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老黃刀法用不盡、這次輪到筆電上,NVIDIA將有RTX 3050 Ti筆電獨立顯卡
雖然說我們大概對於老黃在顯示卡上的花式刀法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不過這些產品大多數的都是應用在桌機平台上,如今「黃家刀法」似乎準備開始延伸到了筆電平台上了… 有眼尖的網友發現,華碩在TUF DASH 筆電系列的網頁產品規格介紹上出現了一款不曾出現的顯示卡型號,「RTX 3050 Ti」!由於產品是出現在筆電介紹中,所以有關RTX 3050 Ti的資訊並不是特別多,僅知道這會是一張入門級產品,在基礎功耗上為80W,瞬間最大功耗則達到85W,並僅搭配了4GB GDDR6記憶體,同時從命名上可以看出它將會支援光追功能。 按照NVIDIA過去推出產品的慣例,非光追的「遊戲級」顯示卡的最低型號會落在GTX **50系列,同時支援光追的RTX系列最低階型號也只到RTX xx60系列,因此如果這次洩漏屬實,RTX 3050 Ti顯卡的出現很明顯的代表NVIDIA要把光追功能進一步下放到更低階產品上,並且很可能徹底捨去過往不支援光追GTX型號,所以GTX 16系列之後恐怕將不會有GTX 17系列了。 然而能支援光追是一回事,跑得動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像是《看門狗:自由軍團》在開啟光追之後,顯示記憶體的需求量最高可以上看到快要10GB,而RTX 3050 Ti的記憶體僅有4GB,且毫無疑問的其運算性能絕對要比RTX 3060還要再更低,因此這樣的規格是否真的跑得了光追遊戲?還是只是純粹淪為噱頭?恐怕就有待正式上市之後觀察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解缺貨之急?傳AMD也將推出基於RDNA架構的專屬礦卡!
NVIDIA在上個月宣布,即將推出沒有顯示輸出功能、也無法進行繪圖工作、只針對挖礦需求的CMP HX系列顯卡,同時把RTX 3060的挖礦效率砍半,甚至接下來出貨的RTX 30系列,都將挖礦效能調到只剩50%,就是為了能讓玩家們能夠買到RTX 30系列的新顯卡;紅色陣營方面,AMD除了上週宣告的將在3月18日開賣的RX 67000 XT之外,現在也流出可能將推出礦卡的消息,來向礦工低頭。 在去年10月份時,在AMD GPU的Linux更新檔中發現,有一張採用Nvai 10核心的顯卡,但其中與其他Navi 10核心的RX 5700 XT、RX 5700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這張神秘的顯卡並不支援Display Core Next(DCN)和Video Core Next(VCN)引擎,也就是沒有顯示輸出功能。 而如今,根據Phoronix的消息,還是一樣從AMD最新的Linux驅動程式更新檔中發現,有張神秘的顯卡是採用RDNA架構中的Navi 12核心,並且一樣從驅動程式方面就不支援顯示輸出功能;而昔日關於挖礦這件事,AMD可是狠甩NVIDIA幾條街,但現在老黃Ampere架構的RTX 30系列,已經在挖礦市場上幾乎稱王了,畢竟RNDA 2架構對挖礦不太友善,現在又回頭搞RNDA架構,這不就是AMD拿來給礦工專用、且與CMP HX類似的系列顯卡嗎? 但依照Phoronix的說法,AMD這張神秘礦卡可能會採用Navi 10與Nvia 12核心混合GPU,NVIDIA的CMP HX也是這麼搞,將Turing架構與Ampere架構混合,弄出CMP HX系列顯卡,而AMD除了有可能跟進NVIDIA推出礦卡系列之外,也有可能會在接下來新出貨的Radeon RX系列,砍掉Hash率運算效能。 去年也有推特爆料指出,AMD專屬礦卡系列將會命名為RX 5700 XTB、RX 5700 B、RX 5500 XTB,不過不確定會不會保留「Radeon」的稱號,畢竟對手老黃可是新開了一個CMP HX系列,AMD或許也不會想要讓已經是電競招牌的「Radeon」名稱用在挖礦上。 只不過小編還是認為,為解缺貨之急,RX 5700 XTB也好、CMP HX也好,礦卡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全球半導體產能已經不夠,而且各產業也在互搶產能,才是顯卡缺貨主因。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AN1500 2TB實測開箱,PCIe Gen3 x8極速固態硬碟卡!
