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NVIDIA 藉由生成式實體 AI 擴大 Omniverse 平台的規模
【2025年1月6日,美國拉斯維加斯訊】NVIDIA 今日宣布推出生成式 AI 和藍圖,進一步將 NVIDIA Omniverse 整合項目擴大運用到機器人、自駕車和視覺 AI 等實體 AI 應用項目中。全球軟體開發與專業服務領域的大廠正在使用 Omniverse 開發新產品與服務,以加速推動下一個工業 AI 時代的來臨。 埃森哲(Accenture)、Altair、Ansys、Cadence、Foretellix、微軟及 Neural Concept 等公司率先將 Omniverse 納入各自的下一代軟體產品和專業服務中。工業自動化領域領導業者西門子今日在 CES 大會上宣布推出 Teamcenter Digital Reality Viewer,這是第一款由 NVIDIA Omniverse 函式庫予以支援的 Siemens Xcelerator 應用程式。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實體 AI 將為市值 50 兆美元的製造業與物流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汽車、卡車到工廠、倉庫,所有會移動的東西都會變成機器人,並且由 AI 體現出來。NVIDIA 的 Omniverse 數位孿生作業系統與 Cosmos 實體 AI 是全球實體產業數位化的基礎函式庫。」 為實體 AI 模擬建立 3D 世界需要三個步驟:建立世界、為世界貼上實體物理屬性的標籤,以及讓這個世界看起來栩栩如生。 NVIDIA 提供可加快進行每個步驟的生成式 AI 模型。USD Code 及 USD Search NVIDIA NIM 微服務現已全面開放使用,開發人員可以使用文字提示來產生或搜尋 OpenUSD 資產。今日發表的全新 NVIDIA Edify SimReady 生成式 AI 模型能夠自動為現有 3D 資產加上實體物理或材質等屬性標籤,讓開發人員可在數分鐘內處理 1,000 個 3D 物件,無需手動花費超過 40 小時來處理。 NVIDIA Omniverse 加上全新的 NVIDIA 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可以建立合成資料倍增引擎,讓開發人員能夠輕鬆產生大量可以控制又逼真的合成資料。開發人員可以在 Omniverse 平台上建立 3D 情景,並且將圖片或影像內容渲染為輸出項目。接著這些資料就能搭配文字提示成為 Cosmos 模型的條件,產生無數的合成虛擬環境來訓練實體 AI。 NVIDIA 在 CES 大會的主題演講中還宣布推出四個新的藍圖,讓開發人員可以更輕鬆地為實體 AI 建立基於通用場景描述(OpenUSD)的 Omniverse 數位孿生模型。這些藍圖有: ● 由 Omniverse Sensor RTX API 驅動的Mega,用於在部署到實體環境裡的設施之前,在工業工廠或倉庫數位孿生模型中大規模開發和測試機器人隊伍。 ● 同樣由 Omniverse Sensor RTX API 驅動的 Autonomous Vehicle (AV) Simulation,可以讓自動駕駛車開發人員重放行車數據,產生出新的地面實況資料與進行閉環測試,以加快其開發流程。 ● Omniverse Spatial Streaming to Apple Vision Pro 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建立應用程式,將大規模工業數位孿生模型串流至 Apple Vision Pro,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畫面。 ● 適用於電腦輔助工程(CAE)的即時數位孿生是建立在 NVIDIA CUDA-X 加速、實體 AI 和 Omniverse 函式庫之上的參考工作流程,能夠即時呈現實體內容。 全新免費 Learn OpenUSD 課程也已推出,能夠協助開發人員更快使用 OpenUSD 技術來建立虛擬世界。 全球軟體開發與專業服務領域的領導業者正在使用 Omniverse 開發新產品與服務,以加速推動下一個工業 AI 時代的來臨。 電子系統設計領導廠商 Cadence 在該公司的 Reality Digital Twin 資料中心數位孿生平台採用 Omniverse 函式庫的基礎上,宣布將 Omniverse 進一步整合至 Allegro 中,Allegro 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採用的領先電子電腦輔助設計應用程式。 運算智慧領域領導業者 Altair 使用 Omniverse 藍圖,為互動式運算流體動力學(CFD)製作即時 CAE 數位孿生。Ansys 將 Omniverse 用於領先的 CAE 應用程式 Ansys Fluent。Neural Concept 把 Omniverse 函式庫與該公司的下一代軟體產品進行整合,以做到實時 CFD 與強化工程工作流程。 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埃森哲使用 Mega 協助德國供應鏈解決方案領導業者 KION,為其全球倉儲和配送客戶網路建立下一代自主倉庫和機器人機隊。 自動駕駛車工具鏈供應商 Foretellix 是資料驅動自動化開發領域的領導者,該公司使用 AV Simulation 藍圖來進行全 3D 感測器模擬,以完善自動駕駛車的測試和驗證作業。研究機構 MITRE 也與密西根大學的 Mcity 測試設施合作部署這個藍圖,以建立全產業的自動駕駛車驗證平台。 Katana Studio 使用 Omniverse 空間串流工作流程,為日產(Nissan)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建立客製化的汽車配置器,讓他們能夠在沉浸式的體驗中設計和查看車款,同時改善客戶的決策過程。 供企業使用的 XR 串流平台 Innoactive 則是利用這個工作流程,為 Apple Vision Pro 加入空間串流平台支援能力。這項解決方案可以讓福斯汽車集團以人眼解析度來審查設計和工程項目。藥品生產加工與包裝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 Syntegon 也使用 Innoactive 平台,讓 Syntegon 的客戶能夠在建造客製化的裝置前,先行在數位孿生模型裡瀏覽與檢視裝置的情況。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NVIDIA 推出 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平台,加速開發實體AI
