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威剛 XPG SPECTRIX D60G DDR4-3000 16GB」實測開箱,「超炫彩出擊」炫光領域超頻記憶體模組!
要說最近組電腦哪幾個零組件可以省下一些預算,相信記憶體一定榜上有名,以現階段單條DDR4-2666 8GB要價落在1,000元以內的價位,相信玩家也不用想太多到底要裝8GB還是16GB了,不管是8GBx2、16GBx1、16GBx2,甚至是16GBx4都可以打包帶回家了,一次裝好、裝滿,體驗一下超大記憶體容量的感覺也是不錯的,要是還能發個光、內建RGB燈效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次要介紹的就是威剛科技旗下主打電競效能品牌的「XPG」新推出的SPECTRIX D60G系列,採用超大面積的發光設計、搭配鑽石稜線外觀,提供玩家在高效能表現之外的炫光幻彩風格,目前系列規格推出有3000/3200/3600/4133MHz版本可供選擇,下面就讓我們直接來看產品吧! 有別於XPG前幾版電競版RGB設計,D60G系列直接加大了發光面積的設計,這點從外包裝就已經相當明顯的做了圖示了,外盒採較具質感的紙盒包材,打開後可以看到內裡採用的是透明塑膠托盤模式,外包裝上面有標示了內容物版本,盒裝採2條一組的方式販售;本次的測試產品是D60G系列的入門款DDR4-3000(PC4-24000)、容量為單條8GB,RGB燈效部分當然也同步與各大主機板廠商的設計對應,支援ASUS 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stic Light Sync、ASRock RGB LED等。 D60G在整體的外觀設計上改採超大面積RGB燈效發光模式,官方資料標示「具備約9,497每平方毫米的發光廣度」,也就是說,超過整條記憶體60%以上的面積是具備有RGB燈效顯示的,與以往大都設計在記憶體的頂端方式不同,只要安裝上D60G系列記憶體,那就不用擔心發光的廣度了,絕對映照在主機上面,隨著各家燈效程式的特色,打造玩家最魔幻的燈效表現,可以說保證吸睛。 從正面可以看到D60G的幾個特點,無覆蓋式雙燈條設計讓RGB燈效顯示超明顯,外觀的鑽石稜線設計也凸顯出這系列的不同風格,事實上正面的飾條圖案也隱含品牌核心概念的「X」字樣,除了正中央的XPG Logo之外,整個外觀可以看到維持X型交疊刻劃的味道,正面的鎢灰色在整體的白色發光區也呈現X字型的設計。 常見的記憶體規格標示貼紙也可以看到,隸屬AX4U300038G16-DT60系列,單面8顆設計,單條8GB容量,CL為16-18-18,電壓則是1.35V,支援XMP 2.0,可相容與Intel與AMD平台,像是AMD陣營記憶體頻率支援2933MHz就相當合用這款版本。 直接開蓋看看裡面布局,8GB容量版本為單面8顆顆粒配置,PCB上方位置一排有安置了5顆RGB LED,DRAM顆粒型號則為A-DATA 43NA-0616H HY19151,這個版本細項資料可以在下面的CPU-Z上看到相關訊息,算是Hynix顆粒(M-Die),整體PCB配色為黑色,搭上白色外蓋與鋁板鎢灰色飾條,呈現SPECTRIX D60G獨特美學風格。 說再多還是實際看上機實測比較準,透過CPU-Z來瞧瞧SPD的資訊吧! 測試平台— Motherboard:ASRock Z390 Extreme 4 CPU:Intel Core i9 9900K VGA:NVIDIA RTX 2080 Storage:Intel 905P SSD 480GB Power Supply:T.T Toughpower XT Platium 1275W OS: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Build 1809 從CPU-Z的SPD與Memory偵測可以看到,搭配標準模式下的部分是DDR4-2666,顆粒廠商則是有秀出來是SK Hynix版本,不過有標示上DDR4 3000資訊,預寫入的CL值也提供有2組的XMP 2.0預設,分別是2666與2998(3000),所以對應Intel與AMD模式都可以透過開啟XMP來達到最佳化運作頻率支援。在2666下的CL可以跑16-16-16、1.20V電壓,2998下CL略升為16-18-18、電壓1.35V。 在AIDA64下可以看到D60G寫入的DRAM Timing列表細項,至於效能表現則是從Cache & Memory測試中可以得知;讀寫、複製的數據為38165/38244、35208MB/s,Latency則是52.4ns。 換到在PassMark下的測試,Memory Mark的成績為3373,其他細項表現可以從截圖中看到。 透過MaxxMEM可以看到讀寫以及複製的成績。 既然上機了,當然要看一下D60G的發光表現囉,獨特導光板設計的模式,讓整體的RGB特色盡顯無疑,由於也跟目前其他主機板廠商的RGB功能相容,所以只要玩家透過下載XPG的最新版軟體就能自行調整與設定,包括可設定如恆亮、漸進呼吸、彗星光束等模式,想怎麼閃爍都能隨心所欲調整,打造智慧RGB燈效就看玩家想怎麼玩囉! 看燈效就順便看看官方的影片吧!亮的buling buling、果然大面積的RGB投射+獨特鑽石稜線切割設計,閃耀玩家一整個電競Style~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7h0oSi3Tw&feature=youtu.be ▲XPG官方影片 隨著記憶體價格下滑,目前標配上手建議就已經是16GB容量,想要高容量32GB也不再高不可攀,趁著最近好時機一次補滿也是不錯的方式;至於電競風格也是近年來的趨勢之一,喜歡閃亮亮的朋友當然也不能錯過讓記憶體一同打造專屬玩家RGB電腦世界的機會,光是60%超大發光面積的設計就值回票價了。 D60G系列目前一共推出有4款版本,分別為3000、3200、3600以及最高階的4133,玩家可依需求挑選合適版本下手,而畢竟有著獨特設計風格與高優質效能表現,加上大廠XPG背書、並享有終身保固的前提下,應該會是使用者的極佳選擇才是。 廠商名稱:ADATA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10000mAh大容量還支援快充!TOTOLINK TB10000P雙快充行動電源開箱試用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過出門在外,手機突然沒電,但又緊急需要聯絡別人的尷尬狀況,為了避免這個情況,許多人都會在包包裡準備一顆行動電源來救急充電。 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由TOTOLINK所推出的新款式TB10000P雙快充行動電源,這款行動電源不同於其他產品的地方在於,它支援雙快充模式:高通QC3.0和USB-PD,最大可以提供18W快速充電,30分鐘就能將iPhone XR從0%充到50%電量,效率相當優異!