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PCIe 3.0 x2 NVMe挑戰SATA 6Gb/s固態硬碟地位,價格成世代交替關鍵

文.圖/Bisheng 2018-08-30 13:30:00

固態硬碟憑藉優異的存取速度優勢,成為時下系統開機碟最佳選擇,無論新購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若仍未採用形同和廉價畫上等號。對玩家而言,最令人熱血產品莫過於PCIe 3.0 x4 NVMe介面規格,另一造廠商為了加速取代SATA 6Gb/s,折衷方案PCIe 3.0 x2 NVMe風潮正興起。特別是在筆電應用方面,還伴隨吹起M.2 Type 2242小尺寸產品風,藉此縮減占用的電路板空間。

PCIe NVMe與SATA存在莫大落差
目前消費性固態硬碟主要傳輸介面,分為SATA與PCIe兩種規格形式,淺而易見的差異點,莫過於真實可用頻寬有數倍之差。SATA 6Gb/s這老朽的規範,真實可用頻寬僅約570MB/s,反觀具有通道組合彈性的PCIe,當前主流PCIe 3.0單條通道頻寬即有984.6MB/s。以當下常見的PCIe 3.0 x4規格來說,頻寬總和大約為3980MB/s,近乎是SATA 6Gb/s的7倍之多。

PCIe介面讓固態硬碟產業眾廠商,著實有著充裕發揮空間,高規格的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相輔相成,能帶來前所未有之速度體驗。如前述,SATA6Gb/s存取速度頂天也不過570MB/s,然而PCIe 3.0 NVMe產品從早先讀取2000~2500MB/s,發展到現在已能達3000MB/s以上速度。或許再過不久,這也不足以應付高性能消費性固態硬碟所需,得改用PCIe 3.0 x8或者PCIe 4.0規格。


PCIe NVMe價格帶轉趨多樣化
話雖如此,SATA 6Gb/s與PCIe NVMe之間卻也存在成本落差變數,從控制器到成品的報價都是後者比較高。以240/256GB這主流系統碟基本容量級距來說,SATA 6Gb/s介面產品中、低價位區間,是落在1,500~2,000元左右,而PCIe NVMe是在2,000~3,000元附近。當然了,由於性能有相當差距,這般價差是屬於合理的、可接受。

另外只要稍微留意價格會發現,中價位PCIe NVMe介面產品正好落在分水嶺,許多中、低價位產品的讀取速度只達2,000MB/s,反觀高價位產品達3,000MB/s以上逐漸普遍。這是由於轉進PCIeNVMe規格已成為大趨勢,為了加速普及、滿足不同消費族群需求,廠商自然是極盡可能端出各式產品,因此造就這價格帶與性能落差。

台系控制器躍為市場主流
產品區隔化可用手段相當多,由於固態硬碟60~70%成本來自快閃記憶體,其餘的控制器與設計製造等,相比之下猶如零星一角。拋開快閃記憶體部分來談,最能著手的部分莫過於控制器採購,這甚至又包含韌體撰寫、調校等成本。過去控制器市場大多是外商的天下,最近幾年SMI、Phison等台廠捲土重來,更成為市場上的主要供應商。

台系控制器除了理論採購成本較低,這些台廠也普遍著重在經濟實惠,以協助製造商縮短產品開發時程,並且降低製造成本為導向。因此一些設計解決方案,內含韌體已經是再基本不過,要客製化甚至代為生產終端成品亦可。因此那些懂得門道的玩家,自然會覺得怎麼有些品牌固態硬碟,骨子裡看來都是一個模樣,它們確實可能本是同根生。



當前常見PCIe 3.0 NVMe控制器,主要來自Marvell、Phison、SMI等三家廠商,其中後兩家為台灣廠商,市場能見度可說是極高。


PCIe 3.0 x2強襲SATA 6Gb/s市場
除了前述做法,廠商也在尋求其他的可行方案,現階段看來趨勢是PCIe 3.0 x2 NVMe。與高性能導向的PCIe 3.0 x4 NVMe相較下,即便頻寬打了對折仍有1969MB/s,這將近是SATA 6Gb/s的4.5倍。換言之,PCIe 3.0 x2 NVMe足以提供讀取1,500MB/s或以上,大約是SATA 6Gb/s機種3倍的最大傳輸速度,因此廠商有意藉由它加速取代SATA 6Gb/s機種。

PCIe 3.0 x2 NVMe已經是現在進行式,Phison於2016年開始布局,去年正式推出型號PS5008-E8控制器。PS5008-E8本身為4個通道架構設計,僅自家主力產品一半數量,而這也是控制成本的手段。其設計符合NVMe 1.2版規範、支援TLC/MLC 3D NAND,參考性能最高循序存取達讀取1600MB/s、寫入1300MB/s,可構成128GB~1024GB容量產品。

