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一台泯恩仇」、家中搶頻寬大戰的和事佬,ASUS RT-AX68U雙頻AX2700、Wi-Fi 6路由器開箱體驗
寒流接二連三地來,天氣冷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乖乖待在家啦,哎,別告訴我待在家很無聊,現在這個數位大時代,明明就有很多在家就能做的娛樂活動,比方說看Netfliex追劇啦、連上網打個英雄聯盟啦、找朋友一起來玩最新一代的家用主機PS5啦等等,說都說不完。 但這些在數位時代下蓬勃發展的「數位娛樂」都得依賴網路,但如果網速不夠、網路各種卡頓,那原先帶來愉悅的娛樂,就會變成焦躁、憤怒的娛樂,想必各位玩家都有這種經驗,因此好的路由器必然不可少,華碩在路由器的研發上已經有目共睹,現在針對中型規模的小資家庭推出了RT-AX68U雙頻Wi-Fi 6路由器,讓玩家們能夠及時享受即將普及的Wi-Fi 6超高網速。 跟往昔華碩大都採用平擺方式設計的路由器不同,這台RT-AX68U採用了垂直放置的設計,縮減了空間擺放,讓家裡或者是辦公區域的擺設能夠更有可塑性。下面就讓小編來替大家先體驗一下這款產品的多項特點吧!Let's Go~ 這次小編所入手的RT-AX68U,是以黑色作為主體,正反面輔以朝下發射V字波型的電波花樣,以及表面與頂部材質所散發出的類似金屬光澤的設計,讓整台RT-AX68U充滿像是清晨的陽光那樣朝氣蓬勃。 基本上第一眼的感覺就讓小編眼睛為之一亮,放在家中儼然有高質感擺飾品的味道! 天線的設計也十分單純,在RT-AX68U設置了大概15公分的3根天線,並且有45度的移動幅度,有點類似汽車雨刷的轉動方式,讓天線的排列更加有立體感,著實是個小巧思,而3根天線的設計,也不用擔心和其他路由器一樣張牙舞爪像隻怪物,甚至能讓家中篤信風水的長輩乖乖閉嘴,不用再聽到碎念說:「啊,那台尖尖刺刺的機器會沖煞啦」之類的囉嗦話語。 在指示燈方面,RT-AX68U將其設置在最頂端,由右至左分別為電源燈、2.4 GHz、5 GHz、WAN、LAN,讓玩家們能夠不必彎腰也能清楚看見目前的路由器狀態,而RT-AX68U的I/O設置也非常豐富,設置在RT-AX68U的美臀部位,由左至右分別為直流電電源孔、並列的WPS鈕(上)與Reset鈕(下)、電源鍵、USB 2.0埠、USB 3.0埠、1孔WAN埠、4孔千兆LAN埠。 既然RT-AX68U直接把Wi-Fi 6這個詞直接加在產品名稱上,那就可以這麼說,RT-AX68U是專為Wi-Fi 6所打造,且採用的是最新Wi-Fi 6技術(802.11ax),2.4GHz與5GHz的雙頻傳送速率是Wi-Fi 5的1.5倍,最高竟可達2700Mbps,再也不用因為突如其來的爆Ping或是轉圈圈而大發雷霆! 而因Wi-Fi 6的規格特性,在覆蓋範圍原先就比Wi-Fi 5還來得廣闊的條件之下,RT-AX68U還能依靠ASUS AiMesh技術來新增節點,值得一提的是,假設玩家們在入手RT-AX68U之後,對舊的路由器沒辦法斷捨離、甚至是有囤積症(誤)的玩家們,玩家們可利用AiMesh的技術,來混用ASUS不同型號的路由器,進而建立節點來擴充AiMesh網路,且還能集中管理所有路由器,省錢省時,雖然舊愛還是很美,但新歡有著無限的美好,不如兩台搭配使用吧。 RT-AX68U在傳送速率上可達到2700Mbs、Wi-Fi 6也的確是快,但話是這麼說沒錯,實際在無線網路的傳輸上,還是會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比方說家具擺設、建築材料之類的,這時,ASUS AiMesh又派上用場了,它可不僅僅只是加大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而已,它可是RT-AX68U的最佳拍檔。 因為靠著ASUS AiMesh技術所建立的節點,將可以讓玩家真正達到無縫漫遊的新世界,建立一個全家通用的網路名稱,就不必再切換網路,AiMesh會自動選擇使用無論是2.4GHz或是5GHz中的最佳頻段,利用最穩定的「骨幹」連結所有支援AiMesh的路由器能夠監控成為節點裝置中的訊號強度,依照玩家們載體的需要來自動切換至最適當、最順暢的訊號源,當然,想搞點花樣把各個頻段都取一個不同的名字也是沒問題的。 即便家裡所建立的無線網路區域中,有一個節點突然掛了或是中斷,ASUS AiMesh也有自我修復連線功能,並且馬上以其他路由器來取代故障的那台,但這中間不會造成任何一秒、甚至一毫秒的網路中斷,如果要更誇張地說的話,那就是玩家甚至有可能不會發現某台路由器節點已經掛了,因為根本就沒有感覺到任何網路阻塞。 網路其實是個雙面刃,雖然便利性十足,但也充滿著許多威脅與危險,加上近十幾年來保護隱私權的聲浪抬頭,網路安全已經變成了各類型網通裝置的顯學,於是ASUS AiMesh內建了一個ASUS的獨家功能—AiProtection,只要是透過RT-AX68U所連上網的裝置,皆能受到AiProtection的保護。 AiProtection與趨勢科技的合作、以及其自動更新功能,能確保玩家在任何以RT-AX68U連結網路的裝置上獲得的防護功能,永遠保持在最新版本,並且其商用級入侵防護系統針對網路的雙向傳輸來執行深度掃描,可以阻擋所有常見的網路攻擊,比電腦上的防火牆還要更勝一籌。 電子郵件中夾帶的釣魚網址,玩家們有時可能會大意,而不小心掉入網路陷阱,也有可能不小心下載了惡意檔案,AiProtection和趨勢科技的雲端資料庫每分每表都保持同步,因此可以立即辨識出玩家是否即將進入釣魚網頁,並且封鎖還能已知的惡意網站。 隨時更新、預防的功能都有了,「防止被感染」的功能當然也沒落下,萬一有已受病毒感染的裝置連結至玩家以RT-AX68U所建構的無線網路時,AiProtection將會自動偵測並且封鎖該裝置與惡意伺服器的連接,阻止裝置上的個人資料外洩。 最感人的就是,其他路由器只提供3年的防護,甚至一些安全設備要價昂貴、動輒數千起跳,但只要玩家們在使用支援AiMesh的華碩路由器期間,AiProtection的防護功能就是永遠免費,不用額外付費。(佛心) 不知道玩家們記不記得,十幾年前有個名為「中華電信守門員」的系統,雖然立意良善,但功能上卻有些缺陷,會不小心封鎖明明就不是暴力或色情網站的網址,使用上十分不便,但孩子們的判斷還不是十足成熟,時常不小心掉入網路陷阱或是受到網路暴力仍不自知,「變態巧虎」、「噴血的佩佩豬」等艾莎門事件以及「Momo Challenge」都造成了全球不小的風波。 不過不用再擔心有缺陷的防護裝置擋了太多正常網站而不利使用,也不怕孩子們掉進網路陷阱了,RT-AX68U的好搭檔ASUS AiMesh提供了家長網路管理的功能,透過ASUS Router,用智慧型手機就能檢視孩子們的網路使用狀況,並能排定上網時間,且封鎖特定的、不利於孩童成長的網站及應用程式。 除了這些以外,打Game的玩家們也有好消息,ASUS AiMesh具備了Game Boost(可調式QoS)及wtfast遊戲加速等功能,能夠調整給遊戲所需的網路流量。 但你以為這邊就結束了嗎?不,還沒完,玩家們可從Apple Store或是Google Play上下載Instant Guard這個APP,假設玩家們下載了Instant Guard,只要一鍵,Instant Guard將以VPN技術加密玩家們的手機封包資料,安全地讓數據從玩家們的手機傳輸至路由器,再經由RT-AX68U上AiProtection的再次防禦,當然,玩家們從網路上獲得的數據封包,也會反向的讓AiProtection審核威脅後安全無虞,再從路由器上獲得VPN技術加密過後的數據封包,讓玩家的個人資訊等等之類的隱密數據,在網路世界中滴水不漏,百密絕對無一疏,從此以後,翻牆連網也變得更簡單更安全了。 相信各位玩家們也都有不看說明書的壞習慣,但其實這也怪不了誰,厚厚一本說明書或者使用指南實在太令人疲憊,有鑑由此,RT-AX68U的包裝盒裡,除了路由器本體、RJ45網路線以及變壓器外,還附贈了兩「張」說明書,並且圖文並茂,讓玩家們的安裝與使用上毫無窒礙。