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第二代Ryzen強勢登場,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性能實測

文.圖/Bisheng 2018-04-19 21:00:00

2017年對AMD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自第一季起陸續推出Ryzen系列處理器,成功為帶來玩家久違的驚艷感。與宿敵Intel產品相比,Ryzen挾實體核心數量優勢,展現出色的運算性能表現,更沒有過往為人所詬病耗電量、溫度等問題。這促使Intel也趕緊釋出牛肉,為第八代Core系列處理器產品增加2個實體核心,與Ryzen重啟殊死戰,以確保先前打下來的市場。相隔一年,AMD如期推出第二代Ryzen產品,有何等變化讓我們來窺探之。

延伸閱讀

(01)二代Ryzen旋風即將揭起,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開箱


規律週期性更新,2018年排定多款產品即將推出

在此之前,AMD所推出一系列Ryzen處理器,包含主流性能平台Ryzen 7/5/3、HEDT(High-End Desktop)旗艦平台Ryzen Threadripper,都是植基於Zen處理器架構設計。進入2018年之後,2月份首先推出了傳聞許久的Ryzen APU,除了內建整合Radeon Vega Graphics繪圖顯示單元,這更也是第二代Ryzen所採用Zen+架構的前哨戰。

AMD對於第二代Ryzen產品,免不了有幾個特別訴求重點,但為之關鍵的仍然是核心數量。AMD認為過去10年以來,Intel旗下Core系列主流桌上型處理器,都是維持著至多4核心設計。在講求多工作業應用的今日,這已經不再能夠滿足各式運算所需,因此AMD賦予Ryzen系列8、6、4核心配置組合,藉由更多核心所帶來的運算性能和Intel相抗衡。

AMD今年度的產品推出規劃,簡單而言就是去年度產品推陳出新。


Ryzen對於主流市場最大撼動力,是帶來實體八核心與出色的性能、功耗、溫度表現。


AMD對於第二代Ryzen處理器規劃,維持既有Ryzen 7/5/3系列分級,其中價位相對較低的Ryzen 5/3系列部分,現在還有Ryzen APU協助滿足市場需求。Ryzen APU內建整合Radeon Vege Graphics,其性能表現是有目共睹。由於上網、文書等輕量應用主機,並未裝配獨立顯示卡的機率相對比較高,Ryzen APU是為進一步分食低價位市場的關鍵動力。

圖左Ryzen 7 2700X、圖右Ryzen 5 2600X。


第二代Ryzen處理器腳位仍採用AM4插槽,新舊產品具有互換相容性。


而在產品型號命名規則部分,AMD並未做出繁雜的調整,維持既有系列名稱冠上數字。數字第一碼即為世代識別,例如Ryzen 5 1600和Ryzen 5 2600兩相比較是很容易分辨,而型號後綴X代表具備XFR(Extended Frequency Range,擴展頻率範圍)超頻彈性,至於現在所看到後綴G是包含Radeon Vega Graphics內顯的Ryzen APU。

首波開賣第二代Ryzen處理只有4款,Ryzne 7與Ryzen 5系列各有2款。


此外,Ryzen 7/5/3系列規格配置原則一切如舊,AMD暫時並未更動核心數量配置。畢竟是Intel受到來自Ryzen的挑戰壓力,去年即刻為第八代Core處理器增加2個實體核心,Core i7/i5都是6核心而Core i3也升等成4核心。由於Ryzen 7仍以8核心占上風,反而是Intel急著有新動作,外傳將會加碼推出8核心產品來應戰。

第二代Ryzen處理器編成方面,Ryzen 7 2700X是為當前的旗艦,而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Ryzen 5 2600等3款,都是直接銜接第一代同級產品。即便加上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整個第二代Ryzen家族目前不過6款產品而已,不像第一代Ryzen即多達9款。

