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SilverStone SST-ES01-PCIe,遙控電腦開關機
這是一款由SilverStone銀欣所推出,相當特別的產品,型號為SST-ES01-PCIe,包含一張PCIe x1介面卡與一組遙控開關。PCIe介面卡是要安插在主機板上,並連接電源與Reset燈鈕線,安裝完成之後,就可以使用遙控開關來開啟/關閉電腦主機的電源或是讓電腦重新開機。 使用2.4GHz無線頻段來進行遙控,無線遙控範圍約20m,如果您的電腦是放在桌子底下,或不方便按壓電源開關與Reset鈕的地方,這樣的遙控開關就非常實用。下班或放學進家門時,可以遙控電腦開機,要睡覺的時候遙控電腦關機;但如果是在玩GAME或打報告時,也得要記得將開關收好,免得誤觸,發生悲劇。 消息來源:
-
華擎ASRock Z170 Extreme 7+實測開箱,玩家級主機板中的頂尖之作!
針對Z170晶片組,ASRock推出專門針對超頻玩家的Z170 OC Formula以及針對主流市場的Extreme系列產品,包含Z170 Extreme 7+、Extreme 6、Extreme 4,以及入門市場的Z170 Pro 4與Z170M Pro 4、Z170M Pro4S,針對電競市場則推出Fatal1ty Z170 Gaming K6與Fatal1ty Z170 Gaming K4,Fatal1ty Z170 Gaming-ITX/ac,這次送測的則是Z170 Extreme 7+,是Extreme系列中最高階的產品。 華擎ASRock Z170 Extreme 7+主機板,具備12相位電源設計,並使用了820uF與100uF Nichicon 12K聚合物電容的混合式設計以及60A高效電感,可以提供CPU更純淨、更高效率、反應更快速的電源。記憶體部分支援4個DDR4記憶體,採用新一代的合金電感,可支援DDR4-3600+超頻。電路板採用高密度玻璃纖維材質與黑銅色消光黑設計,Z170晶片組、供電模組、後置IO與音效區域都有覆蓋散熱片,不僅可以幫助散熱也可以保護元件。 頂級Z170主機板當然擁有高檔規格,4個PCIe 3.0 x16插槽,最多支援NVIDIA 4顯示卡SLI或AMD 三顯卡CrossFire串連運作。擁有三個Ultra M.2插槽,取用PCIe 3.0 x4頻寬,可搭配M.2 SSD使用。最上方的Ultra M.2插槽旁邊還有一個Mini PCIe插槽,可以安裝mini PCIe介面卡,例如無線網路卡。內建3個SATA Express插槽,兩個在主機板側邊,另一個則是在主機板的右下角,SATA插槽則最多有10個可以使用。網路介面提供兩個Intel Gigabit LAN,後置IO提供一個USB 3.1 Type A與一個USB 3.1Type C連接埠,透過附贈的USB 3.1前置檔板,還可以把主機板上的一個SATA Express插槽,轉接為一個USB 3.1 Type A與一個USB 3.1Type C連接埠,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開賣SATA Express的儲存設備,因此利用這樣的配件,可以讓用戶多出兩組USB 3.1連接埠,實用性更棒。 Z170 Extreme 7+的UEFI BIOS畫面具備直覺與操作簡便的圖形化設計,預設是進入EZ Mode介面,透過圖形化介面可以清楚判別目前主機板上所安裝的零組件。BIOS提供多組OC設定檔,而且支援網路更新與從網路下載驅動程式。進入BIOS的Advanced Mode則可以手動調整更多設定。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ASRock Z170 Extreme 7+ (BIOS:P1.70,08/28/2015) 記憶體:Micron Crucial DDR4-2133 @ 2133 32GB (8GB×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1350W ASRock也提供了許多可在Windows使用的工具程式,其中最先建議安裝的就是「Live Update & APP Shop」,安裝之後可以自動上網下載最新驅動程式與工具程式並進行安裝,另外也提供了幾個免費的線上遊戲下載連接,可以直接點選下載。