正因如此,PCDIY!特別開發:「洋垃圾、歪國貨」單元,是最新開發的專欄,就是要帶玩家買到便宜又大碗,找物超所值的怪給西,去買外國人不要的洋垃圾,讓玩家找到殺很大的好東西!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APU五年囉!AMD第六代Carrizo功效再度發威!
首度將二合一功能整合為一的AMD,於2011年首度推出APU (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處理器)產品,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與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繪圖處理器)這兩個主要的電腦運算單元整合在一起,同時還將其他像是音效、視訊加速都做進去,在業界掀起一股旋風! 為讓APU發揮在各行各業,AMD將戰線拉開,推出針對各領域所需要的APU產品,在嵌入式、遊樂器、專業領域等市場都擁有不錯的佳績!這次AMD正式發表第六代的A系列處理器,以最新的架構設計,主攻筆電市場,並獲得HP與Lenovo等電腦大廠的青睞,並推出相對應的Notebook產品,勢將讓AMD。 以下,就讓我們透過簡報,來了解AMD這款全新APU的效能,以及AMD發展APU的重要里程碑吧! (1) (2) (3) (4) (5)
-
「真」DirectX 12效能評測軟體:奇點灰燼Beta 2.0正式出爐!
AMD近期再度與Stardock、Oxide攜手打造即時戰略遊戲《奇點灰燼》(Ashes of the Singularity)。遊戲的故事設定在未來世界,透過Oxide革命性的Nitrous引擎重新定義即時戰略遊戲的可能性,帶給玩家嶄新的遊戲場景和規模,三方的合作讓《奇點灰燼》成為首款內建DirectX® 12基準測試功能的PC遊戲。 《奇點灰燼》Benchmark 2.0包含以下關鍵技術: ●非同步著色器技術:DirectX® 12非同步著色器技術藉由於多個執行緒中執行多項任務,以縮短總體渲染時間,讓相容DirectX® 12的AMD Radeon™GPU更快的完成工作。非同步著色器技術可提升PC遊戲玩家體驗,藉由更短的渲染時間縮短了圖形流線的延遲,並帶來更高的性能。「性能」意味著遊戲中更高的畫面更新率,以及於虛擬實境環境中更快的反應速度。DirectX® 11每次只能執行一個著色,也就是說,當由記憶體主導的著色過程運行時,GPU運算單元將處於閒置狀態。《奇點灰燼》可完全透過DirectX 12安排大部分的運算任務,近三分之一的畫面更新可與其他著色任務並行。這類型運算總需要完成許多工作,一旦它們能並行,GPU即可繼而執行任務並完整運作。 ●多重指令緩衝技術:DirectX 12更完整的支援了多GPU系統,且《奇點灰燼》Benchmark 2.0通過多GPU測試。CPU和GPU是透過DirectX API溝通,現今GPU運作速度很快,若使用於2008年誕生的API DirectX 11,CPU無法迅速地將資料傳遞給GPU,雖然時下CPU經常有4核心、8核心,但由於技術原因,DirectX 11在遊戲進行時,CPU只能使用1個核心向GPU傳遞資料,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只允許我們使用一條車道一樣。在遊戲畫面渲染過程當中,GPU將有可能耗盡所有資料,並處於閒置狀態,只能等待CPU再次傳輸資料。 而DirectX 12允許所有的CPU內核將資料即時提供給GPU,GPU所接收的資訊便稱為「命令緩衝區」,即八個CPU核心傳遞指令給GPU比一個CPU核心要好得多。 《奇點灰燼》Benchmark 2.0可全面測試運行這款遊戲的系統性能,《奇點灰燼》Benchmark 2.0和完整遊戲之間唯一的區別是部分功能進行了調整,如禁用「單位死亡」功能,以保證結果更容易預測。此外,和《奇點灰燼》Benchmark 1.0版本相比,2.0版本將測試畫面細節提升到全新水準,其中包括三方面的提升:1)新環境、2)新材質,以及3)平均畫面更新數輸出。 這並非全然和GPU相關,而更像是從兩車道的鄉村公路進入了八車道高速公路。使用DirectX® 12技術讓AMD FX處理器在更短的時間內向GPU提供更多資料,帶來性能更高、圖像品質更好、遊戲延遲更低等優勢,或是三者的混合體驗(取決於開發人員的選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vhiFBMtp8 (1) (2)
