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Windows 10免費升級期限只到2017年底為止,還沒升級的用戶請趕快升級!
自微軟於2015/7/29正式推出Windows 10至今,已有兩個年頭了!雖說微軟一開始提供Windows 7、8、8.1的使用者在發行後的一年內,可以免費升級到Windows 10。而為怕大家忘記,微軟還幫忙安裝嘮叨程式,伴隨著玩家的Windows 7電腦嘮叨了一年,終於在2016/7/29的24:00劃下休止符! 雖說微軟停止了免費升級服務,但其實用戶還是可以透過使用的方式,來手動升級。而且升級後,您的Windows 10也會是正式版。只是,微軟尚未明確告知,這項服務是否一直提供,還是哪天會結束。 既然可以透過手動升級,那麼先前的嘮叨是? 好吧!微軟也是看在消費者可能用Windows 7用到忘記升級了,所以才天天提醒你要記得升級啊!以免優惠期限過了之後,就等花錢來升級了!你就當作微軟是在幫你的荷包做把關的動作啊! 不過,天下沒有永遠免費的午餐!根據微軟官方表示,免費手動升級的優惠,即將於2017年12月31日截止。這也就是說2018年開始,想要升級到Windows 10的話,您就得付費購買囉! 雖然現在可能還有不少使用者,還對Windows 10的穩定性有所疑慮,目前仍堅守在Windows 7的崗位,不過,建議玩家們,其實是可以先升級一下,透過輔助技術來優先取得Windows 10正版數位金鑰,然後再降回Windows 7。這樣的話,就可以讓您的電腦優先登記到微軟的正版金鑰伺服器內,因此未來真的想要升級到Windows 10時,就能繼續使用免費的正版Windows 10。 尤其Windows 10在這兩年多,經過了幾次重大版本的更新,最新版本已來到Windows 10 Fall Creators Update(版本1709),已經修正掉許多問題,尤其是先前遊戲偶爾卡頓的問題也修正掉了,相信應該成熟且穩定許多,因此,現在應該是升級到Windows 10的最佳時機,玩家們不妨可以考慮升級來使用。 只是,在英文版網頁有看到優惠期限,但在還沒看到。但以微軟的作法,應當是各種語言版本都會適用。相信中文版網頁也將會加入上述的截止日期提醒。 因此,趁現在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趕快去下載那個「輔助技術」升級程式,將您的舊版Windows 7,一次升級到最新的Windows 10 Fall Creators Update (秋季創作新者更新版)吧! Windows 10輔助技術手動升級網頁(英文版): Windows 10輔助技術手動升級網頁(中文版): 取得Windows 10 Fall Creators Update (版本1709): (01) (02) (03) (04)
-
「芝奇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32GB」實測開箱,神兵海神三叉戟進化之作幻光戟超頻記憶體模組!
相信在PC界混跡資歷深一點的玩家們,提到超頻記憶體大家都能從口袋掏出一些特別喜愛的廠商,而今天要介紹的G.Skill芝奇,就是許多超頻玩家喜愛的大廠之一。這次G.Skill芝奇推出的超頻記憶體——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3200MHz 8GB超頻記憶體,金屬打造的質感上還紋有髮絲紋,裝甲型的設計給人相當硬派的風格。 當然除了散熱裝甲的金屬造型,幻光戟Trident Z RGB也裝設了RGB燈效,玩家可以隨意變換自己喜好的風格,流明的RGB燈效在主機裡頭,能夠與其他硬體的燈效相互輝映,讓玩家可以打造出最獨特的個人主機。 外觀設計上也採用電競設計,同時更奪得台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設計獎,搭配了漸層式RGB燈效,並採用了CNC切割的鰭片設計髮絲紋造型散熱片,完整包覆了整條記憶體,讓玩家不必擔憂超頻產生的高熱。 同時支援了ASUS主機板的Aura Sync燈效整合軟體,玩家們可以透過軟體直接改變燈效節奏,整體流光效果隨心所欲。當然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3200也支援Intel家族XMP2.0一鍵超頻,讓玩家能夠簡單操作直接超頻。 看完了硬體剖析,相信玩家們最想了解的還是,這一款超頻記憶體的整體效能表現。不過在正式開始告訴大家效能測試結果前,小編先在這裡提醒大家,這次我們選用Z370晶片主機板和Intel 8代8700K CPU進行超頻。插入記憶體時,不管是插2條或4條,都可以開啟雙通道模式來加速記憶體存取。但安插的位置必須遵照主機板說明書的指示,插到對的DIMM插槽,才能開啟雙通道模式喔! 實際開始跑測,透過AIDA 64記憶體測試項目: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間,小編先降頻至2400MHz跑測,在讀取速度上,每秒僅35521MB的讀取速度,寫入部分則有每秒36819MB,整體表現不算出色,畢竟8代處理器的架構下,建議的工作頻率設定為2666MHz,所以降頻至2400MHz的成績不理想,是能夠預期的的狀況。 處理器:Intel i7-8700K 4.7GHz 6C/12T 主機板:MSI微星Z370 Godlike GAMING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 x2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當然記憶體我們也要以wPrime來進行質數運算,雖然工作頻率在3400MHz的時,整體的運算速度稍嫌失色,這是因為CL值的調升所影響的結果。當然在官方建議的設定底下,在各階工作頻率的運算速度都相當不錯。而小編所使用的8700K,在CPU未超頻的狀況底下,就能有如此表現,如果在超頻上去,當然整體的運算速率也會跳升不少。 這次介紹的G.SKILL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3200MHz超頻記憶體,結合了電競RGB美學以及金屬質地的流線造型,加上能夠在3200MHz的工作頻率下穩定運作,有心的玩家也能夠超頻到更高的工作頻率,對於大部分的玩家已能滿足大多數的使用需求。當然在8代處理器登場之際,想要換主機的玩家們,這款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3200MHz超頻記憶體,可以說是相當推薦的品項之一! 產品型號:F4-3200C16Q-32GTZR 模組規格:288-pin Unbuffered DIMM Non ECC 容量:8GB x4 頻率:2133/2400/2666/2800/3060/3200 傳輸頻寬:PC4-19200/26600/30000 CL值:16-18-18-38 工作電壓:1.35V 保固:終身保固 廠商名稱:芝奇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7667889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群暉 Synology DS918+」開箱實測,4-Bay NAS成為中小企業的好選擇!
