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PCIe 5.0、DDR5支援確認、外加Windows 11專屬「Thread Director Technology」優化,Intel 正式公布Alder Lake完整核心細節
文.圖/Lucky 2021-08-20 12:05:10
在經過各種爆料洗禮之後,Intel下一代處理器Alder Lake不少基礎相關規格都被揭漏的差不多了,不過處理器這種結構複雜的東西,除了核心、時脈會對性能產生影響之外,許多細節和技術優化都是一大重點,而這種複雜的細節就必須官方人員出來講解才行,而如今Intel在繼COMPUTEX 2021大會上的預告之後,終於公開了Alder Lake各項相關的技術規格與特色了!
如同Intel先前預告的,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將使用Intel 7(原本的10nm+++)製程,並採用大核心+小核心的設計,其中大核心Intel將其命名為P-Core(Performance Core),採Golden Cove架構,支援多線程技術,使用支援多線程技術;小核心則稱之為E-Core(Efficient Core),使用Grace Mount架構,不支援多線程功能。
在核心的數量的配置上,Alder Lake處理器因應主機、筆電、行動裝置等設備在效能和功耗上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種的組合方案,其中桌上型主機將擁有最高的核心數量,採8C/16T P-Core+8C/8T E-Core的配置;筆電版則是將6C/12T P-Core+ 8C/8T E-Core、行動裝置則為2C/2T P-Core+ 8C/T E-Core設計。
官方表示整體而言Alder Lake的整體IPC效能能夠比上一代Rocket Lake高出19%,然而考量到大核心和小核心先天性存在的性能差距,所以效能的比較變得無法直接用核心或線程的數量來做為衡量的依據,加上Alder Lake的P-Core最高數量只有8C/16T,不如AMD的Ryzen達到了16C/32T,所以在效能表現上,Intel吃香的領域可能還是會停留在依靠的單核心的部分。
核心以外的內在細部設計方面,Alder Lake將配備最高30MB的快取,同時大幅度強化了內部的資料傳輸效率,核心計算通道(Compute Fabric)擁有1000 GB/s的傳輸頻寬、記憶體傳輸通道(Memory Fabric)則來204 GB/s、I/O通道(I/O Fabric)也來到了64 GB/s。
提供巨大頻寬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Alder Lake能夠支援更高速度的記憶體和PCIe通道囉!Intel在發表會上正式確認處理器能夠原生支援性DDR5-4800、DDR4-3200、LPDDR5-5200、LPDDR4X-4266,此外Alder Lake還能夠支援16條的「PCIe 5.0」,相當於最高可以傳輸高達64 GB/s,是PCIe 4.0的2倍!
不過考量到PCIe 5.0的設備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因此很可能初期的主機板會是將PCIe 5.0x16拆解成等同PCIe 4.0x32的線路之後分布在各個相關插槽上,讓主機板終於有望插上多組PCIe 4.0 M.2 SSD,而不是像現在的Rocket Lake只能支援一組。
在硬體規格之外,為了配合處理器全新大核+小核的設計,Intel與微軟合作,針對同樣即將推出的Windows 11平台導入了名為「Thread Director Technology」的核心調度功能。
這項技術除了能夠判斷程式的負載需求來決定工作應該由P-Core還是E-Core來執行外,還能擺脫傳統硬體核心和工作任務是綁定的限制,Alder Lake在偵測到有更耗資源的程式進駐時,能夠自動剖析各個程式的負載消耗狀況,即刻重新評估各個程式在每個指令步驟下所需的效能,將不需高效能的命令從P-Core轉移到E-Core中的,以此來盡可能的讓P-Core去負責絕大多數的高強度運算,發揮大+小核的完整執行效率。
雖說Alder Lake也是能夠相容Windows 10系統,但畢竟Thread Director Technology是專屬於Windows 11所開發,所以處理器在效能在舊系統上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像,至於影響程度的多寡、會不會發生像手機處理器那樣的「一核有事,全核圍觀」的慘劇?恐怕就只能看Intel在處理器設計功夫和廠商的優化了,等到未來處理器正式上市之後,小編也會入手進行實測,各位玩家還請拭目以待和多多關注PCDIY!本站與粉絲團喔!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如同Intel先前預告的,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將使用Intel 7(原本的10nm+++)製程,並採用大核心+小核心的設計,其中大核心Intel將其命名為P-Core(Performance Core),採Golden Cove架構,支援多線程技術,使用支援多線程技術;小核心則稱之為E-Core(Efficient Core),使用Grace Mount架構,不支援多線程功能。
在核心的數量的配置上,Alder Lake處理器因應主機、筆電、行動裝置等設備在效能和功耗上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種的組合方案,其中桌上型主機將擁有最高的核心數量,採8C/16T P-Core+8C/8T E-Core的配置;筆電版則是將6C/12T P-Core+ 8C/8T E-Core、行動裝置則為2C/2T P-Core+ 8C/T E-Core設計。
官方表示整體而言Alder Lake的整體IPC效能能夠比上一代Rocket Lake高出19%,然而考量到大核心和小核心先天性存在的性能差距,所以效能的比較變得無法直接用核心或線程的數量來做為衡量的依據,加上Alder Lake的P-Core最高數量只有8C/16T,不如AMD的Ryzen達到了16C/32T,所以在效能表現上,Intel吃香的領域可能還是會停留在依靠的單核心的部分。
核心以外的內在細部設計方面,Alder Lake將配備最高30MB的快取,同時大幅度強化了內部的資料傳輸效率,核心計算通道(Compute Fabric)擁有1000 GB/s的傳輸頻寬、記憶體傳輸通道(Memory Fabric)則來204 GB/s、I/O通道(I/O Fabric)也來到了64 GB/s。
提供巨大頻寬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Alder Lake能夠支援更高速度的記憶體和PCIe通道囉!Intel在發表會上正式確認處理器能夠原生支援性DDR5-4800、DDR4-3200、LPDDR5-5200、LPDDR4X-4266,此外Alder Lake還能夠支援16條的「PCIe 5.0」,相當於最高可以傳輸高達64 GB/s,是PCIe 4.0的2倍!