-
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請益] 約200T的貯存方案(預算10W~20W)」。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大家開始七嘴八舌,討論怎麼儲存200TB的資料。網友神回,馬上提出,問國圖,問氣象局。很快的,馬上有專家說,20萬的話,你連買硬碟的錢都不夠。接著,有專業用戶說,用磁帶,LTO-6說不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NAS的話,當然不用想了,價格不是能想像的。接著,有人說,用DAS(JBOD櫃)最便宜。儲存專家,也有提到,先前,Microsoft也有提出OneDrive無限儲存容量,原本向Office 365付費訂閱用戶,提供不限儲存容量的OneDrive服務,後來被取消了。先前,ASUS也有提出WebStorage無限儲存容量,一樣也取消了。最新,Amazon提出cloud drive無限儲存容量,Unlimited Everything可能是唯一解決方案。最後,有玩家說,什麼都不用買,Google教育帳號,不限容量,一個搞定。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基本上,儲存資料的話,過去流行歸檔的概念,用DVD(單層:4.7GB/雙層:8.5GB)、BD光碟片(BD-R單層:25GB/雙層:50GB/BD XL三層:100GB),用LTO-6磁帶(原始容量:2.5TB/壓縮容量:6.25TB)、LTO-7(原始容量:6TB/壓縮容量:15TB),把重要資料給歸檔起來。不過,不管是用光儲存、磁帶儲存,這樣的歸檔方式,倒回資料的速度太慢,也無法快速存取這些歸檔資料。更何況,不管是CD、DVD或BD光碟片,都有光碟片發霉,儲存再裡面的資料人間蒸發的問題。過去,曾經就有什麼百年金片,結果玩家用來備份重要資料,不到三年,居然就壞了,更慘的是,那家製造這款超強光碟片的公司,最後也倒閉了。這樣子的話,儲存在光碟片裡面的重要資料,不見了要找誰求償呢?只能自己暗自哭泣了! 要儲存200TB的資料,最簡單的,就是要購買足夠的硬碟,有足夠的硬碟,才有辦法儲存這麼多的資料量。目前,市售最大容量的是3.5吋8TB硬碟,200TB的話,至少得要用上25顆(8TB x 25=200TB)。目前,市售最便宜的3.5吋8TB硬碟,是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硬碟(ST8000AS0002),這是屬於硬碟廠商所推出歸檔用的冷資料硬碟,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最新報價8,390元。25顆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硬碟(ST8000AS0002)的話,得要花上209,750元(8,390元 x25=209,750元)。光是購置硬碟的費用,不考慮任何磁碟陣列方案,就要花上將近台幣21萬元。 200TB的資料量要儲存,一般來說,只有NAS、DAS與Cloud Drive解決方案。NAS的網路磁碟儲存方案,應該是200TB資料儲存最好的選擇,加上有NAS公司的品質保證,比較不用擔心管理的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報價昂貴。DAS的話,得要買個SAS磁碟陣列卡,再買個DAS櫃(JBOD櫃),唯一的麻煩,就是自己得會操作,還得要會管理解決問題,但優點就是便宜。Cloud Drive的話,雲端硬碟很方便,但是速度很慢,還有資料安全的風險,之前Microsoft OneDrive、ASUS WebStorage都有提出無限儲存容量,但最後因為太多瘋狂玩家與專業用戶,無限制的儲存資料,最後不得不放棄這樣的不限儲存容量方案。現在,只剩下Amazon cloud drive,有提供Unlimited Everything無限儲存容量。 使用NAS的話,優點是使用容易、管理方便,缺點是要價格昂貴。