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支援9代Core處理器之高效低耗省空間、又可懸掛的超迷你準系統,ASRock DeskMini 310開箱試用
為突破一般電腦給人龐大又厚重的既定印象,當筆電紛紛強調更輕薄、可輕鬆帶著走之時,桌機也不讓鬚眉,包含各式更小、迷你造型的桌機紛紛推出,強調以不佔空間、甚至以效能不輸一般桌機的特色,搶佔商用與個人用戶市場。 以「妖板」打出名號的華擎(ASRock)科技,不只在主機板市場推出獨具特色的產品,如今在迷你電腦(Mini-PC)與迷你準系統(Mini Barebone)市場,也推出令人咋舌的產品。其DeskMini系列,便是以小巧體積、強大功能為訴求所推出的一系列「直立式」迷你電腦/準系統。相較於其他系列(例如Beebox、Jupiter)的迷你電腦來說,這些很多還是採用特規的產品,不像DeskMini是直接採用工規的標準MicroSTX主機板,因此若日後想要升級或更換料件的話,就可以直接買對應的料件,不須要整台抱去售後服務據點去請客服處理,因此DeskMini可說是一種,可以DIY的迷你電腦/準系統。 在ASRock規劃的DeskMini系列,共可分成可安裝MXM行動繪圖卡的DeskMini GTX/RX系列,以及體積更小的DeskMini系列。前者是一款擁有2.7公升的體積,卻能擁有獨立顯示卡效能的迷你電競主機(相關測試可參考),還有 。 至於後者,也是本文所要介紹的DeskMini系列,其體積比前者更小,僅1.92公升的迷你電腦/準系統。但是這款就不具備獨立顯示卡的擴充能力,因此適合一般商用、簡報、多媒體、輕娛樂等應用,以供辦公室或書桌上的最佳空間利用率。繼先前的Desk Mini 110系列之後,華擎後續又推出全新DeskMini 310系列,以全面支援Intel第8代與第9代Core處理器。 DeskMini 310系列,採用H310M-STX系列之Mini-STX主機板,採用Intel H310晶片組,在整個1.92公升、155x155x80mm的機殼空間內,塞入所有電腦所需要的各種元件,此外,其提供了標準LGA 1151插槽,讓使用者安裝Coffee Lake家族處理器(Core i7/i5/i3-8xxx、i7/i5/i3-9xxx系列,或是Pentium Gold G5xxx、Celeron G4xxx系列),並支援標準Intel盒裝風扇,不須額外選購第三方的散熱風扇,即可使用。 在記憶體方面,提供了2組DDR4 SO-DIMM插槽,可支援到2666MHz的時脈,最高可擴充到32GB的容量。由於無法直接使用桌機常見的U-DIMM記憶體,因此玩家必須另外購買筆電專用的SO-DIMM來搭配。一般情況下可以選購DDR4 2400的規格,但對於想要更快速度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速度較快的版本,以打開第8、9代Core處理器所支援的DDR4 2666規格,讓效能再往上提升。 至於磁碟機插槽方面,其提供兩組2.5吋SATA磁碟機置放空間,可支援雙倍7mm與9.5 mm高硬碟空間。另有一組Ultra M.2插槽。因此,若有需要大容量資料存取的使用者,就可以一顆安裝SSD當開機碟、另一顆安裝大容量HDD,以兼顧資料存取的速度與龐大資料的存放。 另外,主機板底部有預留一個microSD讀卡機,並無法任意插拔。其主要用意是拿來當作輔助用儲存裝置。可設定成快取碟,或是存放Linux作業系統,以應用在工業領域,或是內嵌式應用。 在對外I/O埠方面,DeskMini 310的後方I/O提供了1組USB 3.1 Gen.1、1組2.0埠、1組Gigabit LAN埠,以及1組變壓器連接孔。值得注意的是視訊方面,提供了HDMI、DP、VGA三組視訊輸出埠,讓使用者可以從3個裡面挑2個埠來連接至外部螢幕,非常實用。 至於前置面板部份,則有1組USB 3.1 Gen.1、1組USB 3.1 Gen.1 Type-C埠、1組耳麥孔,1組麥克風孔。另外隨附2組USB 2.0前面板延伸連接埠,可連到前側面區。若您買的是含有H310M-STX/COM主機板,或是DeskMini 310/COM準系統,則隨附一組COM埠的延伸連接埠,可安裝至後方I/O埠,以提供傳統周邊使用(例如POS條碼掃描機等等)。 另外,若您買的是DeskMini 310W準系統,或是另購Wi-Fi+BT模組,則可以將該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3168的Wi-Fi + BT無線網卡,或CNVi規格的無線網卡安裝在主機板上方靠近H310晶片組旁邊的Mini-PCIe插槽(Key E 2230),然後再將天線連接好,並拉出機殼外,即可擁有無線連接能力。 若您連桌面空間都想省掉,那麼可以再買個VESA Mount Kit掛架,讓整台DeskMini 310懸掛在支援VESA掛架功能的顯示器後方,讓電腦與顯示器成為一體。該VESA Mount Kit具備易裝易拆的特性,在兩邊個別安裝好掛架,要拆裝時,只要轉個45度即可固定或鬆開,即可輕鬆將電腦拆下來或裝上去。 DeskMini 310可說是PC市場中,功耗最高的產品之一,提供高達33%的閒置功率降低,因此待機時非常省電。開機時,只要進入BIOS設定畫面,即可設定各種功率設定。當然也提供OC Tweaker超頻功能,可調整CPU、記憶體等運作時脈,讓整體效能提升。亦可調整工作模式,共有安靜、標準、效能、全速等四種模式,並可設定不同模式與CPU負載下的風扇轉速,以滿合您的工作需求。 ASRock DeskMini 310可以支援第8、9代Intel Core處理器,實測安裝最高檔Core i9-9900K也能順利開機,但大多數使用者不太會用這顆遊戲處理器裝在Mini-PC上來當一般文書與辦公使用,尤其是無法外接顯示卡的電腦上。因此,以下的實測皆是以Core i5-8400 CPU為主,搭配16GB DDR4-2400記憶體(8GBx2),以及SATA 6Gbps的SSD,來進行效能測試。請參考以下測試結果。 ASRock DeskMini 310迷你電腦,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小小的體積內,除了記憶體必須使用筆電專用的SO-DIMM之外,其他零組件皆可使用桌機級的產品,包含CPU、散熱風扇、M.2規格的SSD、2.5吋7mm高或9.5mm高的SATA HDD或SSD,還可安裝兩台。此外,其預留可以安裝M.2規格的Wi-Fi PCIe卡或CNVi網路卡。而型號含COM的機種亦提供傳統COM埠,可連接一些Bar Code掃描機或早期的周邊設備,適合一些商家或辦公室環境使用。 在外型方面,則提供三組螢幕輸出埠介面(DisplayPort、HDMI、D-Sub),新舊螢幕通吃,且可雙螢幕輸出,適合數位看板使用。對外連接埠方面,共提供3組USB 2.0、2組USB 3.1 Gen. 1、1組USB 3.1 Gen.1 Type-C,可連接各式周邊。對於一般使用場合可說是非常充足,最重要的是非常省電,且支援VESA懸掛功能。整體而言,ASRock DeskMini 310值得推薦給辦公室與個人,需要安靜,且僅佔一點點桌面空間,或完全不佔桌面空間的使用者來選購。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市場售價:4,590元 (準系統)