勒索病毒於今年(2017)對於相當多台不論是企業、用戶還是玩家們都造成了不小的侵害,從之前的「哭哭勒索病毒」(WannaCry)再到最近的「壞兔兔勒索病毒」(Bad Rabbit),各位不論是對於企業或是個人資料安全性相當重視的消費者,一定需要將資料有一個非常好的存放處,小編今天就要幫各位介紹,由Synology(群暉)全新推出的4-Bay級NAS! 在NAS的市場當中,相信各位消費者們一定都聽過Synology(群暉)的名字,於今年9月15日在君悅以及16日所舉辦的媒體發表會以及使用者大會,公佈了自家產品線上眾多的新產品,不論是全新的Sever(伺服器)或是全新推出的Flash Station等等,而在今年有第一款產品與各位消費者們見面。沒錯,那就是全新的DS918+,是一款具有4-Bay的NAS,接下來就讓小編帶著大家先看看外包裝和外觀吧! 在看完了基本的外觀介紹之後,接著看到的一定就要是要知道產品的細節部分,這一次在DS918+上採用的是4-Bay的設計,能夠支援4組3.5吋或是2.5吋的HDD/SSD,於產品下方還具有能夠支援2組M.2 NVMe 2280的SSD作為快取。在硬體方面,所使用的CPU為Intel Celeron J3455四核心 1.5GHz、Burst後最高可達2.3GHz,記憶體則採用4GB的DDR3,並且可支援擴充至8GB。而提供的網路埠為2組的1GbE(RJ-45)。 相信大家對於在NAS的硬碟支架上安裝硬碟都有和小編一樣的經驗,在某些產品上它並沒有提供能夠直接固定的方法,所以就需要依賴手邊的工具以及產品配件中所附的螺絲進行安裝,而在這個部分Synology DS918+就顯得相當親民,小編接下來就要告訴各位消費者大致要如何安裝硬碟在DS918+上。 (順帶一提:小編這一次所使用的硬碟為WD的Red 6TB 3.5吋HDD硬碟) 小編接下來使用了CrystalDiskMark、FastCopy以及NAS Performance等三個軟體進行測試,使用的網路則為光纖300M/100M的單網路埠做測試,這一次也準備了除了基本的速度之外,也額外準備了2組Samsung 950 Pro M.2 SSD,使用其作為快取,來看效能的變化。 小編將硬碟安裝好之後開機,將磁碟陣列作為RAID 0,身為一個沒有負擔的技術編輯,追求速度才是我的目標(?),而在Rebuild的過程大約耗時16小時,接下來就來看一下它的效能表現吧! 還記得小編有提到這一次還特別準備了2組Samsung 950 Pro M.2 SSD要做為快取使用,小編在測試完基本的數據之後,馬上將2組SSD裝上DS918+,建立快取的速度就非常的快速,在20分鐘之內就能夠完成。那增加了快取的效能究竟表現如何呢? 其實會購買NAS的消費者們其實都相當在意其資料儲存地是否安全,在硬碟CrashDown的時候,還能不能夠保住資料,所以小編將RAID 0的檔案全部重置,採用對於資料相對安全許多的RAID 5磁碟陣列做測試,Rebuild的時間大約落在15小時,接下來就來看數據吧! 小編知道一定有相當多的消費者想知道Synology全新推出的DSM 6.2 Beta2的相關介紹,而小編也有相當多關於DS918+在設定上尚未提及的部分,不論是支援Btrfs檔案系統、可以即時轉碼4K影片等等,都即將在此段落介紹給消費者們了解,那我們看完硬體、看完效能,就來看與我們最為相近的軟體吧! 消費者們在拿回這台NAS之後,首先會碰上的問題就是設定上的問題,而小編也在這邊幫助大家利用圖說的方式幫助各位消費者們了解在設定上可能會看見的畫面又該怎麼操作。 這一次從DSM 6.1.3更新至6.2 Beta,具有全新的操作介面,讓消費者們能夠更精準的掌控主動與被動伺服器的狀態與降低SHA叢集的佈建時間,此外也減少了DSM系統更新後重啟動的頻率。並且提供了最新的延遲穩定模式,可以於系統當中做調整,以達到降低延遲時間的起伏;在套件中心也新增的相當多的軟體APP供消費者選用,裡面的軟體有相當多能夠幫助備份、保護資料、播放4K影片等等。 小編測試完之後的一些小小心得:這次介紹的Synology DS918+具有4-Bay的優勢,能夠支援磁碟陣列至RAID 0/1/5/6/10等,並且也能夠支援3.5吋及2.5吋的HDD或SSD,除此之外,還能夠多使用2條SSD作為快取幫助產品加速,整體的擴充性表現確實不差,而又有著DSM 6.2 Beta的加持下,不論是從套件中心、控制台或是儲存空間管理員當中設定都非常直覺。不過各位消費者們若是遇到需要熱插拔以及重寫磁碟陣列的狀況時,建議玩家們可以放著等它設定,需要大約一晚就能夠完成了。整體而言,若是消費者們有對於NAS上有需求的,不妨可以考慮。 廠商名稱:Synology 群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52-1814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16,999元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壞兔兔(Bad Rabbit)勒索病毒來臨,偽裝在Flash Player安裝程式中,歐洲已傳出災情
還來不及哭哭!這次,壞兔兔又來囉! 自台灣於今年5月開始,陸續受到「WannaCry」勒索病毒(蠕蟲)的威脅之後,相信大家開始對這類「勒索」病毒應該保有一份戒心才是。而縱使網路有傳言直指WannaCry(哭哭)病毒的幕後主使者就是北韓,其利用病毒的網路攻擊方式,來進行所謂的網路恐攻,造成無數受害者資料被加密,而必須選擇放棄自己的數位心血,或是花錢消災! 由於WannaCry創下在幾天之內,就在150個國家感染了30多萬台電腦,並要求受害者支付300美元起跳的贖金,才有機會將硬碟裡面被加密的檔案解密回原狀。但是,網路恐攻不會就這樣銷聲匿跡,因為近日,網路上有發現到全新的勒索病毒,叫做「Bad Rabbit」。 Bad Rabbit也是勒索病毒的一種,其目標主要瞄準在企業網路,並發動大規模攻擊!已知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等部份歐洲,已經遭受攻擊!目前該病毒也正從歐洲開始向外拓展!玩家們可要小心這一波的攻擊! 這次的Bad Rabbit勒索病毒,可能是源自Petya的變種。因Bad Rabbit主攻公共建設與公司行號,目前已知災情主要發生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運輸系統,以及媒體產業。烏克蘭的CERT組織(CERT-UA)還在10/24發出一份,來警告其網民們注意這個病毒正在肆虐中!目前尤其是在交通基礎建設方面,更要注意該病毒的下一步攻擊動向! 除了俄羅斯受害最嚴重(65%)之外,像是烏克蘭(12%)、保加利亞(10%),土耳其(6.4%)也有災情,就連亞洲的日本(3.8%),也有遭受到Bad Rabbit的攻擊!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碰過有些網頁,會回報你說你的Flash Player版本太舊,可能無法完整顯示網頁內容,而要求你更新的?有碰過的話!請務必小心!這種多半可能是病毒所偽裝的技倆,雖然也是幫你安裝好Flash Player,但其實還會「挾帶」一些有害程式,來入侵你的系統。