● 針對 NVIDIA 資料中心 GPU 最佳化的全新先進模型、視訊標記器與加速資料處理管道,專為開發機器人與自駕車而建造 ● 第一波開放模型現已提供給開發人員社群使用 ● 全球實體 AI 領導廠商 1X、思靈機器人、Agility、Figure AI、Foretellix、Uber、Waabi、Wayve和小鵬汽車率先採用 【2025年1月6日,美國拉斯維加斯訊】NVIDIA 今日宣布推出 NVIDIA Cosmos 平台在這個平台裡包含最先進的生成世界基礎模型、先進的標記器、防護機制和加速視頻處理管道,用於推動自駕車和機器人等實體人工智慧(AI)系統的發展。 實體 AI 模型開發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真實世界資料和測試。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WFM)讓開發人員能夠方便產生大量逼真又符合物理原則的合成資料,以訓練和評估其現有模型。開發人員也可以微調 Cosmos WFM 來自訂模型。 將以開放模型授權的方式提供 Cosmos 模型,以加速推動機器人及自駕車社群的發展。開發人員可以在 NVIDIA API 目錄上預覽第一批模型,或是從 NVIDIA NGC™ 目錄或 Hugging Face 下載模型系列和微調框架。 各大機器人與汽車公司,包括1X、思靈機器人(Agile Robots)、Agility、Figure AI、Foretellix、Fourier、Galbot、Hillbot、IntBot、Neura Robotics、Skild AI、Virtual Incision、Waabi、小鵬汽車(XPENG),以及乘車服務巨擘 Uber,都是首批採用 Cosmos 模型的公司。 「機器人的 ChatGPT 時刻即將到來。就像大型語言模型一樣,世界基礎模型是推動機器人和自駕車發展的基礎,卻又不是所有開發人員都擁有專業知識和資源來訓練自己的模型。」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我們創造 Cosmos 是為了普及實體 AI,讓每一位開發人員都能掌握一般機器人技術。」 NVIDIA Cosmos 的開放模型套件代表開發人員可以視自己目標應用的需求,使用資料集自訂 WFM,例如自駕車的行車錄影畫面或是機器人穿梭在倉庫裡。 專為實體 AI 研發工作而生的 Cosmos WFM,可從文字、影像、視訊等輸入資料,以及機器人感測器或動作資料的組合,產生符合物理原則的影片。專為符合物理原則的互動、物件持久性,以及生成高品質模擬工業環境(如倉庫或工廠)和駕駛環境(包括各種路況)而建立這些模型。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他的 CES 大會開幕主題演講中,展示了實體 AI 開發人員使用 Cosmos 模型的方式,其中包括: ● 視訊搜尋與理解,讓開發人員能夠輕易從視訊資料中找到特定的訓練情境,例如下雪天的路況或倉庫擁塞情況。 ● 使用 Cosmos 模型從 NVIDIA Omniverse™ 平台開發的受控制 3D 情境中產生真實感十足的視訊畫面。 ● 開發與評估實體 AI 模型,無論是在基礎模型上建立自訂模型、使用 Cosmos 改善模型以進行強化學習,還是測試模型在特定模擬情境下的表現。 ● 前瞻性與多重宇宙模擬:使用 Cosmos 和 Omniverse 來產生 AI 模型接下來可能採取的各種結果,以協助它選擇最佳和最準確的路徑。 建立實體 AI 模型需要 PB 等級的海量視訊資料,以及數萬小時的運算時間來處理、整理和標記這些資料。為了協助省下資料整理、訓練與模型客製化的龐大成本,Cosmos 具有以下功能: ● 由 NVIDIA NeMo™ Curator 支援的 NVIDIA AI 與 CUDA® 加速資料處理管道,能夠讓開發人員使用 NVIDIA Blackwell 平台在 14 天內處理、整理和標記 2,000 萬個小時的視訊內容,而單獨使用 CPU 的話,得要花上 3年以上。 ● 先進的視覺標記器 NVIDIA Cosmos Tokenizer 可以將影像和視訊內容轉換為標記。與當今領先的標記器相比,它的總壓縮率提高了 8 倍,處理速度加快了 12 倍。 ● NVIDIA NeMo 架構可進行高效率的模型訓練、客製化與最佳化。 實體 AI 產業的先驅業者已經開始採用 Cosmos 技術。 AI 及人型機器人公司 1X 使用 Cosmos Tokenizer 推出 1X World Model Challenge 資料集。小鵬汽車將使用 Cosmos 加速開發自家的人型機器人。而 Hillbot 和 SkildAI 則是使用 Cosmos 來快速開發自家的通用機器人。 Agility 技術長 Pras Velagapudi 表示:「資料稀少和多變是機器人環境中成功學習的主要難題。Cosmos的文字轉世界、影像轉世界和視頻轉世界的功能,讓我們能夠在各種任務中產生和增強那些栩栩如生的場景,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場景來訓練模型,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心力去取得實體世界的資訊。」 交通運輸業的領導業者同樣使用 Cosmos 為自駕車建立實體 AI。 ● Waabi 是一家為實體世界開創生成式 AI 的公司,將使用 Cosmos 搜索和整理視頻資料,用於開發和模擬自駕車。 ● Wayve 是一家開發自動駕駛 AI 基礎模型的公司,正在評估將 Cosmos 作為搜索用於安全性和驗證之邊緣和極端行車情況的工具。 ● 提供自駕車工具鏈的 Foretellix 將使用 Cosmos 與 NVIDIA Omniverse Sensor RTX API,以評估和產生大量真實感十足的測試場景和訓練資料。 ● 全球乘車服務巨擘 Uber 將與 NVIDIA 合作,加速推動發展自動駕駛移動技術。Uber 提供豐富的駕駛資料集,結合 Cosmos 平台與 NVIDIA DGX Cloud 的功能,將協助自駕車合作夥伴更有效率地建立更強大的 AI 模型。 Uber 執行長 Dara Khosrowshahi 表示:「生成式 AI 將用於支援未來的交通運輸服務,這需要豐富的資料和非常強大的運算能力。我們與 NVIDIA 合作,有信心能協助推動業界發展出安全且具擴充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時間表。」 NVIDIA Cosmos遵守NVIDIA首重隱私性、安全、保障、公開透明度以及減少不必要偏見的值得信賴 AI 原則來開發。 在促進開發者社群創新及維護使用者信任方面,值得信賴的 AI 扮演著重要角色。NVIDIA 致力於落實安全且值得信賴的 AI,配合美國白宮的自願性 AI 承諾及其他全球 AI 安全措施。 開放的 Cosmos 平台包含專為減緩有害文字與影像而設計的防護機制,具備加強文字提示準確性的工具。在 NVIDIA API 目錄上使用 Cosmos 自回歸和擴散模型產生的影片會有一個隱形浮水印,用於辨識 AI 產生的內容,有助於減少錯誤資訊和張冠李戴的機會。 NVIDIA 鼓勵開發人員採用值得信賴的 AI 做法,進一步強化應用程式的防護與浮水印解決方案。 現已可在 Hugging Face 及 NVIDIA NGC 目錄上,以 NVIDIA 開放模型授權的方式取得 Cosmos WFM。即將以徹底最佳化 NVIDIA NIM 微服務的形式提供 Cosmos 模型。 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NVIDIA NeMo Curator 來加快處理訊內容,並且使用 NVIDIA NeMo 訂製自己的世界模型。NVIDIA DGX Cloud 讓使用者可以便捷地部署這些模型,並且透過 NVIDIA AI Enterprise 軟體平台提供企業支援服務。 NVIDIA 另有推出全新 NVIDIA Llama Nemotron 大型語言模型和 NVIDIA Cosmos Nemotron 視覺語言模型,開發人員可將這些模型用於醫療保健、金融服務、製造業等領域的企業 AI 使用案例。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2025亞太遊戲高峰會議程公開 國際知名講者齊聚、解析遊戲開發與AI趨勢 全球首場遊戲產業交流!台北電玩展商務區平面圖公開 逾300家廠商搶先機