-
效能超越GTX 1070!EVGA GeForce GTX 1660 Ti開箱實測
去年,NVIDIA推出全新一代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採用跨世代的圖靈(Turing)架構,不只效能表現向上一層樓,甚至也為消費級市場帶來即時光跡追蹤技術(Ray Tracing),讓遊戲的畫面表現、尤其在光影反射上,更加貼近真實世界。目前RTX系列顯示卡最入門版本為GeForce RTX 2060,不過早前市場上就一直有消息流出:圖靈架構要用在前一代GTX系列顯示卡上了! 沒錯,各位觀眾!久等了久等了!市場上盛傳已久、採用圖靈架構的GTX系列顯示卡GeForce GTX 1660 Ti(下稱GTX 1660 Ti)正式亮相!小編這次收到的是由EVGA推出的EVGA GeForce GTX 1660 Ti XC版本,馬上就帶大家來看看GTX 1660 Ti的真面目囉! 這次小編收到的GTX 1660 Ti是由EVGA推出的XC版本,採用的是單風扇的外型設計,另外還有一款「Ultra」版本,這個版本則是會採用雙風扇的設計。 兩者之間的差異除了風扇數目以外,在外型上則是XC版本較短、較厚(2.75槽),Ultra版本則是較符合一般常見的長型顯示卡大小,厚度(2槽)也比XC版本薄。同時,兩者在散熱的設計上,也為了因應XC版本長度較短、厚度較厚的設計,有不同的散熱片和風扇面積配置,這點小編後文為大家拆解卡片時會移併介紹,接下來就先來看看GTX 1660 Ti的細部特色囉! 外部的特色就先帶到這邊囉!接下來小編要準備把卡片拆開來帶大家看看內部的晶片和散熱配置了!(撩袖子 這次EVGA GTX 1660 Ti在拆解上非常容易,只需要將主要的螺絲都卸下以後,即可看到主要的PCB板以及散熱片和風扇了。 相信說了這麼多,大家最關注的一定還是效能表現的問題吧!等等,先讓小編快速碎念一波EVGA GTX 1660 Ti的基本規格~ 這次小編收到的EVGA GTX 1660 Ti XC版本,其基本時脈為1500 MHz,最高動態時脈則是1860 MHz,CUDA核心數共1536顆、採用PCIe 3.0介面。記憶體方面,搭載6GB GDDR6記憶體@192 Bit,頻寬則是288 GB/s。連接埠部分提供HDMI 2.0b、DisplayPort 1.4和DVI各一組。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Extreme 4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DDR4-3200 8Gx2 儲存空間:Intel Optane 905P 480GB 作業系統:Win10 Pro 64Bit build1809 另外,小編也找了目前相當熱門的《Apex英雄》和《黑色行動4》做為測試標準,在經過畫質調整過後,兩者的平均FPS都能達到100以上,算是很流暢的穩定遊戲體驗了。 從測試的數據中可以看出,GTX 1660 Ti的表現還算是中規中矩,各項表現都還算優異,在遊戲方面的表現令小編感到驚豔,尤其是在新款遊戲《極地戰嚎 破曉》、《Apex英雄》的表現非常不錯,前者在2K解析度下都還能有69 FPS的流暢體驗、後者則是平均都有100~120 FPS的表現,這樣的遊戲體驗很ok! NIVDIA這次在宣傳GTX 1660 Ti時,使用的效能數據比較中,多數都以GTX 1060或是上一代GTX 960作為衡量標準,以GTX 1060為例,GTX 1660 Ti可達到1.5倍左右的效能提升、對比GTX 960則是可達到最高3倍的效能提升。有鑑於此,小編這邊也整理了本次測試的GTX 1660 Ti對比GTX 1060、GTX 1070以及目前RTX系列入門款RTX 2060的3DMark相關數據對照,供玩家們參考。 從比較中可以看出,GTX 1660 Ti在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模式下,其效能表現都比GTX 1060優秀(約26%),甚至還比GTX 1070更強(約3%),顯見針對新一代DX12遊戲支援下,GTX 1660 Ti的表現會比另外兩者都還要高。不過在採用DX11的Fire Strike模式下,GTX 1660 Ti的表現依舊比GTX 1060強(約20%),但就比GTX 1070略遜色些。而兩種測試的結果,GTX 1660 Ti都比RTX 2060低,不過其實嚴格來說,兩者相去並不遠。 綜觀這次EVGA GeForce GTX 1660 Ti的整體表現來看,就外觀上來說,單風扇的配置減低了整體的體積,但增高的風扇高度和強化的散熱鰭片,則是在散熱和體積上取得平衡。另外,就最重要的效能來說,GTX 1660 Ti從實測結果中來看,3DMark跑分效能贏過GTX 1060甚多,部分環境甚至能超越GTX 1070,同時,在遊戲FPS的表現上,新遊戲本身的優秀最佳化加上GTX 1660 Ti本身就不錯得體質,帶來的是流暢的遊戲體驗。 小編收到的EVGA GeForce GTX 1660 Ti XC GAMING官方建議售價是289.99美金,不過該卡片目前正在做活動特價,原價9,750元,現在特價只要9,450元,還蠻有競爭力,尤其如果本身仍在使用GTX 1060的玩家非常值得入手,還在用GTX 960的玩家就更不用說了!另一款EVGA GeForce GTX 1660 Ti XC Black GAMING則只要279.99美金。 若真要說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地方的話,就在於RTX系列入門款RTX 2060顯示卡,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只需要12,000左右即可入手,勢必有可能會影響GTX 1660 Ti的市場行情。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EVGA 艾維克科技 廠商電話:(02)8226-2868 廠商網址:
-
AMD Radeon VII效能比拚,RX500系列和NVIDIA參戰
隨著AMD Radeon VII顯示卡效能在2/7解禁,小編當時也為玩家們帶來了第一手的,但小編也知道玩家們最關心的一定是Radeon VII和目前線上各卡片之間的效能實測效果孰優孰劣吧!這次小編找了AMD自家的RX500系列RX 570、RX580和RX590顯示卡,加上NVIDIA上世代GTX系列顯示卡,以及當前的RTX系列顯示卡,一同和Radeon VII來個效能大比拚! 有關先前的Radeon VII開箱文和詳細的效能測試文可以看這邊 接下來小編將藉由常見的3DMark軟體和VRMark軟體,針對AMD Radeon VII顯示卡的效能,對比AMD自家前世代的RX500系列顯示卡,包含RX570、RX580和RX590,RX系列還會做雙卡CrossFire(後文以「CF」做代表)的比較。 另外,也將和NVIDIA的GTX系列顯示卡(上至GTX 1080 Ti、下達GTX 1060 6GB)和現今的RTX系列顯示卡(上至RTX 2080 Ti、下達RTX 2060),一併作效能比較並分析Radeon VII的優勢。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小編進行一手效能測試時使用的是AMD官方在NDA期間提供給媒體測試使用的驅動程式,隨著顯示卡本身上市後,Radeon VII已經有新的對應驅動程式可供下載使用,因此,本文所提供的數據是使用新版驅動程式後的實際效能跑分,部分跑分效能相較於NDA期間有些微提升。 另外,這邊也提供小編的測試平台規格供玩家們參考: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Extreme4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8GBx2=16GB 顯示卡:AMD Radeon VII SSD:Intel Optane SSD 905P 480G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1809 先從最基本的3DMark跑分軟體來看吧!這部分包含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和Fire Strike Ultra五種不同的測試模式。 接下來則是針對虛擬實境(VR)遊戲和環境進行效能評估的VRMark測試軟體,分為最基本的Orange Room模式,中度環境的Cyan Room模式,以及對硬體需求最嚴苛的Blue Room三種模式 接下來進入遊戲跑分測試的部分,這裡小編將以常見的《古墓奇兵:暗影》(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刺客教條:奧德賽》(Assassin's Creed Odyssey)和《極地戰嚎5》(Far Cry 5)三款遊戲作為指標,細看Radeon VII在各遊戲中,以最高畫質設定下,分別在4K(3840x2160)、2K(2560x1440)和FHD(1920x1080)三種解析度下的效能表現,並且同樣和RX500系列以及NVIDIA旗下顯示卡進行比較。 Radeon VII在《古墓奇兵:暗影》中,4K、2K、FHD三種解析度下,分別獲得平均42、77、105(FPS)的表現,比RTX 2080稍弱、但較RTX 2070強,同時也比GTX 1080 Ti稍微更好一些。 《刺客教條:奧德賽》的部分由於對手的最佳化一向做得比較好,因此這邊Radeon VII相較之下表現稍弱,但仍然在4K、2K、FHD三種解析度下,分別獲得平均35、49、53(FPS)的表現。另外,Radeon VII也比自家RX500系列各顯示卡CrossFire後的結果都還要更好。 最後則是《極地戰嚎5》,這部分Radeon VII的最佳化就做得不錯了,4K、2K、FHD三種解析度下,分別獲得平均59、104、115(FPS)的表現,比自家RX500所有卡片的表現都還要更好。和對手相比則同樣是介於RTX 2080和RTX 2070之間。 總地來說,從這次Radeon VII和各顯示卡之間的效能比較來看,以目前的Radeon驅動程式環境下,Radeon VII的效能表現單張卡已經足夠打贏RX500系列所有卡片的效能,包含雙卡CrossFire的效能表現,倘若是還在使用RX500系列的玩家,可以考慮升級至Radeon VII,但若是已經在使用RX 590雙卡CrossFire模式的玩家,則是可以先暫緩,因單就數據而言,效能表現大約可逼近Radeon VII的輸出。而若是將Radeon VII拿來和對手的RTX系列來比較的話,平均效能則是坐落在RTX 2080和RTX 2070之間,部份環境下(如3DMark的Fire Strike模式)可超越RTX 2080。 這裡玩家們可能會認為相較之下Radeon VII的效能表現似乎略輸RTX 2080,數據上來看似乎是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AMD未來仍會持續針對不同環境對Radeon VII進行更多最佳化,未來的效能表現也會進一步提升。價格方面,目前Radeon VII市價約22790台幣、RTX 2080則是22990台幣,相去不遠,那麼相差的就是遊戲本身的實際效能表現。 除了能夠在本文中實際量化的效能表現以外,Radeon VII在本身硬體規格方面仍值得注意,尤其是16GB HMB2記憶體這塊,硬是比RTX 2080的8GB還要大上兩倍,針對未來4K解析度遊戲和創作者影音編輯需求Radeon VII已經做好準備,這部分也是不容小覷。然而NVIDIA日前針對RTX系列顯示卡也推出新世代的DLSS(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學習超級取樣)技術,能夠進一步提升整體遊戲效能,這部分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塊,目前只能說Radeon VII和對手的顯示卡之間各有千秋,或許未來AMD也有可能推出自己的DLSS標準(也許叫AMD DLSS?或是叫其他名字),或者運用其他類似的技術,來呈現出自家顯示卡的優勢!總之,就等AMD的表態了!