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外包裝,採用的是大多數行動電源常用的吊卡式包裝,中間透明可直接看到產品本體,正面就直接標明產品重點特色:PD+QC雙快充、附贈快充傳輸線,讓使用者在選購時能夠更直覺地知道這個產品支援快速充電。 另外看到外觀,這次除了最大眾款的黑色和白色以外,還有粉紫色可以選擇,若是喜愛粉色少女心的朋友,恭喜你又有新選擇囉! 打開包裝之後,內容物相當簡單明瞭,除了行動電源本體以外,更贈送一條市價299的USB-A TO TYPE-C快充傳輸線。再來看看本體TB10000P提供三種連接孔,分別為TYPE-C(支援PD,是輸入也是輸出)、MicroUSB(充電輸入)、USB-A(充電輸出),其中最特別的是充電輸出和輸入都有支援快速充電,但貼心提醒各位玩家,記得要搭配支援快速充電的USB變壓器才有效喔! 看完大家最關心的外觀之後,更不能忘了提到內部的零件和詳細規格,這次TB1000P採用容量為10000mAh的鋰聚合電池,相較於傳統的18650電芯,成本較高,但使用上較安全,並且重量較輕,再搭配多段安全電路保護機制,更通過BSMI認證,讓消費者用得更安心、無負擔,僅僅205g,隨身好攜帶。 這次TB10000P強調的快速充電,相信看完詳細規格之後,玩家還是不懂USB-PD是什麼的話,和高通QC3.0的差別的話,且聽小編道來! 簡單來說,不同於QC3.0的最大輸出僅18W,USB-PD Profile 5可以提供高達100W(20V/5A)供電,充電效率更高,市面上一些螢幕具備這個功能,至於這次介紹的TB10000P則支援到USB-PD Profile 2,也就是最大輸出18W,比起一般僅提供5W輸出的手機充電器,速度將近4倍,可省去不少充電所需要的時間,但請記得務必接上USB Type-C才能支援這樣的功能喔! 市面上支援PD的裝置已開始普及,目前最著名的是:蘋果的iPhone 8、Macbook、iPad Pro、任天堂Switch,各廠家新款筆電、新款安卓手機也漸漸開始支援,相信會是近年的趨勢。 因應手機電池容量越來越大,搭配快充縮減充電時間,快速充電也漸漸變成手機必須具備的功能,但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手機沒電,卻急需打電話聯絡他人的狀況,這時行動電源就會派上用場,這次介紹的TB10000P強調支援快充、輕便好攜帶,在外觀上又有三種顏色選擇,內部採用鋰聚合電池,以及多項安全保護機制,更通過國內BSMI認證,相信會是一個出門良伴的好選擇! 廠商名稱:TOTOLINK 台灣吉翁電子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221-5559
-
iPhone轉Android?Samsung Galaxy S10+動手玩
哈囉大家好,我是PCDIY!編輯JC,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iPhone轉Android」這件事,小編自已已經用iPhone用了將近8年了,從一開始的iPhone 5s、iPhone 6s、iPhone 8再到現役中的iPhone XR,再加上前陣子買了新的MacBook Pro作為工作機,有些東西用的很習慣,也讚嘆蘋果對於使用者的體驗感受,不過當然也是有一些點讓人覺得疲乏的。 說到底,小編自認自己不算是個「完全果粉」,第一隻智慧手機其實是當年的台灣之光HTC所推出的HTC Sensation,雖然當時認為足夠使用,不過在第一次見識到iPhone的流暢度後,就因此入了這個坑,但小編一直在尋找脫離的可能。三星今年上半年的旗艦機Galaxy S10和Galaxy S10+雙機或許給了這個可能。 說起Galaxy S10/S10+雙機,小編這次收到的是S10+,是除了S10雙機和平價版的S10e外,最高階的版本。顏色則是絢光白版本,顏色上另有絢光黑、和絢光綠版本,同時還有釉光白/黑兩種,不過這兩種就只限於8GB/512GB或12GB/1TB的機型了。 先從外觀上來看,S10+正面維持三星Galaxy系列的優雅設計,螢幕正面採用6.4吋FHD+解析度(2280x1080),面板是使用三星獨霸手機市場的自家Dynamic AMOLED面板,黑白顏色對比表現非常好,這點小編自己很有感。 要先說的是,小編不是沒有看過OLED面板,雖然說蘋果針對iPhone X以前的LCD面板色彩調校十分優秀,許多人甚至稱之為LCD面板中的色彩權威,不過當小編把最新的iPhone XR(採LCD面板,解析度1792x828)相比,後者還是遜色許多。 除此之外,S10+的螢幕還獲得HDR10+認證,動態色調表現更加優秀,同時,螢幕的最大量度三星官方是說可以達到1215 nits的亮度,iPhone XR的亮度據國外媒體測試是指可達到700 nits左右的表現,其實已經不錯,可是在室外大太陽直接使用下,iPhone XR的亮度在最大亮度的情況下才可看見螢幕內容,但S10+大約只需要2/3的亮度就可以有清楚的視覺呈現,這是小編覺得滿驚豔的一點。 這次S10系列機種最劃時代的就是不再像他牌Android手機一樣採用正面瀏海的設計(蘋果...),而是採用自家獨家率先使用的「O極限全螢幕」,S10和S10e正面都是採用單鏡頭打孔O螢幕設計,S10+則是雙打孔,正面前置了兩顆鏡頭,關於攝影鏡頭拍照的表現方面,我們後面再來聊聊,這邊先說視覺上給人的感覺。 其實小編一開始也覺得正面打孔設計「甘ㄋㄚ怪拐~」,不過就和第一次拿到瀏海機iPhone一樣,其實用久了之後就習慣了,而且打孔機正面影響視覺的程度是比iPhone少很多的喔!這裡小編也可以教一個小小的技巧,如果是要用來看影片或是玩遊戲的話,可以把雙打孔鏡頭的位置旋轉到右手下方,這樣不管是遊戲還是影片,在視覺上的影響會更小、更有全螢幕的感覺。 促成S10系列手機能達到全螢幕功臣除了打孔鏡頭以外,另一個就是螢幕下的超聲波指紋辨識技術,該技術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當然相較於實體的指紋辨識,在速度和準確度上還是有加強空間,但已經可說是非常準確且穩定了。 以小編自己的體驗來說,S10+的螢幕指紋辨識成功率大概近80~90%,也就是十次裡面大概只有一兩次會失誤,辨識速度大概在半秒到1秒左右,不過大部份時候因為Android支援小米手環的Smark Lock功能,因此多數時候是處於隨時開啟的狀態,所以相對來說使用時數比較不長。 關於螢幕指紋辨識這點,小編個人還是比較期待未來能有真正的全螢幕指紋辨識,目前Android手機出現的螢幕指紋辨識還是需要使用者將手指放在對應的辨識區塊才能正確辨識的。 再來說說S10+的曲面設計,關於這個....小編就真的得說見仁見智了,雖然說曲面延伸的畫面效果確實在畫面上(尤其觀看影片)時帶來不錯的視覺效果,但放置於平面觀賞影片或是遊玩遊戲時,總是會在上下曲面延伸的部份看到環境光的反射光,看起來其實有些礙眼。