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Star Wars開戰必備神器,微星MSI Z170A GAMING M7主機板與MSI GTX 980 GAMING 4G顯示卡搭配組合!
以前在玩電腦遊戲的時候,以30FPS順暢地玩遊戲是最基本需求。但現在大家的眼睛都進化了,對於遊戲畫質與順暢度越來越挑剔,要享受玩遊戲的樂趣與體驗超細緻的遊戲畫面,至少也是1920x1080解析度,畫質設定甚至是最高的狀態下,而且還要能達到60FPS以上的效能才行。對於星戰迷來說,一定不會錯過最新推出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這款遊戲的畫面非常華麗,因此對於電腦硬體的需求也非常高,想要在Full HD解析度或以上的設定來順暢執行遊戲。但要擁有這樣的優異遊戲效能,你需要一款高效能的電競主機板與顯示卡來搭配強力的CPU才能做到。 微星所推出的電競系列主機板與顯示卡、電競筆電在市場上都有許多愛好者,看到微星的龍形圖騰,就等於是電競遊戲的最佳選擇。這款主機板是微星GAMING系列電競主機板,型號為Z170A GAMING M7,在微星GAMING產品線定位上是屬於Enthusiast GAMING,也就是電競王者級,型號上的M就是代表專為Master (大師) 所設計,也就是主打頂級的遊戲玩家。在外觀上,延續微星龍形圖騰的火紅配色與黑色PCB電路板搭配設計除了晶片組與PWM供電模組上有散熱片外,IO後置接口也有散熱片保護。 如果搭配的是可超頻的K系列Skylake處理器,您還可以透過主機板上的快速超頻鍵,BIOS或MSI Command Center工具程式來快速超頻,預先已經設置了多達11段的超頻設定檔,輕輕鬆鬆就可以把系統效能又往上拉高。 有了效能強的電競主機板,當然也得有一張超強效能的顯示卡才能順暢執行3D遊戲。這次要用來搭配的顯示卡是微星推出的MSI GTX 980 GAMING 4G,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980繪圖處理器,是NVIDIA產品線中,僅次於GTX 980 Ti的頂級顯示卡。GPU時脈預設為1190MHz,Boost時脈高達1291MHz,想要再往上提升效能的話,還可以透過附贈的GAMING APP軟體進行超頻。搭載4GB的GDDR5顯示記憶體,運作時脈高達7010MHz。 在散熱方面,搭載了新一代MSI Twin Frozr V技術,直徑8mm的SuperSU熱導管以及TORX FAN扇葉與雙風扇設計,讓顯示卡在長時間執行遊戲時仍然可以穩定運作,而且還不會吵。風扇能這麼安靜的原因是因為具備ZERO FROZR智慧停轉技術,會根據GPU的負載狀況來調整轉速, 針對新上市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這款顯示卡更是最佳選擇。為什麼呢?因為仔細看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的系統需求就會發現,雖然遊戲的基本需求只要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顯示卡就能跑得動,但建議使用NVIDIA GeForce GTX 970 4GB以上等級的顯示卡。所以如果想要擁有順暢但又更好的遊戲畫面,當然就是選擇MSI GTX 980 GAMING 4G這款等級的高階顯示卡。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MSI Z170A GAMING M7 (BIOS:E7976IMS.180,10/21/2015) 記憶體:Micron DDR4-2133 @ 1066MHz 32GB (8GB×4) 顯示卡:MSI GTX 980 GAMING 4G SSD:Crucial M550 1T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 首先我們先使用3DMARK來測試這款顯示卡的3D效能,後面會再使用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來測試其順暢度。 燒機測試,編輯使用Furmark程式,解析度設定為3840x2160,啟用8X MSAA反鋸齒,xTreme Burning功能,並使用GPU Stressing功能進行燒機測試。顯示卡燒機測試時待機溫度為42度,溫度較高是因為GPU在低負載狀態下,顯示卡風扇會暫停運轉。燒機20分鐘後,溫度也才上升到63度,即便是燒機的狀態下,風扇也才以44%的轉速運作,所以音量非常低,雖然編輯使用裸機平台進行測試,也得要貼近顯示卡才能聽到風扇的運轉聲 為了要測試出MSI Z170A GAMING M7與GTX 980 GAMING 4G這款平台組合實際執行遊戲的效能,PCDIY!編輯部搭配了Intel Core i7-6700K處理器,Micron DDR4-2133 8GBx4記憶體模組,Crucial M550 1TB SSD。至於遊戲則是使用11月中最新上市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來進行測試。 由於星際大戰:戰場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沒有內建效能測試的功能,因此這次測試我們使用了Fraps軟體來記錄60秒內的FPS變化,並整理為圖表。用的測試場景則是塔圖因星生存戰,解析度部分分別測試了3840x2160、2560x1440、1920x1080,畫面品質則設定為最高。 從遊戲測試效能可看出,微星這款主機板+顯示卡的組合,在Full HD解析度下的FPS至少都有100以上,2560x1440解析度的效能則大多在80FPS以上,3840x2160解析度的效能也有40FPS以上的優異表現。這樣的效能表現絕對可以滿足遊戲玩家的效能與畫質需求,是非常優質的組裝選擇。 而且執行遊戲時,使用GPU-Z觀察顯示卡的溫度最高也只有在70度左右,一旦GPU負載下降,溫度就會回到60度左右,離開遊戲之後,也只要幾分鐘的時間,GPU溫度就回到了42度。可見MSI GTX 980 GAMING 4G顯示卡的散熱效能確實非常優異,而且就算是GPU溫度到達70度的狀態,風扇轉速也仍然只有約60%,還是非常安靜,幾乎聽不到風扇運轉聲音。 在執行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時,隨著場景、光影環境甚至使用人物的武器不同,都可能會導致遊戲的FPS產生變化。例如執行恩多星英雄戰役 與蘇魯斯特星英雄戰役時,在2560x1440解析度,畫質最高的設定下,FPS雖然不像塔圖因星生存戰的FPS那樣高,但至少都能維持在69FPS以上,因此仍然非常順暢。所以使用MSI Z170 GAMING M7與MSI GTX 980 GAMING 4G這款組合執行遊戲時,在不同場景都能提供穩定、流暢的FPS效能,就算是特效全開,光影強烈變化的環境也不會感覺到畫面突然變頓。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BUFFALO WXR-1900DHP速寫開箱,AC1900時尚無線路由器