Bad Rabbit就是利用這類的方式,來讓使用者中招! 據的分析,Bad Rabbit勒索病毒會透過假的Flash Player更新來進行傳播,再結合Mimikatz這類的開源工具來取得Windows的登入密碼(憑證),並使用常見的硬編碼憑證列表(例如Admin、Guest、User、Root等),來獲得權限。 除此之外,Bad Rabbit在加密的你的檔案時,還透過這類的合法的開源加密工具,來把你的檔案進行加密,這樣一來,一些比較「嫩」的防毒軟體,還誤以為是使用者自己在加密檔案,而不是病毒在搞鬼!使得災難來臨時,使用者措手不及! 由於Bad Rabbit是以網路為傳染途徑,將病毒複製到其他電腦,其透過WMI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與服務控制管理遠端協定,來執行病毒碼。一旦Bad Rabbit被執行到時,就會透過Mimikatz工具,伺機用字典攻擊來取得Windows登入憑證,讓它可以取得最高的系統使用權限,接著再搭配DiskCryptor來加密害者的硬碟。因此,為避免被「壞兔兔」纏上,以下是建議的作法: (1) 趕快更新/修補作業系統漏洞。像是SMB的更新,微軟就有推出MS17-10的重大更新修補包。請到下載,並確認系統有打上這個修補包。可以的話,就將有漏洞的SMB V1功能關閉! (2) 開啟防火牆、IDS、IPS等安全防護措施。 (3) 將資料分類管理,並使用網段分割架構,以降低受駭後的資料損害風險。 (4) 若用不到的話,就把WMI服務關閉! (5) 安裝具備主動式防禦的防毒軟體,同時將重要檔案存放至其安全資料夾,以避免發生災難時,檔案被病毒無故加密! 以上,也祝福各位免於遭受病毒的侵擾! 參考資源:
-
NVIDIA GTC 2017大會現場直擊,NVIDIA攜手科技部運用其人工智慧運算平台加速推動 AI 革命
NVIDIA (輝達) 2017年10月26日宣布與中華民國科技部合作,力促台灣企業加速發展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以支持政府最近宣布的AI 計畫,協助培植本土 AI 產業。 此項合作計畫於 NVIDIA 在台舉辦的 GPU 技術大會,以雙方共同舉辦的 AI Symposium 正式揭開序幕,廣邀超過 1,400 位科學家、研發人員和企業家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盼以 NVIDIA 的 AI 技術協助科技部加速推廣人工智慧。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台灣一直是 PC 革命的震央,未來也將在AI 所驅動的產業革命中繼續扮演核心要角。我們很高興能與科技部密切合作,確保台灣在人工智慧科技浪潮下充分展現實力。」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AI 是開啟台灣下一波產業革命的關鍵,同時延續我們在 IT 製造方面長期累積的優勢。我們將會廣納學術界、產業界和各界青年才俊投入到我們的 AI 計畫中,打造出基於AI 創新的產業生態系。」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將組建全台第一部專為 AI 打造、搭載 NVIDIA® DGX™ AI 運算平台與 Volta 架構繪圖處理器的超級電腦,希望藉此籌建一個平台,加速推動先進研究與產業應用,在明年達到 4 petaflops 的效能目標並躋身全球500大排行榜的前25名最快超級電腦 ,同時,也希望能在4年內達到 10 peraflops 的目標。 NVIDIA與科技部雙方重要的合作項目,包括: ● 科技部與 NVIDIA 深度學習機構將在未來 4 年培訓 3,000 位開發人員,協助他們將深度學習技術運用在智慧製造、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醫療等領域。去年成立的深度學習機構為開發人員、資料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提供實作的訓練課程,包括網路實驗室與講師帶領實作的研討課程,教導如何使用開放原始碼框架與NVIDIA GPU 加速深度學習平台。 ● NVIDIA 在國內推動 Inception 計畫,協助科技部建立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全力幫助本地AI新創公司成長。NVIDIA 的 Inception計畫是一個集結 AI 與深度學習新創公司的重要據點,除了提供硬體設備與行銷的協助,同時也引領他們進入範疇更大的NVIDIA 深度學習產業體系。在上週第2,000家企業會員也加入計畫中。 ● NVIDIA 將支持由科技部主導的海外人才培訓計畫,為博士後研究生提供高階實習生計畫。 ● NVIDIA 將支持科技部為促成終端 AI ,投入40億資金推動為期4年的射月計畫,針對物聯網與 SoC 元件產業提供 NVIDIA 深度學習加速器 (NVDLA) 技術,運用AI提升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將發展重點放在記憶體、感測器以及終端產品上。 與 AI計畫相關的活動還包括在中科與南科機器人基地提供國內機器人專家研發所需的 NVIDIA DGX Station AI 超級電腦工作站與 Jetson TX2 AI 模組。同時,NVIDIA 也為科技部舉辦的「科技大擂台 與AI 對話」競賽提供 DGX-1 系統,讓全國大專院校與高中學生所組成的150支隊伍在8月起跑的熱身賽中,透過AI超級電腦進行切磋,一同打造能辨識中文的 AI 語音網路。 在8月所宣布的台灣 AI 計畫旨在打造健全環境,藉以扶植AI創新研發,銜接全球產業的領先腳步。 一年一度的NVIDIA GTC (GPU Tech Conference,GPU技術論壇),於2017年10月26日於台北舉辦。現場的主題演講者為NVIDIA CEO黃仁勳先生,為當今與未來AI (人工智慧)的應用領域,做了深度的介紹,同時也透過此技術論壇,展現NVIDIA在AI領域的經營成果。此外現場亦有其合作夥伴展示搭載NVIDIA GPU技術的各種軟硬體產品與服務,讓與會人士前往參觀與洽詢,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由此可見,GPU對於AI的加速發展可說是功不可沒。以下就來看看現場直擊! (圖超多,請慎入!) 以上,謝謝各位的耐心看完!若對本次NVIDIA GTC 2017的主題演講內容有興趣的話,請參考以下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40gkvLfwE NVIDIA GTC 2017 Taiwan Keynote Speech By Jensen Huang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fc6C8nr4k NVIDIA GTC Taiwan 2017 執行長黃仁勳主題演講(中文口譯版本)
-
iKBC TD108 機械式鍵盤實測開箱 帶有極簡風格的機械青軸!