另外,曲面設計也會時不時的誤觸部分功能或是在單手使用時誤壓導致手機無法正確辨認主要指令(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鍵盤上防鬼功能的概念),有些時候滿惱人der... (若有加裝外殼或保護框等,會改善不少反射或誤按的情況) 現在人買手機除了外觀好看、功能實用以外,照相功能也是一大考量之一,S10+總共有5顆鏡頭,前鏡頭兩顆、後鏡頭三顆,五鏡頭下提供多種拍攝模式加上鏡頭角度,對於攝影師來說可以提供更多樣的拍攝選擇。 這裡小編先簡單快速講一下S10+的鏡頭規格。雙前鏡頭是由一顆1000萬畫素的自拍鏡頭和一顆800萬畫素RGB景深鏡頭組成;後置主鏡頭則是由1600萬畫素高廣角鏡、1200萬畫素廣角鏡以及1200萬畫素遠距鏡頭所組成,並且再搭配主鏡頭的F1.5/F2.4雙光圈配置(另一鏡頭為F2.2光圈),讓白天或是夜拍的效果都不錯。接下來就實際放上幾張隨手利用S10+拍攝的照片給大家看看囉!以下圖片僅縮放調整,並未作任何調色後製。 接下來小編也拿iPhone XR和S10+最對比,讓大家快速比較兩者的差別。從兩者的表現上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兩隻手機在拍照的細節表現上都不錯,不過iPhone XR的色調偏暖、S10+則是偏冷。其實整體來說這也一直是兩種系列手機的拍照特色,各自有各自的支持攝影師喜歡。 照相功能有各式廣角鏡和遠距鏡頭的輔助,在錄影功能的部分則是最高可以錄製UHD 4K@60fps的影片,並且提供HD@960fps、FHD@240fps的超慢動作攝影,並且還支援HDR10+技術攝影,雖然僅限於主相機錄製,但就技術層面來說已經非常不錯。 硬體規格的部分這裡就不另外細談了,畢竟Galaxy S系列嘛!都嘛是給到當年Android旗艦機的最高規格,像是處理器搭載Samsung Exynos 9820八核心處理器,繪圖晶片為Mali-G76 MP12,記憶體部分搭載8GB、儲存空間為128GB。電池容量為4100 mAh,軟體為Android 9。手機四周連接埠部分,上方是SIM卡插槽,支援雙SIM卡;下方則是USB-C連接埠和三星自始至終都有提供的3.5mm耳機孔(揪甘心~);左側除了音量調整鍵以外,另有Bixby鍵,除了可以直接在任何時候開啟Bixby功能外,也可以自訂成其他功能(需可開啟Bixby);右側部分則是電源開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小編收到的版本使用的是三星自家的Exynos 9820八核心處理器,繪圖晶片為Mali-G76 MP12,和大家聽到採用Snapdragon 855處理器的版本不同,因此,在測試分數上也會有些差距喔!接下來就直接看看效能表現吧! 所以說說到底,S10+到底能不能取代iPhone呢?以小編自己來說,其實我對於Android一向抱持著非常樂觀的角度,我認為它總有一天是可以追上iOS的。 先說流暢度好了,小編當初最一開始之所以會跌入iPhone的世界其實就是因為流暢度,HTC Sensation雖然是當年剛推出時的機皇(當時和其並駕齊驅的就是Galaxy S2),其Android版本剛推出時為Android 2.3,後來支援到Android 4.0左右(小編後來有刷機),在當時還在機海戰術下的HTC來說,Sensation後來成為孤兒。 Android在我轉到iOS陣營之後,就被我定義為「不流暢」,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它極具客製化的功能,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桌布能夠不被一大堆App圖示擋住就很棒了(不像iOS...),再加上能夠自由的安裝各種檔案或App、或是刷機Root等等(這兩件事有好有壞),使得我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可回到Android的懷抱。 Google在Android 8.0版本後,開始認真強調流暢度的設計,再加上當時的手機在搭載高通旗艦處理器Snapdragon 845以後,其實已經能夠在一般的使用情況下帶來非常不錯的流暢度,但就是偶爾偶爾~在開關或切換App時會有些許的卡頓,或是畫面幀數/轉場動畫不流暢的可能,就連搭載最新Android 9.0的S10+可能十次裡面也會有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這點就讓iOS贏過了Android。 不過小編還是要說,S10+優秀的螢幕呈現、Android陣營中優秀的流暢度加上Android系統本身的自由度,還是讓小編認為如果不是重度蘋果使用者的話,是能給Android一次機會的優秀墊腳石。
-
「十銓 T-FORCE T1 DDR4-2666 16GB」實測開箱,專為入門玩家打造優質記憶體模組!
T-FORCE為TEAMGROUP(十銓科技)旗下電競品牌,其產品線包括記憶體、固態硬碟、電競組合包、電競週邊等,這次發表的T1電競記憶體,主要目標客群鎖定預算較低的入門玩家,利用獨家專利彩色印刷及特殊油墨處理,呈現出如賽車彩貼風格的特色,並採用自家高品質嚴選顆粒,通過多關嚴峻測試挑選,再經過完整相容性與可靠度的測試,提供穩定耐用而卓越的效能,並且同時相容Intel和AMD兩大平台,讓玩家能夠輕鬆升級電腦。 這次要介紹的T1電競記憶體是電競品牌T-FORCE旗下的DDR4桌上型記憶體,採紅黑配色透明吊卡包裝,讓玩家在挑選時能夠一目瞭然,本次要看的是16GB (8GBx2)雙包裝,採單面模組(Single Rank),不同於一般記憶體多為綠色的PCB板印刷,這次TEAMGROUP採用獨家專利彩色印刷及特殊油墨處理,表現出如賽車彩貼風格般搶眼的視覺設計,搭上較為搶眼的紅黑配色,大幅提升整體的裝機個性化風格。 另外為了相容Intel和AMD兩大平台主機板,這款記憶體經過多項測試,並堅持採用自家顆粒,更支援Intel XMP2.0一鍵超頻功能,提供穩定耐用而卓越的效能,讓玩家能放心裝機使用! 照慣例看完外觀之後,來看一下上機測試的數據吧!從CPU-Z的SPD與Memory頁面可以看到,預設頻率為DDR4-2400,顆粒供應商則是SK Hynix,預寫入的CL值為16,另也提供1組的預設XMP 2.0設定值,時脈為2666,CL值為18,所以對應Intel與AMD模式,都可以透過開啟XMP來達成相容性最佳化。2666的時序18-18-18-43、工作電壓1.20V。 Motherboard:ASRock Z390 Extreme 4 CPU:Intel Core i9-9900K VGA: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torage:Intel 905P SSD 480GB Power Supply:T.T Toughpower XT Platium 1275W OS: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Build 1809 再看一下AIDA64的測試數據,在DDR4-2666運作情況下,讀寫數據分別為38776、38107 MB/s,Latency為53.3 ns。 