Buffalo巴比祿為源自日本的電腦周邊廠牌,網路部份的產品也在台灣深耕多年,在國內知名度相當高,日本設計的品質與血統更是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這次在國內推出了新款的雙頻無線路由器,正式型號為WXR-1900DHP。光看型號就可以知道此款無線路由器為AC1900的高階規格。 外觀的部份,包含3支造型天線都為雪白色,整體來說相當有質感。在IO埠上,除了指示燈之外,有AOSS按鈕1個、USB 3.0與2.0埠各1組,Power按鈕、EJECT按鈕、DC IN插孔,4個LAN與1個WAN,整體來說支援度相當豐富。技術規格的部份,採用1GHz雙核心CPU,讓整體上網效能與順暢度更好。3T3R的雙頻天線,在2.4GHz的802.11n頻段,搭配TurboQAM技術,讓速率最高可以達到600Mbps;而在5GHz的802.11ac頻段,最高速率可以支援到1300Mbps,達到AC1900的高速水準。除了硬體規格強悍之外,內部軟體也不馬虎,輕鬆且親民的設定介面,讓您設定簡單且方便。網路流量配置功能,讓您可以控制您的網路流量的優先權,整體上網體驗更流暢。 目前來說,這台BUFFALO WXR-1900DHP的市場行情,價差不小。PChome 24h購物含稅含運報價:5,688元,露天賣場則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價格,最低含稅報價:可以看到4,770~4,990元。 整體來說,BUFFALO WXR-1900DHP不但操作容易,而且訊號強悍。此外,網頁過濾器與家長控管功能,讓家長可以輕鬆又簡單的篩選不適合的網站內容,保護家中小朋友,建立安裝無慮的上網環境。也可透過USB埠連接外接硬碟、印表機,也可透過WebAccess APP程式輕鬆地從戶外連線回家中的簡易NAS,讓您的WXR-1900DHP搖身一變成為家庭的無線中控中心。BUFFALO WXR-1900DHPm,還有時尚感的外觀,放置家中不感覺突兀,的確是一台在軟體與硬體都相當強悍的新世代雙頻無線路由器。如果您還在猶豫不決要購買哪一台路由器的話,BUFFALO WXR-1900DHP將是您可以參考的一個好選擇! 廠商名稱:巴比祿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0-88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4,770~5,688元 →更多的【PCDIY! 網通設備】: →更多的【PCDIY! NAS】: →更多的【PCDIY! 辦公室設備】: →更多的【PCDIY! 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
D-Link DAP-1620無線延伸器速寫開箱,WiFi訊號無限延伸的神兵利器!
友訊科技為國內的網通大廠,在台灣深耕網路相關產品多年,D-Link也是廣受大家好評的知名老品牌。這次推出這款新產品D-Link DAP-1620,是外觀相當迷你的AC1200無線訊號延伸器。在外觀上產品大小只有120 x 159 x 42 mm,相當小巧可愛。 D-Link DAP-1620產品正面有雪白的鏡面烤漆,看起來相當有質感。天線的部份採用可收納式的2T2R雙頻天線,除了可以同時接收2.4GHz與5GHz的訊號之外,不使用時還可以直接將天線收起來,相當的方便。產品背面更是直接設計一組電源的插頭,讓您可以直接插在牆壁上,免去使用外接式電源線的煩惱,放在角落也小巧不占空間。只要利用WPS按鈕,簡單快速的一鍵設定,即可啟用Repeator模式,讓您家裡的無線路由器訊號無限延伸,收訊無死角。除了當無線延伸器之外,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一台無線AP,讓您直接變身為AC1200規格的無線基地台使用。在設定的部份,除了WPS一鍵設定按鈕之外,只要利用瀏覽器簡易操作就能快速進入D-Link友善且親民的設定介面,只要按照步驟即可迅速設定完成。 技術規格的部份,由於是AC1200的機種,無線網路2.4GHz的802.11n最大頻寬最大可以達到300Mbps,5GHz的802.11ac最大頻寬更是可以達到867Mbps的水準。因為是無線延伸器,所以LAN埠的部份只設計了一個,傳輸速率為GigaLAN等級,可以完全支援ASDL、FTTB與FTTH寬頻,搭配各式802.11ac無線路由器,來做無線訊號延伸使用。 這款無線訊號延伸器,目前台北光華商場,以及各大網路購物賣場,都已經有在販售。PCHome 24h購物含稅含運報價:1,999元,露天拍賣則可以找到更便宜的賣家,含稅報價:平均約1,790元。 D-Link DAP-1620無線延伸器,友訊科技原廠也提供了長達3年的保固,與送修產品1小時快速換修的服務,如果您覺得家裡的無線路由器訊號範圍不夠力,這台D-Link DAP-1620是可以列入考慮的好對象。 廠商名稱:D-Link - 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2-61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網通設備】: →更多的【PCDIY! NAS】: →更多的【PCDIY! 辦公室設備】: →更多的【PCDIY! 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
AMD Radeon R9 380X實測開箱,高階顯卡之重返榮耀!