-
無風扇設計迷你電腦,搭載Pentium Silver N5000處理器的精英ECS LIVA Z2開箱試用
精英(ECS)近年在旗下的迷你主機/迷你電腦產品線中,推出新款ECS LIVA Z2迷你主機,全機大小可以輕易捧在手心中,僅0.8公升的體積大小,卻搭載完整的Windows 10作業系統,並且可藉由搭載的連接埠配置,提供最高4K解析度的影像輸出,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外型上LIVA Z2維持LIVA系列的方形盒子設計,配色上採用霧面黑呈現低調沉穩的氣息,機身上方則是搭配同心圓線條設計並放上LIVA標誌,左右兩側則是使用蜂巢式開孔來加強機身的散熱能力,同時在右側的面板上也有加入安全鎖的設計。 接下來則是機身前後的連接埠配置,首先是前方除了電源孔以外,提供三組USB 3.0 Type-A供彈性使用、一組USB 3.0 Type-C提供多元的連接方案,最後則是3.5mm耳機孔;機身後方則是另外提供兩組USB 2.0、一組Gigabit RJ-45網路埠,以及兩組HDMI,其中一組更是HDMI 2.0版本,可支援4K@60Hz的影像輸出,以LIVA Z2的輕巧體積來說,可說是超優質的連接埠選擇。 在硬體規格方面,LIVA Z2搭載Intel Pentium Silver N5000處理器,採用的是14nm製程、4C/4T配置,全機TDP僅需6W即可,日常使用超省電,記憶體方面這次收到的版本內建一條goldkey推出的4GB DDR4-2400MHz記憶體,但可自行擴充至最高8GB。儲存空間方面,LIVA Z2內建32GB eMMC的空間供系統使用,但另外也提供2.5吋HDD硬碟的升級空間,讓玩家可以自行升級。 接下來為了讓玩家們快速了解LIVA Z2的基本效能,小編也找了幾款常見的測試軟體快速測試,以便將LIVA Z2的效能量化給玩家們參考。 整體來說,LIVA Z2雖然無法和高階的桌上型電腦相比效能,但在輕巧體積的外型下,依然保有Windows 10完整作業系統的功能,同時還能提供多元的連接埠使用彈性,甚至具備4K@60Hz的影像輸出能力,對於一般日常文書使用來說,LIVA Z2已經綽綽有餘。若是有硬體效能上的需求,LIVA Z2也針對記憶體和硬碟空間提供擴充性,可說是一台非常輕巧方便的迷你隨身主機。 廠商名稱:ECS - 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162-1177 廠商網址:
-
最強7奈米顯示卡報到、AMD Radeon VII開箱!
來自台灣製造、採用台積電7nm製程繪圖晶片、最新一代遊戲顯示卡,玩家期待已久的新力作終於等到了,AMD在CES 2019大展中正式推出AMD Radeon VII顯示卡(下稱Radeon VII),為消費級遊戲/創作市場帶來世上第一張7奈米顯示卡,擁有對手RTX 2080顯示卡的效能,卻只需要RTX 2070的價格,這性價比OPOP! 小編趕在Radeon VII正式推出前收到卡片本體,話不多說,馬上先來幫玩家們開箱囉! 有關於Radeon VII的這個「VII」,蘇媽表示其有三種含意:第一就是代表Vega II (第二代)的縮寫,就連那個 Logo也是VII的組合;第二就是代表Radeon產品線的第七代(Radeon最後到第五代,然後Vega為第六代,這次的Vega II就是第七代);第三就是代表7nm!是世界第一顆以7nm製程設計的顯示卡。記得在發音時,要念成「Radeon 7」,而不是「Radeon V.I.I」喔! Radeon VII是AMD Radeon系列首度採用三風扇散熱設計的顯示卡,整體正面的外型設計非常乾淨簡潔,小編個人很喜歡這樣的造型,從外觀上就覺得整張顯示卡的質感極佳。 整體配色則是以銀白為主,卡片正面本身潔白乾淨,並無多餘的貼紙和贅飾,看起來非常簡潔有力。顯示卡上方則是冠上「Radeon」字樣,信仰強化能力十足!電源供應的部分採用雙8 pin接頭,並且在其一旁還有代表Radeon的「R」字方塊,這個方塊區和前面提到的Radeon字樣,都會在接上卡片後發出紅色光芒喔!連接埠的選擇方面,則是提供了三組DisplayPort和一組HDMI做影像輸出。 接下來小編也實際將Radeon VII顯示卡拆光光啦!讓大家看看內部這張7奈米製程的晶片到底長什麼樣子吧!(話說這張卡貼合的很緊密、不是很好拆阿...QQ) 這次AMD Radeon VII的開箱就先到這邊告一段落啦!對於這次AMD Radeon VII顯示卡單就外型設計來說,整體乾淨的外型,銀白色為主軸、並在Radeon字樣和R方塊輔以紅色作為輔助,簡單大方的設計可說是深得小編的心啊!這一次首度採用的三風扇設計,也是走簡潔的路線,外型來看可說是AMD最好看的顯示卡之一。 另外,說了這麼多,大家比較關心的效能表現有多優秀這部分,有鑑於在截稿期間AMD針對Radeon VII仍有NDA解禁限制,因此,暫時還無法公布給大家知道,還請大家多多耐心等待囉! (請關注我們的網站與FB,可發布時間一到就會立刻將效能奉上囉~)
-
「十銓 TEAMGROUP T183 128GB」工具碟實測開箱,變身玩家生活好幫手滿足多元化使用需求!