(貼心) 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RT-AX68U也只需透過ASUS Router這款APP便能輕鬆設定,但可惜的是兩張說明書上並沒有附上使用說明與流程,因為那實在太簡單了,不過小編還是親自示範一次,並且截了圖片給各位玩家參考。 在設定介面中,選擇設定之後,接著點選RT-AX68U所屬的ASUS無線路由器,再來就等待APP偵測網路狀態,並且連結到ASUS_48預設的路由器名稱上,接著在網路連結方面,小編有點偷吃步,直接連結PCDIY辦公司的另一台路由器,繞過PPPOE的輸入帳號密碼階段,但各位玩家家中應該大多數都是使用PPPOE帳密登入來使用網路,但也別擔心,玩家們只需要多輸入PPPOE帳密就行了。 再來幫家裡Wi-Fi的想一個名字,密碼就看玩家們自己要不要設定囉,有沒有大愛就看這個時候了(誤),小編是iPhone使用者,但安卓的使用方式應該也一樣,只要找到打開手機Wi-Fi連上剛剛想出來的Wi-Fi名稱就能順利上網了,怎麼樣,很簡單吧~ 大功告成之後,便能進入Router操控各項功能,小編也重點截了幾個項目來做介紹。Router的首頁介面上,包含現階段的網路即時流量,以及RT-AX68U與其他節點的連結狀態,區域網路的IP也會顯示在APP上方,APP底端則有5個選項,分別為:首頁、裝置、提示、家庭、設定。 在Router也能分配網路流量,讓玩家能夠針對自己的用量來因應,也有頻寬管理(QoS)的設定,也能分配流量給玩家當下最需要的應用程式,AirProtection也能在此啟動,家長也可以在Router上啟動監護模式,管理家庭網路的使用狀況,路由器的韌體也能以Router進行更新,並且還能即時監控RT-AX68U的狀態,路由器的處理器及記憶體使用量都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讓人一目暸然。 人家說「事有輕重緩急」,網路頻寬的使用當然也有輕重緩急啊!ASUS Router裡面的某項功能—一鍵QoS功能,讓玩家們可以依照工作環境與工作狀態來控制頻寬的輕重緩急,比方說打Game時需要較大的頻寬來抑制Lag的發生,點選這個選項之後,ASUS Router會展開一排應用程式選項,接著玩家們就能依照需求讓頻寬按照輕重緩急來使用啦。 既然Wi-Fi 6已是趨勢,ASUS RT-AX68U也針對Wi-Fi 6所開發,那怎麼能漏掉網速的測試呢?在Router中就有內建的網速測試,以PCDIY!辦公室500M的網速來看,且小編並沒有直接連結數據機,而是偷吃步的接了另外一台路由器的LAN埠,下載上傳的速度還有461/270Mbps,但用內建的軟體測試或許不夠公正,小編還挑了幾項載具,包含iOS系統與安卓系統的手機,以及Windows系統與macOS系統的電腦,並且使用Speedtest作測試,來看看RT-AX68U是否真有兩把刷子。 2016年發布的iPhone 7還是使用Wi-Fi 5的無線網路規格,在Speedtest中,下載上傳的速率為351/264Mbps,最新發售的iPhone 12則用了Wi-Fi 6規格,下載速度馬上飆升,有402/251Mbps的速率,而就算透過同事的安卓系統手機(S牌的S20)也是Wi-Fi 6規格,下載與上傳的速率為374/290Mbps。 RT-AX68U在電腦上所獲得的網速評測分數比手機的分數還要高,只是2012年所發售的Apple MacBook Pro當時還是使用802.11n規格的Wi-Fi 4,於網速方面只測得了207/265Mbps的數據,但於台灣才剛開賣的M1 Mac Mini上,就獲得了448/264Mbps的高分(看來有支援Wi-Fi 6真的差很多),而支援Wi-Fi 6的ROG MAXIMUS XII FORMULA Z490主機板,則出現了將近500Mbps的高分,下載上傳有495/226Mbps的好成績。 而如今遊戲界與電競領域最熱門的話題,PlayStation 5與XBox Series X當之無愧,不瞞各位,小編前陣子幸運地入手了一台PS5,在朋友之間簡直是呼風喚雨、喊水會結凍啊。不過雖然這兩台遊戲主機在不連網的狀態下也能順利遊玩,但這兩台主機,甚至包含Nintendo Switch或是其他數位遊戲平台上的遊戲,都在大打社交牌,和朋友同樂已經是現今電子遊戲不可或缺的元素了。 而無論是僅使用Wi-Fi 5的XBox Series X或是Wi-Fi 6的PlayStation 5,RT-AX68U當然也支援這兩台堪堪能隻手遮天的遊戲主機啊,再配合上一鍵QoS的遊戲優化,玩家們想把XBox Series X放在沙發上,還是將PlayStation 5放在床頭櫃上都沒問題,再也不用擔心會受限於有線網路,因為RT-AX68U所建構的就是能夠讓你無縫漫遊的Wi-Fi領域啊。 從前和家人搶電視,現在數位大時代變成了和家人搶頻寬,然而Covid-19疫情來得突然,也導致在家上班的新工作型態油然而生、數位串流平台的崛起,讓以移動裝置追劇的族群大幅提升、新世代遊戲主機PS5及XBox Series X的誕生,家機又陷入一場龍爭虎鬥,且最近寒流接踵而至,這一切的一切都導致讓人們待在家的機率大增,也因此搶頻寬大戰也越演越烈。 而針對中小家庭或是中小型辦公室所開發的RT-AX68U,以最貼近玩家們的姿態,2.4GHz與5GHz雙頻模式、並且支援即將普及的Wi-Fi 6無線網路、最高可達2700Mbs網速,以及AiMesh系統能夠調整頻寬與流量優先處理的強大功能,將成彌平搶頻寬大戰,造成家庭紛爭(誤)的和事佬。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極致輕薄、輕巧驚艷,11代10nm Tiger Lake+Xe加持,Lenovo Yoga Slim 7i Carbon開箱體驗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一代的筆電相較於以往推出的版本來說,除了追求輕薄之外、也能兼具更高的效能,以Lenovo的Yoga系列來看,也驗證了這一個趨勢的確提供給玩家更大的使用便利性。 一向以輕薄與高效能兼具的Yoga系列算是蠻受玩家青睞的筆電版本,最新出爐的Slim 7i Carbon系列更是將重點訴求的輕量化推到極致,僅966g的超輕重量、基本上讓玩家在攜帶上更無負擔,配上Intel最新EVO平台、搭載11代處理器核心架構與內建Iris Xe顯示晶片,讓高效能與精緻畫面通通都能呈現在玩家眼中,加上Wi-Fi 6與Thunderbolt 4,打造最佳的行動效能表現。 事實上Lenovo的Yoga系列已經推出相當多款版本了,玩家只要隨便上Google打上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各規格的型號,其中的Slim系列也是玩家相當喜愛的版本,主打輕薄與高效並存,而且在價位上也是相當的具有優勢,對於需要經常性攜帶外出的使用者來說,算是可以輕鬆入手的筆電版本了。 這次小編入手的是新推出的Slim 7i Carbon這一款版本,除了改為13.3吋螢幕尺寸外,11代處理器與超輕重量也是一大特點,那就直接來看實體囉! 承襲Yoga慣用的輕薄特色,這款Slim 7i Carbon則是體現了極致輕薄的超輕巧,僅966g的重量可以讓玩家無負擔的到處帶著走,外觀顏色更是採用了「新月白」、並且透過獨家上色程序讓白色系看起來更柔滑白晳與光滑亮麗,由於採用的烤漆具備防指紋技術,就算玩家每天使用也能夠潔白如新。 另外,窄邊框螢幕設計讓13.3吋在16:10的規格下還能提供91%有效面積比率,具備的QHD螢幕達到2560x1600解析度,配上100%sRGB色域與300nit亮度及Dolby Vision最佳化認證、TÜV Rheinland認證濾藍光護眼技術,使用者除了能夠獲得栩栩如生的畫面與高畫質呈現外,瀏覽網頁也相當的清晰與銳利,即便玩家作為創作使用也能有高優質表現。 