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Notebook 電競筆電 / Creator Notebook 創作者筆電 / Gaming Console 電競掌機 / Gaming PC 電競桌機 / Mini PC 迷你電腦
-
搭載Intel i7-12700H及RTX 3070 Ti火力加持、3A遊戲大作照樣輕鬆順跑,Lenovo Legion 5i Pro電競筆電開箱實測
近期各大筆電廠商陸續開始推出最新Intel 12代筆電陣容,不管是輕薄、商用、創作者還是電競筆電的玩家們都能享受最新Alder Lake強勁的效能,如先前站上為大家開箱的,光是12代筆電版i7就能輾壓前代桌上版的i9,令人相當驚艷,不知道有沒有玩家已經忍不住下手了呢?(笑) 這次小編收到更高階的「Legion 5i Pro」,對於有更高硬體需求的玩家們,若Legion 5i無法滿足您,不妨來看看Legion 5i Pro能否勝任吧! 從外觀上來看可以很明確地分辨出Legion 5i與5i Pro之間的差異,比起5i的造型顯然Pro版較為沉穩、中規中局設計,5i Pro在維持低調內斂的時尚質感下,透過一些細節上的銳利線條點綴來提升電競氣息,新一代Legion 5i Pro也將原本背蓋上大大的「Y」字三芒星Logo改為全新Legion Logo字樣並置中於上方來與5i作區別。 正面整體設計就相當類似於5i,但仔細看可以發現,在螢幕的部分可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尤其在下邊框的部分更加纖細達到4邊窄邊框的效果,提升視覺沉浸感,也因此5i Pro的螢幕面板並非採用PC上常見的FHD/2K等16:9比例解析度,而是16:10比例,可選到最高16吋2560x1600 165~240Hz IPS面板,支援100% sRGB、VESA DisplayHDR 400、Dolby Vision以及NVIDIA G-SYNC,準確色彩、亮度分明、流暢不撕裂的遊戲視覺饗宴一次滿足。 C座鍵盤區的部分大致上5i Pro就與5i非常類似,按鍵、觸控板位置上幾乎一致,並且這組Legion TrueStrike鍵盤同樣具備100%防鬼鍵以及4區RGB背光功能,在黑暗中依舊能成為耀眼的存在。 既然身為Legion 5i Pro,除了擁有更具電競風格的外貌,內在硬體規格當然也更加的Pro,像CPU的部分,最高可選到Intel 12代Core i9-12900H,可搭配到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RAM方面也能選擇到DDR5-4800 32(16x2)GB,一身高規裝備,就是要滿足進階玩家們的需求。 馬上開機進Windows系統內的進階顯示設定資訊,可以看到小編手上這部Legion 5i Pro在顯示卡的部分搭載的是最高能選配到的RTX 3070 Ti,搭配2560x1600 165Hz螢幕,支援VESA DisplayHDR 400、Dolby Vision。 更詳細的規格來到CPU-Z、GPU-Z一覽,處理器的部分搭載的是Intel Core i7-12700H,屬於最新第12代Alder Lake家族,採用Intel 7(10nm)製程,在大小核的架構下具備6+8C/20T配置,搭配SK Hynix顆粒的DDR5-4800 32(16x2)GB。 顯示晶片的部分則是Intel Iris Xe內顯以及剛才所看到的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獨立顯示卡,晶片屬於8nm製程的GA104家族,具備5888組CUDA,預設時脈為915/1,410 MHz,而透過內建的Lenovo Vantage程式可再提升至1015/1,510 MHz,配上Samsung顆粒的256bit 8GB GDDR6記憶體且支援Resizable BAR。 進到實測階段,透過Cinebench R23、CPU-Z Bench來驗證處理器的實力,可以看到這顆i7-12700H在前者得到了1,808/17,774分的表現,後者也有755.8/8,080.2的成績,不僅贏過對手16C/32T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對比自家人前代的桌上版i9-11900K、10900K都是完全輾壓,可見這次就連筆電平台都能享受12代的威猛。 在遊戲以及顯卡效能的部分,經過3DMark的考驗後,12700H+RTX 3070 Ti的組合下,得出Time Spy破12,000分的表現,Time Spy Extreme也將近來到6,000分門檻,光追的部分也越過7,000分門檻,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的部分更是直接來到26,399/14,319/7,786分,不管是DX11、DX12還是光追的表現以筆電來說都相當優秀,要遊玩一些3A大作都不是問題。 進到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來測試記憶體效能,可以看到在DDR5-4800的加持,容量又來到32GB,最終測得成績均突破60,000 MB/s大關,表現相當不錯,以遊戲用途來說已經相當夠用。 在儲存硬碟方面,手上這部Legion 5i Pro配上的是Samsung的1TB PCIe 4.0 SSD,型號為MZVL21T0HCLR-00BL2,支援PCIe 4.0傳輸且符合NVM Express 1.3標準,實際效能經過CrystalDiskMaek驗證,讀取速度突破6,500 MB/s,寫入速度也將近來到5,000 MB/s,以PCIe 4.0 SSD來說已經是相當優秀的表現。 