大家對隨身碟的既有認知應該就是拿來儲存資料使用吧,不管是作為工作上使用或是私底下拿來備份資料、音樂MP3存放、影片分享等等,基本上都不脫出只是個隨身碟的概念,就是拿來作為數位資料儲存使用,有可能放在口袋、收在包包中或是丟在書桌上,那有沒有成為隨身工具或是小工藝品的可能呢?這樣的思維其實在Teamgroup十銓科技新推出的「T183工具碟」上面得到了驗證。 Teamgroup接續之前推出T171泰坦碟、T162指扣碟之後,又再推出了全新的「T183工具碟」,主打生活上小幫手的概念,亦榮獲了2018 Computex創新設計獎,打造出隨身碟的高附加價值,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T183吧! 從外包裝可以看到這款T183工具碟其實不細看,還真的就跟一般的隨身碟包裝類似,因為都是採吊牌式的設計,體積也不大,不過千萬別忽略了上面的標示,首先是USB 3.1規格,這個以目前容量越來越大的趨勢下,還在用舊的USB 2.0傳輸檔案就落伍了,以內建高達128GB的容量下,USB 3.1才能讓玩家可以快速的將檔案拷貝或複製、寫入,要不然光丟個幾GB的影片檔可能就要花好幾十分鐘了。 在外觀上可以看到T183不僅是一款高速隨身碟,而是以工具碟為定位,設計上就別出心裁的加入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特色,主打生活上的小幫手特點,因此特別融合了開瓶器與量尺的功能,還能夠拿來做為割開紙箱、膠帶等狀態使用(小刀模式),尾端還設計有可做為鑰匙圈的三角孔,想隨身帶著走或是掛在背包之類上頭也沒問題。 與一般常見的長條形USB隨身碟不同的是,T183採用了頂級鋅合金鍛造工藝技術設計,搭配美學設計概念而誕生了這款堅固耐用、一體成型的金屬鍛造機身,因此T183還具有磁吸特性,可以輕鬆的吸附在身邊的鐵製品表面(譬如辦公桌、隔間牆面、冰箱等),隨身一放就能夠吸附鐵材質成功,就算不放抽屜也不怕搞丟。規格面除了是USB 3.1(Gen 1)傳輸介面外,也向下相容USB 2.0,官方標示的傳輸速度為讀取85 MB/s、寫入20 MB/s,這部分下面我們透過實際的測試軟體來驗證一下就知道囉! 另外,T183採用的是COB封裝技術(Chip on Board),具備了防水、防塵與防震等多重資料防護,並採用特殊塗層防鏽防腐設計,較不易像一般塑膠材質的版本容易因為外力因素造成資料損毀的情況;重量方面也很輕巧,僅重19g,帶在身上跟鑰匙一起,隨時方便取用。 小編手上的版本為最高容量的128GB版本,所以也最適合當成玩家的隨身儲存工具,搭配上高速的USB 3.1規格,拿來做為資料傳輸是相當便利的好幫手,插入主機後可以發現到就會立刻出現USB隨身碟的槽位,內容的部分,預設已經格式化成exFAT模式,Windows或MAC作業系統皆可使用,格式化後的容量為115GB,接著也透過CrystalDiskMark來檢測一下傳輸效能。 事實上只要主機的部分有提供USB 3.1的輸出介面,那這款T183就能好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這裡可以看到T183的讀寫成績分別為214.1、89.59 MB/s,相當不錯的成績,比起官方標示的85、20 MB/s要高上許多,以這樣的讀寫速度對於使用者來說就顯得十分方便,搭配上大容量的儲存空間,檔案與資料等的傳輸就方便太多了。 以滿足玩家使用的實用性作為概念推出的T183工具碟,也榮獲2018 Computex創新設計獎與台灣精品獎的肯定,外型上融合了直尺、開瓶器、切割功能等特色,搭配上內建USBH 3.1高速傳輸效能的儲存特點,等於是結合了時尚與實用雙重功能,算是滿足了現代使用者多元化需求的定位,也算跳脫了既有框架概念,容量選擇上也提供了16GB、32GB、64GB與128GB等,加上終身保固的售後服務,如果也想要與眾不同、隨身帶個生活小幫手的話,那就不能錯過這款T183囉! (隨時隨地都能開喝啦~,誤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廠商網址:www.teamgroupinc.com 廠商電話:0800-821-688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威剛 XPG SX8200 Pro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
為提升電腦系統的磁碟存取速度,當今的電腦大多已配置SSD (固態硬碟),而M.2規格的SSD因頻寬遠大於SATA 6Gbps規格的SSD,加上主流規格的主機板、桌機、筆電都已提供M.2的插槽,因此當今的效能級電腦已紛紛配置M.2 NVMe SSD,讓其開機速度更快,資料存取也能快速完成,以提升電腦的整體效能表現。 ADATA (威剛科技)為國內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應用產品的知名品牌,其規劃的XPG子品牌主打高階、電競市場。繼XPG SX8200之後,ADATA最近再度推出XPG SX8200 Pro SSD,以循序讀寫高達3500與2300MB/s的超高速度,在市場刮起一股旋風。 XPG SX8200 Pro SSD共有256GB/512GB/1TB/2TB等容量可供選擇。