雖說Intel終於讓自己的處理器和主機板支援了PCIe 4.0通道功能,讓SSD的速率能夠打破3,500 MB/s的限制,但有個大前提是玩家必須使用最新的第11代處理器,和對應的500晶片組(少部分400晶片組可透過BIOS更新)主機板才行,對於多數玩家來說,這樣的替換成本來說實在有些太高了。 但山不轉路轉,儲存裝置大廠Western Digital利用主機板閒置的PCIe插槽,推出了PCIe X8介面的WD_BLACK SSD擴充卡,讓玩家不必更換任何設備,就能獲得進6,000MB/s以上的讀取速率!原理到底是什麼,就讓小編一邊開箱、一邊說明吧! 目前主機板上常見的PCIe通道版本主要可以分為PCIe 3.0和PCIe 4.0兩種,在通道頻寬上後者是前者的兩倍,且PCIe通道還能夠設計成多種介面外型還具備一定程度的供電能力,這也是為什麼顯示卡和M.2 SSD明明大小和插槽外觀差麼多,卻都是走PCIe通道的原因,同時也是M.2 SSD不用像SATA介面的HDD、SSD一樣需要額外連接電供的主因。 不過影響通道頻寬的因素除了PCIe的版本之外,通道的數量也是一大因素,這就好比時速30的4線道與時速60的單線道,到底哪個比較不容易塞車是類似的概念。 在主機板上,PCIe通道的設計多分為16條(x16)、8條(x8)、4條(x4)和1條(x1),其中x16、x8多是供顯示卡使用,在外觀上兩者看起來都是一樣的PCIe X16介面,但由於處理器和南橋控制晶片的限制,除了少數頂級主機板能夠支援兩個x16通道,多數主機板只有在使用單一裝置的時候會走x16模式,如果插入兩個裝置就會均分掉頻寬,將通道模式改為兩個x8。 至於X4則主要是提供M.2 SSD,如果主機板是走PCIe 3.0的通道版本,其所能提供的最大頻寬約為3,500 MB/s,PCIe 4.0則可以達到7,000 MB/s,在整體速率上的差異可以說是相當巨大(當然價格也是…)。 最後X1則是供一些外接無線網卡或小型的裝置使用,由於USB整體頻寬和供電能力的提升,使得PCIe x1的實用率越來越低,目前已經有部分主機板開始將PCIe x1的插槽捨棄,好將通道集中起來以提供額外的M.2插槽。 看到這邊,如果玩家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主機板,如果是ATX以上的尺寸應該可以發現主機板提供的PCIe x16介面插槽可能多達2~3個以上,但相信多數玩家除了擇一插上了顯卡外,剩下的插槽應該都是空閒著。(畢竟大部分的需求都已經透過主機板上面內建的功能晶片補齊了) 而既然都是空著,又與M.2 SSD一樣都是走PCIe通道,而且通道數量有的可是來到x8以上,比M.2插槽的X4還更多!如果把這些剩餘的通道拿來安裝硬碟豈不就能讓硬碟獲得更高的速率嗎? 沒有錯,Western Digital便是利用這點,推出了WD_BLACK AN1500 NVMe SSD讓玩家能夠利用主機板閒置的PCIe x16介面插槽,打破PCIe 3.0 M.2 SSD的3,500 MB/s的頻寬限制,為玩家帶來更好的存取效率。 AN1500 SSD在容量的選擇上提供了1TB、2TB和4TB三種容量,小編本次開箱的是2TB的版本。在外觀設計上,AN1500與自家的WD_BLACK黑標家族使用相同的設計語言,黑色的工業風鋁合金外殼為硬碟提供保護和散熱,內部本身也有設置溫度控制晶片,避免存取時的高溫影響儲存顆粒的壽命。 此外,既然冠上了象徵電競的WD_BLACK標籤,在頂部加入一排RGB燈條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玩家可以透過WD_BLACK Dashboard同步程式控制燈效功能。 AN1500的插槽介面長度為PCIe X8,玩家的主機板如果沒有對應插槽的話,可以直接插在和顯示卡一樣的PCIe X16插槽上,至於內部的通道方面,AN1500走的是PCIe Gen3 x8,同時本身具備隨插即用的功能,所以不需要事先下載任何軟體,開機就能立刻使用。 在速度驗證上,小編使用不支援PCIe 4.0的Intel Core i9-9900K搭配Z390主機板,根據官方資料,AN1500的讀取速率可以達到6,500 MB/s,寫入速率則為4,200MB/s,並提供了5年有限保固服務。 從CrystalDisk Mark 8.0中,AN1500的讀取速率達到了6,544 MB/s,寫入速率也來到4,462 MB/s,比官方的宣稱的4,200 MB/s還要更高,表現相當不錯。 另外ATTO的速率中,AN1500在128KB到256KB出現了巨大的分界線,寫入效率從2.63 GB/s瞬間提高到4.08 GB/s,同時讀取速率也在256KB到512KB的時候出現了瞬間拉大幅拉高的現象。 