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持續精進旗艦平台,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實測

文.圖/Bisheng 2018-08-13 21:00:00

2017年,AMD推出一系列全新架構處理器,包含主流性能平台Ryzen與首個HEDT(High-End Desktop)旗艦平台Ryzen Threadripper,進入今年之後皆陸續推出小改款的第二代產品。二代Ryzen Threadripper沿用X399晶片組再戰一個世代,最大亮點在於實體核心倍增至32核,其餘變動則是著重在提升半導體製程與架構設計精進。


增加32、24核心產品,往商業應用拓展戰線

AMD在Computex 2018自家記者會上,揭開傳聞多時的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面紗,提及實體核心數量最高倍增至32核,成功引起在場國內外媒體歡呼。儘管這令人感到興奮,AMD卻也別有用意,他們試圖擴大耕耘High-Prformance Computing(高性能電腦)市場,遂將二代Ryzen Threadripper產品線一分為二。

這代產品有著WX與X系列分支,後綴於產品型號的數字之後,反映出核心數量與性能等級差異。AMD表示,Ryzen Threadripper具有顛覆High-Prformance Computing市場的性能表現與價格,這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第二代產品能帶給創作工作者新價值,因此發表推出時,針對應用族群劃分成兩個相對應系列。

為突顯Ryzen Threadripper的不同,AMD仍然為樣品設計了特別包裝。


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樣品包含Wraith Ripper散熱器。


圖例為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WX系列等同工作站等級
依據AMD現行規劃來說,WX系列將有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與2970WX兩款,2990WX為32核心、64執行緒,時脈設置在基本3.0GHz、Boost 4.2GHz,要價達1,799美元,於此刻正式解禁上市。而2970WX則是24核心、48執行緒,時脈設定相同但比2990WX便宜500美元,只不過得等到10月才會正式推出。

AMD強調,WX系列是鎖定動畫、數據科學、程式編譯、機器學習等專業用途市場,能為工作者帶來更高的生產力提升。和最多僅16核心的X系列相較下,性能增加23~59%不等幅度,這是核心數量增加的實質效益。和競爭對手Intel的Core i9-7980XE(18核心、36執行緒)相較,參考價格便宜200美元,運算性能可以高出13~47%不等幅度。



至於X系列是完整承接自第一代產品,目前已知有Ryzen Threadripper 2950WX和2920WX兩款,前者雖然已經能公開性能數據,但是得等到8月31日才會上市。2950X架構設定為16核心、32執行緒,基本時脈3.5GHz、Boost 4.4GHz,價格是899美元。而2920X為12核心、24執行緒,基本時脈3.5GHz、Boost 4.3GHz,價格比2950X便宜250美元。

AMD官方表示,如同二代Ryzen性能有顯著提升,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也是如此。對於較多實體核心、線程的應用需求,無論是影音編輯、視覺效果、建模、動畫骨架等,X系列的性能都有相當程度提升。即便列為主打之一的遊戲方面,新舊世代產品相較之下也是有感提升,大約有1~3%不等幅度的進步。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本尊。


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並未改變處理器腳位。


改善記憶體延遲並拉高時脈
儘管導向有所區隔,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構成要點,基本上是和第一代產品相同。基礎單元都是8核心的處理器裸晶圓,AMD強調只挑選體質前段班5%比例,來封裝製作處理器成品。換言之,32核心是用4顆優質裸晶圓合併封裝,24和16核心依此類推,至於12核心或許是關掉一個晶圓其中的1組CCX而來。

而這代處理器架構稱之為Zen+,和第二代Ryzen如出一轍,L1/L2/L3/DRAM等記憶體延遲全面性降低,改善幅度自2~15%幅度不等。AMD指出二代產品開發過程中,發現某些運用除了需要更多核心,對於記憶體延遲也很要求。因此致力於最佳化第二代產品,連帶改善各晶圓間的連接通道Infinity Fabric Interconnect,其Near Memory延遲僅64ns,而Memory延遲是105ns。