2025台北國際電玩展(Taipei Game Show,TGS)將於1月23日至26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首兩日舉行的商務區今正式公開展區平面圖,展現完整遊戲產業鏈布局,商務參觀預先登錄甫開放兩週便吸引來自33個國家地區、300家企業登記,展現各界對亞洲首站遊戲商務平台的高度關注;同期舉辦的亞太遊戲高峰會(Asia Pacific Game Summit,APGS),聚焦產業最新趨勢,年度大會涵蓋遊戲開發、營運行銷、生成式AI、獨立遊戲、電子競技、金流支付等六大主題,國際級講者將揭露遊戲開發背後機密、營運行銷的心路歷程,而因應AI技術對產業的革新浪潮,這次也特別規劃主題專場「AI驅動產業應用發展論壇」,將引領聽眾深入淺出地了解AI與相關產業的新知,APGS聽眾登錄報名亦已開放,提醒您把握機會。 APGS的2025年度大會,邀請來自台灣、捷克、美國、韓國、英國、日本的大師級講者,將帶來20場次演講座談,其中韓國GAMFSN的李浚熙PD & CEO,將透露上市1.5週年的《棕色塵埃2》開發歷史,分享從開發困境到市場成功的關鍵轉折,深入探討如何透過與玩家不斷溝通來優化遊戲體驗,直到如今廣受好評;此外,攜手打造《百日戰記-最終防衛學園-》的Tookyo Games總監兼劇本小高 和剛與打越 鋼太郎,將分享AI進化時代的遊戲設計,兩人將以多年的遊戲創作經驗,分享洞察並聚焦於AI與遊戲敘事之間的關係,希望透過強調這一視角,勾勒出遊戲開發未來的前瞻性願景。 1993年推出的Super Famicom遊戲《復活邪神2》,在日本國內創下百萬銷量的驚人紀錄,時隔31年的重製版於去年10月登上Nintendo Switch™與PlayStation平台,SQUARE ENIX的田付 信一製作人,將大談《復活邪神2 七英雄的復仇》是如何將Super Famicom遊戲重製為現代作品,並獲得巨大的成功;同樣將經典作品重製的SQUARE ENIX早坂 将昭製作人,則將分享《勇者鬥惡龍III HD-2D Remake》所追求的「畫面設計」,包括整體畫面設計理念、什麼樣的畫面才是「勇者鬥惡龍」風格,又是如何以HD-2D作品展現獨特魅力;還將有推動經典IP系列新作《聖騎士之戰-奮戰-》的Arc System Works的宮內 健製作人,也將細數《聖騎士之戰》的軌跡與未來,包括如何傳達遊戲開發中的DNA,並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不斷發展、創新變革,還有更多精彩議程,邀請COLOPL、GDACZ、JeSU、Marvelous、NVIDIA、Playio、Shochiku、The Game Marketer、Valve、Xsolla等跨國知名企業全方位解析遊戲產業,每場主題都具有相當高的含金量,不光是開發製作,也是關注遊戲產業人士絕對不能錯過的必看活動! 此外,「AI驅動產業應用發展論壇」主題專場將邀請三位產業專家進行演講座談,著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不同面向,包含生成式AI、5G及AIoT和邊緣運算及邊緣AI,由昇頻股份有限公司陳文雄執行長、耐能智慧劉峻誠創辦人兼董事長、日商優必達株式會社郭榮昌執行長等業內指標性人物,引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I技術的最新動態及發展趨勢,邀請人工智慧產業鏈的專業人士和對AI技術有興趣的同好,洞見人工智慧可塑性及未來潛力。亞太遊戲高峰會已開放聽眾登錄,提醒遊戲業界人士與對遊戲、AI等議題感興趣的各界先進把握機會、立即報名! TGS商務區作為華語市場最重要的遊戲產業媒合平台,預期在開春帶來無限商機,今日平面圖正式公開,共有14國79家涵蓋遊戲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廠商參與,無論是遊戲開發、發行、IP授權或金流、在地化服務、行銷推廣,與助力開發的美術動畫設計、音效製作等類型一應俱全,還有包括本土的葉開罐工作室、遊戲貴族、遊戲熵、Poly Poly Games及曾獲得Indie Game Award年度最佳遊戲的英國Sad Owl Studios在內,共計19家來自全球各地的獨立遊戲團隊,藉由最新作品展出,發行商有機會挖掘新星、開發者更有望獲得商業合作機會,將自製開發的遊戲推往世界各地、追求更高的舞台。 國內知名的上市上櫃業者亦熱情參與,如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478)及旗下中華網龍股份有限公司(3083),還有大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6111)、昱泉(6169)、橘子(6180)旗下事業,除了行動支付台灣樂點股份有限公司(GASH),還有與三商電腦(2427)合資的果核數位等;此外,商務區還與韓國、日本、立陶宛、澳洲、中國、加拿大、新加坡、菲律賓等地的遊戲展會與協會跨海合作,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亦帶領業者「Filuta AI」和「捷克遊戲開發協會」首次參展,為亞太區的遊戲業者,帶來更多跨海交流的機會。 2025 TGS商務區即日起至1月21日可進行商務參觀預先登錄,只要通過資格審核,即可於展期間前往商務區交流,申請進階商務方案者,還可享線上媒合系統不限次數的會議邀約權限,目前已逾33國家地區、超過300家廠商進行商務參觀登錄,較去年成長50%,呼籲業界人士,把握先機,預先登錄立刻省下現場手續及換證費用。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戴爾科技集團以全新 PC 產品組合推動創新
• 戴爾 AI PC 產品組合,提升終端使用者創造力與工作生產力 • 戴爾 PC 產品組合採用統一品牌形象,讓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快速地找到適合的 PC、配件和服務 • 來自Intel AMD及 Qualcomm 的新世代晶片為客戶提供更高效能及擴展的AI功能 戴爾科技集團(NYSE:DELL)在數十年的 PC 創新基礎上推出全新而簡化的產品組合,搭載 On-Device AI(終端 AI 技術)以實現終端使用者發揮更好的創造力及生產力。 戴爾透過全新產品設計、更高的效能和電池續航力、最新晶片創新技術,以及引領業界的軟體、管理與永續性,擴展旗下的產品組合。戴爾在 PC、顯示器、服務和配件方面採用統一品牌形象,使客戶可以更輕鬆找到當前和未來所需正確的技術解決方案。 統一品牌並簡化選擇,讓科技決策變得更輕鬆 購買 PC 可能是一種複雜的體驗,需要考慮許多因素 — 品牌、型號、外型尺寸、效能、顯示卡、儲存和材質。事實上,有 74% 的消費者會因感到不知所措而放棄購買科技產品。 戴爾全新品牌定位將備受信賴的「Dell」名稱置於核心位置,並推出三大 PC 類別: • Dell:專為遊戲、學習和工作而設計。 • Dell Pro :專為專業級生產力而設計。 • Dell Pro Max :專為極致效能而設計。 Dell 和 Dell Pro 產品線已擴展至顯示器、配件和服務,為整體客戶產品組合提供一致的消費者及使用體驗。 [對於遊戲玩家而言,服務大家近 30年的 “Alienware(外星人)”將繼續作為高端遊戲PC品牌不變,陪伴大家左右。] 領導的 PC 產品組合,專為滿足特定使用情境和工作負載需求而打造 AI PC 具有促進成果及改變我們工作與娛樂方式的能力。全新 Dell AI PC 配備內建 NPU 技術提供適合於特定工作負載需求的 AI 效能,打造更智慧、更個性化的使用者體驗。它們具備執行最新現成第三方 AI 應用程式的能力。戴爾在其廣泛的 Intel® 產品陣容上,新增了 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Series2),並以 AMD Ryzen 處理器擴展 AMD 選項,同時持續與 Qualcomm 合作,為客戶提供適用於適當使用情境的正確裝置。 全新裝置包含 Dell、Dell Pro 與 Dell Pro Max 讓使用者可以: • 多日電池續航力讓生產力更持久。 • 隨處享受現代化與專業級設計。Dell Pro 系列以耐用性為設計核心,可承受至少三倍的轉軸往復使用情況,以及日常使用中的摔落與碰撞,同時仍保有時尚美觀的設計。全新散熱技術將氣流提升 20% ,使該系列成為戴爾史上最安靜的商用筆記型電腦。 • Dell Pro Max 行動與桌上工作站搭載頂級效能與專業顯示卡,以處理密集的工作負載及驅動高需求應用程式。此經重新設計的產品系列採用全新專利散熱設計,具有比前代更優秀的效能表現。 • 使用安全且易於管理的商用 AI PC, 簡化 IT 管理並在不斷轉型的威脅中持續受到保護。 現在IT 人員可以遠端管理整個 Dell Pro 裝置組合,包括 PC、顯示器和配件。戴爾提供全面性裝置管理解決方案, 有效降低營運成本和設定時間及延長正常運作時間。透過 Dell ProSupport Plus,IT 人員可運用 AI 驅動技術、自動化自我修復及必要時支援,以最大化 PC 的正常運作時間。 • 透過模組化設計以及在整個產品組合中增加採用回收、可再生和低排放材料,推動永續發展並延長 PC 使用壽命。 Dell Pro 和部分 Dell Pro Max 是採用模組化 USB-C 連接埠設計的商用筆記型電腦。 • 透過全新顯示器享受頂級螢幕效能,包括全球首款採用增強型 IPS Black 的顯示器,具備 3000:1 對比度 和最高五星級 TUV 眼部舒適度驗證。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ROG玩家共和國CES 2025引領電競科技未來式