此外,我們還可以發現AN1500在小檔案上的寫入效能會大於讀取,直到512 KB時寫入速率達到極限後才被讀取速率超越,因此從結果來說,AN1500用在大型檔案存取上會更好的發揮它效率優勢。 AN1500利用多數玩家只會使用一個PCIe x16插槽替玩家提供了M.2 SSD和SATA硬碟以外的擴充選擇,提供幾乎與PCIe 4.0 M.2 SSD相同的超高讀寫速率,卻不需要特別更換主機板或處理器,讓玩家在擴充上的限制更少,也擺脫PCIe 3.0 M.2 SSD速度上限的煩惱。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硬體全面升級?!傳新一代Nintendo Switch將搭載7吋OLED面板、NVIDIA DLSS並於今年推出
任天堂遊戲主機Nintendo Switch自推出以來至今也滿4年時間,除了2019年推出過電力升級的小改款以外,在整體規格硬體上都沒有變動,不少玩家認為NS目前手提模式720P、TV模式1080P(有些遊戲鎖在900P)的效能已經逐漸落後,尤其在PS5與Xbox Series X/S這兩台次世代主機推出後,差距可以說是更加明顯(雖然兩邊定位上還是有些不同),確實NS也是時候該大改款了。 雖說任天堂對此消息到現在還是沒有透漏任何新一代主機消息,但近幾個月還是充斥著有關於新一代Nintendo Switch的傳言,近日彭博社就披露新一代Nintendo Switch將搭載三星7吋OLED面板(現款為6.2吋),至於在效能上手提模式依然維持720P,但TV模式如先前傳言一致,將會提升至4K,另外還有望導入NVIDIA DLSS技術。 雖然詳細硬體規格還尚未明瞭,但既然都提升到4K了,想必也是有一定幅度的升級,而在DLSS加持下,FPS表現相信會更加亮眼;至於推出時間據傳就是在今年(2021),另外透過其他知情人士消息,三星最早會在6月開始量產7吋720P OLED面板,最快7月就會出貨給組裝廠,若真屬實,要見到新一代Nintendo Switch大概要最快也要等到下半年。 新一代Nintendo Switch能有多少提升實在令小編相當期待,畢竟任天堂主機近年來一向都不是以畫質表現著稱的,但要是連畫質都能跟上次世代主機腳步,想必是更加有競爭力,或許到時推出後又會再現一波搶購潮也說不定。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玩家居然可以一鍵跳槽到Google懷抱?! Apple提供將iCould照片/影片轉移到Google相簿服務
雖然說Apple的iCloud雲端空間的備份功能相當強大,讓玩家在換新手機的時候,只要插上電、登入帳號之後就能幾乎完整地把舊手機上的所有資料進行轉移,但是iCloud提供的免費空間僅有少少的5GB,以現今無時無刻都要拍照、錄影的生活型態,這樣的空間真的是太少了,三兩下就用完了。 面對容量不足,在過去唯一的選擇就只能選擇「課金」擴充容量,或是選擇手動轉移到其他雲端空間來釋放容量,讓玩家只能在花錢和自找麻煩之間做選擇;不過近期Apple開放了全新的轉移服務,讓玩家能夠一口氣的將雲端上的照片轉移到Google相簿中。 這項新推出的轉移服務並不是以App的形式存在,而是要到Apple的提出申請,玩家能在網頁上看到一個「取得資料副本(Get a copy of your data)」的選項,點擊並登入帳號之後,頁面會列出可以轉移的一系列資料,選擇相簿照片並將轉移目的地設為Google Photo,然後登入Google帳號就算是完成申請了。 由於是透過申請的方式來進行轉移,所以過程需要等待3~7天讓官方進行審核,同時玩家也必須確認Google帳號裡的空間是否足夠,否則中途空間如果用完了,轉移就會自動停止,當然這部分系統會先替玩家進行估算轉移所需要的空間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檔案都能夠隨意搬家,像是Live Photo、Smart Album、共享檔案、特定的RAW都是無法轉移的,另外如果單張照片經過多次編輯,系統就只會轉移最後一次編輯後的照片,至於已經轉移到Google Photo的相片會在檔名前加上「Copy of」的字樣,好方便玩家區分。 目前這項服務還尚未在台灣開放,所以玩家如果進到網頁中的話只能選擇下載所有照片,是不能進行自動轉移的,而且Apple也沒有明確的表示轉移的照片是以免費的高畫質照片或是原始檔案進到相簿之中,所以理論上這項功能是提供給想要跳槽的玩家,而非是用來提供更多元備份選擇的。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老黃刀法砍規格也砍礦工,RTX 3080 Ti也要限制Hash率來對抗礦工?!