第二代Ryzen處理器布局,理應當也會有Ryzen 3系列,將在稍後推出。


AMD為Ryzen規劃了Wraith系列散熱解決方案,這次以Wraith Max當設計基礎,加入RGB LED燈效新推出Wraith Prism (LED)供消費者選購。另一方面,AMD改變先前特定版本並未提供散熱器的作法,
將Wraith Prism (LED)列為Ryzen 7 2700X的標準配件,至於Ryzen 5 2600X是提供Wraith Spire,讓一般玩家無須另外購置。

Ryzen 7 2700X附屬散熱器Wraith Prism (LED)實際發光效果。


對AMD而言,如何讓Ryzen處理器在台灣的零售市場價格更為合理,我們認為這比關注產品數量是否會再增加,要來得實際且有感許多。撰稿期間,台灣零售通路已經展開預購活動,參考價格如下列。大致上看來,AMD與代理商之間是有達成新的默契,單純以匯率來看已經壓低到1:34元左右,玩家應該不會再有太多怨念。

第二代Ryzen參考價格資訊
Ryzen 7 2700X:32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716元、台灣預購參考價格11,050元
Ryzen 7 2700:29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8,830元、台灣預購參考價格10,250元
Ryzen 5 2600X:22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763元、台灣預購參考價格7,560元
Ryzen 5 2600:19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877元、台灣預購參考價格6,700元


處理器功能性改版提升,強調性能、功耗、溫度均衡

第二代Ryzen處理器代號Pinnacle Ridge,是植基於Zen+架構設計,這屬於先前Zen的強化提升版本。AMD強調大幅度改善了延遲現象,其中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指令週期)增進了3%,而內建的L1/L2/L3快取記憶體,延遲縮短13~34%不等幅度。包含記憶體延遲也有11%進步,而且新增支援DDR4-2933時脈組態,這同樣符合JEDEC規範。

Zen+架構重點訴求在於各記憶體相關環節的延遲縮短相當幅度。


除此之外,改透過12LP(Leading Performance)製程生產,相較於第一代產品採用的14nm FinFET製程微縮些許,帶來了時脈往上提升、功耗控制等連帶好處。AMD表示,在以250MHz為一調整階級的條件下,第二代Ryzen處理器時脈最高可上看4.35GHz,而所有核心(All Core)運作模式則是在4.2GHz左右。

製程演進使得運作時脈得以往上提升,官方指出達到4.35GHz猶如一小塊蛋糕。


除此之外,第二代Ryzen的消耗功率表現也有所提升,官方提及與第一代產品相較下,節省效益最高可達11%。在這12nm製程協助之下,即便維持和第一代Ryzen相同TDP設定,性能表現方面至多能有16%幅度提升。不過得留意,Ryzen 7 2700X的TDP拉高到105W,反觀第一代產品最高設置僅95W,看來AMD是有意壓榨出極限。

製程演進的另一個優點,是消耗功率能夠往下降低。


在核心技術功能設計SenseMI Technology部分,第一代Ryzen具備Precision Boost功能,設計支援3個或以上線程全核心提升(All Core),與2個或更少線程精確提升(Precision Boost),其時脈提升基準為25MHz。用意是視實際運作核心數量,在溫度、電流等限制之間,取得一個發揮性能的最佳平衡點。

第二代Ryzen核心設計訴求功能性,包含Precision Boost 2與Extended Frequency Range 2。


而第二代Ryzen配備版本升級為Precision Boost 2,時脈調整每階級仍然是25MHz,但是AMD宣稱新導入更智慧的演算法。在熱量與供電量限制下,極盡可能讓所有核心得以較佳時脈運作,以期真實軟體應用的性能更好,這和Intel Speed Shift有些雷同處,旨在釋放更多處理器運算性能。

Precision Boost 2時脈變動示意圖。


另一重點技術功能是Extended Frequency Range 2,AMD宣稱就像Precision Boost 2一樣,所有實體核心與執行緒皆能作用。當你裝備比原廠更好的散熱器,將能在遇到散熱限制問題之前,維持較長的高時脈運算時間。AMD指出前述技術功能,能夠在耗電量、熱量均衡的狀態下,盡可能以最佳時脈釋放更高性能。