在包裝上,可以看到其標示採用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相容於NVMe 1.3標準、支援SLC快取機制,並具備先進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低密度同位檢查碼)機制,同時最重要的還附贈DIY專用散熱片,看來就是非常威的一款M.2 SSD啊! 在包裝背面可以看到SSD本尊上面的貼紙,含有產品名稱、料號、序號,以及QR-Code等,可以掃描以直接進入官方產品頁面,直接查詢產品的說明。並有各國安規認證與產品特色說明,以及製造商聯絡資訊等等。 當您打開包裝盒之後,即可看到裡面有SSD本尊,以及1片XPG的散熱片,這個散熱片可以依照您的需求來加貼上去,或者主機板若已有提供固定用散熱片時,就可以免貼,或是貼在M.2 SSD的背面。這是因為M.2 SSD在連續存取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當溫度到達一個上限時,就會發生效能降低的狀況。因此為了讓SSD發揮全速,建議要貼上散熱片,或配合主機板的M.2散熱設計,來讓SSD發揮應有的存取效能。 深入仔細看這款SSD,可發現有一大顆控制晶片,這顆是SMI的SM2262EN控制晶片,另正反面各有一顆NANYA DDR3L-1866 (1.35V) 2Gb記憶體顆粒,提供512MB的記憶體緩衝區。再來正反面可以看到標有ADATA字眼的共4顆3D NAND Flash記憶體,整體容量達到512GB。 實際以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分別得到3497.1MB/s、2207.9MB/s,極接近官方宣傳的數據。至於IOPS方面,以AS SSD Benchmark測試4K-64Thrd效能,讀寫分別有達到近200K與345K,實屬表現不錯。至於系統複製部份,以Acronis True Image來進行磁碟複製,因這款SSD的Random讀取比Random寫入較慢,因此實際複製時間,會比畫面標示的時間還要久一些,但整體複製過程中,效能並不會降低太多,整個近512GB的資料複製,大概花10~15分鐘即可搞定。因此,SX8200 Pro頗適合拿來當作電競主機的開機碟,以提供高速開機與資料存取。 整體來說,ADATA XPG SX8200 Pro SSD效能快、送散熱片、售價極具競爭力,並提供5年保固,適合一般用戶與玩家們參考選購! 連結=(01) PNY CS1031 1TB M.2 2280 SSD實測開箱,NVMe Gen3x4物超所值入門型固態硬碟![http://www.pcdiy.com.tw/detail/24815]
-
3A信仰回歸、ASUS TUF GAMING FX505DY搭載AMD二代Ryzen行動處理器首發!
AMD近年來針對Ryzen系列處理器可以說下了相當大的用心,希望可以將桌機版的高效能也能融入到行動版的筆電上,在今年CES 2019大展當中,AMD正式揭露第二代Ryzen系列筆電專用的行動版處理器,製程方面也超越了Intel 14nm,為筆電市場帶來更高規的12nm全新Ryzen Mobility系列,對玩家來說,筆電核心可以有另一項選擇了。 第二代Ryzen行動版處理器目前共推出三種系列:Ryzen 3、Ryzen 5以及Ryzen 7,每一系列皆有推出15W低功耗的U系列以及35W功耗的H系列版本,全系列幾乎都是建構於AMD最新12nm製程的Zen+架構,也就是說,筆電市場的架構不再是一家獨大,玩家享受高效能卻只需低預算的時代來臨囉。 目前市場上搭載AMD新處理器的筆電版本由大廠ASUS領軍率先首發,這台TUG GAMING系列的FX505DY(型號),就是搭載最新出爐的AMD Ryzen 5 3550H處理器,搭配上AMD Radeon RX560X獨立顯示晶片,透過Ryzen SOC架構晶片(+第6代Carrizo南橋),建構出新一代的3A行動版平台,可以說這款FX505DY除了是TUF GAMING中階入門級電競筆電的代表新品外,同時也是AMD藉由這波第二代Ryzen系列行動版處理器進軍電競筆電市場的前哨,3A信仰將全面席捲筆電市場囉。 前面小編就已經提到,這款TUF GAMING FX505DY是目前市面上率先搭載AMD最新第二代Ryzen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筆電,而且才剛在CES 2019大展上露面而已,火熱熱、燒燙燙的新品,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這台FX505DY的廬山真面目,同時也看看AMD新處理器的效能表現吧! 在測試效能之前,先來看看FX505DY深具質感的外型設計。配色上,FX505DY採用的是黑鉻色鋁金屬材質搭配噴砂外裝,同時在筆電上蓋放上紅色的「ASUS」LOGO,在增加品牌信仰的同時,也為FX505DY帶來高階精品的氣息。全機主要配色以黑、紅為主,是電競筆電中較主流常見的配色組合,整體的外型給人非常硬派的外放風格,卻又不失低調、內斂的質感,這也對應了TUF GAMING的系列定位。 打開筆電上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螢幕啦!FX505DY搭載15.6吋IPS螢幕,解析度為FHD(1920x1080),特別的是在螢幕的邊框上,FX505DY採用ASUS近期熱推的NanoEdge技術,邊框厚度僅6.5mm,使得整體的視覺沉浸感非常優秀。