到底Yoga Slim 7i Carbon有多輕巧,恐怕光只是嘴巴說說966g大家沒感覺,實際拿給大家看一下,只要2根手指頭,就可以輕鬆拿起、毫不費力,有多輕巧,直接驗證囉! 在看過了Slim 7i Carbon的各部設計之後,實際的來體驗一下效能表現部分當然也是一定要的啊!先透過CPU-Z與GPU-Z還有CrystalDiskInfo、AIDA64等軟體來檢視一下這款Yoga Slim 7i Carbon的相關資訊吧,另外,也照慣例的採用如CINEBENCH R23、CrystalDiskMark、3DMark、PCMark等軟體來測試一下效能上的表現。 基本上這次入手的是Slim 7i Carbon兩款型號當中較高階的版本(此系列有兩款),而差異就是採用的11代處理器一款是i5-1135G7(2.4GHz/8MB)、另一款則是i7-1165G7(2.8GHz/12MB),所以小編手上這款就是i7-1165G7版本囉!從CPU-Z/GPU-Z資訊中也可以看到詳細的資料,包括是11代的Tiger Lake-U與10nm以及Intel Iris Xe Graphics等。 記憶體的部分則是配置了高達16GB容量的LPDDR4X 4266雙通道,SSD則是選用了WD SN730這組PCIe Gen 3x4 NVMe M.2 1TB版本,另外也內建有Intel Wi-Fi 6 AX201 2x2ax網卡,提供玩家最加網路連結速度。 測試數據就看下面的截圖囉!以實際表現來說,配上11代處理器與Xe顯示核心之後,Yoga Slim 7i Carbon可以說是完美結合輕薄、輕巧以及高效能表現兼具的玩家期待值,當然,這也有將價格因素考量進去,如果是還沒入手筆電或是正想汰舊換新筆電的朋友,可以認真參考一下。 遊戲的部分小編也簡單的測試了一下,透過《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這款遊戲,在品質設定上分別測試Mid中、以及Low低,實測數據來看,中品質模式下有18 fps的表現、而低品質的模式下則可以達到25 fps,以這種大作來說,算是單純透過Xe顯示核心已經很不錯了。 Yoga Slim 7i Carbon在電池的部分採用了4 cell鋰聚合物電池,耐用效力上透過PCMark 10的Battery實測,可以達10小時40分鐘,算是相當長效型,以玩家外出一整天就算都沒攜帶充電變壓器應該也足以應付,而僅需65W充電也可以透過如PD易攜帶的方式補充電力,算是有符合官方宣稱的全天候使用效力的說法。 這裡小編也補上透過AIDA64偵測到的螢幕相關資訊,的確是16:10的2560x1600解析度,13.3吋的AUO面板。 Lenovo系列當中慣用的VANTAGE當然也是一定有的,透過VANTAGE就能輕鬆查知目前筆電各項狀態,而且想要做功能設定也可以在這裡輕鬆完成,只能說Lenovo這套管理套件的確讓玩家省事很多,入手一台筆電可不是效能高就好,方便使用與個性化設定也是一大誘因,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有一個既定的刻板印象,大概就是高效能筆電肯定重量是免不了的!以往在不斷堆料的情況下,想要更高效能當然也必須要加裝更多的元件在筆電裏頭,除了處理器需要更大的散熱裝置維持之外,高效能的顯示核心同樣也需要更大的散熱裝置來解決廢熱問題,再加上需要更長效的電池使用時間,無形中也加載了更大的電池核心,高耗電的情況下,即便加大電池容量也是杯水車薪。 隨時科技的提升,Intel也導入了EVO平台,除了搭載最新11代處理器以及全新的Iris Xe顯示核心架構外,透過Lenovo的精心調教,也讓全新的Yoga Slim 7i Carbon誕生,除了具備軍規耐用且十分美觀的新月白外觀設計、並透過二代專利纖維材質達到40%減重外,規格面上也是滿滿誠意,966g的輕薄重量也提供了使用者更便利的攜帶性,誰說高效能與輕巧不能並存,在Yoga Slim 7i Carbon身上就已經體現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年節寒假就是要打電動、NVIDIA讓爽度更上一層樓,feat AORUS GeForce RTX 3070 MASTER 8G
跨年結束之後,各位學生們只要再熬過水深火熱的期末考地獄,就能迎來期盼一整個學期的寒假了!而像小編這樣的社畜,當然就是在期待尾牙、年終和過年假期囉! 提到年節假期,由於疫情的關係,國外旅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國內旅遊則是很大的機率是人擠人、氣死人,所以與其出門感受這個世界的不友善(誤),還不如選擇宅在家裡打電動打到爽。 不過因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有不少大作開始支援了「光線追蹤」功能,像是《看門狗:自由軍團》、《電馭叛客2077》等,如果想要完整體驗到新世代視覺感,勢必就得購買一張具備光線追蹤的顯示卡,而在這部分有著最佳效能表現的,勢必就屬NVIDA新推出的GeForce RTX 30系列了。 玩家們可知道,購買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可不是只能用來玩光追遊戲而已,NVIDIA還特別為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額外加入不少全新功能,不僅能夠提升遊戲FPS、降低遊戲延遲,甚至還能帶來更好的直播效能與體驗,不論是揪團打怪,亦或是遠端拜年,都相當的實用。 有這麼好用的東西,自然是要向大家來好好介紹啦!同時考量到多數玩家在預算與效能的需求,所以小編將顯示卡的規格設定為GeForce RTX 3070,並提前預支了年終,敗下了心目中認為外型與功能最具特色的技嘉AORUS GeForce RTX 3070 MASTER 8G 顯示卡。 究竟這張顯示卡有何特別之處?又要如何使用NVIDIA為GeForce RTX 30系列準備的特色功能?就讓小編一邊開(炫)箱(耀),一邊一一介紹吧! 先來看看小編本次入手的AORUS GeForce RTX 3070 MASTER 8G,顯示卡的正面外觀使用大量銳利的切邊與折角,充份展現出AORUS鋼鐵神鷹的霸氣、堅硬的形象。 而在維持顯卡效能最重要的散熱用料方面,技嘉為今年的AORUS顯示卡換上了全新的「超飽和散熱」技術,並分別推出了XTREME WATERFORCE、XTREME與MASTER三大系列,三者的差別在於前面兩個系列主要是為金字塔頂端的頂級電競玩家所設計,而MASTER則更偏向為主流玩家打造,正巧也符合GeForce RTX 3070這個效能等級上的定位。 「超飽和散熱技術」技術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消除了過去三風扇「死區」問題,一般的顯卡的散熱風扇為了避免風扇碰撞,會刻意的將風扇間隔開來,但也代表下面的散熱器將會有一部分的位置無法被風扇覆蓋,進而造成風流不均現象。 超飽和散熱的一大設計突破就是成功的利用3顆刀鋒導流風扇以交疊的方式,完整覆蓋顯示卡的散熱區塊,同時搭配正逆正旋轉的方式一舉解決風流死區與擾流的問題。 此外,顯示卡還在左右風扇的底部加入特製的「導流風爪」,防止氣流從側邊洩漏,加上有著高低落差的散熱鰭片設計,不僅能夠協助風流進入散熱器中,還能同時消除噪音,替顯示卡帶來強效且安靜的散熱表現。 除了強大的散熱性能之外,GeForce RTX 3070 MASTER也在電競產品必備的RGB燈效方面別出心裁,不光是在正面、背面都安排了閃亮亮的RGB燈條,還在顯示卡的頂部還加入了一塊名為「LCD邊際視界」的螢幕,透過RGB Fusion 2.0程式,玩家可以自由點綴與設計RGB燈效與螢幕的顯示內容,也能用來顯示主機硬體的負載資訊,為玩家的主機裝飾帶來更多變化。 看完了外觀,不實測個效能怎麼說得過去呢?