在兩大顯卡陣營中,AMD的產品線大多以較優惠的價格,來對上NVIDIA的同級產品。除了萬元以上的旗艦級對決中,在萬元以下的高階產品線中,AMD有不少的布局。像本次要介紹的Radeon R9 380X,就是一款高階級顯卡產品,價位在8000元上下的區間,以對上NVIDIA的GeForce GTX 960產品。 在2015年耶誕季,有不少新的遊戲釋出。這些遊戲越來越吃系統資源,除了本身容量動輒幾十GB,需要高一點容量的SSD來支應之下,記憶體要求最好是8GB起跳才不會頓,CPU則是建議Core i5等級。至於最重要的顯示卡部份,若你有4K顯示器,想要4K (3840x2160)解析度下跑得順,那麼萬元以下的高階顯示卡就建議別考慮了,最好還是選購市面上最高檔的旗艦級顯示卡,才能玩得過癮。這時候,若要選擇一張高貴不貴,戰鬥力又夠強的顯示卡,AMD Radeon R9 380X就是不錯的選擇! 但若你沒有要玩到那麼高的解析度,目前中、高階顯示卡都具備這樣的能力,但若考量要玩2015年底到2016年的最新遊戲,建議還是買高檔一點的顯示卡才夠力。以8千元上下的價位,買個Full HD (1920x1080),甚至2K (2560x1440)解析度下,都還跑得非常順的顯示卡是沒有問題的。以AMD於2015年11月19日正式發表Radeon R9 380X顯示卡來說,就能符合這些需求,且能支援最新的DirectX 12規格。這就是AMD所要提供的「經濟實惠」方案,讓你不用擔心買到的顯示卡還會「卡卡」的。以下就來看看這張規格吧! 這次的AMD Radeon R9 380X顯示卡,原廠的設定,標準版本的話,GPU時脈:970MHz,Memory時脈:1425MHz(5700MHz)。品牌顯示卡業者的話,也做了不少超頻版本,基本超頻版本,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1450MHz(5800MHz),效能超頻版本,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1450MHz(5800MHz)。整體來說,超頻版本的效能,價格並沒有貴上太多,建議可以挑選超頻版本顯示卡。 為測試AMD Radon R9 380X的效能,PCDIY!取得由XFX (香港松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訊景科技)所推出的XFX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顯示卡來做本次的測試。採用AMD RADEON R9 380X繪圖晶片,而且是特製超頻版本,GPU跑到了1030MHz,在外型部份,採用兩顆9公分超大散熱風扇,搭配自家XFX Ghost Thermal 3.0 Technology技術,可有效將熱源帶走。在BIOS的最佳化設計之下,在3D遊戲進行中能平均降低7dB的噪音,同時降低3°C的熱量,讓重度遊戲玩家即使在長久進行遊戲時,也不會受到高頻風扇所帶來的惱人噪音。 隨著顯示卡市場,AMD與NVIDIA雙強二分天下,互有支持的品牌顯示卡業者。然而,這次AMD推出了最新的Radeon R9 380X顯示卡,最為力挺的,則是XFX。不過,XFX品牌顯示卡,目前並沒有代理商引進台灣銷售。XFX這次,光是Radeon R9 380X顯示卡,就推出了七種款式,事實上,只有兩種版本,主要是銷售不同國家。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DFG,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D24M,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5800MHz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F24M,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DB5,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5800MHz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DF5,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285,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5800MHz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255,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採用PCI-e 3.0架構,GPU時脈設定為1030MHz,搭配4GB GDDR5記憶體,時脈設定在 1450MHz,頻寬可達到5.8Gbps,GPU和Memory皆比官方設定的時脈高一些,可讓遊戲效能再往上提高。至於AMD RADEON R9 380家族顯示卡所具備的Mantle & GCN架構,支援FreeSync、Eyefinity技術顯示技術、相容於Windows 10、真DirectX 12 API,同時具備Vulkan API等特色,也都一應俱全,當然也支援CrossFire多顯示卡技術,能夠安插多張顯示卡來讓3D繪圖效能爆增,讓4K遊戲不再卡卡。 接下來就測試,PCDIY!採用Intel X99平台與3DMark測試軟體、Thief、Sniper Elite 3、GTA V等遊戲進行測試。並與先前的GTX 960效能做對比,由於先前GTX 960是以2GB版本來測試,而這次的R9 380X是4GB版本,因此測試比較表僅供參考。 此外,後面再追加新的遊戲測試,像是Star Wars Battlefront、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Fallout 4、Rainbow Six Siege等遊戲,來對Radeon R9 380X顯示卡做其順暢度測試。解析度設定在Full HD (1920x1080)與2560x1440解析度,並嘗試以4K (3840x2160)解析度來測試顯示卡的負荷能耐。而GTA V採用預設的畫質設定外,其他兩款遊戲畫質均設定在最高。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3.0 GHz/3.5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DELUXE Rev. 1.0 BIOS:1901 ( 08/10/2015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16GB (4GB × 4) 顯示卡:XFX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SSD:crucial M550 1TB(系統) 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 15.11.1 Update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請參考表格或測試擷圖,可以發現三款遊戲在2K解析度下均可超過40FPS以上,如同AMD簡報所說的,R9 380X就是主打2K 1440p (2560x1440)的解析度為主,能達到非常的流暢度,而GTX 960大約只有30FPS以上。 至於在最新的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3)遊戲表現部份,由於此遊戲運用到許多最新繪圖技術,系統需求頗高,在2560x1440的解析度下,有40~50 FPS左右。若調整到3840x2160解析度的話,則降到20~28FPS的表現。由此可知,2016年的遊戲將會越來越吃繪圖卡資源,想要在2K解析度下玩得順,必須要R9 380X這類高階顯示卡才能勝任! 在Star Wars Battlefront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表現部份,該遊戲較沒有那麼吃系統資源,因此在Full HD、2K、4K解析度下,依序有73~85、45~55、25~30FPS的表現。雖說R9 380X在4K下可以執行,但在場景複雜的狀況下,仍會降到15FPS左右,至於2K解析度則一切順暢! 至於Fallout 4 (異塵餘生4)遊戲表現部份,這套也算是頗吃系統資源的遊戲,由於遊戲本身將Vsync打開,因此必須將Fallout4Prefs.ini設定檔裡面的iPresentInterval設定值改成0,方可將Vsync關閉,一舉把FPS的測試效能突破60FPS的限制。以戶外場景測試Full HD、2K、4K各解析度,依序有69、47、25FPS的水準。以4K模式下可以執行,但在場景複雜的狀況下,仍會降到15FPS左右,至於2K解析度則一切順暢! 最後看看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表現部份,這套遊戲算是比較不吃太多系統資源的遊戲,以內建測試功能來測試分數,在Full HD、2K、4K各解析度,分別獲得整體成績74.1分、54.6分、28.7分。這表示在2K解析度下R9 380X應付可說是綽綽有餘。而切換到4K解析度時,則有些複雜場景就會掉到30FPS以下,雖然也是可以玩,但可能會有一點卡卡的!建議還是以2K來玩會比較過癮。 至於耗電量部份,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的耗電量約78~90W,當執行重量級遊戲,甚至調到4K解析度,特效全開時,耗電量最高達280W左右。就如同該官方標榜的TDP 190W一樣。因此在電源供應器部份,建議最好使用足瓦的產品,才能負荷這張顯示卡。 在溫度量測部份,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時,GPU溫度為33°C左右,透過Furmark燒機20分鐘之後,GPU大約維持在65°C而已。比NVIDIA的顯示卡動輒70~85°C的溫度還低很多,由此可知XFX的散熱設計,搭配雙風扇的發揮,能有效將溫度排出。讓系統能在高時脈的運作之下,同時擁有最佳的散熱表現。 目前,品牌顯示卡的話,AMD Radeon R9 380X也已經在市面上銷售,台北光華商場零售價格,技嘉科技最早到貨,GIGABYTE G1 Gaming系列GV-R938XG1 GAMING-4GD報價8,190元,這張顯示卡配備有金屬強化背板。撼訊也到貨了,PowerColor PCS+ R9 380X Myst. Edition 4GB GDDR5報價7,990元。整體來說,台北光華商場零售價格,價格區間掉在8,000元上下。 這次,我們實測了XFX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顯示卡,發現超頻版本的AMD Radeon R9 380X顯示卡,整體戰鬥力還不錯。以8,000元上下的高階顯示卡來說,能提供Full HD或2K解析度在特效全開之下,仍有超過75fps、45fps的表現,且完整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規格,可說是非常划算的一個產品。若覺得手上的顯示卡效能不太夠了,或者,又想換換別的陣營,也許AMD Radeon R9 380X顯示卡可以是您考慮的優選。當然,以這樣的價格,優異的效能表現,的確是相當物超所值,這也是AMD高階顯卡之重返榮耀的神兵利器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實測開箱,巨量資料儲存的神兵利器!