Phison型號PS5008-E8控制器,是目前比較容易見到的PCIe 3.0 x2 NVMe解決方案,已有部分廠商採用並推出產品進行銷售。


產品價差有限成為推動阻礙
如果你經常留意市場,應該已經發現到實體產品蹤跡,這年頭怎麼還有讀取僅約1600MB/s,但標示著PCIe NVMe的產品。舉如ADATA XPG SX6000、Kingston A1000、Lite-On MUX等,並非是採用早期的設計方案,骨子裡正是我們所談論這PCIe 3.0 x2 NVMe控制器。只不過從市場價格來看,無可否認這與PCIe 3.0 x4 NVMe產品之間,當前價差是難以說服消費者。

當然了,由於廠商著眼市場在於系統製造商,桌機玩家是可以忽視這樣的產品存在。受惠者如筆電,前面提及筆電廠商想要提高固態硬碟採用率,但是當前選擇僅SATA 6Gb/s或PCIe 3.0 x4 NVMe一翻兩瞪眼。PCIe 3.0 x2 NVMe角色介於前述兩者之間,理論成本比PCIe 3.0 x4 NVMe略低些許,速度好過SATA 6Gb/s幾倍,是廠商眼中理想SATA 6Gb/s替代人選。

PCIe 3.0 x2 NVMe範例產品:Kingston A1000 SSD。


快閃記憶體左右世代交替
對筆電之類系統製造廠商而言,就算固態硬碟報價只便宜區區10美元,但出貨1萬台即省了10萬美元、約等300萬台幣。話雖如此,當筆電之類產品列出細部規格,這差異是否會成為消費者比較點、影響最終選擇,恐怕也是廠商得思考的點。因此亦有些控制器廠商,認為PCIe 3.0 x2 NVMe是有些多餘,只要利用中階低PCIe 3.0 x4 NVMe(4通道之類規格)控制器即可達到相同目的。

對於價格難以拉開有感差距這點,或許可以這麼簡單來講,對於好的、成本較高的控制器設計解決方案,廠商理應當會搭配較高等級快閃記憶體,如此構成高性能、價格帶產品。反向組合即為一般性能等級、價格導向,因此各式實體產品在零售市場的價格,自然而然會有所區隔。PCIe 3.0 x2 NVMe確實為不錯的主意,但是否會曇花一現,就看和低價位PCIe 3.0 x4 NVMe產品之間如何拉扯。

M.2 Type 2242獲筆電廠重視
談論到PCIe 3.0 x2 NVMe固態硬碟,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新趨勢,那就是M.2 Type 2242短板產品。Type 2242長度僅常見Type 2280約莫一半,對桌上型電腦而言,即便你不是玩家同樣無感、可無視之。然而這對筆記型電腦廠商來說,卻也是個理想的系統開機碟解決方案,著眼點在於縮減占用電路板空間,以騰出寶貴的空間好用來容納其他零組件。

近幾年筆電發展趨勢之一,是盡可能挪出空間給予電池使用,藉此提升電池續航力表現。超輕薄筆電擴充彈性向來不是考量重點,如果有容量足敷使用又較省空間的選擇,筆電廠商同樣樂於見到。即便是生產力機種,廠商亦思索薄型、輕量化的可能性,例如ThinkPad T480就是安排M.2 Type 2242與2.5吋裝置各1 組, 讓需要雙碟的用戶可以彈性建置儲存空間。

左起2.5吋、M.2 Type 2280、M.2 Type 2242、mSATA,特別是應用在筆電設備上,小尺寸的M.2 Type 2242可節省空間相當明顯。


目前已經有這樣的產品推出,而且和PCIe 3.0 x2 NVMe控制器應用趨勢相呼應,例如Lite-On T11即為Phison設計方案製品。除此之外,像是WD、Toshiba(RC400已正式發表) 等幾大廠,同樣有M.2 Type 2242產品規劃, 只不過當前偏向商用、OEM。後者行銷目標之一, 無非也是出貨給予系統製造商, 用於各式基於空間考量的設備, 舉如超輕薄筆電甚至是迷你電腦等。

M.2 Type 2242範例產品:Phison公板樣品。



頻寬主宰最高速度,但未必有相對體驗差異

接下來,我們利用手邊的實體產品,進行一些性能簡單概略比較。讓大家藉此窺探,SATA 6Gb/s、PCIe 3.0 x4、PCIe 3.0 x2等介面產品之間,性能實質差異是如何。PCIe 3.0 x2範例組有Kingston A1000、Phison公板,PCIe 3.0 x4則取Plextor M9PeG,而SATA 6Gb/s代表是Plextor S2C。得留意各範例產品的容量有所差異,以下數據並不適合捉對廝殺,僅用來呈現各介面的概略差異。

對於測試所得數據,我們取循序(Seq)和4K存取結果,繪製成圖表來提升閱讀、比較便利性。而在介面差異評估方面,PCIe 3.0 x2 NVMe產品有2個範例組,我們取有在通路零售的A1000當代表,和其他2種介面產品簡易比較之。依據傳輸介面頻寬來看,PCIe 3.0 x2 NVMe規格的A1000居中,以此來看可達PCIe 3.0 x4 NVMe幾成的性能,又能夠比SATA 6Gb/s快上多少。

