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音響之王的心血結晶,真 • 藍牙無線耳機—Bose消噪耳塞QuietComfort Earbuds開箱試聽!
自從iPhone 7帶起了移除耳機孔的先例之後,許多廠牌的高階手機也紛紛跟進取消3.5mm耳機孔,不僅如此,這個舉動竟還帶出了''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風潮與流行,讓無線的設置帶來無限的便利性。 而隨著智慧型手機與數位串流媒體的興起,甚至在無線藍牙耳機之後,降噪與抗噪技術的出現,讓有線耳機的背影更加淒涼,目前戴著耳機的行人越來越多,可如今走在街上、捷運站中,卻再也不見有線耳機的蹤影,或許有,那麼你看到的,可能就是我,我就是個典型的old School有線耳機少數派。 但你說,無線藍牙耳機所呈現出的音質比不上有線耳機嗎?我不能跟你保證,可是,如果是揚聲器之王所研發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呢? 以立體聲音訊裝置揚名世界的Bose Corporation,在耳機的研發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近年來將研發重點轉移到了智慧型移動裝置上,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有線耳機少數派將全部消亡,至少,小編我就是其中那一個,Bose Corporation將在揚聲器上的高超技術轉移到現階段最熱門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上,並且在降噪與抗噪之上,推出了一個新名詞:消噪。 那到底為什麼小編我這個萬年少數派,會在使用了Bose消噪耳塞QuietComfort Earbuds之後,就捨棄了有線耳機呢?讓我來與你們說分明。 如今的無線耳機除了科技上的功能之外,也附帶流行與穿搭的象徵意味,而身為頂配真藍牙無線耳機,Bose消噪耳塞QuietComfort Earbuds在包裝盒上也是絲毫不馬虎,樸實無華的霧面消光黑色盒子,宛如首飾盒似的,拿來求婚似乎也不會被人懷疑。 而當真的翻開盒子之後,雖然沒有晶瑩剔透的3克拉鑽戒映入眼簾,但取而代之的是QuietComfort Earbuds的藍牙耳機盒,雖然沒有鑽戒那麼名貴,但純白無瑕的色澤、不易留下指紋的啞光金屬材質,也讓QuietComfort Earbuds在黑色的包裝盒上格外閃耀,像是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美人。 不過黑色好者也不必擔心,除了岩白色之外,QuietComfort Earbuds還有黑色可供選擇。 耳機設計也的確是絕世而獨立,與藍牙耳機盒一樣的配色與啞光金屬表層,像是吹彈可破的美人肌膚,然而耳塞式耳機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太容易掉,Bose在近10年前就開發出一套已申請專利的耳套科技,稱作鯊魚鰭耳套,而在QuietComfort Earbuds所裝載的乃是進階版鯊魚鰭耳套,具備延伸的彈性輔助翼,將壓力平均分配在耳朵表面,並且緊貼玩家們的耳廓,即使追趕跑跳,QuietComfort Earbuds仍然牢固地維持在原位,穿戴時也沒有任何異物感。 且在耳套上所有會碰觸到耳朵的部位,全都以矽膠所製成,出音孔還特地以傘型結構設計,更能貼牢每個使用者的耳廓,能大幅降低外部噪音,甚至強化低音呈現。 除了已經裝在耳機上的2號耳套以外,還另外附贈了1號與3號耳套,依據不同的耳套尺寸,來應對玩家們的耳廓大小,再加上傘型出音孔的設計,QuietComfort Earbuds戴了一整天也能感到輕鬆自在。 Bose在揚聲器研發的地位,已經不需要任何人再去贅言了,如今將技術重心轉往智慧型移動裝置的配件部品上,QuietComfort Earbuds消噪耳塞的誕生,除了延續了QC系列20年的精英血統以外,似乎就想在我們的耳道上建一組Bose 901揚聲器,讓音樂沒有任何阻礙地在你的耳道中穿梭。 大部分耳機在將音量調低之後,低頻就會消失地無影無蹤,轉高音量之後,高頻又破裂地令人無法入耳,QuietComfort Earbuds透過高效發聲單體、獨有的升學導氣孔設計以及Bose引以為傲的、以電子方式調校頻率響應,能密切配合Bose耳機響應曲線的動態音質均衡技術,將音量調節時所產生的三頻缺失完全彌平,無論多大聲多小聲,QuietComfort Earbuds內建的聲學套件,都能讓音色始終維持平衡,讓玩家們體驗有如海浪般洶湧的聲音饗宴。 一般而言,降噪耳機分為兩種模式:主動式與被動式。但QuietComfort Earbuds卻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抗噪模式,而且,Bose說它的不是抗噪,是「消噪」。 QuietComfort Earbuds的內部建構了4組麥克風,能監控周遭的環境聲與耳道內的聲音,以不到1毫秒的時間,產生反向訊號來抵銷不需要的噪音,右耳上更配備了經特殊設計後的麥克風陣列,能同時輸入來自玩家的音訊,並且同時排除周遭大部分的噪音,無論是通話、或是使用語音助理時,都能確保輸出的音訊沒有任何雜質。 而QuietComfort Earbuds主動式消噪有兩種控制方式,一種是輕點兩下左耳來控制3種消噪級別,讓玩家能在需要短暫談話時,能快速控制QuietComfort Earbuds替玩家事先預設的消噪程度,分別為1.完全消噪:幾乎可以消除使用者周遭的噪音;2.部分消噪:能阻絕大多數低頻噪音,比方說火車經過的聲音,但還是能聽見一些聲音;3.