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把握晉升最高7,000 MB/s俱樂部的最佳時機,PCIe 4.0 M.2 SSD挑選與應用解析 ft. 9款絕妙搭配推薦入手

文.圖/Lucky 2022-07-11 09:12:56
SSD作為主機中系統儲存的元件在歷經這幾年的演化後,不僅普遍被玩家採用,而且在規格上也一步步的提升至更強大的等級,目前採用PCIe 4.0的M.2 SSD儼然已經成為新一代主流的裝機標準,產品的種類豐富程度也超越了PCIe 3.0版本,更不用說售價上也是直直落,一些原本1TB要價高達7、8,000元的產品,現在只要不用5,000元就能擁有,入手的難度和負擔都變得更為輕鬆。

不過,近期因為國際情勢的原因,使得SSD的顆粒的價格開始動盪,預計這個暑期開始價格就會感受到波動,那還不趕快趁此時刻入手更待何時呢!因此小編這次也就PCIe 4.0的相關探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另外也蒐集了目前多款市面上大品牌的PCIe 4.0產品,希望可以讓大家能夠提早做好升級與囤貨的規劃。



天災人禍不斷、SSD成本恐將大漲,價格帶探底、想入手得趁現在

雖然這陣子SSD的市場價格上有著穩定持續調降的現象,但其實SSD在去年底左右就開始遇到各種狀況,包含中國封城、晶片產線受到汙染等,一度讓記憶體顆粒的產能受到不小的影響,也讓廠商開始醞釀漲價的可能。

三星為於西安的NAND Flash工廠因受到2021年底封城的關係,產量受到影響。


而除了個別工廠的意外事件,在2月底烏俄戰爭的爆發更是無差別的讓所有記憶體廠商都受到了波及。由於烏克蘭是工業惰性氣體的出產大國,當中的「氖氣」、「氬氣」是晶片在曝光製程中所必可或缺的材料,不光是儲存顆粒廠,幾乎所有會使用到DUV深紫外光設備進行生產的晶片都受到影響,看著兩國戰爭已經打了4個月還無法停止,影響的嚴重程度恐怕還在持續擴散。

烏俄戰爭造成工業惰性氣體出口量受到影響,另也造成全球油價飆升,運費成本變得更高。


另一方面,記憶體顆粒因為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在供需量失衡、市場消費力度不足等情況,使得NAND Flash的報價直直落,讓廠商們一直都在醞釀減產來提高售價,所以上述的各種意外也算是無心插柳,變相地提供了漲價的機會和理由,畢竟又有誰會想要以大量零件報銷、生產斷供等「自殘」式的行為來提高售價呢!(所以別再用"陰謀論"來看待了...)

依照SSD控制器製造商,群聯(PHISON)在4月技術論壇上的說法,由於各種記憶體顆粒遭遇的狀況都集中在第一季,拖累到了第二季的生產進度,預計5、6月的時候就會開始出現供需吃緊的問題,且下游品牌商已經接受供應商調漲10%的價格,換言之SSD漲價其實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嗎?

情況在近期峰迴路轉,受到國際嚴重通膨,讓消費性產品的銷售量下滑,加上西方國家逐漸步入疫情解封,相關「宅經濟」的紅利走到盡頭,SSD和記憶體的需求量因而銳減,造成原本應該供貨吃緊的儲存顆粒又轉變為供過於求的狀態,不少市場分析都表示上游顆粒的報價都有望繼續下跌約10%左右。

消費市場對於筆電、手機、PC的需求驟減,連帶讓儲存顆粒的庫存消化減緩,讓上游市場報價可能繼續下跌。


不過上游報價下跌的影響要等到是新一批生產出來的產品,要實際衝擊到消費市場還需要等到現有庫存消化完畢,加上消費市場面臨高通膨、烏俄戰爭後油價出現暴漲暴跌,成本的一來一往是否有能夠讓SSD產品的價格繼續下跌還有待觀察。