電競領導品牌ROG玩家共和國舉行CES 2025 ROG《For Those Who Dare : Unlock the ROG Lab》線上發表會,揭曉一系列開創性電競科技與獨家技術。「速度」是ROG的核心驅動力,「Unlock the ROG Lab」象徵著勇於為先的實驗精神,以最新技術一路狂飆,只為與玩家一同探索未來電競領域的無限潛能!在這裡,ROG為全球玩家打造專屬的頂級武器庫,無論獨鍾何種風格或使用情境,都能找到滿足需求的強大戰力! ROG玩家共和國獻給全球玩家的戰備包括:最新顯示卡、電競筆電及電競桌機、迷你PC、電競螢幕、電競路由器和外接顯示卡,延續對極致效能與創新設計的堅持,開啟電競沉浸體驗新篇章! 首先,領先業界的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系列,為旗下全新高階顯示卡,命名靈感來自浩瀚無垠的宇宙,同時也是專為頂級遊戲所量身打造的玩家精銳,其出色的散熱與穩定效能,再創繪圖處理能力的新巔峰,堅強產品陣容包括: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 5080,以及採用水冷設計的ROG Astral LC GeForce RTX 5090;此外,ROG Strix系列也同步推出GeForce RTX 5070 Ti / 5070 ,皆為本次參展一大亮點! 2025年ROG電競筆電由ROG Strix SCAR 16/18打頭陣,外型不僅新增了可自訂的AniMe Vision燈效,最高更搭載Intel Core™ Ultra 9 275HX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以「地表最強效能電競筆電」在業界樹立壓倒性的嶄新標竿;同系列的ROG Strix G16/G18則在規格與設計中取得完美平衡,處理器可選擇搭載AMD Ryzen 9或Intel 可同時作為筆電與平板的ROG Flow Z13二合一電競筆電迎來全新設計,配備AMD 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及令人驚豔的ROG Nebula霓真技術電競螢幕,接上最新ROG XG Mobile外接顯示卡,即可釋放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的極致算力,輕鬆滿足玩家與創作者對遊戲與應用軟體的嚴苛要求,實現與電競桌機同級的效能表現。此外,ROG Zephyrus G14/G16將以升級效能繼續主宰輕薄電競筆電市場! 電競桌機新成員ROG G700使用先進散熱設計,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processor 285K或AMD Ryzen 7 9800X3D處理器,並配備最新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顯示卡。同時,ROG NUC (2025) 迷你電腦亦配備最高Intel Core Ultra 9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5080顯示卡,並兼具時尚外觀設計、卓越AI性能,以及豐富連接選項,將徹底顛覆玩家對小型電競裝置的想像。 此外,ROG也推出全新27吋ROG Swift OLED PG27UCDM 4K電競遊戲螢幕;除了採用最新第4代QD-OLED面板,另支援迅如閃電的240Hz更新率與完整80Gbps頻寬的DisplayPort 2.1a UHBR20,可大幅提升視覺感官體驗;最後則是ROG Rapture GT-BE19000AI,為全球首款內建NPU的Wi-Fi 7 AI電競路由器,即使玩家執行需求嚴苛的線上遊戲時,依然能維持穩定、低延遲的絕佳連線品質,坐享頂級娛樂饗宴。 上述精彩新品於1月6至9日美國消費電子展CES 2025期間(美國太平洋時間),在拉斯維加斯The Venetian Expo 3102號會議室展示,歡迎參觀者前往展示廳親身體驗新品魅力。更多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為菁英玩家而生的頂級散熱與可靠性 全新ROG Astral系列顯示卡具備頂級散熱技術,並首度採用四風扇設計,可提升高達20%氣流和風壓,即使在高負載運作下,仍能維持剽悍效能;而獲得專利的均溫熱導板、精密加工散熱與GPU散熱片,亦能有效降低溫度,增加穩定性;其中,散熱鰭片間距另經優化,可提供最大氣流,搭配右側風扇高密度鰭片帶來的超強風壓,宛如高效散熱通道,熱源得以快速排出,整體散熱效果更加出色。 一張好的顯示卡不只講究規格,還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因此,ROG Astral整合華碩獨家GPU Guard技術,特別在GPU的四個角點膠,提供額外防護,搭配全金屬壓鑄外殼、框架和背板,剛性絕佳,可有效支撐PCB板,防止彎曲變形,且PCB表面塗層亦能抵擋濕氣、灰塵與極端溫度,在各種遊戲環境中都能發揮卓越韌性。 透過內建的GPU Tweak III應用程式,玩家和創意專業人士還可享有強化的控制及自訂功能,無論監控、調整皆隨心所欲,震撼性能無懈可擊;而獨家圖像生成應用程式MuseTree,則能協助使用者全方位釋放創意潛力,再加上尖端散熱設計與強大保護力,絕對是各路好手的完美首選! 為獲致更出色的供電品質,全新GeForce RTX 50系列建議搭配ROG Thor III或ROG Strix Platinum系列電源供應器,不僅運作穩定,值得信賴,內建的「GPU-First」穩壓器,還可協助玩家輕鬆應對遊戲中的任何變化。 ROG Strix SCAR 16/18電競筆電:地表最強效能 迎戰新世代3A大作 ROG Strix SCAR 16/18電競筆電以最新Intel Core Ultra 9 275HX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為核心,結合MUX獨顯直連開關、NVIDIA Advanced Optimus技術,助玩家輕鬆應對所有3A遊戲大作、高階應用程式和繁複多工作業。透過ROG智慧散熱技術,包括特製均溫板、雙面散熱片與Tri-Fan三風扇技術,並以Conductonaut Extreme液態金屬技術有效降低處理器與顯示卡溫度,同時將噪音降低至45dB,長時間運行重載遊戲仍游刃有餘,100%發揮猛獸級效能。 搭載ROG Nebula霓真技術電競螢幕,採用2.5K mini-LED顯示器,擁有超過2000個調光區,16:10長寬比和超靈敏240Hz更新率;支援100% DCI-P3色域和1200尼特峰值亮度,每幀畫面皆如臨實境;同時利用明室對比(ACR)減少反射並提高對比度,創造頂級遊戲視覺盛宴。 ROG Strix SCAR 16/18電競筆電配備最高64GB的DDR5-5600記憶體及RAID 0大容量4TB PCIe Gen4 SSD固態硬碟,提供高速表現與極大儲存空間,支援流暢多工處理體驗。針對喜愛DIY的玩家,ROG電競筆電首次推出免工具拆裝設計,D件下方卡榫輕輕一撥,輕鬆升級記憶體與儲存空間。 