通透模式:簡單說就是關閉消噪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聽清楚周遭的聲音,甚至就像沒戴耳機一樣。 不過,如果玩家不滿足於3種預設消噪模式的話,QuietComfort Earbuds也有另外一種控制方式,玩家可以透過Bose Music App來調節0-10共11段的消噪程度,根據收聽偏好與使用習慣來做更細微的消噪調整。 配戴組件上的被動式消噪,其實前文已經提過了,就是那別出心裁的耳套出音孔傘型設計,使QuietComfort Earbuds能與玩家們的耳廓更加貼合,讓低音呈現更加具有張力、更有衝擊力。 跑步是孤獨的運動,但如果戴著耳機呢?但如果有個聲音傳進了你的耳朵,在你你穿梭於城市中,汗滴從你臉龐上滑過時,突如其來的、你喜歡的那首歌傳進了你的耳朵,跑步也不那麼孤獨了吧? QuietComfort Earbuds具備IPx4防水規格,除了通勤以外,也相當適合喜歡運動的玩家們使用,依據國際防護等級,QuietComfort Earbuds能讓每分鐘10L的水量、水壓50-150kPa的水以任何角度潑濺,也不會有任何損傷,因此區區汗水,將不會對QuietComfort Earbuds造成任何傷害,甚至雨天、寒流來時到陽明山看雪、或者突然下了冰雹,除了需要注意保暖以外,壓根就不必擔心QuietComfort Earbuds會受到任何損害。 但說了這麼多,這一切一切的前提,都得歸功於強大且穩定的無線連接,QuietComfort Earbuds支援藍牙5.1連結技術, 讓耳機能夠快速與玩家們的智慧型移動裝置配對,並且運用精準的數位訊號數理技術與全新的數據傳輸方式,讓配對後之後能在9公尺範圍內維持絕對連結穩定。 而QuietComfort Earbuds的藍牙技術是以右耳連結音源設備,接著將訊號傳送到左耳,若將右耳取下,QuietComfort Earbuds將會在20分鐘後開始休眠,左耳塞的連結也會一併中斷,如果玩家們將右耳收回充電盒之後並蓋上盒蓋,左耳就會馬上中斷連線,但如果只用右耳聽音樂,那就無法使用左耳的消噪快捷觸控手勢,必須從App中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通話收音用的麥克風系統位於右耳,因此玩家們能以右耳與情人通話、左耳聽音樂。 QuietComfort Earbuds單次充飽之後,便可提供長達6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但真正讓這款消噪耳塞維持長時間運作的功臣,其實來自於那強大的充電盒。 畢竟QuietComfort Earbuds還是一項電子產品,即使零件與儀器再精密,根源都需要電,而Bose工程師在設計這款消噪耳塞時,將充電盒也視為QuietComfort Earbuds的一部份,因此強勁的不僅只是耳機本體,連充電盒也是非同凡響。 磁吸式收納設計,能夠確保玩家們在為QuietComfort Earbuds充電時不亂移位,而滿電狀態下的充電盒,能讓QuietComfort Earbuds充飽100%的電量2次、或者是讓耳機再延長12個小時的播放時間,甚至讓充電盒快速充電15分鐘之後,就能再度擁有長達2小時的續航力。 充電方式也相當簡單,充電盒尾端有一孔USB Type-C埠,只要透過隨附的USB Type-C連結線便能連結電源,甚至還支援任何經過Qi認證的無線充電板來充電。 在第一次打開QuietComfort Earbuds充電盒之後,消噪耳塞便會自動進入可搜尋模式,耳塞上的狀態燈會閃爍著藍光,但必須下載Bose Music App才能算是真正完成連線程序,並且能夠在App中調整消噪強度、監控電量、自訂語音助理使用偏好,也能設定QuietComfort Earbuds的快捷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QuietComfort Earbuds無法連結Bose Connnect、Bose hear等Bose其他應用程式。 下載Bose Music後進行連結的步驟其實相當容易,但在還沒連結前,第一次使用的玩家可能會有些茫然,沒關係,小編這邊手把手,一步步教玩家們怎麼連結手上的智慧型手機。 和所有需要登入帳號的App一樣可以在登入畫面申請一個帳號,但如果懶惰的話,Bose Music可以連動Facebook與Apple ID,然後按住充電盒上的藍牙鈕,直到QuietComfort Earbuds在耳邊傳來「Ready to connect」的語音,接著稍微等待一下,連結之後便會聽見QuietComfort Earbuds再度傳來「Connect to XXX, Battery 100%」的語音,就代表連線成功啦。 接著App便會教玩家們怎麼正確配戴具備鯊魚鰭的消噪耳塞耳塞,如果尺寸不合耳廓,App也會有溫馨提醒,告訴玩家們可以試試看1號或者3號耳套,再來更加感人,App也會教導耳機的快捷手勢,讓玩家們不會配了一款高科技產品,卻落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窘境。 設定完成之後,App介面也相當簡約,左右耳電量顯示、中間是音量與11級消噪程度的調整,下面四個欄位:我的最愛、音訊源、捷徑、提示。我的最愛可以記住3種消噪等級調節;音訊源則是顯示正在連結的智慧型裝置;捷徑則是一些功能上的快捷;提示的話,就是再講一次剛剛的溫馨提醒。 雖然有那麼一句老話說:真金不怕火煉,不過該有的測試還是不能少,可是嚴格說起來也不能說是測試,準確來說應該是實際體驗才對,但從小聽搖滾樂長大,對音樂的靈敏度還是有一定標準,各位玩家就參考看看吧! 