Extended Frequency Range 2強調在合適散熱條件下,得以帶來更高性能表現。



晶片異動相對微乎其微,重頭戲尚未明朗

AMD推出二代Ryzen處理器之餘,也規劃了X470這款新晶片組,接替X370成為主流性能平台裡的高階代表。當然了,如果預算或說採購標的並非這等級,短時間內只能選擇特價出清的X370,或者前一代中低價位選擇B350或A320。

片面來看,X470與X370的規格配置是如出一轍,AMD仍然並未導入PCIe 3.0通道,只提供PCIe 2.0共計8條給予非高速裝置運用。其各式磁碟、I/O部分,SATA 6Gb/s基本上還是4組,加計無用武之地SATA Express的那4組資源,主機板廠最大化配置是得以提供8組連接埠。

第二代Ryzen處理器可用晶片組規格配置表。


而USB配置也是依舊,至多可配置為USB 3.1 Gen 2共2組、USB 3.1 Gen 1共6組、USB 2.0共6組,實際可用數量、形式視主機板配置而定。另外,AMD註記了記憶體支援事宜,想達到原生DDR-2933時脈組態,主機板的印刷電路板建議為6層製品,Single Ranks模式2或4支模組皆可達成時脈標的。至於到底是否會推出Z490,又會是在何時?這點拭目以待!

第二代Ryzen記憶體控制器新增支援DDR4-2933時脈組態。


X470搭配二代Ryzen處理器,有StoreMI這個新功能值得一提,簡要來說是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相似作用功能,AMD將之稱為智慧儲存分層軟體。當電腦系統中同時存在固態硬碟與硬碟,得以選擇透過StoreMI建立虛擬磁碟,讓常用文件搬遷存放在速度較快的裝置上。

StoreMI包含系統記憶體都得以運用之。


AMD連帶提到,StoreMI可支援硬碟、SATA/PCIe NVMe介面固態硬碟、3D XPoint,甚至是最多2GB容量的系統主記憶體,都可以整合進StoreMI技術功能應用之中。這立意良好而且又是免費開放使用,然而就目前的固態硬碟單價而言,能吸引到多少消費者產生興趣,恐怕還是個大問號。

只不過說穿了,StoreMI其實是從Enmotus FuzeDrive變裝而來,X399、X370、B350等晶片組,都能自費19.99美元購得FuzeDrive使用授權。而對於X470,AMD將之打包命名為StoreMI,並且免費提供給消費者下載使用。

StoreMI架構示意圖。



性能表現如實提升不等幅度,維功耗與溫度隨之增加

性能實測體驗,依據AMD所提供樣品來組建平台,主角為Ryzen 7 2700X與Ryzen 5 2600X兩款新處理器,另外取Ryzen 7 1800X、Ryzen 5 1600X、Intel Core i7-8700K來當比較組,可惜一時間沒有Core i5-8600K得以和Ryzen 5相較。而G.Skill Sniper X記憶體模組部分,我們一律啟用XMP DDR4-3400時脈組態,以此為基準進行測試。

CPU-Z偵測資訊:Ryzen 7 2700X。


CPU-Z偵測資訊:Ryzen 5 2600X。


測試平台配備
處理器:AMD Ryzen 7 2700X/1800X、AMD Ryzen 5 2600X/1600X、Intel Core i7-8700K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Asus ROG Maximus X Formula
記憶體:G.Skill Sniper XF4-3400C16D-16GSXW(XMP DDR4-3400、8GB x 2)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M9Pe(G)512GB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HCG850 Gold JP)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版64bit

在Sandra所呈現最為基本的算術處理器與多媒體處理器性能部分,Ryzen 7 2700X表現確實更勝於第一代旗艦Ryzen 7 1800X,和主要競爭目標Core i7-8700K相較,多線程方面以更多實體核心的優勢展現壓制力,Ryzen 5 2600X與Ryzen 5 1600X相較之下也是有所提升。基於架構設計差異因素,算術處理器單線程是Core i7-8700K占有優勢,畢竟其時脈也高於Ryzen不少,只不過多媒體處理器單線程這優勢不再。






