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極致對決:Intel Core i9-10980XE處理器上市,搭載AI功能與全新X299平台效能評測 ft. Core i9-9900KS
文.圖/Johan 2019-11-25 21:00:00
Intel在HEDT (高階桌機)的Core X系列處理器的規劃中,原先是要在2019年第四季推出Cascade Lake-X (即i9-109?0X系列),以取代Skylake-X (即Core i9-99?0X)系列。由於Core X系列都沒有分第幾代第幾代的,亦即Core i9-9980XE系列並不是第九代,而這次發表的全新Core X家族,也不叫第十代。Intel每次都是以NEW的方式,來稱呼新的處理器家族,而Core X中的最高旗艦版本,會被稱為Extreme Edition (極致版),CPU代號後面會再加個E,例如Core i9-10980XE。
這次Intel推出的Cascade Lake-X處理器,首發的SKU共有Core i9-10900X、i9-10920X、i9-10940X、i9-10980XE共四顆,價位從590至979美元。在規格方面,Cascade Lake-X同樣採用14nm的製程,也是採用PCIe 3.0架構,提供72條PCIe通道,設計功率為165W TDP。至於時脈方面,Cascade Lake-X比上一代Skylake-X提升一些,而記憶體也支援到DDR4-2933。單插槽可支援到最大32GB容量,因此8條DIMM插好插滿可達到256GB。
其他功能方面,這次Intel加入了DL Boost (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學習加速)功能,可透過學習的方式來提升效能。因此可以搭配主機板的AI自動超頻功能,來針對不同使用情境來自動調速,以達到最佳效能與功耗。
▼表 全新Intel Core X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表 Intel Core i9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為將變因控制在處理器,因此這次配備除了CPU、主機板之外,其餘配備包含顯示卡、SSD都固定使用一組,皆是以PCIe 3.0 x16的頻寬來進行,而記憶體時脈則是設定成與CPU規格相同,容量為16GB,但HEDT平台則以32GB來測試以符合其創作者環境。以下先來看看測試配備。
處理器:(1) Intel Core i9-10980XE (18C36T) @ 3.0~4.6GHz / 4.8GHz
(2) Intel Core i9-10900X (10C20T) @ 3.7~4.5GHz / 4.7GHz
(3) Intel Core i9-9980XE (18C36T) @ 3.3~4.4GHz
(4) Intel Core i9-9900KS (8C16T) @ 4.0~5.0GHz (全核5.0GHz) (主流DT組)
(5) 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 3.6~5.0GHz (主流DT組)
主機板:(1) ASUS 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 (X299)
(2) 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Z390)
BIOS: (1) 0224 (08/23/2019)
(2) 1302 (09/02/2019)
記憶體:(1) Crucial Ballistix Sport AT DDR4-3000 @2933 32GB (8GB×4)
(2) G.Skill Flare 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B GDDR6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v441.08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至於2D桌面的測試部份,我們選擇了PCMark 10以及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執行Office環境)來測試整體系統運作效能以做參考。另搭配X265 Benchmark來測試4K視訊編碼時的效能(FPS),當然CineBench R20也是不容錯過的測試項目,可測試CPU在繪製CG時的效能。另外,針對單一元件性能的部份,我們用AIDA64來測試記憶體傳輸效能,並以CPU-Z來簡單測試CPU的效能。
由於測試的是HEDT的處理器,這次我們也加入了SPECviewperf 13與SPECworkstation 3.02的測試項目。SPECviewperf 13是專業工程繪圖效能測試,其集結了3DS Max 2016 (3dsmax-06)、CATIA V6 R2012 (catia-05)、Creo 3-PTC (creo-02)、Energy (energy-02)、Maya 2017 (maya-05)、Medical CT/MRI (medical-02)、Autodesk Showcase 2013 (showcase-02)、Siemens NX 8.0 (snx-03)、Solidworks 2013 SP1 (sw-04)等專業繪圖與分析軟體來進行場景之繪製,很重視OpenGL效能,可測出CPU與顯示卡的整體效能。
至於SPECworkstation 3則是把上述SPECviewperf 13的測試項目也納入,並針對各垂直(vertical)行業來執行各式工作站應用,測試項目包羅萬象,有AI分析類、研究類、有HPC密集運算、亦有儲存裝置、工程繪圖等測試內容。該測試軟體分成Media & Entertainment (多媒體與娛樂)、Product Development (產品開發)、Life Sciences (生命科學)、Financial Services (金融服務)、Energy (能源相關),另還加入General Operations (一般作業)與GPU Compute (GPU運算)等項目。透過此軟體,可測試出一台工作站電腦的整體效能發揮程度。
以下就來看看測試成績與說明!