此外,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亦改採用12nm新製程,這讓Boost時脈由前代4.2GHz提升至4.4GHz。AMD還最佳化了電壓設定,指出vcore在任何時脈狀態下,降低了80~120mV不等。沒少掉的還有Precision Boost 2技術功能,時脈高低變動比較平滑、線性,無論線程、負載等條件都能以最佳時脈運作,如此改善第一代Precision Boost傾向階梯式的時脈變動曲線問題。




X399晶片組再戰一個世代,附加功能性更多

WX與X系列為顧及向下相容性,包含記憶體通道、PCIe通道數量等配置,都和第一代產品相同。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平台基礎並未改變,AMD最終選定讓先前的X399晶片組續存,官方指出這是因為X399性能已經足夠優越,另一方面又能確保向下相容性,既有X399主機板只需要更新BIOS即可對應支援新處理器。


NVMe RAID與StoreMI列為標配
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主要變革,和兄弟產品二代Ryzen 大同小異,畢竟骨子裡十分的相像。搭配X399晶片組建構成平台,處理器端64條PCIe通道,是得以免費建置NVMe RAID使用,不像Intel的VORC還得有限度付費取得。新加入功能包還StoreMI,可以結合主記憶體、固態硬碟,提升儲存裝置的存取速度,進而縮短系統軟體與遊戲啟動時間。


而AMD經常提及的Ryzen Master公用程式,新版本增加了黃色星星標記,來突顯目前時脈最高的核心,使操作使用更加直覺。同樣沒短缺的還有PBO(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功能,這是在第二代Ryzen推出時首度亮相,只不過當時功能性尚未完全到位。AMD指出PBO能透過SMU監控狀態,提供更具彈性、可達更高範圍的超頻能力,能為多線程運算帶來13%的性能提升。



Wraith Ripper散熱器首登場
值得留意的是,X系列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耗)維持180W,但WX系列提升至250W,這對部分主機板來說可能是個挑戰。AMD表示,產品開發過程中與主機板緊密合作,確保先前推出上市的X399主機板產品,只需要進行更新BIOS,就能夠順利對應支援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

除此之外,AMD更和CoolerMaster合作,共同開發出Wraith Ripper散熱器。這個大塊頭的解熱能力,足以對應支援TDP 250W的WX系列處理器,設計上兼具低噪音、避免干涉記憶體等特性,而且也配備了LED燈光。只是Wraith Ripper並非隨處理器一併出貨,AMD同樣將之列為獨立銷售配件,參考價格為100美元。

Wraith Ripper散熱器塊頭相當大,因而可能帶來些卡機構的問題。


Wraith Ripper底部樣式,碩大身軀仍然靠4顆螺絲固定。


X399主機板未必隨之翻新
儘管X399兼容兩代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主機板廠還是樂於推出新版本產品,只不過動機並非單純刺激買氣而已。畢竟WX與X系列的電力需求有段差異,這部分端看處理器供電迴路設計配置,若先前產品設計格外注重超頻空間,那麼理應當有充裕的供電彈性,無須推出新產品也能對應支援WX系列Ryzen Threadripper。

ASUS並未隨之推出新版本主機板,圖例為ROG Zenith Extreme。


ASUS指出VRM原始設計即可對應TDP 250W的處理器。


供電迴路還夾帶了散熱性這問題,裝配解熱能力更高的散熱片也是種選擇,只不過無可避免得推出新版本。以ASUS產品為例,他們是為ROG Zenith Extreme這款旗艦產品,補充推出增加Cooling Kit。內容包含類似M.2用的散熱片與4cm風扇各一,增加供電迴路周遭的氣流流動量、解熱效果,藉以確保運作穩定度。

是否推出新版本的另一個重要考量點,在於Wraith Ripper散熱器相容性,若處理器與插槽的周邊空間不足,恐怕會發生和記憶體模組卡機構之類問題。再次以ROG Zenith Extreme為例,其前述插槽距離目視在1.5cm以上,搭配Wraith Ripper散熱器並不會阻礙到一般高度記憶體模組。反觀某些品牌產品,其距離僅只有0.5cm左右,或許可能不大適合搭配Wraith Ripper散熱器。