為滿足玩家及消費者對於鍵盤使用的不同需求,多家大廠推出了不同類型與規格的鍵盤,而在裝置與外型設計上也更多元化,如常見的薄膜式鍵盤,或是設計成本較高的機械式鍵盤或電競鍵盤。這次小編拿到的是專業知名品牌iKBC鍵盤大廠推創的TD108,這是一款非常有美感的機械式鍵盤,藉著這個測試體驗,開啟了小編對鍵盤有更深入了解與見識。 對多數人來說,鍵盤主要考量的就是其按鍵的觸感及聲音大小,如一般商用型或文字工作者,就習慣重量輕巧,按起來觸感輕、回饋力道弱的「薄膜式鍵盤」,若是有打遊戲習慣,則會考量是否擁有多種巨集和防鬼鍵等功能,或是注重敲擊鍵盤的手感的玩家,這時候當然就需要一款「機械式鍵盤」。機械式鍵盤採用單按鍵單軸心的觸發,依軸心的不同,段落與按壓力道也不同,相對的售價也比較高,而機械式鍵盤也比薄膜是鍵盤來的更加耐用。 iKBC TD108 除了有獨特的品牌風格外,當然內在實質的功能與耐用度也要好好探究一番,在遊戲中最擔心的就同時執行多個指令會不會卡,但這款TD108 採用的是全區無衝突「No-Key Rollover」防鬼鍵技術,讓玩家使用多種大絕也不怕,小編覺得在技術上真的算相當高明了。 這次小編要來開箱的是iKBC TD108藍光青軸機械式鍵盤,iKBC在網路上一直擁有相當不錯的口碑,始終搭載的國際德國知名大廠CHERRY系列的機械軸程,且為一個專為開創機械式鍵盤的品牌,在每款鍵盤外觀工藝與材質選用上相當講究,並為追求簡約與質樸風格的玩家打造,別有於和其他電競(機械式)鍵盤的設計品味。 德國機械軸大廠Cherry,有基本的白、藍、紅及其他LED色彩光效,及青、紅、茶、黑等多種軸承,這次小編拿到的這款iKBC TD108採用的是以「藍光青軸」,擁有4.0mm的按鍵行程,按鍵段落非常地明顯,按鍵接觸聲音較大。 外觀設計純淨簡約,布局合理整潔,鍵盤顏色設計為雪白色,採用PBT塑料材質,PBT十分的堅固耐磨,不易變黃,且在高溫環境也不會輕易變型,最強的主力是抗油及抗氧化,即使用久了,按鍵表層也不會有油亮光滑的情況出現,是一種相當穩定的塑膠材質。 iKBC TD108 鍵帽採單點亮背光LED鍵盤,接上電腦主機後,呈現了單點藍光的光效。 在按鍵的背光呈現,一般使用下,會鮮明的LED藍光,讓每顆按鍵的文字與符號清楚分明,小編放置在電腦桌上,看上去完全提高了質感,可說是一款在外型簡潔又賦予美感的機械式鍵盤。在按鍵的感受度方面,小編覺得每一個按鍵都的段落感都非常明顯,按起來力道不用太大,舒適感及按鍵俐落度都挺不錯的。 此外,為了使玩家們能更穩定在鍵盤的操作,iKBC TD108鍵盤採用1.25Kg相當厚實的質量,並在鍵盤立腳配置了止滑的橡膠腳墊,可強而有力的進行每一場遊戲對戰,不必擔心使用中鍵盤會滑動, 整體穩定度佳。而在一開始提到的,玩家們最關注的「防鬼鍵」是採用全區無衝突「No-Key Rollover」,在對戰時可以完全盡興在遊戲其中,同時按多個按鍵也完全不會卡。iKBC TD108 主打採用CHERRY機械軸承,明顯在品質考量上絕對有著一定的要求,有用過多家廠商搭配櫻桃軸鍵盤的玩家們,相信一定都有深刻的感受。 iKBC TD108 採用德國知名大廠CHERRY軸體,PBT鍵帽增加了粗質磨砂觸感,純淨簡潔的外型表現的iKBC樸質的品味,且不僅只針對Windows的主機可使用,還支援了Mac OS X系統平台,平時有在使用Mac的玩家們,又多了一種鍵盤的選擇囉,實在是個用心的考量,若是追求簡樸美感外觀設計,也喜歡青軸的青脆聲音與手感力道的玩家們,可為自己添購這款簡約又具備美感的機械式鍵盤,如果對按鍵的段落的體會不太能用文字形容的話,不妨實際到店家好好體驗一下真實的按鍵觸感,小編覺得是值得試試的。 廠商名稱:iKBC -指悅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751-368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NT$2,190 →更多的【PCDIY!電腦週邊】: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焦點】:
-
時代的眼淚,PC-MOS作業系統開源化,首款多人的DOS系統
今日,現在大家的主流電腦,大多是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或者您買的是Mac並正在使用macOS/OS X,也許有些人還可能使用Chromebook搭配Chrome OS使用,甚或自己安裝GNU/Linux作業系統,像是Ubuntu、Linux Mint、CentOS…等等,這些新的作業系統皆具備當今現代化電腦必備的功能,包含上網、影音、文書、編輯、辦公軟體、遊戲…等等,並具備多人(Multi-user)、多工(Multi-tasking)、圖形化介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視窗(Window)等現代化作業系統必備的特色,讓使用者能夠透過親和的與電腦互動方式,來完成各種工作。 不過,要是回到30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在當時的PC算是才正在起步階段,且主要是以文字命令介面(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為主,使用電腦前真的必須具備專業電腦知識,參考著說明書來下指令。而當時的PC因為採用開放式架構,就連作業系統也是五花八門,除了MS-DOS、PC-DOS之外,其實當時也有許多廠商,都想推出更好的作業系統,以嘗試主宰當下的作業系統市場。 大約在1987年,有一家名叫The Software Link的公司,推出了PC-MOS/386的作業系統,是一款針對386電腦所設計的多人使用作業系統。如今30年之後,,讓一些喜好早期作業系統的程式設計師或軟體開發業者,可以自由取用來研究或進行開發老式軟體。 PC-MOS (Modular Operating System),採用的是模組化設計,先前的版本可以在286的機器上執行,而這次開源的PC-MOS/386,則是針對386的機器最佳化,當然也只能在386的電腦上執行。當初在386時代,有不少好用的作業系統紛紛上市。而PC-MOS/386也是其中一份子,它比MS-DOS還棒的部份,就是支援「多人使用」(Multi-user)的功能。老外甚至有使用這套作業系統來建置早期的POS系統,透過其多人使用功能,搭配簡易的網路架構,使得PC-MOS成為當時還不錯的多人CLI式作業系統。 只可惜,PC-MOS後來也沒有更新的發展,雖說功能比MS-DOS好一些,但畢竟是Old-School OS,相信目前應該不會有人去使用這套OS才是!包含像是以前知名的DR-DOS (由Digital Research開發)、BeOS (由Be, Inc.開發,後來開源成Haiku OS),還有OS/2 (由IBM與微軟開發,後來分道揚鑣…),這些在當代知名的OS,如今,只能說是時代的眼淚了! 像PC-MOS這套作業系統,如今已經開源了。任何想要研究作業系統核心架構的使用者,都可以到上述的GitHub裡面去下載PC-MOS/386的1.44MB磁碟影像檔(Disk Image),透過VirtualBox或是VMware來模擬開機畫面。或是可以檢查原始碼(Source Code),來看看或研究PC-MOS哪邊比較優,該GitHub還提供Borland C++ 3.1的開發工具資訊,讓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嘗試為該平台開發軟體。 除了PC-MOS,其實Digital Research也有開發過Concurrent DOS(後來改名為Multiuser DOS),也曾出過許多版本,也是要做成類似可以多人同時使用的作業系統。此外還有像是FreeDOS,也是以開源的方式,做出相容於MS-DOS的免費作業系統。如今也成為一些廠商在提供主機板或筆電BIOS韌體更新時所搭配的開機工具而已。 總之,上述的一些曾經輝煌過的作業系統,可說是扮演著電腦發展史中的重要角色。如今功能雖說已不敷使用,但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為我們做過的一切。或許您可以一手下載PC-MOS並把玩著,另一手吃著MOS漢堡,來見證其曾經輝煌的一刻。您說是嗎?