其他好用的工具程式還有可以調教風扇轉速,系統效能與省電的A-Tuning;快速載入BIOS超頻預設值的OCDNA;重新開機就能自動進入BIOS的Restart to UEFI;可將隨身碟當作開機工具的USB Key;網路連線最佳化程式Xfast LAN;記憶體最佳化工具Xfast RAM;儲存裝置監控軟體Disk Health Report;電源/LED燈開關程式:Good Night LED;網路連線管理軟體OMG;SATA模式切換程式:Rapid SATA Switch等。就提供的功能與規格來說,市價8990元的ASRock Z170 Extreme 7+的C/P值相當不錯,如果想要升級到Skylake平台,可以列入選購參考。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利用CompactOS功能,讓Windows 10的佔用空間變得更小
微軟Windows 10裡面有一個工具,可以將系統檔案壓縮以節省磁碟空間,讓那些系統磁碟機只有16GB容量的電腦、甚至手機,能夠將Windows 10安裝進去。這個工具就叫做Compact,以下將教您如何使用,以及使用前後的影響。 因應Windows系統檔案容量越來越大,微軟在Windows 8.1時代,就著手研究如何讓Windows 8.1更新時,能夠更節省磁碟空間,要不然一直更新下去,C:槽磁碟機動不動就不夠用,當時他們使用的是WIMBoot (Windows Image Boot),這個技術同樣運用在硬碟的復原分割區(Recovery Partition)裡面。由於復原分割區動輒佔用至少4GB以上的硬碟空間,而這些空間幾乎白白浪費掉,對那些便宜的Windows裝置(例如內建16GB/32GB eMMC的便宜平板)來說,佔用掉那麼多空間其實是非常奢侈的。 使用WimBoot技術,讓Windows可以透過壓縮的方式,讓磁碟空間佔用更小,因此Windows 10的系統需求中,32位元版本的磁碟空間只要16GB,64位元只要20GB。對於OEM廠商而言,透過使用DISM (Deployment Image Servicing and Management)工具,搭配 /compact 指令,即可建立出一套高效率壓縮的Windows Image,以便佈署至各電腦型號上的系統磁碟機內。 上述的作法是在安裝時,就已經先針對該裝置做好磁碟空間最佳化了。至於已經安裝好Windows 10的大多數玩家來說,如何自己來幫Windows 10做減肥呢? 答案是 Compact.exe 這個工具。Compact.exe 裡面有一個 /CompactOS 的選項,可以針對Windows 10的系統二進位檔案(binary)做壓縮,以節省磁碟空間。當然這樣做的影響,就是增加一點點開機時間,最少1~3秒,最多可能10秒。就看各位玩家的需求了。 先用滑鼠在左下角的「Windows」圖案按滑鼠右鍵,然後點選「命令提示字元 (系統管理員)」,當畫面出現使用者帳戶控制時,按「是(Y)」繼續,接著畫面就會出現「系統管理員: 命令提示字元」的視窗。 此時有三個指令可以下: Compact.exe這個工具的 /CompactOS選項,是Windows 10新加入的功能。可以用來查詢(query)系統檔案的壓縮狀態,以便進行總是壓縮(always),或是從不壓縮(never)。使用者可以隨時下達這個指令,來命令Windows 10是否要針對系統二進位檔案來進行壓縮,以節省硬碟寶貴空間。 筆者以來測試Compact OS的壓縮效率,以下是這次主機的配備: 處理器:Intel Core i5-6600K @ 3.5 GHz/3.9GHz (Turbo) 主機板:ASUS Z170I PRO GAMING (mini-ITX) 記憶體:AVEXIR CORE DDR4-2133 @ 2133 16GB (8GB×2) 顯示卡:ASUS GTX670-DCMOC-2GD5 2GB GDDR5 SSD:PLEXTOR P6V 240GB(系統) HDD:SEAGATE Barracula Green 2TB(資料) 電源供應器:ZUMAX Z3B-500-JP 5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可以先用 COMPACT /CompactOS:query 查詢系統是否為壓縮狀態。