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Notebook 電競筆電 / Creator Notebook 創作者筆電 / Gaming Console 電競掌機 / Gaming Desktop 電競桌機

2020 PCDIY組機指南!新的一年該如何組新電腦就靠這篇,三種預算完美組機

文.圖/JC 2020-01-14 15:00:52
2019年已經離開了我們,回顧去年,在電腦市場上可說是波瀾壯闊,首先在年初的CES 2019上我們看到眾多新產品推出,像是AMD就在當時持續推動Radeon VII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同時也揭示將讓自家的Ryzen行動版處理器大舉進攻筆電市場;而在接下來的Computex 2019上,我們則是看到了眾多了電腦周邊廠商傾巢而出,各式鍵鼠、外接SSD等產品樣樣來,各個都是一時之選。

時間進入下半年後,就可說是Intel和AMD兩者之間的戰場,尤其後者在年中7月推出的7nm系列產品更是為PCDIY市場上拋下震撼彈,左打Intel、右擊NVIDIA,使得前者在後來推出Core X系列處理器、後者則是陸續拋出強化版的Super系列顯示卡。三方之間的交互糾葛,也迫使廠商們不斷有新品推出以及促銷活動,這點對於玩家們來說勢必就有許多好康可以撿了。

新的一年到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電腦PCDIY市場上,當前包含處理器、顯示卡以及主機板等等,都有許多不同的優惠好康現正進行中,加上許多周邊像是記憶體、SSD等等也都在低價位時期,現在可說是最佳組機時間。有鑑於此,PCDIY!特別在這個時候為玩家們準備了新年組機指南,讓玩家們可以在過年前快速幫自己組完心愛的電腦,滿足不同的需求。


Intel、AMD、NVIDIA的排列組合

說到組裝電腦,玩家們第一個想到的通常都是所謂的「菜單」,也就是到網路賣場挑選自己喜歡的零組件,湊成一條清單以後再到網路上詢問價格是否合理或是有額外修改空間。本文將會針對這個原則提供玩家不同預算下、不同使用目的的菜單組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將會針對組機時的六大元素做考量,分別是「處理器」、「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硬碟」、「電源供應器」以及「機殼」,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絕對非處理器和顯示卡莫屬,而提到這兩個產品,就不得不想到Intel、AMD和NVIDIA三家廠商,它們之間依照產品線的不同排列組合,小編會推薦玩家做三種採購方向:「Intel+NVIDIA」、「AMD+NVIDIA」以及「3A」。

Intel + NVIDIA = 穩穩地
先說說玩家們以往最常聽到的「I+N」組合,也就是選用Intel處理器搭配NVIDIA顯示卡,「I+N」組合對玩家來說算是比較「穩定」的組合,這裡也會因為是採用Intel處理器的緣故,而選用同樣為Intel準備的主機板。

Intel處理器搭配NVIDIA顯示卡的組合,是一般玩家最常見的裝機組合了。


由於(至少)在今年以前,無論是Intel處理器還是NVIDIA顯示卡,在業界來說都是歷史較久的組合搭配,兩間廠商在傳統產業中也抱有較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對於各式不同的電腦周邊零組件的組合,也做了比較多的嚴格把關和相容性測試,所以相對來說,「I+N」的組合在一般情況下使用較不容易出差錯。這對於一般第一次自行採購、組裝電腦的玩家們來說,如果比較沒有預算上的限制的話,「I+N」組合會是安全牌的選項,主因在於基本上買了以後,後續即便要升級也比較不容易碰到硬體不相容導致出錯的問題。

AMD + NVIDIA =混合
第二種組合是AMD的處理器搭配NVIDIA的顯示卡,以達到在預算和效能之間做到混合搭配的目的。這種組合下,會選擇NVIDIA顯示卡的目的其實和「I+N」組合裡的選擇目的相同,一般來說也是為了達到相對較穩定的效能表現。

至於處理器部分從Intel換成AMD,主要則是為了要能夠追求更高C/P值的選項,尤其AMD近年來因為採用全新的Zen製程架構,使得核心數目大幅攀升,這也間接讓AMD處理器在多工方面較Intel優秀,因此,如果是有專業繪圖需求的玩家,普遍會建議可選擇AMD的處理器,以便獲得全速運轉下,較快的運算速度。再者,AMD的產品這幾年來也不斷和相關廠商做最佳化設計,因此,傳統上玩家們可能會有「A家產品較不穩」的問題,這點在這幾年的處理器和顯示卡產品已經大幅改善,玩家們基本上已經可以放心選用。

處理器的部分換成AMD的以後,就可打造A+N的組合。


另外一點,由於AMD的產品一向主打的就是相對較高的C/P值,也因此很適合有預算限制的玩家可以做這樣的「A+N」組合。順帶一提,選用AMD處理器以後就需要同樣採用AMD平台的主機板作為搭配,方可正常使用處理器。