整體效能以及續航力就透過PCMark 10來驗證,最終測試跑分得到了將近8,000分的優秀表現,細看三大項目都有11,000分以上的成績,而續航力測試的部分,測試基準會把Windows內的電源計畫設定在最佳電源效率,散熱模式也會開到安靜模式,螢幕亮度調整在20%,WiFi、藍牙的部分也會關閉,最終測試結果得到5小時41分鐘的成績,對於一台中高階電競筆電來說,可以說是相當優秀的續航力。 此外由於支援快充功能加上配置的300W電源供應器,確實在30分鐘內就能將電量充至80%以上,甚至不到1小時就能完全將電池充飽,速度真的很快,忘記充電也不用擔心需要等待太久的充電時間。 不免俗的,遊戲效能還是直接透過遊戲本身來驗證最實在,設定上老樣子,一律將畫質、光追都開到最高,若遊戲支援DLSS或FSR也會開至畫質(Quality)模式(兩者皆支援的話以DLSS為準),重直同步、動態解析縮放與減少延遲這些會影響FPS表現的功能也當然都會關閉,解析度就以筆電原始的2560x1600為準,就不再另外更改。 最終成績可以發現,Legion 5i Pro在各項遊戲表現都相當不錯,3A大作上都能得到60 FPS以上成績,甚至在《極地戰嚎6》上有了FSR加持而得到了破百FPS的表現,不過像是《看門狗:自由軍團》、《光明記憶:無限》這類相當吃重效能的遊戲就比較吃力一些,好在這兩款遊戲都支援DLSS黑科技,除了下調畫質、光追設定之外也可以先調整至其他DLSS模式來換取更好的流暢度。 最後創作者測試的部分就來用大家較為熟悉的Adobe Photoshop、Premiere Pro來驗證,結果不意外的,在RTX 3070 Ti加持下,Photoshop直接突破1,300分,Premiere Pro也來到871分,對於一般高解析修圖以及影音剪輯都很夠用了。 作為更加高階的Lenovo Legion 5i Pro,不僅透過一些線條設計來提升電競氣息,換掉原本超大的Y字三芒星Logo還可以維持內斂低調的風格,讓人不易察覺這是一台電競筆電。 而內在的部分,i7-12700H的效能相信不用小編特別多說,先前在Legion 5i上已經見識過他的能耐,輾壓前代桌上型i9效能真的是相當令人驚豔,而這次更是在RTX 3070 Ti、DDR5-4800 32GB的加持下,不管是跑分、打Game還是創作測試都明顯再向上提升一個檔次,大部分3A大作即使畫質全開都能順跑沒問題,況且這還不是Legion 5i Pro的最強姿態,別忘了他可還有i9-12900H版本,滿足對於CPU效能有更重需求的玩家們。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Intel 12代i7火力加持、前代i9桌上版也得靠邊站,Lenovo Legion 5i電競筆電開箱實測
來勢洶洶的Intel 12代Alder Lake,在新架構與製程的加持之下,其進步幅度相信各位是有目共睹,不再是過往的擠擠牙膏,而是直接超車對手奪回最強消費級處理器寶座。 而這可不僅僅是桌上型平台獨有,筆電平台同樣也能享受Alder Lake的威猛,近期各家廠商也都陸續推出Intel 12代產品陣容,就如知名大廠Lenovo推出的最新一代的Legion 5i,不僅搭載Intel 12代處理器,更具備DDR5記憶體,還配有NVIDIA RTX 30系列獨立顯示卡,只能說規格十分強悍,那究竟在這全新的組合之下,能帶來多少的效能提升呢?廢話不多說,趕緊來開箱看看吧! 先來一窺外觀設計的部分,整體外型上雖然可以看到新一代Legion 5i留有許多前代的影子,不過在一些小細節上有些改變,顏色上則搭配灰色金屬機身塗裝,讓Legion 5i背蓋幾乎是已經沒有電競元素,帶來的是更沉穩內斂、時尚有質感的風格。 低調規低調,別忘記他依舊是掛著Legion招牌的電競筆電,從筆電正面就能感受到了電競的氣息,首先在螢幕的部分,Legion 5i採用極窄邊框設計,且周圍一率黑化處理來降低視覺干擾,而在最重要的面板更有眾多規格可讓玩家們選擇,本次小編收到的這台搭配了最高規的15.6吋WQHD(2560x1440) 165Hz OverDrive IPS面板,亮度達300 nit且通過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並支援100% sRGB、Dolby Vision、NVIDIA G-SYNC等等,提供玩家清晰、明亮又不撕裂的順暢遊戲畫面。 不過喜歡RGB元素的玩家們也別急著離開,Legion 5i可選擇4區RGB背光鍵盤,在夜晚依舊能成為耀眼的存在,鍵盤保留數字鍵的配置,相信一般習慣100%鍵盤的玩家也能很快就上手。 除了電競級的螢幕規格,Legion 5i的內在當然也是不容小看,原廠也提供了豐富配置讓玩家們依照自己需求來選擇,如CPU最高可配到Intel Core i7-12700H,顯示卡可從NVIDIA GeForce RTX 3050選到RTX 3070 Ti,記憶體最高也能配到32(16x2)GB。 先直接來透過CPU-Z、GPU-Z就可以看到小編手上這部Legion 5i內部搭載了Intel Core i7-12700H處理器,14C(6+8)/20T的配置並採用Intel 7製程,頻率上大核最高可達4.7 GHz,小核也可來到3.5 GHz,並且支援PCIe 4.0,搭配的是三星DDR5-4800 16(8x2)GB記憶體。 顯示卡的部分除了處理器內建的Intel Xe內顯之外,還額外搭載了NVIDIA GeForce RTX 3060筆電版獨顯,GPU晶片為GA106家族,具備3840組CUDA,Boost時脈可達到1425 MHz,搭配192 bit 6GB GDDR6記憶體,並且支援Resizable BAR。 