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邁向家用10GbE網路,洋垃圾Intel 10GbE網路卡X540T1玩家實戰!
文.圖/galaxylee@TPUSER 2016-11-17 00:00:00前陣子特別訂購的QNAP 10GbE網卡也到貨了,站長心裡想:「還差兩項周邊,就可以實現家用10GbE網路了呀~~!!!」。這一切要回溯到三年前了。
站長三年前重新建置家裡的網路基礎環境,是以一台HP 1810-24G(J9803A)擔任主要的L2 Switch,這台支援802.2ad(Link aggregation),站長還特別準備了4個GbE Port分別給NAS以及PC使用,讓NAS可同時連接兩條Cat6網路線,站長用的電腦也特別加裝了Intel 雙Port網卡,並同樣連接兩條Cat6網路線。雖然在PC、NAS、Switch上都啟動了Link aggregation,但效果卻不理想,站長的電腦仍舊只能跑到1Gbps,無法更快。然後時間匆匆三年過去了。
這段期間內10G L2 Switch價格也開始下降,偏偏家裡的電器櫃尺寸無法擺下19吋機架長度的10G Switch,所以站長一直觀察專做SME網通設備的大廠,希望他們有將10G Switch縮小化的商品計畫,但等了三年仍沒消息。反而是最近才赫然發現CISCO竟然有推出體積較小的10G Switch(不是掛Linksys牌子),隸屬「3560-CX」系列,但整個系列只有最高階的「C3560CX-8XPD-S」才擁有兩個10G/5G/2.5G NBASE-T(RJ45) Port與兩個10G SFP+ Port。由於找遍了坊間就只有這款10G Switch體積夠小,而且還是無風扇設計,同時支援六個PoE GbE Port,的確滿適合家庭使用,所以站長就下單訂購了一台正港的CISCO Catalyst C3560CX-8XPD-S ,在等待交期的一個月內便陸續添購了NAS與電腦使用的10G網卡。

站長買了一張QNAP推出的NAS專用10G網卡(LAN-10G1T-D)。
這張LAN-10G1T-D網卡採用了以色列公司(Tehuti)的TN4010控制器,以及Marvell公司的88X3110-BPB2 PHY transceiver,所以網卡上最大顆的反而不是控制器,而是PHY transceiver。這次安裝的QNAP 10G網卡需要使用PCIe 2.0×4運作,而家裡使用的QNAP TS-563也正好在網卡相容清單上。站長將10G網卡安裝妥當後,重新開機系統便順利偵測到10G網卡。由於NAS有好一陣子沒更新韌體了,系統便提醒站長有新版的韌體。站長就把TS-563升級到4.2.2 build 20160901,沒想到這是錯誤的開始。
以TS-563為例,當使用RAID-5時,安裝五顆硬碟只需扣掉一顆硬碟的空間,所以還有四顆硬碟空間可使用,像站長使用了Seagate的6TB NAS硬碟,就可以有6TBx4=24TB的空間。如果使用RAID-6,雖然可承受兩顆硬碟同時故障,但相對的可用硬碟數也只剩下三顆,也就是6TBx3=18TB。站長當時想不會運氣那麼差吧,連續遇上兩顆硬碟故障,但「莫非定律」總是在我們措手不及時發生的,在重建半小時之後,站長收到了TS-563寄來的新的告警信,通知第四槽(Tray-4)的硬碟無法存取…

所以當站長看到NAS的RAID-5在一瞬間,資料就灰飛煙滅時,百感交集呀。站長的朋友曾提過,他覺得導入了RAID之後,資料毀損的機率其實變高了。站長當下的感想是,如果是RAID-5時,還真的是高了點(苦笑)。站長幾年前曾用過一款QNAP的SS-453 Pro,是少數僅支援2.5吋硬碟的4槽機種。有一陣子SS-453 Pro經常回報某一槽的硬碟找不到,當時陸續換了好幾顆2.5吋硬碟,但每顆換下來的硬碟,拿到別的電腦去檢查卻又一切正常。一直到QNAP釋出新版韌體後,才結束這場誤判的鬧劇。站長回憶起這案例,覺得硬碟本身故障的可行性不大,說不定又是NAS本身的問題。
即使同時掛掉了兩顆硬碟,但當下站長也無法肯定是TS-563的問題。站長隔日買了兩顆全新的Seagate 6TB NAS硬碟,重新建立新的RAID-5環境。果不其然,在建立RAID-5時,第五槽、第四槽又陸續傳出硬碟找不到的問題,此時站長只好直接電洽QNAP的客服專線了。