-
想「吃雞」卻苦於顯示卡不「給力」嗎?顯示卡實測數據公開,最高C/P值的選擇在這邊!
「SW方向有人!」、「我都射中他三槍了,竟然還沒倒!」、「有車開過來了,在NE方向!」此起彼落的溝通聲音,各位玩家們猜到這是什麼遊戲了嗎?沒錯!就是《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以下簡稱:PUBG),相信最近有在追實況或是跟上射擊遊戲風潮的人一定都會發現,現在許多射擊遊戲的玩家或是實況主都在挑戰PUBG,被玩家們和實況主戲稱為「吃雞」的遊戲,目前根據開發商宣稱,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的玩家數也達到87萬人,已經超越《DOTA2》的紀錄。 PUBG竟然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玩家數達到87萬人,又超越《DOTA2》的紀錄,而這款遊戲的推出也讓玩家們出現一波顯示卡升級潮,在各大討論區以及「批踢踢」上都能夠看到「25K吃雞電腦」等等的標題或是菜單。而這一次,小編準備實測市面主流顯示卡,讓玩家們找到顯示卡中C/P值最高的選擇。而在直接進入主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關於《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的基本介紹吧! 這是一款由Blue Hole(藍洞工作室)開發以及發行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OLG),遊戲最大的特色就在於能夠一次容納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進行一場大逃殺般的寫實射擊遊戲。地圖上能夠活動的範圍「安全區」會隨著第一個隨機出現的位置縮小,玩家要想辦法在地圖上取得各式各樣的物資、槍枝、子彈、,活到最後的人,就能夠成為該場次遊戲的最後贏家,也就能夠看見所謂的「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畫面。 而「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這個詞語,主要是來自於1970年代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為吸引客戶去該賭場賭博,他們有推出「三片雞肉套餐」,每份只要1.79美元;而在賭盤方面,每次標準下注籌碼是2美元,因此你只要贏一回,就能夠贏得一次晚餐的機會。而這也就是每次PUBG贏得最後勝利的人,被稱作「吃雞」的由來! PUBG支援的平台有Microsoft Windows和Xbox One二個平台,根據官方給出的最低系統配備,處理器至少要使用Intel Core i3-4340或AMD FX-6300、記憶體容量需求至少6GB、DirectX的版本為DX11,而最重要的顯示卡則需要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或AMD Radeon HD 7850 2GB,不過真的只要GTX 660 2GB就足夠了嗎? 看完了簡單的介紹之後,小編就要告訴大家在這款PUBG當中,在電腦配備上最吃重的部分,就是網路速度以及電腦的顯示卡,畢竟是一款大型多人連線遊戲(OLG),網路速度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有一定的水準基本上都能夠應付,而MSI的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有搭載Intel的Gaming LAN網路封包控制技術,可將TCP與UDP封包傳輸量最佳化,搭配WTFast可自動偵測伺服器最佳連線速度。如此一來,對穩定的遊戲連線,可發揮最低延遲(Lag)與最快傳輸效能。至於遊戲的流暢度與畫質上,顯示卡的等級就可能會有極大的差別,不論是在GPU的選擇或是GDDR5 DRAM的容量大小,都能夠讓遊戲本身的畫面呈現有著相當不同的差別。 既然看了簡單的遊戲介紹,也知道最近相當火紅的PUBG,為回應眾多玩家們的需求,PCDIY!也相當跟得上玩家們的話題。小編特地準備了5張顯示卡的評測,讓玩家知道在顯示卡上的選擇能夠有完整的挑選指南,能夠透過不同的價錢以及在不同畫質以及解析度下,對於PUBG的 表現如何。 首先要提供給大家的是小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X 4.2GHz 4C/8T 主機板: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16GB Kit 顯示卡(1):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 顯示卡(2):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 顯示卡(3):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 顯示卡(4):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 顯示卡(5):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張顯示卡的基本介紹吧! 首先帶各位玩家們認識,也是小編測試的第一款顯示卡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採用的繪圖晶片為AMD Radeon RX 550,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2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DisplayPort、HDMI、DL-DVI-D各一組。 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890元,屬於入門級的選擇,在玩家口袋倘若沒有足夠的額外預算,選擇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在PUBG的表現上其實也還差強人意,在1920 x 1080的解析度、Low的畫質下,可以勉強維持在25 FPS,還算的上是堪用,在偶爾來到下雨天或是濃霧場的時候就可能會有偶爾掉幀(FPS)數。 第二張帶各位玩家們認識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4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和DL-DVI-D各一組。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590元,屬於中階級別的選擇,在玩家想要將額外的預算放在其他電腦配備上的話,或許可以考慮。