CPU效能的部分透過Cinebench R23、CPU-Z Bench以及3DMark內的CPU Profile來驗證,可以看到這顆Core i7-12700H在Cinebench R23單核突破1,800分大關,多核也將近有18,000分的表現,直接勝過了對手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CPU-Z方面單核也超過了700分,多核更是突破8,000分門檻,這表現就連前代桌上型平台的i9-11900K或是10900K都要靠邊站,完全展現出這次12代的兇猛,況且這還只是筆電的i7的H版本,上面還有HK、HX甚至是i9大哥呢! 接著透過各位熟悉的3DMark來驗證遊戲效能,在12700H與RTX 3060筆電版的組合下,驗證DX 12效能的Time Spy、Time Spy Extreme分別得到了9,408/4,421分,DX 11效能的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得到了20,042/10,173/5,398分,光追的Port Royal也有突破5,000分大關來到5,203分,一般電競類遊戲相信都能順玩,甚至一些3A大作也不是問題。 記憶體的部分就透過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來驗證,實際跑分成績顯示這組DDR5-4800在Read/Write/Copy得到了57,569/59,267/51,456 MB/s,以DDR5-4800 16GB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表現,對於一般遊戲用途上完全夠用。 儲存硬碟也沒有馬虎,搭載的是Micron(美光)的MTFDKBA1T0TFH 1GB SSD,支援PCIe 4.0傳輸,符合NVM Express 1.4,實際透過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取速度可達6,655.45 MB/s的表現,寫入速度也越過5,000 MB/s門檻,是高階PCIe 4.0 SSD水準的表現。 整體效能就交由PCMark 10來實測,最終得到6,827分,以這類中高階筆電來說的表現相當不錯,細看項目除了數位創作之外,其餘都有破萬分表現。 續航力測試的部分,一如往常會將Windows內的電源計畫調整至最佳電源效率,並將散熱模式開至安靜模式,螢幕亮度調整至20%且關閉WiFi、藍牙,最終測得5小時45分鐘的成績,以電競筆電來說是相當優秀的表現,此外內建的快充模式也真的方便,基本上就如官方標示30分鐘內可充至80%,1小時內就能把電池充滿,即便忘記充電也不用擔心等待過長的充電時間。 遊戲效能的部分除了跑分之外,當然也不免俗的要實際進遊戲來測試,設定上也是老樣子,畫質、光追都開至最高,若支援FSR或DLSS也會開至畫質(Quality)模式(兩者都支援的話就開DLSS),垂直同步、動態解析縮放與減少延遲這些會影響FPS表現的功能也都會關閉,解析度以原始的2560x1440為準,就不再另外更改。 我們可以看到,Legion 5i在《虹彩六號:圍攻行動》當中得到181 FPS的優秀表現,配合本身165Hz螢幕,可以達到最流暢的畫面表現,3A大作上,由於《極地戰嚎6》以及《F1 2021》有FSR/DLSS的加持,即便有光追依舊能在及格門檻(60 FPS)之上,而《Forza Horizon 5》因沒有這些黑科技輔助,就僅剩45 FPS,建議可以下調畫質、光追來換取更好的FPS表現。 最後這類中高階筆電也適合拿來做創作用途,小編簡單透過大家較熟悉的Adobe Photoshop、Premiere Pro來驗證Legion 5i的創作效能,結果在Photoshop上得到1,126.6分,Premirer Pro也有803分,對於平常高解析修圖或是簡單的影音剪輯都沒有太大問題。 整體看下來,新一代Lenovo Legion 5i在造型上不僅承襲了前代設計,且在一些細節的修改之下少了熱血的電競元素,換來更加低調又時尚的風格,第一眼看去真的不會讓人覺得他是台電競筆電,小編自己是蠻喜歡這樣的設計。 而最重要的內在部分在Intel 12代火力加持下真的令人相當驚艷,即便是12700H還是能徹底輾壓前代桌上型i9,兇猛的效能對於打Game的需求來說完全綽綽有餘。 而Lenovo最方便的地方在於官網提供客製化自訂規格服務,玩家能完全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配絕大部分硬體規格,就如小編前面所提到,對於效能有更重度需求的玩家,可再把顯卡、記憶體升級到RTX 3070 Ti+DDR5-4800 32GB,而若預算有限,硬體規格也沒那麼要求,僅僅只是要遊玩如R6這類電競類遊戲,也能配個i5-12500H+RTX 3050+DDR5-4800 16GB等等這類較入門的規格即可,心動的玩家不妨馬上到官網配出一台專屬於自己的Legion 5i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F與紅點雙獎肯定!華碩Zenbook創作者筆電極致登場
華碩推出榮獲2022德國iF及紅點設計大獎肯定的創作者筆電—Zenbook Pro 16X OLED (UX7602)與Zenbook Pro 14 Duo OLED (UX8402)。搭載第12代Intel Core i9-12900H處理器與NVIDIA專業級顯示卡,輕鬆處理繪圖多工任務,恣意創作無往不利。32GB LPDDR5記憶體與疾速1TB PCIe 4.0 Performance SSD,快速存取大容量檔案;生動的OLED螢幕具備劇院級100% DCI-P3色域,並通過PANTONE色彩準確度及德國萊因/SGS護眼雙認證,兼具高效能與絕美顯色,為創作提供無與倫比的極致效能。隨附4096階壓力感應的ASUS Pen 2.0,觸控精準並支援USB-C快速充電,購機即贈Adobe Creative Cloud 3個月免費訂閱,詳情請參考:Adobe Creative Cloud 兌換說明。 