以目前,市售最大容量的3.5吋8TB硬碟來看,不使用硬碟容錯(RAID 1、5)的話,至少需要25顆8TB硬碟,才能達到200TB(8TB x 25=200TB);若使用RAID 1磁碟陣列的話,至少需要50顆8TB硬碟,才能達到200TB(8TB x 2 x 25=400TB);若使用RAID 5磁碟陣列的話,至少需要26顆8TB硬碟,才能達到200TB(8TB x 26=208TB)。不過,前面所提到的RAID 5,通常不會這麼多顆硬碟,一起做磁碟陣列,因為這樣做的話,其中,只要有一顆硬碟掛了,不僅重建資料要算很久,萬一機算到一半重建掛掉,所有的資料都毀掉了。一般來說,超大容量的儲存系統,會使用磁碟陣列群組方式,建立很多RAID 1、RAID 5磁碟陣列,來分散資料儲存的風險。 我們以QNAP的大型企業NAS解決方案來看,24-Bay的QNAP TS-EC2480U-RP NAS,官方QNAP網路直營商店報價377,475元。不過,要使用市售最大容量的3.5吋8TB硬碟來做儲存,24-Bay是勉強可以達到196TB,非常逼近200TB,不過完全沒有使用硬碟容錯。這樣子儲存資料非常危險,硬碟只要壞了,資料馬上人間蒸發,也因此,勢必得使用RAID 1或RAID 5磁碟陣列。QNAP的大型企業NAS解決方案,優點是可以使用NAS擴充櫃,不過這個NAS擴充櫃並不便宜,16-Bay的QNAP REXP-1600U-RP NAS擴充櫃,官方QNAP網路直營商店報價192,675元。台系QNAP NAS,報價都這麼貴了,就更別想說外國月亮HP、DELL、IBM或NetApp高階NAS,那可就是真的天價了! 使用DAS的話,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使用不易、管理麻煩。首先,得去買一張SAS 12Gb/s磁碟陣列卡,LSI、HP、DELL、IBM、Intel與Adaptec都有,價格約1~2萬元不等。再來,要去購買DAS櫃(JBOD櫃),淘寶網上面有很多便宜的3U高度16-Bay DAS櫃,售價大約人民幣2300元左右(折合台幣11,705元)。不過,若要打造200TB儲存方案,得要有50-Bay以上才夠用。這時候,可以考慮70-Bay的5U高度HP StorageWorks 600 Modular Disk System(每組2個,每個35-Bay),支援SAS 3Gb/s電路背板頻寬,網路上弘昌電子OSSlab報價70,000元。機殼大廠CHENBRO也有DAS櫃解決方案,9U高度50-Bay的CHENBRO RM91250,支援SAS 6Gb/s電路背板頻寬。伺服器大廠美超微SUPERMICRO也有DAS櫃解決方案,4U高度90-Bay的SuperChassis 946ED-R2KJBOD,支援SAS 12Gb/s電路背板頻寬。購買DAS櫃,一般也叫JBOD櫃,是透過SAS外接方案來做資料存取,SAS的規格,電路有分成SAS 1.0(SAS 3Gb/s)、SAS 2.0(SAS 6Gb/s)與SAS 3.0(SAS 12Gb/s),最新版為SAS 3.0(SAS 12Gb/s),不過這個規格的DAS櫃就不便宜了。 ================= 大大們安安, 最主要想長久貯存一些科學數據, (跟暗中混入我的迷片) 冷貯存和熱貯存都可以。 目前方案一,是把資料加密再上傳雲端 基於保險,我們得再用其他方案並行。 但是資料量有200T左右!! 有沒有大大對龐大資料貯存有心得的? 另外我想問一下磁帶機, 磁帶機我google了一下, 它似乎要定期清潔和更換磁頭。 和企業級硬碟比起來,磁帶機的可靠度和成本 會有優勢嗎? 感謝大家。 ================= 對於玩家、專業用戶來說,一般儲存資料,即便是儲存非常多檔案,一般常見的,則是,4K影片、無損音樂,謎片(愛情動作片)。不過,個人用途的話,再怎麼儲存,通常不會超過40TB。以目前,市售最大容量的3.5吋8TB硬碟來看,不使用硬碟容錯(RAID 1、5)的話,只需要5顆8TB硬碟,就能達到40TB(8TB x 5=40TB)。若使用RAID 1磁碟陣列的話,也只需要10顆8TB硬碟,就能達到40TB(8TB x 2 x 5=80TB);若使用RAID 5磁碟陣列的話,至少需要6顆8TB硬碟,才能達到40TB(8TB x 6=48TB)。不過,若是需要的是200TB以上資料儲存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學問呢!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視博通小尖兵機殼速寫開箱,迷你電腦組裝優質選擇!