但目前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由於6月開始進入畢業換機潮,正值每年一大重點的PC消費旺季,此時廠商要做的就是如何刺激玩家們的消費欲望,所以目前SSD的價格不論成本漲跌都會暫時Hold住這一小段期間,選擇薄利多銷,又或是到庫存清倉結束後才調整價格。

無論如何,可以預期的是這波SSD正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低價點,但是否還能繼續維持的不確定因素卻非常多,究竟是上游的庫存造成價格雪崩,還是持續性的通膨成為零售價飆漲的最後一根稻草,現階段實在還很難預料。

反正早換晚換遲早都要換,與其和國際情勢對賭,不如就趁現在SSD正便宜趕快出手,特別是採PCIe 4.0通道版本的SSD好不容易才從尊爵不凡的價位落到平價區間,錯過真的實在太可惜!

現在PCIe 4.0 M.2 SSD價格大幅調降,但還能維持多久實在不好說。


接下來小編也將針對有關挑選PCIe 4.0 SSD方面的注意事項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後續也會加入實測多款不同品牌的版本,讓玩家們可以把握機會用低價買到心儀的SSD。

不是所有主機板/處理器都支援PCIe 4.0

在入手PCIe 4.0 SSD之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處理器與主機板對於PICe通道的支援性,倘若主機無法支援PCIe 4.0通道的話,SSD將會無法被正確辨識,且Intel和AMD平台在支援能力上也不同,能夠支援PCIe 4.0 SSD的數量也有所差異,以下就依照平台陣營來進行介紹。

Intel陣營
相較於對手AMD來說,Intel對於PCIe 4.0通道的支援起步比較晚,於2021年第11代Rocket Lake開始之後才能夠真正支援PCIe 4.0 SSD。

但需要注意的是,第11代處理器在設計與第10代處理器採共用腳位(皆採LGA1200),代表11代處理器能夠同時安裝於500(如Z590、B560)和400(Z490、B460)晶片組主機板,其中只有「500晶片組主機板+11代處理器」才能夠獲得PCIe 4.0的支援功能,這點非常重要,玩家如果有在這一、二年組裝電腦的話務必要確認一下處理器和主機板的型號。

Intel第11代Rocket Lake、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能夠支援PCIe 4.0通道。


另外,11代處理器只能由CPU來支援「1組」PCIe 4.0 M.2 SSD,但這不代表玩家就能隨便找個空位直接裝上,相反地,必須事先確認主機板上配置的M.2插槽所支援通道版本(通常都有多組M.2插槽),一般來說,距離處理器位置最近的第一組M.2插槽才能夠PCIe 4.0 M.2 SSD。

如果玩家入手的是最新的12代處理器就不用擔心了,新的12代Alder Lake在通道的支援性上獲得大幅度強化,雖說由CPU管理的PCIe 4.0通道只有4條,只夠一條M.2 SSD使用,但南橋晶片組則補足了這方面的缺憾。玩家如果使用的是Z690的主機板,晶片組可以提供12條的PCIe 4.0通道數量,若全部安排給M.2插槽則相當於可以支援額外3組SSD;而若是B660主機板,晶片組的PCIe 4.0通道則有6條,足夠滿足至少額外1組M.2 SSD的通道需求。

600晶片組的PCIe 4.0通道支援數量比較(紅圈處)。


結論:使用Z690主機板的玩家,可以安裝到2組以上的PCIe 4.0 SSD,B660主機板最多則只能為2組。

附帶一提,Intel陣營的筆電在第11代Tiger Lake之後便加入了PCIe 4.0 M.2 SSD的支援功能,所以玩家們也可以上官網查看一下自己的筆電型號是否能夠支援SSD的向上擴充喔!