現在,要買最好的大容量硬碟機,要系出名門,要超大容量8TB,又要企業級24x7規格,還要效能表現優異,主軸馬達7200轉,以及具備運轉靜音與低功耗,並具備五年保固。那麼,你要的硬碟機之王,肯定就是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 隨著大數據Big Data概念發燒,企業需要更大的儲存空間來儲存更多資料,並且還要具備高效能的傳輸速度,才能真正地釋放資料力量,讓企業能充分活用這些原本躺在儲存設備中的數據資料。針對企業的大容量需求,硬碟廠商也不斷地發展技術,提升硬碟容量。而除了透過提升單碟容量外,另一個方法就是在硬碟機中塞入更多碟片。HGST Ultrastar He8使用創新的氦氣填充技術,因為氦氣密度約為空氣的7分1,可讓傳統機械硬碟,運轉磨耗更低,產生的廢熱更少,噪音的產生更低,所以,可在標準3.5吋硬碟機,塞進7張碟片(7Stac),將硬碟容量提升到8TB,而且,完全不影響效能的表現,還具備運轉靜音與低功耗。 HGST Ultrastar He8,型號中He就代表採用氦氣填充技術,此系列硬碟搭配七個碟片,磁錄密度為每平方英吋664Gbits,因此使用7張碟片就能達到8TB容量。此系列硬碟最大容量為8TB,最小則是6TB,在硬碟介面上則有SATA 6Gb/s與SAS 12Gb/s兩種介面,針對企業用戶的特殊需求,除了4K磁區大小的產品外,還另外提供512n 磁區大小的He8硬碟機。這次送測的是SATA 6GB/s介面,容量8TB,磁區AF 4K格式化的機種,型號為HUH728080ALN601。 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機,為企業級產品,可用度設計為24x7(每天24小時,每週7天),MTBF規格高達250萬小時,工作溫度範圍為-40~70度C,載入/載出循環次數可達60萬次,年故障率更只有0.35%,產品有5年保固。除了具備優異的可靠度外,He8系列硬碟還擁有低耗電的優異表現,閒置耗電平均僅5.1W,作業平均也只要7.4W,相較於先前測試過的7K6000 6TB硬碟,限制耗電平均要7.1W,作業平均則為9.1W,碟片更多、容量更大的He8 TB卻反而更省電,由此便可得知Ultrastar He8在功耗表現上更為優異。 這邊,我們拿到了一顆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機,SATA 6Gb/s介面,磁區AF 4K格式化的機種,型號為HUH728080ALN601,代理商為威健實業,保固期為五年。 編輯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檢測HGST HE8 8TB硬碟的規格資訊。 這顆硬碟的型號為HUH728080ALN601,容量為8001.5GB,韌體版本A4GNT7J0,緩衝區大小未偵測到,官方規格標示為128MB。硬碟轉速偵測為7200 RPM,傳輸模式為SATA 6Gb/s,支援S.M.A.R.T.,APM,NCQ功能。 硬碟容量標示為8TB,HD Tune偵測為8001.6GB,實際可用空間為7452.0GB,實際容量為7630755MB,格式化之後可用7624315MB。 剩下可使用的空間為7.27TB,並採用了4K Byte的磁區進行格式化。 至於效能表現方面,編輯使用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進行測試。 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06.0MB/Sec,寫入速度:207.9MB/Sec。從測試結果對比廠商標示的205MB/s,實測出的速度與標示規格差不多,甚至還更快。這得歸功於馬達轉速7200轉與緩衝區128MB的設計,讓這款硬碟的讀寫效能都能突破200MB/s。 在HD Tune效能測試中,測得讀取速度為:平均值163.5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62.3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速度:維持在200MB/Sec左右,寫入速度:維持在206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還要快得多。額外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也表現不錯,大部分都維持在平均160MB/s左右的水準。 AJA System Test的話,讀寫測試結果還在200MB/s上下。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44.77。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98.374MB/Sec,寫入速度:203.809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1.772MB/Sec,寫入速度為178.956MB/Sec。 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機,目前主流SATA 6Gb/s介面,然後,是磁區AF 4K格式化的機種的話,市場行情約在19,999元左右。台灣國內地區的話,autobuy購物中心含稅含運報價19,999元,PChome 24h購物含稅含運報價19,999元,世技電腦含稅含運報價18,795元。美國地區的話,newegg報價美金579.99元(折合台幣19,030元),由此可見,台灣地區的零售報價,與美國地區價格同步,台灣地區零售價格算是非常合理。 PCDIY! online社長在此提醒大家:「硬碟有價,資料無價」。硬碟容量持續創新高之下,硬碟故障,導致資料人間蒸發,是很嚴重的事情。一定要做硬碟容量與資料備份,所謂的硬碟容錯,則是:「要做磁碟陣列,RAID 1,10,5,6」,所謂的資料備份,則是:「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裡」,要有全方位保護資料安全的認知。很重要的,硬碟保固,保的是硬體,沒有保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面的資料,是沒有在保固範圍之內的! 這次,實測開箱了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機之後,對於它優異的存取效能,以及運作時的靜音表現,有相當高的評價,加上這款硬碟,為24x7企業級硬碟機,可靠度更高,超越了一般消費級硬碟機,同時又有五年原廠保固,可以放心把重要資料儲存在裡面。當然,這樣天使臉龐,魔鬼身材的海量硬碟,當然也有妖獸級身價,適合口袋夠深的玩家與專業用戶來細細品味,也相當適合企業用戶儲存重要資料。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機,整體表現優異,加上8TB海量儲存,無疑是巨量資料儲存的神兵利器。 廠商名稱:HGST - 新加坡商昱科環球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080-165-1647 →更多的【PCDIY! HDD】: →更多的【PCDIY! SSD】: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
Crucial BX200 960GB SSD實測開箱,TLC SSD強悍新兵報到!