如尚未壓縮的話,即可使用 COMPACT /CompactOS:always 指令,來進行系統二進位檔案的壓縮。請參考如下圖: 若不想要壓縮的話,只要下達 COMPACT /CompactOS:never 指令,即可將先前壓縮的檔案還原成先前的狀態。請參考如下圖: 筆者透過BootRacer來測試開機速度,在未壓縮的情況下,以及壓縮過的情況下,所耗費的開機時間,請參考下圖: 所以透過上述兩張圖可發現,壓縮過後的開機時間,比未壓縮時多了 3.172秒。這種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方式,就看玩家是否願意接受了。一般來說,處理器效能較快的電腦,建議可以壓縮來節省系統載入的時間。至於處理器效能較慢,透過壓縮的方式就不見得能提升效能。 總之,各位玩家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的電腦在已壓縮與未壓縮狀況下的開機時間差,再來考慮是要節省空間,還是節省時間。如何取得平衡,就由自己決定囉!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看Windows 10 devices發表會前,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
每年的10月對微軟來說都是個大日子,2013年10月17日,微軟釋出了Windows 8.1讓使用者免費升級;2012年10月25日Windows 8零售版正式上市、Windows 7也是在2009年10月23日正式發行,至於微軟最長壽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也是選在2001年10月25日上市(編按:Windows 10免費下載升級的時間為2015年7月29日)。微軟今年當然也不例外,預定在今晚舉辦Windows 10 devices發表會,預計將會展出兩款最新的旗艦手機Lumia 950和Lumia 950XL,以及針對Apple iPad Pro而來的Surface Pro 4,至於最近相當火紅的穿戴式裝置,也會有所更新。 今年微軟將所有心力放在行動優先這樣策略上,因此Lumia系列手機理所當然成為這次發佈會的重點產品之一。首先是代號為Talkman的Lumia 950,採用5.2吋WQHD的AMOLED螢幕,具備1440x2560解析度,處理器為64位元的6核心高通Snapdragon 808,內建3GB記憶體以及32GB的儲存空間,電池容量為3000mAh。後鏡頭也將搭載PureView技術,前鏡頭則會使用廣角鏡頭。Lumia 950XL可視為Lumia 950的放大版,螢幕尺寸來到5.7吋,同樣使用AMOLED螢幕,解析度也維持在1440x2560,不過處理器將升級成64位元8核心的高通Snapdragon 810,記憶體容量同樣也是3GB,電池則設計成可拆卸式。這兩款手機都將使用USB Type-C連接埠、Qi無線充電技術,並支援快速充電技術;同時具備虹膜掃描技術,搭配Windows Hello使用即可提供使用者更高的安全防護。定價部分,預計將會落在700到800美元之間。 除了手機之外,微軟也預定將推出手機專用Dock,可以外接螢幕、鍵盤和滑鼠,讓Lumia 950和950XL從智慧型手機搖身一變,成為一部個人電腦。 自從12.9吋的Apple iPad Pro推出後,大家便開始期待微軟推出Surface Pro來應戰。外界推測Surface Pro 4的螢幕將採用14吋無邊框設計,解析度將來到4K,以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且無風扇,甚至還可能導入Intel最新推出的Skylake架構,電池容量與手寫筆也將會有所改進。除此之外,還會加入名為Smart Frame的技術,讓Surface Pro的螢幕畫面可以隨著使用者手持方式來轉換顯示大小,例如桌面模式下螢幕會伸展為全螢幕,平板模式時則會調整為12吋。Surface Pro 4預計會在11月的時候於美國首賣。 微軟的第一代運動手環Band也即將有了更新,除了改進第一代使用者所反應的意見外,Band 2的外觀將更為時尚,且有可能導入曲面螢幕設計,不僅如此,就連預載的作業系統,也有可能改搭載Windows 10 IoT版。