AMD陣營
號稱Yes!真香的AMD,其實早在2019年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上便開始導入PCIe 4.0的通道支援能力,然而因為部分處理器在通道的支援能力會因為處理器的等級、內顯的有無而出現差異等情況,因此在配對的規則上會比較複雜一些。

AMD從Ryzen 3000處理器開始支援PCIe 4.0通道。


現階段在Ryzen 3000、5000家族中的多數處理器都能夠「支援1組」PCIe 4.0 M.2 SSD,但也是存在有例外,其中Ryzen 5 5600G、5700G和5500這三顆都不具備PCIe 4.0的支援能力,自然也就無法安裝PCIe 4.0 M.2 SSD,玩家在選購上最好先確認一下自己手上的版本。

另外,在Ryzen 3000和5000系列之間還夾了一個Ryzen 4000系列產品,這個系列的產品最初在規劃上是只提供給OEM廠商,但現在已經開放單買了,然而此系列「全部不支援」PCIe 4.0通道,這點需要格外留意。

Ryzen 4000系列全部無法支援PCIe 4.0通道,另外Ryzen 5 5600G、5700G、5500也同樣不支援。


除了處理器之外,主機板的挑選也很重要,因為即便是最新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也能一口氣相容500、400、300三個世代的主機板產品,但只有「X570、B550晶片組」的主機板能夠支援PCIe 4.0通道。

AMD的處理器相容性很高,但只有搭配X570和B550晶片組的主機板能支援PCIe 4.0通道喔!


務必注意的是,X570和B550晶片組在PCIe 4.0的通道支援能力上差距頗大,X570晶片組本身能夠額外再提供16條PCIe 4.0通道,所以可以支援多組PCIe 4.0 M.2 SSD;B550則沒有額外的PCIe 4.0通道,代表整台主機只能安裝一支由CPU直接管理的PCIe 4.0 M.2 SSD。因此對於有多組PCIe 4.0 M.2 SSD需求的玩家,可能只能鎖定選擇X570晶片組為佳。

結論:配合正確的CPU型號,X570主機板能夠安裝2組以上的PCIe 4.0 SSD、B550則限定為1組。

至於筆電平台的部分,AMD直到最近推出的Ryzen 6000系列才加入對PCIe 4.0通道的支援,並推出新的AMD Advantage 2022電競筆電體驗認證標準,當中要求筆電必須搭載PCIe 4.0 M.2 SSD和DDR5記憶體,代表玩家只要認明該項認證就享受最新的硬體規範加持,只可惜目前台灣能夠買到搭載Ryzen 6000處理器系列的機種數量偏少,使得PCIe 4.0 M.2 SSD在AMD筆電陣營的應用全面性不如Intel平台,這部分或許在接下來更多筆電開始搭載Ryzen 6000系列之後會有所改變。

AMD Advantage 2022的規範要求必須使用PCIe 4.0 SSD、16GB以上DDR5記憶體、144Hz以上更新率的螢幕。


選擇合適的版本入手,PCIe 4.0 M.2 SSD的等級選擇

確認好自己的主機能夠支援的程度之後,接著就是根據自身的預算與使用需求來選擇適合的產品了,依照產品的等級來區分的話,PCIe 4.0 SSD也有入門、中階、高階的差別,接著小編來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彼此之間的差異。

無快取設計出頭天,入門級PCIe 4.0 SSD
SSD主要由PCB主機板、儲存顆粒、控制晶片組成,而為了提升整體的效能,等級較高的SSD會額外再加裝獨立快取,其概念猶如為SSD加裝一個緩衝空間,資料讀寫的時候可以優先讓檔案進到快取之中,再讓控制晶片慢慢處理。

一條SSD主要是由控制器、快取和儲存晶片所構成。


在過去,由於控制晶片的效能有限,缺乏快取的SSD很容易在傳輸大型或大量檔案的時候出現速度不穩、大幅度降速的狀況,這也使得速度很難做到非常快,PCIe 3.0時代的這類型無快取M.2 SSD速度大約在1,500 MB/s左右,對比高階款的3,500 MB/s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這也是為何無快取SSD產品給人留下了低階、劣質印象的緣故。