至於加密解密、財務分析、的科學分析、影像處理等面向運算表現,Ryzen在加密解密部分是有相當的壓制力,即便單線程模式亦然。而財務分單線程看來是Core i7-8700K勝出,惟Ryzen 7 2700X在多線程模式可是領先相當幅度,的科學分析整體而言Ryzen是不如對手,Core i7-8700K無論多或單線程都較Ryzen 7 2700X高出許多。









Cinebench可謂Ryzen一戰成名的測試軟體,即便Core i7-8700K從前代4核心升級為6核心,多核心仍然遠遠不及Ryzen 7 2700X,其表現只贏過Ryzen 5 2600X一些幅度而已。當然了,在單核心與OpenGL模式下,Core i7-8700K表現還是比較吃香。POV-Ray測試結果相仿,多核心模式Ryzen 7 2700X大勝,單核心模式則是Core i7-8700K勝卷在握。



X265 HD Benchmark和HandBreake影片轉檔,HandBreake我們是取HEVC、4K解析度、59.94FPS格式影片當範本,轉壓成H.264編碼、Full HD解析度。在這個多核心處理器能展現優勢的試驗,Ryzen 7 2700X無論測試或真實轉檔都穩穩超越Core i7-8700K,後者表現落是在Ryzen 7與Ryzen 5之間。



7-Zip與WinRAR這兩款常見資料壓、解壓縮軟體,所內建跑分功能只是附屬品,因此精確度比較難以說個準。以致於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在壓縮評等部分,反而未必有前一代產品好,但是就整體而言仍然有相當幅度提升。而Ryzen 7 2700X對上Core i7-8700K,7-Zip壓縮評比是稍微落後,而在WinRAR更被遠遠甩開。



以Performancd Test進行整體性測試,Ryzen 7 2700X僅有CPU Mark項目勝出,Memory Mark和3D Graphics Mark都是Core i7-8700K表現較佳,尤其這兩個項目的差距更是顯著。PCMark也呈現相似的傾向,Core i7-8700K各項目表現皆超越Ryzen 7 2700X相當幅度,這樣的結果和基準測試大不同。



接著來簡單聊聊耗電量與溫度,這次測試AMD處理器統一使用Wraith Prism (LED)散熱器,Intel則是XTS100H這款原廠單獨銷售產品。第二代Ryzen固然採用了新製程,但是同時間也拉高時脈設定,因此是有些相互抵銷的傾向。燒機試驗時平台耗電量比第一代產品略高些許,包含未以圖表呈現的溫度部分,同樣比第一代產品高出5~10 °C左右(溫度範圍區間81~88 °C)。就第二代Ryzen性能表現而言,這樣的代價是合理可接受的,與Core i7相比之下亦然。


遊戲性能也是AMD強調重點,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的Score和Graphics score兩個項目,Ryzen 7 2700X和Core i7-8700K算是在伯仲之間,但是Physics score明顯由Ryzen 7 2700X勝出。而Time Spy(DirectX 12)結果相仿,就整體結果而言,還是可以說Ryzen 7 2700X會稍微吃香一些。



真實遊戲取Ashes of the Singularity(DirectX 12模式)和Far Cry 5的數據當代表組,設置條件為次高貼圖品質、1920 x 1080解析度,所得結果顯示Core i7-8700K更有助於提升畫面流暢度,在這兩款遊戲的平均幀數都比Ryzen 7 2700X多出5~9幀。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兩者,相較於前一代產品還是小有提升。



總和而言,第二代Ryzen在性能、溫度、工耗等面向,和初代產品一樣有令人滿意的表現,至於兩代產品的性能差異是否很有感,這點見仁見智因此就不細究之。儘管兩代產品包含腳位與晶片組都相容,由於同級產品改朝換代就升級向是不大必要的舉動,因此會比較適合將大幅度升級配備的消費族群,相信第二代Ryzen處理器也會讓你感到滿意。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