原本站長還以為送到台北市的某個維修據點就好,後來才知道必須送到「基隆市七堵區工建北路22號4樓」,當下聽到時還真的頗傻眼。本來站長還想親送的,看到地址遠在七堵只好乖乖通知黑貓快遞到府取貨。此外,NAS還不能直接寄回去呢,必須先填寫一張障礙報修單給客服中心,他們收到後會再提供維修單號(RMA/DOA NO.)。寄送時必須要附上維修單號才會受理。好在站長當天休假,有空跟QNAP耗下去,不然在一般上班時間,光要讓客服人員遠端登入電腦來診斷NAS就辦不到了。
站長後來也查了一下另一間大廠Synology的報修情況,Synology在臺北也沒有維修站可以讓客戶直接抱NAS去送修。這兩間大廠的作法都比較像商用設備的維修方式,使用者(企業客戶)可透過經銷商或是SI(系統整合商)報修,經銷商或是SI從客戶那邊將NAS攜回後,先進行初步的診斷,如果還是無法解決,就代替使用者跟原廠客服中心溝通,必要時將NAS寄還回去。
客服人員說TS-563送修時,硬碟不用附上,站長就只將NAS空機寄回,當然已先將10G網卡取下。TS-563寄回去檢測期間,站長開始找尋接替的機種。因為當時不知道QNAP會何時才將NAS修好寄回來,同時站長也對TS-563採用的AMD平台SATA穩定性打了個問號。在使用TS-563之前,先後採用了TS-509 Pro、TS-459 ProII與TS-470 Pro,這三台Intel平台的NAS在服役期間都沒發生過硬碟連續故障的問題。新的NAS必須要具備一項功能才行,就是能夠安裝QNAP的10G網卡。找來找去,QNAP在五槽機種上沒有Intel平台的機種,六槽的機種會配置雙風扇,站長擔心噪音的問題,因此先考慮四槽機種。站長同時也參考Synology的NAS機種,發現他們的NAS不太能自行安裝10G網卡,不然就是只有高階機種有內建SFP+光纖接頭,只好作罷。

QNAP的維修速度非常快,不到一個禮拜就將TS-563寄回來,維修單上註明了有更換第四槽、五槽的零件,所以這次的RAID-5全毀事件真的是硬體造成的。但在安裝10G網卡前、升級韌體前,TS-563都正常運作了好一陣子,為何升版韌體就觸發了硬體障礙呢?或許是巧合,但原因已不可考了。
TVS-471原本安裝四顆6TB的Seagate NAS HDD,當時剛好PChome有一波Seagate 8TB NAS HDD特價,站長為了提高NAS容量,就一口氣將TVS-471升級成四顆8TB硬碟,沒想到這卻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這項歷史教訓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淡忘了,站長在TVS-471上原本安裝了四顆Seagate 6TB NAS硬碟,看到8TB NAS硬碟在特價,就一口氣買了四顆。QNAP的NAS在硬碟擴充容量這方面做得不錯,站長陸續以擴容方式將四顆8TB NAS硬碟換上。但這時候卻發現一個問題。怎麼TVS-471的運轉聲音比之前更大聲?那陣子遇上秋老虎,氣溫升高不少,站長以為是風扇轉速過高造成的,在系統調整了好一陣子,發現其實音量不是來自於風扇,而是硬碟…。