之前小編測試過幾支耳機,但都使用了西洋音樂,後來仔細想想,不如這次就用亞洲地區的音樂來試聽QuietComfort Earbuds的表現吧。 QuietComfort Earbuds所具備的動態音量均衡技術,是Bose多年來的研發成果,可以在高中低三頻與音量強弱之間做出絕對平衡,而Post-Rock曲風中濃烈的吉他破音、能夠擊沉船隻的Bass line、強勁的鼓擊,以及在錄音後期工程中,Blance與混音的各項細節調校,在各曲風中可說是相當嚴謹,拿來體驗QuietComfort Earbuds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本次小編所選的是來自台灣的阿飛西雅第二張專輯《提去買藥仔》中的海波浪,從前奏開始,貫穿歌曲前半的Ride Cymbals、中後段如鞭擊的小鼓碎拍、如海浪撲上礁石的吉他失真音牆以及如幽靈般神出鬼沒的Bass line,在QuietComfort Earbuds的呈現下,幾乎沒有任何漏失,甚至因其傘狀結構的封閉式耳塞,所形成的強化低音,讓Bass line與大鼓的默契更加強勁地在小編耳中擊打;尾奏拖曳的吉他獨奏,從中頻一路往上攀升至高頻,但QuietComfort Earbuds就像疊了層層的保護膜,中頻表現十分突出,在高頻呈現上也沒有任何逸散或是分岔。 來自中國的萬能青年旅店在2020年的最後幾天推出了新專輯《冀西南林路行》,而他們所發的上一張專輯距今已是10年前,新專輯推出的當晚,在整個亞洲地區形成了一股類似「跨年等倒數」的風潮,萬能青年旅店的演奏風格多樣,小號更是該搖滾樂團的靈魂之一,曲風雜揉了Folk、Prog、Blues、Hard Rock等等,很難以單一的曲風來定義,而在這張專輯中還加入了大量電子取樣噪音與Phase等Modulation類別的效果。 而這次小編選用《冀西南林路行》中長達11分鐘的那首河北墨麒麟,該曲中的鼓聲編曲幾乎用上了所有爵士鼓上的配置,無論是低頻擔當的大鼓還是高頻的Ride cymbal,甚至是在Ride cymbal與Crash cymbal兩者忽大忽小的浮動Gain值,QuietComfort Earbuds所具備的動態音量均衡技術都掌握得相當不錯,該曲的大量管弦樂樂器編制,在編曲中加入了交響樂章、以及盤繞整首歌、在中後段大突進的電子取樣噪音,非常適合測試QuietComfort Earbuds在細節上的處理與呈現,當然它沒有讓小編失望,又割又刮的電子取樣噪音交織大量管弦樂器的演奏,QuietComfort Earbuds也是滴水不漏地呈現細節,又不會和主要頻率混在一起。 City Pop的風潮在上個世紀七零、八零年代的日本流行樂壇佔據了一方山頭,然而卻在2017年之後,Youtube演算法所致,竹內瑪莉亞的一首Plastic Love在全世界引起了新一波的City Pop熱潮,而City Pop融合了Funk、Soul music、New Wave、Disco等等曲風,加上歌手清亮悅耳的嗓音,營造出一種充滿都會時尚感與適合律動的曲風,與上述幾個測試比較凝重的搖滾樂做出了分隔。(其實小編私心是想選山下達郎的,但數位串流媒體上卻沒有上架) 流行樂之所以稱作流行樂,除了朗朗上口的旋律之外,還有能夠擊中聽眾內心的力量,City Pop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適合拿來測試QuietComfort Earbuds的細膩度、節奏精準度與音場氛圍的呈現。 Funk或是Disco節拍是City Pop相當重要的環節,QuietComfort Earbuds在訊號傳遞上也相當迅速,律動的節拍就像在錄音室聽的那樣立即反饋到玩家耳中,讓人有翩翩起舞的慾望;City Pop擅長傳遞城市中孤獨、抑鬱、纏綿等等光影流轉的氛圍,其中該歸功於默默撐起節奏的電子琴編制,因此空間感與音場氛圍的呈現相當重要,QuietComfort Earbuds以其傘狀式耳塞與獨特聲學套件,將音響獨有的環繞與空間感鎖在玩家們的耳道中,也因此讓細膩度大幅提升,更能體會歌手與樂手在錄音室裡的心境。 Tidal雖然在台灣的名氣沒有Spotify與Apple Music大,但卻是一個專門提供Flac無損音質收聽的數位串流媒體,小編特地申請了一個帳號來測試QuietComfort Earbuds是否支援,果然不失所望,Tidal界面下方顯示MASTER標示,代表QuietComfort Earbuds也支援Tidal HiFi無損CD品質播放。 除了聆聽音樂或收聽Podcast外,通話也是耳機的一大功能,前文提及QuietComfort Earbuds右耳塞上有獨特的麥克風陣列,在玩家們輸入音訊時,也能同時排除周遭的聲音,進而保證通話品質,小編平時不常講電話,但為了實驗,央請朋友特別打電話剛下班、正在基隆路上塞車的小編,在實驗過程中,依據朋友的說詞,從安全帽灌進去的風聲,仔細聽還是會有,但已經是幾乎完美的將其排除了,到此,小編不禁懷疑,這種只擷取自己的聲音並且可以幾乎無瑕疵的排除外來雜音的技術,Bose是不是擁有什麼外星科技? 所以玩家們,應該都知道為什麼小編這個萬年有線耳機少數派,會跳槽到無線藍牙耳機的陣營了吧? 鯊魚鰭與傘狀結構的被動式耳塞設計,除了能防止滑落,還有更進一步的隔絕外來雜音的效果,加上11段主動式消噪等級調節、與音響之王Bose的獨特聲學技術,讓QuietComfort Earbuds在音質的呈現上已經難以挑剔,我想,QuietComfort Earbuds或許會像Bose 901系列揚聲器一樣,在無線耳機的發展史上留名。 廠商名稱:BOSE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緊接著Rocket Lake-S後登場,14C/20T的Intel Alder Lake-P現身於Geekbench中