此外,ROG Strix SCAR 16/18也在上蓋新增AniMe Vision燈效,並將Aura RGB升級為環繞機殼一整圈的酷炫設計,邀請玩家享受個人化設定,打造專屬電競氛圍! ROG Strix G16/G18電競筆電最高搭載AMD Ryzen 9 9935HX或Intel Core Ultra 9 275HX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顯示卡,專為滿足遊戲和高效能應用需求而設計,展現絕佳效能和驚艷的顯示效果;配備最高32GB DDR5 5600MHz記憶體,多工作業疾速順暢。優化後的Tri-Fan三風扇散熱系統與全尺寸散熱器和全環繞式通風口,確保筆電穩定運行,即使在高負載環境下表現依然出色。 採用清晰、流暢、鮮豔的ROG Nebula霓真技術電競螢幕,擁有2.5K 240Hz顯示器、3ms反應時間,精準回應玩家指令,支援100% DCI-P3色域及明室對比(ACR)技術,遊戲娛樂體驗大躍進。內建1080p FHD攝影機和Dolby Atmos雙揚聲器,完美應對串流播放、錄製作業與實況直播,提供高品質的影音表現。ROG Strix G16/G18均配備雙PCIe Gen 4.0 SSD插槽,支援玩家自訂快捷鍵。 外觀設計上,搭載AMD處理器的G614/G814型號除印有獨特的ROG像素圖案,更以經典裝甲銘牌和螢幕轉軸設計,提升耐用度和視覺魅力;搭載Intel處理器的G615/G815型號則配備全環繞式Aura RGB燈效,營造熱血氛圍。共推出電光綠及日蝕灰兩種顏色。 兼具便攜與效能的ROG Flow Z13曾帶起玩家對「電競平板」高度關注,2025再度華麗變身!搭載超強大的AMD 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創新小晶片模組化設計技術,將出色效能與電源效率裝入精巧的13吋電競平板中。支援Microsoft Copilot和共享記憶體架構,實現高速存取表現,滿足處理器和顯示卡需求,進一步提升效能和反應能力。 ROG Flow Z13配備通過Pantone驗證的2.5K 180Hz ROG Nebula霓真技術觸控螢幕,呈現100% DCI-P3色域的鮮豔精準畫面;全新升級的均溫板和第二代Arc Flow Fans™風扇,即使高速運轉也能保證極致安靜。CNC鋁合金材質堅固耐用,質感絕佳,可窺視內部組件的RGB觀景窗設計位置更明顯;後方支架可展開至170°,搭配擁有大型觸控板與鍵帽的可拆卸磁吸式鍵盤,平板、筆電一秒切換,內建70Wh電池,最高10小時續航時長,遊戲與生產力兼顧,完美應對所有情境! 全新ROG XG Mobile外接顯示卡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及劃時代的Thunderbolt 5連線功能,遙遙領先傳統電競配件。採用全新主動式橋式整流器,成為ROG有史以來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外接顯示卡,無論放置家中或攜帶外出,都能將原有的筆電、掌機等裝置變身為桌機級旗艦效能,迎來可攜式電競解決方案的全新境界! ROG XG Mobile外接顯示卡採用全新均溫板及反向吸風口,散熱表面積比標準熱導管式設計多出54%,可有效管理排熱並保持低噪無聲。值得一提的是,ROG XG Mobile不只是顯示卡,更提供豐富連線功能,包括HDMI 2.1、DisplayPort 2.1、雙USB 3.2 Gen2 Type-A連接埠和SD讀卡機,均可透過單一Thunderbolt 5連接存取。當然,ROG XG Mobile外接顯示卡也完整支援Aura Sync,玩家可自訂半透明機殼散發出的RGB燈效,並靈活自訂各種操作模式。 ROG Zephyrus G14/16電競筆電:輕薄便攜巔峰之作 叱吒2024年電競筆電市場的ROG Zephyrus G14/ G16,在行動便攜與高效能領域獲得廣大好評。延續輕盈耐用CNC銑削鋁合金機身,最高搭載Intel Core Ultra 9 275HX或AMD Ryzen AI 9 HX370處理器及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時刻展現最佳遊戲效能和多工處理能力。 ROG Zephyrus G14配備14吋ROG Nebula OLED霓真技術電競螢幕,支援120Hz更新率與0.2ms反應時間,而ROG Zephyrus G16則搭載16吋2.5K 240Hz 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兩者均具備100% DCI-P3色域覆蓋、支援NVIDIA G-SYNC®,實現生動沉浸的視覺效果和遊戲體驗。 第二代Arc Flow風扇與先進散熱系統確保筆電穩定運作,G14與G16分別僅1.5公斤與1.85公斤,薄度分別為1.59公分和1.49公分,輕纖超乎想像;擁有鉑月銀與日蝕灰兩色選擇,獨特上蓋Slash燈效加持,變身帶著走的潮流科技配件,絕對是玩家和創作者的最佳夥伴! 專為重度電競遊戲打造的ROG G700,搭載AMD Ryzen 7 9800X3D或Intel Core Ultra 9 processor 285K處理器,加上NVIDIA® GeForce RTX TM 5090顯示卡的極致運算能量,在家就能擁有媲美網咖的頂級遊戲體驗!搭載Intel處理器的版本採用ASUS B860M MAX GAMING AX主機板,AMD處理器版本則採用ASUS PRIME B650M-A AX6 II主機板,兩者均支援最高64GB的DDR5 RAM記憶體,速度可達6000MHz,同時提供高速PCIe Gen 5儲存裝置,展現卓越的效能和反應速度。 ROG G700在耐用度方面下足功夫,除備有氣冷和水冷雙重配置,同時利用四風扇系統最佳化氣流。無需工具即可開啟側邊和前方蓋板,方便玩家輕鬆升級內部配件;使用標準尺寸組件,不僅能延長機殼使用壽命,亦可簡化維護作業。頂部和底部面板配備防塵濾網,保持內部整潔,效能穩定輸出。ROG G700採用大型無縫玻璃前面板,大幅減少間隙及接合處,更以ROG 經典「斜線」標誌和支援Aura Sync的RGB燈效,打造時尚精緻的視覺衝擊力。 迷你性能怪獸ROG NUC (2025):獻給所有追尋無與倫比的玩家 為迷你電競電腦挹注嶄新動能的ROG NUC (2025),最高搭載Intel Core Ultra 9處理器 265H和NVIDIA GeForce RTX 5080 顯示卡,可全面支援光線追蹤和最新NVIDIA DLSS技術,不僅具備優異效能,更利用AI強化運算效率,以勝任各種多工作業,滿足3A遊戲嚴苛所需;極致的反應速度與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玩家無時無刻均能沉浸其中,深刻感受每個精彩瞬間。 同時,全新ROG NUC (2025) 也是實況主與遊戲創作者的神級隊友,哪怕是處理即時影片渲染或內容創作等AI密集型任務皆游刃有餘;此外,多元的連接選項,如:Thunderbolt 4、Intel Killer Wi-Fi 7、Bluetooth® 5.4 和高速乙太網路,亦將為使用者帶來低延遲的遊戲體驗,以及超高速數據傳輸,助其於大小征戰中獨占鰲頭,贏得致勝先機。 尺寸只有3L的ROG NUC (2025),採用簡易直覺的機身設計,升級記憶體、硬碟既省時又便利,搭配三風扇與雙均溫導熱板,可維持低溫且安靜的系統運作,確保玩家與實況主更全神貫注,不受干擾,暢遊虛擬世界,打造無縫串流! 而能提升整體美感的ARGB 燈效,只需藉由Aura Sync和Armoury Crate等軟體,就能自由調整,展現個人獨一無二的電競時尚,如此內外兼具的傑出戰備,對於凡事講求淋漓盡致的玩家來說,必定是不容錯過的終極之選。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MSI於CES 2025發布全新筆電陣容 領先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 五大系列筆電 多達 30款以上型號 透過 MSI筆電完美體驗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的極限效能