但剩下的兩顆8TB 7200RPM硬碟還是會產生惱人的馬達轉速噪音,為避免錢花太兇,站長只好將原本的Seagate 6TB NAS硬碟再換上去。由於QNAP的硬碟擴容或是重建無法接受比8TB更小容量的6TB硬碟,考量第二組RAID-1還沒裝資料,乾脆整個打掉重組RAID-1了。重新整理後的TVS-471等於有兩組不同轉速的RAID-1。即使是5400轉硬碟,傳輸速度仍舊比1Gbps要快,所以這並不影響站長朝10G網路的方向前進。重點是,整個NAS運作音量幾乎無聲了,站長非常滿意,就看未來WD的紅標5400轉硬碟何時再推出更大容量。
這次更換硬碟的經驗,讓站長對「最強的規格,不見得是最適合的」感慨良多。畢竟NAS硬碟轉速越高,速度越快,的確是許多使用者所盼望的,只是如果把使用情境列入考量時,高轉速帶來的噪音問題就不得不妥協了。如果網友部署NAS的地點在機房或是遠離辦公區域、客廳、書房等處,在預算足夠的狀況下,不妨使用高轉速的NAS級甚至企業型硬碟。其實高轉速並非原罪,Seagate的7200rpm 6TB NAS硬碟就滿安靜的,希望未來Seagate或是WD在推出高容量、高轉速硬碟時,也能控制馬達音量。

「請幫我將預設的登入密碼改掉」「幫我設Jumbo Frame為9014」,同事設定完後便問「那有要設VLAN嗎?」「要開哪些L3功能嗎?」呃…不用了,「因為我只是在家裡拿來當L2 Switch用而已!」同事想笑又憋住的表情頗有趣……|||
下圖是使用了三年勞苦功高的HP 1810-24G L2 Switch管理介面特寫,從畫面中可以看到,亮起綠色的網路埠代表正在運作中。為何要特別放這張圖呢?因為CISCO的L3 Switch沒有這種精美WebGUI呀~~~~!


C3560CX-8XPD-S雖然是企業用的L3 Switch,但其造型設計的確滿討喜的,長度也比一般的24埠Switch要短一些,但從機體上的密集散熱孔設計,不難想見這是為了配合「無風扇」設計。
當家裡或公司需要採用10G連接的主機數量不多,而且同時有相關周邊需要透過網路線供電時(例如ThinAP、IPCam等),C3560CX-8XPD-S就滿適合的。所以網友如果也想建構10G網路,站長會建議優先考慮國產或是Netgear的10G Switch,一來是價格會比C3560CX-8XPD-S便宜,而且至少有10個以上的10G埠,並提供WebGUI方便設定。畢竟C3560CX-8XPD-S只有四個10G埠(兩個RJ45 + 兩個SFP+),10G埠數量並不足。
只是站長家裡的狀況比較特殊,只有一台電腦以及一台NAS需要用到10G速度,然後電器櫃無法塞入標準19吋機箱尺寸的設備,同時還希望能夠直接從Switch供電給裝在天花板的ThinAP,由於擺在客廳,最好是無風扇設計。綜合上述需求,CISCO的C3560CX-8XPD-S完美地符合需求,站長也只好被迫去扛了這台L3 Switch回家使用了XDDD。
坊間不乏10G的桌上型網路卡,站長家中即使布建了Cat6以上的網路線,也會擔心如果因為線材問題,導致網卡跟Switch無法順利溝通,最後降速成1Gbps來跑,豈不是徒勞無功。所以站長看到這張支援2.5Gbps與5Gbps網卡時,認為運氣再差至少也有機會能夠以2.5Gbps速度運作才對,這時候才去調查坊間有支援NBASE-T的Switch,最後終於找到CISCO的C3560CX-8XPD-S。所以這次的10G網路升級都是從這張網卡為起點的。

既然業界已經有了10G規格,為何還要「降速」推出5G與2.5G規格呢?主要的原因跟無線網路速度急速發展有關。WiFi聯盟已推出了802.11ac Wave2規格,透過MU-MIMO 4×4天線,可讓無線傳輸理論速度達到2.6Gbps。但考量不同的產品區隔,如果是Wave2 3×3 MU-MIMO天線產品,搭配2.5Gbps網路埠就已經能夠符合需求,更高階的Wave2 4×4 MU-MIMO天線產品才有需要搭配5Gbps網路埠。如果要發揮10Gbps的速度,最好採用Cat6A線材,但考量實體網路線不容易抽換(牽涉辦公室佈線或家裡的裝潢),因此802.11ac WAVE2的新一代無線網路設備為了既有線材的相容性,便需要2.5Gbps或是5Gbps此類介於1Gbps與10Gbps的速率。其實另一方面,除非NAS採用SSD,不然以目前的7200RPM硬碟,即使是高速RAID-0組態,5Gbps的網路速度仍可符合需求,更何況正常狀態下,NAS不太會採用RAID-0的組態。