顯示卡玩家不管是選擇NVIDIA還是AMD,當前各家產品效能都有不錯的表現,就是在預算上有些微差異。


3A平台 = 最高C/P
延續剛才的C/P值考量,玩家們如果是想要追求最高性價比的話,組裝「3A平台」最是最適合的選項,也就是AMD處理器、AMD平台主機板搭配AMD顯示卡。

利用AMD的處理器、主機板、顯示卡可以打造極具C/P值的主機。


先說處理器部分,剛才有提到因為採用新架構的關係,加上核心數目普遍比Intel多,因此即便在較重視單核心處理器效能的層面(像是遊戲、電競)會小輸Intel,但在多核需求較高的工作面來說,AMD處理器贏過Intel處理器。而且加上普遍來說,其定價在針對相同規格定位時,會較對手陣營便宜些,也就間接促使其自身的性價比提高。另外,在顯示卡的部分,同樣的也是因為AMD主打相同的戰略,也就是「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優秀的效能」,使得其顯示卡的效能也有後來居上的聲勢。

最後,說明一下可以選擇3A平台的另一大迷思,也就是玩家們可能會認為AMD平台產品較不穩的刻板印象,其實這一兩年來AMD已經和許多遊戲廠商、軟體廠商做大量最佳化,讓自家產品可以在遊戲上有更好的效能表現。再者,AMD自己的軟體中心Radeon Adrenalin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近期新推出的2020年版本更是全面更改介面,將其改為控制中心的概念,也強化了它的使用彈性和便利性。

到底該選什麼組合?
施主,這個問題該問你自己。玩家們在組裝電腦、開菜單以前,最需要考量的還是自己組裝電腦的目的是什麼,是想要爽爽玩市面上所有3A遊戲大作嗎?那麼首先必須要先有足夠的預算,這種電腦沒有個萬把塊是組不起來的;還是說只是需要一個可以用來上網、看影片、做文書處理的文書機?那這樣的話其實簡單萬元組機比比皆是。

再者,以上的三種組合其實各自也有各自的優缺點,例如「I+N」組合的最大優勢就是買來以後基本就是穩穩用,但缺點也是明顯,相對來說就是預算高一些;而「3A平台」雖然整體來說在相同規格下的預算會比較低一點,但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或許遊戲效能會弱一點,或者也有可能容易出現硬體不相容的可能;那是不是選擇「A+N」組合最好?也未必,有些時候AMD處理器和NVIDIA顯示卡兩者本身就有可能會有不穩的問題產生,但優點就是這樣的組合無論是在預算還是效能的考量上,都有很多的彈性選擇空間。

Intel處理器:八代、九代Core和Cascade Lake

在實際給出組機方向和菜單以前,先來帶對於初次組機的玩家們快速了解一下各家廠商現階段的矚目產品,先從Intel的部分開始。

常見的主流Core系列
Intel作為玩家們傳統上最常用來組裝電腦處理器的廠商,其處理器主要可簡單分為三種產品線:一是最常見的Core i3/i5/i7/i9系列,這也是一般主流玩家最常選擇的處理器產品,同時基於不同的時脈製程以及推行時間,產品也經歷過數代的推進,以目前來說最新的主流版本還是落在第九代和第八代處理器,也是目前推薦玩家組裝新電腦時的推薦選擇。順帶一題,在筆電上倒是有10代處理器出現,不過這裡就不額外說明了。

Core系列Intel處理器是玩家最常見的選擇,主要可分為Core i3/i5/i7/i9系列。


入門「P」、「C」選擇
另外還有一般文書機或是入門機會選擇的Pentium、Celeron兩種,這類處理器主要就是針對只需要組裝能用來做Office文書工作抑或是一般上網、瀏覽影片等功能的主機,一般來說不會額外選擇獨立的顯示卡作為搭配,而是直接利用處理器內搭的內部顯示晶片作為影像輸出的效能來源,因此普遍來說也不會作為遊戲機使用(也無法勝任)。

伺服器和頂級玩家首選
最後,如果玩家想要組裝的電腦是針對伺服器所用,或者是想要追求最極致的遊戲體驗的話,Intel的另一類型處理器為Xeon系列和Core X系列,主要都是以主打多核心數為主,能夠提供多工玩家的需求,在搭配對應的主機板以後,也能大幅強化整體電腦的使用彈性。

AMD處理器:Ryzen AM4和TRX

接下來看AMD方面,首先在處理器的部分也和Intel一樣有三種主要分類,先說主流處理器部分,也就是Ryzen系列。

主流Ryzen系列
AMD Ryzen處理器近年來可說是打響名號,尤其今年年中因應7nm全新製程推出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更是榮耀了許多AMD鐵粉,Ryzen系列處理器目前推薦的產品如果手頭上預算足夠的話,可以直接選擇新推出的3000系列,反之則是可以選擇去年推出的Ryzen 2000系列。