前陣子有消息傳出,咱們二公子的分身變體RTX 3080 Ti將在4月發布,並會搭載12GB GDDR6X,20GB的恐怕遙遙無期了,然而老黃雖然一刀砍在RTX 3080 Ti上,但也沒有忘記抑制比特幣、以太幣飛漲進而導致礦工掃貨的猖獗,老黃已在RTX 3060上砍了Hash率來降低挖礦速率,現在也傳出,RTX 3080 Ti也要引進相同的功能,來克制這些礦工的恣意妄為。 NVIDIA表示,目前現有的RTX 30系列顯卡不會受到Hash率限制技術的影響,但之後推出的「新貨」將會加裝限制,以對抗礦工,並且RTX 3070 Ti(咦?)也會如此,不過,問題來了,現在顯卡的缺貨真的完全是因為礦工的影響嗎?不能說沒有,但其他原因呢? It will have 12G 19Gbps VRAM and an ETH mining nerf too.— kopite7kimi (@kopite7kimi) March 4, 2021 ▲推特大神爆料RTX 3080 Ti也將限制Hash率來對抗礦工。 只是,即便RTX 3060或是RTX 3080 Ti將限制Hash率來降低挖礦效能,但民間高手那麼多,破解也是一天兩天的事,如果虛擬貨幣崩盤的話,礦工當然馬上就把顯卡迅速變賣了,因此對玩家們而言,限制Hash率根本於事無補、治標不治本。 對比CMP HX系列顯卡,就已經擺明了專為挖礦而生,打Game的玩家或是創作者們完全不會考慮這系列,如果礦工真買來挖礦用,但等到要拋售時,是有人會買嗎?二手市場肯定乏人問津,老黃刀法對上無良礦工,到底誰勝誰負,玩家們除了有錢買不到顯卡而氣到牙癢癢之外,就只能隔山觀虎鬥,順便臭罵礦工,還能怎麼辦? 那會不會跟如今半導體產業產能受到限制,在有限的產能內,各產業又出手互相爭搶有很大的關係?只是目前半導體產業的產能受到疫情影響,且過去幾年業界對於製程工藝的投資與佈局不足,導致需求量大增,但卻跟不上市場需求量,因此礦工問題雖可小幅度抑制,但實際上問題仍在,什麼時候能解決?半導體產能恐怕在今年,還會繼續緊縮下去。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侵犯晶片生產技術專利,美國德州聯邦陪審團判Intel需賠VSLI 22億美金
近年來Intel可以說是諸事不順,不僅在晶片製程架構上遇到瓶頸、被網友戲稱是在擠牙膏...等之外,去年更是在桌上型電腦平台被對手AMD的Zen 3架構Ryzen 5000系列拉下最強單核處理器寶座,讓不少用戶們紛紛轉投向AMD懷抱。 雖說即將於月底升空的Intel全新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S很有可能再次奪回最強單核稱號,不過製程上的瓶頸除了效能以外,功耗也是一大考驗,這也是目前Intel處理器令人詬病的問題之一,當然,Intel也知道該狀況,並且想設法解決。 但解決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走,2019年Intel遭到VLSI Technology LLC控告侵犯了兩項技術專利,在近日美國德州聯邦陪審團作出裁決判Intel敗訴,需賠償高達22億美金(約新台幣612億)給VLSI。 據了解,這兩項專利似乎都與降低晶片功耗有關,其中一項是可以透過兩個穩壓器在處理器不使用時切換到低功耗狀態,另一項則允許晶片在程序之間快速切換來提高處理速度。 目前該案子還未定讞,Intel對此判決勢必是相當不服,宣誓會再上訴,並表示VLSI拿出兩項10年間自己不曾使用的專利來要求賠償20億美金,無疑是對真正的創新者課稅,但事實上這兩項專利起初並非VLSI所開發,而是之前NXP從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 Semiconductor)收購而來,於2019年時才轉讓給VLSI,Intel這說法實在有點說不通。 而VLSI雖然主張Intel是故意無視這兩項專利,不過陪審團表示Intel並不構成故意侵權,不然賠償金額會再提高,但不管如何,要是最後上訴沒有翻轉,這22億美金的賠償金額將會是美國科技界史上最高金額的專利賠償案之一,小編只能在這祝Intel早日度過難關,好好的在Alder Lake上展現黑科技來挽回玩家們的信心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AMD再出招,RX 6700 XT於3/18降臨中階顯卡戰場、Ryzen 3000系列也將可用SAM黑科技!