不過考量到PCIe 5.0的設備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因此很可能初期的主機板會是將PCIe 5.0x16拆解成等同PCIe 4.0x32的線路之後分布在各個相關插槽上,讓主機板終於有望插上多組PCIe 4.0 M.2 SSD,而不是像現在的Rocket Lake只能支援一組。
在硬體規格之外,為了配合處理器全新大核+小核的設計,Intel與微軟合作,針對同樣即將推出的Windows 11平台導入了名為「Thread Director Technology」的核心調度功能。
這項技術除了能夠判斷程式的負載需求來決定工作應該由P-Core還是E-Core來執行外,還能擺脫傳統硬體核心和工作任務是綁定的限制,Alder Lake在偵測到有更耗資源的程式進駐時,能夠自動剖析各個程式的負載消耗狀況,即刻重新評估各個程式在每個指令步驟下所需的效能,將不需高效能的命令從P-Core轉移到E-Core中的,以此來盡可能的讓P-Core去負責絕大多數的高強度運算,發揮大+小核的完整執行效率。
雖說Alder Lake也是能夠相容Windows 10系統,但畢竟Thread Director Technology是專屬於Windows 11所開發,所以處理器在效能在舊系統上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像,至於影響程度的多寡、會不會發生像手機處理器那樣的「一核有事,全核圍觀」的慘劇?恐怕就只能看Intel在處理器設計功夫和廠商的優化了,等到未來處理器正式上市之後,小編也會入手進行實測,各位玩家還請拭目以待和多多關注PCDIY!本站與粉絲團喔!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Supermicro擴大與NVIDIA的合作,強化美國在地製造合規性、資料完整性與品質,為政府機構提供最佳化AI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 亞馬遜全球開店公佈2026發展策略 全新升級跨境物流服務,簡化跨境銷售門檻 推出全新AI工具,賦能賣家高效管理業務和優化營運 推出「賣家成長服務領航版」,專屬服務提升賣家競爭力
- HPE為美國能源部實驗室建造次世代超級電腦「Discovery」與AI叢集「Lux」系統
- NVIDIA 與 Oracle 攜手打造美國能源部最大 AI 超級電腦,推動科學探索 美國重磅投資 10 萬顆 NVIDIA Blackwell GPU,為公共研究者開啟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代理 AI 科學時代
- NVIDIA 與 Nokia 開創 6G AI 平台,驅動美國重返電信領導地位
- NVIDIA 推出 BlueField-4:驅動 AI 工廠作業系統的處理器 全新 NVIDIA BlueField DPU 擁有 800Gb/s 資料輸送量,搭配 NVIDIA ConnectX-9 SuperNIC 及 NVIDIA DOCA 微服務,為 AI 資料儲存、網路與安全提供突破性加速效能
- Wi-Fi 7 全民升級時代來臨 ! 水星網路Mercusys雙11 超值優惠開跑 入門路由器、智慧攝影機同步登場,限時最高下殺 7 折起!
- 串連全台428新建案!591新建案購屋節吸百萬購屋族參與 AI精準推薦帶動點擊翻倍,日均瀏覽60萬、成線上找新建案主流平台
- 戴爾科技發表全新 Dell Pro Essential 筆電系列 助力中小企業強化生產力 掌握成長新動能
- 科賦推出全新「極致黑」 URBANE V RGB DDR5 遊戲/超頻記憶體 為玩家與電腦愛好者帶來全新外觀與極致效能體驗
- Sandisk 推出 WD Blue SN5100 NVMe SSD,加速創作者與專業人士工作效率
- IT OLED面板大世代競爭升溫,FMM陣營領跑、FMM-free陣營加速推進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