AMD玩家可選擇Ryzen系列作為主流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Ryzen系列處理器還可細分為Ryzen 3/5/7/9四種不同等級,這點和Intel處理器Core i3/i5/i7/i9的概念差不多,數字越小代表相對越入門,不過也就意味著價格越低,玩家在購買以前可預先盤算。

入門選Athlon
在入門文書機方面,AMD旗下有Athlon系列處理器,尤其去年的Athlon 200GE可說是打響其名號,超高的C/P值使它成為許多AMD玩家入門電腦處理器首選,因此今年AMD趁勝追擊,推出AMD Athlon 3000G,在效能上做了調整,使它相較於去年的版本更有競爭力。內建Radeon VEGA顯示晶片的優勢,也讓只想要一般電腦的玩家可以省去購買額外顯示卡的需求,進一步壓低整體的預算。

AMD Athlon系列處理器是入門款,目前主要有200GE和較新的3000G可選。


頂級玩家Threadripper
說到AMD的頂級體驗就一定得提到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自從初次推出以來,就一直在打破核心數限制,往往利用多核心的優勢在效能上能夠大幅領先對手。今年新推出的第三代Threadripper系列更是在核心數上勝過對手一大截,核心數越多能夠帶來的多工能力也就越高,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強效繪圖軟體或是影像處理能力的玩家,會願意選用AMD處理器的一個重點原因。

AMD顯示卡:Radeon RX系列

繼續說AMD的Radeon顯示卡方面,AMD目前最新的顯示卡為RX 5700XT、RX 5700以及中階的RX 5500 XT、RX 5500,另外還有前一代的RX 500系列,也就是RX 590、RX 580、RX 570等等。

主推RX 5000系列顯示卡
顯示卡的效能定義以遊戲體驗說明最直接,以現階段AMD顯示卡產品線來說,RX 5700系列著重在2560 x 1440解析度遊戲體驗、RX 5500系列則是針對主流1920 x 1080解析度。而前一代的RX 500系列由於C/P值和效能表現的關係,則是會歸類在輕遊戲的領域中。

目前AMD有較高階的RX5700系列和中高階的RX5500系列可選,另有上一代的RX500系列可做入門選項。


NVIDIA顯示卡:GTX、RTX和Super

另一個顯示卡廠商NVIDIA也是玩家們在組裝電腦時會選擇的重點產品之一,目前的顯示卡產品線可略分為GTX、RTX和Super三種。

GTX和RTX
快速說明GTX系列和RTX系列顯示卡,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最主要在於是否支援最新的即時光線追蹤技術(Ray Tracing,光追),帶有「RTX」的顯示卡才是有支援這個功能的,例如RTX 2080 Ti、RTX 2080、RTX 2070、RTX 2060等等,RTX系列顯示卡是NVIDIA自從去年才開始推出的新一代顯示卡系列,其效能表現普遍來說都非常優秀;另一方面,前一代的GTX系列顯示卡雖然不支援光追,但效能表現同樣不俗,且以目前來說價格也優秀的多,不過目前市場上因為NVIDIA都在主推新一代的顯示卡,所以要找到過去GTX 1070、GTX 1080、甚至GTX 1080 Ti的選擇已經不多。

GTX系列可以考慮的除了前一代的10系列以外,另外也有GTX 16系列可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以往的GTX 1060、GTX 1050等入門的選擇,NVIDIA也已經陸續推出GTX 16系列作為取代的方案,目前已經推出的有GTX 1660 Ti、GTX 1660以及GTX 1650。

強化版Super
而所謂的Super代表的即是強化版的概念,針對顯示卡的硬體效能再作提升,同時針對價格方面不做太巨大的提升,以便提供玩家們更具C/P值的選擇。Super系列顯示卡無論是RTX系列還是GTX系列都已經有推出對應的型號,像是高階的RTX 2080 Super、RTX 2070 Super,以及中階的GTX 1660 Super和GTX 1650 Super。

強化版的RTX Super系列顯示卡,在效能表現上會比非Super版的更強些。


同時,因RTX 2080 Super、RTX 2070 Super以及RTX 2060 Super三種顯示卡已經推出,所以現階段在市場上幾乎已經找不到先前無Super版本的對應顯示卡了,這點玩家們在購買時須注意。

預算考量設定

了解完處理器和顯示卡的廠商和對應產品以後,接下來小編會針對不同的玩家族群設定出三種不同等級的預算設定和使用情況,以供玩家們進行參考。

15,000元以下:入門
首先是作為入門等級的玩家,想要組裝電腦的原因不外乎需要一台簡單的文書處理機,每天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頂多單純上網、觀看YouTube影片、或做簡單的Office文書處理和圖片修圖等等,這裡要注意的是修圖這部分指的是像小畫家、Photoscape這類單純的修裁軟體,而非更專業的Adobe系列軟體。

簡單來說,15,000預算以下能夠組到一台功能已經完整的電腦,但它能提供的能力便是簡單的電腦功能,若是要玩遊戲的話,頂多只能夠玩玩2D遊戲或是輕遊戲等等,是無法應付效能過荷的硬體需求的。