全球筆電領導品牌微星科技, 憑藉著奢華美學、極致效能與創新技術等三大面向的堅實專業基礎,始終引領著科技產業的脈動。今天,MSI在CES 2025展示全新的筆記型電腦陣容,領先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筆記型電腦GPU,並結合最新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系列2)、AMD Ryzen™ 9000 系列與AMD 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 此外,MSI Titan 18 HX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首度亮相,外型採用精緻手繪龍紋圖騰設計,搭配北歐盧恩符文點綴,將北歐神話與極致遊戲效能的意象完美融合。同時,全新升級的Titan、Raider、Vector系列電競筆電,頂級規格配置將為追求極限效能的玩家與使用者提供最無可挑剔的選擇。 纖薄效能Stealth系列搭載最新AMD Ryzen™ AI 300系列AI處理器,具備Copilot+ PC功能,專為AI應用量身打造。此外,MSI也推出效能強悍的Crosshair、Pulse系列,配備最新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為使用者提供最多元化的選擇。憑藉著獨家AI解決方案與創新散熱設計,MSI持續為消費者提供超凡的使用體驗,將頂尖技術與優異效能完美結合。 微星科技執行副總經理暨筆電事業部總經理郭緒光表示:「我們非常興奮地向消費者展示全新系列、多元化且創新突破的MSI筆記型電腦!無論是追求卓越效能或是AI相關功能,MSI筆電都能滿足使用者各種需求。全新MSI筆電陣容重新定義創新,確保隨時都有一款 MSI 筆記型電腦為使用者提供強大後盾」。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 釋放全新世代遊戲與AI效能 以NVIDIA Blackwell架構為基礎,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為玩家與創作者帶來革命性功能。RTX50系列配備強大的AI運算能力,提供全新體驗與頂級畫面表現。藉由NVIDIA DLSS4倍增的效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圖像,同時也能夠過NVIDIA Studio平台釋放創造力。此外,NVIDIA NIM 即時部署生成式AI,這款最先進的AI模型能幫助開發者在NIM的系統基礎以優異效能建構AI助理與智慧工作流程。 高效能MSI筆電領先搭載Intel Core Ultra(系列2)與AMD Ryzen AI 300 / Ryzen 9000處理器 MSI推出全新系列高效能筆電,搭載Intel Core Ultra 200HX與200H處理器,採用多達24核心設計並整合NPU AI引擎,相較前一代處理器效能提升超過15%。同時,MSI也推出AMD驅動的高效能筆電陣容,全新AMD Ryzen 9000 HX系列處理器,例如Ryzen™ 9955HX3D,能為玩家帶來顯著的優勢和更佳的遊戲體驗。此外,AMD系列還包括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整合新世代的NPU設計,具備高達50 TOPS的AI運算能力,憑藉著優異的能耗,這款處理器非常適合注重效能同時也在意續航力的使用者。 革命性創新 致力於提升效能與使用體驗 MSI推出全新散熱設計,包含創新的SSD散熱管,這項SSD散熱系統能將PCIe Gen 5 SSD的溫度降低多達10°C,即便在高度負載下,依舊能夠維持穩定效能、高速與可靠的資料傳輸。為進一步提升儲存效能,MSI推出Super RAID 5技術,結合Gen5和Gen4 SSD,讀取速度高達18,000MB/s,為重度負載的應用程式提供最流暢的資料存取與加載速度。 此外,MSI也宣布推出最新AI創新應用MSI AI Robot,這款AI助理是由MSI與NVIDIA聯手開發,將本機端的小型語言模型直接整合進筆電系統中,透過MSI AI Robot,使用者能以自然語言下指令控制筆電,即便沒有連接網路的狀況下,也能實現更直覺的設定與管理方式。結合AI Noise Cancellation Pro降噪技術與MSI AI Engine智慧引擎,MSI的AI應用將能為消費者帶來更高層次的使用體驗。 MSI Titan 18 HX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 MSI推出Titan 18 HX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靈感源自北歐神話的堅韌精神,這款限量版本的筆電採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觀設計,採用精緻手繪龍紋圖騰設計,搭配北歐盧恩符文點綴,將藝術美學與先進效能完美融合,掌托上的3D龍形圖騰與龍環設計均以手工精心繪製,結合北歐神話元素如九界圖與盧恩符文,成就這款擁有精緻金屬光澤、細膩紋理質感與完美復古調性的經典之作。 全新旗艦效能筆電陣容 – Titan / Raider / Vector / Stealth系列 MSI全新升級的高效能旗艦筆電陣容亮相!包括Titan、Raider、Vector和Stealth系列,並同步推出18吋版本,為玩家提供更強大的效能和更沉浸的遊戲體驗。旗艦筆電系列最高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5090筆記型電腦GPU,具備媲美桌機等級頂尖效能並擁有更先進的AI運算能力。藉由獨家的MSI OverBoost Ultra超增壓模式設計,Titan系列電競筆電能實現高達270W的極致效能,Raider/Vector系列則能提供260W功率。MSI旗艦筆電系列皆具備Thunderbolt 5連接埠並支援DDR5-6400記憶體,為資深遊戲玩家與重度效能需求的使用者提供頂級效能、超高速連接與流暢的多工處理能力。 Stealth系列搭載AMD 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並通過Copilot+ PC認證,為AI應用提供更優化的效能表現。Stealth系列採用輕薄的鎂鋁合金機身設計,完美呈現纖薄時尚外型同時也堅固耐用,Stealth 18更是市面上最輕巧的18吋高效能筆電。 同時,MSI也推出升級版的Crosshair與Pulse系列,最高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5070 GPU,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滿足各種效能需求。 Venture / VenturePro:全新強悍高效的商務系列筆電 為進一步幫助消費者提升生產力,MSI推出全新商務筆電Venture/VenturePro系列,提供14吋到17吋的多元尺寸選擇,不僅堅固可靠且具備多功能。其中專為專業工作人士與創意工作者打造的VenturePro系列,內建高效的處理器與全新NVIDIA獨立顯示卡,搭配優異的散熱設計,能供穩定的效能,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機身溫度並保持安靜。 VenturePro讓專業工作者能處理輕度創意工作任務,高效完成各種工作項目,是提升生產力的絕佳利器。 另外,專業工作者最在意的電池續航力部分,VenturePro系列內建獨家的電池強化功能,可提供額外的4-5小時續航時間,隨時隨地都能確保絕佳工作效率。 MSI CES 2025展覽活動資訊 ● 時間:2025/1/7-1/10 (PST Time) ● 地點 : Veronese 2403, Level 2, Halls A-D, Venetian Expo **新聞資料及更多產品圖片,請至連結下載:https://msi.gm/SAF4C77B MSI微星科技中文官網https://tw.msi.com/ MSI微星科技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SITaiwan/ MSI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sigaming_taiwan/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迎廣於2025 CES發表新品 PRISM 與 SHIFT 機殼全新亮相,伺服器機殼組裝業務持續拓展