為了要與AORUS RTX 3070 MASTER主機板搭配,小編這次測試也請出了B550 AORUS MASTER主機板來搭配,兩位「神鷹大師」聯手會有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趕緊接著看下去。 本次測試平台規格: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記憶體:Micron Ballistix DDR4-3600 8GBx2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PCIe 4.0 Gen4x4 1TB M.2 SSD 電源:Mistel 850W 在3D MARK的基本測試中,針對DX12的Time Spy取得了約13,500分的成績、DX11的FireStrike則能夠跑到接近3萬分,至於光追的Port Royal得到8,500左右的成績,在3D MARK中皆為Excellent的最高評價。 跑分軟體看完後,換到遊戲實測的部分,我先來看看目前還是大宗的非光追遊戲,實測部分在設定上一律開啟最高畫質選項,並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會影響FPS的選項。 整體而言,在1080P解析度下,GeForce RTX 3070 MASTER的效能都能夠輕鬆應付,就算是把解析度進一步調整到1440P,那怕是對NVIDIA顯示卡優化很差的《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也能夠有平均65 FPS的順暢表現;至於4K解析度的部分則建議視需求調整畫質來獲得更穩定畫面表現。 再來看光追遊戲的部分,畫質一樣是設定在最高,並將DLSS調為畫質優先。 在1080P解析度下,玩家能流暢遊玩《光明記憶:無限》、《看門狗:自由軍團》等遊戲。如果將解析度進一步調升至1440P則獲得近60 FPS的表現,希望獲得更穩定畫面表現的玩家,則可以考慮將DLSS改為「效能」模式。 相信應該有不少玩家會在打Game之餘,也順手錄下遊戲畫面,並將精華片段進行剪輯與其他網友分享,因此小編也在這邊簡單測試了顯示卡在Adobe Premiere Pro和Photoshop中的效能表現:Photoshop取得了1,160的高分,而對全方位的硬體要求的非常高的Premiere Pro則取得了876分,足以勝任4K影片的剪輯需求。 最後小編用FurMark進行一個小時的燒機來實測一下「超飽和散熱」在溫度控制上的表現,根據結果,顯示卡穩定的將熱量控制在70度,且幾乎看不到任何曲線的波動,溫控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優秀。 再升級了顯示卡之後,如果行有餘力、期末考表現優良,又或是年終特別大包,是否也想升級一下螢幕來提高視覺體驗呢?說到升級螢幕,近年來高更新率的螢幕越來越多,而且隨隨便便就動輒144Hz以上,選擇上真的是讓人眼花撩亂。 小編建議,在挑選高更新率的螢幕時候,也要注意螢幕是否具備「顯示同步」功能,例如G-Sync、Free Sync、Adaptive Sync等顯示同步功能,如此才確保畫面即使在激烈的戰鬥中,也能保持穩定流暢而不會產撕裂。 當然既然都買了NVIDIA的顯卡了,選擇NVIDIA G-Sync自然是最好的選擇,而且NVIDIA還為了GeForce RTX 30系列加入了全新的「NVIDIA REFLEX」功能。這項目前GeForce RTX 30系列專屬的功能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大幅度的減少遊戲的「硬體延遲」。 一般來說,遊戲產生延遲的有三:生理、網路、硬體。生理延遲指的就是身體的反應速度,會受精神狀態、年齡、後天訓練等因素影響;網路延遲則是家中網路傳送資料到遊戲伺服器後回傳所花的時間,這部分牽涉家中網路環境、遊戲廠商的伺服器品質,甚至是網路業者佈線等因素影響,這兩項延遲因為有過多不可抗力因素,基本很難在延遲方面做出改善。 但是硬體延遲不同,它可以在廠商的努力下而隨之降低,像是無線滑鼠就是最好的例子,過去因為延遲的問題,使用無線滑鼠無法勝任分秒必爭的電競項目,但近年來隨著無線技術的突破,無線電競滑鼠在市場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了。 而NVIDIA REFLEX所要改善的就是顯示卡的畫面輸出到最終螢幕呈現的延遲問題,這個問題在過去螢幕只有60Hz的時候並不被廠商重視,畢竟每一格畫面之間的間隔時間太長了,所以即使有延遲,螢幕也難以呈現。 但隨著現今螢幕更新率越來越快,144Hz、240Hz、300Hz,現今更是有360Hz的螢幕問世,更新率越高,螢幕也就越能呈現出細微的動態變化,顯示延遲的問題自然也就開始能夠被觀察與感知到了。 為此NVIDIA REFLEX藉由硬體與程式之間的優化來大幅改善這部分問題,玩家只要選購通過NVIDIA REFLEX認證的螢幕並搭配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就能在通過優化的遊戲中如:《特戰英豪》、《決勝時刻:現代戰域》、《Apex 英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未來更新加入)等獲得硬體延遲大幅下降的優勢。 此外,玩家如果在選配指定的滑鼠(部分廠商有隨螢幕附贈),還能在GeForce Experience中開啟NVIDIA Reflex 延遲分析工具,透過螢幕的OSD選單及時顯示支援NVIDIA REFLEX遊戲的延遲狀態,讓玩家能夠更精準計算敵人動態,掌握攻擊先機。 如果購買顯示卡就已經將將存了大半年的預算榨乾了,實在沒有辦法再額外升級配備的話,沒有關係、NVIDIA推出的NVIIDA Broadcast免費應用程式一樣也能夠替玩家的娛樂體驗更上一層樓。 NVIIDA Broadcast是利用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內部強大的AI運算性能來提供一般需要專業設備和程式才能達到的直播和語音功能。 以直播視訊來說,只要透過程式,不需要綠幕或專業攝影機,就能直接透過程式進行競頭去背、背景替換、模糊與自動構圖功能,而且相容OBS、XSplit、Discord等各大直播軟體。 而在語音方面,程式利用預先訓練好的聲音模型,來將鍵盤的敲擊聲、女友的吹風機,還是窗外車水馬龍的引擎聲去除,而且這項降噪功能還是「雙向」的,不光是玩家環境的噪音,就連隊友傳遞進來的聲音,NVIDIA Broadcast也能進行背景噪音消除,為雙方帶來更清晰無障礙的通話環境(更容易地能聽清楚隊友的聲音),另外,開會時有人的背景噪音很吵也可以輕鬆去除,對於視訊會議狀態下蠻實用的,還有,即使過年全家團聚,把家裡變成菜市場,玩家也依然能從容自在的與對方溝通,不必大吼大叫囉! 當然好的直播畫面才是直播最重要的精髓,問題是,一般在進行直播時候,影片在擷取與轉檔上多是倚靠CPU來進行,這使得CPU必須同時負擔兩種工作,會對處理器造成龐大負擔,使得遊戲FPS不穩、Lag,必須選擇降低畫質或額外購買擷取卡,影響爽度又麻煩。 為此NVIDIA直接在顯示卡加入專屬轉檔區塊,並開發了「NVENC」硬體編碼功能,讓顯示卡在渲染遊戲畫面的時候,能同步的利用顯示卡專屬的NVENC硬體單元進行編碼,讓影像擷取不再對遊戲效能造成負擔,同時也能更即時和觀眾進行互動。 2020年的下半年遊戲大廠陸續推出不少大作,再加上Steam的冬季大特賣,一堆遊戲跳水大特價,相信不少玩家應該早已把遊戲庫屯得滿滿的,並且備妥顯示卡,就等待著假期的到來吧? 如果各位跟小編一樣為了體驗光追的魅力而購入了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別忘了新一代顯示卡除了在效能有著強大的增幅之外,還可以利用NVIDIA Broadcast程式就能創造接近專業工作室的直播品質,滿足親友遠端拜年、朋友組隊廝殺等各種需求。 最後,如果預算足夠,想要新年新氣象,徹底翻新主機與桌面的玩家,在升級一下螢幕時,也別忘了NVIDIA REFLEX功能也納入考量,這項為GeForce RTX 30系列而設的專屬功能將可為玩家帶來更即時精準的對戰快感,徹底發揮高更新率螢幕的潛能。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宛如外星飛船降臨地球傳授Wi-Fi 6使用真諦,TP-Link Archer AX73 AX5400雙頻Wi-Fi 6路由器神速開箱