一直以來,在電腦的世界裡,為了省空間通常會需要廠商耗費不少心力做更進一步的研發,也因此通常迷你電腦或是迷你的機殼價位都會稍微偏高。不過這次機殼大廠視博通跨越藩籬,做出了這個突破,推出了平價又時尚的電競機殼「小尖兵」。從外觀來看,這款小尖兵機殼在外觀的上方與側面,採用透明設計,讓您可以一眼看穿機殼內部零件的運作狀況。前置面板除了有2組USB3.0與1組USB 2.0插槽之外,耳機、麥克風與電源按鈕一應俱全,並貼心的附上了一組可支援SD/MMC/TF的多合一讀卡機,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外觀其他的部份則是採用了霧黑色的烤漆,感覺低調而樸實。但是,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將機殼拆才會發現他的厲害之處。由於主打電競設計,玩遊戲產生大量廢熱,小尖兵在前置面板的後面內建了3個12cm大風扇,並在背板也內建一個12cm大風扇,在機殼內部形成一個相當棒的熱導流,能有效將大量的冷風帶入主機內部並將熱氣排出。機殼採用分離式的模組化設計,在拆裝各項零件時不必大費周章,只需要針對您要更換的零組件來卸除面板或是側板即可,使用起來相當的方便。 機箱型式:Micro-ATX、Mini-ITX 介面卡擴充槽:4組 2.5吋硬碟空間:2組 3.5吋硬碟空間:2組 ( 可相容2.5吋 ) 前置面板:USB 3.0 x2、USB 2.0 x1、耳機 x1、麥克風 x1,Power x1、SD/MMC/TF讀卡機 x1 散熱系統:前板: 3 個120 mm(內建)、後板: 1 個120 mm 風扇(內建) 機身尺寸(長x 寬x 高):360x 267 x 303 mm 至於內部空間,則可支援2.5與3.5吋硬碟各2組,並支援4組擴充槽,還有防塵網設計,有效阻隔外部的灰塵進入機殼內部。綜觀各項優點來說,屬於是一款迷你的超級電競小鋼炮,而廠商建議售價竟然只有新台幣1,490元,C/P真的相當不錯,如果您也在找小型的電競機殼,小尖兵將是您不錯的好選擇! 廠商名稱:視博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42811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微軟為模組化PC申請專利!電腦周邊用「疊的」來擴充
當今3C產品為了追求輕薄短小,在外型設計時必須把機構、電性、擴充性做全面性考量,同時盡量整合多種電子元件,甚至必要時得犧牲其擴充性(例如電池內建、減少擴充孔、改用mini連接埠等等),以設計出時尚又高效能的產品。 然而也有不少廠商為了讓3C產品擁有更高的擴充彈性,推出模組化的設計規範。例如Google推出的模組化智慧型手機(Project Ara)、宏碁推出模組化迷你電腦(Acer Revo Build)、聯想的模組化周邊(Lenovo ThinkPad Stack),就是要讓電腦像組合音響一般,能夠自由拼裝成想要的等級,讓PC DIY更加容易。 無獨有偶的,微軟這次也推出了模組化PC的概念,還搶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專利,搶先為下世代模組化PC產業布局。從這次微軟申請的「modular computing device」專利中可知,其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根據自己所需,來購買各種等級的PC周邊裝置,並將其連結在一起,以成為期望的一部電腦,而當需要升級時,只要重新購買這類周邊裝置即可,而不需要重新購買整部PC。 該專利早在2015年7月就申請了,並於2016年2月中旬正式公開,而發明者之一的Tim Escolin,其實就是微軟Surface裝置與周邊部門的工業設計師。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微軟這次註冊的模組化PC,是長什麼樣子吧! 從上圖可知,微軟的可模組化PC,共分成三個部份: 1. 