15,000~30,000元:中階
當預算來看30,000以內時,整體的組機彈性就會高上許多,基本上建議一般玩家如果指是想要組裝一台能夠玩時下3A遊戲體驗主機時,拿出30,000預算就能有不錯的選擇了,主流的3D遊戲在畫質調整下都能有約60 FPS的體驗,整體來說已經非常不錯。

30,000預算的電腦還能做到Adobe等級的修圖,像是簡單的Photoshop和Lightroom等等,另外如果要簡易的影片修剪只要在部分硬體如處理器和顯示卡上多花點預算,基本上也是足夠應付的。

30,000元以上:高階、頂級玩家
預算超過30,000以上時,如果以遊戲來說,就能夠組到能暢玩所有當前3A級遊戲大作的電競主機,可以預期的是在2560 x 1440解析度都能有60 FPS以上的表現,如果是在主流的1920 x 1080解析度下,更是能擁有破百的平均FPS,若是在菜單外額外購入具有G-Sync和FreeSync技術的電競螢幕做輔助的話,更能有流暢穩定的畫面表現。

除了遊戲以外,30000元的電腦還能做專業的繪圖軟體需求,抑或是像Davinci這樣的影像軟體的能力,再者,因為預算提升的關係,讓整台電腦除了處理器和顯示卡效能拉高以外,其他像是記憶體和SSD硬碟的空間也能拉大,速度上也會獲得提升,能夠大幅提高電腦的效能表現。

實際菜單配置

接下來就要實際為每個預算內做配置了,下文將針對不同預算以及不同的「處理器+顯示卡」組合(意即先前提過的「I+N」、「A+N」及「3A」),再加上其他基本的必要零組件做基本的菜單,玩家不用一定要跟隨相同型號,而是可以在相同的規格和預算下,藉此找到自己喜歡的廠牌產品做搭配。

15,000元以下
首先先來看「I+N」的組合,在處理器方面選用Intel Pentium G5400,基本2核心 4執行緒(2C/4T)的配置,家 上基本時脈3.7GHz已足夠應付日常使用,在顯示卡的部分,由於處理器本身已經自帶UHD610顯示晶片,如果只是做為一般日常使用的話,大可直接捨棄顯示卡的需求改用顯示晶片即可,可減輕預算。不過如果想要在預算內搭載顯示卡的話,NVIDIA部分可以選擇GTX 1060 3GB顯示卡,基本上拿來做為簡單的遊戲使用是足夠的,可不限於2D遊戲遊玩。處理器搭配的主機板部分只需選擇能和處理器搭配的選項即可,這裡因採用Pentium系列處理器,故選擇搭配H310M主機板,玩家可以自行另外選擇。

記憶體部分由於現在價格便宜,但因應僅是為了文書使用,故選擇DDR4-2666 8GB即可,硬碟部分不另外提供一般HDD硬碟,而是直接購入500GB的2.5”的SATA3 SSD,讀寫速度是一般HDD的三倍左右,雖然同樣的價格確實可以搭出不錯的SSD+HDD或大容量HDD的硬碟配置,但在速度和彈性使用上實在不如直接購買一500GB SSD還要來得快速。

至於在電源供應器的部分,整組菜單的預設TDP大約會落在250W左右(預估值),因此建議只需要購買到市售450W的電源供應器即可。而機殼的部分則是隨玩家個人喜好,可以自行做判斷。這樣整套菜單配置下來大約落在13,398元。

「I+N」組合、預算15,000元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接下來是「A+N」的組合,考量到整體的預算設定,大體來說和「I+N」的菜單相同,唯一差別會在處理器、主機板的部分。因此,這邊只需要將處理器部分換成目前較新的AMD Athlon 3000G即可,其2C/4T的配置足夠應付日常需求,加上同樣具有Vega 3內部顯示晶片,基本上不用額外購入顯示卡也是可以使用的。主機板的部分則是對應處理器選擇B450M系列主機板,玩家也可選擇其他對應AM4處理器腳位的主機板,不過B450M系列是最入門的選擇。如此一來,整體的價格點會落在13,408元。

「A+N」組合、預算15,000元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最後則是來看到「3A」組合,因目標設在3A的情況下,使得顯示卡的部分也需換成AMD顯示卡,因此,結合「A+N」的菜單配置,我們將處理器、主機板和顯示卡都換成AMD對應選項,處理器和主機板同樣選用AMD Athlon 3000G和B450M系列主機板,在顯示卡的部分則是將原先的NVIDIA顯示卡換成AMD的RX570顯示卡,其他菜單配置不變,整體來說效能方面是大約相同的。這樣的預算總共同樣會在約13408元。