面對AMD的強勁攻勢,Intel究竟有沒有辦法擺脫牙膏廠名聲,重回處理器霸主寶座呢?雖說依照官方資訊以及先前傳言來看,接下來即將升空的Rocket Lake-S實力看似不俗,甚至可能再拿回單核霸主的頭銜。 不過14nm終究還是14nm,即便擁有爐火純青的技術也還是有極限,最高8C/16T的Rocket Lake-S整體來說也只是緊咬對手不放,更別說對上Ryzen 9 5900X這種12C/24T以上的處理器,除了較注重單核性能遊戲效能,多核性能肯定是完全沒得打。 大概Intel本身也知道再繼續14nm+++擠牙膏下去,或許不用多久就會看不到AMD的車尾燈,於是也很快地就緊接著在下半年預計發布10nm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甚至在先前CES 2021中也透漏了一點相關規格(注定短命的Rocket Lake-S QQ)。 Alder Lake預計將會登場在桌上型與筆記型平台上,雖說10nm製程目前已經用在筆電平台的Tiger Lake上,不過在桌上型平台卻是首次登場(終於不再是14nm+++),並且有可能將支援DDR5與PCIe 5.0。 近期更是有網友在Geekbench上發現Alder Lake-P的蹤跡,我們都知道Alder Lake沒意外將會分S、P、M三種系列,Alder Lake-S系列主打桌機市場,而Alder Lake-P可能主打Atom伺服器市場,至於Alder Lake-M沒意外就是主打筆記型電腦市場。 由於Alder Lake皆採用大小核架構設計,而又只有大核支援多線程,所以可以看到這顆Alder Lake-P為不常見的14C/20T,推測有可能就是6個大核心+8個小核心的結果所致。 可惜的是這個Geekbench上的分數為Intel Xe內顯成績,並非處理器本身的運算跑分,不過這個分數相當於GTX 660Ti成績,以內顯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相信接下來隨著Alder Lake發布時間推進,將會有更多相關跑分數據曝光,到底Alder Lake在10nm以及大小核架構下,能否有驚人的突破,實在是令人相當期待(再不擠爆牙膏,可能又會被Zen 4海放了吧XD!)。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還沒上市就先被脫光,NVIDIA RTX 3060內部晶片外觀遭曝光
正所謂「老黃出刀、寸草不生」,在剛結束不久的CES展上,NVIDIA又替自家RTX 30系列追加了全新的RTX 3060顯示卡,並預計將於2、3月期間上市開賣。 雖然就命名上,RTX 3060理當屬於RTX 3060 Ti的弱化版,但根據外媒Videocardz爆料的晶片外觀圖片來看,RTX 3060和RTX 3060 Ti之間似乎沒有那麼直接的「親戚」關係。 RTX 3060使用的晶片型號為GA106,而非是RTX 3060 Ti、RTX 3070上所使用的GA104,同時因為CUDA數量進一步的減少到3584個,與RTX 3070的完整版的GA104晶片相比,尺寸明顯縮減了一大圈。 此外,作為現階段RTX 30家族系列中最入門的RTX 3060,在記憶體的配置上卻高達12GB GDDR6記憶體,僅次於RTX 3090的24 GB。不過如果因此覺得老黃是良心發現、大發慈悲的話,那可真的是太天真了。 RTX 3060使用的GDDR 6記憶體顆粒在供應商方面從原本的美光(Micron)換成了三星(Samsung),其型號為K4ZAF3258M-HC16,其每一顆容量為2GB,但匯流排從RTX 3060 Ti、RTX 3070的256 bit降為192 bit,連帶著讓最大頻寬從448 Gbps降為384 Gbps。 此外從圖中還可看到,RTX 3060的記憶體區塊有兩個空焊區域,這究竟是代表老黃的RTX 3060刀法還能繼續切下去?又或RTX 3060原本的容量應該是8GB,但因為某些原因改為12 GB而只好留下兩個空位?這部分的謎題恐怕只有老黃和NVIDIA的研發工程師才知道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讓世界看見記憶的力量,金士頓Kingston x CSD中衛聯手亞太區口罩設計大賽最強Top 10限定款禮盒開箱
2020年的疫情蔓延下,除了全民齊力抗疫之外,基本的隨手消毒以及口罩戴好戴滿也是成為了新的習慣,身為全球記憶體品牌大廠的Kingston金士頓科技首度跨界合作,與知名醫療耗材品牌CSD中衛,聯手舉辦亞太區口罩設計大賽,以「記憶 讓我更強」為主題,邀請各界創作者傳遞正項記憶能量,並提供高達14,400美元的獎金、獎盃及量產獲獎口罩的高誘因,歡迎大家一起來玩轉口罩美學!而在去年底的報名比賽評選下,也在2021的1月底正式公布了獲選入圍的的前10強作品(Top 10),即日起至2/7止,只要登上投票,就有機會抽中這前10強入圍作品的口罩喔! 那到底是哪10強獲選入圍呢?透過專屬的MEMORY BOX,裏頭就存放了Top 10的作品,除了有10款不同設計風格、圖案的口罩之外,主辦方也針對這10款口罩提供了各自的介紹小卡,讓設計者的概念可以被確實展現,這次在2個月的時間內就徵集到來自亞太區的10個國家、3,100件的參賽作品,相當令人驚豔活動的受歡迎度,另外,也承繼了CSD中衛在口罩上的創意元素發想以及時尚風格的創建,讓口罩不再只是單一商品、單一顏色,透過與Kingston的記憶加持,口罩成為了傳達個人情感的記憶畫布,讓口罩也升級了層次。 