無論是在高階、中階還是入門顯示市場,NVIDIA都已接連推出RTX 30系列4位公子出來應戰,分別是RTX 3090、RTX 3080、RTX 3070、以及4公子RTX 3060與其分身變體RTX 3060 Ti;再來看看紅方陣營,AMD端出了RX 6900 XT、RX 6800 XT、RX 6800,因應高階玩家的需求,而除了真香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多餘的形容詞? 然而在中階與入門市場遲遲未應戰的AMD,終於在Where Gaming: Ep.3中推出了RX 6700 XT,當然,同是RX 6000系列一夥,RT 6700 XT亦使用了RNDA2架構,具備40個CU、Game Frequency達2,424MHz,並且具備96 MB Infinity Cach,在功耗方面,與RX 6800相比,從250W降到了230W,記憶體的話,則調為192 bit,搭載12GB GDDR6記憶體,更支援AMD黑科技SAM(Smart Access Memory)技術。 RX 6700 XT來勢洶洶地降臨戰場,矛頭抓準了RTX 30系列的三公子RTX 3070不放,在AMD所釋出的官方測試效能數據上,RX 6700 XT在1440P解析度上,並且在設定最高畫質的條件下,《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的FPS來到82幀、CyberBug....Cyberpunk 2077的FPS則有71幀,《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能達到97FPS幀率,說起來將會完全輾壓RTX 2080 Super。 而在開啟SAM功能之後(但沒有開啟光追)的情況下,也與RTX 3070與RTX 3060 Ti打得有來有往。而RX 6700 XT預計將在3月18日上市, 售價約為美金479元,大概是台幣1萬3上下,加上鬼島稅的話,可能會落在1萬5左右。 當然在3月18日上市的RX 6700 XT,除了公版卡之外,各家廠商也會在當天推出AIB自製卡,並且「供貨量」會比上一波的RX 6000系列還要來得多,不過AMD似乎忘記了如蝗蟲般的礦工,相比NVIDIA砍了RTX 3060四公子的挖礦效能,AMD似乎沒有任何阻止礦工的計畫。(啊這樣小編好奇,供貨量提升、礦工一來,還不是一樣意思?) 除此之外,本來SAM技術是只能在Ryzen 5000系列與RX 6000系列合璧之下,才能使用的黑科技,但在Where Gaming: Ep.3上,AMD丟出了另一個重磅消息: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也可以透過SAM技術獲得效能加成,最高能額外獲得16%的提升,玩家們只須更新Radeon Software驅動與主機板BIOS即可使用,不過,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用呢?關於這點,AMD還在賣關子。 對了,跟各位玩家分享一下,昨天小編隱隱約約、半夢半醒,好像夢到女朋友送給小編一台Ryzen 5000系列與RX 6700 XT的3A平台筆電,但醒來發現什麼都沒有,一個心情失落啊,害我今天上班差點遲到。(哭啊)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Intel 11代Rocket Lake-S Core i7/i9規格細節曝光,預計3/16正式發布、3/30首波開賣及效能解禁