嘿,如果你看得到這篇文章,表示你正在家裡,躺在沙發上舒適地使用著網路,也或許你正在辦公室裡偷閒,那你在瀏覽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有些不順暢?可能網頁讀取太久了?也可能圖片展開太慢了?那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你的媽媽正在看Netfilx、你的弟弟正在看Twitch直播、你的同事正在偷偷下載Steam上的3A大作遊戲,所以即使連接了Wi-Fi 6,正在看我這篇文章的你,還是會感到卡頓,不是你當初申辦的光纖網路出了差錯,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你的路由器,太過老舊,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TP-Link在路由器研發的成果上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甚至已經做到家喻戶曉的地步,現在推出了一款TP-Link Archer AX73 AX5400雙頻Wi-Fi 6路由器,透過可支援5GHz頻段4串流160MHz頻寬以及2.4GHz頻段雙串流的5400 Mbps Gigabit級 Wi-Fi、能覆蓋更廣範圍的6根天線,來教你Wi-Fi 6的正確使用方式。 為什麼會說這台Archer AX73有那個能耐能教你Wi-Fi 6到底該怎麼使用?各位玩家仔細瞧瞧,雖然TP-Link隱匿的很好,但還是逃不過小編的法眼,機身上散熱孔不對稱的黑釉和風多邊形設計,雖然TP-Link對外宣稱那是充滿禪意的東方菱格散熱孔,但那樣子不就正是神話會出現的未知幾何圖形嗎? 再稍微於那6根可多方向轉動的天線做點擺設,一艘來自宇宙的、由外星人駕駛的太空飛船就油然而生了,而機身上那塊黑色鏡面版,就是這艘Archer AX73太空飛船的駕駛艙,當你盯著這片充滿神秘感的鏡面版觀看時,看不見裡頭的駕駛員,只會看見你正在凝視的你自己。 而Archer AX73前端的指示燈就像是飛船的指引,轉向尾端,多樣的I/O連結埠,1個Gigabit WAN、4個Gigabit LAN,在左方則是Reset鈕、Wi-Fi開關、WPS開關、LED燈開關,左側翼還隱藏了一槽USB 3.0連結埠,讓太空飛船Archer AX73的功能更加豐富。 啊!原來是外星人,駕駛著這台Archer AX73,降臨地球來教我們如何正確使用Wi-Fi 6了啊!(笑 那6根可多方向轉動的天線加上波束成型技術,能將Wi-Fi訊號覆蓋範圍變得更遼闊且更穩定,使得Archer AX73所具備最快能達到5400 Mbps的Gigabit級Wi-Fi功能,能支援4串流160 MHz,玩家們用到8K串流也沒有問題,並且支援OFDMA以及MU-MIMO,讓Archer AX73能夠同時連結200台以上的設備。 配合TP-Link OneMesh,更能加強Wi-Fi訊號強度,並且智慧地選擇數據的最快連結路徑,讓網路保持最佳狀態,並且藉由路由器以及節點的建立,最終透過Archer AX73所建構的Wi-Fi領域裡實現無縫漫遊,且完整覆蓋玩家們的家裡或辦公室區域。 網路威脅的遏止當然也是做得滴水不漏,TP-Link的HomeShield技術與Avira AntiVirus合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HomeShield藉由不間斷的資料庫更新,能確保網路上的各種新式威脅,且能辨識包含攝影機、語音助理等IoT設備中的潛在的安全性漏洞,還能記錄異常的網路傳輸流量,並且可阻止未知的設備自動連結路由器,防止DDoS攻擊,家長們也能透過HomeShield管理上網時間,阻止孩子們瀏覽到充滿不當內容的網頁。 但不要想說宛如一艘太空飛船,在設定上就會變得無比繁複,相對的,Archer AX73反而簡單到無以復加,玩家們從手上的智慧型手機中,到Apple Store或是Google Play商店下載TP-Link Tether後,點開App,選擇Archer AX73所屬的路由器種類,接上電源與網路線之後,再檢查LED燈狀態。 小編不是用PPPoE連結網路,而是用另外一台路由器連結,算是有點偷吃步,但大多數玩家們家中應該都是使用PPPoE模式連網,因此只是需要多出一個輸入PPPoE帳密的步驟而已,然後跟著App的步驟找到SSID密碼,機身底部有顯示,包裝盒裡面也有附一張卡,再將手機的Wi-Fi連結至Archer AX73,靜待幾秒之後,App介面上就會出現玩家們剛剛連結的設備了。 接著更簡單啦,玩家們可以想一個喜歡的Wi-Fi名稱,要不要設密碼就看自己有沒有大愛啦(誤),總之連結設定簡單到幾乎只要一直按「下一步」就可以完成,頂多就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Archer AX73的設定。 設定完成之後,進入TP-Link Tether的主介面,首先會看見2.4G與5G兩種無線頻率的狀態,底端有四個選項,分別為首頁、用戶端、HomeShield、工具,用戶端是用來觀察透過Archer AX73連網的各項設備,而HomeShield則是前述所提及的高級資安防護,工具欄位中則有各項可調整的選項,玩家們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調整。 小編挑了幾個設備來測試TP-Link Archer AX73 AX5400雙頻 Wi-Fi 6 路由器的高超功能,說它是一艘來教導地球人如何正確使用Wi-Fi6、外星人所駕駛的太空飛船,可不要給小編洩氣啊! 但幸好,PCDIY!辦公室的網速為500M,透過Archer AX73連網之後,使用Wi-Fi 6的Samsung Galaxy S20從Speedtest獲得的下載上傳數據為374/290 Mbps,僅具備Wi-Fi 5規格的iPhone 7也有351/264 Mbps的傑出表現。 來看看電腦方面的表現,小編最近所入手的M1 Mac Mini,搭載Wi-Fi 6規格,所得到的分數有514.68/267.06,但身為果粉的我絕對沒有要吹捧M1晶片的好,因為具備Wi-Fi 6的Z490主機板也有495.06/226.01的超優質表現。 Wi-Fi 6即將普及,或許還有些玩家們還沒意識到這件事,而TP-Link早已未雨綢繆,超前佈署了好一陣子,TP-Link Archer AX73 AX5400雙頻Wi-Fi 6路由器透過多天線增強訊號,加上波束成型技術,讓家中的Wi-Fi領域拓展得更廣,MU-MIMO與OFDMA的支援,讓Archer AX73能夠同時連結200以上的設備,就算真的同時連結200台設備,也不怕網速降了,最快能達到5400 Mbps以及支援4串流160MHz的Gigabit級WiFi技術,看8K串流絲毫無壓力,更遑論是普通1080P的串流影音了,說到這,還不剁手嗎?好啦,小編不等你了,先去下單一台再說。 廠商名稱:TP-Link 廠商電話:02-89532001 廠商網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Crucial記憶體市場經營有成,專注技術與品質、全面滿足消費者需求,獲得PCDIY!第十五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20「記憶體、儲存裝置最佳品牌」肯定!