這次作品徵集雖然分成了「三色玩創意」和「多色無極限」兩組,但最後公布的Top 10名單中,台灣作品可是入圍了3個席次,另外,日本、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與越南的其他創作者也都分別透過手繪、塗鴉等等的設計方式來詮釋「記憶 讓我更強」這個主題,小編在收到這個MEMORY BOX的同時,也開箱給大家瞧瞧裡面內含了哪些東西,相信大家也會很想要收藏一整套吧! 這次的入選前10作品,包括了: 「你「菱」聽得到我說話嗎?」:吳柏詣 /台灣 「閃耀快門」:Rishabh Raj /印度 「塗鴉紙」:Nguyen Dang Binh /越南 「暹羅鬥魚」:Waraporn Mamee /泰國 「怪獸國度」:Yman.S /馬來西亞 「生之呼吸」:Tsuyoshi Artman /日本 「愛憶永在」:Lilo Jong /馬來西亞 「奇蹟庭園中的夏日回憶」:許倖榛 /台灣 「完美的不完美」:Aljohn M. Matias /菲律賓 「建構X解構」:孫敏鳳 /台灣 前10強入圍的作品,台灣有3位入選,分別是吳柏詣、許倖榛、孫敏鳳,恭喜這3位設計者,希望後續的投票能夠獲得最終勝出,而這10款獨特設計的口罩,就在下方一一的展示給大家看囉! 立馬拆一個來試戴看看,小編選的是「閃耀快門」:Rishabh Raj /印度,有別於一般素色風格的版本,透過圖案賦予的設計概念,相信也能帶給配戴者另一番的能量;除了正面的設計之外,內層也是搭配的採用了深藍色設計,小編特別情商可愛妹妹做示範,有沒有戴起來覺得與眾不同了呢!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要記得做好防疫措施,隨手消毒以及外出配戴口罩,確實防疫從你我做起!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奪回最強單核寶座?!Core i9-11900K PassMark跑分曝光
近期可以看到Z590系列主機板已經預先部屬來迎接即將升空的Intel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S,面對AMD Zen 3的強大攻勢,仍舊維持14nm製程的Rocket Lake-S究竟有沒有能力一戰,實在是令人相當好奇。 在先前Intel於CES 2021中正式公布了Rocket Lake-S旗艦款處理器Core i9-11900K的相關規格數據,官方表示即便維持14nm,但在基於Sunny Cove改造而成的全新架構Cypress Cove的加持下,相比前一世代IPC提升了19%,而在遊戲性能上8C/16T、最高5.3GHz的i9-11900K更是略贏12C/24T的Ryzen 9 5900X,實在是令人驚訝。 我們都知道Zen 3架構的Ryzne 5000系列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在單核效能上有很大的進步,才能擊敗目前的Comet Lake-S奪得處理器之王頭銜,而Core i9-11900K之所以能在遊戲上贏過Ryzen 9 5900X,撇除遊戲本身優化外,相當大的可能就是這次Rocket Lake-S的單核效能又更加強大,畢竟大部分遊戲較注重單核效能,多核方面8C/16T也已經足夠。 近日網友們也在PassMark發現了Rocket Lake-S的跑分數據,可以看到單核效能方面,i9-11900K得到3764分,i7-11700K得到3548分,不僅都大勝前代i9-10900K的3174分,更是都贏過了AMD Ryzen 7 5800X的3514分與Ryzen 9 5900X的3505分,看來Rocket Lake-S這次真的奪回最強單核寶座了! 此外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多核效能方面,i9-11900K相比i9-10900K雖然少了兩顆核心,但依然贏過前代將近4000分,甚至快追平7nm 8C/16T的Ryzen 7 5800X,或許要歸功於Intel爐火純青的14nm製程技術(但拜託不要再來14nm+++了!)。 依照這次跑分來看,Rocket Lake-S的實力並沒有先前謠傳的那麼不堪,是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不過作為後出手的處理器卻依然略輸對手還是有點漏氣,只能說即便擁有純熟的技術,還是會有硬體上的極限,也難怪11代會是相當短命的一代,Intel只能把所有牙膏灌進下半年就要登場的12代Alder Lake-S才能來決勝負了。(實際數據還是要等實體推出後各方測試才能驗證XD) 資料來源: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RTX 3080 20GB現身?GPU-Z已遭洩漏、實測跑分也出爐,效能竟與RTX 3090伯仲之間
關於NVIDIA RTX 3080 20GB的消息早已傳得滿城風雨,但也因缺貨的關係,許多玩家放棄了RTX 3090與RTX 3080,心心念念地等著RTX 3080 20GB的發布,依照老黃的刀法來看,RTX 30家族目前四位公子,如果沒被砍個幾刀分成Super、Ti、無印版等等,似乎就不像老黃作風了,不過我們也可以這樣期待,在老黃刀法的軌跡下,RTX 30系列四位公子肯定都會被分做Super、Ti等等版本出山的。 中國有位影音創作者,在bili bili上表示,自己用比特幣入手了一張神秘的顯卡,而這名影音創作者呢,聲稱他所入手的便是RTX 3080 20GB,並稱之為「RTX 3080 Ti」,但比較奇怪的是,影片中從頭到尾,我們都沒看到這張神秘RTX 3080 20GB的廬山真面目。 