專為創作者量身打造的Zenbook Pro 16X OLED蘊藏頂尖效能與創新設計,全金屬一體式機身外層採用防指紋科技黑塗裝,並以航空級6000系列鋁合金進行CNC加工,堅固耐用,發光「A」字LOGO外蓋標誌,更顯質感。配備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示卡,輕鬆繪圖;16吋16:10 4K OLED HDR窄邊框觸控螢幕,色彩鮮豔逼真,實現極致視覺體驗。直覺易用的ASUS Dial繪圖旋鈕可自定義功能,透過指尖直覺精確操作創作軟體,實現高效率與超流暢的工作流程。 為充分發揮效能潛力,ASUS IceCool Pro散熱系統與AAS Ultra設計增量30%氣流通過,有效解決散熱,14.5公釐抬升設計將鍵盤傾斜7度,符合人體工學。White-RGB ASUS智慧燈效系統呈現多種互動/提醒效果,亦可自訂各種動態燈效模式,營造專屬空間氛圍。Harman Kardon音效專家認證的6顆喇叭與Dolby Atmos多維度音效,提供強勁清晰且身臨其境的音質,令人沉浸其中,享受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令人屏息的真實感。建議售價:NT$104,900 華碩首創雙螢幕筆電,推出以來獲得多方正面評價,持續進化改版,2022年最新Zenbook Pro 14 Duo OLED (UX8402)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顯示卡,配備全球首款14.5吋2.8K 120 Hz OLED HDR 16:10 Dolby Vision主觸控螢幕與更大、更亮的12.7吋2.8K 120 Hz ScreenPad Plus第二觸控螢幕。透過ASUS IceCool Plus技術散熱,與AAS Ultra自動抬升12度設計,增加38%氣流通過,帶來最佳散熱與舒適的觀看角度,發揮無限創造力。 新一代ScreenPad Plus擁有出色的靈活度和多功能性,控制面板可完全自訂,透過撥號、按鈕、滑桿和捲動按鍵,精確而直觀地操作創意軟體,與任何類型的創意工作無縫整合,揮灑靈感零極限。1.79公釐纖薄機身僅1.7公斤,輕薄便攜;76Wh長效大電量,無論何處隨時滿足全天創作需求。建議售價:NT$84,900
-
支援Intel 12th CPU、最高128GB DDR4-3200記憶體,8L全能Mini PC — ASROCK DeskMeet B660迷你準系統開箱試玩
以ITX機殼為主的Mini PC系列,隨著主機板的性能表現越來越強,加上散熱、供電各項零組件的完備,以往常被詬病的硬體效能已經不再是弱點,因此,如何以足夠小的空間來呈現更強勁的性能則變成現階段ITX Mini PC的顯學。 本次小編為各位開箱的是ASROCK DeskMeet B660 Series這一款版本,將以幾乎可說是Mini-ITX規格的8公升嬌小身軀,帶來最完整的DIY硬體設備,不僅支援Intel第12代處理器,亦可隨玩家需求加裝獨立顯示卡,讓ITX規格的小電腦除了商務使用外,也足以應對現階段的遊戲需求。 主視覺的部分可以看到DeskMeet B660的尺寸為168 x 219.3 x 218.3 (mm)、擁有8L容量,對以個人工作桌面來說,能有讓使用者擁有更多空間可做彈性調整,外觀上以純黑啞光設計,低調簡約的風格也能夠完美與桌上包含公司文件、文具、電競裝備、裝飾小物等等的各種物件融合,完全不必擔心桌面空間的搭配與取捨,甚至帶出門也絲毫不是問題。 前後I/O埠的配置也是相當迷人,前面板設有1組USB 3.2 Gen1 Type-C、2組USB 3.2 Gen1 Type-A、2組USB 2.0 Type-A,以及1組3.5mm音源孔;後面板則設有2組USB 2.0、2組USB 3.2 Gen1 Type-A、1組D-Sub、1組DisplayPort 1.4、1組HDMI、1組RJ45乙太網路埠,以及1組3.5mm HD音訊孔(包含線性輸入、前置揚聲器、麥克風),對玩家來說,即使獲得了更多可發揮的桌面空間,也不至於犧牲該有的外接設備連結埠。 拆機的話也是相當簡單輕巧,採用抽屜式設計,只需轉卸底部的1顆螺絲,便可拖動DeskMeet B660內部骨架以進行硬體裝設;以DeskMeet B660來說,內部除了機殼骨架外,亦在骨架上早已裝設好B660-ITX主機板,意即可支援Intel第12代處理器,但由於搭載的是6相供電設計,因此玩家們在選擇處理器時要注意一下,或許TDP選在65W或65W以下的處理器版本會更穩當些。 此外,DeskMeet B660還隨附了一顆500W銅牌電源,相信在各個零組件的裝配之下,肯定是綽綽有餘,若是未來覺得需要更大瓦數的版本也可以自行更換標規尺寸的電源供應器(可以塞得進去)。 機殼骨架的設計,按照所設置的螺絲孔位提供玩家4種安裝選擇,玩家們可在這8L空間內,安裝包含1顆3.5吋硬碟,2顆2.5吋硬碟、1組12cm風扇或是水冷,值得一提的是,在處理器與風扇組裝完畢後,電供的安裝位置會處在處理器與風扇正上方,畢竟受限於空間,玩家們在安裝時可得特別注意一下。 而DeskMeet B660主板除了可支援Intel第12代處理器外,還設置了4組DIMM雙通道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支援高達128GB DDR4-3200,鄰近記憶體插槽部分,亦提供了3組SATA3 6.0Gb/s埠以及2組Hyper M.2 2280 PCIe Gen4x4插槽(其中1組亦支援M.2 SATA3 6.0Gb)。 前面也提及DeskMeet B660可安裝長度20cm以內的獨立顯示卡,因此在M.2插槽附近,也可發現1組PCIe 4.0 x 16埠,對需要更強大繪圖效能、或是有電競需求的玩家們來說,可說是一大福音;另外還有1組M.2 2300 Wi-Fi插槽,讓玩家們除了RJ45乙太網路埠的有線連接模式外,還多了無線連線的選擇(選購)。 