「3A」組合、預算15,000元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這邊先簡單小結一下,玩家在利用15,000組裝文書機時,因為處理器本身都有自帶內部顯示晶片可以直接提供輸出,因此,在選擇主機板與處理器搭配時,可以選擇擁有影像輸出(HDMI、DisplayPort、DVI)連接埠的主機板,直接做輸出,這樣一來就可以省下顯示卡部分的花費,從而直接將其挪用到其他零組件上,可以選擇的方向有將SSD升級至M.2 PCIe介面,我們將省去的顯示卡花費(約3,000元左右)轉向儲存空間的速度提升,M.2 PCIe介面SSD讀寫速度為SATA3 SSD的六倍,玩家在一般如果有大檔案傳輸需求時可以快速感受到速度的提升,不過要注意的是,主機板同樣也必須有M.2插槽的支援才行。如果不選擇將這筆錢花在儲存空間的話,也可以選擇將處理器做小幅升級,以Intel陣營來說,可選擇升級至第八代Core i3或Core i5處理器,AMD陣營的部分則是可以選擇升級到Ryzen 3000 R5系列處理器,都可獲得大幅度的效能表現提升。再者,也可以把這筆預算拿去做記憶體時脈和空間的提升,例如將時脈提高到DDR4-3000或是做16GB記憶體配置,對於系統的彈性使用都能有不錯的效果。

15,000~30,000元
接著下來我們把預算往上提,來到30,000元的預算,這時候能夠做的選擇就非常多了。

同樣的先來看看「I+N」的組合配置,處理器的部分我們可以直接衝到Intel Core i5-8400,6C/6T的配置加上最高動態時脈可達到4.0GHz,想要玩遊戲的話電腦也不會不夠力;主機板部分因應市面上想要買到新的Z370系列主機板有些難度,因此為了配置方面加上未來升級彈性也夠的目的,可以選擇直接衝上Z390主機板,它雖然是伴隨第九代處理器推出的,但可向下相容第八代處理器;接著在顯示卡的部分則是可以直接衝上RTX 2060顯示卡,在一般的FHD解析度情況下都可以在多數遊戲下效能全開順跑遊戲。

其次,在記憶體的部分,由於預算足夠的關係,我們可以選擇更高的時脈,像是藉由超頻的功能直接組件DDR4-3200 16GB的配置,讓玩家玩遊戲絕對順跑,甚至如果是要做編輯軟體的話,也有足夠的空間能使用;在儲存空間方面,這時候就可以直接攻上1TB M.2 PCIe SSD了,這時選用Z390系列主機板就有一定優勢,一是肯定有M.2插槽能使用、二是多半會提供至少兩組的M.2插槽供彈性使用。

最後,在機殼的部分就是玩家自行去選擇喜好了,不過在電源供應器的部分,建議是將瓦數提高到550W左右,才能在需要高效使用電腦時,不至於影響系統穩定性。這次,我們將菜單的預算壓至29,807元。

「I+N」組合、預算30,000元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接下來在「A+N」的組合方面,同樣的在其他零組件不變、只變處理器和主機板的情況下,將處理器換成Ryzen 5 3500X搭配X570系列主機板,整體的價格可以向下節省1,000元的預算,可以方便玩家做其他額外的彈性使用。這時的預算為28,817元。

「A+N」組合、預算30,000元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最後則是「3A」的組合,3A組合下我們先延續方才「A+N」下的變動,另外將顯示卡更改成Radeon RX 5700,如此一來便已經足夠在FHD解析度下大殺四方,整體的預算控制在28,717元。

「3A」組合、預算30,000元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同樣的,這邊也先快速小結一下,其實整體來說可以看到,3萬元的預算已經可以組出一台足夠玩家做3A遊戲大作(且順玩、FPS約100)或是做編輯處理工作的電腦,可變動的部分也有滿多的選擇。其中,最主要的變動點或許會落在顯示卡的部分,以NVIDIA顯示卡為例,雖然這邊是為了追求預算下的最高效能選擇RTX 2060,但如果退而求其次,玩家螢幕仍在FHD解析度下、又沒有一定要光追效果的話,其實GTX 1660 Ti就已經足夠應付,兩者之間的價差大約落在2,000元,用這兩千元可以選擇將處理器做進一步的升級,像是有望進入Core i7或是Ryzen 7處理器的選擇等等,又或者是進而讓記憶體的時脈更高、空間更多都是可以作為調整的選項;而如果是AMD顯示卡的部分,同樣的在FHD解析度下,可以選擇改用RX 5500系列顯示卡即可應付,兩者的價差同樣在2,000元左右。

30,000元以上
當玩家的預算來到30000元以上時,基本上就是一個無上限的世界了,想要花個六七萬組一台頂級的電腦比比皆是,不過這裡小編不會提供玩家一個頂級十幾萬的選項,玩家有這麼多預算的話,其實很容易就能輕鬆組出逆天等級的PC,本文將以基本足夠應付目前主流遊戲和編輯處理需求的PC菜單為主,雖然預算定在30,000以上,但至多不會超過8萬預算。