最上層的「顯示模組」:含外殼、顯示用硬體元件。上面則置放螢幕 2. 中間層的「電腦模組」:含外殼、處理器系統、記憶體等元件 3. 最底層的「週邊模組」:含外殼、各式硬體配件 再看第二種,微軟推出類似All-in-One的模組化PC,除了螢幕之外,其底部的主機,主要是電腦運算裝置,以及選轉控制模組與感測器,亦即該螢幕是採可以旋轉的設計。 至於螢幕的設計、機構與轉軸部份,微軟的專利書裡面也有說明,其含有樞軸控制器,可以將螢幕平放(Tablet mode),也可升起來變成相框(Stand mode)模式,以符合各種視角的設計。 至於上圖,則是模組化的外殼溝槽設計的細節,採用磁鐵來互相吸住,讓各個模組之間可以輕易連結,免螺絲,故能方便使用者置換。 微軟透過申請這樣的專利,除了宣示自己的工業設計實力外,也似乎在明示或暗示PC業者們,下一代的PC將可能走向模組化設計。而有了專利,也不一定代表微軟會照著設計圖上面的說明來推出類似的產品,可能是在對PC業者招手,讓PC業者們主動來找微軟合作,共同推動這個全新規範。 然而在PC出貨量每下愈況,加上PC毛利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各業者推整機系統產品來賺更多利潤(例如推電競筆電)都快來不及了,哪有可能還有更多心思來投資這種不曉得短期內是否能回收的模組化PC?更何況被微軟搶先註冊掉專利走呢?對PC業者來說,若未來模組化PC起來的話,PC業者們應該是會選擇專利迴避的方式,來推出自己的模組化PC。要不然就是微軟不收專利費,才有可能大家一起將這個工業規範拱起來,然而在不收專利費的情況下,微軟是否會將費用轉嫁到下一代作業系統(可以支援模組化PC的版本)呢?相信這又是業界必須面對的課題了! 至於消費市場而言,這類模組化PC不見得會吸引到DIY族群的興趣,因為喜愛自己組裝電腦的人懂得選購C/P值最高的產品來武裝自己的電腦。因此微軟的這種模組化PC,主打的族群是比較不愛DIY的族群,例如筆電使用者,或者迷你電腦的使用者族群為優先。且由於模組化PC能夠搭配共用的可置換式模組,讓電腦擴充功能,而不需要拆電腦,不需要有太多電腦專業知識即可,因此模組化PC,很適合家庭與辦公室使用。 您希望模組化PC時代的到來嗎? (1) (2)
-
華碩ASUS Zenfone Zoom智慧型手機實測開箱,三倍光學變焦拍照更得心應手
以前出外旅遊時,或日常生活中大家會使用數位相機來拍攝紀錄照,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大家已經習慣改用手機來拍攝生活紀錄照。也因此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好不好,就變得採購時的考量重點。針對喜愛拍照的使用者,華碩最新推出一款搭載三倍光學變焦鏡頭的ASUS Zenfone Zoom,要征服這些喜愛拍照,與重視拍照品質的使用者。 ASUS ZenFone Zoom定位於拍照用的高階手機,雖然從價位來看,ZenFone Zoom是目前ASUS所推出最高階的旗艦機種,但價格還是比市售的旗艦手機要便宜許多。根據所搭載的規格與儲存容量,64GB機種價格為13990元,128GB機種價格則是15990元。這次送測的則是64GB機種,在主要規格方面,搭載Intel Atom Z3580處理器,4GB LPDDR3記憶體,內建儲存空間64GB,Android 5.0系統,支援micro SD卡擴充,最高可達128GB。5.5吋,Full HD螢幕,Corning Gorilla Glass 4康寧強化玻璃,單SIM卡,支援2G/3G/4G行動網路與802.11 a/b/g/n/ac、藍牙V4.0、NFC功能。128GB機種的CPU則改用效能更強的Intel Atom Z3590,其他規格則與64GB機種相同。在顏色選擇上,勁極黑會先開賣,狂耀白則預計12月底上市。 ASUS ZenFone Zoom並不是第一款可以支援光學變焦的手機,例如三星之前就曾經推出支援十倍變焦的的Samsung GALAXY K zoom手機,但是因為在變焦拍攝時,鏡頭會伸出來,讓手機的體積與重量都變得不輕巧。