不過目前還沒有任何關於Band 2的價格和供貨資料,我們希望它能在11月就開始銷售,價格也能維持和第一代相同的199美元,且能有更多國家被加入首購行列裡。 除了Lumia 950和950XL這兩款旗艦機種外,先前也外傳還會有另一款主流產品Lumia 550將會被推出。預計將採用4.7吋的康寧Gorilla Glass 3螢幕,搭載高通Snapdragon 210處理器(時脈為1GHz、擁有4核心),內建1GB記憶體、8GB儲存空間和micro SD插槽(支援128GB),後置鏡頭為500萬畫素,支援自動對焦和LED閃光燈,前置自拍相機為200萬畫素,電池容量為1905mAh,使用雙卡雙待設計。 同時,微軟也可能展示Windows 10代號為Threshold 2的更新(代號Redstone才是Windows 10真正的重大更新),其主要任務是為了修復Windows 10的Bug,及改善作業系統穩定性和提升執行效能;當然也可能會有一些新的功能被加入,例如通用版Skype等等。微軟預計將在11月份的時候,為所有Windows 10使用推送這個更新。 相信,微軟也肯定不會漏了第一次展出,就擄獲所有媒體目光的可穿戴式擴增實境計算設備HoloLens(或稱全像眼鏡);根據最新一份報告指出,微軟將會在11月的時候,提供數量有限的HoloLens給企業客戶,但實際定價還未公佈,相信10月6日這天會有更進一步的資料被釋出。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廣達推出Win10電腦棒,搭載Intel Cherry Trail單晶片
有如大一號USB隨身碟的身軀、但接頭卻是HDMI的電視周邊產品,不管叫做電視棒(TV Stick)或電腦棒(Compute Stick、PC Stick),這類的產品會一直出現在市場上,讓你的電視升級成智慧電視(Smart TV)或電腦(Computer)! 廣達(Quanta)身為電腦、相機、3C產品代工大廠,最近也更新其PC Stick的產品線。這次推出的NH2,搭載的Intel Atom x5-z8300 (Cherry Trail) 1.44GHz處理器,比上一代NH1效能提升30%。內建2GB DDR3L記憶體以及32GB的eMMC儲存空間(另有16GB與64GB的選擇),此外還有microSD插槽可供擴充。 NH2內部與NH1一樣,採用92 x 26mm的6層PCB板。身軀僅38 x 100 x 9.8mm。並提供實體電源開關鈕,以及電源狀態指示燈。在無線通訊方面,可支援Wi-Fi 802.11b/g/n與藍牙4.0規格。I/O埠則包含HDMI CEC、USB 2.0 (或可選擇USB 3.0)與電源輸出孔(USB 2.0 Type-B)。這次直接搭載Windows 10 32位元,以讓客戶免於擔心是否能升級上去的困擾。 (1) (2) (3) (4) (5) (6)
-
修圖神器現身,Dell發表能顯示超過10億種顏色的廣色域4K顯示器UltraSharp UP3216Q
美國DELL(戴爾)公司在上個禮拜同時發表了三款顯示器,最大亮點在於其擁有能顯示10億種顏色/廣色域的能力,比標準顯示器的色彩多出將近64倍以上。型號為UP3216Q以及UP2716D和UP2516D,屬於UltraSharp系列並搭載PremierColor技術。 UP3216Q擁有31.5吋的超大螢幕,解析度為3840x2160(4K標準),並支援HDMI 2.0訊號輸入。至於顯色的部分,除了常見的Adobe RGB 可達99.5%色域標準、sRGB可達100%色域標準外,像是常被用在影像後製以及電影、動畫行業的REC709以及DCI-P3標準,也都能達到100%(前者)以及87%(後者)的超高水準表現。建議售價為1,879.99美金,折合台幣約61,921元。 至於UP2716D和UP2516D最大的差異僅在於螢幕尺寸大小,UP2716D為27吋,UP2516D則是25吋。兩者皆具備2560x1440的解析度(QHD),顯色能力則是可達100%的Adobe RGB 、100%的sRGB、100%的REC709,以及98%的DCI-P3。超薄邊框設計可以讓兩台螢幕合併一起使用時,玩家能無視中間的間隔,加上螢幕轉軸可以上下移動、調整傾角、以及旋轉成直立式,更增加了其使用上的靈活度。台灣官網已經開始販售,線上直購價為32,999元,以及22,899元。 此外,這三款螢幕在出廠前就已經做好了色彩校正,校正後的Delta-E值小於2,也就是說所需色彩和螢幕色彩之前的差異,已經縮小到人眼無法辨識的境界,並提供3年保固。