雖說DeskMeet B660除電供之外,其餘零組件都需要玩家們自備(基本上不含CPU、RAM、HDD/SSD等),小編這裡也搭配了一組配置,且針對性能做了相關測試,以提供玩家們參考,下面是本次測試採用的零組件: ◆主機板:ASROCK B660-ITX ◆處理器:Intel Core i5-12400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 RGB 8GB x2 ◆SSD:Apacer AS2280P4 512G M.2 PCIe Gen3x4 SSD ◆Power:僑威GPT500S-A 500W 80 PLUS 在CPU-Z偵測資訊中,可看到這次選用的處理器Intel Core i5-12400相關資料,採用Socket 1700 LGA腳位以及10奈米製程,其基礎TDP為65W,剛好符合DeskMeet B660所採用的6相供電設計;主機板欄位中,B660-ITX支援PCIe 4.0(16.0 GT/s)。 此外在CINEBENCH R23中的測試,可以發現Intel Core i5-12400的單核與多核分數,與小編在12400開箱測試時所獲得的分數並沒有太大落差,這對喜歡ITX迷你電腦的玩家來說,可是一大福音。 假設玩家們的DeskMeet B660沒有使用獨顯的話,配合i5-12400在商務使用上也是完全綽綽有餘,從PCMARK 10測試中可以發現,綜合得分來到7,397分,常用基本功能的得分為10,899、生產力工具的分數為10,338、數位媒體工作有9,747分;Microsoft Office程式評測,則在Word中獲得了8,898、Excel獲得22,922、PowerPoint獲得14,564,程式各項指令的運作大多都在1秒上下即可處理完成。 然而,即使只採用i5-12400內顯,也是可以打Game的,比方說在《英雄聯盟》FPS測試中,仍是有151.46張的好成績,即使突發會戰也只在15張以內浮動;測試轉檔效能的X264,也有56FPS的優異成績,當然以文書使用上來說,除了Microsoft Office以外,Photoshop也是辦公室好朋友,其測試數據也有829的好表現,不過DeskMeet B660最高可支援至128GB DDR4-3200,小編只使用16GB,或許再提升規格的話,會有更不錯的效能提升。 另外,DeskMeet B660也可搭載獨立顯示卡,因此小編這裡也配合使用ASROCK AMD Radeon RX 6400 Challenger ITX 4GB來作對應測試,不過本篇主角為DeskMeet B660,因此只作了一些簡單測驗,但別擔心,小編之後還是會另開一篇關於RX 6400的詳細測試數據文章唷,有興趣的玩家不妨期待一下(?) 使用RX 6400之後,於3DMARK上的測試有大幅提升,包含DX11的Fire Strike系列與DX12的Time Spy基本測試,而看到小編針對幾項遊戲所測試的FPS幀數,本次皆是在FHD解析度且遊戲畫質全開的前提下,所進行的FPS測試,因此FPS或許不是不到我們所說的60FPS及格門檻,但相對來說,稍微調降一下遊戲畫質,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ITX規格的迷你電腦來說,想要在空間大小與規格上取得一個平衡,常常是讓玩家們頭痛的一件事,不過DeskMeet B660在有限的空間內,配合Intel第12代處理器與獨顯的操作、4 DIMM最大支援128GB的DDR4-3200,讓ITX迷你電腦,稍微跳出了空間與規格平衡點的框架;另外,DeskMeet B660除了隨附電供之外,幾乎放手讓玩家們自行調配規格,這對喜愛DIY的玩家來說,相對更加靈活、更能發揮獨創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拔電測試!AMD新行動處理器Ryzen 7 6800U單純電池模式下、改善功耗與效能維持不降?! 實際驗證
AMD的上一代Ryzen 5000筆電版處理器雖然整體表現相當搶眼,不過去存在插電與不插電效能不一致的問題,這也讓對手Intel對此大作文章,而在製程和架構改良的新一代Ryzen 6000上,即便功耗、通道支援性以及內顯效能都獲得大幅度強化,但很遺憾的,電池模式下處理器會被限制效能的問題還是存在… 接續上次剛好有收到採用Ryzen 7 6800U的筆電,所以也順便地來驗證一下這方面的實際狀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實際檢視一下到底新一代的Ryzen 6000U處理器是否有改善了這些問題吧! 本次測試使用的是先前開箱過的這一台筆電,配置了最新一代的Ryzen 7 6800U處理器和16GB LPDDR5記憶體。另外,測試設定上則由於筆電在效能管理有分為「MyASUS」管理程式和「Windows 11系統設定」兩個部分,兩者均提供性能、平衡、延長電力三種模式,為避免設定衝突,兩者都會統一切換到相同模式後再行測試,而做為對照組,插上充電器後的測試數據一律都是調整至性能模式。 接下來就來瞧瞧測試比較吧!在基本的處理器跑分中,使用電池狀態下Ryzen 6800U在整體效能上確實不如接上充電器時的表現亮眼,不過有趣的是「性能模式」和「平衡模式」在處理器的限制路線上是走相反的設計。 在性能模式的時候,處理器的「多核效能被限制」,單核心的部分則比較不受影響;在平衡模式的時候,單核和多核都有所限制,但主要是「單核」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多核心的整體效能則與性能模式差不多。 同時,在使用電池的情況下,內顯的效能也有一定程度的衰退,只是性能與平衡模式衰退的程度比較一致,兩者成績沒有出現太過巨大的落差,而延長電力模式時候,整題的圖形效能會再往下一些。 