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專訪
-
Kingston於CES 2020展示最快SSD與記憶卡解決方案,聯袂HyperX最新電競記憶體與周邊同步火力展示
身為記憶體第一大廠的Kingston (金士頓),在本次CES 2020展示了自家完整的記憶體解決方案,包含消費級SSD、記憶卡等家族,不僅在速度上有驚人的效能,並提供各種容量。此外,Kingston也展示了自家嵌入式eMMC在各種OEM的導入成果,當然在伺服器SSD方面也有絕佳的解決方案,賦予企業在儲存效能上優異的表現。 至於其攤位對面的HyperX,也展示了全系列電競產品,包括記憶體家族如Fury DDR4與Fury SSD,以及專為遊戲機所打造的外接式SSD。此外新的產品像是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控制器,可與Android手機結合,讓玩家玩一整天都不用怕沒電。當然電競周邊像是耳機、鍵盤、滑鼠、滑鼠墊等產品,也在現場一一展示,讓玩家們可以看到今年HyperX完整的產品線,買起來信心滿滿。 這次優先來看Kingston的最新消費級SSD吧!現場展示了代號為Grandview的SSD工程樣本,並分成旗艦款(有散熱片,主打桌機DIY),以高階款(無散熱片,主打筆電升級)。採用PCIe Gen. 4 x4規格,旗艦的版本提供高效能(讀寫效能5000MB/s以上),高階的版本效能也有絕佳水準(讀寫效能為3500MB/s以上),容量最多可達2TB。這款SSD預計2020年下半年上市! 至於當今主流款的消費級SSD,現場則是展示了代號為Seccos的SSD工程樣本,採用PCIe Gen.3 x4規格,提供讀寫效能高達3500MB/s、3000MB/s,容量同樣提供到2TB。這款SSD預計2020年第二季上市! 由於各式錄影器材(手機、專業相機、攝影機、行車記錄器、網路攝影機、運動相機、空拍機、監控攝影機…等等)發展趨勢,不僅提供更高解析度與更清晰畫質,4K平順錄製早已成為主流,甚至8K的器材也開始問世,且提供更高的每秒錄製的畫格數,因此也必須搭配存取效能跟得上的記憶卡,才不會掉格或卡卡。 因此,這次Kingston展示了Canvas系列的各階記憶卡。包括Canvas Select Plus (100MB/s, UHS-I, A1, Full HD)、Canvas Go! Plus (170MB/s, UHS-I, V30, A2, 4K視訊)、Canvas React Plus Kit (285MB/s, UHS-II, V90, A1, 8K視訊)等產品。其中最高階的Canvas React Plus Kit 256GB版本為300MB/s, UHS-II, V90, 8K視訊。而這些記憶卡有些是microSD搭配轉卡、有些是獨立SD卡,也有搭配高速讀卡機的版本,讓存取效能得以發揮出來。 當然讀卡機也可以獨立購買,這些MobileLite Plus的SD/microSD讀卡機,可支援到USB 3.2 UHS-II的速度,搭配上述的高速記憶卡即可快速於電腦上讀寫。是攝影玩家必備神器! 由於Kingston也有推出eMMC產品系列,已獲得不少OEM廠商Design in。包括Atari最新的VCS遊戲機、SONOS One (智慧音箱)、Hyper Spectrum (車載電腦)、Altimus SoM (單板電腦模組)等等,都是採用Kingston eMMC解決方案哦! 至於Kingston的企業級SSD部份,現場有展示出2.5吋的解決方案,以及M.2的解決方案。容量高達7.68TB,是企業伺服器最佳的儲存裝置升級與部署新選擇,提供更高效能,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以上就是Kingston的CES 2020攤位介紹,可以看到其推出的完整消費級與企業級快閃記憶體應用方案,協助個人、企業與OEM廠商組出穩定、高效的完美系統。 