一年一度的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也在日前投票結束並公布了票選結果,本次透過了眾多玩家的踴躍投票下,按照玩家的「心佔率」指標,也顯示出玩家們在面對眾多品牌上的選擇偏好,當然其中也不乏本身就已經在各零組件領域佔據領頭羊地位的冠軍品牌。 這次很高興地邀請到獲選2020「最佳記憶體模組」以及「最佳儲存裝置」兩項類別殊榮的Crucial來跟大家分享得獎的感言,以身為這兩大類別領導品牌的角度,是如何做到成為玩家心中的理想品牌地位的! Crucial本次獲選「PCDIY! 第十五屆 2020 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亞太區銷售總監曾偉樑(Wai Leong Chan)表示:「感謝台灣消費者及玩家的肯定,使得Crucial有機會獲得2020最佳記憶體模組以及最佳儲存裝置雙料冠軍。今年(2021年)是Crucial成立25周年,身為全球最大記憶體製造商美光(Micron)旗下通路品牌,我們使用美光原廠製造高品質顆粒,垂直整合豐厚的技術資源,提供給消費者高效能與高相容的產品,在190個國家與地區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和穩定的品質維持可靠的供應。因為消費者與玩家的支持,Crucial以專業、創新與熱情的精神,不斷蛻變,成為今日消費者們所熟悉的『全球領先記憶體與儲存專家』,持續創新與成長!」 Crucial Ballistix次世代產品組合是專為遊戲玩家與重度超頻愛好者打造的高效能記憶體。從晶片設計、研發和製造皆在美光工廠完成,是電競記憶體中結合晶粒級 (die level) 自訂調校的唯一品牌,不斷締造破世界紀錄的效能,更是無數超頻世界紀錄保持者,是遊戲玩家的記憶體首選。 目前Crucial Ballistix包含兩個系列:Crucial Ballistix及Crucial Ballistix MAX供消費者選用。 Ballistix系列提供速度從2666MHz至3600MHz,容量從8GB至32GB,配備黑、紅、白三色的現代化鋁製散熱器,適合桌上型電腦(DIMM)或筆記型電腦(SODIMM)。MAX 系列則是此系列產品的旗艦產品,提供桌上型電腦(DIMM)速度從4000MHz至4400MHz,容量8GB和16GB等不同的選項,採用高品質擠壓式黑色鋁製散熱器, 散熱效能優異,內建精準的溫度感測器,可即時監控溫度。 Ballistix及Ballistix MAX的RGB選項均有8個區域共16個LED,效果可透過RGB軟體設定及控制,MAX則可透過ASUS Aura、Gigabyte RGB Fusion以及MSI Mystic Light軟體自訂及控制燈光效果,且可拆卸式導光棒可以換成3D列印版本。Ballistix MAX近期更推出推出5100MT/s的全球限量版本,在時脈設定上突破紀錄,滿足每位玩家的需求。 Crucial NVMe SSD發表的最新P2和P5 M.2 PCIe擴展了Crucial的P系列固態硬碟產品線,提供符合遊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日常電腦使用者預算條件、且效能更強的選項。 P5高達3400 MB/s的循序讀取,是Crucial目前最快、最具創新性的SSD產品,推動了PCIe Gen 3功能提升。其「動態寫入加速」、「錯誤修正」 算法和「過熱保護」互相配合運作,可使效能和耐用度最佳化,非常適合如影像編輯、設計、遊戲、多工處理等重度需求應用。無論是需要 PC 能隨時「投入戰鬥」的遊戲玩家,或是到處奔走、需要筆記型電腦能跟他們一樣「努力」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P5都是理想之選。 P2則是專為注重價值、希望以實惠價格購買快速SSD的顧客而設計。提供高達2TB的容量,協助需要處理多工任務的人員更快的資料傳輸速度和檔案存取速度,讓每一天都變得更有效率。 針對有行動攜帶需求的使用者,Crucial於今年以高效能、高性價比的兩款產品—X8及X6與使用者見面,正式跨足行動固態硬碟市場。Crucial X8優雅簡潔的外型設計搭載一體成型鋁擠外殼協助散熱,採用USB 3.2 Gen 2介面,最高支援1050 MB/s的傳輸速度,檔案負載速度比大多數SSD行動硬碟快1.8倍,比其他行動式硬碟快7.5倍,比USB隨身碟快100倍。 因其可與包含Windows、Mac、iPad Pro、Chromebook、Android、Linux、PS4和Xbox相容,故可增加幾乎所有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或遊戲主機的儲存容量,讓消費者隨時享有最快速方便的資料儲存體驗,最大容量亦已達2TB。 X6則有著540MB/s的傳輸速度,比起傳統的行動硬碟更加快速,小巧易攜帶、重量小於42克的設計,全面支援個人電腦、Mac、PS4、Xbox One、Android等裝置、USB-C轉接器開箱隨插即用。2TB容量輕而易舉打包所有遊戲甚或數百小時影劇,讓消費者隨時隨地看劇、打遊戲、備份資料,一切沒問題! 在2020年,Crucial達成了許多重要的里程碑,包括重新打造Crucial Ballistix電競記憶體品牌、打破多項世界級超頻紀錄,並且以優異的產品系列跨足行動硬碟市場。Crucial也將以一貫高水準的表現和效能,持續專注記憶體及儲存市場,期待在2021年透過更多創新的產品,帶給消費者與玩家最好的體驗。 除了這次的得獎感言之外,相信玩家們也很想知道在2021年Crucial的佈局會是怎樣的情況?這裡也特別透過專訪的機會跟曾總監談到這部份的Roadmap計畫,簡單的也透過幾個QA來了解2021玩家可以擁有怎樣的Crucial最新產品吧! Q:目前SSD已經是玩家普遍接受的儲存裝置、DDR4也推進至4000MHz,Crucial在2021的產品布局上又有哪些可以跟玩家分享?或是已經準備推出的產品呢? Crucial Ballistix是全面整合的電競記憶體品牌:從設計、調校、研發和製造皆在美光工廠完成,為結合晶粒級(die level)自訂調校的唯一品牌。用於產品中的所有零組件全部通過嚴格控管的製造和測試,因此在超頻使用上,無論是搭配液態氮或主流冷卻方案,Crucial Ballistix都可以完美搭配,解決問題。 Q:隨著PCIe 4.0開始逐步化之下,Crucial於2021年在針對這方面的布局計劃又是如何? 我們持續關注PCIe SSD的市場演進。在今日由PCIe Gen3主導的市場中,Crucial已具備如Crucial P2和P5 SSD等豐富的產品組合。未來推出全新的SSD產品時,我們必定第一時間與PCDIY!分享! Q:DDR5記憶體即將在2021露出,Micron的因應對策又是如何? Crucial參與DDR5「技術應用支援計畫」(Technology Enablement Program, TEP) ,因此Crucial將繼續在開發過程的每個步驟中與合作夥伴和客戶緊密合作,以確保技術朝向DDR5的穩定開展。 無論是用於資料中心,消費市場還是遊戲應用, Crucial從上電(power-on)、驗證和最終品檢,致力於為所有通路客戶提供最佳DDR5記憶體解決方案。 很感謝曾總監能撥空與玩家分享這些資訊,這裡也再次為Crucial這次能夠獲得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的兩大類別得獎殊榮鼓掌!也希望玩家在2021能夠繼續支持Crucial的各項產品喔!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2ykB7dd8M&feature=youtu.be&ab_channel=PCDIY%21online ▲獲獎感言影片:亞太區銷售總監 曾偉樑 先生(Wai Leong Chan)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 品牌故事】: →更多的【PCDIY! 成功案例】: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TP-Link Deco X90 Mesh路由器實測開箱,實現真Wi-Fi無縫架構 兼具美型與效能!