首先先來看看「I+N」的組合配置,處理器部分選擇Intel Core i9-9900KF,8C/16T配置加上最高動態時脈達5GHz,雖然沒有內顯輸出,但在這個價位上已經不可能單單只用內顯晶片輸出了。搭配的主機板則同樣也是用Z390系列主機板,作為穩定整體效能的控制台來說絕對夠用,再者,要做為未來升級的彈性也有不錯的操作空間。顯示卡的部分則是選用RTX 2080作為基本,絕對足夠在2K解析度(甚至4K高畫質解析度)下仍有穩定的流暢度表現。

記憶體部分選擇將空間衝上32GB,並且搭配DDR4-3600的時脈,在速度和空間上都有極佳的表現;至於在SSD的部分則是同樣選擇M.2 PCIe介面,但將空間拉至2TB,以應付長久使用下的大量檔案空間需求。機殼的部分玩家可以自行選擇,電源供應器的部分,如果是想要一次到位的話,可以選擇高階破千瓦以上的金牌電源供應器,否則,若只是單純想要夠用的話,金牌650W的電源供應器大抵已經足夠穩定輸出。整體來說這樣的總預算會達到65,488元。雖然這不是最頂級的配置,不過也不便宜,但一定能更玩家使用好幾年。

「I+N」組合、預算30,000元以上的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A+N」的配置方面,只將處理器換成AMD Ryzen 7 3700X,基本8C/16T的配置加上最高4.4GHz的動態時脈,無論是在遊戲還是在多工環境下都有不錯的效能表現,再者,支援全新的PCIe 4.0介面可以讓整體的速度更快些。主機板部分則是對應更換為X570系列主機板,其他零組件配置不變。這樣一來整體的預算考量會落在66,578元。

「A+N」組合、預算30,000元以上的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最後則是「3A」平台的架構組合,這時候在處理器和顯示卡都變動的情況下,可以將處理器換成更高階的Ryzen 9 3900X,具備12C/24T的配置加上最高4.6GHz的動態時脈,再度將核心數目向上攀升;再者,顯示卡的部分則是換上最高階的RX5700XT系列,讓玩家能在2K解析度下順暢遊玩遊戲。這時候的總預算落在64,788元。

「A+N」組合、預算30,000元以上的菜單配置。(詢價時間2019.12.27)


快速總結一下這個預算下的配置,首先由於預算幾乎可以說是無上限,因此在處理器的部分如果玩家想要追求更高的核心數或效能,可以選擇供上Core X系列或是Threadripper系列,如此一來就得讓主機板的平台也跟著改變。另外,在顯示卡的部分則是可以將NVIDIA的顯示卡更往上提高到RTX 2080 Super或者甚至RTX 2080 Ti,AMD的部分目前最高階的就屬RX 5700 XT為主。其次,NVIDIA的部分如果想要做其他調整的話,也是可以向下調整成RTX 2070或RTX 2070 Super的等級,同樣也會有不錯的效能表現,並且可以將預算挪去做其他用途。再者,在記憶體和SSD的部分,如果記憶體不需要用到32GB的話,也可以選擇建構16GB即可、或者是將時脈往下調;而SSD的部分則是維持在至少1TB的水準,另外,AMD處理器的部分還可以看型號選擇是否要購入支援PCIe 4.0介面的SSD,雖然價格會往上一翻,但讀寫速度也會提高約1000MB/s左右,這點就端看玩家的需求而定了。

其他組件可以自由調控

以上各預算分類的菜單配置正如前文所提,主要是為了提供玩家們在不同價位下,各零組件能夠選擇的產品級距,而非直接的推薦菜單上的產品,玩家們針對這點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品牌信仰或使用習慣。不過除了最重要的處理器、主機板和顯示卡以外,其他零組件部分在組裝前還是可以有一些調整的參考方向。

記憶體選擇
首先在記憶體選擇的部分,由於現階段記憶體的價格處在甜蜜低點,玩家們如果沒有預算上的考量,只要主機板應付得來,基本記憶體可以建構到256GB都沒問題,時脈也是。不過如果有手頭預算上考量的話,可以先從最基礎的8GB DDR4-2666下手,這樣的記憶體容量和時脈速度用來做一般文書機或是單純從事單一複雜任務(如遊戲或剪輯)時,速度和容量不致於應付不來,可說是最基本的選擇值;當然,比較建議的配置還是希望玩家們如果在時脈速度不變下,可以至少將容量拉高至16GB,這樣一來在遊戲的同時還能有足夠空間可以從事其他任務,背景程式多開也不至於影響電腦效能。

市面上記憶體也是百百種,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做調整。


當已經達到16GB DDR4-2666以後,如果有能力可以再升級的話,建議的方向是先將時脈上提至DDR4-3000、甚至DDR4-3200,最極致的方法則是利用各家主機板和顯示卡支援的超頻模式,選購可超頻彈性不錯的DDR4-3600(或至少DDR4-3000以上)的超頻記憶體,將時脈調整在3600Hz,這樣一來在速度上也能保有一定的優勢。其他的更高階升級就在於先將空間拉高至32GB、64GB以後再說了。