影片中,該名創作者首先比較了RTX 3090、RTX 3080與他手上那張神秘的RTX 3080 Ti的GPU-Z,在GPU-Z中可以看到,在核心方面,那張神秘的RTX 3080 20GB的OPs/TMUs為112/328,CUDA核心數量為10496,與RTX 3090完全一樣,但在記憶體頻寬與頻率上,所顯示的數據就完全和RTX 3080相同,並且功耗TDP上與RTX 3090相同,都是350W。 甚至,該創作者還使用了3DMARK來為這張神秘的RTX 3080做評測,於Time Spy上,數據略輸了RTX 3090約莫1.95%;在Time Spy Extreme中,所獲得的成績只輸RTX 3090不到1%;Port Royal測試上下降了1.69%;在Fire Strike Ultra與Fire Strike Extreme的數據上,則都低於RTX 3090將近3%的分數;Fire Strike則下降幅度稍大,約輸了7.71%;整個評測下來所獲得的平均數據,與RTX 3090只有大概4.21%左右的差距,可說是微乎其微。 除了3DMARK測試所獲得的數據外,該名創作者還挑選了《戰地風雲5》、《俠盜獵車手5》、《巫師3》、《古墓奇兵:暗影》4款遊戲來評測這張神秘的RTX 3080 20GB的FPS幀數。 在《戰地風雲5》中,神秘的RTX 3080 20GB所獲得的FPS大多在介於RTX 3080與RTX 3090之間,但平均FPS都非常接近RTX 3090,在《巫師3》也是一樣;而換成《俠盜獵車手5》之後,這張神秘RTX 3080 20GB和RTX 3090幾乎沒有分別;再換成《古墓奇兵:暗影》之後,雖然在這位創作者的測試之下,這張神秘的RTX 3080 20GB僅僅輸給RTX 3090 1張FPS,但依據百分比來計算的話,RTX 3080 20GB對比RTX 3090,則輸了約莫2.27%的分數。 不過該創作者也表示,賣家告訴他,這不會是RTX 3080 20GB的最終版本,可能在NVIDIA實際透漏之前,這些規格與數據還有可能會大幅更動,有可能是砍了RTX 3090的CUDA數量變體成為價格較低的RTX 3080,也有可能是增加記憶體與頻率的RTX 3080。 但我們可以在這位創作者所提供的GPU-Z上發現,Subvendor那個欄位顯示的是Colorful,為此,Videocardz向Colorful求證此一消息的真實性,而Colorful向Videocardz的反應也著實有意思:「創作者們總是喜歡把標題下得聳動、駭人聽聞,謠言就是謠言,不值得發聲明或是證實。」不過Videocardz也表示,不管是真是假,在這件事情上,仍未收到明確的答覆。 但無論是真是假,RTX 3080 20GB的消息早就傳得沸沸揚揚,本次顯卡資訊與數據的流出,只是更讓玩家們想入非非,甚至呼聲遠超於即將上市的RTX 3060,但我們永遠搞不清楚老黃刀法到底會怎麼出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價格與性能在老黃手中隨意更動,似乎就像待宰羔羊一樣,一刀砍下來,我們還是一樣喊著真香。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G.Skill ENKI 360上古水神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呼喚水神前來解CPU的熱!
相信大家應該都對芝奇(G.Skill)的記憶體產品不陌生吧!畢竟正是當年推出的「皇家戟」帶起了RGB電競記憶體的風潮,且至今依然是記憶體市場上頂級潮牌的代表之一。 不過除了大家熟知的記憶體系列之外,芝奇也一直有在其他電競領域上耕耘,像是近期推出的「ENKI上古水神」AIO水冷系列,正是全新跨領域產品,而既然推出了全新的產品線,小編自然要是捧場入手測試一下的啦!所以,好奇這款水冷外型和效能的朋友們,就趕緊接著看下去吧! 芝奇這次推出的「上古水神ENKI一體式水冷系列」是以蘇美神話中的''水神''作為此產品系列的命名,並推出了240、280、360三種尺寸款式可供選擇,小編這次帶來的是360、也就是3顆120mm風扇的版本。 雖說一想到芝奇的產品,就很難不把超級華麗的RGB與之連結在一起(笑),加上這款水冷的外包裝的產品圖有一圈七彩燈光圍繞,因此可能會誤以為這款產品也是滿滿的RGB元素(真的會以為有發光XDD),但實際上這款ENKI水冷系列走的是非常低調的設計,除了水冷頭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是沒有RGB喔!(只有水冷頭的G.Skill Logo會發光而已) 撇開外觀燈效,ENKI 360的整體做工上可以明顯看出廠商端是花費了相當大的心思,尤其是這無比緻密的水冷排,芝奇不惜成本的提高散熱鰭的密度,創造出更多的熱量交換面積,更將內部的水路從常見的12條提升到16條,讓帶著廢熱的水流能夠透過更多水路的水冷排來達到更完全、更優化的冷卻效果。 然而不光是水冷排是走高密度的設計,就連水冷頭也是採用高精密的設計,外觀上,ENKI 360的水冷頭尺寸上僅有57mm,相比不少競品接近80mm要來的小巧不少,能夠減少安裝時發生卡機構的狀況。 同時散熱銅面上,為了能提高與處理器表面的密合度,ENKI 360特別採用了微曲面的「凸起」設計,同時在銅片內部採用獨家的「高密度階梯式銅底鰭片」,利用高密的鰭片提高水流接觸熱源的面積外,還能防止冷、熱水混合,達到冷熱分流的效果。 除此之外,水冷頭還採用獨家噴射水汞,利用高達5000 RPM的渦輪風扇使管內冷卻液體能達到更高的流速,再加上特製加寬水管,讓水流能夠及時帶走更大量的熱量,大大減少處理器的熱量堆積。 