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在PUBG的表現上,明顯比起RX 550的顯示卡好上許多,在基本的1920 x 1080解析度下,基本上都有著超過50 FPS的表現,不過若是在4K、畫質為高的狀態之下,觀看煙霧彈、燃燒彈的煙霧以及火焰會有明顯的卡頓感。 第三張登場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6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在遊玩上也已經能夠支援VR,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9,990元,已經屬於中上階級的選擇,若是玩家在選擇電腦配備上是經常需要玩市面上主流遊戲的話,可能就需要考慮一下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在PUBG的表現上,基本上都能夠超越肉眼能夠判斷的30 FPS,甚至在High的畫質、4K的解析度下,還能夠維持在逼近25 FPS,小編實際遊玩只覺得開車微微的卡頓,其他的表現算是不錯。 接下來就進入第四張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簡單介紹,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7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8GB的GDDR5記憶體,當然也能夠支援VR,封面甚至有著與《黑色沙漠》的合作,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5,490元,已經屬於高階等級的選擇,如果玩家對於其他各式的主流或重量級遊戲,有想要不錯的畫面呈現,或是更好的FPS表現,可以將這張顯示卡納入自己的口袋名單之中。至於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在PUBG的表現上,幾乎完全沒有問題,不論是在哪個畫質、哪個解析度,在遊玩的體驗幾乎不會感覺到卡頓的狀況發生,在Medium的4K解析度下,連濃霧場地的表現都相當好! 而這一次的壓軸顯示卡,當然就是各位玩家們最引頸期盼的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11GB的GDDR5記憶體,支援VR甚至ANSEL都沒問題,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各兩組以及1組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5,900元,已經屬於最旗艦的選擇。若是玩家對於顯示卡有著極高的要求,或是對於畫面只要出現一點點的卡頓就會「森77」的話,玩家們可能就需要將它納入考慮啦!而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在PUBG的表現上,相當穩定,雖然FPS在測試時有著差距,但是在肉眼幾乎分辨不出來,連4K解析度、Low畫質都能夠有逼近80 FPS的表現呢! 講了這麼多顯示卡的介紹,小編現在要來告訴大家這一次的測試究竟是如何?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先告訴各位玩家們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第二則為遊戲中測試的路線,最後才告訴各位玩家們比較以及小編的小小心得。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PUBG的遊戲中能夠調整畫質,小編這一次實測除了解析度的不同,畫質也有一起做調整,分別是「低、中、高」三種,而在畫質不同所呈現的感覺小編在下方也準備好圖示讓玩家們看看畫質上究竟有那些差異吧! 看完了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之後,這一次要告訴各位玩家們編輯們所選擇的測試路線。我們選擇從Primorsk餐廳旁的一輛舊車朝著「N」方向筆直前進,一路直到Quarry的山腳下撞到山壁,之後再右轉撞到山壁,整體測試的歷程大約耗時130秒鐘,沿途會經過建築物、平原、馬路、森林、山地等地形,最後利用Fraps軟體幫助計算在過程中所經過的秒數以及Frames數,藉此給予玩家們最一致且沒有過多變因的測試路線。 雖然小編剛剛已經在上頭顯示卡介紹時,已經簡單的告訴各張顯示卡的數據,但是相信玩家們一定也很想看到關於不同顯示卡的比較圖,而小編這邊就幫大家準備好關於不同畫質、不同解析度底下,5張顯示卡的比較吧! 在小編的測試時,也有幫各位玩家們測試顯示卡的作業溫度,5張顯示卡的溫度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基本的溫度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雖然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本身因為是ITX版型的關係,只有1顆風扇,但是對於散出GPU作業產生出的廢熱依舊有相當好的表現;而具有2顆風扇的另外4款顯示卡,在整體的溫度確實較高,但是雙風扇以及良好的導熱管設計,在散去廢熱上的表現真的相當好,對於發揮出GPU潛能的幫助相當大! 依照小編多年玩遊戲的經驗下來,在遊戲效能畫面的呈現上,有時候會因為過長的遊玩時間造成顯示卡因為過高的工作溫度而降低時脈,導致遊戲的畫面表現不如2、3小時以前;但是這些時日與這5片顯示卡相處下來,雖然外部的溫度還是有一定的溫度,不過在GPU的表現上面依舊相當好,小編連續測試以及上班摸魚偷玩(?)4、5個小時,對於畫面的表現依舊亮眼,可見這5片顯示卡的散熱表現真的很棒! 在小編測試完之後可以發現,在同一片主機板、記憶體、CPU、散熱器、SSD之下,如同最大眾的消費者一般,不對記憶體時脈或是其他的設定多做著墨,就是將一張又一張的顯示卡換上主機板上。那小編究竟得到了什麼心得,以及要如何挑選呢? 其實相信有玩過PUBG的玩家們都知道,在遊戲當中沒有辦法將畫質調到太高,因為很容易造成樹木光影的效果過於優化,而沒辦法看見躲在樹叢中或是趴在地上的「伏地魔」們,所以基本上包含小編在內,幾乎都只使用「Low」的畫質在執行遊戲。若是以此基準點下去看,玩家們的螢幕只有支援或是只想要玩目前仍在主流的Full HD解析度,其實Radeon RX 550可以勉強運行遊戲,而他也只需要玩家不到3千塊的價錢;但是若是能夠多準備個2、3千塊直上GeForce GTX 1050 Ti,幾乎就能夠順暢的執行遊戲。 不過若是要小編私心從中挑選出一款顯示卡的話,我會選擇GeForce GTX 1060、6GB DDR5的選擇,雖然確實在價格的方面也增加了不少,但是在FPS的表現上面都能夠有著超過30 FPS的表現(以Low畫質而論),那當然若是今天玩家們還想要一同遊玩其他遊戲,那GeForce GTX 1060也能給你不會太差的效能表現。 小編的小結論:若是口袋真的不夠深卻又想要吃雞的話,可能要選擇Radeon RX 550之上、GeForce GTX 1050 Ti之下區間的顯示卡;若是稍微有一點餘力的話,選擇GeForce GTX 1050 Ti或GeForce GTX 1060會是最好的;當然若是玩家們「hen」有錢的話,GeForce GTX 1080 Ti可能就會是您最好的選擇,而MSI在這個部分也提供了相當多的選擇,小編這一次也是選擇MSI的顯示卡做為測試的依據。那簡單的選購指南就到這邊啦! 預祝各位玩家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口袋深度以及自己喜好的顯示卡,還能場場吃雞,武運昌隆!