雖說外出使用電池狀態的時候應該沒人會想拿來打電動,不過許多創作者軟體都需要依賴顯卡進行輔助加速,內顯的性能下降,多少還是會對外出時的工作效率產生一些影響。 PCMARK10綜合辦公的性能測試,各個模式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對比插電狀態總分5991分,性能模式來到4888分,衰退了約22%、平衡模式來到4322分,下降近40%,省電模式直接剩下3300分,此時如果僅是操作網頁、文書等基本應用還不是問題,若是再更複雜的使用上就會顯得比較吃力些。 實際應用上,Photoshop在拔掉充電器之後,整體跑分成績一口氣從800多分下滑到600多分,如果只是簡單加個文字、調個色彩還算堪用,而如果選擇開啟延長電力模式的話,跑分就會只剩下400多分,效能上已經不太能夠應付工作上的節奏,對比起插電模式下,幾乎是效能砍半的情況了。 如果外出臨時需要從事影片剪輯工作的話,性能和平衡模式對於x264、x265的轉檔效率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還是要比插電狀態下要慢上約10FPS,如果影片長度比較長,建議還是接著充電器,不僅效率更高,也比較不會擔心剩餘電量的問題。 雖然前面僅透過長條圖的對比來檢視這些不同模式下的差異,但事實上是耗掉許多時間來做重複性的測試,目的就是為了比較客觀公平的來看待"如果沒有插電的狀態下、筆電效能是否還能保持不降速"這件事情,而就測試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電力選項所帶來的影響是會因為程式種類而改變的,像是日常文書辦公等不需要太高效能的工作,平衡模式就要明顯弱於性能模式以此來保留更多電力,可是遇上Photoshop、影片轉檔的時候,平衡與性能模式就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以此來確保更好的工作效率。 只可惜對比插電狀態,使用電池對於效能的顯著折損也是實際的存在,雖說外出確實需要有著相當的續航力,只是相對的,畢竟最主要的效能下降也意味著實際工作的效率將會因此下降,像是修圖、影片剪輯的工作上,將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在等待上,這一來一往之下,更長的續航力好像也就沒有那麼高的意義了… 本次驗證對象是Ryzen 7 6800U,也算是6000U系列的一員,考量到Ryzen 6000處理器的Zen 3+架構只是Zen 3的改良版,或許電力與效能的問題仍舊是架構之下難以解決的限制,只能期望未來換上Zen 4架構的處理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配套,為大家帶來更好的行動辦公體驗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微軟推出Surface Laptop Go 2 效能全面升級賦能新工作型態
微軟宣布推出Surface Laptop Go 2,這款產品經過精心打造,以超便攜的形態展示 Surface 標誌性的優質設計和功能。除了擁有時尚的外觀外,也是 Surface 首款Intel平臺的 Secured-Core PC,透過從晶片到雲的創新,讓使用者無論在家中或是在工作中,都可以享受到更高級別的安全防護。無論是為大型企業或是您的小型企業部署,Surface Laptop Go 2 對於員工來說都是一款輕便、易於管理且功能強大的裝置。 2020 年微軟首次推出 Surface Laptop Go 時,世界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人與人和事的連結方式也在發生改變,Windows PC 在人們的工作、學習、娛樂和社交聯絡中變得至關重要。台灣微軟 Surface 事業部副總經理周文英表示:「透過創新的硬體和軟體體驗,Surface 產品研發團隊創造了超出預期且令人愉悅的產品。Surface Laptop Go 2無論是瀏覽網頁、工作、學習、處理生活中的事物,還是觀看喜愛的電視節目放鬆身心,都能提供優質的 PC 體驗。」 Surface Laptop Go 2 Instant On(即時啟動)和整合Windows Hello 指紋辨識的電源鍵快速開機設計,讓使用者可輕鬆打開螢幕,按下電源鍵後直接進入Windows桌面。3:2 的螢幕顯示比例、12.4吋的 PixelSense™ 觸控螢幕[i]為使用者帶來輕鬆舒適的感覺。優化的高畫質鏡頭和雙重遠場錄音室麥克風,進行視訊通話時能夠呈現出優質的畫面和清晰的聲音。與此同時,Surface Laptop Go 2 擁有比MacBook Air增加30%鍵程的鍵盤,輔以精確的超大觸控板,使用者可盡享愉悅的打字體驗。 Surface Laptop Go 2僅重 1127克,搭載四核心第 11 代Intel® Core™ i5 處理器,具有全天候的電池續航力[ii]和快速充電功能,是使用者在辦公室、教室、咖啡廳或生活場所的絕佳搭檔。 Surface Laptop Go 2在色彩和材料之間,追求獨特且優質的體驗。從簡潔乾淨的鋁質外觀到溫暖愉悅的人造麂皮(Alcantara)® 材質,微軟專注於透過色調的呈現來打造真實、精緻的外觀。除了冰藍(Ice Blue)、砂岩金(Sandstone)和白金(Platinum)外,Surface Laptop Go 2增加清新的莫蘭迪綠(Sage)[iii]配色。莫蘭迪綠的靈感源自於大自然的色調,由綠色和灰色調組成,其中夾雜一絲藍色。在自然光下,可以看到陽光在優質鋁質材質上的柔和反射。這種顏色令人平靜,同時也是 Surface 在色彩使用上的一次大膽創新, Surface Laptop Go 2 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0,488元起。 在打造精美產品的同時,我們還致力於永續。除了可拆卸硬碟(SSD),現在可更換的元件還有 C 蓋(鍵盤和觸控板)、AB 蓋(顯示幕)和電池[iv]以及 Surflink 纜線,有助於延長裝置的使用時間。