再來看到PassMark Performance Test,在預設DDR4-2666運作下,成績也是相當優越,總分得到7842分,記憶體單項更得到3322分,表示這款記憶體有一定的水準。 最後透過HWBOT Maxx MEM進行簡單測試,預設數據為2666時,讀寫數據分別為23972、33527MB/s,成績相當厲害! 這次TEAM GROUP(十銓科技)為入門玩家打造的T1電競記憶體,雖然沒有像同品牌的XCALIBUR(王者之劍)一樣,搭配RGB燈光裝飾,但利用獨家專利彩色印刷,展現出如賽車彩貼風格的特色依舊相當搶眼,並採用自家特挑顆粒,堅持給玩家最好的效能。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821-688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高效、靜音、逆轉除塵, Enermax推出 Revolution D.F. 650W金靜冰核電源供應器
電源供應器是電腦唯一的重要動力來源,電源可不可靠,勢必會影響到電腦是否能夠穩定運行,相信各位玩家們都了解其重要性!這次小編要介紹的是Enermax (安耐美)近期發表的一款新式電源供應器:Revolution D.F. 650W (金靜冰核),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全模組電源供應器,採用全日系電容以及四組12V供電迴路以確保系統運行時的耐用度跟相容性。 不同於安耐美以往的設計,除了採用自家的專利磁力氣旋軸承風扇,以提供高效散熱能力之外,更強調智能氣流控制設計,在電腦系統未達到70%負載的情況下,電源內部風扇將降低運行速度為靜音效果加分,以及獨家專利逆轉彈塵技術,玩家可以利用電源後方的彈塵開關,在運作當中立刻啟動清潔風扇功能,相當推薦最近想組電腦的朋友入手。 首先外箱上看的到兩個大字D.F.是Dust Free的縮寫,代表著這個產品的核心重點之一,獨家專利逆轉彈塵技術,再搭配自家磁力氣旋軸承14公分風扇,以及智能氣流控制,能夠有效減少灰塵累積,進一步延長風扇和電源的壽命! 再來是供電的穩定度,Enermax這次採用業界公認最耐用的全日系電容,搭配四組12V供電迴路,零負載穩壓和多項安全保護措施,提供玩家一個安全、穩定的電力來源。 電腦在運作時,勢必會產生廢熱,就會需要風扇散熱,想當然會把空氣中的灰塵帶進電腦裡頭,而Enermax Revolution D.F.與一般電源供應器不同的特點,正是採用逆轉除塵技術,在電源啟動後的10秒中,內部搭載的磁力氣旋軸承14公分散熱風扇會逆向轉動,將累積在風扇上方的灰塵以及電源內部的灰塵隨著氣流帶出,10秒後風扇將恢復正常轉向。 這個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風扇和電源的灰塵累積,對電源的穩定運作有一定的幫助。另外這款電源供應器還貼心設計了獨立逆轉除塵按鈕,當電腦運作時,可以隨時按下即啟動自我清潔機制 Enermax這次推出的Revolution D.F. 是一款主打高效能、靜音散熱、逆轉除塵延長壽命的高品質全模組電源,採用四組12V供電迴路,搭配全日系電容,穩定性表現相當優異,再多虧智能氣流控制設計,運作中的噪音控制和散熱能夠取得黃金比例,最後搭上逆轉除塵技術,延長風扇及電源本體的使用壽命,加上完整電路保護及五年保固等特色,絕對會是一款值得推薦給玩家們的產品! 廠商名稱: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1-989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650W: 2,990元;750W: 3,490元;850W: 3,990元
-
微方形RGB燈框、怎麼裝都好看!Enermax SquA RGB風扇開箱介紹
還記得小編上次介紹過了Enermax的水冷,相信肯定有玩家對那格外吸睛的風扇燈效特別感興趣,想要升級風扇的朋友有機會囉! 這次Enermax推出SquA RGB(星彩蝠)12公分風扇,這款風扇有分單顆包、三顆包,其中三顆裡頭還附贈了獨立控制器,內建10組燈光效果,且可調整亮度與運行速度,一樣支援各大主機板燈效同步功能,風扇前方採用獨特微方形外光圈扇框設計,後方扇框則有開孔呈現出典雅的鑽石燈型,正裝反裝都好看! 這次介紹的Enermax SquA RGB(星彩蝠)是一款時下最流行的可定址RGB系統風扇,風扇外盒上放著一張風扇本體發光圖,放在架上相當吸引目光,拿起並轉過來看背面,可以看到上面詳細記載了各項產品特色及規格,如獨特微方形外光圈扇框設計,支援ARGB燈效同步及可自訂1680萬色,搭載ENERMAX LED LIGHTING均光技術,後方扇框典雅的鑽石燈型,不須任何軟體或轉接器,隨插即有彩虹燈光效果,最低轉速為300RPM,運轉聲音超安靜,特殊扇葉提升刮風面積增加40%進風量,再搭配扇框上的空氣導角,以及背面渦流式框架,使風流的走向更為順暢集中,提供優異的散熱效果。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裡頭有什麼玩意兒吧!首先是風扇本體,採用獨特微方形外光圈風扇邊框,大小為12公分,轉速為300~1500RPM,最大噪音為12~23dBA,再加上風扇螺絲孔周圍皆有貼上吸震膠墊,可防止機殼共振噪音,達到靜音效果;特別扇葉設計提升刮風面積,因此能增加40%風量,加上正面的空氣導角,以及背面的渦流式框架設計,使得風道能夠更集中,讓風扇直裝橫裝都好看,又能兼顧優良散熱效能。 雖然是一顆小小的風扇,內部配件也相當豐富,有附上了兩種固定螺絲、風扇4PIN轉大4PIN電源線、ARGB一分二連接線、技嘉燈效同步轉接線等,多種裝法可供玩家選擇! 在星彩蝠三顆包裡,Enermax很貼心的附贈了一組獨立燈效控制器,讓玩家不必擔心主機板是否有支援ARGB,都能擁有令人目不轉睛的華麗燈光效果! Enermax這次推出的新品SquA RGB 12公分風扇,不僅在RGB燈效上花費不少心思,更堅持要帶給玩家既安靜又優越的散熱效能,是個值得推薦的好東西,如果你正想找一款視覺效果與散熱效能兼具的風扇套件的話,那就心動不如趕快行動吧! 廠商名稱: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1-989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單顆包:690元、三顆包:1,9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ENERMAX AQUAFUSION 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視覺與效能兩者兼具超強散熱能力!