-
UL台灣IoT科技實驗室隆重開幕,記者會現場直擊
全球安全科學機構 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斥資建立的 UL 台灣物聯網 (IOT) 科技實驗室今日於新竹正式開幕,該實驗室亦取得美國綠建築 LEED 黃金級認證肯定。這是繼 UL 在全球各地實驗室增加物聯網產品安全測試服務之後,擴大在台投資設立的全方位物聯網檢測中心,其展現 UL 對於物聯網安全技術的重視和推動產業發展的決心,並彰顯台灣在高科技產業與尖端研發人才的競爭優勢。 10日20日開幕,包括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BSMI) 局長劉明忠、美國在台協會 (AIT) 商務官馬奎立蒞臨開幕致詞,正面肯定 UL 物聯網科技實驗室落腳台灣,為台灣引入更多的國際測試與認證能量;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 董事長王聰麟也親臨頒證,加上國內 ICT 科技產業代表的熱烈與會,現場近 200 位貴賓見證了 UL 物聯網科技實驗室的啟動,也見證了 UL 落實協助台灣產業發展的承諾。 UL的物聯網科技實驗室旨在把關物聯網安全與效能上的風險,目前可提供無線通訊技術的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射頻 (RF)、電磁波測試 (SAR)、電磁相容 (EMC)、無線充電、快速充電、以及 UL 網路安全保障計畫 (UL CAP) 等測試服務,其將與 UL 台北、林口三地的安規實驗室鏈接成無縫的服務網,滿足欲跨足物聯網供應鏈廠商各方面的測試與認證需求。 「UL 長期以來的優勢就是能夠針對新創科技的發展和安全挑戰,快速結合產、官、學、研領袖發展與擬定安全標準,進而獲得各國及國際安全標準組織的採用及認可,」UL 全球資深副總裁暨消費性事業總裁周威方表示。「如今 UL 選定在台灣設立世界級的物聯網實驗室,將能第一手提供最新的物聯網專業知識,以及全球安規發展資訊給予在地廠商,縮短安全認證時間,為台灣物聯網產業的研發、推廣及成長,帶來事半功倍的加速效益。」 2016年通過的國家級重要產業政策—「亞洲‧矽谷」計畫,其關鍵目標之一就是參與制定國際物聯網標準與認證機制,讓台灣成為先進物聯網應用的研發中心與試驗場域。而 UL 物聯網科技實驗室除提供產品測試服務之外,還可以藉由與台灣廠商持續接觸及合作的方式,掌握物聯網產業的最新需求,進而回饋 UL 美國總部,再由專責單位發展對應的新標準,與台灣業界形成良好的協同合作循環。 此外,物聯網中物與物的互通關鍵技術,包括既有的 Wi-Fi、NFC、Zigbee、Bluetooth…等,UL 皆在其中擔任核可實驗室的角色;另針對新興的 IOT 聯盟,UL 是 Thread 聯盟獨家首席核可實驗室,亦投入發展 OCF 與 OneM2M 等等標準,並將成為 OCF 核可實驗室與 OneM2M 的發證單位。「UL 在物聯網領域的積極投入及廣泛的全球支援,將為台灣廠商帶來很大的助益。」周威方強調。 事實上,物聯網的興起與發展,將使我們對原來產品的安全性產生不同的觀念和要求,這是積極加入物聯網產業的台灣業者,必須特別注意及改變的。 例如過去的經驗,產品只要不起火、爆炸,沒有危險,就被認為是好產品。對於電子產品而言,最簡單防止危害擴大的方式就是立即斷電。但電子產品沒有了電就無法運作,因此套用在物物相連的物聯網產品上,此種簡單直接的觀念並不適用。而當物聯網做智慧整合,產品走向無線通訊時,一旦訊息傳輸中斷,或遭駭客入侵,有可能產生安全風險。因此 2016 年 UL 就針對物聯網及網路安全性,推出 UL 2900 系列標準及網路安全保障計畫 (Cybersecurity Assurance Program, CAP),為連網產品與系統提供網路安全的測試準則,以評估軟體漏洞與弱點、降低攻擊風險、應付惡意軟體,藉此保護個人隱私,以及提高 IOT 產品等使用的資訊安全性。 UL 台灣目前擁有近 700 名員工,是 UL 除了美國以外最大的單一據點,並擁有 UL 海外的標準研發暨測試研究中心,也是美國以外唯一具有研發中心的分支機構。近年來,UL 陸續在台灣建置關鍵性技術的實驗中心,強勢看好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實力。 UL台灣的物聯網認證實驗室,選擇在新竹落腳,可說對於台灣與亞太地區產業的一大福音。UL選擇在新竹斥資興建IoT實驗室,是看在台灣擁有IT產業的頂尖人才,且新竹的高科技產業研發實力堅強,值得就地設置認證實驗室來加速產品的上市。此外,在台灣設置IoT認證實驗室,可說是亞太第一家跨產業的認證實驗室,將可把跨產業的測試需求,輻射至全亞洲的各行各業,加速產業導入IoT產品的認證與上市! 由於UL不只是一家產品認證實驗室,更制定各項規範,加速產業設計出符合產業標準的產品,並協助產業在設計階段,就提供各種認證資訊,讓產品在設計階段,就已符合其目標國家所需具備的各項規範,讓廠商不用花了冤枉錢去推出一開始就根本無法通過認證的產品。此外,由於UL也是產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除了積極推出各式標準之外,更具有宏觀的目標,就是推動產業將多種標準進行統一,以協助產業研發產品時能夠降低成本,同時可加速推廣至市場上。 以下,我們就這次UL台灣IoT認證實驗室的開幕記者會,進行現場直擊!