以創新設計聞名的的電腦機殼製造商,迎廣科技(迎廣) , 將於北美參加 CES 2025,展示兩款全新產品 PRISM 玻璃機殼和 SHIFT精品機,以及展示近期甫上市的新品 F3 mATX 機殼與 LYNX 模組化風扇。此外,迎廣還展出數款伺服器機殼並積極推廣其持續成長的系統組裝(伺服器)服務業務。 2025年1月7-10日 ● PRISM – 鏡面玻璃機殼 迎廣 PRISM 機殼以創新的設計重新定義電腦組裝。其幾何美學和雙向鏡面玻璃面板提供獨特的 180° 全景視角,靈感來自飛機尾翼的提把設計便於移動。大面積網孔濾網提供卓越的散熱效果,支援最多 13 個風扇安裝及 360mm 水冷排,充分滿足高性能電腦的散熱需求。 ● SHIFT – 多功能開放機殼 迎廣 SHIFT 是一款可在測試平台與展示機殼之間輕鬆切換的開放式機殼,靈感來自迎廣的前代形象機 X-Frame,但提升了硬體與散熱配置的靈活性與功能性。現代大膽的設計採用輕量化鋁製機身,可支援極限規格的組裝,包括雙電源供應器、透過延長線的多種 GPU 安裝方向,以及具快速拆卸機構的夾鉗,可讓裝載硬體的「側翼」調整至任何角度。 迎廣伺服器產品 在 2024 年於美國和馬來西亞建立的新製造設施和建設中新工廠的支持下,迎廣將在 2025 年擴大其工業電腦 (IPC) 、伺服器和系統組裝業務。 ● RS116-09 這款 1U 機架式機殼支援 PCI-Express Gen5 資料傳輸介面,提供一個全高 PCIe 插槽,內建兩個預裝的 MCIO (8i) 背板支援最多 16 顆 NVMe E1.S 15mm 可熱插拔硬碟,機殼內整合的高速冷卻風扇運行速度最高可達 21,500 RPM,能有達到PCIe Gen5新世代的冷卻要求。迎廣還提供使用 SGCC 材料的客製 I/O 擋板服務,以適配特定主機板。 ● RL200 RL200 是一款高性能 2U 機架式伺服器,支援氣冷與液冷(240mm 2U AIO 液冷系統),提供高效的散熱表現。在2U的緊湊空間內可配備一個全高 GPU 插槽,並內建一顆通過安全認證的 CRPS 高性能 2kW 電源供應器。其短深度設計特別適合空間受限的邊緣運算使用。 ● RG650B 這款專為 AI 和 HPC 應用設計的 GPU 伺服器採用 6.5U 雙腔體設計,有效為CPU 和GPU 配置獨立的散熱空間,其中 4.5U 腔體能安裝 6張GPU,2U 腔體則用於 CPU 和主機板。它支援 18 個 FHFL PCI-Express 插槽,並配備四條 PCI-Express 延長線以安裝多種擴充卡。九個可熱插拔的 80x30mm 12,000 RPM PWM 風扇提供卓越的氣流散熱效果,而 80 PLUS® Titanium CRPS 3.2kW 電源供應器配備四個 12V-2x6 pin接頭,以滿足 GPU的功耗需求。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NVIDIA Blackwell GeForce RTX 50 系列開啟AI 電腦繪圖新世界 得益於 AI、神經網路著色器和 DLSS 4,新一代 GeForce RTX GPU 帶來震撼的視覺逼真效果和2倍效能提升
NVIDIA於今日在CES上宣布推出為遊戲玩家、創作者和開發者推出最先進的消費級 GPU — GeForce RTX™ 50 系列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 GPU。 GeForce RTX 50 系列採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構、第五代 Tensor 核心和第四代 RT 核心,在 AI 驅動的渲染領域,包括神經網路著色器、數位人技術、幾何圖形和光照等方面取得突破。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Blackwell 作為 AI 的引擎,如今也將為PC 遊戲玩家、開發者和創作者提供動能。Blackwell 融合了 AI 驅動的神經渲染和光線追蹤,是我們自 25 年前推出可編程著色技術以來,最重要的電腦繪圖創新。」 GeForce RTX 5090 GPU 擁有 920 億個晶體, 提供超過每秒 3,352 兆次(TOPS)的運算能力。Blackwell 架構的創新和 DLSS 4 使得 GeForce RTX 5090 GPU 的效能超越 GeForce RTX 4090 GPU 高達 2 倍。 GeForce Blackwell 為筆記型電腦提供桌上型系列的所有功能,為可攜式運算帶來了顯著升級,包括強大的繪圖能力和出色的效率。Blackwell 世代的 NVIDIA Max-Q 技術最高可延長電池續航時間達 40%,使得輕薄型筆記型電腦保持其時尚的設計,而無需以犧牲效能和功率為代價。 DLSS 4首次推出多畫格生成技術(Multi Frame Generation),運用AI 可為每個渲染畫格生成高達三張的畫格以提高畫格率。多畫格生成技術可與全套DLSS 技術協同運行,與傳統渲染技術相比,效能提升至高可達 8 倍,並利用 NVIDIA Reflex 技術維持反應速度。 DLSS 4 還引入了繪圖產業首項Transformer 模型的即時應用。基於 Transformer 模型的 DLSS 光線重建 (Ray Reconstruction)和和超解析度(Super Resolution)模型,使用 2 倍的參數量和 4 倍的運算量,可在遊戲場景中提高畫面穩定性,減少鬼影,增加細節並增強抗鋸齒效果。DLSS 4將於GeForce RTX 50系列GPU上提供支援,並在發布首日支援超過 75 款遊戲和應用程式。 NVIDIA Reflex 2支持 Frame Warp,這項創新技術可根據最新的滑鼠輸入信號更新渲染畫格,再將其發送到顯示器,從而降低遊戲延遲。Reflex 2 可降低高達75%的延遲,為多人競技類遊戲玩家帶來制勝優勢,也能提高單人遊戲操作時的反應速度。 25 年前,NVIDIA 推出 GeForce 3 和可編程著色器,從像素著色到計算著色再到即時光線追蹤,為20 年來的繪圖技術創新奠定基礎。除了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NVIDIA 還推出 RTX 神經網路著色器(Neural Shaders),將小型 AI 網路導入可編程著色器,為即時遊戲帶來電影級的材質和光照等。 渲染遊戲角色是即時繪圖渲染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玩家很容易注意到數位人身上的細微錯誤和偽影。RTX Neural Faces 只需使用簡單的柵格化面孔和 3D 面部姿態數據作為輸入,即可使用生成式 AI 即時渲染具有時間穩定性的逼真面孔。 RTX Neural Faces 還搭載了針對光線追蹤的毛髮和皮膚的RTX 技術。搭配全新RTX Mega Geometry可將場景中的光線追蹤的三角形數量增至高達100 倍,從而使遊戲角色及其所在環境的逼真度獲得大幅提升。 GeForce RTX 50 系列通過全新的突破性技術演示Zorah ,展示了神經渲染、DLSS 4 和全新 DLSS Transformer 模型的強大能力。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具備業界領先的 AI TOPS 算力,可在遊戲渲染的同時驅動擁有自主意識的遊戲角色。 NVIDIA 推出了一套全新NVIDIA ACE 技術,使遊戲角色能夠像真人玩家一樣感知環境、制定計劃並付諸行動。