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華碩ASUS Z170 Pro Gaming實測開箱,玩家級主機板中的優質選擇!
遊戲市場近幾年吹起平價電競風,主要原因在於以往強調電競使用的主機板,售價通常會偏離市場主流一段距離,不過遊戲本身就是大眾化的娛樂,為了讓更多遊戲玩家可以享受到電競主機板帶來的樂趣,因此推出了售價較親民的電競主機板,讓一般遊戲玩家可以用較少的預算,就能享受到電競主機板提供的專屬設計與功能軟體。 ASUS先前推出的Pro Gamer系列,獲得市場不錯的回響,最新的Intel Z170晶片也繼續乘勝追擊,而Pro Gamer系列也正式定名為Pro Gaming,除了處理器、主機板與記憶體這三項關鍵升級,提升系統效能外,在傳輸介面上,相較先前的Z97 Pro Gamer主機板,Z170 Pro Gaming在傳輸與擴充介面提供了更豐富多元的安排。 新推出的第六代Intel Core處理器,採14奈米製程,處理器腳位為LGA1151,系統記憶體規則搭配DDR4與DDR3L,在主機板晶片設計部分,Z170晶片組將PCIe 3.0通道從先前Z97晶片提供的8條,擴增到20條通道,以呼應目前越來越忙碌的PCIe通道傳輸,另外在供電模組的設計上,讓主機板廠有更大彈性的設計,也意味著在處理器的超頻性上,超頻玩家可以有更大的超頻彈性空間,無論是遊戲玩家或是超頻玩家,都可以因為此次的革新而受惠。 ASUS Z170 Pro Gaming在視覺設計部分,採用暗紅色搭配消光黑色,系統晶片的散熱器上直接打上”PRO GAMING”字樣,處理器供電設計提供10相,並以散熱片協助解熱,利用TPU、DIGI+ VRM與PRO Clock晶片搭配,有效提升處理器工作時脈,記憶體模組可以安裝4條DDR4,最高時脈可以超頻至DDR4-3400,主機板BIOS在開機同時也會自動偵測記憶體支援的最高時脈,並自動超頻,玩家不需要額外調整設定擋,就能直接以超頻時脈進行作業,記憶體容量最高可以支援64GB的大空間,無論是超頻性或是記憶體的應用,都讓玩家有更自由且多元的發展。 傳輸設計上,Z170 Pro Gaming幾乎搭載當前所有主流擴充插槽,包含SATA Express、M.2與USB 3.1,在儲存裝置的介面上,主機板提供1組SATA Express和4個SATA 6Gb/s,而M.2介面部分,除了前一代主機板支援的Type 2260與2280之外,Z170 Pro Gaming還支援了2242和22110兩種長度規格,玩家在M.2的固態硬碟選購,有更大的自主空間,依照市場發展狀況和個人需求,搭配合適的M.2固態硬碟。 主機板後端也提供2個USB 3.1連接埠,一個是傳統常見的Type-A設計,另一個是近來廣受討論的Type-C規格,USB 3.1晶片採用ASMedia研發設計控制器,可向下相容USB 3.0和更早之前的規格,未來相關產品普及後,使用上可以發揮更有效率傳輸,而Type-C的優勢在於介面接頭的正反通用性,玩家不用刻意轉向或是特定方向,直接插入後即可使用,而USB 3.1能提供更高的電力輸出,讓裝置充電更快。 後端除了提供USB 3.1外,還有4個USB 3.0和2個USB 2.0,並維持1個PS/2端子,讓習慣使用老鍵盤的玩家,不需要轉接器,直接將採用PS/2的老鍵盤插上主機板,就能延續老鍵盤的生命,可保有長久建立的操作手感,主機板同時也提供了1組前置USB 3.0和6個USB 2.0可額外擴充。 視訊輸出方面,提供了DisplayPort、HDMI、DVI-D與D-Sub四種介面,可搭配處理器的內顯使用,玩家若想要體驗處理器內建顯示提供的4K輸出,就必須要搭配HDMI與DisplayPort兩種數位輸出介面,若是使用DVI-D和D-Sub,最高解析度支援是1920x1200,使用內建顯示的玩家必須注意差異。 ASUS Z170 Pro Gaming強調是針對遊戲用途所設計的主機板,因此遊戲導向的設計絕對不能少,要提供給消費者與一般主機板不同的功能,讓使用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Z170 Pro Gaming具備多項遊戲專門設計,除了RAMDisk功能外,本次也增加了RAMCache,以及優質聲音的SupremeFX音效,還有將聲音轉化為視覺的Sonic Radar II,強化網路傳輸設計的LANGuard與GameFirst II,這些以往都在高階玩家系列的主機板才會使用的軟體或技術,在中階價位的Z170 Pro Gaming也可以看到,也是遊戲主機板的價值所在。 由於目前單條記憶體可提供的容量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有效發揮大容量記憶體優勢,也是許多主機板廠關注的焦點,Z170 Pro Gaming本次搭配的RAMCache功能,是透過軟體將記憶體模擬成磁碟換衝區,將資料暫存在記憶體當中,若有需求,就直接從記憶體讀取,無需回到實體磁碟機中,降低反應時間,提高資料讀取效率,對於資料搬移或是遊戲讀取都有不錯的幫助。 SupremeFX是從硬體設計到軟體服務的整合規劃,從音效電路區塊的區隔,到遮蔽EMI維持音訊的完整,還有採用Nichicon的音訊專用電容,都是玩家級的設計,而且還能推動阻抗300歐姆的頂級耳機,滿足不同層次的應用,對於遊戲應用,玩家可以搭配Sonic Radar II軟體,透過軟體分析聲音來源,迅速掌握遊戲戰場動態,做到先發制人的效果。 目前絕大多數遊戲都需要連網,大部分遊戲玩家也慣於和朋友連線組隊,因此網路的穩定性也是相當重要,Z170 Pro Gaming採用Intel網路晶片,提供穩定且正確的網路傳輸,降低處理器使用率,RJ-45網路連接埠也採用LANGuard技術,增加突破與靜電防護,避免外部的雷擊或是靜電造成故障,玩家也可以利用原廠提供的Game First II程式,調整網路傳輸的先後順序,優先處理網路遊戲的資料傳輸,也可以視情況將資料或是影音傳輸調為優先處理。 整體而言,ASUS Z170 Pro Gaming的傳輸設計,提供SATA Express、M.2和USB 3.1都是當前最新高速傳輸的代表,玩家能夠直接感受高速傳輸的威力;此外,Pro Gaming系列主攻的是普羅大眾的遊戲市場,藉由搭載重點功能,以及配合軟體調控,讓ASUS Z170 Pro Gaming可以兼顧產品售價與遊戲玩家需求,玩家使用ASUS Z170 Pro Gaming主機板的專屬功能後,就能感受與其他一般主機板的差異,對於預算有限,但想要體驗遊戲主機板威力的玩家,ASUS Z170 Pro Gaming是值得考慮的產品。 這次,實測開箱了華碩ASUS Z170 Pro Gaming主機板,完整豐富的功能,加上電競級用料,提供玩家更強悍的重裝武力。整體來說,可以說是玩家級主機板中的優質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微星MSI WT72 2OM實測開箱,行動繪圖工作站世界的精銳新兵!