ASUS運用風扇來增加VRM周圍氣流流動,若機殼散熱配置良好倒是無需裝配。


Cooling Kit另一個配件則是散熱片形式,算是圍繞在處理器插槽周圍。



多核運算能力無庸置疑,遊戲表現值得思考

基於AMD官方操作因素,我們目前所取得官派樣品僅Ryzen Threadripper 2950X,所能進行數據測試報導也僅只於此。連同處理器來的樣品包含Wraith Ripper散熱器、ASUS ROG Zenith Extreme主機板、G.Skill FlareX記憶體模組,以此建構起平台來進行測試。

CPU-Z偵測資訊。


測試平台配備
主機板:ASUS ROG Zenith Extreme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x 2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Samsung SSD 850 Pro 512GB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依舊多核心表現掛帥
由於測試基準大致上相同,我們一併列出Ryzen等存檔數據,除了必然的主機板差異之外,較大變數在於所使用系統開機碟不同,這對PCMark 10等少數幾處會有關鍵影響。其餘處理器運算、顯示卡/遊戲性能等部分,即便系統記憶體容量也有差異,實質影響應當較為有限,因此這些數據拿來比較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終究是實體16核心產品,因此在Sandra多核心測試模式下,都可以明顯領先比較組相當幅度,其核心數量較多的效益毫無疑問。至於在單線程(1T)模式下,所得結果算是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時脈較高者自然容易有較佳表現。依項目的不同,和Ryzen 7 2700X時而接近,時而互有領先。











在AMD頗為喜歡拿來展示的Cinebench R15,多核心運算表現著實一飛衝天,即便是單核心也稍微領先Ryzen 7 2700X,惟OpenGL項目並不亮眼,而POV-Ray所測得結果傾向雷同。至於X265 HD Benchmark方面,轉檔模擬測試效率高出33%以上,同樣展現了較多核心數量的優勢。

Performance Test我們僅列出處理器與顯示卡項目數據,處理器所獲得評分也是很高,超前比較組多達54%或以上,但顯示卡部分難免讓人有所保留。而PCMark 10結果頗為有趣,總分、Essentials、Productivity並未能技壓比較組,僅Digital Content Creation這個項目領先超前。






而在真實軟體應用部分,7-Zip與WinRAR內建跑分功能,可以快速分辨出處理器的性能差異。7-Zip對於多核心的最佳化似乎較佳,可看到Ryzen Threadripper 2950X有著70%至倍數的領先能力,反觀WinRAR表現則是一般。

而HandBreake我們是取UHD、H.265、59.94FPS、總位元速率74316kbps影片,將之降轉為Full HD、H.264格式,附加設定大多維持預設值、保持原始FPS,Ryzen Threadripper 2950X可節省時間有30%以上,明顯拉開了差距。




遊戲仍以高時脈較為吃香
看完運算能力表現,接著就是遊戲部分的試煉了,3DMark總分說不上有多麼顯著的差異,關鍵勝出點僅在於處理器這細項成績。而真實遊戲試驗部分,一律使用次高的貼圖品質、Full HD解析度進行測試,Ashes of the Singularity繳出亮眼成績,可比遊戲能手Core i7-8700K多出約1FPS。

至於在Rise of the Tomb Raider,整體表現並不如Ryzen 2700X,僅地熱山谷項目勝出。而Far Cry 5更是敬陪末座,或許存在相容性、最佳化程度之類變數影響,Tom Clancy's Ghost Recon Wildlands表現則算是稍好,有領先自家兄弟的能力,但還是不如Core i7-8700K來得出色。







適合進場時間點到來
綜觀而言,AMD以Ryzen Threadripper投入HEDT市場,不僅揭起實體核心數量大戰,價格策略也盡可能比競爭產品來得有吸引力。Ryzen Threadripper連同Ryzen,第二代產品都是再精進、最佳化的世代,所給我們感受同樣是更趨完備,最值得採購的時間點已經到來。

因此,如果你有影音製作、繪圖等商業應用需求,即便是區區16核心的Ryzen Threadripper 2950X,性價比也確實令人動容。然而應用如果是僅只以遊戲為主,它的表現就未必那樣令人讚賞,選擇Ryzen並加拉高顯示卡採購預算,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廠商資料
廠商:AMD
官網:https://www.amd.com/zh-han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