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玩家升級有妙招、入手AMD Ryzen 5 5600直接無痛原地效能飆升兼省荷包,vs Core i5-12400

文.圖/Lucky 2022-07-29 11:34:26
一想到電腦要升級,大概最痛苦的除了荷包之外,還有就是要更換一堆零組件實在是很麻煩,不過如果原本就已經是AMD陣營的玩家就可以放輕鬆了,行之有年的AM4架構其實帶給玩家相當程度的便利性,尤其趁著未來會變更成AM5架構的情況下,趁這一波Ryzen 5000系列的降價浪潮,替手上的前幾代Ryzen或Athlon處理器換顆強勁有力的新心臟也是個快速的升級方法。

或許會有玩家說,要升級也可以換成Intel的12代平台啊!是沒錯,不同陣營的選擇除了玩家個人的使用偏好外,也要看整體效能與預算等考量,兩大陣營都有差不多對應的等級可以挑選,以最直接的價位這一塊來看,如果抓個6,000元,那可入手的就是AMD Ryzen 5 5600以及Intel Core i5-12400這兩位,對於新裝機的朋友或許兩者最大的差別會是主機板的價格,如果選擇Core i5-12400的DDR5版本,那還得再往上加一些,相對於目前B550主機板價格較親民以及仍使用DDR4記憶體的價位來說,AMD陣營似乎是比較具備CP值的選項。

至於到底換上Ryzen 5 5600能不能打得過12代的Core i5-12400呢?這裡咱們也就事論事的來加以探討一下,看看要如何再荷包與效能之間達到一個較佳的平衡點,畢竟如果可以爽爽的用小預算就升級效能是再完美不過的事了!


升級妙招一:無痛版直接原地升級

原地升級前的注意事項
雖然說AMD的AM4腳位從第一代Zen架構的Ryzen 1000系列一路用到了Zen 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主機板型號都相容,因此首要注意的就是先確定自己的主機板型號。

目前除了少數像華碩ROG頂級款Crosshair主機板系列有自己獨立的命名規則外,多數主機板會以「晶片組」的世代來進行命名,分別有300、400、500系列,基本上,其中的300系列中已經全數無法支援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代表主機板型號有X370、B350、A320字樣的都「理論上必須」選擇更換主機板。

處理器與晶片組之間的相容性對照表。


之所以說是理論上的原因就是,為了延續AM4的廣度支援性生命力,各廠商也都紛紛的開發出了可支援至最新Ryzen 7 5800X3D的BIOS,如果是採用舊款300晶片組的朋友也不用擔心,只要更新一下BIOS就可以繼續沿用,當然要是口袋預算許可的話,換一片新一代的500晶片組主機板來用用就更完美啦!

MSI也推出了可支援至最新Ryzen 7 5800X3D處理器的更新BIOS,可支援至舊款的300晶片組


如果不清楚自己手上的版本到底是哪款晶片組?沒關係,不需要先急著把機殼打開,網路上有不少程式都能自動辨識產品的型號,像是包含小編在內,許多人常用的免費硬體偵測程式「CPU-Z」就能辦到(可免費下載)。

下載後打開即可在程式的「Mainboard」頁面中看到主機板的相關資訊,其中「Southbridge」的欄位便會顯示晶片組的型號,至於想更新BIOS的話也同樣可以在這裡看到廠商以及產品型號的名稱,方便直接上各廠商官網下載新版BIOS。

玩家可以利用CPU-Z查詢自己的主機板晶片組型號。


撇開舊版的300晶片組先不談,現有的400與500晶片組最主要的差異在於「PCIe 4.0通道」的有無,只有500晶片組中的X570和B550系列的主機板能夠支援PCIe 4.0通道,這點對於後續SSD的擴充有著比較關鍵的影響,如果不小心把PCIe 4.0的M.2 SSD插到400晶片組的主機板,主機板可是會無法辨識而沒有反應的喔!