微星Gaming(電競)系列產品,以紅色的主題顏色,來主攻遊戲市場,其筆電最高檔的GT系列,擁有最佳配備,讓電競玩家能夠玩得過癮,打敗天下無敵手。除了電競系列,微星也有推出針對繪圖專業人士所打造的行動繪圖工作站,也就是一部可以執行CAD/CAM/Maya 3D、Solidworks等重量級3D製作軟體的筆電。像是最高檔的WT系列,便是沿自GT系列的精神,集所有行動繪圖最佳配備於一身,搭配酷炫的外型,讓專業繪圖者也能擁有自家的風格。 MSI這款旗艦級行動繪圖工作站,型號為WT72 2OM,採用17.3吋Full HD霧面LED背光LCD面板(1920x1080)、採非觸控螢幕的設計,具有超廣角(178°)、不閃頻與低藍光調整功能,讓專業人士即使長時間工作,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眼睛傷害。WT72四周採用黑色主色,搭配青綠色的Workstation系列配色,讓產品呈現出高科技感。 在硬體規格部份,採用Intel Core i7-4720HQ處理器,搭配NVIDIA Quadro K2200M專業繪圖處理器,可執行各種OpenGL 4.5和DirectX 11.2的專業繪圖應用軟體或遊戲軟體。透過鍵盤上面的獨顯/內顯切換鍵,即可切換成NVIDIA GPU或Intel GPU。讓你在室內工作時,可以切換到獨顯(NVIDIA)模式以發揮繪圖最大效能,出門洽公時,還可以切到內顯(Intel)以增加電池續航力! WT72其最多可支援到高達4螢幕的多螢幕輸出功能(內建2組mini-DP埠與1組HDMI埠輸出),可以將4K UltraHD的畫面輸出到外接螢幕,以幫助專業人士提供更廣大的桌面空間,進行多工操作環境時更加方便,且能夠一次開啟3~4個模組來執行模擬與著色時,也能快速掌握繪圖運算與畫面呈現狀況。再搭配MSI True Color軟體,還可以設定各種使用場合下的最適合的最適合色彩與色溫,共有:遊戲玩家模式、抗藍光模式、sRGB模式、設計者模式、文書處理模式、電影模式,讓你無論是在辦公室、家裡或旅途中,都能輕鬆且有效率地進行創作,或者進行娛樂應用。 在記憶體部份,內建8GBx2 DDR3L-1600共16GB的記憶體容量。儲存裝置採用兩顆128GB SSD所建立出來的256GB RAID磁碟陣列當成系統開機碟(C:),讓讀寫速度快上加快。微星稱之為Super RAID 3架構,可提供超過1GB/s的讀取速度。此外還配置1顆7200轉的1TB硬碟當成資料碟(D:),以滿足專業創作人士對電腦高效能與儲存大容量的雙重需求。 在其他周邊擴充部份,WT72的後側共有兩組mini-DP、一組HDMI,還有Killer e2000的GbE有線網路孔,最右邊是變壓器輸入孔。在左側的連接埠,從左至右依序是Asmedia的USB 3.1埠(10Gbps)共兩組、Intel USB 3.0埠(5Gbps)共兩組,再來是與音效相關的Line-Out、Line-In、Mic-In、Audio-Out等連接孔,最右邊是SD讀卡機,可支援到SDXC記憶卡。至於右側則有Intel USB 3.0埠共2組,以及一部Hitachi-LG HL-DT-ST BD-RE BU20N的藍光燒錄機,能支援BDXL (100GB,3層碟)、3D藍光光碟播放,並支援M-DISC格式。讓創作出來的多媒體作品,能夠直接燒至光碟,以便給客戶參考! 在喇叭部份,筆電前方兩側內建Dynaudio品牌之專業立體聲喇叭,底部也有配置一組重低音喇叭,搭配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2技術,可協助專業影音製作人員除了在視覺提供最佳特效外,在音效部份也能享有絕佳的聽覺享受。並可依照音樂、遊戲、電影等場合來設定最適合的音效呈現方式,不只有視覺表現精彩,連聽覺表現也感動。 MSI WT72底蓋拆解後,可看到左上與右上方超大的散熱風扇,一邊連接GPU、一邊連接CPU,除了內建兩條DDR3L-1600 8GB的SO-DIMM之外,中間偏右還預留兩個SO-DIMM插槽,提供記憶體升級空間。右下方可以看到Dynaudio重低音喇叭的位置。 在儲存裝置部份,畫面下方偏左的兩條M.2規格的128GB SSD,則已經設定成RAID0模式當成系統碟(C:)。左邊部份則有一部1TB、7200RPM的硬碟當做資料碟(D:),其下方還預留一個硬碟槽,讓你可以擴充硬碟空間,或做RAID應用。 在外裝部份,MSI WT72 2OM最大的特色在於採用SteelSeries的七彩LED背光鍵盤,可透過其Keyboard LED Manager來分別設定鍵盤左、中、右區、觸控板邊緣與Logo、筆電前方兩側的LED燈光顏色。設定的方式非常多元,有28種顏色與6種切換方式(如呼吸燈、波浪燈、隨聲音變化燈…等),讓你的筆電看起來就是與眾不同,突顯個人風格! 在其他好用功能部份,MSI SCM(System Control Manager)可以快速設定無線網路/網路視訊攝影機、亮度、音量、省電模式等設定,讓你不用在Windows裡面到處摸索。而MSI Shortcut Manager (快捷鍵盤管理系統),可有效統整不同繪圖設計軟體的捷徑,將指令鍵合而為一。讓你可以設定快捷鍵、錄製巨集鍵,不只可以遊戲內一鍵放大絕,或在專業影音處理軟體上一鍵製作出各種特效。至於MSI Sizing Options軟體,則可以快速設定Windows的自訂字形大小,以及視窗的顯示比例,讓你更好閱讀,不用把視距拉近。 MSI WT72採用高規格筆電元件設計,因此可兼顧效能與節電。在儲存裝置部份,如上述所說,採用兩部128GB SSD串成RAID 0當成系統碟(256GB),搭配7200RPM的HDD當資料碟(1TB)。因此開機速度極快。其CPU+GPU的組合也都是最高檔,可以發揮出最佳的一般運算與繪圖運算。以下是各種測試結果。 在上述的各項測試結果中,可發現MSI WT72的效能不錯,不會輸給繪圖工作桌機的表現。以OpenGL工程繪圖軟體為例,在SPECviewperf 12的測試中,Solidworks 2013 SP1 (sw-03)、CATIA V6 R2012 (catia-04)、Siemens NX 8.0 (snx-02)、Creo 2-PTC (creo-01)…等工程繪圖運算的效能表現都非常高,大幅贏過GeForce GTX Titan、FirePro V5900的表現。 MSI WT72適合各種專業用途,在外接螢幕來進行4K解析度的畫面著色,也能提供高精細度的運算呈現結果。要是拿來玩遊戲當然也是可以,只是Quadro K2200M處理器核心大約跟GeForce GTX 960M等級接近,不過Quadro能夠提供FP64的高精細度運算,能夠應用在需要非常精細的工程繪圖應用,而GeForce最多提供FP32的遊戲繪圖應用,若拿GeForce等級的遊戲繪圖卡來做工程繪圖,絕對會畫出慘不忍睹的作品出來。 這次,實測開箱了微星MSI WT72 2OM行動繪圖工作站,不僅穩定度高,效能表現不錯,給人一種既兼顧效能又重視穩定的高科技設計感,尤其又通過AutoCAD、Solidworks等3D繪圖設計軟體認證,品質絕對經得起考驗,適合各種像是工業工程師、建築師、醫師、美工人員、專業攝影師、專業音效師、影片特效師、遊戲設計師…等專業人士來選購。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聯想Lenovo ideapad 100速寫開箱,文書上網輕量筆電的好選擇!