果然外媒比較凶猛一點,不鳥NDA這項規定(或是其實沒簽),看看德國那家mindfactory直接開賣最新的11代就知道,其實說穿了,先賣先賺很正常,各自解讀NDA規範,其他問題就之後再說,哈! 先不管已經賣了120顆的Core i7-11700K這件事,外媒wccftech更直接地把最新11代的Core i7/i9規格細節公布,總共10款版本的細項通通一次揭露,反正Intel都打算在3/16正式發布、3/30正式開賣了,也沒差提早幾天公開了(果然國外比較強悍XDDD);從公布的列表中可以看到在Core i7跟Core i9兩區塊都分別提供有5款版本:K、F、KF、T以及無贅字版,按慣例大家也都清楚這幾個版本的差別,核心則是清一色都8 Cores(16T),TDP則是以T版的35W為最低、最高為K/KF的125W,記憶體DDR4的支援則是拉高到了3200,總算這部分不在像之前那樣一直被詬病了,換句話說,玩家在選購DDR4時,DDR4-3200的版本也將是最基本標準了。 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到的是Core i9-11900K/KF的單核5.3GHz(11900F/11900則是單核達5.2GHz),全核則是可以達到4.8GHz,看來Intel的確是將這款11代處理器寄予厚望,只是如果從i7/i9就已經多達10款版本來推論,那往下的Core i5跟i3會不會也同樣有各5款版本?一次推這麼多款的情況下,面對即將在今年底前登場的12代Alder Lake大哥,同樣的更期待心理,現在入手11代到底合不合適就值得思考一下,畢竟預算有限之下,一年花2次錢(而且連主機板也要換)到底是考驗荷包深度還是考驗信仰力的充值高度? 認真說,除了單純單核心的頻率高達5.3GHz之外,11代的Xe內顯大概是另一大特色,終於可以撇除萬年UHD的低效能限制,也有機會可以對打AMD不能單賣Ryzen Pro 4000系列的小缺憾,或許在這段Ryzen 5000系列仍舊缺貨的時間段裡,早點開賣11代處理器將會是搶佔先機的機會點,不過,身為最後一代14nm+++的Rocket Lake-S是否能夠在吸引玩家的聚焦,就得看實體登場之後在效能上面有多給力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IU、泫雅也受害!Spotify與Kakao M合約談不攏,下架多首K-POP音樂
音樂串流平台的崛起,讓人們想聽音樂不再需要透過買斷制的方式安裝在裝置上,僅須透過每個月花上一小筆金額訂閱就能享受無廣告、無限在線收聽平台上所有音樂,可以說是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習慣。 其中最知名的平台莫過於「Spotify」,相信玩家們即便沒有訂閱過也多少有用免費模式來聽音樂,在早年Spotify收錄的音樂多半還是以西洋歌曲為主,但近年來不只華語歌曲,甚至是對版權相當注重的日語歌曲也陸續登上Spotify,平台也因此逐漸壯大,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之一。 而在上個月,Spotify正式登陸韓國,讓韓國聽眾也能夠享受Spotify帶來的豐富音樂,沒想到才到了月底就傳出Spotify與韓國音樂發行商Kakao M合約談不攏的消息,目前已經下架多首K-POP歌曲,包含IU、泫雅、MAMAMOO等知名歌手的歌曲也無一倖免,讓全球歌迷們哀鴻遍野。 具Kakao M表示,由於Spotify需同時簽屬國內外授權合約,無法單獨簽國外授權,所以目前合約已經到期,但Spotify方面則反駁國外授權與韓國服務上市無關,可以說是雙方各說各話。 聽到雙方的聲明,不難聯想談不攏的原因之一或許就在於Kakao M本身也正在經營著韓國最大的串流音樂平台「Melon」,此舉可能就是想壟斷或減少競爭對手。 但不管如何,最大的損失還是在用戶與歌手身上,透過這次狀況也凸顯了串流音樂平台的一些缺點;目前歌迷們還想要聆聽這些K-POP歌曲,除了最傳統的購買CD不然就得先換個平台了,希望Spotify能與Kakao M早日達成協議,否則可能會繼續流失不少K-POP用戶。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