僅有X570、B550晶片組的主機板才能支援PCIe 4.0通道。


在確認好主機板的相容性後,玩家就能去把處理器迎回家啦!不過先不要急著安裝,因為在此之前有一個重要步驟要做,那就是「升級BIOS」。(如果是新購入的500晶片組主機板應該就無需再升級即可辨識最新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

可能有不少玩家從組裝電腦的第一天開始就不曾更新過BIOS,BIOS可以想像成是主機板的ID識別器,需要透過更新才有辦法辨識新世代的產品,否則新處理器安裝之後,主機就會不斷處在CPU異常的狀態而無法開機。

取得BIOS的更新檔方法有很多,不少主機板同步軟體如華碩的Armoury Crate、微星的MSI Dragon Center都能夠自動偵測最新的BIOS更新檔,有的甚至還提供自動安裝服務。沒有相關的同步軟體也沒關係,只要到產品的官網的支援頁面中搜尋對應的主機板型號,便能取得最新的BIOS更新檔。若是各位的主機板同步程式沒有提供自動BIOS安裝功能,那就需要準備一個隨身碟將解壓縮過後BIOS檔案存入其中來進行手動升級。

以華碩的主機板為例,主機板可以透過「ASUS EZ Flash 3」來讀取隨身碟裡的資料。

讓主機板讀取隨身碟之後,找到BIOS檔案,按下鍵盤Enter鍵,就能執行BIOS更新。


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的選擇難處
在前面有提到,以6,000元的預算下,能夠入手的2款新處理器就是AMD Ryzen 5 5600以及Intel Core i5-12400,到底這6,000要花在哪一邊?著實會讓玩家傷點腦筋,兩陣營且價格近似的2顆處理器其實在各方面的定位上都極為完美重疊,包括核心數都是6C/12T、功耗也都是65W,連彩盒包裝內都有附贈散熱器供玩家使用無須再外購等等。

換句話說,對既有已經是AMD陣營的玩家來說,選擇上的差別就是一張主機板的成本費用(不考慮DDR5記憶體版本),說多不說、說少不少,以一片B660主機板大約要價5,000-6,000元上下的價格來看,原地升級顯然是最佳選擇,否則像Intel陣營一換平台預算可就高了,畢竟最新的12代連腳位都改了,原本的主機板平台都不合用,更不用說要是連DDR5一起換的話,那就是花大錢了,原地升級還是只能挑AMD的AM4架構。

AMD Ryzen 5 5600會隨附專屬散熱器。

Intel Core i5-12400也同樣有附贈散熱器。


此外,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也是不少玩家在主流處理器選擇上的最低底限,再往下就需要在功能與效能上做出比較多的妥協,像是在Ryzen 5 5600之下的Ryzen 5 5500就將PCIe 4.0的支援功能拔除,Intel這邊更是直接降到Core i3等級,核心數量還直接一刀從6C/12T變成4C/8T。

這也是小編一開始就說到的,6,000元可以入手哪一版的處理器這個主軸,整體來說,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可以說是兩個陣營在處理器比較上的基準起點,往上需要額外考慮其他的硬體配置成本、往下效能和功能性則不夠全面,這次也特別選了這兩顆處理器來比較看看,以遊戲、創作上的效能表現來讓還在猶豫該跳槽、或原地升級的玩家們有更多參考囉!

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的主要規格對照表。


效能實測
本次效能實測以中階遊戲主機的規格做為出發點,AMD陣營選擇使用B550晶片組的主機板,Intel陣營則為B660晶片組,記憶體皆為同款DDR4-3600 16GBx2(共計32GB),搭配的顯示卡為RTX 3060。

另外,考慮到多數玩家在主機升級的規劃上多是走隔代升級的路線,因此小編也找來了Ryzen 5 2600X做為本次的效能基準參照,讓玩家能夠更清楚得知過去與現在的處理器在效能上有怎樣的差距。

Ryzen 5 5600的核心為6C/12T配置,配備32MB快取,基礎時脈為3.5GHz、爆發時脈4.4GHz。

Core i5-12400的核心由6C/12T的P-Core組成,沒有E-Core小核心,L3快取容量為13MB,基礎時脈2.5GHz、爆發時脈4.4GHz。


在基本的CPU跑分中,不論是CPU-Z或CINRBENCH R23,Core i5-12400在分數上有著比較高的成績,其中單核心在CPU-Z可以來到670分,Ryzen 5 5600分則是接近600分,多核的差異則相對較小、僅不到3%的差距,而就算是CINEBENCH R23的部分,差異也都落在10%以內。