這是一台輕量級的入門級筆電。如果你正在找一台至少擁有14吋的螢幕,機身重量不要太重好方便攜帶,且最好價格落在1萬元左右的話,Lenovo這台ideapad 100或許可以放進你考慮的口袋名單中。 聯想ideapad 100系列,主打輕薄、經濟實惠,並提供14吋和15.6吋兩種螢幕尺寸,作為主要區隔。台灣目前上市的ideapad 100系列機種,14吋與15.6吋硬體規格幾乎完全一樣。 Lenovo IdeaPad 100,按照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機與作業系統,有很多不同的機種。這次實測開箱,拿到的機種是80MH0045TW,是14吋機種,其機身型號為ideapad 100-14IBY,Model Name:80MH,MTM:80MH0045TW。目前台灣上市的80MH0045TW機種,配備22奈米製程BayTrail-M架構的Intel Celeron N2840處理器,最大特點就是TDP僅有7.5W,再加上內建Intel HD Graphics繪圖晶片,換句話說,整部筆電只需要使用被動式散熱元件就能解決散熱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筆電在全速執行的時候,機身底部散熱孔溫度會突然拉高的原因,也因為如此,當玩家放在大腿上使用時,很容易就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記憶體部分,最大可支援到DDR3L-1333 8GB,但目前市售版本幾乎都只搭載了DDR3L-1333 2GB,實在有點可惜。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主要儲存媒體,預設使用的是500GB硬碟(5400轉),單就容量來說的確已經足夠,但相對於SSD,HDD對電池的消耗更大,加上80MH0045TW機種,內建的電池容量僅有30Whr,所以若要外出使用肯定要記得帶上充電器。 即便是被定位成入門級的筆電,Lenovo也預載了系統優化軟體OneKey Optimizer、備份復原軟體OneKey Recovery、檔案傳輸軟體,以及每部ThinkPad筆電上都會安裝的Lenovo Solution Center。 14吋的Lenovo ideapad 100,全機採用強化塑膠材質打造,機身上蓋做了類皮革的菱格紋設計,鍵帽、觸控板、手置處則是用上了磨砂處理,讓總體外觀看起來中規中矩。不過這次的鍵盤敲打起來感覺Q度十足,手感相當不錯;反而是觸控板操作起來硬梆梆的;所有的擴充埠皆位於機身左側,包含了電源插孔、HDMI、LAN埠、USB 3.0/2.0和一組複合式耳麥差孔,這樣的設計很適合辦公室使用者。至於效能部分,就測試分數來看和S21e差不多,電池使用時間約4.5個小時,螢幕因為流明度讓畫面夠看起來相當亮眼,喇叭的話因為低音表現較缺乏,所以不適合用來玩遊戲,聆聽音樂和追劇的話則是已經足夠。 這次實測了14吋的Lenovo ideapad 100,以目前台灣上市基本款80MH0045TW來說,市價9999元算是相當親民的價格,可滿足一般文書及上網的需求。不過,僅有配備DDR3-1600L 2GB記憶體,似乎不大夠用,500GB HDD速度也不夠快,還好可以透過改裝升級,把記憶體擴充到DDR3-1600L 8GB,硬碟升級到SSD,這樣子就能讓運行的效能更加快速。內建的Windows 8.1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也可以自行升級到Windows 10,Microsoft提供免費的作業系統升級。整體來說,這款Lenovo ideapad 100-80MH0045TW,便宜又大碗,又提供了硬體升級的空間,作業系統也能自行轉換,可以說14吋文書上網輕量筆電好選擇! 廠商名稱:Lenovo - 荷蘭商聯想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0-70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AOC I2579VM不閃屏螢幕實測開箱,25吋AH-IPS薄邊框顯示器中的頂尖之作!