在如今的這個大網路時代,智慧型設備可以說是大爆發,每個人的手上可能就有好幾部需要連網的智慧裝置正在使用中。相信玩家們或多或少都有遇過這種情況,就算家裡是牽了條100Mbps的網路,但在全家一起連Wi-Fi的時候就會各自搶頻寬,媽媽在用Netfilx追《後翼棄兵》,結果正在玩MOBA的弟弟因為爆Ping,正在大呼小叫。 面對這樣的多裝置使用和高網路需求時,具備穩定表現的Wi-Fi 6就儼然是玩家的最佳配備,網通大廠TP-Link也早就針對Wi-Fi 6環境與使用者需求,推出了多款版本因應,其中的Deco系列更是主打智慧家庭網路系統的建置,這次小編入手的就是榮獲今年CES 2020創新獎的Deco X90,也是TP-Link目前的最新款版本,來瞧瞧有何特色吧! 大家的既定印象中,大概路由器長的就是像蜘蛛一樣,一根根天象往上竄,越多根越好? 事實上也沒錯,目前一般市面上的高階Mesh路由器,龐大的身軀加上插滿機身的天線(超多根),就像隻大蜘蛛那樣、連重量也頗為可觀,但,非得要外型這樣才有高效能表現嗎?其實不然,小編這次入手的TP-Link Deco X90就是美型代表,看看外觀上的設計就可以發現,除了延續Deco系列的圓筒設計風格外,X90在機體表現設計採消光白的色系,除了適合與各項家中擺飾放置一起不顯突兀外,外觀上也不易沾染指紋,擺在客廳、不說還不知道那可是創造整個家庭中到處可以連上網路不遲滯、不Lag的秘密武器呢! Deco X90除了具備純白美觀外型之外,其實內建有4支高增益天線和2支智慧型天線,也都內藏在白色圓筒裡面,更以氣流向上旋轉的概念作為延伸來設計,簡約且不失優雅,而且Deco X90的體積也只比冰霸杯大那麼一點點而已,重量也不足一公斤、搬移沒有負擔,甚至拿來當作家中的擺飾,也絲毫無違和感。(白色真的百搭) Deco X90在純白機身的背面底端,留有兩孔能自動判斷WAN/LAN的網路連接埠,一孔為1Gbps的連接埠、另一孔則是支援2.5Gbps的連接埠,而Reset孔和電源孔則設於整台機身的最底部,還有一條理線用的小溝槽,能讓電源線固定在上面,維持美觀性。 除了外觀美型,那設定呢?許多使用者在面對路由器的設定時可是傷透腦筋,這一點,在這款Deco X90身上就不用擔心了,因為設定超簡單、一點也不複雜,只要在手機上安裝好Deco App,依照螢幕上的說明進行操作,就能輕鬆開始透過Deco X90來連線網路了。 基本上Deco X90本質仍是路由器,安裝的部分也與其他的路由器差不多,玩家只需將其中一台Deco X90接上數據機與電源,並且稍作等待,在X90上所顯示的黃燈轉為閃爍的藍燈之後,接下來便能透過使用自己的手機來連上X90了,真的是免思考就能安裝完成。 連結成功之後,Deco X90會讓玩家自由命名這台X90的名字,然後再選擇家中網路的連線類型,一般連結數據機的話應該都會是PPPoE,小編這裡也以PPPoE來作示範,輸入完畢之後,再幫自己的X90所建立的Wi-Fi網路取個名字,或者不想給鄰居用的話(哈),也可以順道輸入Wi-Fi密碼,如此,最基本的路由器設定就完成了。 而Deco X90在增加路由器Wi-Fi節點的設定上,簡直輕鬆到無以復加,只要將另外一台X90接上電源,在於玩家們自己想要設置的地點放置後,X90路由器的Wi-Fi主體就能搜尋到玩家所設置的節點,不到三十秒便簡單設置完成。 Deco App不是只有連結設備而已,還能管理查看所有已連結的設備,甚至還能和Alexa配對,透過簡單的語音指令來操控Deco X90,而身為最高階的X90,當然也能和所有Deco家族中所有型號相容,隨時都能擴展Mesh Wi-Fi來增加訊號範圍。 無論什麼硬體,性能永遠都是選購的最重點,而已經佔有外型優勢的Deco X90,當然也是個外貌與內在美兼具的高性能路由器啊! 房子太大?牆壁太厚?別擔心,X90在規格上,除了支援Wi-Fi 6以外,還能在5 GHz和2.4 GHz雙頻訊號下,藉由8個智慧串流的三頻網路,將訊號傳輸速率提高到驚人的6600 Mbps,看8K影片和玩任何連線遊戲都再也無須擔心轉圈圈或是爆Ping的問題。 而且X90內藏的智慧型天線,可不是只有為了美觀而已,而是能透過演算法來偵測另外一台Deco,進而在機體與機體之間建立更強大的Mesh Wi-Fi,從而無縫覆蓋家中的每個角落。 傳統的Mesh技術雖然提供不中斷的串流媒體體驗,但實際使用上仍然會受到環境等等因素的干擾,不過這方面的問題倒是在Deco X90上頭不用特別擔心,由於內建的AI智慧漫遊Mesh技術,除了能挑脫傳統Mesh的限制外也能自動學習使用者的環境資訊、以及使用習慣,並藉由演算法來提供客製化的Wi-Fi環境,達到連線設備切換環境時(甚至是在地下室或車庫),Deco X90仍能無縫接軌的最佳連線品質。 且Deco X90的AI智慧漫遊技術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功能,在建立玩家們專屬的Wi-Fi環境後,X90還能記憶環境因素,並且學習使用者動態,在必要時,幫助玩家們的設備來切換節點之間的連線,並且還能依照每個節點的負載程度,將玩家們手上的載具連線引導至最佳Deco節點,確保漫遊效率以及連線品質持續保持完美。 這款Deco X90與所有TP-Link Wi-Fi 6系列產品一樣,具備OFDMA和MU-MIMO技術,能在複雜且人群密集的環境中連接更多設備,甚至最多可以連結到200個設備上,覆蓋將近6,000平方英尺(約168坪)的範圍,因此,透過Deco X90所連結的每個裝置,都將不會有延遲和需要緩衝的情形發生。 而網路越漸發達,從網路來的威脅也就越來越多,這部分TP-Link當然也考慮到了,Deco X90能搭配TP-Link HomeShield的功能來為家中成員的資訊安全作全面把關,只要透過Deco X90上網,在進入惡意網站之前,HomeShield就會啟動保護機制來阻止使用者誤觸網路陷阱,還有及時IoT保護,HomeShield能作為防火牆來阻擋未授權的存取以達到進一步的資安保護,另外,還能自訂流量管理來選擇設定設備中的連線優先度,並且提供詳細的綜合報告來幫助使用者了解所有連線設備的網路使用狀況。 身為Deco X系列最高階的產品,在訊號的處理上根本難不倒這款X90,甚至網路訊號無死角覆蓋也只是基本而已,由兩台X90所組成的Wi-Fi Mesh系統,覆蓋率可高達168坪,加上TP-Link的Mesh技術能夠動態捕捉連線的載體位置,就算從1樓到2樓之間的節點切換也不到0.3秒的時間,甚至如果有某一台Deco節點不小心遭遇麻煩,系統也能透過其他節點來維持玩家的連線狀態,怎麼樣都能讓使用者不掉線。 雖然從官方的定位標示上看,Deco X90是針對家庭所推出的Mesh路由器,但依照其AI智慧漫遊Mesh技術,並且可以跟200個設備配對,甚至覆蓋範圍高達168坪的條件之下,除了家庭使用以外,配合在多個裝置下的高網路需求也能穩定輸出的Wi-Fi 6,Deco X90應該也非常適合企業使用,一組Deco X90就能夠連線200個設備,就算中小企業的網路需求也能應付,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入手嘗試看看喔! 廠商名稱:TP-Link Taiwan - 聯洲國際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953-2001 廠商網址:
-
銷售不如預期,傳蘋果砍iPhone 12 mini產能轉至生產Pro
隨著智慧型手機推陳出新,螢幕可以說是越來越大,相對的手機尺寸也會跟著加大,在iPhone上也處於同樣的狀況,雖然自iPhone X推出無邊框螢幕後有將這個趨勢稍微延緩了一些,但還是有許多果粉們希望能夠推出尺寸更小版本的iPhone,回到當年iPhone 4、iPhone 5年代時能夠一手操控整支手機的良好體驗。 近年來蘋果似乎是聽見這些果粉們心聲,不僅推出SE系列(初代SE真的是神機XD!),這次搭載A14處理器、重新導入iPhone 4、iPhone 5上的鑽石切邊直角邊框的最新iPhone 12系列,除了原本就有的標準版、Pro、Pro Max,還首次推出了尺寸更小、價位也更便宜的iPhone 12 mini來吸引小手機用戶。 但凡是第一次都一定夾帶著風險,可惜的是這次iPhone 12 mini銷售似乎不如預期,反倒是Pro的需求逐漸提高,根據PED30網站上看見的摩根士丹利投資分析報告,蘋果大砍近200萬支mini的產能轉至生產Pro來縮短Pro用戶下訂等待期。 為何iPhone 12 mini不受果粉們青睞呢?小編認為除了手機本身因為尺寸與大小關係,在規格與電量上與老大哥們有些許落差,另外一個關鍵在於價格,撇除其他競業手機,光是拿自家的相比,iPhone 12 mini的售價已經比iPhone 11還要高出新台幣4,000元,更是比iPhone SE 2020足足貴上新台幣10,000元整(皆以最低容量64GB版本來比較),處在一個要便宜不會買、不在乎售價的也看不上的尷尬地位。 雖然上述兩款舊手機均屬於4G的前代機種,不管是處理器還是其他硬體規格都略輸iPhone 12 mini,但5G也才剛起步,這些硬體差距嚴格來說也不會大到讓人必買不可,而前者iPhone 11有著大螢幕與電量優勢,後者iPhone SE 2020更是以同樣小尺寸加上超高CP值優勢保有一席地位,iPhone 12 mini這價格要吸引這階層的果粉們換機恐怕還是有些難度。 講直白點,12 mini的目標客群很大的可能與SE 2020重疊過多,而這些客群最大的考量之一就是CP值而選擇了SE 2020。 那還看的到13 mini嗎?雖然這次12 mini銷售不理想,但還在處於試水溫階段,小編認為要看到13 mini最大的關鍵之一在於SE是否會推出2021版(搭載A14版本)。 若蘋果不打算推出新SE,那到時13 mini就會拉大與SE 2020的規格差距來吸引用戶,甚至SE 2020就這樣停產,屆時就由13 mini取代SE系列也說不定(一個變相漲價的概念…),相反的要是iPhone SE 2021現身,就要回過頭來看SE 2021與13 mini價格策略要如何重新制定了,當然這些都只是小編的猜測,13 mini命運會如何,一切只能等iPhone 13正式發布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退休時間到了嗎?傳iOS15不再支援iPhone 6s/Plus與初代iPhone SE