大家都知道,SSD是因為廠商將其內建的快閃記憶體從SLC轉換成MLC之後,從2011年開始,價格節節崩盤,也讓SSD更快速的走進尋常人家。然而隨著價格越殺越見骨,廠商為了維持利潤,只好研擬推出價格更低,採用T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自從Samsung、SanDisk推出的TLC SSD在玩家圈獲得不錯好評後,緊接著OCZ、Plextor也按照原訂計畫,推出採用TLC快閃記憶體的入門級固態硬碟產品Trion 100和M6V;而前些日子,Micron(美光)也發佈了其最新款的SSD產品「Crucial BX200」系列,現在除了Intel之外,一線SSD固態硬碟廠商都推出了TLC固態硬碟,可以預見,TLC固態硬碟將會慢慢成為主流產品之一。 Crucial BX200是Micron第一款導入T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產品,被定位在入門經濟款,主要是用來取代先前BX100的位置。不過兩者確有著同樣的堅持,同樣使用由台灣廠商慧榮科技(Silicon Motion, SMI)所設計的4通道控制器,而BX200使用的是新型的SM2256,並沒有堅持使用和BX100相同的SM2246EN;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最高讀取速度可到540MB/s、最高寫入速度也可到達490MB/s,至於4K讀取部分,隨機讀取速度為66000IOPS、隨機寫入速度為78000IOPS。 與前一代BX100相比,寫入速度稍微有所提升,但讀取速度就慢了一些。除此之外,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SM2256加入了NANDXtend解錯修正技術,能有效提升了TLC快閃記憶體在使用上的可靠度;若是再搭配上正確的快閃顆粒以及調校過後的韌體,就算是入門等級的產品,也可能發揮出驚人的讀寫效能。 √ 處理器:Intel Core i5 6600K @3.5GHz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 8GBx4 √ 主機板:ASUS MAXIMUS VIII GENE √ 電源供應器:CoolerMaster V1200 √ 主系統硬碟:OCZ Vector 180 24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 這次隨著Crucial BX200而來的,還有就是終於加入的自家SSD專屬軟體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雖然功能上和其他家提供的軟體沒有太大差異,較為特別就是多了Momentum快取,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系統記憶體來加速整體效能;而其他的像是該有的硬碟偵測、韌體更新、磁碟機清理、性能回復等功能也全都具備了。 Crucial BX200 960GB介紹影片 按照製程與快閃記憶體的價格來說,TLC SSD應該要比MLC SSD更佳便宜才是,但從之前Samsung所推出的SSD 840、SSD 840EVO系列,以及SanDisk的Ultra II來看,不但沒有比較便宜,相反還更貴上一些,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市場需求還未開出。不過從今年年中開始,隨著OCZ的Trion 100、Plextor的M6V正式投入市場,現在又有Crucial BX200的加入,使得TLC SSD的價格已經漸漸與MLC SSD拉近。 從原價屋最新的報價中可以看到,目前240GB與480GB這個級距的TLC SSD與MLC SSD幾乎已經沒有價差,若剛好又碰到廠商進行活動,那價格更低的TLC SSD勢必比MLC SSD更能引誘消費者購買。 廠商名稱:Micron Technology, Inc. - 美光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757-6622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Genuine - 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LG 34UC97螢幕實測開箱,34吋曲面電競顯示器中的優質精品!
想在家裡舒服地看電影,玩遊戲,除了要有一台超強的電腦或遊戲主機外,還得要有一台大尺寸、畫質棒的顯示器。這款由LG所推出的LG推出的電腦顯示器,具備34吋的超大可視面積,而且還具備曲面與21:9顯示比例的特殊設計,可以提供用戶更不一樣的視覺享受與更具臨場感的畫質體驗。 LG 34UC97這款顯示器除了採用曲面面板外,另一個特別之處是,螢幕面版的顯示比例是相當少見的21:9超寬設計,相較於市面上其他常見的16:9顯示器,這款顯示器的畫面看起更為寬廣。其實這樣子的設計更符合人類雙眼所見的寬廣視野,像電影院畫面的比例就是2.35:1,相當接近21:9的螢幕畫面,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觀賞影片,在家裡就能擁有在電影院觀賞影片的臨場震撼。除了觀看影片之外,21:9的超寬螢幕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在同一個螢幕內排列更多視窗,也就是可以當作多螢幕畫面來使用,非常適合專業美工繪圖或影像剪輯專業人士。 產品型號:34UC97 面板規格:34吋AH-IPS面板,LED背光 畫面比例:21:9 超寬螢幕 解 析 度:3440x1440 真實對比:2000:1 可視角度:178°/178° 螢幕亮度:300cd/m2 (最大)色域:SRGB 99% 反應時間:5ms (灰階到灰階) 輸入介面:HDMI 1.4 x 2、DisplayPort 1.2 x1、Thunderbolt x 2 音效輸入:藉由HDMI埠、DisplayPort埠,或Line In輸入孔 音效輸出:7Wx2 控制按鈕:1個四向控制鈕 外觀尺寸:472.9 mm(寬)x 830.5 mm(高)x 225.6 mm(厚) 隨附配件:電源線、變壓器、HDMI 1.4線、DisplayPort線、保固卡、說明書 產品重量:9.0公斤 官方保固:3年 這款顯示器的OSD功能選單調整是透過螢幕下方的四向控制鈕,按壓可以叫出OSD選單,按下左右鈕可以調整喇叭音量,按上下鈕則可以快速呼叫出OSD選單並上下選取要調整的功能。 接著就讓我們實際使用這款顯示器來觀看影片、瀏覽網頁、完玩遊戲,享受超廣畫面的震撼。 LG 34UC97-S顯示器是在2015年4月上市,推出已經一段時間,原本上市時的建議售價為59,900元,但現在已經大幅降價。不過,這款顯示器的行情售價相當混亂,搜尋網路上產品價格,從49,900元到32,000元都有,普遍售價大約是在36500元~40900元之間。如果想要購買的話,除了多比價之外,也要注意太低價的產品是否有缺陷、瑕疵或是遇到有詐騙嫌疑的店家。 這次,實測開箱了LG 34UC97螢幕,發現這款顯示器的畫質相當好,而且曲面的效果還不錯,加上針對電競的優化設計,整體表現優異。這款螢幕,可以說是34吋曲面電競顯示器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LG - 台灣樂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27-27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史上最大2.5吋行動硬碟正式報到!