-
「芝奇 G.SKILL FLAREX DDR4-3200 32GB」實測開箱,鋼鐵裝甲散熱玩家級超頻記憶體模組!
最近這半年來,對於記憶體的漲幅相信讓許多欲購入記憶體的玩家們都望之興嘆;因為「挖礦」、固態硬碟以及顯示卡記憶體需求大增的帶動之下,在記憶體顆粒並沒有辦法有效應對這波龐大的需求量而提升供給量時,供不應求,導致記憶體的價格直線攀升,而玩家們對於記憶體的C/P值也就越來越要求。所以小編今天就準備了1組由G.Skill(芝奇)推出,對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特別優化的超強記憶體! 自從AMD推出自家最高階的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後,在玩家們當中引發相當大的話題,讓不論是主機板還是記憶體廠商紛紛推出對此處理器進行優化的產品,G.Skill(芝奇)當然亦不落人後,在近期推出自家最新產品「FlareX烈焰槍」。 這一次在包裝上採用相當簡潔的設計,沒有額外的過度包裝,利用簡單的吊牌式包裝設計以方便販售,然而就算在簡單的包裝之下,仍然藏不住這組G.Skill FlareX帶給小編的威攝力絲毫不減。接著就跟著小編開箱的腳步,一同被「烈焰槍」灼傷吧! 現在就進入各位玩家們最期待的產品本體開箱;在看他的外觀之前,小編先準備了產品的基本規格要告訴大家:G.Skill FlareX 記憶體種類為DDR4,可以對應至四通道、時脈為3200MHz,CL值則為14-14-14-34、1.35V,1條記憶體的容量為8GB,並且也支援Intel XMP 2.0。在這一次,小編拿到的是8GB x4的kit,G.Skill也有推出8GB x2的kit供玩家做選擇;除此之外,亦有16G x2、時脈2400MHz的版本。 各位玩家們一定也很想看看卸下散熱殼之後裡面所使用的記憶體顆粒究竟是哪一間廠商的對吧,這邊先偷偷告訴各位玩家們它的價錢,小編這邊拿到的8GB x4 kit的版本是新台幣12,800元,二話不說,拆! 小編竟然看到對應於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標誌,代表它能夠支援以及對應在AMD X399的晶片組上,於官網的QVL中也能夠找到與主機板4大廠商合作推出的X399主機板,小編也在之前已經寫過相關開箱文以及集評文了()。這一次就將重點擺在G.Skill FlareX的評測數據上吧! 對應於AMD Ryzen Threadripper就要使用其平台,這一次小編也準備好了測試平台給玩家們做參考: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3.4GHz 16C/32T 主機板:ASUS ROG Zenith Extreme 記憶體:G.Skill FlareX F4-3200C14Q-32GFX DDR4-32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SSD:Samsung SSD 960 Pro 512G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小編在測試的部分,雖然是DDR4-3200的版本,但是身為一位專業的編輯。從時脈2133MHz一路至3200MHz的測試數據都要準備是非常合理的。而使用的測試軟體為CPU-Z、AIDA 64軟體當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wPrime。不同的時脈底下,看一下其記憶體的與CPU搭配的表現究竟如何吧! 在正式看效能表現之前,小編也準備了關於電腦硬體上基本的配置,以及實測G.Skill FlareX烈焰槍的SPD、時脈、CL值等等,提供給玩家們,在日後若是購入此產品的話,有一個參考的依據。 看完了時脈的調整以及基本測試平台的硬體設備之後,小編就利用AIDA 64軟體當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和wPrime為各位玩家們準備圖表能夠一目瞭然記憶體在時脈調整之後的差距,而除了時脈的變動之外,CL值亦維持相同的數據,藉此比較出玩家們在使用上該選擇哪個時脈才能獲得最好的CP值。 wPrime為一款質數運算的軟體,透過CPU運算質數所需的時間,藉此發現在CPU、記憶體皆相同的情況下,只調整記憶體時脈會有什麼時間上的差別。 當然拿到記憶體怎麼能夠不做超頻的測試呢?小編這一次為了維持超頻的穩定性,只採用了8GB x2的雙通道組做測試,利用雙通道較四通道會有較好的協同率,替各位玩家們挑戰烈焰槍的極限!(ASUS ROG主機板上BIOS能調整的也只能到4000MHz而已XD) 而效能的部分依舊與先前相同,使用AIDA 64中的Cache&Memory Benchmark和wPrime作為依據,不過也正因為通道的改變以及記憶體容量大小的改變,讓Cache&Memory Benchmark當中的數據與四通道有著一定的差距。 經過了四通道以及雙通道超頻的記憶體測試,小編要於此總結出一些關於G.Skill FlareX烈焰槍在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平台上相較於其他廠牌的記憶體優勢:首先,可以看見它所採用的是Samsung的記憶體顆粒,能夠有效提升處理器的工作效率;再者,為了與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完美相容,G.Skill有特地對其做優化處理;最後也是玩家們相當在乎的一部份,只要購買G.Skill FlareX烈焰槍就能夠享有記憶體的終身保固,注意!是一輩子的「終身」!在記憶體「狂漲猛漲」的今日,能夠選擇到1組對處理器有特殊優化處理的記憶體,還有相當多樣的kit選擇。玩家們,買了AMD Ryzen Threadripper不知道要搭哪一條記憶體嗎?G.Skill FlareX烈焰槍絕對是首選,沒有之一! ●產品型號:G.Skill FlareX DDR4-3200 ●模組規格:288-pin Unbuffered DIMM Non ECC ●容量:8GB x4 ●頻率:2133/2400/2666/2800/3060/3200 ●傳輸頻寬:PC4-19200/26600/30000 ●CL值:14-14-14-34 ●工作電壓:1.20-1.40V ●保固:終身保固 廠商名稱:芝奇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7667889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