這兩年正流行改裝炫彩燈光效果及訂製機殼造型等各種視覺系衝擊,相信帶給玩家相當多的組裝樂趣!這次小編要來介紹一款由ENERMAX(安耐美)新發表的新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AQUAFUSION 240(幻彩晶蝶)。 有別於先前版本,這款AQUAFUSION 240是專門針對改裝玩家所設計的版本,除了Enermax一貫具備的高效散熱特性外,還具備可定址ARGB燈光控制,包括了在獨家專利的Aurabelt水冷頭的部分也加上了導光條設計,搭配上內附的兩顆最新推出的SquA RGB(星彩蝠)酷冷風扇,直接提供玩家最強勁的散熱效能與燈光特效,當然更不用說也是支援性豐富,涵蓋Intel與AMD現有各主流規格腳位系列,絕對會是改裝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別小看外包裝只有黑色風格設計,裡頭的產品才是重點,首先,來拆封看看有哪些組件配備吧!雖說是一體式水冷,但其實裡面的東西還真不少,包括了主要的AQUAFUSION 240水冷裝置(含水冷排與水冷頭)、2組、安裝說明書、各式扣具、燈光控制器、多組連接排線等,基本上可不只是單純一組一體式水冷而已。 散熱排的寬度為240mm、也就是24cm,可支援2組12cm散熱風扇,可以看到在這組包裝盒中也附有2組的SquARGB星彩蝠來做搭配;至於水冷頭的部分也來特寫一下,正面的部分可以看到採鏡面設計以及內建RGB燈效,提供玩家在實際使用時的電競燈效,翻到底部可以看到有做了拋光純銅底,導熱當然有極佳效果,事實上在水冷頭的內部則是做了獨家專利的SCT (分流通道)設計,讓底層的水流猶如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一樣可以效率狂飆,不僅有效增強水流量,在解熱力的部分可以比一般的水冷頭更加優越。 再來是散熱水冷排,作為水冷系統最重要組成部件之一,能夠幫助玩家在調校電腦或超頻時所產生的龐大廢熱,再透過風扇帶動空氣流通將廢熱散發出去;大家仔細觀察會發覺冷排中間散熱鰭片彎曲密度相當高,提供相當足夠的空氣接觸表面積進行散熱,有效提升解熱效果。 這次隨散熱器本體搭配兩組SquA RGB星彩蝠(12cm)風扇,在運作時相當安靜,依官方規格所說,風扇大小為12公分,風扇轉速為500~2000rpm,最大噪音為17~32.6dBA,風扇螺絲孔皆有貼上吸震膠墊,可防止機殼共振噪音,特別令人留意的是,官方強調這款風扇扇葉的刮風面積提升,聽說這樣能夠增加40%進風量,再搭配扇框上的空氣導角,以及背面渦流式框架,使風流的走向更為順暢集中,提供優異的散熱效果,比一般的風扇還要好上許多。風扇正面為獨特微方框導光條設計,可讓發光更為均勻吸睛,接頭採4pin PWM,ARGB連接方式為標準化設計,可相容於各大廠主機板RGB燈光同步。 這款水冷頭不僅外表漂亮,更勝於內在散熱效能;一般水冷頭設計容易在微鰭片通道內產生「邊界層」,好比一般道路上塞滿了車輛,無法順暢通行,會降低水冷液流量,使散熱效能大打折扣;反觀SCT水冷頭就像高速公路配上交流道的設計,可以輕易消除在微鰭片通道內邊界層障礙,加快水冷液流動與散熱效率,和一般的水冷頭相比提升了30%解熱能力。 AQUFUSION的水冷頭上高透亮壓克力發光Logo與側邊導光圈,加上兩組SquA RGB風扇,皆具備可定址ARGB通道,支援四大主機板廠(華碩Aura Sync、技嘉RGB Fusion、微星Mystic Light Sync與華擎Polychrome Sync)的燈效軟體,並可透過軟體與其他產品做燈光同步,若主機板不支援ARGB也不用擔心,原廠提供獨立控制器,內建10組燈光效果,且可調整亮度與運行速度,提供超酷炫且相當吸晴的視覺體驗。 經過一番介紹,相信大家能夠了解到安耐美這次在幻彩晶蝶的散熱效能和視覺體驗上花了不少心思設計,獨家SCT專利的Aurabelt水冷頭,搭上400mm編織網水管,緊密結合了240鋁製冷排的AQUAFUSION散熱器本體,再搭配兩組SquA RGB星彩蝠(12cm)風扇,及時達到降溫效果,讓玩家能夠安心使用;更不用提的是水冷頭及風扇的外型,具備RGB燈效與鏡面導光條設計的Aurabelt水冷頭,搭配獨特微方框導光條設計的SquA RGB風扇,兩者皆支援各家主機板RGB同步燈效,讓主機週邊燈光更統一,效果肯定讚不絕口,如果你是要求效能與視覺效果兼顧的主流玩家的話,可以考慮選購此款散熱器! 廠商名稱: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1-989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3,0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技嘉 AORUS RGB M.2 NVMe SSD 256GB」散熱片版實測開箱,翱翔老鷹信仰PCIe 3.0 x4 RGB固態硬碟!
為讓自家的電競產品擴及到所有電腦元件,技嘉科技(GIGABYTE)推出了自家AORUS電競品牌之記憶體模組與固態硬碟(SSD)等產品,來為消費者打造出全技嘉品牌的桌機產品。以SSD產品為例,這款AORUS RGB M.2 NVMe SSD外型配備了鋁製散熱片,搭配AORUS老鷹Logo,並具備RGB燈效發光能力。與眾不同的是,當此SSD安裝到技嘉品牌的主機板時,不須再安裝額外散熱片,即可運作,且具有RGB燈效功能,若執行技嘉RGB Fusion軟體,便可改變SSD的燈效,再搭配其他電腦元件,即可透過燈效同步,譜出個人風格的電競主機。 AORUS RGB M.2 NVMe SSD 256GB的型號為GP-ASM2NE2256GTTDR,在規格方面,採用M.2 2280設計,搭配PCIe 3.0 x4、NVMe 1.3傳輸介面,256GB容量版本的循序讀寫效能可達到3,100 / 1,050 MB/s,而512GB的則可達到3480 / 2000MB/s。至於隨機存取方面,256GB具有240K / 180K IOPS,而512GB則具備440K / 360K IOPS。此外平均無故障時間達180萬小時,表現優越。 拆開散熱片之後,可以看到PCB上有3顆RGB LED,即是用來控制燈效之用。在主要元件方面,採用Phison PS5012-E12控制晶片,搭配共4顆Toshiba 3D TLC BiCS3快閃晶片 (每顆容量64GB),以及1顆SK Hynix DDR4 512MB緩衝記憶體IC,讓整體存取效能提升。官網亦提供SSD Toolbox軟體下載,檢視資訊、診斷、抹除,以及最佳化等功能。 實測256GB版本,CrystalDiskMark循序讀寫高達3103.6 / 1134.7 MB/s。至於AS SSD Benchmark的4K-64Thrd的隨機讀寫表現中,實測也有271.4K / 252.2K IOPS。上述表現都超越官方的數據標示。而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不同讀寫區塊的表現來看,16KB單位的讀寫即可衝上1.02 / 738.6 GB/s,256KB單位的讀寫即可飆到2.17 / 1 GB/s。大檔案的讀寫效能都可達到近 3GB/s與1GB/s。 再看HDTune Pro的連續讀寫測試方面,讀取速度平均可以維持1489.8MB/s,寫入速度則非常平穩,最高達804.8MB/s,平均值大約785MB/s。因此在長時間的讀寫之下,效能皆表現不錯。搭配電競電腦使用,也能擁有不錯的讀寫效能,讓系統載入,以及遊戲存取的速度提升,以幫助玩家們快人一步進入遊戲戰場,提早布局以贏得勝利! 目前AORUS RGB M.2 NVMe SSD主力會以512GB容量為主,未來不排除推出1TB的版本,以供技嘉粉絲們收藏。本產品提供5年保固,值得玩家們考慮選購。 ▼規格表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3,450 元 (512GB)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華碩AX6100 RT-AX92U 2台裝AiMesh網路系統開箱評測,建構Wi-Fi 6超高速無線連線環境