目前世界上最大採用2.5吋硬碟的外接硬碟是哪一顆?2015年06月17日之前,原本是由Seagate與WD稱霸,雙硬碟架構USB 3.0介面的Seagate Buckup Plus Fast 4TB外接硬碟,以及雙硬碟架構Thunderbolt 10Gbps的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兩家業者連袂稱霸世界。2015年06月17日之後,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以及SAMSUNG P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正式發表,改寫了2.5吋外接硬碟最大容量的世界記錄。這兩款三星品牌的4TB外接硬碟,隨後在2015年07月中旬,由代理商建達國際,引進台灣正式銷售,這則是全球出貨的第一、二顆採用2.5吋硬碟的4TB外接硬碟,兩者只有外觀的不同。同期間,大容量外接硬碟,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外接硬碟也在2015年07月底出現在台灣市場。直到了2015年10月份,Seagate Backup Plus 4TB外接硬碟才正式供貨,出現在台灣市場,這是全球出貨的第三顆採用2.5吋硬碟的4TB外接硬碟。值得注意的是,Seagate Backup Plus 4TB與Seagate Backup Plus FAST 4TB,兩者是不一樣的東西,購買時要特別注意,Seagate Backup Plus 4TB是最新推出的單硬碟版本,Seagate Backup Plus FAST 4TB則是去年推出的雙硬碟版本,內部採用2顆硬碟,使用RAID 0加速,不能更改設定成RAID 1,雖然速度很快,讀寫速度最高可達220MB/Sec,不過,要是兩顆硬碟的其中一顆掛了,所有的資料也就人間蒸發,不得不顧慮這個資料安全問題。 這邊,我們拿到了一顆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4TB版本型號為(HX-M401TCB/G),裡面有1顆2.5吋4TB硬碟機。根據代理商建達國際的說法,這是一顆三年全保的外接硬碟,外包裝盒上還特別標示,三年全保免收費。 購買SAMSUNG外接硬碟之後,只要把外接硬碟,透過內附的USB 3.0傳輸線,直接安裝到桌機或筆電,立刻就能開始使用。這邊要特別注意,由於內附的應用程式與工具,就直接就儲存在硬碟裡面,並沒有附贈光碟,因此,一開始使用的話,不要急著就格式化,記得先把這些軟體備份。打開硬碟裡面的應用程式,立刻偵測出來,這是一顆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總空間為3.6TB,被AutoBackup使用0.0 Byte,被SecretZone使用0.0 Byte,被用戶使用634.1MB,這就是被這些應用程式使用掉的空間。裡面總共有兩個程序和兩個工具,第一個程序則是AutoBackup,這是自動備份的工具,可以設定同步備份電腦裡面的資料,第二個程序則是SecretZone,這是加密磁區的工具,並需輸入正確密碼,才能看到裡面的真正資料,等於是有個空間,可以把重要的資料進行加密,而且,可以確保不被看到。第一個工具則是診斷,可以快速診斷與完全診斷,檢查外接硬碟是否有問題,第二個工具則是磁碟管理,基本上這只是個快速的檢查功能。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這款HDD內部的規格資訊。 使用的硬碟型號為ST4000LM016-1N2170 4000.7GB,可以很清楚看出來,這使用的是Seagate硬碟。韌體為0001,介面為UASP,表示這除了USB 3.0介面,還擁有UASP傳輸模式,主軸馬達轉速為5400轉,緩衝區大小為16384KB。 硬碟容量顯示4000.8GB,正確容量為3726.0GB。 剩下可使用的空間為3.63TB,並採用了512B的先進格式化。 這邊使用,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外接硬碟,一開始進行測試的時候,有安裝了AutoBackup的應用程式,結果測試出來的效能異常,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88.28MB/Sec,寫入速度:67.35MB/Sec。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87.56MB/Sec,寫入速度:66.40MB/Sec,出現讀寫速度異常的狀況。經過檢查發現,是這個AutoBackup會干擾效能測試,等於會拖慢了硬碟的存取速度。移除了這個AutoBackup應用程式之後,重新做測試,得出的結果恢復正常,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28.6MB/Sec,寫入速度:127.3MB/Sec。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31.7MB/Sec,寫入速度:122.6MB/Sec 受到AutoBackup干擾狀況: 移除AutoBackup之後: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98.0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92.3MB/Sec。 受到AutoBackup干擾狀況: 移除AutoBackup之後: AJA System Test的話,讀寫測試結果還在正常表現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20.83。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09.681MB/Sec,寫入速度:129.364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90.230MB/Sec,寫入速度為107.589MB/Sec。 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格式化後還有3.63TB,供貨只有黑色一種顏色,表面波浪處理,有防刮效果,光華商場目前含稅報價5990元。效能表現上面,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取速度為131.7MB/Sec,寫入速度為122.6MB/Sec;HD Tune Pro測試,效能測試選單,讀取速度最大值為131.4MB/Sec,平均值為98.0MB/Sec,寫入速度最大值為124.2.1MB/Sec,平均值為92.3MB/Sec。這款外接硬碟,提供有SecretZone,可以提供軟體加密磁區,把重要資料儲存在裡面,就能確保不會有資料竊取的問題。另外,這是目前當今世界上最大的2.5吋外接硬碟,磁錄密度達到單碟容量800GB,並使用5片碟盤,需要大容量儲存的玩家與專業用戶不能錯過。 