螢幕尺寸大,可視畫面更大,影片跟照片看起來才更舒服。如果您還在使用20吋以下的顯示器,這款AOC I2579VM螢幕尺寸高達25吋,硬是比市面上常見的24吋螢幕又更大了一些,畫面看起來爽度更大。 AOC I2579VM採用黑色窄邊框設計,搭配銀色金屬髮絲紋底座,讓螢幕整體看來顯得內斂、沉穩。螢幕採用的是AH-IPS技術面板,色彩鮮豔,可視角度大,水平與垂直都能達到178度。最佳解析度為1920x1080,靜態對比為1000:1,開啟DCR動態對比則可達到5千萬:1。 此款螢幕還具備不閃頻的優點,因為使用DC直流背光技術,強化電壓、降低螢幕閃爍頻率,讓使用者在觀看螢幕時比較不容易感受到眼睛疲勞。此外還內建Clear Vision功能,可銳利化影像,調整對比與亮度,讓畫面更清晰與生動。預設此功能為關閉,開啟後有弱、中、強三種程度可以選擇,您可以自行檢視啟用後的效果差異來選擇喜愛的強化程度。 機身背後除了提供最普遍的D-Sub輸入外,還提供了兩個HDMI-MHL介面,除了可以連接電腦之外,也可以連接手機,輸出畫面到顯示器,使用者可以在25吋大螢幕上玩手機遊戲,或觀賞手機/平板上的照片、影片。 I2579VM的OSD功能按鍵採用實體鍵設計,位於螢幕下方邊框處,並且還有小圖示提示各個按鈕的功能,由左到右分別是訊號來源切換/自動/退出,Clear Vision/-,4:3或寬屏/音量/+,選單/選擇,電源。 OSD選單透明度預設為100%,為了讓選單更清楚顯示,以下均是以透明度0來呈現。 AOC I2579VM具備25吋的可視面積,市場行情約6488元,AH-IPS面板具備色彩對比高與廣視角的優點,實際在觀看影片或照片時都可以有更生動與立體的體驗。而且還可以啟用Clear Vision技術來強化畫質,也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情境來使用預設的亮度設定,加上內建的不閃屏功能也能降低眼睛疲勞。不過長時間注意電腦螢幕還是需要休息,開啟OSD選單中的休息提醒功能還能跳出訊息提醒,非常貼心。雖然說24吋螢幕有許多價格便宜的機種,但除了畫面較小之外,低價款多半是採用TN面板,畫質較差。因此想要升級大尺寸螢幕的話,25吋的AOC I2579VM是個不錯的採購選擇,而且AOC還提供了三年全機保固以及到府收送服務,使用起來更安心。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十九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這次,親身使用過了AOC I2579VM,進行了實測開箱之後,可以確定新一代25吋AH-IPS顯示器,在色彩、畫質的表現上面,表現都更加出色,而且,價格上也更平易近人。尤其,25吋螢幕,擁有比一般24吋更大的視野,加上優質的AH-IPS面板顯示能力,無疑的,這款AOC I2579VM不閃屏螢幕,的確是25吋AH-IPS顯示器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AOC - 冠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589-807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用玩家經驗打造玩家品味,專訪ASUS核心研發團隊談新一代主機板設計
ASUS主機板在2014年的全球出貨量為2200萬片,比2013年的2070萬片還要高6%,即使面臨全球資訊環境的巨大變動,以及不確定性因素提升,ASUS主機板仍然有穩健的成長,並且獲得市場與玩家們的肯定,在Intel發表新一代的Skylake處理器同時,ASUS零時差的推出全系列主機板,包含主流市場的Master系列、適合一般遊戲玩家的Pro Gaming系列、強調耐久性的TUF系列以及旗艦電腦玩家愛好的ROG系列,主機板設計除了維持優異的系統穩定性外,ASUS也針對不同客層與使用族群,量身打造合適的主機板功能,新一代的Skylake主機板上,ASUS不僅是保留多項受到以往歡迎的功能,更持續整合組裝玩家、遊戲玩家與超頻玩家的經驗,使ASUS主機板的功能與效能繼續升級,並回應市場期許。 新推出的Skylake處理器,在Intel的晶片發展的Tick-Tock戰略中,屬於Tock部分,也就是在處理器架構上有所翻新,按照市場需求差異,推出Z170、H170與B150三款產品,針對此次的平台更新,PCDIY!電腦硬派月刊也前往ASUS進行專訪,藉由ASUS的解說,進一步了解Skylake架構的變化,以及ASUS在新產品中加入的技術和功能。 全新架構的Intel Skylake處理器,具有多項變革,包含支援DDR4記憶體與PCIe Gen3通道數量的增加,以及強化M.2介面與新增USB 3.1支援,而ASUS官方對於組裝電腦的發展,從支援DDR4的條件觀察,由於單條DDR4記憶體模組的容量提升到16GB,即使是只有兩個DIMM插槽的Mini-ITX平台,也可以享受到32GB的記憶體,藉由PCIe Gen3增加的通道,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滿足固態硬碟的高速傳輸,認為Mini-ITX主機板的成熟,也能提供優異的超頻能力,讓小型電腦也可以發揮出強大威猛的實力,除了小型電腦在效能上將有所突破外,一般ATX尺寸主機板將會朝多元功能或具備多樣連接埠的方向發展,例如加入多個USB 3.1或是具備夠多的高速傳輸連接埠。 針對USB 3.1的發展,目前常見的是由Intel與ASMedia提供解決方案,比較兩者的效能與穩定性,華碩認為USB 3.1並非全新介面,早在Intel之前,ASMedia已經著墨一段時間,早已通盤掌握並提供周全設計,ASUS也是有十足的準備才會將新介面大量設計在主機板上,無論是Intel或是ASMedia的提供的解決方案,ASUS都將全面採用,使用者搭配官方提供的USB 3.1 Boost程式,還可獲得更好的傳輸效能,除了USB 3.1外,玩家們接下來在ASUS主機板上也會普遍看到M.2的介面,此外Intel目前也正在推廣U.2的新介面,無論是M.2或U.2,顯然都是要順應未來儲存裝置傳輸將有越來越快的發展,ASUS也在部分主機板中,如Z170 Deluxe配件內也附上Hyper Kit配件,讓玩家們可以直接使用U.2介面的固態硬碟。 ASUS在主機板產品上,有相當高段研發設計功力,能夠設計生產出品質優異又運作穩定的主機板,不過ASUS也從未忽視市場玩家給予的寶貴意見,並且適時提供組裝電腦玩家協助,例如新一代的Intel Skylake處理器外觀設計較薄,ASUS也隨主機板提供處理器安裝工具,降低意外壓壞主機板上的處理器針腳的機率。 在系統調教的設計上,ASUS官方認為如何簡化效能調教過程、例如透過一鍵方式進行,甚至做到更智慧的自動調教,讓一般大眾也可以體會高端玩家的電腦樂趣,是目前努力的方向,他們也認為像是FAN Xpert 3這項技術,讓電腦玩家可以有效的操控主機內各處風扇,根據判斷不同區塊的溫度,決定增強或減弱風扇,有效降低系統溫度,讓風扇運作更有效率。 