-
Windows 10市占率微幅提升,9月僅6.63%
Windows 10已經推出滿兩個月以上囉!根據NetMarketshare的統計報告指出,微軟自7/29推出Windows 10免費升級之後,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底的統計周期計算,Windows 10作業系統,在全球桌上型電腦市場的佔有率已經提升到6.63%,贏過蘋果OS X 10.10 Yosemite的4.91%!成長幅度遠超過其他OS! 若將也是免費提供下載的OS X 10.9 (Mavericks)以及10月初剛上架的OS X 10.11 (El Capitan) 加總來,OS X 10.9~10.11的市占率總共為6.33%,暫時領先來勢洶洶的Windows 10。雖然OS X的市占率小贏,但到了2015年底的購物季之後,內建Windows 10的電腦越來越多,這個情況有可能會改變! 至於Windows 7,目前仍是主流作業系統,市占率達56.53%,就連Windows XP也毅力不搖,擁有12.21%的市占率,贏過Windows 8.1的10.72%,若將Windows 8家族(8+8.1)加總,則有13.32%,小贏Windows XP。只是隨著Windows 10的免費升級服務將陸續侵蝕既有Windows 7/8/8.1的市占率,未來Windows 7/8/8.1的市占率勢必將逐漸縮小,至於Windows XP是否能維持1成,就要看未來的變化了!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Nikon COOLPIX AW130防水相機實測開箱,海島度假首選!
遠離即將到來的冬天,到海島國家好好享受一下珍貴的陽光,在水裡泡到皮都皺了皮都黑了才是正經事。不過玩歸玩,開心的時刻怎能不記錄下來跟朋友分享呢?雖然現在很多手機都標榜防水拍照也不錯,但往往鏡頭都不能變焦,單手也無法操作,防水的性能老實說也還真是讓人不敢放心帶著水裡來浪裡去的。反正防潮箱空著也是空著,還是物色一台防水相機才是王道阿!(其實只是敗家欲作祟~)。 廢話不多說,什麼出門踢到箱子還是送子觀音的爛梗咱們就路過錯過跳過,直接來看看這次帶了什麼新鮮貨-Nikon COOLPIX AW130!說真的,雖然3C控的心頭肉總是規格規格,不過偶爾還是要有一點衝動,要有愛才買得心甘情願啊!Nikon COOLPIX AW130的外觀還真是對了我的胃,濃濃的Metal風搭配上有著橘藍黃黑跟迷彩的多色烤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整個就是滿足啊!不過高調的基因無法低調妥協,這次還是選了我最愛的橘色,海裡的魚兒們,就多看我一眼吧! 衝動完了,還是要來看一下規格啦~Nikon COOLPIX AW130到這代也是AW系列的第四代了,規格上鏡頭也都來到了主流的廣角等校24mm起跳、f2.8的水準,五倍的光學變焦可以到等校120mm,光圈則會縮到f4.9的大小。不算特別突出,但也絕不落人後。感光元件的話,則是1605萬畫素、1/2.3吋的背照式CMOS元件-雖然真心希望哪天能推出個一寸感光元件的防水相機,不過可能要等下次外星人來傳授外星科技才能圓夢惹(遠目~)。至於耐候能力,AW130同樣具備2.1公尺的耐衝擊、低溫-10°C的環境下作業與IP6X防塵等級,內建高度、氣壓及深度計等。But~人生最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啊!AW130這次一舉將防水的能力,從原本的18公尺,大幅進化到30公尺,這也是讓我義無反顧跳坑的誘因之一阿~ (是說本人根本潛不到那種深度) !另外,在AW130上首度出現的實體握柄、配置三吋高達92.1萬點的OLED螢幕,更加提升了不少水中拍攝的穩定與辨識度。 有了親愛的相機,當然要帶他去去走走泡個清涼阿!二話不說立馬驅車前往南台灣,那裏有著清澈的海水跟我最愛的比基尼辣妹(誤)喔不是,是我最愛的蟹老闆跟派大星們,我這就來見你了不是嘛~! 