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調查結果,這顆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早在2015年07月中旬,就已經在台北光華商場出現,代理商為建達國際,不過,單價比較高,價格高達5990元。店家的話,由於擔心價格過高,不好銷售,因此,進貨的意願並不高,不過,這幾個月來,一直有許多玩家、企業用戶詢問。由於這是市場上最大容量的外接硬碟,2015年07月中~10月中都還沒有競品出現,直到下一款採用2.5吋硬碟的4TB外接硬碟到貨,Seagate Backup Plus 4TB開賣,都已經是2015年10月下旬的事情。代理商建達國際的話,只有進貨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並沒有引進SAMSUNG P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保固期的話,則是提供3年保固,而且還是所謂的三年全保,也就是免收費,售後服務做得還不錯。原價屋八德現代店店長王信雄則表示:「原價屋這邊,也有供貨SAMSUNG M3 Portable,目前現貨則有1TB與2TB版本,若玩家與企業用戶,對於4TB版本有興趣,也可到店裡洽詢。」台北光華商場這邊,外接硬碟品牌、機種最齊全的紐頓電子,也表示:「若玩家對於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有興趣,也可到店裡問看看。」 隨著外接式硬碟突破2TB,PC世界的老問題,MBR(Master Boot Record)磁碟分割方式,無法定址超過2.19TB的瓶頸也將浮現,必須改用GPT(GUID Partition Table)磁碟分割方式,舊作業系統則無法支援,必須要使用Windows 7以後的作業系統,才能完整辨識。若是內接式硬碟,2.19TB容量以上硬碟,全區格式化開機的話,則還要主機板是UEFI BIOS,並使用64位元作業系統。簡單來說,Windows XP,標準的32位元版本,並不支援GPT,因此,遇上3TB、4TB硬碟機,以4TB硬碟機來說,用MBR,只能分割成一個2048GB分割區與一個1678.03GB分割區,若是別人拿GPT格式的3TB、4TB外接硬碟,接上去之後,根本讀不到裡面的東西。特別的64位元Windows XP版本才有支援GPT。GPT的話,到了Windows Vista、Windows 7時代開始正式支援。不過,Home Premium以下版本不支援動態磁碟,也無法完整支援GPT,Windows 8、8.1、10之後則完整支援。也因此,隨著外接式3TB、4TB外接硬碟的來臨,Windows XP,正式說再見了! 這次,PCDIY!拿到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過後,發現這款4TB外接硬碟,真的是相當迷人,由於不少玩家、企業用戶,都渴望有更大容量的行動硬碟,以往,單硬碟機種,受限於技術問題,最高只有2TB,而且,還停滯了好幾年,一直沒有新的發展,直到了去年,才有雙硬碟機種,宣稱RAID 0加速,速度更快的Seagate Buckup Plus Fast 4TB外接硬碟,與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不過,由於這兩款外接硬碟,採用了兩顆2TB硬碟,只要其中一顆掛掉,全部的資料就會人間蒸發,加上價格實在不平易近人,因此,總讓人難以入手,不過,就在SAMSUNG M3 Portable 4TB外接硬碟推出之後,市場行情為5,990元,價格上則稍微親民了一點,但仍不便宜。不過,Windows格式化之後,仍然還有3.63TB空間可以使用,4TB海量行動硬碟不怕你存,可以滿足大容量儲存的要求。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WD Blue SSHD 4TB新藍標實測開箱,混合式硬碟中的新銳精兵!
硬碟是電腦世界重要的儲存設備,雖然在固態硬碟盛行的現在,傳統硬碟因為在單一容量上有著價格的優勢,所以大多數的電腦還是會配備傳統硬碟。為了讓使用者能更清楚明瞭,並認識每種兼具不同功能與特性的硬碟,WD以5種顏色來區分旗下的消費性硬碟機,WD Black(黑標)是針對高效能玩家所設計;WD Blue(藍標)則適用於一般使用者及DIY裝機用;WD Red(紅標)專為NAS系統所量身打造;至於最近相當火紅的監控系統,則由WD Purple(紫標)來負責;而省錢小資一族最愛容量又大價格又親民的WD Green(綠標)。 不過上個月底,光華商場店家向我們透露,綠標即將停產,取而代之的是新藍標系列。WD台灣總經理郭德麟也在10日表示,「由於IT應用日趨多元化,新的硬碟產品也日趨多樣,近來常接獲經銷夥伴以及消費者反應,若品項過多在銷售或選購時易生混淆,所以WD決定簡化顏色分類。」未來一樣還是維持5種顏色,紅標、紫標、黑標定位不變,原藍標與綠標整合成「新藍標」,主要用途為PC專用硬碟,而企業級專用硬碟WD Re,也同樣維持黃標設計。同時隨著這次全新產品的分類,在保固年限部分做了些許調整,新藍標、紅標、紫標硬碟的保固期限統一變成3年;而黑標和Re則是5年保固。 WD Blue藍標硬碟從推出至今已經來到第六代,在WD內接硬碟產品線中,主要是負責提供日常運算的穩定效能與可靠性,符合WD的高品質和可靠性標準,產品定位相當明確,專門針對入門儲存市場、DIY裝機之用,所以擁有多種入門等級的容量、快取大小、外型規格和介面選擇,讓玩家可以針對所需環境與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現在藍標分成兩個系列,除了傳統一般HDD硬碟外,多加入的新藍標為SSHD(混合式硬碟)產品,同樣具備64MB快取記憶體,但多內建了8GB MLC快取記憶體(NAND Flash),可以自動將經常存取的資料載入到快閃記憶體中,來加快資料讀取的速度;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WD Blue SSHD在PCMark Vantage讀寫測試中,其執行速度是傳統使用5400 RPM硬碟的4到5倍速度。 同時,WD Blue SSHD還導入了一組進階演算法,可追蹤SSHD裡資料的使用情況,將日常使用中最常用到的資料先儲存在8GB快取記憶體上,除了達到快速儲存的目的外,長期隨新應用程式和命令請求的變化進行自適用、學習和最佳化,讓硬碟變得更有智慧,能夠確切的資料哪些資料儲存在NAND Flash中,不受到主機或相關儲存裝置驅動程式的影響。除此之外,5400 RPM的轉速也為WD Blue SSHD帶了低噪音與低發熱量的優勢,WD Blue SSHD運作時僅26分貝,甚至比綠標的28分貝還要來得低,硬碟溫度也維持在28到38度之間。 硬碟規格部分,筆者實際使用CrystalDiskInfo V6.5.2 x64版本,以及HD Tune V5.5.0來檢測這顆硬碟的規格資訊。 CrystalDiskInfo檢測這顆硬碟的完整型號為WDC WD40E31X-00HY4A0、容量為4000.7GB、韌體版本80.00A80、緩衝區大小未偵測到,官方規格表標示為64MB(內建8GB MLC NAND Flash)、硬碟轉速偵測為5400 RPM,傳輸模式為SATA 6Gb/s,支援S.M.A.R.T.