最高速度如頻寬差異顯著
首先來看最高循序存取速度部分,M9PeG最佳數據是在CrystalDiskMark測得,其Seq Q32T1表現達讀取3199.7MB/s、寫入2040.5MB/s,而A1000相同項目速度為讀取1609.1MB/s、寫入1073.5MB/s,S2C則是接近SATA 6Gb/s頻寬上限的讀取564.5MB/s、寫入528.5MB/s。概略換算來說,A1000表現為M9PeG的一半,讀取與寫入落在50~52%附近,而S2C表現為其讀取35%、寫入49%幅度。

綜觀其他測試來說,AS SSD Benchmark與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兩款測試結果顯示,A1000讀取和寫入都大約是M9PeG的53~56%,符合其介面頻寬僅只有一半這先天差異。至於S2C方面,其表現是A1000的35~49%左右,相對呈現出那2~3倍頻寬差距。ATTO Disk Benchmark彼此落差略小,A1000可達M9PeG約54~64%速度,而S2C相較下是有其41~48%表現。

取中間值或保守點來講,PCIe 3.0 x2 NVMe範例組A1000的最高存取速度,是落在PCIe 3.0 x4 NVMe與SATA 6Gb/s參考比較組中間。當然了,實際上是約為PCIe 3.0 x4 NVMe產品的一半,又如果跟早期或當下入門產品相較,落差所機會縮小些。而SATA 6Gb/s機種讀取速度只有其40%左右,寫入基於都是採用TLC顆粒的先天限制,因此差距縮小至一半。






4KB隨機存取落差相對較小
接著我們彙整了4K單位表現數據,以此來衡量這次3種標的介面產品,會呈現出怎樣的差異。ATTO Disk Benchmark與AS SSD Benchmark測試結果相近,範例組產品之間的差異小了許多,A1000讀取表現達M9PeG的71~74%程度,即便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和CrystalDiskMark差異略多,但是有其55~64%表現說不上多大。而寫入的落差也少了點,A1000最佳表現有M9PeG的90~92%,同樣出現在ATTO Disk Benchmark和AS SSDBenchmark,其餘則是有57~78%程度表現。

A1000與S2C相較之下更加巧妙,即便固態硬碟的循序存取速度一再創新高,然而4K部分想要大幅度拉開並不是那麼容易。故S2C和A1000相比,ATTO Disk Benchmark和rystalDiskMark測得差異並不多,S2C讀取能有A1000約83~88%程度表現,少一點也在74~78%之譜。而寫入方面最小差距出現在CrystalDiskMark,S2C可達A1000約99%表現實力,除了AS SSD Benchmark其餘亦有86~93%不等。






PCIe NVMe與SATA本質差異明確
取一般關注重點循序與4K存取表現來看,PCIe 3.0 x2 NVMe範例組A1000和PCIe 3.0 x4 NVMe的M9PeG相較之下,A1000循序存取速度約莫為其一半、4K至多落後25%,當系統碟的使用體驗理應當不會有莫大差異感。接著透過PCMark 8儲存測試結果,綜觀總得分、頻寬與模擬軟體啟動速度等部分,來比較作為範例組的這3種介面產品差異。

範例組的總得分相當接近,由高至低依序為M9PeG 5088分、A1000 5056分、Phison 5049分、S2C 4921分,差異小到得以忽略之。某程度上來說,PCMark 8是有些不符合時宜,對應新式介面固態硬碟未必完善。但也可以說是,真實使用礙於電腦系統軟硬體架構、人體敏銳度等因素限制,使用體驗確實不至於相差那麼多,PCMark 8如實反映出這樣的結果。

另外來看模擬軟體啟動速度,A1000幾乎都只比M9PeG多出不到1秒,此般差異沒有A、B組比較是難以察覺。而S2C與A1000相較也有這傾向,Microsoft Word這類較小型軟體差異都不到1秒,真正有感差距是Adobe Photoshop light v2/Heavy v2,落差分別接近7秒、17秒。換言之,若存取資料量沒有大到一定程度,各式介面固態硬碟的使用體驗落差,恐怕不如跑分結果那樣顯著。

Plextor M9PeG。


Kingston A1000。


Phison公版。


Plextor S2C。


價格是殘酷的真實決勝點
透過範例組簡單試驗比較下來,證明PCIe 3.0 x2 NVMe固態硬碟有居中的表現,甚至並未遜色於PCIe 3.0 x4 NVMe太多。作為折衷解決方案,性能面應當是無需多慮,決勝關鍵點終究在於價格。儘管首要目標是加速取代SATA 6Gb/s介面產品,礙於PCIe 3.0 x4 NVMe產品已有高低價位之分,入門價格帶更和SATA 6Gb/s重疊。PCIe 3.0 x2 NVMe產品該選用何等快閃記憶體來搭配,以在性能、價位等方面取得平衡點,這是固態硬碟製造商得面對的難題。

測試平台配備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VIII Extreme
記憶體:Kingston DDR4-2400 16GB x 2
系統碟: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電源供應器:XFX XTR 550W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