另外,FX505DY這次更搭載了AMD FreeSync技術,最高可支援120Hz螢幕更新率,可減少畫面撕裂感,為遊戲帶來更優秀的流暢體驗。 在FX505DY鍵盤的部分,整體的視覺風格以ASUS高階商務筆電常用的髮絲紋外型設計為主,創造出精品般的質感特色,下方的觸控板左右兩側則是放上特殊稜角設計的區塊,該區塊以水平髮絲紋設計為主,在右側還印上有「TUF GAMING」商標,整體外型的設計給人一種硬派氣息濃厚的風格。 接下來就要進行效能測試了。先快速說明一下FX505DY的重點規格,本次小編收到的版本搭載的是AMD最新的Ryzen 5 3550H處理器,採12nm製程,基礎時脈為2.1 GHz,最高則是可超頻至3.7 GHz,核心架構為4C/8T的配置。 顯示晶片的部分則是除了處理器內建的AMD Radeon Vega 8以外,另外還搭載了AMD Radeon RX 560X獨立顯示核心,並配上了4GB GDDR5的記憶體,這兩者相加的顯示組合,應該可以為玩家帶來十分不錯的顯示繪圖功能體驗。 記憶體方面,則是內建了高達16GB DDR4-2666雙通道記憶體,再搭配了512GB PCIe 3.0 SSD和1TB HDD儲存空間,提供玩家相當充裕的容量與彈性配置。好啦!接下來小編將以常見的數款測試軟體來進行測試,以便將FX505DY的效能表現透過量化數據提供給大家參考。 除了測試軟體外,我們也找了目前當紅的遊戲《英雄聯盟》、《刺客教條:奧德賽》以及《鬥陣特攻》進行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就可以發現,FX505DY針對遊戲中各種不同場景壓力下的FPS表現都非常優秀,這也得力於AMD Ryzen 5 3550H處理器的優異效能,即便是3A級的遊戲,在調整過畫質後依然可以有不錯的FPS表現,即便僵化職等級拉到「高」模式下,FPS表現仍有27的水準,Gaming的能耐不是說假的呢。 TUF GAMING系列這次在軟體上也下足了功夫,導入了ASUS全新的Armoury Crate統一系統,在軟體中可即時看到各項筆電目前的基本資訊如CPU頻率、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使用狀況、負載等等,並且提供多種預設的系統模式,方便玩家隨時針對不同需求快速切換,當然這樣的特色也是同時呈現在這款FX505DY身上。 Armoury Crate還提供系統設定檔供玩家預先設定以便隨時切換,共有四組設定檔,可設定開啟不同模式下,Win鍵、觸控板、ROG鍵和螢幕快顯、以及部分應用程式是否開啟等功能配置。另外,除了提供多種功能外,該軟體也有焦點新聞和其他相關應用程式的商店,可以讓玩家們快速瀏覽或下載,非常方便。 整體來說,FX505DY做為AMD進軍電競筆電市場的首發版本來說,小編得說它真的成功了,而且給予玩家相當驚艷的感受。從外觀上來說,TUF GAMING FX系列一貫的放射狀X硬派外型設計,搭配整體的黑鉻色搭配紅色主色系,流露出低調內斂的優雅電競氣息。在內部硬體上,搭載AMD Ryzen 5 3550H處理器為FX505DY帶來優秀的效能表現,尤其多工效能上甚至不輸競爭對手的桌上型處理器;應付遊戲方面,AMD Radeon RX 560X這張獨立顯示卡已經足夠應付多數線上遊戲,甚至部分3A級遊戲也能游刃有餘。 這些特色的集結,也讓這款筆電具備相當特殊的特點,極佳的效能優勢與最新規格導入,卻更具價格競爭力的高C/P值,具小編了解這台電競筆電售價竟不到三萬元!只能說ASUS新推出的這款TUF GAMING FX505DY不僅擁有ASUS一貫的優秀血統,搭配上AMD 3A信仰加持下的價格優勢,勢必為電競筆電市場帶來一波新的高潮,趁著過年即將來臨,還不立馬入手,玩他個一整個新年再說! 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800-093-456 官網:
-
國產入門手機的絕佳首選,HTC Desire 12s開箱試用,支援雙卡雙待、雙1300相機、2CA、VoLTE
HTC (宏達電)最新發表的入門平價款手機Desire 12s,於2019年1月正式開賣。這款手機擁有絕佳的性價比,讓想在新的一年換新手機,卻又不太想花大錢的消費者選購。 HTC Desire 12s在外觀方面,具有三種顏色(個性黑、清透灰、綻放紅)可供選擇。在背蓋方面採用類似U12 Life的雙觸感設計,壓克力材質的下方有2/3區域採用雷射線條雕刻,讓手在拿取時因其具有摩擦力而不至於鬆掉,背蓋的上方則保持光滑面,並內建指紋辨識器,讓使用者擁有絕佳的握取體驗。 在手機前方的螢幕配置上,採用的是5.7吋(18:9)的LCD,提供HD+ (1440x720)解析度,因非採用瀏海設計,因此追劇或玩遊戲都擁有不錯的視野。體積為154.2x72.7x8.3mm,重量僅150克,電池容量高達3075mAh。在相機規格方面,主/前鏡頭個別配備1300萬畫素(F2.0)/PDAF(相位對焦技術)與1300萬畫素(F2.2)鏡頭,拍攝風景或自拍都擁有絕佳的美拍效果,亦可錄製1080p@30fps的影片,精彩時刻不錯過! 其SIM卡槽採3選2設計,支援雙卡雙待(nanoSIM卡規格,4G+3G)。