再看看CineBench R20的測試分數,在多核心方面可以看到i9-10980XE小贏i9-9980XE,接下來部份則是由i9-10900X贏過i9-9900K家族。至於單核心效能方面,則是i9-9900K家族效能較明顯有優勢
至於AIDA64記憶體效能部份,此時HEDT平台搭載較多記憶體的Core X家族,其效能因採用4-channel DDR4,因此表現較好,而主流DT處理器部份則只有2-channel DDR4,效能表現是上面的一半
再來看PCMark 10的整體測試部份,由於非常重視單核時脈效能。因此,這部份是i9-9900K家族勝出,主要還是因為單核時脈高的原因,使其效能飆升。隨後則是i9-10980XE,再來是i9-9980XE,至於i9-10900X在Boost 3.0之後達4.7GHz,輸給上面的大哥們
在VRMark的測試項目中,Orange Room是負荷最輕的!而Blue Room是最操系統的!這裡可以看到全核5.0GHz的i9-9900KS效能發揮出來了!而i9-10980XE與10900X的表現也不差就是了
在「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先以Battle (戰鬥)場景,來測試各CPU的表現,這裡可以看到4K與2K解析度其實表現差不多,只有在Full HD解析度下,可以稍微看出i9-9900K家族略為小贏Core X家族。但實際遊玩體驗,是差不多的
再來看「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的Campaign (戰爭地圖)場景,這部份一樣在4K與2K解析度下可以視為幾乎相等,而Full HD解析度下則是i9-9900K家族小贏Core X一些些。從上面的數據看起來,難怪Intel要將Core i9-9900K家族命名為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啊…
前面看完了遊戲與應用程式比較之後。接下來看看應用在專業圖形工作站等軟體測試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以SPECviewperf 13來測試各CPU搭配NVIDIA顯示卡,結果這部份三個測試場景,都是i9-9900K家族領先,再來是i9-10980XE、i9-9980XE,最後則是i9-10900X
再繼續看SPECviewperf 13的測試結果。這三個場景的成績可幾乎視為相等。只是i9-9900K家族稍微小領先一點點,接著是i9-10980XE、i9-9980XE,最後則還是i9-10900X
最後來看看拿來當工作站應用,在HPC(高效能運算)下,各測試項目的表現如何,以SPECworkstation 3.02來測試之後,可以看到這裡非常看重多核心的整體執行效能。先看vertical (垂直應用市場)的部份,可看到Financial Services類別是i9-10980XE獲得最高分、i9-9980XE其次,然後是i9-10900X、i9-9900KS,最後是i9-9900K。而Product Development與Life Sciences也是一樣。至於Energy部分,則是i9-10980XE > i9-9980XE > i9-9900KS > i9-10900X > i9-9900K。
至於SPECworkstation 3.02的一般測試項目部份。可以看到GPU Compute部份,是由i9-9900K家族領先,再來是Core X家族。至於Media & Entertainment測試方面,則是i9-10980XE > i9-9980XE > i9-9900K家族 > i9-10900X。而一般運算部份,則是i9-9900KS > i9-9900K > i9-10980XE > i9-9980XE >i9-10900X
那麼HEDT的處理器,難道這麼沒用嗎?甚至連SPECviewperf這種工程繪圖應用,都輸給自家Mainstream DT處理器?其實不一定,因為主要這些工程繪圖還是以OpenGL為主,這裡以GPU效能為優先決定權,因此HEDT只能在非常多工需求的工作站領域、HPC應用上,讓其效能發揮,從上述SPECworkstation的各種垂直市場應用,就可以看到HEDT處理器的價值。
至於AMD的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表現如何呢?是不是值得購買?由於這次AMD的測試樣本有限,全台灣只有一顆3950X在輪流,且Ryzen Threadripper 3970X與3960X也是一樣的狀況。因此各位讀者稍安勿躁,一旦PCDIY!取得該處理器,便會將AMD與Intel的Mainstream DT與HEDT處理器進行比較,敬請鎖定!
整體而言,若您是純粹要組電競平台,Intel的Core i9-9900K家族還是絕佳優選。至於你又想要當電競平台,甚至會執行一些工作站應用,包含HPC或是深度學習等應用,那麼倒是可以考慮Core i9-10980XE這個平台,並搭配NVIDIA的高階顯示卡只是這些平台,都建議搭配水冷散熱器就是了!
以上的測試就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等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到手之後,再為各位讀者做更全面的評測與分析!