隨著Wi-Fi Alliance於2018年10月發表最新基於802.11ax技術的Wi-Fi 6之後,無線傳輸效能又再次往上提升。802.11ax (Wi-Fi 6)採用2.4與5GHz頻段,搭配高達160MHz的頻率,使其每條傳輸流的速率可以高達1000Mbit/s,同時向下相容於前幾代的802.11ac (Wi-Fi 5)、802.11n (Wi-Fi 4),以及802.11g、802.11b、802.11a等標準,因此被視為下世代的Wi-Fi主流。而為搶佔Wi-Fi 6 (11ax)的無線路由器市場,各廠商在2019年起,都有推出對應的產品。然而具備Mesh (網狀)技術的11ax路由器產品中,華碩近期推出的「AX6100 RT-92U 2台裝AiMesh Wi-Fi系統」,可說是絕佳的Wi-Fi 6產品代表之首,是目前市場上首款且唯一AX Mesh機種。 ▼表 802.11ac與802.11ax規格比一比 (摘自 National Semiconductor) 近年來由於Mesh網路系統當紅,不少廠商紛紛推出Mesh網路系統路由器,以兩台以上的組合包,提供用戶們在大面積的場域下,達到全面覆蓋的需求。以華碩在網通產品的規劃中,主要走兩個路線,一種是走時尚路線的「Lyra」系列,以亮色系外型為主,搭配簡易的設定介面,主攻智慧家庭市場。至於另一種則是走科技路線的「AiMesh」系列,產品以黑色造型為主,型號為RT-xxxx,主打高效能商用與消費級市場,另ROG的電競級路由器,則是主攻電競市場。 在11ax的產品規劃中,華碩目前主推ROG Rapture GT-AX11000、RT-AX88U,以及RT-AX92U AiMesh AX6100等三款路由器。本篇所要介紹的,就是RT-AX92U這款,採用2台裝的包裝設計,採用類似上古瑪雅紋路的概念,搭配可收合式的四天線,讓使用者好收納。此外,相較於其他大塊頭的Wi-Fi 6路由器而言,RT-AX92U顯得迷你許多,輕巧的四方形主體,搭配四邊採用菱形切邊設計,襯托出時尚又美觀的特色。 RT-AX92U包裝內一共提供2組路由器,可以依照場域的訊號狀況,分別放置在室內的寬敞空間處,讓2台路由器互相合作,並建構好網狀無線網路(Mesh Wi-Fi System),以便能讓整個室內環境的無線訊號都完整覆蓋到。用戶無論走到哪裡,Mesh網路系統會透過單一Wi-Fi名稱(SSID)的自動切換機制,自動連到距離最近且訊號最好的路由器,讓使用者都不用擔心會斷線,以享受到高品質的無線上網環境。 在外型方面,正面上方有ASUS Logo旁邊搭配類似上古瑪雅的紋路,四邊則是具備可彎曲收合式的四根天線,收納方便,再來前側提供各種指示燈,包括電源、WAN、LAN、2.4GHz Wi-Fi、5GHz Wi-Fi、5GHz Wi-Fi 2 (即11ax)等燈號,右側提供WPS鈕,以及USB 2.0埠與USB 3.0埠各一,可以安裝隨身碟或是行動硬碟來當成簡易檔案伺服器。在主機後側則有4組LAN、1組WAN (皆是GbE LAN)、電源插孔、電源鈕、重置鈕,讓用戶可以連接最多4台電腦,若是搭配AiMesh來連線,亦可透過有線網路回程,讓多台Router之間的無線網路傳輸更穩定、同時也能使用更多無線網路頻寬。 至於內部規格方面,RT-AX92U共內建6組天線(包含內部x2,外部x4),其中2.4GHz為2T2R設計、5GHz-1為2T2R,而5GHz-2則是4x4設計。裡面採用的是Broadcom BCM4906處理器(雙核心、1.8GHz),搭配256MB的快閃記憶體(存放韌體)與512MB的記憶體(開機運作使用),提供路由器充足的運算與存取空間。 在效能方面,RT-AX92U提供AX6100等級的傳輸速度(11n 256QAM的400Mbps +11ac的867Mbps +11ax 5GHz的4804Mbps = 6071Mbps),讓大檔案傳輸也能在幾秒內完成。此外主打的重點之一,就是其AiMesh技術不僅能與自家的RT-AX92U串在一起,更可向下相容與其他11ac路由器組成Mesh網路,因此若您有先前的11ac AiMesh路由器,也是能跟這次的11ax AiMesh路由器串起來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華碩產品在黑科技方面的展現。 接下來介紹華碩路由器的使用介面,基本上華碩自家的RT-xxxx系列路由器,都是使用同一種介面。左方是主選單,右邊則是細節設定內容,並可設定成繁體中文,加上有提供簡易設定,以及ASUS Router行動版本App可以輕鬆透過手機或平板來設定路由器,讓就算是新手也能快速設定完成。 首次設定時,只要利用網路線連接電腦和路由器,就可以開啟網頁瀏覽器來連接到router的Web設定頁面 (出廠值是連到 192.168.1.1,或是輸入 router.local 即可),設定好基本的項目之後,即可開始作用,後續只要連到 router.asus.com 然後登入管理者帳號(一般都是admin)之後,即可進入ASUS無線路由器的主畫面,以檢視與設定各項功能。一般主畫面都可以直接看到對外網路(WAN)的連線狀態、無線網路的安全層級/SSID名稱與授權方式、區域網路IP與LAN和WLAN的MAC位置,並可顯示出已連線的裝置(用戶)數,USB 3.0/2.0埠的連線裝置,以及AiMesh使用狀態。 在網頁使用介面中,各種路由器的必備細部設定皆應有盡有。值得注意的是,華碩路由器提供趨勢科技的防毒軟體,可以阻擋病毒、木馬與異常封包,以保護使用者上網安全。再加上AiProtection監護人控制以及隱私權防護系統,可保護隱私安全,並提供網路分級的安心上網環境。 再來是Game Boost,可以設定WTFast GPN(玩家私人網路)以進行路由優化來獲得高效路由路徑,或是設定LAN Boost來提升區網的傳輸品質與性能。至於USB相關應用,則可以在USB埠接上儲存裝置或印表機,來設定成個人或家庭專屬的檔案/FTP/多媒體/印表機/Mac備份伺服器,以便在家庭任一個角落使用這些資源,亦可透過Asus Ai Cloud手機App來透過網際網路存取這些資源,在外也能使用自己所打造的個人雲。此外更可連接4G數據機或手機,來進行網路分享,就算固網臨時斷線,也能使用。 在進階設定網路方面,像是IPv6、VPN(IPSec、PPTP、L2TP、OpenVPN)、IP管理(DHCP、DDNS、Port Forwarding)等,都一應俱全。LAN與WAN的設定部份也非常齊全,包含支援雙WAN (可一組設定固網,一組設定4G行動網路,以做為備援),以及虛擬伺服器等等。當然智慧流量管理以及流量分析功能,也可以協助管理者來分析與管理使用者的流量,來進行各種安全控管! 至於新的Alexa & IFTTT,則是可以透過簡單的語音指令來操控華碩路由器,不過這項功能目前僅限於部份歐美國家使用,且僅能支援英文,因此還是先改使用IFTTT (If this then that)吧!這個功能可以設定當符合某些條件下,就觸發一些事件。例如可以設定當你在玩遊戲時,路由器就自動開啟LAN Boost功能,或者是當你家小孩連上家裡路由器時,就送個Email/簡訊,或是打電話給你。只要按照說明頁來設定,即可輕鬆打造智慧家庭的網路使用環境! 至於其他設定功能,以及AiMesh的原理與相關設定,可參考,這裡不再贅述。 