在水中拍攝時,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了,因為人在水中無法穩定身體,會隨著海浪擾動,這時防手震就相當重要,Nikon COOLPIX AW130的防手震效果相當顯著,可以拍攝出穩定畫面的機率相當高;另外就是在海水中色溫總是透著一股說不出來藍藍綠綠,非常難去校正,不過內建的水中拍攝模式可以相當適切的還原正常的顏色,加上相機會自動去提高快門的速度,對於捕捉海中快速游動的魚兒蝦蟹們的畫面,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在按鍵的阻尼調整上,AW130似乎顯得太緊迫了些,不管是快門還是設定調整的按鍵,總是必須稍微使勁才有反應,不曉得是否是為了獲取更佳的防水能力而必須得做的設計;而按鍵的距離太近,手大的男生稍微用力的話,偶爾也會有誤觸的情況發生。不過,既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我還是寧願擁抱有30公分的鄉民,喔不,是有30公尺防水能耐的強大性能,包容一下這個小小不便囉~ 在這個什麼都要打卡的時代,拍了什麼不得了的會讓人羨慕到口水直流捶心肝的照片,一定要PO出來給眾家兄弟姊妹聞香啊!Nikon COOLPIX AW130內建WIFI與NFC功能,讓你拍下什麼都能立馬上傳。只要在手機端安裝好Nikon的Wireless mobile utility,就能很輕鬆地透過AW130旁的快捷鍵,把相片傳到手機,再把照片分享到任何你想分享的平台,真的超方便der~ 雖然現在數位相機的發展一日千里,大家都在比誰的高感光雜訊多少,誰的畫素又多高對焦多快,不過防水的特異功能,卻是另闢蹊徑,讓人們能記錄下更多看見世界的視野。Nikon COOLPIX AW130優異的耐候性能,不管是拿來潛水時拍攝水下生物的姿態,還是跟一群好友去划獨木舟、跳水、踏浪的生活記錄,都是順手捻來無後顧之憂的好夥伴。 產品名稱:Nikon COOLPIX AW130 產品網址: 原廠臉書: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Nikon COOLPIX AW130防水相機之後,發現不但簡單好操作,而且具備完整的防水能力,且拍攝出來的照片也有不錯的水準。整體來說,是海島度假首選。 廠商名稱:Nikon Corporation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國祥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78-9966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
展現電競魂!超迷你ROG認證機殼,聯力LIAN LI PC-Q17開箱首裝!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來看看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合作的最新代表作LIAN LI PC-Q17吧。 市售機殼百百款,在當今越來越夯的電競潮流之下,電腦機殼廠商紛紛推出不少酷炫的機殼造型,以獲得電腦與電競玩家的青睞。不過,由於ATX大型機殼的款式極多,在小型化電腦趨勢越來越流行之下,不少主機板廠商相繼推出mini-ITX的電競級主機板之後,使用ATX機殼來安裝迷你主機板就便顯得有點不搭嘎,因此各機殼廠商紛紛推出迷你化的電競機殼,能讓玩家安裝mini-ITX的主機板,這類迷你機殼,不只體積比一般ATX還小,但效能與馬力卻不輸給一般ATX的等級,讓玩家即使放在桌上所佔用的空間特別小,或者帶去LAN Party時,也不用大費周章的花費太大力氣來搬運。 這次聯力(Lian Li)所推出的全新鋁製的PC-Q17機殼,就是一款Mini-ITX機殼,不同於其他廠商部份,在於是第一款有華碩的ROG Logo,並標有ROG Certified,表示這款機殼是通過華碩ROG認證的機殼。PC-Q17在外型設計上,仍舊保有近年來主打的精品機殼設計元素,像是輕薄與小型化、大面積的玻璃側板,以及前置的電源供應器。 聯力PC-Q17機殼的外觀,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其機殼左方有明顯的ROG Logo,搭配前面板做成了梯形狀,看起來更搶眼。