SSD配置
儲存空間方面,傳統上會建議玩家組建「SSD+HDD」的配置,例如128GB SSD + 1 TB HDD,不過因為現階段的SSD價格同樣也是處在低點,以入門機來說,即便選擇1TB空間的2.5" SATA3 SSD也不至於造成預算太大的負荷,加上其速度也是HDD的好幾倍,因此,平心而論,建議玩家們現階段除非真的手頭非常非常緊湊,否則直接晉升到SSD的世界是最划算的選擇。2.5" SATA3 SSD的容量選擇部分,建議玩家可以的話直接從500GB的容量下手,這樣一來即便Windows作業系統占用的空間越來越多,但至少還算是有足夠空間可以做其他用途,就算要安裝一兩個3A級遊戲或是用做儲存倉庫的配置,空間容量也是足夠。再有預算一點的話,也可以選擇直接衝上1TB容量。

市面上SSD價格現在處在低點,玩家們如果想要搭建主機的話,現在會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不過如果要搭建1TB SSD的話,會建議玩家錢包抓緊一點,可以的話直接選擇M.2 PCIe SSD,它雖然價格上會稍微貴個一兩千,但換來的速度提升對於一般遊戲或是剪輯相關工作時的檔案傳輸速度絕對有感。同時,前文也有提到,如果是搭建AMD支援PCIe 4.0介面的平台,若手頭預算足夠的話,也可選擇搭載PCIe 4.0介面的SSD最大化效能,如此一來讀寫速度將會最大化提升。

電源供應器和機殼
再來是電源供應器和機殼部分,先說電源供應器。電源供應器建議玩家如果只是組來作為一般文書機使用的話,在僅僅是利用處理器內顯晶片甚至入門級顯示卡的話,只需選擇450W銅牌(或銀牌)的品項即可,這樣的瓦數已經足夠撐起一台文書機且綽綽有餘。如果要進一步提升到30,000元以內的預算時,才會有需要考慮500W以上並且是銀牌標章的電源供應器,不過如果玩家想要在短時間內讓電源供應器這個零組件能至少先快速到位的話,建議在預算內的考量可以選擇常見的金牌650W品項,這樣的配置如果不是超頂級的系統的話,都是足夠使用好幾年的。但若玩家的預算非常足夠的話,也可以選擇直接衝上金牌千瓦以上的品項,絕對性的一次到位。

另外在機殼的部分,本文雖然將他列在必要的六項組機品項中,但並沒有特別著墨在款式和預算上,主因在於機殼的考量最主要在外型和大小,主觀意識考量偏大,所以建議玩家在預算內自行判斷喜好的機殼外型即可。

周邊外設產品調控
另外還有一些周邊的外設產品例如鍵盤、滑鼠、耳機、螢幕等等也是這次清單上未直接列舉出的選項,也是和機殼是相同的道理,主因在於它不算在絕對必要的菜單內,而是玩家們可以自行找到各種適合自己的周邊產品,同樣的主觀意識考量大的情況下,也就不另外提供建議配置了。不過PCDIY!去年陸續有做了電競周邊的產品介紹和選購,有興趣的玩家們不妨也可以做為參考。

鍵盤的周邊產品選擇可以參考先前PCDIY!的文章,裡面有詳細的選購指南可參考。(直達車在此)

滑鼠的相關產品選購也可參考先前的文章,直達車在此


最後則是耳機的相關採購指南。(同樣奉上直通車)


軟體的選擇

說完了外部的硬體配置,接下來要考量的一點就是軟體方面了,軟體的部分一般來說如果是普通消費者,在請店家幫忙組裝電腦時,會一併請對方幫忙安裝,像是Windows 10作業系統、Office文書軟體、甚至防毒軟體等等。然而,除了作業系統有一定非裝不可的必要以外(但一定要花錢請店家嗎?),其他軟體一定非裝不可嗎?或許未必,端看玩家的考量為主。

Windows 10是否有啟動必要?
首先先來說作業系統吧!以常見的Windows 10為例,目前市場上如果要請店家幫忙安裝的話,需要花費約4,000元的左右的價格,當然如果是一般消費者為了一了百了的解決問題,其實在組機時請店家直接預先幫忙安裝完是最方面的選擇,等於是用金錢購買便利性。但如果是比較狂熱的玩家或是從事電腦相關行業的玩家,有些時候或許不需要特別請店家幫忙安裝。

目前市面上店家如果要幫忙安裝作業系統的話,以Windows 10為例,普遍來說需要約4,000元左右。(詢價時間2019.12.27)


舉例來說,其實微軟自己在官網上提供Windows 10的iso安裝檔給玩家們使用,玩家們只要下載完畢以後就可以藉由光碟或是USB隨身碟,插入電腦以後再從BIOS系統中進行安裝,在安裝過程中唯一和店家安裝版本不同的差異在於,如果玩家沒有金鑰(也就是安裝序號)的話,Windows會顯示為「未啟動」狀態,但這並不代表作業系統不能用,相反的,其實它該有的功能都已經有了!也就是說,如果玩家們不在乎一些功能不健全的話,其實是可以用免費的方式安裝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