至於如果是原先使用Ryzen 5 2600X的玩家,升級至Ryzen 5 5600則可以看到提升的幅度不小,不論是單核或是多核,效能上的提升也分別有33%以及34%,基本上就是提升了1/3的效能。

CPU-Z中Core i5-12400的單核優勢較明顯,多核的部分只小勝Ryzen 5 5600。

CINEBECH R23中,Core i5-12400與Ryzen 5 5600之間的效能差異在10%以內。


3DMARK的跑分中,除了Core i5-12400在DX12的Time Spy項目的分數略高一絲,其他幾項都幾乎是伯仲之間,甚至Ryzen 5 5600在Fire Strike與Fire Strike Ultra的表現占優,總體來說,3DMARK的測試上兩者基本上是打平,反倒是Ryzen 5 2600X在Time Spy和Fire Strike中都明顯有些落差。

3DMARK中,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彼此互有勝負。


接著來試試遊戲實戰的部分,所有遊戲均設定在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解析度縮放等干擾FPS表現的功能,遊戲如果提供光線追蹤、FSR或DLSS則一律調整到最高畫質的選項。

基本上,處理器對於遊戲的影響有相當大一部份是來自於遊戲廠商的優化,像是《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極限競速:地平線》就屬於對處理器效能較不敏感的遊戲,只吃重顯示卡的運算表現,在這兩款遊戲中的實測數據上也可以發現其實成績都差不多,此時就算是用Ryzen 5 2600X,也無法拉開FPS差距。(與另2顆處理器沒有太明顯的差距)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本身特別吃重顯示卡運算,處理器很難帶來實質上的效能差距。

《極限競速:地平線》中的效能差異也同樣較不明顯。


至於《極地戰嚎6》、《死亡循環》這一類遊戲對處理器的依賴程度就較為明顯,也較容易反應在FPS值上(Ryzen 5 2600X的成績可見差距),《死亡循環》的部分可以看到Ryzen 5 5600在1440P下則是微幅差距、2160P(4K)的部分則有反超,另外在《極地戰嚎6》中,場景一換到2160P解析度下就可以明顯看到不小差距了,雖說Ryzen 5 5600與Core i5-12400仍舊是處於伯仲之間,但舊版的Ryzen 5 2600X則是僅剩58 FPS,相較其他兩款可達72/73左右的FPS來說,落差有約25%,這也可以看出假使玩家能夠直接原地升級,好處就能一併顯現。

《死亡循環》的部分可以看到Ryzen 5 5600在1440P下則是微幅差距、2160P(4K)的部分則有反超。

CPU效能對於FPS的影響在《極地戰嚎6》更為明顯。


至於遊戲以外的創作用途中,如果單純比較CPU在影片轉檔的效率上,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對x264編碼、x265編碼的輸出效率都差不多,彼此以2FPS的細小差距互有勝負。

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對x264、x265編碼的轉檔效率差不多。


升級妙招二:多花的6,000元可以補貼顯示卡

預算不變的其他選擇
目前Ryzen 5 5600和Core i5-12400大約都在6,000元以內,從上面的測試結果來看,從Ryzen 5 2600X升級上去都可帶來相當有感的效能提升,不過若只是純比較2顆處理器的話,Core i5-12400雖然看似略勝Ryzen 5 5600,但多數情況的差距微小,有些地方甚至平手或被反超,因此可以看出對於既有的AMD用戶來說,若捨棄原地升級,而再多花約6,000元左右的成本(主機板)進行跳槽並不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然而如果玩家堅持就是要花掉這些預算的話,不妨優先選擇優先提升顯示卡的等級,恰巧現在顯示卡的價格已經差不多掉回原價,6,000元的預算足夠顯示卡的型號向上提升一級,例如本篇使用的RTX 3060就能變成RTX 3060 Ti,小編也在這邊讓大家看一下顯卡升級之後的遊戲變化。