另外,提供可以即時調整的網路傳輸設計,強化網路傳輸客製化,進行網路遊戲時,就以遊戲傳輸為優先,當玩家在下載資料,又需要觀賞影音串流,也能自行調整,讓影音串流與下載同時進行,各自保有應有的速度繼續傳輸,也不影響玩家的操作體驗。 對於近年蓬勃發展的電競領域,ASUS也認為除了贊助電競賽事與相關推廣活動外,以ROG系列主機板或是周邊產品而言,透過與電競選手的交流,吸取職業選手或是專業玩家的意見,納入產品設計考量,不只是替專業使用者量身打造,也是提供正確且實用的設計給市場消費者選購,台灣近年LAN Party活動風氣盛,ASUS也會參與其中,觀察玩家需求,新推出的Skylake主機板具備LED燈光設計,在LAN Party中不僅是讓參與者可以展現主機風格個性,對於在組隊或是辨識隊友,也有不錯的效果,未來也將準備把多色LED燈設計,加入到周邊產品上。 過去組裝玩家遭遇系統無法開機時,主機板上的除錯燈是相當重要指標,觀察顯示編碼即可了解錯誤原因,ASUS官方認為主機板上的LED燈光在酷炫之餘,也同時可提供錯誤訊息辨識,加上目前多數機殼都有透視設計,玩家可以從機殼外部就能直接看到LED燈光、直接看到系統狀況,無論是輔助工具的、客製化調教設計或是善用LED燈優勢,ASUS都是從玩家、使用者經驗進行改善,讓玩電腦這件事情變得更加親民方便、門檻更低。 新一代的主機板發展上,華碩仍然會推出四大系列,包含一般大眾使用的Signature系列(原Channel,新中文名稱為大師系列)、針對遊戲功能強化的Pro Gaming系列(原Pro Gamer)、強調耐久性與高穩定性的TUF系列與滿足超頻玩家以及電競使用者的ROG系列,針對不同市場需求與客層推出產品,在四大系列中,可以發現Pro Gaming與ROG在遊戲功能部分有所重疊,甚至Pro Gaming在某些功能上是繼承ROG而來,ASUS官方認為市場大眾在選購主機板時,仍然是價格取向,ROG系列主要是專為高端Z系列晶片去研發,Pro Gaming的焦點則是放在一般遊戲應用,雖然也同時推出Z170主機板,有重疊狀況,但是從產品售價來看,面對各自的消費市場,系列主機板仍然會開拓出不同的客層,滿足各階層消費者的需求,最好的用料與設計還是會出現在ROG主機板上,想要追求遊戲功能和CP值的玩家,就是選擇Pro Gaming系列。 針對Windows 10目前的發展,華碩官方認為多數的組裝與遊戲玩家,為了確保硬體或是遊戲相容性,大多都還是願意停留或是安裝Windows 7作業系統,但是新架構的Skylake將USB做了轉變,影響到Windows 7安裝,身為主機板領導大廠,ASUS推出了EZ Installer程式,協助玩家在Skylake平台上能順利安裝Windows 7,並確保USB鍵盤滑鼠的在安裝系統過程中都能正確運作。 在回應Skylake搭配DDR3記憶體模組的議題,ASUS認為會依照市場需求來規劃,接下來也會推出支援標準電壓與低電壓的DDR3版本Skylake主機板,消費者可以有更大的彈性來採購,不過就趨勢來看DDR4的價格在未來會越來越低,也相信市場最終會完全轉換到以DDR4為主的電腦平台。 最後,面對市場普遍認為PC已死的說法,ASUS官方則認為即使目前行動裝置盛行,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或是有許多以往在個人電腦上執行的工作都轉移到平板上,但是不可否認的,大部分家庭內,都還是保有了個人電腦,這台個人電腦也將成為家庭中的資料交換中心,承載各行動裝置的備份資料,手機平板也會連線到個人電腦上取得資訊,個人電腦作為行動裝置的後盾,在重要性上絕對是超過以往,ASUS在主機板領域裡佔有領導地位,也將持續創新設計,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功能,並提供穩定又高效能的主機板給各方消費者。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羅技Logitech UE MEGABOOM速寫開箱,圓柱造型藍牙喇叭!
Logitech的UltimateEars(簡稱UE)潮牌系列,有早期耳機產品到現今主打的無線音箱,也就是最近當紅的藍牙喇叭。繼UE BOOM之後,羅技再度推出UE MEGABOOM,擁有更大的音量、更久的電力(高達20小時)、IPX7防水機身(在1公尺深的水中可承受30分鐘)、更強大的App功能等等。 UE MEGABOOM無線音箱,具有四種顏色:神秘黑、艷陽紅、海水藍、時尚紫,本次介紹的為艷陽紅色。其外型採用搶眼的圓柱體設計,以360度將音樂放送至最遠到30公尺的距離。若搭配iOS、Android的App可開啟雙倍音效,配對至兩個UE音箱,讓音樂放送距離更加寬廣!UE MEGABOOM上下邊與側面條採用硬質橡皮的材質,易於手握。 UE MEGABOOM側面兩個大大的「+」「-」鈕可以調整音量、頂部有開關鈕與藍牙配對鈕、指示燈,底部的D形環與保護蓋打開後,可插三腳架固定,兩旁有音源輸入孔、充電孔、充電指示燈。透過NFC或智慧型藍牙(Smart Bluetooth)與行動裝置配對之後,即可播放音樂,聲音則是從圓柱表面的合成纖維材質的布料裡面的喇叭所發出,其具備雙被動輻射器、高效單體以及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可以播放出宏亮、豐滿、清晰以及平衡的音效,讓任何播放清單都能以絕佳的聲音呈現。 當電話來時,UE MEGABOOM會停止播放音樂,此時可按音響上面藍牙鈕以免持聽筒來通話。此外,搭配iOS與Android的專屬App,可用來控制音箱的開關、設定5頻段的等化器、並可設定鬧鐘以喜愛的音樂或電台播放來叫你起床。 產品型號:羅技Logitech UE MEGABOOM 無線功能:藍牙4.0 (A2DP進階音效播放規格),可接聽電話 音訊輸出:90dBA、65Hz~20kHz,2吋單體x2與兩組2吋x4吋被動輻射器 電池壽命:20小時 (充飽電2.5小時,電池可更換) 底部插孔:Line-in孔、microUSB充電孔 音箱顏色:神秘黑、艷陽紅、海水藍、時尚紫 外觀尺寸:直徑8.3公分、高度22.6公分 產品重量:877公克 官方保固:2 年 整體而言,UE MEGABOOM雖然充電時須橫放或倒立,且價位較高。但其搶眼的圓柱造型設計、播放時低音夠明顯、電池續航力超長、具有防水設計,加上通過Made for iPod、iPhone、iPad的認證,值得讓喜好聽音樂的朋友擁有。 廠商名稱:Logitech - 羅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12-3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
AMD Radeon R9 Nano顯示卡開箱實測,迷你電腦組裝搭配好選擇!