上方的散熱孔處,除了有原廠預設配置的14cm超大可拆式靜音散熱風扇之外,其頂蓋採用可拆卸式設計,可以加裝水冷套件來升級。除了上方蓋子可以免螺絲直接開啟,前方面板、左右側的面板都是可以直接用手扳開,不需要螺絲,給予最大的組裝方便性。 聯力LIAN LI PC-Q17機殼,它的散熱設計,有別於傳統,採用了前後方與下方進氣,上方出氣的散熱架構,它應用了煙囪效應自然散熱原理,不僅電源供應器轉90度安裝方式,整個直接把熱氣往上排,讓機殼的空氣對流,以及散熱達到最好的表現! 一般認為小型化機殼,就一定要搭配筆電專用的規格才行,但PC-Q17卻打破這個迷思。除了前置面板內有個可以安裝薄型吸入式光碟機的地方,其餘的電腦零組件,都可以使用標準桌上型電腦的規格。例如硬碟、電源供應器、顯示卡等等。 PC-Q17在硬碟機的擺放設計也頗具巧思,透過其隨附的螺絲與固定軟墊片,以螺絲鎖在3.5吋硬碟、2.5吋硬碟或SSD的底部,然後以軟墊片溝槽卡住的方式,將硬碟們固定在底部(兩顆標準3.5硬碟或2.5吋硬碟)、電源供應器外殼(兩顆標準2.5吋硬碟)或前方面板的外露空間處(原本有配置能夠安裝吸入式光碟機的固定槽,只要拆下之後,就可以安裝5.25吋裝置,或一顆標準3.5硬碟,或2.5吋硬碟)。因此機殼雖小,還可以裝共5部2.5吋硬碟/SSD或3部3.5吋硬碟+2部2.5吋硬碟,提供最大的安裝自由度。 在ROG Logo那個直立的空間內,是放置電源供應器(PSU)的地方,提供15cm的高度來安裝PSU,建議裝一體式PSU,至於半模組、全模組則要先確認好PSU的高度是否可以容納模組接頭與排線,然後再塞進這個空間內。其底部的小小空間還可塞入多餘的排線,並在各必要的地方,留有空間可以將排線拉出去,以便連接到主機板、硬碟,與顯示卡等零組件。而前置面板I/O連接埠的各排線,也可以連接至主機板的相對應位置,以便發揮USB 3.1、音效接孔與電源開關等功能。 這款機殼雖說非常迷你,但卻可以容納一張27cm長的顯示卡,佔用雙槽也OK,因此只要是NVIDIA GeForce GTX 970等級或AMD RADEON FURY X、Nano等級的顯示卡,都可以塞入這個小小的空間內,讓遊戲效能與畫質不打折。只是由於空間的關係,如安裝需要佔用雙槽的顯示卡,其機殼底部就無法安裝3.5吋的大硬碟(會卡到),若安裝2.5吋的硬碟機,則是OK的。 燈效部份,除了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模組之外,此機殼還隨附兩條LED String (LED燈條),可以黏貼在機殼內部的任意處,讓玩家點綴自己的機殼。 為感受市面上第一款ROG Certified之迷你電競機殼的魅力,PCDIY!為您獨家搶先取得這個完全能夠展現電競魂的超迷你機殼!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實際裝機,來深入了解這款機殼的設計巧思與獨特之處。 處理器:Intel Core i5-6600K @ 3.5 GHz/3.9GHz (Turbo) 主機板:ASUS Z170I PRO GAMING (mini-ITX) 記憶體:AVEXIR CORE DDR4-2133 @ 2133 16GB (8GB×2) 顯示卡:ASUS GTX670-DCMOC-2GD5 2GB GDDR5 SSD:PLEXTOR P6V 240GB(系統) HDD:SEAGATE Barracula Green 2TB(資料) 電源供應器:ZUMAX Z3B-500-JP 500W ●產品型號:PC-Q17 WX ●機殼樣式:小型機殼 ●機殼尺寸:(W) 201mm x (H) 276mm x (D) 407mm ●可選顏色:黑色 ●面板材質:鋁合金 ●側板:鋁合金 ●機身材質:鋁合金 ●機身重量:2.7kg ●外露5.25吋空間:1 Slim ODD (Slot-In)或3.5" HDD x1或2.5" HDD x1 ●外露3.5吋空間:無 ●硬碟/SSD空間:3.5" HDD x3、2.5" HDD x5 ●擴充卡:2 ●適用主機板:Mini-ITX ●系統風扇(Rear):80mm x2(選配) ●系統風扇(Top):140mm x1,亦可選配120mm x1 ●系統風扇(Base): 120mm x2(選配) ●前置面板I/O埠:USB 3.0 x 2,HD Audio ●適用PSU:ATX /SFX ●安裝空間:顯示卡長度:270mm,CPU散熱風扇高度:140mm,PSU高度:150mm 更多產品資訊,請參考: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這次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兩者擦出的火花,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自然就會有妖獸級的身價。