[後記]感謝網友非常熱心地提出說明,家中電腦開機時網路較慢連網的問題,可能肇因於C3560CX-8XPD-S預設開啟的Spanning-Tree機制還在偵測需要50秒,如果將此項這功能設定成PortFast應該就不需要等待。站長後來請同事設定為PortFast模式,果然連網問題迎刃而解,再次感謝網友的大力協助!
站長剛好這陣子正在試用Fortinet的FortiGate 90E防火牆(採用FortiOS 5.4版),就拿來進行交叉比對,果然開機時NBASE-T網卡乙太網路的狀況是正常的,相關軟體均可自動登入。至於ThinAP失聯的問題,之前曾聽學長提過,但沒想到還是得將ThinAP接在TZ500防火牆的特定網路埠上。站長只好先繼續使用PoE Injector供電器。先前已請同事測試過Fortinet FortiAP-221C(ThinAP),即使透過L2 Switch,仍可被FortiGate防火牆納管。
所以綜上所述,看來只要換掉防火牆跟ThinAP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將來可以將ThinAP直接連到C3560CX-8XPD-S的網路埠上,省下PoE Injector所佔的空間。但考量預算與需求,站長並不打算採用FortiGate 90E,會改用FortiGate 60E,FG-60E是最新發表的低階防火牆,採用了ARM架構的ASIC處理器,即使面對64byte小封包也能夠維持高速連網速度。FG-90E則使用Intel x86處理器,雖然在小封包處理上較不具優勢,但處理UTM等第七層功能時,效能遠勝FG-60E。站長家裡的網路速度是HiNet光世代500M/250M,如果要UTM功能開啟時仍可達到500M,這也不是FG-90E所能負擔的了。所以站長就把第七層的防禦交給了個人電腦上的資安軟體( SOPHOS Central EndPoint Advanced),至少家裡的電腦都是Core i7等級的。其實坊間很多數萬元的中低階UTM、防火牆僅使用到Celeron等級處理器,當然專業的UTM、防火牆有其必要性,企業不可能完全只靠個人電腦端這一層資安防護,但對於一般個人家庭來說,佈署一台低階的企業級防火牆,同時擔任Wireless Controller,並在不同房間部署ThinAP,是不錯的投資。不過擔心機體過熱當機,將來想升級新一代的WiFi規格也只需要更換ThinAP即可。

下單後一週內就收到這張不到台幣三千元的Intel 10G網卡,裝上系統後,透過Windows Update更新成最新版的驅動程式(2016/08/30 4.0.215.012版),運作一切正常。看來對岸可能是有人在倒貨吧,不然即使到美國Amazon買原廠盒裝的,也要208美金。站長收到的是散裝版,但有附矮檔板以及Inetl驅動程式光碟片。