-
華碩商用筆電市佔勢如破竹!遠距教學首選神機,ASUS Chromebook Detachable CZ1、ASUS BR1100F多功能上陣
據市調機構IDC最新統計 ,華碩商用筆電2022年第一季在台以近三成(28.6%)市佔蟬聯第一,自2004年至今已累計70季冠軍榮耀。因應疫情停課、遠距教學實施,華碩特以兩款機種應援—鍵盤可拆卸筆電ASUS Chromebook Detachable CZ1、抗菌筆電ASUS BR1100F,皆搭載雙攝影機(含視訊鏡頭),類強固設計與通過德國萊因護眼認證,全面滿足多種學習情境,成為遠距教學的最強後盾! 兼具課業與娛樂需求的ASUS Chromebook Detachable CZ1,擁有廣受好評的鍵盤、螢幕可拆卸設計,加上靈活調整角度的支架保護套與收納式觸控筆,隨時筆記、揮灑創意!符合美國軍規等級MIL-STD-810H標準,四邊配置防撞膠條,耐用3D質感飾面不留指紋與刮痕,極致堅固。綁定Google帳號、串聯Google Play應用程式雲端運作,自動更新並內建防毒,防護便利周全;專屬觸控筆快充15秒即可使用45分鐘;最高11小時電力續航,遠距上課最專注。建議售價:NT$9,900起 擁有360°螢幕轉軸的ASUS BR1100F採類強固設計,超越美國軍規耐用標準,可承受高達120cm墜落,四邊配置防撞膠條與安全抓握條,鍵盤防潑水並縮小鍵帽間隙避免學童破壞;ASUS Antibacterial Guard抗菌防護技術,24小時內抑制99%細菌生長 ,沾酒精或次氯酸水輕鬆擦拭清潔,防疫更到位。搭載11.6吋防眩光觸控螢幕,德國萊因護眼認證有效過濾藍光,長時間學習無虞;完整I/O連接埠內建128GB eMMC儲存裝置與M.2 SSD插槽,最高擴充至1TB。建議售價:NT$14,988起
-
新Mac Mini、MacBook Pro或於年末登場,其所搭載之M2 Pro、M2 Max處理器將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
蘋果M2 SoC晶片已在今年WWDC 2022上正式亮相,搭配讓玩家分別有8核CPU/8核GPU、8核CPU/10核GPU的組合可以選擇,對比前一代M1晶片有相當程度的性能提升,採用的是台積電第二代5奈米製程,這裡可以發現,M2晶片其實早已被製造出來,如果對比前代M1產品線的話,M2晶片勢必會有幾波升級版的產品出現。 原先所預期M2將使用4奈米或3奈米製程,但實際推出時,發現採用的仍是5奈米製程,根據外媒報導,接下來的M2系列升級,將可能採用最新的台積電3奈米製程,也就是可能出現的M2 Pro和M2 Max,來接替M1 Pro和M1 Max的位置,但或許讓人有點唏噓,這種留招的伎倆竟然已經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必然的趨勢了。 不過這邊要注意的是,M1 Ultra晶片作為M1系列最頂規的晶片,透過2顆M1 Max組合而成,假設在接下來的M2系列升級可以迎來台積電3奈米製程,那麼M2系列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比方說2顆M2 Max拼裝而成的M2 Ultra,抑或是有更複雜的設計,將更強大的M2頂規配備,用於工作站級別的Mac Pro最新處理器? 外媒報導中指出,可能出現的M2 Pro將搭載於Mac Mini與 14吋MacBook Pro上,M2 Max則搭載於16吋MacBook Pro,以完成系列接替,但這其實相當值得玩味,M2採用台積電第二代5奈米製程,但升級版M2 Pro和M2 Max採用3奈米製程,這製程與製程之間所跨越的幅度似乎有那麼點大,但兩者分明是同個系列的產品,因此我們也可懷疑,在接下來的M3系列或是M4系列或許將會持續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再對照前文所說,3奈米製程讓蘋果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這也意味著蘋果將會「逐次」釋放M系列與3奈米製程的聯手性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XX刀法,笑),但升級幅度將不會有M1系列所帶來的震撼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保密夠到家、規格爆料大失準,搭載M2晶片的Macbook Air、Pro正式亮相
如同大家所預期的,蘋果在WWDC 2022上為自家產品帶來了一系列的軟硬體更新,其中最讓人備受期待的莫過於大改款的Macbook Air,不僅搭載了新一代的M2處理器,就連外型與配色都煥然一新。 一如傳言,新版的Macbook Air捨棄了過往的一邊厚一邊薄的楔形設計,改成了和Macbook Pro家族一樣的全平式機身,厚度為11.3mm,重量則是1.24公斤,但出乎意料的是,配色並沒有謠傳的那樣走一個繽紛多彩的路線,相反的Apple選擇的是更為保守一點的色彩種類,除了招牌的銀色和灰色之外,還加入了銀中略帶點金色的「星光色」,以及黑色中帶點藍色的「午夜色」。 此外,Macbook Air的螢幕同樣也進行大改,筆電用上了Liquid Retina螢幕,透過將螢幕邊框縮窄的形式,將尺寸從上一代13.3吋微幅增大為13.6吋,解析度為 2560x1664,不過沒有用上Mini LED,所以最大亮度為500 nits,但依然能夠支援P3色域、10bit色深、Dolby Vision、HDR10、HLG等HDR技術。 