目前,這款機殼已經在全台銷售,不過價格很硬,店家報價:5,500元! 這次,我們實際開箱組裝了聯力LIAN LI PC-Q17,這款機殼,無疑的是個小型電腦豪宅之作。擁有自己的私人花園別墅、無敵景觀豪宅是現代大多數人的夢想,最好是獨棟別墅,採用鋼骨制震,還要進口建材,透明雙電梯可達各樓層,水龍頭打開有天然溫泉,搭配大型按摩浴缸,廚房要用進口廚具,臥房要有席夢思名床,客廳要有110吋巨型液晶電視,而且別墅門口前面要有大花園,後面要有大公園,旁邊還要有游泳池,最好側面還有無敵海景,再配備個雙車位、四車位,那麼很肯定的這就一定是間讓人夢寐以求的豪宅了。電腦豪宅,由於擁有一定的保值性,加上每天都要使用它,投資相當值得,以這次的這款聯力LIAN LI PC-Q17來說,不但是Made In Taiwan,而且是機殼之王聯力工業,與主機板之王華碩電腦,兩者努力合作的工藝結晶,還打上了ROG認證,這筆投資爽度絕對足夠!可以說,電腦豪宅,值得投資呀! 廠商名稱: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an Li Industrial Co., Ltd.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Windows 10單一平台應用程式上架,Candy Crush Soda Saga首發!
英商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簡稱King.com)於2012年推出的Candy Crush Saga (簡稱Candy Crush)遊戲,橫跨了Facebook、iOS、Android、Windows Phone、Windows 8/8.1、Kindle等裝置平台,不管是手機、平板、電腦,甚至大型觸控螢幕電腦,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玩這款遊戲。可說是風迷了大街小巷,就連Facebook的朋友也一直邀請來PK、送禮物、看來不玩就等於是落伍了... 就在許多人沈溺於一路破關斬降之餘,King.com又在2014年推出Candy Crush Soda Saga (簡稱Candy Crush Soda),將糖果改成蘇打,但玩法其實跟Candy Crush雷同,因此除了帶動該公司股價上漲之外,並沒帶來如Candy Crush那樣的超高人氣,不過還是有不少糖果迷們繼續等著新關卡出爐,繼續享受破關的樂趣。 隨著Windows 10與Windows 10 Mobile的上市,其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 (單一視窗平台)的架構,讓軟體開發商只要開發一個程式,就可以相容於兩個主要平台:PC與手機等行動裝置。如今King.com便於2015/10/2正式上架其Candy Crush Soda的Universal App,讓糖果迷、蘇打迷繼續在Windows 10的電腦、手機、平板上繼續爆破下去。 至於先前的Candy Crush呢?目前已知還是Windows 8/8.1版本,在Windows 10也可以執行。不過有了這次Candy Crush Soda的Windows 10 Universal App上架之後,微軟嘗試透過單一程式多平台執行的作法,鼓勵軟體開發商開發更多Windows 10的App,讓Windows軟體市集裡有越來越多的App。如今已有遊戲大廠率先上架了,是否有機會帶領其他iOS、Android軟體開發商慢慢回鍋到Windows 10平台來開發更多的軟體,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