反而變得不像智慧型手機,而像是內建手機功能的數位相機,在市場上的銷售成績並不是很突出。 這次華碩所推出的ASUS ZenFone Zoom則是搭載了三倍光學變焦鏡頭,而且為了維持手機的輕巧,在鏡頭設計上花費了許多心力,最終採用了與HOYA合作潛望式鏡頭,利用10鏡片與菱鏡的模組設計,讓鏡頭無論是在廣角端或望遠端拍攝,都不會從手機中伸出來,也因此才能設計出史上最輕薄的3倍光學變焦手機,最薄處只有5mm,重量也只有185g。如果再搭配4倍數位變焦功能,就可以放大12倍畫面來拍攝。除了支援3倍光學變焦外,還支援雷射自動對焦功能,最快0.03秒就能自動對焦拍攝,鏡頭旁還有Real Tone雙色溫閃光燈,可以提供更自然的補光。前置鏡頭則支援拍攝500萬像素照片,BSI感光元件、88度廣角、f/2.0大光圈,規格上比較沒有甚麼令人驚豔之處。 實際使用ZenFone Zoom拍攝景物時,透過側邊的音量鍵就可以快速放大變焦倍率,搭配預設開啟的光學防手震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拍出更清晰的特寫照片。目前大多數的手機都只支援數位變焦,只要稍微放大畫面拍攝,畫面就容易變得模糊失真。如果手機沒有支援光學防手震的話,更容易因為快門太慢而導致手震拍出模糊照片。 比較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搭載的是三倍光學變焦非恆定光圈鏡頭,在變焦拍攝時,光圈無法固定在最大光圈值,如果是在晚上拍攝時,變焦之後容易讓光圈變得太小,導致須使用更高ISO拍攝,因此夜晚照片的畫質就比較沒那麼理想。加上ZenFone Zoom後置鏡頭的感光元件採用Panasonic SmartFSI感光元件,尺寸則為1/3,與ZenFone 2相同,高ISO畫質純淨度並沒有太大進步。未來如果可以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就能改善高ISO狀態下,畫質較差的問題。甚至可以採用高畫質裁切的方式來獲得更大的變焦倍率,讓使用者可以拍到放大倍率更高的特寫照片。 關於ZX551ML 4G/64G的硬體規格,除了可透過廠商提供的規格表了解之外,也可以透過許多硬體檢測的APP軟體,例如CPU-Z、安兔兔APP進行檢測。 ZenFone Zoom 64GB使用的是運作時脈高達2.3GHz的Intel Atom Z3580處理器,使用安兔兔與PCMARK、3DMARK程式測試效能,表現都相當不錯。實際使用上也非常順暢,4GB的記憶體容量對於多工作業處理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執行多個APP也沒有感覺到延遲。ZenFone Zoom也支援802.11ac無線網路,但惜只內建單天線,理論上最高傳輸頻寬只有433Mbps,使用PCDIY!辦公室最新申請的HiNet光世代500M進行測速,上網速度大約為297.03Mbps,也已經相當快速。 ASUS Zenfone Zoom智慧型手機,在使用上面,三倍光學變焦,讓拍照更得心應手。搭載Android 5.0系統,系統介面則是採用ASUS ZenUI,內建許多了許多好用的APP與功能。內建APP功能也非常強大,華碩Do It Later、華碩Splendid、華碩天氣、華碩Quick Memo、華碩備份工具、ASUS PC Link、ZenMotion手勢控制等。最值得稱讚的是,ZenUI的這些APP都不定期持續推出新版本更新,也得感謝這些華碩工程師持續不斷的工作,才能有更好、更多的新功能APP與桌布、佈景主題可以使用。針對ASUS ZenFone用戶,華碩也架設了ZenTalk論壇,想要提供意見或反映問題的也都可以有地方可以表達。也期許未來華碩能推出更多更強大的ZenFone系列手機,讓國內使用者能持續有強大功能但價格平價的優質產品可以選購。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
Nikon D7200數位單眼相機實測開箱,旗艦榮光再現!