以往一些不具備快取的低階SSD在遇到大型檔案的時候容易出現傳輸速度雪崩的情況。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廠商端也開發出了HMB(Host Memory Buffer)改善了無快取SSD傳輸不穩定的缺陷,HMB技術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直接劃分一小部分的系統記憶體(RAM)作為SSD的快取使用,且這項技術本身的驅動已經內建在Windows系統之中,可以直接隨插即用,不需要額外更新或安裝任何輔助程式。

HMB技術是將系統記憶體RAM分割一小部分做為SSD的快取使用。


雖然說在效率上還是遠不比配置獨立快取來的好,但還是成功地達到提升速度、穩定性的作用,面對大型檔案降速的問題也有所改善,甚至到了現在,配合新世代控制器的無快取PCIe 4.0 M.2 SSD在傳輸效能方面普遍可以達到3,600 MB/s以上,對比高階PCIe 3.0 M.2 SSD存在3,500MB/s的頻寬極限,入門PCIe 4.0 M.2 SSD反而有著更好的表現。

以Western Digital旗下的WD_BLACK SN750 NVMe SSD和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為例,前者於2019年推出,是PCIe 3.0的旗艦SSD,1TB版本擁有3,430 / 3,000 MB/s的讀寫效能,後者於2021年推出,是採無快取設計的入門PCIe 4.0 M.2 SSD,可是在讀取速度上可以達到3,600 MB/s,其寫入速度也有2,830 MB/s之譜!

WD_BLACK SN750 NVMe SSD是高階PCIe 3.0 M.2 SSD,1TB版本讀取速度為3,430 MB/s。

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是入門PCIe 4.0 M.2 SSD,本身沒有配備快取,但讀取速度可以來到3,600 MB/s。


此外,入門級PCIe 4.0 SSD因為少了快取晶片,在發熱、功耗上都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生產成本能夠壓得更低,因此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雖然是用更新的控制晶片、更新的通道標準、兩者速度表現相近,但兩者1TB的價格同樣都是3,000元出頭,入手的成本幾乎沒有太大區別。

這也是為何如今高階PCIe 3.0 M.2 SSD的選項越來越少的一大原因,畢竟在整體的成本、效能、售價上,入門無快取PCIe 4.0 M.2 SSD都已經達到相同或是超越的水準,對廠商和玩家來說,原先的PCIe 3.0產品線自然也就不再那麼的受到矚目與青睞了。

入門PCIe 4.0 M.2 SSD的價格大約3,000元左右,和不少高階PCIe 3.0 M.2 SSD差不多。


最佳CP值,中階PCIe 4.0 M.2 SSD

中階的PCIe 4.0 M.2 SSD在傳輸速度上落在5,000~6,000 MB/s左右,主流1TB容量的價格落在3,500~4,000元,其實也就比入門級PCIe 4.0 M.2 SSD貴上幾百塊而已,但速度讀取速度直接暴增約2,000 MB/s,堪稱是效能與價格最甜蜜的交叉點。

比較特別是,以往中階的產品都需要倚賴快取才能達到5,000 MB/s以上的傳輸速度,可是今年的Western Digital在四月推出的WD_BLACK SN770 NVMe SSD由於在控制器上的效能獲得了重大突破,直接讓這款無快取的SSD讀寫速度來到5,150 /4,900 MB/s!