2020年9月,iPhone系列迎來了iOS 14版本更新,除了全面優化系統之外,在玩家的個人化設定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更是加強了使用者隱私權,而對於舊手機、舊機型的支援與相容,iOS 14也是非常大愛,讓所有能夠使用iOS 13的機種全部都能升上iOS 14。 不過如今根據報告指出,蘋果(Apple)將在未來推出的iOS 15將有可能不再支援使用A9晶片甚至使用更舊晶片組的那些舊機種,以下則是消息所指出的,iOS 15不再支援的機種: ●iPhone 6s ●iPhone 6s Plus ●iPhone SE (2016年版) iPhone 6S以及iPhone 6S Plus在2015年9月9日推出,這雙人組不僅從iOS 9到iOS 14,支援了6個版本外,還是最後一款有3.5mm耳機孔配置的iPhone,也是最後一代有實體Home鍵配置的機種,在7代之後的Home鍵都是用利用Taptic Engine傳送震動回饋,讓使用者獲得實體Home鍵的擬真反饋,但只要沒電或關機,就不能再按下去。 而iPhone 6S以及iPhone 6S Plus也是首代導入Live Photo、3D Touch等功能的機種,玫瑰金機殼也在本代出現,在攝影功能上,也導入1200萬畫素的鏡頭,和iPhone XR同等,讓這雙人組雖然歷經6年,卻在目前的二手市場上,還是相當搶手。 在2016年3月21日時,蘋果推出了與iPhone 5S外型相去不遠,但卻擁有iPhone 6S性能的iPhone SE,甚至在售價上,對比正統後續機種都便宜不少,甚至可以直接挑明,iPhone SE就是地表最強的「4吋智慧型手機」,也因此一些老果粉、以及喜歡一隻手操控智慧型手機的玩家紛紛投奔這「Special Edition」的陣營,畢竟iPhone 6之後的圓弧設計,在某部分老果粉之前,有點不討喜。 某方面來說,iPhone 6S與iPhone 6S Plus是在iPhone演進史中的其中一道分水嶺,承了先也啟了後;iPhone SE對蘋果而言,是款非常特殊的手機,平易近人的售價,以及突然回歸經典的直角設計,雖然沒有言明,但卻有致敬的意味。 只是,即使iPhone SE再特殊、iPhone 6S、iPhone 6S Plus雙人組再搶手,蘋果似乎還是認為,它們的退休時間到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不再被單一連接埠受限,j5create JCD612 7合1多功能擴充集線器開箱
現在的筆記型電腦可以說是越做越輕薄,雖然在攜帶上是相當方便,不過相對的在I/O上所提供的支援也就有些縮水(體積有限),尤其在MAC上只剩兩個Thunderbolt / USB-C可以連接的情況下,透過外接擴充裝置就是必然需求,更不用說如iPad/iPad Pro或手機等行動裝置來說,大部分僅具備一個連接埠,想要擴充使用就更加不方便了。 面對這樣的窘境,專注在周邊擴充的j5create,就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來解決用戶們的煩惱! j5create推出了這款JCD612 iPad Pro 11吋/12.9吋專用7合1多功能擴充集線器,如字面上的意思,它的設計完全就是鎖定iPad Pro的用戶,採用方形霧銀設計的時尚質感設計,完全可以與iPad Pro做搭配,另外新推出的2020年iPad Air在外型上也已經與iPad Pro看齊,搭配上想必也是相當適合。 實際大小為高寬厚66x66x14.3mm,重量約72g(加上配件後為82g),相當輕巧,20cm的線長對於要架在iPad Pro後已經相當足夠。 I/O的部分,7合1的JCD612提供一組HDMI(支援最高4K 60Hz輸出)、一組USB-C(支援PD3.0 Pass Through最高100W快充與5Gbps資料傳輸功能)、一組USB Type-A(5Gbps資料傳輸)、3.5mm音源孔與Micro SD、SD讀卡機(UHS-I 104MB/s),而連接設備端是採用USB-C來做連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設備端的USB-C需有支援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才能做影像輸出,並且要符合DisplayPort v1.4規格才支援4K 60Hz解析度,如果是DisplayPort v1.2規格就只能到4k 30Hz解析度,另外快充的部分設備本身也需要支援PD 2.0或3.0。 雖然JCD612是專為iPad Pro設計,但還是能相容於大部分USB-C裝置,包含MacBook以及常用的筆電,都能輕鬆使用JCD612。 整體看下來,j5create推出的這顆JCD612 7合1多功能擴充集線器根本就是iPad Pro用戶的救星,對於只有一個USB-C連接埠的iPad Pro用戶來說,不管是資料、影像、音源都只要透過一顆集線器就能輕鬆傳輸,免去攜帶一堆轉接頭的麻煩,還能同時對裝置充電,並且透過專用墊片來架在iPad Pro後方,移動設備時就更加方便,而如此便利的集線器也能使用在大部分的USB-C裝置上,在為自己的iPad Pro找集線器嗎?不妨試試這顆JCD612吧! 公司名稱:凱捷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絡電話:02-2269-5533 官方網站: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因應挖礦市場需求,MSI將推出礦工專用卡GeForce RTX 3060Ti MINER系列?!
採用Ampere架構的NVIDIA RTX 30系列顯示卡,整體CP值都高出前代RTX 20系列不少,並受到玩家們的熱愛,即便是近期的RTX 3060Ti依然在台灣處於缺貨潮中,相信接下來的RTX 3060也會開啟一波搶購熱潮。 而這些龐大需求中,除了遊戲玩家以外,也包含了許多擴工買來挖礦,挖礦的熱潮其實早在幾年前比特幣飆升時就開始崛起,當時也有一波顯卡缺貨潮,雖然近年來比特幣可以說是起起伏伏,但礦工們的顯卡需求還是不減反增。 也因為如此,各家廠商們曾經就在Pascal架構上推出過礦工專用卡,把一些非挖礦需要的功能拔掉(如顯示輸出介面),價格上更相較遊戲卡便宜,不過由於保固期也一併縮短剩3個月(畢竟礦卡是全天候24小時運轉),不少礦工還是選擇一般遊戲卡,因此還是造成各家廠商的維修成本提升而改變保固認定(如先前MSI保固事件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為礦卡)。 面對這次到了RTX 30系列依然有許多挖礦需求,近日有網友在EEC網站發現兩款GeForce RTX 3060Ti MINER系列產品,以名稱來看很直白的就表明是礦工專用系列。 雖然規格還不明瞭,不過推測應該與RTX 3060Ti一般版相同擁有4864個CUDA搭配256 bit 8GB GDDR6記憶體,TDP為200W,自定義限制在120W時,RTX 3060 Ti大約可提供50-60MH/s的挖礦能力,I/O部分也相當有可能移除顯示輸出介面。 而之所以先推出RTX 3060Ti版的挖礦專用卡,原因可能是相較於老大哥們,RTX 3060Ti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不過目前台灣的RTX 3060Ti還是處於一卡難求的情況,實在是令人懷疑現在的產能是否還能一次應付礦卡、遊戲兩邊的需求,或許是考量到接下來擁有12GB記憶體並更便宜的RTX 3060即將上市,RTX 3060Ti的供貨可能就會逐漸穩定。 無論如何,礦工們究竟會不會買單,還是得看最終價格與保固內容,只怕重現當年Pascal礦卡的慘況,不僅無法解決公司維修成本高昂的問題,更產生礦卡滯銷的狀況,官方得好好思考如何制定相關策略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