睽違一段時日,Nikon DX系列旗艦機種終於現身,面對數位單眼相機市場朝全幅化發展的趨勢,過去兩年Nikon陸續推出多款膾炙人口的機種,包括D800系列、D4s、D750等,然而考量到預算與機體尺寸均衡性,仍有多數攝影愛好者依舊維持APS-C片幅系統,故繼Nikon 前代DX系列旗艦D7100之後,眾所期待的次代新機D7200現身,確實引發攝影圈一片驚呼。 Nikon D7200數位單眼相機,外型上幾與D7100無異,維持同樣輕巧的機體,135.5 x 106.5 x 76mm的外觀尺寸,含電池、記憶卡機身重量約765g,感光元件仍為24MP等級,連拍速度維持在6fps,乍看之下似乎無驚人進展之處。然而實際上這片仍採用無低通濾鏡設計的2420萬畫素CMOS,為全新設計的感光元件,因此在實際畫質表現上,較D7100有顯著進步。此外,連拍速度雖仍為每秒6張,但因為D7200採用全新對焦系統,以及擴增連拍記憶體Buffer空間,使得持續高速連拍的張數,和照片聚焦的精準度都大幅提升,再加上此次D7200直接內建WiFi與NFC無線傳輸控制功能,無須另外採購配件,更讓這款DX旗艦機種如虎添翼,讓內行人高度期待。 * 全新設計2420萬像素無低通濾鏡CMOS感光元件 * 全新Multi-CAM 3500 II對焦系統,以及擴增連拍記憶體Buffer空間 * EXPEED 4影像處理器 * 感光度支援ISO100~25600,可擴展到102400 * 電池續航力高達1110張 * 支援Wi-Fi、NFC連線 * 支援DX與1.3X片幅 * 雙SD卡儲存槽 而自動ISO感光度選單設置中,最高感光度可設定於ISO100~25600間,而最慢快門速度則是1/4000~30秒之間任意設置,因此若啟動自動ISO感光度功能,D7200就會在快門速度低於最慢快門速度數值時,提高感光度以達成準確曝光,且縱使在手動曝光模式下也可應用,所以利用D7200拍照幾乎無須關注感光度數值,隨時就能順手拍下精彩瞬間。 除了一般畫質調控模式外,針對高反差環境,D7200內建主動式D-Lighting以及HDR兩種拍攝模式,以下就參考實拍範例。 前文也提到D7200拍攝模式還包括Effect特效模式,有夜視、色彩素描、微縮模型效果、選擇性色彩、剪影、高色調、低色調,以下擇要提供拍攝範例。 不可否認,目前全幅相機選擇擴增,價格也持續探底,APS-C片幅的數位單眼相機市場也略遭壓縮,但正如小編前文所述,考量到購機預算、功能/價格比、機身尺寸與重量,甚至後續採購鏡頭等條件,目前APS-C片幅的相機其實最為划算,就以這次評測的Nikon D7200而言,目前市場參考價格,單機身4萬元有找,但卻擁有6fps高速連拍、2420萬無低通濾鏡感光元件、無線控制功能、更豐富的畫質調控模式,以及相較於全幅機種相當輕量化的機體,與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因此如果沒有特別工作上的需求,小編相當推薦D7200,因為輕巧高效能的機體,會讓人更輕鬆攜帶,隨時拍出優秀的作品,加上機身部分,APS-C片幅與全幅的價差,都足以選購一顆好鏡頭,預算上更有利,所以對於想要好好拍照,盡情享受攝影樂趣的人而言,相信D7200會是極佳選擇。 產品名稱:Nikon D7200 產品網址: 原廠臉書: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Nikon D7200數位單眼相機之後,發現性能相當不錯,而且操作相當容易。整體來說,這是旗艦榮光再現。 廠商名稱:Nikon Corporation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國祥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78-9966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
光碟機,又是一個時代的眼淚!