在路由器的各種設定項目中,值得注意的,就是無線網路方面的設定,第一個設定預設是啟動Smart Connect功能,此時2.4GHz與5GHz(甚至5GHz-2)頻段是採用相同SSID與密碼來設定,裝置端在連線時也會自動判別是哪種頻段而連線。至於5GHz-2頻段(Wi-Fi 6)則是當RT-AX92U單機使用時,這個頻段也能開放使用,要是您開啟多台Router來組成AiMesh網狀網路時,則5GHz-2這個頻段則是會預留給AiMesh使用,以做為內部專屬無線傳輸骨幹通道(Dedicated Wireless Backhaul,dwb),其SSID則會隱藏起來,並在後面加個dwb的字樣。 平常時AiMesh的Router與各Node之間,是透過5GHz-2 (802.11ax,Wi-Fi 6)的無線專屬通道來進行高速傳輸,讓資料能夠快速在各Node間遊走,這時候使用者透過2.4GHz或5GHz (802.11ac或802.11n)連線時,依然能夠享受到最快速的無線傳輸速度。當然您也可以將Smart Connect功能關閉,此時即可分別設定2.4GHz、5GHz、5GHz-2這三個頻段的不同SSID與密碼。以下就是對應的設定說明表。 ▼表 Smart Connect在單機或多機下的頻段設定畫面比較表 亦即,RT-AX92U單台使用時,在Wireless的設定中,5GHz-2這個頻段是可以自由使用的。若開啟AiMesh系統之後,路由器自定會將5GHz-2這個頻段設定為dwb (Dedicated Wireless Backhaul,專屬無線骨幹通道),並隱藏起來,以做為兩台或三台Router之間無線傳輸的高速公路之用。當然你也可以將支援11ax的裝置強行連入這個dwb的通道,以分食掉裡面的4804Mbps頻寬。以下的測試中會再詳細說明。 這次PCDIY!同樣以「跨室內區域」與「室內外延伸」的兩個場景,來進行測試RT-AX92U 2 Pack套裝組的效能。將RT-AX92U其中一台當成AiMesh Router,放在4F辦公室的座位旁邊,並將WAN埠連接到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40M)數據機,做為對外與辦公室整體的路由器主機。接下來,再將另一台RT-AX92U當成AiMesh Node,放在會議室靠外窗的地方,以進行兩種場景測試。 先說明這次的測試軟體,包含使用Speed Test來測試Internet (對外網際網路)的傳輸速度,這部份因受限於中華電信光世代的頻寬,因此下列的效能實測不會超過100Mbps與40Mbps。接著測試Intranet(對內網路)的傳輸速度,我們透過FTP Cake來下載區網內的一個2.0GB的檔案(Ubuntu 19.04 x64的官方ISO檔案),必要時還會加測一個下載6.53GB的檔案(Windows 10 1903 x86+x64的官方ISO檔案),來測試下載時間與平均傳輸速度。至於手機則是使用Samsung Galaxy S10+ (目前唯一支援Wi-Fi 6標準的手機)測試。 第一部份的「跨室內區域」測試,主要分成:(A)筆者辦公室座位區,距離Router約1公尺,此時使用手機來連到RT-AX92U Router上,並以各種頻段(2.4GHz、5GHz與5GHz-2)來進行測試,在這個情況下,效能表現是5GHz-2 > 5GHz > 2.4GHz。 再來移動到(B)處,也就是門口處,此時距離RT-AX92U Router大約8公尺,這時候也以各種頻段來進行測試。整體效能稍比在(A)處慢一些,至於2.4GHz傳輸6.53GB大檔案實在太慢,因此就不進行測試。效能表現一樣是5GHz-2 > 5GHz > 2.4GHz。 再來移動到(C)處,也就是靠近RT-AX92U Node大約1公尺處,此時手機會連到這台Node,這時候也透過三種頻段來測試效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5GHz 11ax部份因為本身做為Router與Node之間的無線Backhaul,因此當手機也以11ax模式連入時,會造成效率降低,使其測試成績不如單純以5GHz 11ac模式來連接時還要好。效能表現變成是5GHz (11ax) > 5GHz-2 (11ac) > 2.4GHz。 最後再動身移到(B+)處,此時手機連到的是RT-AX92U Node上,距離大約5公尺,然後使用三個頻段來連線測試,整體成績稍比在(C)處還差一些。效能表現一樣是5GHz (11ax) > 5GHz-2 (11ac) > 2.4GHz。 接下來,第二部份的「室內外延伸」測試,則是出外連線,以測試RT-AX92U Node的穿牆效果,以及Backhaul的資料載運實力。先從(D)處開始,也就是在1F室外,離RT-AX92U Node大約20公尺。此時同樣以手機分別以三個頻段來測試。發現在5GHz 1ax時,反而傳輸速度比(C)的狀況還好一些,而5GHz 11ac的傳輸效能就降到16MB/s,此時傳輸2.0GB的檔案需要花到2分鐘以上,但整體表現卻是比5GHz 11ax的模式好很多! 至於移動到(E)處,也就是1F室外下的馬路另一端,離RT-AX92U Node大約30公尺。此時同樣以手機分別以三個頻段來測試。這時候,2.4GHz連線速度降到非常慢,而5GHz還是擁有不錯的成績,在室外的馬路另一邊還能下載2GB容量的檔案並在3分鐘內完成,而5GHz 11ax傳輸也不錯,3分半即可搞定。 以上(D)和(E)的效能表現,一樣是5GHz (11ax) > 5GHz-2 (11ac) > 2.4GHz。透過上述的結果可以發現,當您連到AiMesh Node時,最好還是使用11ac模式,來取代11ax模式(因為會搶食Backhaul的頻寬)。 以下就是本次測試的數據表。 ▼表 本次測試的RT-AX92U擺設地點,與使用各頻段的各種測試數據 (紅字代表最佳效能) 整體測試下來,可得知當今Wi-Fi 6 (11ax)的Router,覆蓋面積更廣,傳輸效率更高。以單台Router連接時,可以擁有比Wi-Fi 5 (11ac)快將近40%的效能。若因為室內空間大,需要多台Router組成Mesh網路環境時,就可以選擇這次的華碩RT-AX92U 2台裝的產品,其可應用11ax的快速傳輸優勢,來建立Mesh網狀網路所需要的超高速專屬骨幹 (4804Mbps),讓無線訊號覆蓋的地方,都能享有在11ac或11n模式下的超高速傳輸效果。 若您有Wi-Fi 6 (11ax)的裝置(例如筆電或手機),在單Router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以11ax的頻段來連線,充分享有最高速度的傳輸效果。若在多Router的情況下,由於RT-AX92U的5GHz-2頻段自定用來當成骨幹,因此有外來的11ax裝置連線時,自然會有些頻寬會分食掉,使得各Mesh節點之間的傳輸效率下降,建議還是以11ac模式來連線,以達到多人同時擁有高速傳輸的需求。若您真的需要在Mesh環境下完全獨享11ax的超高速4804Mbps頻寬,那麼還可以選擇旗艦級的,其提供兩組11ax的5GHz頻段(1個頻段對外使用,另1個頻段為內部骨幹),可以滿足這類使用者的需求。 整體而言,華碩RT-AX92U 2 Pack無線網路組合,可以幫助超大室內空間提供完整的無線訊號覆蓋,且只要2台11ax規格的路由器,即可取代傳統3台11ac的路由器,加上其AiMesh系統也能相容於先前的11ac路由器,讓無線訊號覆蓋範圍更廣,以達到何時何地都能快速傳輸,GB等級的大檔案傳輸也能快速秒殺,值得商用辦公室與高階玩家們選購使用。 產品型號:RT-AX92U (2台套裝組合包) 產品等級:AX6100 (400Mbps + 867Mbps + 4804Mbps) 主處理器:Broadcom BCM4906 1.8GHz, 2 cores 記憶儲存:256MB Flash+512MB RAM 按鈕設計:重置鈕、WPS鈕、開關鈕 指示燈號:電源、WAN、LAN、2.4GHz Wi-Fi、5GHz Wi-Fi、5GHz Wi-Fi 2 (由右至左) 連接孔位:GbE WAN埠 x4 + GbE LAN埠x4,另有USB 3.0、USB 2.0埠各一 無線網路:支援11n 256QAM (400Mbps)、11ac (867Mbps)、5GHz 11ax (4804Mbps) 天線設計:內建x6 (內部x2,外部x4) – 2.4GHz 2x2,5GHz-1 2x2,5GHz-2 4x4 覆蓋範圍:高達150坪全屋覆蓋 大小尺寸:15.5 x 15.5 x 5.26 mm (不包含天線高度) 官方保固:3年保固 故障直接換新,0800全省免費到府收送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13,990元 (2台裝)