最後,在負責散熱的風扇方面,ENKI 360使用3顆120mm的 Hydro Bearing 液壓軸承九葉風扇,其轉速可達2100 RPM,並產生最高93.5 CFM的風流與1.86 mm H2O的風壓,且因為得益於液壓軸承低噪音的特性,風扇即使全速運轉,噪音也僅29.6分貝,使主機即使全速運轉,也依然能保持安靜與穩定。 考量到Intel第11代產品即將上市,有不少爆料指出新一代處理器也會是顆「大火爐」,想要處理器安安穩穩的工作,搭配一顆水冷基本上跑不掉了。 雖然目前11代處理器還買不到,但別忘了10代與11代都是萬年14nm+++…產品,且10代又比11代還要多出兩顆核心(10C/20T VS 8C/16T),因此理論上兩者在發熱上應該不會差距太大,故本次測試選用了Intel Core i9-10900KF處理器做為本次的實驗對象。(AMD系列也可以使用、需更換包裝盒中的專用安裝支架扣具) 小編使用AIDA64 Extreme對處理器進行一個小時的燒烤,整體來說ENKI 360能夠穩定的將處理器的核心溫度壓制在70度以內,表面溫度則不超過50度且幾乎沒有什麼波動,在溫度控制上可以說是相當優秀。 ENKI 360一體式水冷做為芝奇跨入散熱領域的第一次嘗試,不以譁眾取寵的誇張外型設計來博取眼球,而是選擇扎實、強大的散熱性能來換取市場口碑,對於喜愛低調設計或是講求每一筆預算都要花在刀口上的玩家,上古水神ENKI水冷散熱系列將會是相當值得考慮與入手的新秀產品。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dce1PLyH4&feature=emb_logo ▲官方介紹影片 廠商名稱:G.Skill 芝奇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2-2766-7889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2月PlayStation Plus免費遊戲陣容公開,過年不怕沒遊戲玩!
農曆春節在即,今年依然需要面對嚴峻的疫情,尤其在近日疫情又逐漸復甦後,還是得更加保持戒心盡量避免外出,那麼既然春節期間無法出門,那就好好待在家打電動吧! 時間到了1月底,相信各位PS老玩家們都在期待次月份的免費遊戲,沒錯!近日官方正式公布了2月份PlayStation Plus免費遊戲陣容,而這次竟然贈送多達五款遊戲,就是要讓玩家們整個春節都有打不完的電動啦XD! 首先,第一款贈送了PS5的獨佔全新作品《Destruction AllStars》,玩家將駕馭自己的座車,透過操控方向盤,配合時機、策略和技巧來大搞破壞,在多達16名的大亂鬥中脫穎而出,贏得冠軍! 第二款則是PS5版的《Control: Ultimate Edition》,這款由Remedy Entertainment開發的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將扮演聯邦控制局 (FBC) 局長傑西‧法登 (Jesse Faden),在一座變化多端的摩天大樓之中,藉由自身的超能力來對付眾多邪惡敵人。 而PS4玩家們當然也沒有被忘記,第三款就是PS4版的《Concrete Genie》,玩家們將操作主角Ash,在遊戲中得到了一隻神奇畫筆並且可以在遊戲世界中盡情的作畫,畫出來的作品更是如有生命般活著,整體活用DS4功能,操作相當簡單,滿足玩家們作畫的慾望。 PS4遊戲不只如此,第四款遊戲為知名製作人「五十嵐孝司」所製作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Bloodstained: Ritual of the Night》,故事在敘說主角被一個煉金術士詛咒,而為了解除詛咒必須前往探索一個充滿惡魔的城堡並找到同樣遭受該詛咒的召喚師,整體故事、玩法與風格都可以看到製作人先前《惡魔城》系列的影子,也讓玩家們認為該款是惡魔城系列的精神續作。 最後一款《Biped》(只只大冒险)為騰訊旗下工作室Next Studio出品,是一款雙人解謎並具有物理特性的合作冒險遊戲,遊戲中將扮演”阿古”和” 茜拉”兩個雙足外星機器人,在地球上展開有趣的冒險,遊戲操作僅需要用到控制器上的兩個蘑菇頭即能控制所有動作,相當簡單,適合年節期間與家人一同解謎遊玩。 這次PS+真的是遊戲大放送,玩家們是不是迫不及待準備下載遊玩了呢?雖說 PS5主機現在還是一機難求,不過玩家們還是可以透過網頁或PS APP先預先加入遊戲庫,等到未來入手主機後就可遊玩囉! 另外本月的三款免費遊戲《Maneater》(PS5版)、《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以及《Greedfall》還沒領的玩家們得趕快在2/1前領取哦!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5G換機潮,iPhone 12出貨市佔重返第一、刷新蘋果營收紀錄
位於庫比蒂諾的「生活風格公司」—蘋果(Apple),在1/27(三)時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財報,得益於iPhone 12的全球高需求量,蘋果創下1,114億美元的營收,刷新了蘋果的單季營收紀錄,並且是蘋果首次擠身千億美元俱樂部。 當然,蘋果產品中,銷售最好的仍舊是iPhone,即將來臨的5G網路時代,讓iPhone在2007年問世之後,銷售量創下13年來的新高,但這不完全是iPhone 12的功勞,根據報導,在2020年第三季度時,iPhone 11與2020年推出的iPhone SE佔了美國所有iPhone銷量的50%以上。 