話說撰文當下的昨天,筆者才被交待要燒錄照片給客戶。PCDIY!的讀者們會常用到光碟機嗎?您上次使用光碟機是什麼時候呢?會不會DIY組裝選購新電腦的零組件時,光碟機那欄已經空白呢了? 現在,應該有不少人已經很少很少在用光碟機了,或者,電腦上根本就沒有這個硬體配備。一開始裝新機灌作業系統也許需要,但也不絕對。從很早開始,就有將OS程式封裝成USB開機安裝的小工具軟體。現在進階一點的玩家,乾脆就用隨身碟安裝Windows 7、Windows 8與Windows 10。隨身碟安裝作業系統,不但方便攜帶、速度又快,說不定人家看到你不用光碟機就能安裝OS,還會覺得哥哥你真厲害,真是當好人的標準配備。這直接,或者間接,殺死了光碟機,連最後一個安裝作業系統的用途,都被剝奪走了! 更重要的,USB 3.0、USB 3.1超高速隨身碟時代來臨,雲端儲存也越來越方便,光儲存的光碟機,燒錄CD-R/RW,DVD±R/RW/RAM/±R DL,BD-R/RE,BD-R DL/TL(XL)/QL,BD-RE DL/TL(XL)/QL,漸漸越來越少人使用,就台北光華商場,賣光碟片的店家,也越來越少,銷售大補帖盜版軟體的業者,也幾乎消失蹤跡。光碟機,會成為時代的眼淚嗎? 最新,值得注意的,2015年09月30日,Windows 10正式推出之後,Microsoft公布了重大的訊息。Windows 10分成家用版與專業版,各販售有隨機版與彩盒版(完整版),完整版的話,已經不用光碟片,改用USB 3.0隨身碟作為載體。由於Windows 10內建各家USB 3.0驅動程式,因此,可以直接透過USB 3.0快速安裝作業系統。當然,這也代表著,光碟機和光碟片正式說掰掰。就連Microsoft,都放棄了光碟片! OS搞定了,所有韌體和驅動程式也可以不用光碟,上網就能下載,而且是最新版本;除此之外,各種應用程式也都可以上網下載,防毒和網路安全軟體除了一般光碟零售彩盒版外,也有線上購買下載版,省了實體包裝,有些還會比較便宜一點;甚至是微軟Office 2013專業版這種必裝的文書軟體,也許是響應環保,小小的彩盒內也沒有光碟,只有含有序號的說明書,直接使用線上安裝方式。 藍光和DVD影片光碟出租也被網路上大量即時和免費的資源取代,光碟機的讀取功能愈來少用到,連燒錄功能也在網路速度愈來愈快、雲端儲存空間和隨身碟容量愈來愈大的演變下,很多檔案和文件都直接在網路上存取,光碟讀取、軟體安裝和檔案燒錄的需求愈來愈低,很自然而然的,光碟機已經不是電腦必要配備,但如同一開始所提及的,有時候需要燒錄實體光碟備份或是拿到的音樂、影片或檔案是光碟片時,還是得有一台光碟機才行,不過,雖然重要性雖大不如前,但若是時常在幫人家修電腦的話,因為仍可能會修到Windows XP電腦,以前的作業系統、軟體,都是靠CD、DVD光碟片來安裝,還是要配有一台,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作業系統安裝速度要更快的話,則可以改由隨身碟來安裝。值得注意的是,有買過微軟Office 2013、Office 2016的用戶,保證會嚇一大跳,打開來裡面,已經可以發現裡面沒有光碟片,而是只有一張紙,連說明書都沒有,要自己線上下載,等於是沒有網路則無法安裝,必須上網下載主程式來線上安裝,線上輸入金鑰來確認版權。新的遊戲,也採用了線上下載方式,由於下載容量高達了50GB,遊戲廠商也不願意壓制BD光碟片,唯一的麻煩就是下載的時間很久。 藍光光碟協會(Blu-ray Disc Association,BDA),前陣子終於釋出了4K藍光光碟規格,裡面也制定了4K藍光影片規格,命名為Ultra HD Bru-ray。藍光光碟的技術,瓶頸至今尚未突破,BD XL的技術難以再提昇,以目前的技術來看,BD-R/RE單層做到25GB、BD-R/RE DL雙層50GB、BD-R/RE TL/XL三層100GB、BD-R/RE QL四層128GB。新的Ultra HD Bru-ray光碟片,則是基於BD XL來加以改良,目前將會採用的兩種格式,將會使用雙層66GB與三層100GB。不過,即便新的4K藍光光碟規格推出,也挽回不了光碟機已經不是必要配備的命運! 電腦一開始用的是磁帶,後來磁帶被軟碟機取代,後來軟碟機被硬碟機取代,部分的功能又被光碟機取代。現在,光碟機則是被外接硬碟取代,部分功能則被隨身碟、網路硬碟、雲端硬碟取代。 不過,隨著時代怎麼變,光儲存,仍然還會繼續存在。光儲存,還會持續進步。不過,能存在多久,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光碟機,不會消失,只會凋零! 光儲存媒體,不管是在光碟機、光碟片,雖然不斷的改良,技術不斷的突破,但終究改變不了容量有限、讀寫太慢的瓶頸,單位成本過高,也是個問題。 隨著快閃記憶體的持續進步,隨身碟的容量越來越大,存取速度越來越快,單位成本越來越低,加上網際網路發達,雲端儲存是新的應用,資料可以存在免費的雲端硬碟,也能添購NAS,自建家庭雲來備份資料。尤其,Windows 10推出之後,Microsoft改採USB 3.0隨身碟為載體,正式將光碟片判死刑。 我們回不去了!USB 3.0、USB 3.1超高速隨身碟時代來臨,雲端儲存也越來越方便。再見了,光碟機已經不是必要配備!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