在AMD最新推出的Radoen 300系列顯示卡中,最受矚目的除了頂級的FURY X與FURY顯示卡之外,最讓人期盼的就是短小精幹的R9 Nano短版顯示卡。以往的旗艦顯示卡因為GPU效能強、時脈高,顯示卡電路板本身的尺寸就比較長,加上搭載大尺寸的散熱風扇,因此想要使用旗艦顯示卡還得要注意機殼的內部空間是不是足夠安裝。如果您使用的是Mini ITX機殼,幾乎就注定了無法使用擁有頂級效能的旗艦顯示卡,只能改用中高階等級的顯示卡,但這次AMD所推出的Radeon R9 Nano則徹底打破這項限制。 在AMD規劃的R9 300系列顯示卡中,除了R9 380、390、390X,以及FURY系列,另一個特別的產品就是R9 Nano。R9 Nano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採用小巧的短檔版設計,可以安裝在Mini ITX機殼中,因此可以組裝超強效能的迷你電競主機。令人訝異的是,原本以為R9 Nano的各項規格會是從FURY X大量精簡而來,才能製作成體積這麼小巧的短版顯示卡。但沒想到,R9 Nano採用與FURY系列顯卡相同的Fiji核心,只是GPU時脈稍微降低。R9 Nano具備與FURY X相同的4096 Stream Processors流處理器,並且搭載4GB HBM記憶體,GPU時脈則為1000MHz,比FURY X的GPU時脈:1050Mhz稍微低一些,導致R9 Nano的Pixel Fill-Rate只有64GP/s,比FURY X的67.2 GP/s低了一些,但整體來說效能差異並不多,後續測試也可證明這一點。 支援DirectX 12、Mantle、OpenGL 4.5,OpenCL 2.0,採用PCIe 3.0x16介面,提供3個DisplayPort 與1個HDMI影音輸出埠。但比較可惜的是HDMI埠僅支援1.4規格,在4K解析度下僅能以30Hz更新率顯示,若要連接4K螢幕,建議使用DisplayPort。如果要用來架設HTPC,在連接4K HDMI 2.0電視機時的表現會有些美中不足。 AMD R9 Nano之所以可以將顯示卡面積大幅縮短,就是因為搭載了採用顆粒堆疊方式設計的HBM記憶體。而且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節省記憶體所佔的電路板面積,還可以提升傳輸頻寬。AMD FURY 系列顯示卡都有搭載HBM記憶體,R9 Nano也搭載了4GB 的HBM記憶體,記憶體傳輸頻寬高達512GB/s。 對於AMD這款短小精幹的Radeon R9 Nano顯示卡,編輯也相當好奇這張顯示卡的效能與耗電表現。使用的測試軟體為3DMARK,以及Thief俠盜與Sniper Elite 3狙擊精英3、GTA 5三款遊戲。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4.0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A USB 3.1:Rev. 1.0 BIOS:( 09/01/2014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AMD Radeon R9 FURY X顯示卡 顯示器:ASUS PB278Q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8.1專業版 x64 驅動程式:amd-catalyst-15.8 Beta 從3DMARK效能測試可看出此張顯示卡的效能相當好,Fire Strike項目也有1萬1以上的成績。Fire Strike Extreme分數也有6257分,Fire Stike Ultra則有3354,在目前市售的短檔版遊戲顯示卡中,效能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測試Thief遊戲效能時,主要是將解析度設定為2560x1440與3840x2160,畫質設定則設為very high。並比較啟用Mantle與關閉Mantle的效能差異。從結果可以看出,在4K解析度下,AMD Radeon R9 Nano在開啟Mantle之後,達到34.5FPS,至於在2560x1440解析度,R9 Nano可提供65.6FPS的效能,順暢度相當好。 測試Sniper Elite 3狙擊精英3遊戲效能時,同樣是將解析度設定為2560x1440與3840x2160,畫質設定則設為Ultra,並比較開關Mantle的效能差異。這款遊戲的3D效能需求較低,AMD Radeon R9 Nano在4K解析度下,FPS達到67.4,順暢度非常好。 此次編輯也使用了現在當紅的GTA 5進行測試,此遊戲提供的效能測試功能是選取5個遊戲場景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則會記錄成文件檔。以下以表格列出Full HD、2560x1440與4K解析度下的遊戲場景測試結果。測試條件為預設畫質,並啟用FXAA,由於AMD Radeon R9 Nano僅有4GB RAM,因此測試時並未開啟MSAA。根據測試結果,在4K解析度下,每個場景都能有平均45~53Fps的表現,順暢度已經相當不錯。 Windows 10內建DX12,搭配支援DX12的AMD Radeon R9 Nano,應該會有更好的效能。但可惜目前支援DX12的遊戲並不多,這裡測試的是使用首款支援DX12的《奇點灰燼》遊戲。這個遊戲有推出DX11與DX12的效能測試軟體。透過執行這兩個測試軟體就可以比較出DX12對於遊戲效能的幫助有多少。遊戲測試設定解析度為2560x1440,畫質設定則使用High。仔細觀察各項數據就可以發現,使用DX12確實對效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耗電量測試編輯使用Furmark程式進行燒機,並用松下變電家觀察整個平台的耗電,R9 Nano在待機時的整體平台耗電量約98~102W,GPU溫度34度,燒機20分鐘後,耗電約255~264W,GPU溫度75度。雖然說R9 Nano顯示卡的體積小巧,無法打在雙散熱風扇與超大面積的散熱鰭片、熱導管,但從燒機的溫度表現來看,整體的散熱效果仍然相當不錯。耗電量部分,從燒機與待機差異來看,顯示卡的耗電量約為166W左右,接近AMD所標示的175W TDP。 在AMD正式解禁R9 Nano之後,光華商場店家也第一時間發售了由撼訊科技推出的R9 Nano顯示卡,型號為AXR9 NANO 4GBHBM-DH,就產品外盒顯示的顯卡外型來看,應該是使用公版顯示卡的設計。這張顯示卡在光華原價屋的報價為23990元。從價位來看,是與撼訊FURY X 4GB顯示卡的售價相同。而另一款由技嘉推出的R9 Nano顯示卡價格更貴,要價27990元。相較之下,競爭對手NVIDIA的GTX 980 TI顯示卡價位大約在19990~25900元之間,GTX 980則是在16990~19990元之間。雖然R9 Nano具備效能勝過GTX 980的優勢,體積又非常小巧,但是這樣的市場價格,實在會讓人很難下手購買。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PHILIPS 247E6EDAW抗藍光護眼顯示器,24吋IPS-ADS面板螢幕中的優質精品!