-
輕量外型、旗艦級效能!全新ROG Zephyrus S GX502更輕更小更強悍
華碩旗下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不斷以突破自我、沒有極限為目標,自推出Zephyrus「西風之神」電競筆電後,便不斷在該系列筆電上推陳出新,創造新巔峰。這次伴隨著Intel推出最新的Core-i9行動版處理器,西風之神再度有了新突破,ROG推出全新一代西風之神Zephyrus S GX502(下稱GX502),除了外觀上突破Zephyrus GX501機身大小以及外觀設計概念以外,也為了因應玩家有商務上的需求,因此外型較以往的西風之神電競筆電低調的多,但內部的硬體規格給得很頂級,GeForce RTX 2070顯示卡加上32GB記憶體和1TB SSD,不管玩家是要用來打Game還是工作,都能輕鬆滿足需求。 小編在GX502上市後不久就收到筆電,這次的硬體規格太好,加上外型上的新設計讓小編一直很期待這款新西風之神的到來,馬上就來幫大家開箱囉! GX502這次因應Intel九代i9處理器和NVIDIA RTX顯示卡的規格,將GX502從裡到外重新調校了一番。GX502機身重量僅2kg、厚度則是只有18.9mm,這樣的機身甚至已經快接近商務筆電的輕薄度,GX502 比典型的 15 吋筆電薄 25%、輕 42%,這主要都得歸功於這次機殼採用鋁鎂合金打造,不只比一般單純使用鋁金屬的筆電還要輕,但卻同時也保有日常所需的強度和耐用性。 先來看看上蓋部分,GX502筆電依然維持西風之神系列象徵性地位的雙刀流髮絲紋設計元素,不過GX502相較於GX501的設計概念,顯得更加低調許多,髮絲紋的高階精品設計質感還是不可少的,對於商務人士來說,髮絲紋設計即是精品質感。配色上全機雖然都是「黑色」,但設計師打造出不同層次的黑,GX502遠看和近看所呈現的線條都不同,著名的ROG信仰之眼也從原先GX501未開機時即為紅色、改成開機後才會有紅光的低調銀色信仰之眼。 螢幕的部分這次搭載15.6吋FHD IPS面板,螢幕更新率為144Hz,最高規可支援到240Hz,反應時間為3ms,並且支援G-Sync技術。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加上正面並未設置前置攝影鏡頭,使得螢幕的沉浸體驗非常不錯,對於電競玩家來說,都可說是當前主流的高階旗艦等級的流暢體驗。 另外,為了準確顯示螢幕色彩,並且因應商務人士或影像處理工作者所需,這次GX502也具備100% sRGB色域表現,並且獲得Pantone校色認證,能為專業人士提供準確的色彩呈現。若商務人士有需要使用前置鏡頭的話,也可選購外接的FHD攝影機提供1080p@60Hz的穩定輸出,比起常見的筆電前置鏡頭更清晰、更流暢。 鍵盤的部分,按鍵本身的敲擊手感不錯,採用的是背光的孤島式按鍵,具備N鍵防衝突功能,同時每一顆按鍵都可自訂RGB燈效,並且支援Aura Sync效果。觸控板移至鍵盤下方,並在鍵盤右側放上文書常用的Fn鍵和PageUp、PageDown等按鍵,鍵盤左上方則是有獨立的多媒體鍵和對應Armoury Crate軟體的獨立按鍵,GX502也採用新的軟觸感噴漆覆蓋置腕區,讓C面減少指紋沾染的可能,讓筆電C面鍵盤整體的配置顯得更加乾淨。機構方面,GX502除了前文所說的鋁鎂合金材質以外,C面部份採用較堅固的蜂巢式架構,讓鋁鎂機殼在提供輕薄度的優點下,也能維持堅固的耐用性。 觸控板面積相較於上一代GX501提升不少,使得整體的操作得以更加流暢。 電競筆電的散熱是影響效能表現的關鍵,GX502除了採用西風之神系列的獨家AAS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開啟額外通風口使氣流增加22%以外,內部也使用多達六跟熱導管,以及四組散熱片共計多達205個散熱鰭片的輔助,強化整體的散熱能力,並藉由兩組風扇扇葉數達83片的雙風扇設計,強化整體的散熱效率,進一步讓GX502可以維持穩定的效能表現。 硬體規格效能部分,GX502搭載Intel Core i7-8850H處理器,採6C/12T配置,基礎時脈2.6GHz。顯示卡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2070標準版,同時記憶體部分搭載32GB DDR4-2666MHz,搭配1TB的M.2 NVMe PCIe 3.0 SSD,最大話滿足玩家和商務人士的需求。 硬碟部分搭載M.2 NVMe PCIe 3.0 1TB SSD,並且支援RAID 0模式。 電池續航力方面,電競筆電的電池續航力一向是為外人詬病的缺點,一般筆電若是搭載G-Sync模式的話能提供強力效能、但犧牲續航力;若是搭載Optimus模式的話則是以犧牲效能的前提下提高續航表現,但這次ROG利用獨特的GPU-Switch技術,讓GX502可以自動根據當前工作環境切換G-Sync模式和Optimus模式,進而提高整體的電池續航力,官方數據最高可達到8小時續航。 小編找了當前多款熱門遊戲包含《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極地戰嚎 破曉》、《全境封鎖2》以及《虹彩六號》作為標準,所有遊戲畫質都調整至最高畫質,實際利用內建跑分進行測試,將GX502的實際遊戲FPS表現量化給玩家們參考。另外,《古墓奇兵暗影》也有另外以最高畫質下進行輕度即時光線追蹤效果的FPS測試。 GX502搭載ROG Armoury Crate軟體,可以在軟體中查看各項筆電目前的基本資訊,包含像是CPU頻率、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使用狀況、負載等等,或是風扇的轉速和顯示卡頻率、負載等資訊,並且提供多種預設的系統模式,方便玩家隨時針對不同需求快速切換。 除了基本的設定以外,Armoury Crate也提供應用商店和焦點新聞的頁面,讓玩家可以另外下載其他軟體使用和隨時更新ASUS、ROG相關新聞。 整體來說,ROG Zephyrus S GX502成功突破ROG自我的極限,GX502外型上使用窄邊框設計後使得整體的視覺效果更加優秀,再加上採用鋁鎂合金和蜂巢式架構設計後,讓GX502即使機身縮小、但機殼強度不減,同時在外型上的設計「遠看低調、近看奇妙」,也給人隱藏版的低調霸氣感。內裝上,這次搭配Intel第九代新處理器和RTX 2070標準版顯示卡後,GX502如虎添翼,效能大幅強化,再搭配內部的軟體輔助,使得GX502達到工作、遊戲兩相宜的西風之神新巔峰。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