如果兩組RAID-1同時傳輸檔案呢?站長的桌上型電腦有搭載USB 3.1 Gen2(10Gbps)連接埠,站長便準備了一個M.2 RAID-0外接盒(CyberSLIM M2R,內置兩片SATA3的256GB M.2 SSD,下一篇ThinkPad 13會介紹到),從NAS的兩個RAID-1同時下載16GB的檔案。如下圖所示,下載過程中經常突破3Gbps,有時候甚至可以達到4Gbps以上。因此以家用環境而言,IEEE 802.3bz定義的5Gbps速率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需求,無論是未來的高速4×4 MU-MIMO WiFi或是NAS檔案傳輸。
今年IEEE 802.3bz規格剛通過,未來一年可支援2.5G/5G的網路控制晶片以及PHY transceiver也會陸續問世,如果不急著升級到1G以上速率的網友不妨再觀望一下,看支援IEEE 802.3bz(2.5G/5G)的Switch或是網卡是否有新品推出。如果網友不想等待,那10G乙太網路的設備都已經成熟了,只要Switch擺放位置沒有限制,坊間已經有許多10埠以上的Switch可供選擇。連原本昂貴的10G網卡,現在也有機會以破盤價購得。
網路卡品牌:英特爾 Intel
網路卡全名:Intel Ethernet Converged Network Adapter X540-T2
網路卡縮寫:Intel X540-T2
網路卡規格:10GbE(電口)
網路卡速度:100 /1G /10G
網路卡接頭:RJ-45
網路卡埠數:2-Port
網路卡包裝:原廠盒裝
Intel建議售價:美金508~513元(折合台幣15,925~16,082元)
Intel台灣代理商(捷元)建議售價:28,200元
台北光華商場報價:
巴德商務網報價:21,500元
中國淘寶網報價:人民幣489元(折合台幣2,339元)
兩者價差:21,500 元 - 2,339 元 = 19,161 元
經過了三年,終於10G網路宿願得償,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也破費不少,但至少最後終於能清楚,甚麼是適合自己需求的配置與設定(無論是NAS、Switch或是網卡)。業界未來也會開始推廣IEEE 802.3bz(2.5G/5G)的解決方案,網友就不用像站長一樣,為了找適合的Switch最後竟然得買台CISCO L3 Switch回家了(笑)。
※PCDIY!玩家世界,是玩家專屬的部落格,裡面有各行各業的科技迷,一起分享數位生活的大小事!
※本篇文章授權轉載自TPUSER - TP非官方情報站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請見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請見
延伸閱讀
(01)日本LTE預付卡上網心得分享,「NEC Aterm MR04LN」4G隨身分享器實測!(02)ThinkPad USB 3.0 Pro Dock、Ultra Dock船塢簡測,聯想筆電升級擴充的神兵利器!
(03)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960GB實測開箱,ThinkPad實機檢驗相容性與戰鬥力!
(04)ThinkPad、ThinkCentre自我隱私保全最佳化,Lenovo桌機、筆電關閉預載軟體資訊回傳之設定!
(05)ThinkStation P300 SFF簡測感想,迷你工作站的經典之作!
(06)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開箱實測,速度更快效能更強!
(07)Mini PC大對決! ThinkCentre M93pTiny VS. EliteDesk 800 G1 DM~!
(08)撥亂反正的世代—ThinkPad X250介紹特集
(09)低電壓版CPU的逆襲—ThinkPad X250介紹特集
(10)聯想台北服務中心新遷後初訪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技嘉 AORUS MASTER 18 AM8H 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台灣設計製造 搭載「Intel Core Ultra 9 275HX」配備「NVIDIA GeForce RTX 5080」主宰戰局勝者為王「18吋miniLED背光2K 240Hz」精品級AI旗艦電競筆電!
- Gaggenau全新經典之作優雅現身2025台北當代 卓越工藝的感性詩篇 為品味獨幟的鑑賞家獻呈靜奢美學
- 三菱加速電動化、鴻海拓展國際造車版圖,供應合作將是互利共生
- Alienware 推出全新 Aurora 系列筆記型電腦
- 母親節創意告白登上7-ELEVEN pDOOH螢幕!統一資訊「RMN-R」整合門市數位戶外看板與 OPENPOINT APP,化身巷弄大聲公!
- 《棒球殿堂Live》迎接8週年 「Unlimit」極限球員卡登場 攜手Mizuno推出紀念球衣
- 2025年第1季OLED顯示器出貨量出爐!TrendForce調研:「SAMSUNG第一 市佔22.4%,ASUS第二 市佔21.6%,MSI第三 市佔14%,LGE第四 市佔13%,DELL第五 市佔11%!華碩 市佔大躍進,升至 第二名!」
- EDIFIER E 系列藍牙串流喇叭登台 聆聽感受與外型質感全面升級 首推 ES300 華麗亮相 打造全天候的療癒氛圍 ES20 和 ES60 小方咚 雙喇叭 TWS 串聯技術讓音場更立體
- Openfi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Openfind MailBase 榮獲 2025 首屆智慧創新大賞佳作殊榮
- V-COLOR推出全球首款 DDR5 OC RDIMM RGB, 容量最高達512GB(64GBx8),速度達8000MT/s
- 艾思科與旗下品牌科賦將於 COMPUTEX TAIPEI 2025 展出最新產品 極速效能.質感設計.全面進化
- TrendForce: 美關稅政策搖擺不定,經濟、消費需求放緩恐成MLCC市場2H25最大隱憂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