Windows官網上就有網頁可以直接讓玩家下載作業系統iso檔,不過如果沒有金鑰的話,安裝以後會呈「未啟動」狀態。


但問題來了,「代價是什麼?」首先,畫面的右下方會有作業系統未啟動的永久浮水印,這是開任何程式、遊戲、影片都無法抹煞掉的,如果玩家不啟動系統,那個這段浮水印就永遠會出現在畫面上。另外,玩家們也無法自由進行系統的個人化設定,例如更改系統主題、甚至更換背景桌布等等。第三,玩家無法利用Windows Update功能升級作業系統,同時,系統本身也將不會具有最基本的Windows Defender防毒功能。

如果玩家們不擔心這些問題的話,那麼恭喜,你已經能夠永久免費的使用新電腦,只要不要讓電腦不小心中毒即可。但通常情況下,還是會建議玩家除非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否則還是安裝正版軟體比較好喔!

防毒軟體和外掛需求
而說到防毒軟體,相信現在許多玩家的考量也是「需不需要額外安裝防毒軟體?」,這點同樣也是要問玩家自己,其實普遍來說,如果玩家不會隨意點擊不知名網頁來源的話,基本的Windows Defender其實已經足夠阻擋許多不友善的檔案進入電腦,如果玩家還是覺得不心安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考量自由選擇是否要安裝其他防毒軟體。

Windows 10內建有Windows Defender作為最基本的防火牆功能。


另外,現階段也有許多阻擋惡意網頁的瀏覽器外掛程式,可以在第一時間阻擋惡意廣告或是網頁推播,不過這點同樣也是回到玩家使用習慣問題,只要玩家們不會在不知名的網站上使用電腦的話,基本上也不太需要額外去安裝這些外掛程式囉!

Office需求?
再來就是關於文書處理最常見的軟體:Office。其實現階段因為有許多雲端的文書軟體例如Google就有自己的Google Doc(類似Office Word)、Google Sheet(類似Office Excel)和Google Slides(類似Office PowerPoint)等等,其實在一般簡單情況下已經非常足夠作為文書處理的軟體使用,同時因為是採用雲端系統的關係,所以可以隨時在任何可上網的裝置上使用,即便是行動裝置Google也有推出專門的軟體可以讓玩家下載使用,就便利性來說其實比Office軟體還要方便許多。

Google有提供多種線上雲端的文書軟體可供使用,如果沒有非Office不可,使用免費的Google軟體也是不錯的省錢妙招。


不過有個前提是,如果玩家們組裝電腦時,需要面對的是公家機關或公司行號,時常需要使用Office軟體的話,那麼建議玩家還是安裝該軟體在一般使用下會減少許多相容性的問題。這裡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個是直接花錢購買Office版本,直接一勞永逸的永久使用;另一種方式則是用目前各服務都很常使用的訂閱制訂閱「Office365」,他們各有優缺,直接買斷的優勢是買了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不能用的問題,不過缺點則是如果未來有新版本的話,它將不會自動更新;但訂閱制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每個月(或每年)需要花費一定的金額購買,但優點是可以隨時享有最新的更新和服務,這點就端看玩家自己考量囉!

除了買斷的Office軟體外,也可藉由訂閱Office 365隨時享受最新的版本。


端看玩家個人需求
其實說了這麼多,還是回歸到一句話:「玩家須自行考量使用情境」。無論是防毒軟體、作業系統還是文書軟體,甚至是像Adobe、Davinci甚至其他更專業的軟體也是,都是需要看玩家自己的需求而定,每一個軟體或需求都會有可以免費使用替換的方法,但就看這樣的方法對於玩家們來說是否適用了。

PC組機終究是「DIY」

總結來說吧!其實本文提供了玩家們在2020年如果要進行組裝電腦的話,可以選擇的「大方向」,但其中的「小細節」還是要靠玩家自行去摸索,諸如像是省一點這裡、賺一點那裏這樣的更換也是可以依照玩家的需求和預算做調整的,不過大抵來說方向是相同的,大家都是希望可以組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電腦主機,所謂「PC組機終究DIY」,不管外面的菜單提供的再好,提供菜單的人本身還是會有個人的主觀評價存在,雖是普遍方向,但未必真的全面適合所有人,組裝電腦終究還是要靠DIY的,只有玩家自己才會真正了解自己的電腦需求,其他人都只能提供參考而已。


玩家們在新的一年到來時,如果有想要組裝新電腦的話,趁著現在幾乎所有零組件的價格都處在低點的情況下,其實是一個很棒的時機,新的一年也預祝玩家們事事順利,順利組裝到自己喜愛的電腦,讓遊戲、工作都越來越好喔!PCDIY!在這邊也祝大家新年快樂了~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