目前RTX 3060一張的價格約在1.3W~1.6W之間。

同樣的品牌、同樣的等級,從RTX 3060升級到RTX 3060 Ti大約要追加5,000元左右。


在升級顯示卡之後,遊戲的效能表現都出現了顯著的效能成長,不少遊戲的FPS都能向上提升10~20 FPS,順暢度的變化相當有感!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NVIDIA產品規劃的關係,RTX 3060 Ti、3070、RTX 3070 Ti這三張卡都只有8GB記憶體,因此部分遊戲在達到4K解析度的時候會出現記憶體不足的問題,例如《極地戰嚎6》就因此出現Bug,造成遊戲的跑分模式無法正常運作,使得FPS值只有8張,只能說老黃的刀法實在很精湛啊…

升級顯示卡後,《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的FPS最高可以有近20 FPS的提升。

《極限競速:地平線》的提升幅度也是相當顯著。

《死亡循環》在1080P、1440P時的FPS獲得大幅度加成,2160P的時候因為RTX 3060 Ti的記憶體不足,所以效能的增長幅度就相對有限。

《極地戰嚎6》的在2160P解析度下情況比較特殊,此時記憶體需求量超過8GB,造成RTX 3060 Ti無法正常的在跑分模式下運作。


除了升級顯示卡之外,對於從Ryzen 2000系列升級上來的玩家,小編個人也推薦選擇「更換SSD」,畢竟Ryzen 2000已經是2018年的產品,距今已經過去4年,以一顆SSD的保固有5年來算,若用於開機後就不斷執行讀寫的系統碟,也差不多接近使用壽命。

考慮到SSD先天的特性,一旦發生損毀,資料是無法修復的,所以千萬不要等到SSD壞了才換新,加上現在SSD的價格也比4年前要跳水不少,趁機買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來替換,既保證資料安全,還能獲得更好的資料存取效能,算是一舉兩得的作法。

讀取可達7,000 MB/s的PCIe 4.0 SSD進行的價格大幅跳水,當年1TB近8,000元,現在不用5,000元。


DIY自行超頻也OK

假使想要榨出更多Ryzen 5 5600的效能也可以透過條PBO(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r)來達成,基本上也跟Intel的Turbo Boost技術類似,方便玩家做自動超頻,只是通常AMD平台是預設為Disable(關閉未啟動),如果採用的主機板有支援PBO選項的話,可以從BIOS中手動打開,但要記得,其中的Auto選項表示是依官方預設值運作、進階設定則要選擇Manual手動模式,一些細項的設定才能自由調整。

透過主機板上的BIOS選項也能微調

功能開啟可以自行DIY嘗試超頻


除了透過BIOS有支援PBO來做調整外,也可以利用AMD自家的Ryzen Master來做設定,小編也要溫馨提醒一下,如果想要擠壓更多Ryzen 5 5600的隱藏性能,建議最好是換裝效能更佳的散熱器(如水冷)會有助於超頻成功。

AMD Ryzen Master也可以自行調整超頻性


一板之差,妙用無窮

從實測的結果來看,Core i5-12400和Ryzen 5 5600的效能其實相當接近,雖然部分成績Core i5-12400看似略勝一籌,但想要獲得這小幅的效能紅利,不論是AMD還是Intel玩家,都必須花費5,000~6,000元的成本在主機板的更換上,就算不是原地升級,兩者的主機板價差也是存在,AM4的價位顯然更有競爭力。

反觀Ryzen 5 5600因為能夠直接至少相容現有的400、500晶片組的主機板,也就沒有這部分的負擔,除了省下額外的成本外,還帶來幾乎與Intel同級產品的效能表現,而省下的預算除了可以如同本次實測的做法,將RTX 3060換成RTX 3060 Ti來直接提升效能外,就算將費用灌注到其他硬體設備上也能進一步增強原本的Ryzen 5 5600的整體性能,以總成本來看,也把對手Core i5-12400遠遠拋在腦後。

總結來說,AMD利用自家處理器高相容性的特性推出了Ryzen 5 5600,在保證效能的前提下,透過原地升級的形式將所需付出的成本壓到最低,讓苦於預算受限的AMD處理器玩家能有更為划算的選擇,如果還搭配Radeon顯示卡的話還會有一些加成作用,倘若各位洽巧也還在使用Ryzen舊世代處理器產品,還不抓緊這次的機會,享受AM4腳位下的升級福利衝一波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