WD_BLACK SN770 NVMe SSD不需要獨立快取就使讀取速度來到5,150 MB/s,堪稱目前最強的無快取PCIe 4.0 M.2 SSD


選購上比較可惜的一點是,中階PCIe 4.0 M.2 SSD可供選擇的選項較少,許多大家熟知的廠牌直接跳過此區間,推測主因可能就是出在價格與入門級產品太過接近,基於避免「網內互打」和衍生的相關問題,乾脆就選擇不推出了。不過考量到已經有廠商陸續做出無快取的中階PCIe 4.0 M.2 SSD,不排除其他友商也會逐步跟進,並漸漸取代現有了入門級產品也說不定。

多貼個幾百塊,讀寫效能大提升,中階PCIe 4.0 M.2 SSD有著極為誘人的CP值。


另外部分中階PCIe 4.0 M.2 SSD標榜讀取速度可以達到5,500 MB/s以上,恰巧符合PS5對於硬碟擴充的最低速度要求,只是市面上多數SSD所宣稱的速度都是以PC的CrystalDiskMark這款軟體為依據,其跑分的標準和PS5本身機制有著相當的差距,加上SONY官方也沒有明確表明5,500 MB/s的讀取速度是以哪一方為基準,玩家在購買時還得多加確認是否符合PS5的建議規範會比較好。

PS5建議使用讀取速度在5,500 MB/s以上的PCIe 4.0 M.2 SSD,但沒有明確表明速度的測試基準為何。


價格花式跳水,高階PCIe 4.0 M.2 SSD

高階的PCIe 4.0 M.2 SSD在讀取速上可以達到7,000~7,400 MB/s以上,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旗艦、逸品等級的存在,享受著廠商們各種獨家豪華待遇,不光推出裸片的版本,還有各式各樣的豪華散熱器與合作限定款套裝,當然價格在過去也是所費不貲,1TB版本可以要價至少7,000元以上,2TB版本更是可以上看1.4萬元,當初儼然就成為土豪限定了XD。

不過這都是過去式了,現在高階款的PCIe 4.0 M.2 SSD開始進行瘋狂跳水,1TB的價格來到5,000~6,000元。容量更大的2TB版本則更是離譜,已經出現將近打對折的情況,當初原價萬元的產品現在可以7、8,000元就帶回家,等於原本1TB預算可以買到2TB的雙倍容量呢!

去年WD_BLACK SN850 NVMe SSD 1TB要6,680元,時隔快一年,價格已經降了1,000多元,來到5,660元,這下還不買爆。

2TB版本的高階PCIe 4.0 M.2 SSD在近期的價格近乎腰斬。


值得留意的是,高階PCIe 4.0 M.2 SSD容量與效能之間掛勾會比中階、低階產品來得更為嚴重,一般來說多數型號的1TB和2TB版本在讀取速度上是一樣的,但是「寫入」速度就不同了,1TB版本大多落在6,000 MB/s以內,想要突破6,000 MB/s大關就必須選擇2TB或更大容量的版本才行。

有些高階PCIe 4.0 M.2 SSD必須選擇2TB以上的版本才能獲得最高的讀取效能。


最後,如果玩家是想用於擴充PS5的話,高階PCIe 4.0 M.2 SSD在讀取方面的效能基本都是達標的,可是SSD在「散熱器」設計上就不一定了喔!PS5的擴充槽能夠接受的「SSD+散熱器」高度超過11.25mm,否則主機的側板就會蓋不起來。

PS5的SSD擴充槽限制一整組SSD的高度不得超過11.25mm。

一些高階PCIe 4.0 M.2 SSD提供的巨型散熱器是無法安裝於PS5遊戲機的。


與此同時,有一部分高階SSD在出廠時就已經預先和散熱器組裝在一起,強行分離將可能破壞保固,所以玩家在選購PS5的擴充硬碟的時候,不管產品設計的再怎麼美麗、炫泡,還是要優先確定相容性再下手。

WD_BLACK SN850 NVMe SSD散熱器版本符合PS5的擴充規範,算是效能、散熱兩方面都兼顧的一款。


現在入手,擁抱未來

PCIe 4.0 M.2 SSD上看7,000 MB/s以上的超高讀寫速率在實際日常應用上,最有感的莫過於影音工作者族群,因為需要頻繁的導入/出剪輯素材,更高的讀寫速度在檔案轉移、製作代理素材(Proxy)等工作流程上都能變得更為快速,有別於以往需耗時間等待運算的完成。