由 ACE 驅動的擁有自主意識的角色將集成到 KRAFTON 的《絕地求生 (PUBG: BATTLEGROUNDS)》和該發行商即將推出的生活模擬遊戲 《InZOI》以及Wemade Next 的《傳奇 5(MIR5)》。 在《絕地求生》中,由 NVIDIA ACE 驅動的 AI 隊友規劃戰略和實施戰術行動,與真人玩家動態合作以確保可以存活下來。InZOI 的 Smart Zoi 角色,可以根據角色的人生目標和遊戲內事件自主調整行為。在《傳奇 5》中,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的突襲 Boss 可根據玩家行為調整戰術,營造更動態且具挑戰性的戰鬥。 為 了向RTX 愛好者和開發者展示如何使用 NIM 微服務建立AI 代理和助理,NVIDIA 將推出一系列適用於 RTX AI PC,來自 Black Forest Labs、Meta、Mistral 和 Stability AI 等頂尖模型開發商的NIM微服務和AI Blueprints。 使用例涵蓋大型語言模型(LLM)、視覺語言模型、圖像生成、語音,以及用於檢索增強生成(RAG)、PDF 擷取和電腦視覺的嵌入模型。NIM 微服務包含在 PC 上執行 AI 所有必要元件,且無論是在 RTX PC 與工作站還是在雲端,皆可針對跨 NVIDIA GPU 的部署進行最佳化 。 為了向愛好者和開發者展示如何使用NIM來打造AI代理和助理,NVIDIA推出支援視覺的 PC 數位化身 Project R2X預覽,讓使用者輕鬆掌握資訊、協助桌面應用程式和視訊電話會議,以及進行閱讀和摘要文件等工作。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可增強創意工作流程。RTX 50 系列 GPU 作為首款支援 FP4 精度的消費級 GPU,與前代硬體產品相比,可使如針對Flux 等模型的AI 圖像生成效能提升高達2倍,並可讓生成式 AI 模型在本地端以更小的記憶體用量運行。 NVIDIA Broadcast應用程式為直播主帶來兩項 AI 驅動功能: Studio Voice,可升級麥克風音頻品質,以及Virtual Key Light,可對面部重新打光,以獲得更精緻的直播畫面。Streamlabs推出由 NVIDIA ACE 和 Inworld 驅動的智慧直播助理,擔任助理主持、製作人和技術助理的角色以增強直播效果。 針對桌上型使用者,具有 3,352 AI TOPS 的 GeForce RTX 5090 GPU 和具有 1,801 AI TOPS 的 GeForce RTX 5080 GPU 將於 2025 年 1 月 30 日上市,售價分別為1,999美元、999美元,台灣建議售價分別從71,990元和35,990元起。 具有 1,406 AI TOPS 的 GeForce RTX 5070 Ti GPU和具有 988 AI TOPS 的 GeForce RTX 5070 GPU的產品將於 2 月上市,售價分別為749美元、549美元,台灣建議售價分別從26,990元和19,990元起。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RTX 5080、RTX 5070 Ti 和 RTX 5070 GPU 原廠預設時脈版和超頻版將可自ASUS、GIGABYTE、MSI和Zotac等頂尖 AIC 供應商購買。 GeForce RTX 5090、RTX 5080 和 RTX 5070 Ti 筆記本電腦將於 3 月上市,RTX 5070 筆記型電腦GPU將於 4 月上市,透過全球頂尖的OEM發售,包括Acer、ASUS、 Dell、GIGABYTE、HP、Lenovo、MSI、Razer等。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釋放Intel處理器頂尖效而能!華碩B860系列主機板強勢來襲
專為Intel次世代Core Ultra(系列2)處理器而生!華碩全新B860主機板今隆重登台,其涵蓋「ROG Strix」、「TUF Gaming」、「ASUS Prime」等經典系列,無論是一般用戶、PC DIY愛好者或電競玩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完美發揮硬體無限潛能,工作、娛樂輕鬆滿足。 其中,ROG Strix B860-F Gaming WiFi為本系列中的高階機種,除支援DDR5記憶體、PCIe 5.0 x16、PCIe 5.0 M.2高速插槽,並配備Thunderbolt 4接口,可簡化安裝過程,提供卓越的音效體驗;此外,還有B860-A、B860-G和B860-I,皆於今日同步亮相,多元尺寸、外觀配色,將為使用者帶來更加豐富的選擇與可能性。 而以其堅固耐用的設計及高性價比著稱的TUF Gaming系列,亦推出包含TUF Gaming B860-Plus WiFi在內等三款主機板,要讓預算有限的小資玩家,升級換機不糾結!至於更注重日常應用的主流用戶,Prime B860-Plus WiFi和Prime B860M-A WiFi,絕對是其不可或缺的神級隊友,出色的擴充與連接性,可相容各式周邊設備,無時無刻享有最無與倫比的數位生活體驗。 全新B860系列採用現代化平台,以支援最新的CUDIMM DDR5高頻寬記憶體,並可透過AEMP III大幅減少設定步驟,且每款主機板均內建PCIe 5.0,適用現下或在不久將來所推出的頂級顯示卡;同時,華碩更強化其M.2儲存能力,部分機種甚至配備多達四組M.2插槽,超高讀寫速度無懈可擊! 再加上獲獎的BIOS Q-Dashboard介面,以及獨家ASUS AI顧問相輔相成,不僅操作直覺好上手,還能協助使用者系統最佳化,即時瞭解更多硬體相關資訊,包括:最新功能簡介 / 指南、淺顯易懂的說明,以及精確解決方案,確保其快速掌握相關設定要領,更事半功倍。 華碩B860系列主機板預計於本月13日起正式在台上市,更多消息請密切鎖定華碩官方粉絲團。 【華碩B860主機板一覽表】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華碩新一代AMD系列主機板震撼登場!
華碩今宣布推出新一代AMD系列主機板,涵蓋ATX、microATX和Mini-ITX等不同尺寸,全方位滿足各式所需;其中B850配備豐富的實用功能,像是更多、更快的USB連接埠,且大部份型號亦較前代產品新增一組M.2 SSD插槽,傳輸速度超乎想像,再加上支援最新Wi-Fi 7無線網路技術,以及DDR5記憶體套件,升級組裝皆隨心所欲;針對不打算CPU超頻與安裝PCIe 5.0 M.2 SSD的玩家,B840系列絕對是不容錯過的完美首選,其兼具絕佳品質與親民價格,輕鬆入手無負擔。 華碩B850 / 840系列主機板,不僅導入直覺易懂的全新BIOS Q-Dashboard介面,以協助初接觸PC DIY的用戶,更快熟悉硬體配置與功能;獨家ASUS AI顧問,還可透過口說方式即時解答主機板相關問題,無時無刻都能迅速掌握要領,盡享組裝樂趣。 陣容堅強的華碩B系列主機板,包括:以卓越性能、時尚風格與廣泛連接選項征服遊戲世界的「ROG Strix系列」;聚焦遊戲必備基礎,結合強大運算力與極簡美學的「TUF Gaming系列」,以及穩定高效、可完整發揮AMD最新處理器剽悍潛能的「ASUS Prime系列」,即起均將同步全球,在台盛大上市! 凡購買任一型號,回函就送「ROG DIY信仰之眼模型(價值NT$ 690) + ROG筆記本(價值NT$ 199)」,並有機會抽Gogoro VIVA XL SUPERFAST(市價NT$ 89,800);搭配AMD AM5處理器同時下單,還可用NT$ 999的超優惠價格,加購M.2 Gen4 1TB SSD固態硬碟。 此外,為高階玩家量身訂製的ROG Crosshair X870E APEX和ROG Crosshair X870E Extreme主機板,亦將陸續推出;更多資訊請密切鎖定ROG官方粉絲團。 【華碩B850 / 840主機板一覽表】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