根據研究顯示,LED顯示器散發的藍光如同紫外線一樣,長期下來會損害眼睛並影響視力;因此當你不斷的在網路上為自己的手機採購濾藍光保護貼、下載濾藍光App的時候,是否忘記了,眼睛也正盯著同樣會散發出藍光的顯示器!? 現在要購買顯示器的話,品牌的選擇與機種的挑選非常重要。顯示器界的資深老將飛利浦PHILIPS,是挑選螢幕的時的優質品牌。IPS-ADS面板,則具備了廣視角及色彩逼真動人的特性。24吋Full HD等級1920x1080面板,不僅最適合一般家庭、辦公使用,可以滿足各種使用需要。DVI、D-sub、HDMI-MHL三合一介面,則確保了完整的訊號端輸入支援,電腦、手機、平板都能充分對應。內建立體聲喇叭,則滿足了多媒體的應用,省下桌面放置揚聲器的空間。抗藍光護眼,則是不少玩家的新要求。加上還要有優質品牌的全方位服務,這也是重要的一環。然而,要滿足消費者各種的要求,挑剔的口味,PHILIPS 247E6EDAW/96液晶顯示器,算是24吋IPS-ADS面板內建喇叭螢幕中的優質精品! PHILIPS 247E6EDAW/96顯示器的話,由於飛利浦PHILIPS是顯示器大廠,機種與規格眾多,採購上要特別注意型號。這一款螢幕的代碼247E6EDAW/96,有特別的意義,這一款隸屬於E-Line系列,本身為247E6機種。EDAW則代表採用全白色的鋼琴鏡面烤漆,藍光護眼設計,通過SGS&TUV Rheinland低藍光護眼雙認證,以及DVI、D-sub、HDMI-MHL三合一介面。至於/96的話,由於PHILIPS是屬於國際品牌,針對各國通路顯示器透過號碼識別,/96屬於台灣通路公司貨。更具體一點,PHILIPS 247E6EDAW/96則是全白色的鋼琴鏡面烤漆款式,PHILIPS 247E6EDAD則是全黑色的鋼琴鏡面烤漆款式。簡單來說,購買飛利浦PHILIPS顯示器,可要認明型號避免買錯! PHILIPS 247E6EDAW/96螢幕,外型採用全白色的鋼琴鏡面烤漆,搭配恰如其分的觸控介面,給人一種落落大方不俗套的感覺。螢幕面板採用的是24吋IPS-ADS面板,解決了IPS面板透光率低問題,並還在Gamma曲線上做了優化,因此與一般TN面板相比,能提供更逼真、清晰的影像,且色彩準確度與亮度也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同時,其背光模組採用了SoftBlue LED技術,經SGS實驗室與德國TUV Rheinland認證,能減少有害藍光波段,保護使用者的雙眼。 該款顯示還具備SmartContrast(智能對比)技術,可分析正在顯示的內容,並自動調整色彩和控制背光強度,動態強化對比度來顯示最佳數位影像和視訊,或是玩遊戲時能顯示畫面中較暗的色調。 機身背後除了搭載了常見的DVI與D-sub埠外,也導入了HDMI-MHL介面,讓玩家透過PHILIPS 247E6EDAW/96大螢幕享受PC、筆電、家用遊戲機和智慧型手機輸出的遊戲、相片、影片或其他應用程式同時,一併也為行動裝置充電,這樣就不會因裝置沒電而中斷顯示器帶來的娛樂盛宴。 為了讓測試內容更具客觀性,除了使用進行測試外,也向MSI商借了具備接近100% sRGB色域標準的PE70 2QE筆電來進行對比。而PHILIPS 247E6EDAW/96則是將色彩項目設定為「sRGB」,SmartImage Lite調整成「標準模式」下來進行測試。(編按:因為測試結果是透過Nikon D7200搭配18-140mm F3.5-5.6鏡頭所翻拍,因此畫面呈現與實際效果可能有所落差,特此說明。) 飛利浦PHILIPS螢幕,顯示器除了有分成家用、商用與大型商用機種之外,家用顯示器有分成Gioco、E-Line、V-Line、C-Line系列,商用顯示器有分成P-Line、S-Line系列,大型商用顯示器則分成Brilliance LED、Brilliance UltraWide與LED系列,型號前面開頭都為BDM。面板種類有IPS、VA與TN,可以說機種、系列款式一應俱全。正因為款式眾多,所以採購上,要特別留意型號,以免買錯。這次的主角PHILIPS 247E6EDAW/96,則是屬於E-Line系列,E6系列的話,尺寸的話,則提供22吋、24吋與27吋機種,分別是227E6、247E6與277E6系列,皆是全機鏡面烤漆,有分成白色與黑色兩種顏色,還有分成是否具備藍光護眼功能,更細一點,還有分成有喇叭、沒喇叭的款式,前面的型號一樣,後面的英文數字不一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可是要特別注意的。值得注意的,不同顏色,價格也會不一樣,某些型號的話,白色會比黑色來得更貴。 這邊以PChome 24h購物的報價來看,22吋227E6系列的話,白色沒護眼的227E6QDSW,報價4288元,黑色有護眼的227E6EDSD,報價4388元。24吋247E6系列的話,黑色沒護眼的247E6QDSD,報價4788元,白色沒護眼的247E6QDSW,報價4988元,黑色有護眼的247E6EDAD,報價5288元。27吋277E6系列的話,白色有護眼的277E6EDAW,報價7488元,黑色有護眼的277E6EDAD,報價7488元。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十九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PHILIPS 247E6EDAW/96預設的顏色設定相當討喜,是那種一看就會喜歡的設定,且內建的SmartImage Lite功能相當實用,透過觸碰就能快速在標準、網路、遊戲三種模式間切換,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每次都得手動調整亮度與對比度;而常常編修圖片或是喜歡繪圖的玩家,則可以透過手動調整OSD的色彩設定,來達成符合自己所需的顏色環境。內建的3W立體聲喇叭還沒有RUN開的時候,在人聲的展現和聆聽音樂的細節表現上,會有種悶悶的感覺,但在燒機一段時間後,狀況會有明顯改善;反而是在進行FPS遊戲時,這對喇叭對於槍砲與載具的聲音表現,相當生動。 PHILIPS 247E6EDAW/96在這次的實測開箱,使用過程中,在標準的預設的設定下,其顯色偏向濃郁,可呈現相當不錯的顯示體驗,加上色彩飽和度和銳利度表現都相當不錯,因此不管是在觀看影片、修圖或是進行遊戲時,都會讓人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同時,這款螢幕還通過德國萊因TUV集團認證,能有效降低藍光,對於經常長時間觀看螢幕的玩家來說,能給予眼睛多一層的保障;然後原廠又給予3年產品完全保固,和維修時提供替用機服務,讓玩家在使用上能更無後顧之憂,就算是公司採購給員工使用也相當划算,整體來說,PHILIPS 247E6EDAW/96不僅是台抗藍光護眼顯示器,也是24吋IPS-ADS面板內建喇叭螢幕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PHILIPS - 嘉捷科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589-807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華碩ASUS Zenfone Selfie實測開箱,專為自拍而生的智慧型手機!