而在玩家族群中,PS5的玩家應該算是現階段最能享受福利的,首次安裝之後利用PCIe 4.0 M.2 SSD的高速寫入能力,一款約100GB的遊戲大約只需要1分多鐘就能完成轉移。同時PS5主機還有導入特製的高速遊戲載入機制,啟動遊戲不用10秒、載入關卡更是眨眼間的事,甚至逼得有遊戲開發商得刻意限制SSD的速度,確保玩家有時間觀看載入畫面中的遊戲小提示呢!

PS5的遊戲隨便就是40GB起跳,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00GB,SSD的寫入速度如果不夠快,光是將遊戲從內建硬碟轉移就得花費大量時間。


而除了上述兩種場景之外,一般PC玩家還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PCIe 4.0 M.2 SSD的超高速魅力呢?老實說,還真的很有限,一大主因是日常生活比較少有大型檔案的傳輸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現在的PC主機、應用程式沒有像PS5、Xbox Series X/S那能夠獲得善盡SSD傳輸效率的功能。

好在PC上的缺憾將在今年年底開始有所改變,因為首款支援微軟的Direct Storage技術的遊戲將會正式來到PC平台,同時AMD下一代Ryzen 7000處理器也會加入名為「Smart Access Storage(SAS)」的技術,讓處理器能夠直接存取SSD的內容,實現遊戲主機上的超高速載入功能,所以現在入手、顯然是相當剛好的時機點。

PC上的Direct Storage技術是從Xbox Series X/S的Velocity Architecture移植而來。


釋放SSD的遊戲潛能,Direct Storage
要了解Direct Storage和SAS是如何實現高速遊戲載入,就得先來看看現今PC主機在遊戲時的資料存取是如何運作的。

現今多數遊戲在資料存取上的方式相當迂迴,當我們開啟遊戲之後,處理器會讀取SSD中的資料、材質包,將其丟入系統記憶體RAM中,接著當GPU向CPU要求特定資料時,CPU再從記憶體將資料解壓縮後提供給GPU,顯然層層關卡、效率不彰。

微軟解釋現行的遊戲讀取機制需要CPU先將資料從SSD搬到RAM中,等GPU需要的時候,CPU再將資料提供給GPU,過程太過沒效率。


作業系統大大微軟表示這樣的資料調度方式會有兩個問題:

其一是GPU需要浪費太多時間在向CPU申請資源調度與等待資料傳送上,以現今的遊戲來說,每秒的資料量可能已達到2.4GB,如果以每一筆資料64K去計算,整個過程就得發送35,000多次的請求,造成大量的運算延遲,拖慢處理效率。

其二則是因為檔案送到GPU之前還需要先經過CPU的解壓縮處理,過程的效率會受到CPU在解壓縮上的性能影響,問題是GPU本身就具備遊戲材質包解壓縮的能力,而且效率還更高,等於CPU進行解壓縮的步驟反而是一種資源浪費。

而Direct Storage的功能就要讓GPU跳過反覆向CPU索取資料的步驟,直接利用PCIe通道存取SSD內的資料,達到提升遊戲的載入效率同時,也因為不需要讓CPU執行解壓縮功能,還能達到降低CPU的負載功效。