而其他蘋果產品,與Intel分手之後的自研處理器M1系列的Mac也對蘋果營收上產生了極大助益,然而,根據市調機構Canalys的調查發現,2020年第四季度,2020年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總量約為12.6億支,又因iPhone 12的需求量大增,銷量為8180部,進而造成全球智慧型手機五大品牌出貨市占率又再度洗牌,iPhone以全球23%的市占分額,奪下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 在創紀錄的同時,蘋果執行長庫克說,全球目前為開通狀態的iPhone已超過10億支,如果計算所有呈現開通狀態的蘋果裝置的話,全世界總共有16.5億台,並且向路透社表示,在中華地區方面,更是創下前所未見的換機潮。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二合一翻轉觸控、是筆電也是超強平板,Lenovo Yoga 9i開箱體驗
在慣用思維下,大概都是覺得筆電就是長那個標準樣子,但隨著筆電不再像以往那般笨重外觀、開始往輕薄路線前進時,或許可以有更寬廣的使用模式,就如同大家已經熟悉的平板那樣,既可以當成筆電、也可以是平板! 在筆電市場深耕多年的Lenovo Yoga系列中也有這類取向定位的版本,隨著去年底Intel發布11代處理器之際,也同步推出了新版本的Yoga 9i,有別於專注更多在輕薄輕巧的設計、Yoga 9i則是維持二合一翻轉觸控的特色,搭配最新11代強大處理器與Xe顯示核心,讓玩家可以一心二用,自由在筆電與平板間切換自如, 小編這次也入手了這款Yoga 9i二合一筆電,那就來開箱瞧瞧到底新版本的9i有哪些獨特秘密吧! 光是從具質感的硬式包裝外盒就能看出原廠的用心,打開後除了定番的保固手冊指南等文件外,盒內底下的Yoga 9i主體當然是本次開箱的重點。訴求可以翻轉、從筆電變身到平板模式的Yoga 9i,除了跟其他Lenovo多款版本一樣可以完全攤平180度在桌面上之外,系列獨具的可翻轉變成平板使用的特點可是讓許多想額外入手如iPad、Galaxy Pad的玩家朋友直接省下一筆預算,玩家只要一將螢幕翻轉至平板模式,整體運作就會轉成平板操作,可透過直接觸控或是將隱藏在轉軸一角的觸控筆抽出來使用。 規格面的部份,除了內建11代Tiger Lake核心架構的Core i7-1185G7處理器與Xe顯示核心之外,也搭載了1TB高速SSD與16GB LPDDR4X 4266記憶體,而重量僅1.37kg即便是轉成平板模式下也不會感覺太過沉重,對使用者不會造成太大重量負擔。 就是Yoga 9i可以集合筆電與平板的雙種特性於一身,但骨子裡可還是一款效能表現極佳的筆電啊,這裡當然也要順便地來檢證一下Yoga 9i的實際效能囉! 簡單地透過常用的GPU-Z、AIDA64 CPUID來偵測一下,可以看到的確是採用了Intel最新EVO平台架構,除了內建了高階的Core i7-1185G7與Iris Xe顯示核心外,也採用了WD SN730這款高效能的1TB SSD,另外,配置上16GB LPDDR4X -4266記憶體,就算拿來打Game、創作者模式也都可以使用,而這樣的規格用在平板模式下,效能表現的流暢性更是可以預見的強悍。 下面透過幾款測試軟體來驗證Yoga 9i的實際效能,不論是在AIDA64 Cache & Memory、GPGPU以及Cinebench R23或是3DMark與PCMark 10的實際表現,都能有突出的成績,細部測試資訊與測試結果就請參考下方的截圖囉! 透過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這款遊戲來做驗證,在設定成中畫質與低畫質的模式下,由i7-1185G7與Xe顯示核心搭配下的表現,分別能夠提供玩家20 fps以及32 fps的成績,對於實際使用在遊戲上來說,對於多數大作也能算可以基本駕馭,看來以11代處理器作為核心架構下的表現比起前代來說的確提升不少。 照慣例,Lenovo筆電都有預載VANTAGE這款管理套件,所以玩家可以輕鬆透過VANTAGE來獲得許多筆電上的設定與調整模式,包括安全性、電源管理以及效能等等,這裡小編也提供大家相關截圖,只能說Lenovo向來在這方面的介面做的不錯,對使用者來說,不須額外再加掛多款軟體因應,直接透過VANTAGE就能清楚的了解目前筆電狀態,就算要系統更新也很方便操作。 由於有內建Dobly ATMOS技術,所以玩家也可以在系統內對聲音的喜好取向來做個人化設定,透過Yoga 9i提供的Dobly Atmos Speaker System設定頁面,可以對包括電影、音樂、遊戲及語音等做預設模式,譬如可以在音樂設定上讓內建的智能等化器以細膩或溫暖、平衡等音訊效果呈現,另外,也可以在個人化選項中設定最多3組設定檔,自行調整喜好的圖形等化器設定模式。 至於在Yoga 9i內附的觸控筆,一樣可以透過設定頁面來對上面的按鈕做個人化偏好設定,專屬觸控筆上頭一共設置有上下兩個筆側按鈕,下方按鈕預設為「擦除」,使用者可以依據需求來重新設定,只要透過選單中的下拉選項就能自行設定了,而設定頁面的輻射式選單同樣也可以自行做設定,讓觸控筆可以成為玩家真正的便攜利器。 如果可以讓一台筆電就具備了雙重功能,相信除了節省玩家額外再花一筆預算之外,也省得多帶一台裝置,就好比手機可以裝雙卡雙待、不用出門多帶一支的麻煩。這款Yoga 9i的特點也是在此,透過可以完全翻轉的獨特設計,讓玩家隨時可以在筆電與平板之間任意切換,不論是作為單純筆電使用或是透過帳篷模式觀看、甚至改為平板模式隨身使用,通通可以在Yoga 9i這款筆電上頭達成,同時兼具工作時筆電、休閒時平板的雙模特質,外出只需一台搞定、回家也能一台追劇追小說,誰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