許多使用者都喜歡使用手機來拍照或自拍,但是大部分手機的相機鏡頭都是後置鏡頭的像素較高,前置鏡頭則大多只有200萬、500萬像素,而且也只提供陽春的定時自拍功能。華碩所推出的這款Zenfone Selfie智慧型手機,主打自拍功能,也是屬於Zenfone系列產品﹐因此具備高C/P值的特色,對於喜歡自拍的使用者來說,是挺划算的選擇。 在顏色上有清新藍、純真白、甜美粉三種顏色可供選擇,這次華碩所送測的是白色機種,型號為ZD551KL 3G/32G,是儲存容量較大的機種。機身採用與Zenfone 2相同的曲度設計,方便手掌緊密握持。電源鈕位於機頂,音量鈕也是位於機身背面。採用實體觸控按鍵設計,因此擁有完整的5.5吋可視螢幕面積。主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機身上方的前置1300萬像素相機鏡頭模組,以及雙色的LED閃光燈。背面的相機鏡頭模組也是1300萬像素,也有LED雙色補光燈,而且還多了雷射對焦功能。在主要規格方面,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616 MSM8939處理器,3GB LPDDR3記憶體,內建儲存空間16GB或32GB,Android 5.0系統,支援micro SD卡擴充,最高可達128GB。5.5吋,Full HD螢幕,Corning Gorilla Glass 4康寧強化玻璃,雙SIM卡待機,支援2G/3G/4G行動網路。 Zenfone Selfie是針對喜愛拍照的使用者設計,因此在相機功能上當然會特別注重。前後鏡頭都支援拍攝1300萬像素,與市面上許多手機的後置鏡頭只有500萬或甚至200萬像素相比,可以拍攝出更清楚、細緻的自拍照片。而且後置鏡頭搭載雷射自動對焦技術,可以更快速完成對焦動作,讓用戶拍攝下清晰、不模糊的照片。實際與編輯的Zenfone 2相比,Zenfone selfie無論是在自動即時對焦或手動觸控對焦功能的速度都更快,尤其在自動即時對焦功能上有很明顯的區別,例如從拍攝近物,突然改成拍攝遠方主體時,Zenfone selfie可以快速地找到主體並完成對焦,這在昏暗處或拍攝對比不明顯的主體時就會有很大幫助。 或許有一些人會擔心,雷射對焦是否會對人體造成不好的影響。Zenfone Selfie所使用的是雷射對焦技術,原理是發射低功率的雷射,透過光線反射回來的時間來計算出相機跟主體的距離,讓相機鏡片可以快速移動到適合的對焦點。因為使用的雷射功率很低,而且是不可見光,加上拍攝時並不會長時間瞄準眼睛,因此一般使用情況,不用擔心會傷害人眼。 關於ZE551ML 4G/32G的硬體規格,除了可透過廠商提供的規格表了解之外,也可以透過許多硬體檢測的APP軟體,例如CPU-Z、安兔兔APP進行檢測。比較奇怪的是,華碩官網標示Zenfone Selfie所搭載的是Qualcomm Snapdragon S616處理器,但CPU-Z與安兔兔軟體卻偵測到搭載的Qualcomm Snapdragon S615處理器,編輯詢問華碩之後,華碩表示這是APP誤判所導致。 產品型號:ZD551KL 3G/32G CPU:Qualcomm Snapdragon S616@1.7GHz 記憶體:3GB LPDDR3 資料儲存空間:32GB + 5GB終身ASUS Webstorage 記憶卡擴充:micro SD 無線網路:802.11 b/g/n/ac + BT V4.0 SIM卡槽 :2G/3G/4G micro SIM卡x2 行動網路支援:2G、3G、HSPA+、LTE Cat4 螢幕:5.5吋IPS,1920x1080 作業系統:Android 5.0 電池:3000mAh鋰電池,可更換 連接埠:micro USB 2.0、3.5耳機孔 尺寸:156.5x77.2x10.8~3.9mm 重量:170g (含電池) 保固期:1年 不同於Zenfone 2,Zenfone Selfie搭載的並不是Intel Atom處理器,而是由市佔率第一的行動處理器大廠Qualcomm所推出的Snapdragon S616四核心處理器,效能表現雖然較Zenfone 2的Intel Atom遜色,但比較不用擔心APP相容性問題。使用安兔兔與PCMARK、3DMARK程式測試Zenfone Selfie的效能,其實也有不錯的表現,實際使用上也相當順暢。3GB的記憶體容量更可提供不錯的多工處理效能,同時執行多個APP也沒問題。Zenfone Selfie還支援802.11ac無線網路技術,要以100M以上的速度飆網也沒問題。 Zenfone Selfie除了具備優異的相機硬體,例如前後鏡頭都支援拍攝1300萬像素,雙色溫LED閃光燈,前鏡頭具備F2.2大光圈與88°廣視角,後置鏡頭則具備F2.0大光圈。在軟體部分,搭載PixelMaster 2.0技術,內建的相機APP提供HDR模式、美顏模式、低光源、140°全景自拍功能,還可以搭配ZenMotion,在螢幕上畫出S文字就能快速啟動相機進行拍照。 #圖ZenMotion S.jpg 啟用ZenMotion,待機時只要在螢幕上畫出S文字就能快速啟動相機進行拍照 ASUS Zenfone Selfie智慧型手機,雖然強調的是自拍功能,但除了前鏡頭像素拉高到1300萬與雙色溫LED閃光燈外,其他PixelMaster 2.0軟體功能在Zenfone 2也都有支援。如果能多增加此款相機所具備的相機特效或自拍模式功能,例如增高、瘦身等修飾功能,或是可愛圖章、特殊背景等特效,這也才能更顯出這款自拍手機的獨特性與價值。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Cloud Core電競耳麥速寫開箱,遊戲對戰好幫手!
金士頓旗下的HyperX Cloud耳機系列,是與瑞典大廠QPAD合作,共同推出的電競耳機,依照等級可分成Cloud Core、Cloud、Cloud II等級別,分別主打不同階層的玩家市場。以Cloud Core這款入門級電競耳麥產品為例,主打功能是強化其舒適度,讓長時間遊戲的玩家配戴起來,也不會感覺不舒服。耳機全線皆採用編織線材,本體提供1公尺長度連接線,另附2公尺延長線,可以相容於PC/NB、PS4/Xbox One/Wii U遊戲主機與各式行動裝置。 Kingston HyperX Cloud Core具備出色的HiFi音質、造型與配戴舒適度,非常適合最嚴苛的遊戲環境。外型採用可調整式的合成皮軟墊頭帶,搭配金屬支架,同時兼具質感、輕量、堅固耐用等特性。兩側的超大耳罩採用合成皮革記憶海綿材質,可完整覆蓋住玩家的雙耳,並強化重低音與大幅減少聲音的外漏情況。其優勢的耳機規格(頻率響應15Hz-25Hz、額定阻抗60ohm、額定聲壓級98±3dB、T.H.D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