Core X極致版處理器,相容於X299平台
如今Cascade Lake-X家族已上市,能夠相容先前的X299平台,而各家主機板廠商為迎接這顆半價殺出的Core i9-10980XE而推出新款的X299主機板,來準備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推出之前,在市場搶攻一波!但正由於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延宕至11/25才上市,因此Intel也決定跟著於11/25正式將全新Core X家族上市,並選擇比AMD搶先幾小時上市。有關於新的X299主機板評測,可以參考這裡。這次Intel推出的Cascade Lake-X處理器,首發的SKU共有Core i9-10900X、i9-10920X、i9-10940X、i9-10980XE共四顆,價位從590至979美元。在規格方面,Cascade Lake-X同樣採用14nm的製程,也是採用PCIe 3.0架構,提供72條PCIe通道,設計功率為165W TDP。至於時脈方面,Cascade Lake-X比上一代Skylake-X提升一些,而記憶體也支援到DDR4-2933。單插槽可支援到最大32GB容量,因此8條DIMM插好插滿可達到256GB。
其他功能方面,這次Intel加入了DL Boost (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學習加速)功能,可透過學習的方式來提升效能。因此可以搭配主機板的AI自動超頻功能,來針對不同使用情境來自動調速,以達到最佳效能與功耗。
▼表 全新Intel Core X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效能測試,加了AI之後,HEDT效能是否更上一層樓?!
這次HEDT平台測試,我們以Intel的Core i9-10980XE、Core i9-10900X (Cascade Lake-X家族),以及Core i9-9980XE (Skylake-X家族)來進行比較,並將Intel主流桌機平台(含Core i9-9900KS與Core i9-9900K)也納入對照組。來看這次Intel全新Cascade Lake-X家族,在加入DL Boost之後,是否效能有強大的進步!▼表 Intel Core i9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為將變因控制在處理器,因此這次配備除了CPU、主機板之外,其餘配備包含顯示卡、SSD都固定使用一組,皆是以PCIe 3.0 x16的頻寬來進行,而記憶體時脈則是設定成與CPU規格相同,容量為16GB,但HEDT平台則以32GB來測試以符合其創作者環境。以下先來看看測試配備。
處理器:(1) Intel Core i9-10980XE (18C36T) @ 3.0~4.6GHz / 4.8GHz
(2) Intel Core i9-10900X (10C20T) @ 3.7~4.5GHz / 4.7GHz
(3) Intel Core i9-9980XE (18C36T) @ 3.3~4.4GHz
(4) Intel Core i9-9900KS (8C16T) @ 4.0~5.0GHz (全核5.0GHz) (主流DT組)
(5) 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 3.6~5.0GHz (主流DT組)
主機板:(1) ASUS 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 (X299)
(2) 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Z390)
BIOS: (1) 0224 (08/23/2019)
(2) 1302 (09/02/2019)
記憶體:(1) Crucial Ballistix Sport AT DDR4-3000 @2933 32GB (8GB×4)
(2) G.Skill Flare 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B GDDR6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v441.08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應用程式、遊戲、創作類軟體之效能比較說明與分析
在測試軟體部分,PCDIY!採用傳統的3DMark、VRMark來測試顯示卡的跑分成績,另外搭配Far Cry New Dawn (極地戰嚎:破曉)、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全軍破敵:三國)、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 (火線獵殺:絕境)…等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設定在1920x1080 (Full HD)、2560x1440、3840x2160 (4K、Ultra HD)等解析度,並在遊戲裡面設定到最佳畫質。至於2D桌面的測試部份,我們選擇了PCMark 10以及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執行Office環境)來測試整體系統運作效能以做參考。另搭配X265 Benchmark來測試4K視訊編碼時的效能(FPS),當然CineBench R20也是不容錯過的測試項目,可測試CPU在繪製CG時的效能。另外,針對單一元件性能的部份,我們用AIDA64來測試記憶體傳輸效能,並以CPU-Z來簡單測試CPU的效能。
由於測試的是HEDT的處理器,這次我們也加入了SPECviewperf 13與SPECworkstation 3.02的測試項目。SPECviewperf 13是專業工程繪圖效能測試,其集結了3DS Max 2016 (3dsmax-06)、CATIA V6 R2012 (catia-05)、Creo 3-PTC (creo-02)、Energy (energy-02)、Maya 2017 (maya-05)、Medical CT/MRI (medical-02)、Autodesk Showcase 2013 (showcase-02)、Siemens NX 8.0 (snx-03)、Solidworks 2013 SP1 (sw-04)等專業繪圖與分析軟體來進行場景之繪製,很重視OpenGL效能,可測出CPU與顯示卡的整體效能。
至於SPECworkstation 3則是把上述SPECviewperf 13的測試項目也納入,並針對各垂直(vertical)行業來執行各式工作站應用,測試項目包羅萬象,有AI分析類、研究類、有HPC密集運算、亦有儲存裝置、工程繪圖等測試內容。該測試軟體分成Media & Entertainment (多媒體與娛樂)、Product Development (產品開發)、Life Sciences (生命科學)、Financial Services (金融服務)、Energy (能源相關),另還加入General Operations (一般作業)與GPU Compute (GPU運算)等項目。透過此軟體,可測試出一台工作站電腦的整體效能發揮程度。
以下就來看看測試成績與說明!