然而新的Macbook Air在邊框的部分也如同14/16吋的Macbook Pro一樣挖出了一個「凹槽」來放置新的視訊鏡頭,好在邊框依然選擇維持黑色而非謠傳的那樣使用突兀的白色。Apple表示新鏡頭能進行1080P FaceTime視訊通話外,感光能力也大幅度提升2倍。 機身大改之後,Macbook Air在擴充與影音娛樂上也有所強化,機身內建了四組喇叭,並能夠支援空間音訊功能,以近年Macbook筆電在喇叭外放上表現,播放效果應該是值得期待。同時,好久不見的Magsafe 3磁吸充電也再次回歸啦!外加機身還是保留著兩個Thunderbolt 3 USB Type C連接埠外,這玩家終於不必再忍受充電得犧牲一個USB孔的困擾了,這點在日常使用體驗上絕對是有感的大加分。 售價資訊方面,Macbook Air已經可以在官網上進行預告,起跳價為37,900,但因為中國疫情嚴重影響生產和航運,目前還無法確定實際正式出貨時間。 最後,Macbook家族中,不是那麼Pro的Macbook Pro 13吋版本也有小更新,主要就是換上了M2晶片,雖保留了TouchBar功能,但沒有Magsafe 3磁吸充電,加上USB埠還是2個,所以充電和擴充互搶的問題依然存在,價格上,8核CPU+10核GPU的起跳價為39,900,與此同時,該款式的M1版本也已從官網上下架。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華碩桌機蟬聯12年市佔王 新品乘勝登台
華碩家用桌機連續12年蟬聯台灣市佔第一!據知名市調機構第一季報告,華碩家用桌機穩居第一,3月更以44.9%超高市佔傲視群雄。5月起,陸續推出搭載第12代Intel處理器新品:效能強大可靠的ASUS S500TD、兼具美學多工自如的ASUS S501MD與精巧高效的ASUS S500SD,三款新品均在台灣組裝,採用100%全固態電容主機板,超越業界的嚴格標準測試,經久耐用、運算可靠,是線上學習、居家辦公、娛樂最佳良伴。6月底前,全通路買ASUS指定桌機/AiO (迷你桌機除外),登錄送「華碩30周年紀念保溫杯」(市價NT$1,090),還可抽「捷安特FAST SR E+電動自行車」(市價NT$75,800)。 #圖= 居家全能幫手—ASUS S500TD,最高搭載第12代Intel Core i7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3060專業級顯示卡,具備新一代NVIDIA Turing架構,影片剪輯、動畫製作、3D建模或平面設計,皆可輕鬆創作,體驗更快速的渲染、更清晰的直播與不容小覷的影像編輯能力。最高外接3台4K UHD螢幕,加上64GB DDR4記憶體與2TB SSD、4TB HDD大容量雙儲存設計,運算無延遲,兼具生產力及絕佳效率。配備智慧晶片讀卡機,線上購物更便利。雙向AI降噪技術帶來高品質會議體驗,不受嘈雜環境影響;支援WIFI 6高速連線,極致穩定更顯專業。建議售價:NT$24,990起。 集高效、美學與多功能於一身的ASUS S501MD,無論內容創作、居家工作、電競遊戲皆能從容應對。極具現代感的3D立體圖樣機身,最高配備第12代Intel Core i7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60顯示卡、64GB DDR4記憶體、1TB SSD與2TB HDD大容量雙儲存空間,內外兼備,完美融入居家或工作空間。最多可外接3台4K UHD螢幕,效率大幅提升;新一代雙向AI降噪技術,過濾環境噪音,視訊語音更清晰。建議售價:NT$18,990起。 ASUS S500SD打破傳統桌機想像,直立橫放,隨心所欲!優異散熱設計讓精巧尺寸也能發揮極大效能,最高第12代Intel Core i7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1030顯示卡與64GB DDR4記憶體,支援4K UHD螢幕,反應快速、視覺栩栩如生,享受身歷其境的娛樂體驗,日常作業易如反掌。大容量2TB SSD、4TB HDD雙儲存設計,快速存取檔案與多媒體資料;並可選配DVD/CRD光碟機。免工具即可拆卸機殼,輕鬆調整內部組件,升級配備省時省力。建議售價:NT$ 15,990起。
最多人點閱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體積小巧照樣能征服全場、文書/追劇/創作/打Game通通OK,技嘉BRIX S BRR7H-4800開箱實測
- 4K OLED螢幕加持、全方位筆電的代名詞,ASUS ZenBook Pro Duo 15 OLED(UX582)開箱評測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GIGABYTE AERO 15 OLED筆電開箱動眼看,OLED面板搭15.6吋4K螢幕 X-Rite Pantone專業校色認證
- 浩鑫Shuttle XPC nano NC01U實測開箱,僅0.5公升迷你電腦!
- Intel NUC5i5RYH實測開箱,Broadwell迷你電腦中的資優生!
- 17吋電競筆電之王,MSI GT73VR 6RF TITAN PRO重裝上陣!
- 躍上神壇的秘密武器、AMD Ryzen 7 PRO 4750G強力加持ASRock Deskmini A300效能狂升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二合一翻轉觸控、是筆電也是超強平板,Lenovo Yoga 9i開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