、NCQ功能。 硬碟容量標示為4.0TB,HD Tune偵測為4000.8GB,實際可用空間為3726.0GB,實際容量為3815317MB,格式化之後可用3815021MB。 為了讓玩家可以更進一步瞭解這款硬碟的實際效能,我們使用了業界常見用來測試儲存裝置的軟體,有CrystalDiskMark、HD Tune、AJA System Test、ATTO、AS SSD Benchmark來進行測試,同時也利用FastCopy來測試實際寫入所需的時間和實際傳輸速度。 √ 處理器:Intel Core i5 6600K @3.5GHz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 8GBx4 √ 主機板: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 電源供應器:CoolerMaster V1200 √ 主系統硬碟:OCZ Vector 180 24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 在標準測試,Seq Q32T1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162.7MB/Sec、寫入速度:159.6MB/Sec;當測試寫入資料換成0Fill後,讀取速度:161.3MB/Sec、寫入速度:158.9MB/Sec。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對比官方規格表所公布的150MB/Sec還要高。雖然內建快取記憶體僅有64MB,但搭配8GB的NAND,讓此款硬碟的讀寫效能比起一般傳統架構的5400轉硬碟還要高上不少。 效能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117.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15.9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速度:維持在154MB/Sec左右、寫入速度:維持在62.9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4KB、64KB、1MB小檔案的傳輸表現,寫入速度明顯比讀取速度還要快得多。額外測試選單裡面,外圈、中圈、內圈循序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都保持在一定水準,讀取速度:平均值112.4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12.3MB/Sec。 透過AJA System Test測試可以看到WD Blue 4TB在整體傳輸上的表現,比一般傳統HDD要來得好。 效能表現部分,寫入及讀取效能最高有突破158MB/sec及15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讀取能達到152.07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寫入達到135.56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 用來測試傳輸速度與時間的檔案分成兩種,一個是單一檔案4.88GB的影像檔案,另一個則是檔案容量為1.64GB,但裡面包含了42個資料夾和1,038個大小不同容量的Word、Excel、PPT以及多媒體檔案。從傳輸速度與花費的時間來看,WD Blue SSHD整體表現都維持在水準之上,相較於其他硬碟產品的分數更是亮眼。 美國時間10月21日的時候,WD宣布以190億美元迎娶SanDisk,以當時的股價來說,WD等於是用比市價高15%的價格買下SanDisk,而此併購案將於2016年第三季完成所有程序。WD與SanDisk各自是硬碟與快閃記憶應用產品的一方之霸,業界普遍認為這次的結合,將會對HDD與SSD市場帶來不小衝擊,並有助於WD在NAND Flash市場的布局,成為能夠提供全面化儲存解決方案的領導公司! 由於SanDisk本身就是SD協會的創始會員,參與了各種快閃儲存裝置標準的制定,擁有不少快閃記憶體相關專利,更是Toshiba的合資事業夥伴,因此雙方結合之後,相信將在既有快閃記憶體應用產品(SD、SSD、eMMC等)繼續使用Toshiba的Flash顆粒之外,具高效能、更穩定、更平價的Hybrid HDD或SSHD產品,以一台抵兩台,來滿足需要快速存取與高容量的市場需求。這樣一來,可能會讓Apple新一代的Fusion Drive技術使用他們的產品,而未來許多入門款Wintel筆電,也將會考慮使用這類的產品。 而且與傳統硬碟相比,裝配WD Blue SSHD的遊戲平台可以提高遊戲載入速度、實現自動儲存,並且可以降低不同等級之間的延遲。超快的硬碟回應速度使得遊戲體驗更順暢,容量加大後,遊戲玩家就可以儲存更多當今的更大遊戲檔案。 廠商名稱:WD - 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HDD】: →更多的【PCDIY! SSD】: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
G.SKILL TRIDENT Z DDR4-2800 16GB套裝實測開箱,電腦組裝超頻記憶體模組優質選擇!
這款由G.SKILL 芝奇所推出的DDR4 記憶體模組,是屬於頂級,最高效能的Trident Z 系列,其規格從 DDR4-2800 起跳,另外還有運作時脈更高的DDR4-3000 與DDR4-3200,甚至最高還有DDR4-4000 的產品。這次送測的則是DDR4-2800 16GB 套裝組,由兩個8GB DDR4-2800 模組所組成。 在外觀上,採用了全新一體成形的散熱鰭片設計,材質為鋁合金,採用CNC 切割,表面並有髮絲紋設計,整體質感非常棒,時尚又美觀,顏色上則採用雙面不同色的設計,一面是銀色,另一面則是黑色,除了美觀之外,不同顏色的設計也讓使用者在安插記憶體時更容易判斷是否插錯方向。不過散熱片厚度較厚,如果兩條記憶體緊鄰著安裝的時候,會靠的比較緊密,要小心刮到散熱片。 根據CPU-Z 所偵測的SPD 資訊,在DDR2133 運作頻率下,額定電壓為1.20V,時脈提升到DDR4-2800 的話,額定電壓則略增為1.250V,延遲時序也小幅上升為15-16-16-35。這款套裝記憶體模組是由兩條8GB DDR4-2800 所組成,也就是所謂的雙通道組合,因此適合用於Intel Skylake 平台。運作時脈高達DDR4-2800,可以提升系統記憶體的傳輸效能,加快執行程式的反應時間。如果您是Intel Skylake 處理器的使用者,正計畫選購一組超強的DDR4 記憶體,這款記憶體是不錯的選擇。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