HEDT處理器,在重度負荷下,才能凸顯效能,但價錢不斐
從這次的效能測試中,可以發現這次Intel推出的Core i9-10980XE,由於同樣是14nm製程,在時脈僅提升一點點,其效能贏過其上一代的Core i9-9980XE幅度非常有限。在遊戲方面,由於8C/16T的架構已可以符合絕大多數遊戲的需求,因此Mainstream DT (主流桌機)的Core i9-9900KS或Core i9-9900K稱為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可說是實至名歸。那麼HEDT的處理器,難道這麼沒用嗎?甚至連SPECviewperf這種工程繪圖應用,都輸給自家Mainstream DT處理器?其實不一定,因為主要這些工程繪圖還是以OpenGL為主,這裡以GPU效能為優先決定權,因此HEDT只能在非常多工需求的工作站領域、HPC應用上,讓其效能發揮,從上述SPECworkstation的各種垂直市場應用,就可以看到HEDT處理器的價值。
至於AMD的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表現如何呢?是不是值得購買?由於這次AMD的測試樣本有限,全台灣只有一顆3950X在輪流,且Ryzen Threadripper 3970X與3960X也是一樣的狀況。因此各位讀者稍安勿躁,一旦PCDIY!取得該處理器,便會將AMD與Intel的Mainstream DT與HEDT處理器進行比較,敬請鎖定!
整體而言,若您是純粹要組電競平台,Intel的Core i9-9900K家族還是絕佳優選。至於你又想要當電競平台,甚至會執行一些工作站應用,包含HPC或是深度學習等應用,那麼倒是可以考慮Core i9-10980XE這個平台,並搭配NVIDIA的高階顯示卡只是這些平台,都建議搭配水冷散熱器就是了!
以上的測試就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等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到手之後,再為各位讀者做更全面的評測與分析!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技嘉 GIGABYTE GeForce RTX 5070 Ti AERO OC 16G實測開箱,高顏值「白色海景房」精品級顯示卡!
- 「Warpple JJ1 轉轉閨蜜機」實機開箱,「21.5吋 FHD 行走的大平板」讓你隨處都可以「追劇、健身、食譜、看書、上課、視訊、直播、辦公,一機搞定!」
- Seagate One Touch HDD with Password 5TB密碼保護版外接式行動硬碟實測開箱,AES-256硬體加密資料安全超放心!
- 宇瞻 Apacer AS723_USB3.2 Gen2 x2 USB-C Portable SSD 2TB實測開箱,20Gbps極速存取「影像職人專屬」軍規級「防撞、抗震、耐摔、耐壓」外接式固態硬碟!
- 「技嘉GIGABYTE MO27Q2 Gaming Monitor」實機測試,顯色強大:「色域覆蓋 sRGB:達100%,Adobe RGB:達95.2%,DCI P3:達97.6% 色域容積 sRGB:達164.2%,Adobe RGB:達113.1%,DCI P3:達116.3%」ISO 14861:2015色彩準確度:「平均ΔE*00:達0.27,99%百分位 ΔE*00:達0.89」
- 「技嘉GIGABYTE MO27Q2 Gaming Monitor」產品開箱,「27吋 240Hz 2K QD-OLED」精品級平面電競顯示器!
- LaCie Rugged MINI SSD 實測開箱,「USB 3.2 Gen 2x2 20Gbps耐用型穩固精悍」外接式固態硬碟專業首選!
- ASUS Pro WS WRX90E-SAGE SE實測開箱,史上最強「32+3+3+3共41相供電」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995WX「AI加速 四組PCIe 5.0 x16雙插槽顯示卡擴充」為終極運算效能而生HEDT高階桌機工作站主機板!
- 全何 v-color Server Memory DDR5-7200 192GB OC R-DIMM套裝(24GB x8)實測開箱,史上最強 AMD EXPO一鍵超頻 WRX90 HEDT高階桌機工作站支援「八記憶體通道」PC DIY實戰!
- ASUS Pro WS W790E-SAGE SE實測開箱,史上最強「14+1+1共16相供電」Intel Xeon w9-3475X處理器800W超頻衝破極限效能「AI加速 四組PCIe 5.0 x16雙插槽顯示卡擴充」HEDT工作站主機板!
- 「兮克 XikeStor SKS1200-8XGT 10GbE 8-Port(電口) 萬兆 無網管 交換器」實測開箱,「台幣六千元級距」超高性價比「1G / 2.5G / 5G / 10G」Multi-Gigabit Switch!
- 威剛 ADATA SC750 2TB External SSD實測開箱,USB 3.2 Gen2 10Gb/s免傳輸線「袖珍便攜」高效能外接式固態硬碟!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