值得說明的是具備2CA/Cat.6規格,能擁有更高的4G傳輸頻寬,搭配支援VoLTE/VoWiFi,讓講電話時不會降速到3G頻率。在無線方面,支援藍牙4.2與Wi-Fi 802.11b/g/n (2.4GHz),此外更內建NFC晶片,可應用於Google Pay、悠遊卡等行動支付場合,搭配指紋辨識器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此外GPS也支援A-GPS、GLONASS等規格,可提升衛星定位精準度。 至於規格方面,搭載Android 8.1作業系統,處理器採用高通驍龍435 (八核心)行動平台,搭配Adreno 505繪圖晶片,並提供3+32GB或6+64GB兩款記憶體與儲存空間的配置,且可支援高達2TB的microSD記憶卡。以安兔兔實測效能達60273分,因此執行各類程式都能游刃有餘,玩一般手機遊戲也能擁有流暢的畫面。 至於電池壽命方面,以Geekbench 4測試達到2576的分數,實際時間為7小時33分,因此可以連續使用將近一整天的工作時間而不用充電,續航力強勁。在拍照實測方面,則還算清楚!夜拍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整體測試下來,雖說Desire 12s定位在入門級,但功能可說是進階等級!像是具備雙1300MP相機、具有指紋辨識功能、支援2CA規格、雙卡雙待、有NFC,而且電池續航力也夠高。因此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HTC Desire 12s可說是一款值得考慮的高C/P值手機。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HTC 宏達電 廠商電話:0809-090-16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5,990元
-
簡約優雅的敲擊體驗,鉄修羅剋龍劍煥彩版TKL機械鍵盤開箱試用
去年底,小編曾幫大家開箱試用過知名電腦周邊硬體廠商鉄修羅(Tesoro)當時最新推出的剋龍劍煥彩版TKL鍵盤,當時該鍵盤採用的是光軸軸體,強調能敲擊體驗帶來更低的延遲和更靈敏的敲擊反應速度,同時也強調高耐用度和敲擊壽命。 這一次,鉄修羅再推新品,全新「剋龍劍煥彩版TKL」機械鍵盤(Gram Spectrum TKL)亮相!這次是採用較常見的機械鍵盤,要為玩家帶來更沉穩的敲擊體驗。 外型上,鍵盤採用極致簡約的外型設計,承襲鉄修羅家剋龍劍系列的經典外型,使用霧面黑的材質包覆全機(另有白色配色版本),乾淨的外型下透露出優雅的精品質感。 同時,鍵盤整體的配置取消一般鍵盤右側的數字鍵區,變身成為80%鍵盤機身設計,鍵盤重量僅有900公克,再搭配可拆卸式Micro-USB編織纜線,使得整個鍵盤變得非常方便攜帶,隨插即用也十分便利。 鍵盤底部在四角有設計防滑橡膠墊,腳架部分則是提供兩段式角度調整。 這次剋龍劍煥彩版TKL機械鍵盤採用的是鉄修羅獨家設計的迅敏軸,具備紅、藍兩種軸體,小編收到的是藍軸的版本,敲擊聲響較輕脆響亮,段落感輕微,反饋力道不錯,整體來說,敲擊手感很優秀。如果拿來和小編先前試用過的剋龍劍煥彩版TKL光軸鍵盤相比的話,聲音上來說,光軸版本的聲響會較低沉一些。 另外,在按鍵本身的設計方面,首先外型上採用矮鍵帽的設計,比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鍵盤按鍵鍵帽矮將近50%,一方面是為了達到輕薄耐用的目標,另一方面則是矮鍵帽在玩遊戲時,可以用更省力的力道完成指令,整體來說,敲擊體驗會更佳舒適些。同時,雖然採用矮鍵帽的設計,但按鍵鍵程並未犧牲,仍有3.5mm,敲擊手感不錯。 在功能方面,鍵盤方向鍵上方的六鍵除了提供「Home」、「Pgup」、「Pgdn」等功能以外,也可藉由搭配Fn鍵設定RGB背光亮度、開啟影像即時錄製等功能。在鍵盤的最上方,另有「G/PC」功能鍵,可藉由搭配Fn快速在遊戲(G)和一般使用(PC)模式之間切換,遊戲模式下,將關閉Windows鍵功能避免遊戲中誤觸。最後,F7~F12功能鍵則是另外提供多媒體音效的調整,搭配Fn鍵後可快速調整音效播放、靜音和音量調整功能。 最後,在按鍵的視覺效果方面,也支援RGB背光,可自定義多種色彩和燈效,並且在鍵盤按鍵的F1~F5鍵也有提供預設的五組燈效供玩家快速切換。此外,全按鍵皆可藉由Tesoro 360軟體自定義指令和巨集,使用上非常方便,能快速做到個人化。 剋龍劍煥彩版TKL機械鍵盤在外型上取消右側數字鍵、並且鍵帽採用矮鍵帽的關係,使得鍵盤整體的體積大小得以縮減,再搭配可拆卸式的USB編織纜線,鍵盤變得非常方便可隨身攜帶。採用霧面黑的配色呈現出精品的質感,外型上再搭配按鍵支援RGB背光燈效,個人化風格和精品質感十足。就敲擊手感來說,採用機械軸後,整體的敲擊體驗更加沉穩,鉄修羅迅敏軸的藍軸版本,在敲擊反應速度和敲擊聲有著不錯的平衡,敲擊體驗都非常優秀。 總地來說,鉄修羅剋龍劍煥彩版TKL機械鍵盤不管是作為遊戲玩家的鍵盤遊玩,還是要在一般文書辦公環境下使用,都能有不錯的敲擊體驗,很適合各類消費者使用。 廠商名稱:Tesoro 鉄諾科技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8698-3808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