Direct Storage可以讓GPU直接存取SSD的資料,省去CPU還要反覆調度資源的麻煩,增加遊戲的載入效率。


其實微軟早在去年就已經將PC版的Direct Storage相關開發工具提供給開發商,也已經在為Windows 11做好對應(Windows 10亦支援,只是完整性較差),Direct Storage技術本身對硬碟的通道版本沒有太大的要求,SATA、PCIe 3.0、PCIe 4.0都能夠支援,不過這項技術相當的吃重通道頻寬和SSD的讀寫性能,SSD的速度快慢將會明顯對遊戲體驗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微軟在今年GDC 2022遊戲開發者大會上也公開了《魔咒之地》將做為首款支援Direct Storage技術的PC遊戲,並以M.2 SSD、SATA SSD、HDD三種硬碟來比較遊戲在載入上的差異。結果M.2 SSD只需1.7秒就能完成關卡載入,而SATA SSD需要耗費3.2秒,HDD更是要耗費19.9秒才能完成,不難看出Direct Storage將會大幅凸顯SSD在讀寫上面的表現,也讓PCIe 4.0 M.2 SSD有望在遊戲體驗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魔咒之地》將會是PC上首款支援Direct Storage的遊戲。

遊戲中,M.2 SSD只需1.7秒就能完成關卡載入,速度約是SATA SSD的2倍,凸顯了Direct Storage對於SSD讀寫性能的依賴。


貫通硬體垂直整合,AMD Smart Access Storage
AMD在COMPUTEX 2022上為秋季的Ryzen 7000處理器做預熱,表示將會在處理器上新增Smart Access Storage(SAS)功能,可以讓處理器直接存取SSD的資料,省略過去還需要將資料從RAM中搬進搬出的過程。

COMPUTEX 2022上,AMD預告會為Ryzen 7000處理器帶來名為Smart Access Storage技術。


事實上,SAS是以微軟的Direct Storage為基礎打造的,部分API程式碼甚至直接照搬,因為SAS並非是為了競爭,而是作為一個輔助功能,藉由硬體本身直接支援的方式,來達到更好的執行效率,也降低Windows更新出包而讓功能異常的風險。

而且別忘了,AMD平台目前還有一個名為「Smart Access Memory(SAM)」的技術,可以讓CPU直接存取GPU的顯示記憶體,再配合即將到來的SAS技術來直接存取SSD,恰巧就形成了CPU、SSD、GPU三者的通道整合,從而將各項硬體的傳輸效率發揮到最大化。

目前AMD平台已經提供了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讓處理器直接存取顯卡的顯示記憶體,從而小幅提升遊戲的FPS值。


不過相比於微軟Direct Storage技術全硬碟通吃,SAS技術在硬體的門檻上會高出不少,AMD雖然還未公布能夠支援通道限制,但已經暗示將會對SSD的速度有所要求,不出意外的話,須走PCIe 4.0通道協議將可能會是最低的標準,這也表示玩家後續入手M.2 SSD的話,PCIe 4.0將會是最低門檻,更低的可以不用考慮了。

未來AMD平台將可利用SAS+SAM功能,實現CPU、GPU、SSD的通道整合,達到更有效率地遊戲資料處理能力。


多家品牌PCIe 4.0 M.2 SSD實測

透過前面與大家分享的有關PCIe 4.0 M.2 SSD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後,相信接下來也很清楚入手PCIe 4.0的重點以及對遊戲體驗的重要性,那是不是應該要趁著現在SSD正低價的時候,趕快入手幾隻囤貨啊?

只不過目前市面上的SSD種類繁多,即便是隸屬於PCIe 4.0規格的產品型號也相當多款,實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因此接下來小編也特別搜羅了多款不同等級價位的PCIe 4.0 M.2 SSD來為大家進行規格介紹與效能實測,希望能讓各位玩家在選購之前有更多的入手參考!

以下SSD依照品牌名稱的順序進行排列,倘若單一品牌有多款產品,則以產品型號的數字由小到大列出,無關效能、價位或個人品牌偏好。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ADATA LEGEND 850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Apacer AS2280Q4U M.2 PCIe Gen4x4 SSD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PNY CS2140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PNY XLR8 CS3040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PNY XLR8 CS3140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770 NVMe SSD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NVMe SSD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XPG GAMMIX S70 BLADE
《2022選購SSD絕妙搭配》ZADAK TWSG4S PCIE GEN4X4 M.2 SSD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