在HyperX部份,這次展示了全系列電競產品,包括全新升級的高效能版本HyperX Fury DDR4記憶體,以及具備燈效的Fury SSD,讓玩家們的電競電腦更有型。 先簡單說一下HyperX Fury DDR4、Fury DDR4 RGB記憶體吧!這兩款記憶體皆通過Intel XMP認證,且可相容於AMD Ryzen最新平台,速度方面則提供玩家高達3600MHz以及3733MHz的高速體驗,因此是Intel和AMD使用者們經濟實惠的效能升級首選。使用者可依自己的需求來選擇8GB、16GB容量,或購買套件組合,將記憶體升級至最高64GB,直攻效能頂端。 至於筆電方面,則有HyperX Impact DDR4 SODIMM記憶體,是專為電競筆電、一般筆電和迷你電腦所設計,能支援隨插即用(Plug N Play),讓記憶體可以自動超頻至系統支援的最高速度。同時相容於Intel和AMD Ryzen平台,更具備高達32GB的全新容量,追求頂尖效能的玩家也可購買2件套組,將記憶體容量升級至64GB,徹底滿足使用需求喔! 此外,HyperX也有推出外接式SSD,可連結Xbox One/PS4等遊戲機,而針對手機部份,也推出無線充電功能的控制器,可與Android手機結合起來,讓玩家一邊玩遊戲,一邊充電,待機時間更長,娛樂不怕斷電。 以上就是Kingston與HyperX的CES 2020展場巡禮,從上述的各式展品中,可以看到金士頓在快閃記憶體應用產品的完整產品線,提供消費者與企業們絕佳的儲存需求。至於電競周邊方面,也提供各式針對玩家所量身打造的各種產品,讓玩家可以發揮出絕佳戰力,玩出勝利!
-
InWin於CES 2020展出最新雙渦輪AIO水冷散熱器,搭配多款200系列造型機殼與B1超小迷你機殼,另獲獎形象機–蝶Diéy超吸睛
InWin (迎廣)於CES 2020展示出自家最新的機殼產品,以時尚前衛的設計,吸引觀眾駐足觀看。現場更展示出該公司第十代形象機–蝶Diéy,外型有如蝴蝶翅膀般展現其飛舞的英姿,再搭配支援語音命令與人臉辨識功能,讓裝置藝術也能與人們進行互動,使該產品獲得CES 2020創新獎認證。此外,InWin更推出最新產品線–雙渦輪AIO水冷散熱器,類似飛機雙引擎概念,可加速可備援,勢將成為當今水冷散熱器的新趨勢。 以下就來看看今年CES,迎廣攤位所展出的產品吧! 除了機殼產品之外,InWin也首度在CES 2020推出全新產品線–SR24與SR36,分別為搭載雙風扇與三風扇的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產品的主要亮點在於其散熱頭採用專利的「雙渦輪」幫浦設計,能同步雙驅動加快水流過水冷頭的速度,有效且快速排除廢熱,使系統時刻保持最佳降溫狀態。此外,要是其中一組馬達故障,另一組馬達也能作用,而水冷頭也能即時顯示出異常監控警報,以直覺式的燈光預警閃爍,以提醒使用者。這就如同飛機具備雙引擎的設計一般,有備援計畫總是比較好的! SR系列AIO水冷散熱器的標配為自家的AJF120專業風扇,具有高風壓與高風量、低噪音等特性,同時具備1680萬色ARGB LED並可搭配燈效控制器來切換燈效,或與主機板同步。讓玩家的水冷電腦更具電競風! 當然上述這個風扇也有另外單獨販售,型號是Jupiter AJ120,同樣具備高風壓與高風量、低噪音等特性,以及1680萬色ARGB LED,可添購來加裝在機殼上其他需求加強散熱的區域。 迎廣每次大展都會推出開放式形象機,從第一代的X-Frame開始,到今年的「蝶Diéy」,每一代形象機都帶來不同思維與話題性。今年的作品則是延續Computex 2019第九代形象機「Yǒng蛹」,在孕育一段時間後幻化成蛹而蛻變成「蝶Diéy 」的概念。電腦主機包覆在80片藍色羽翼中,提供360度全視角完美呈現。搭配豐富ARGB 燈效,可隨內建音樂播放而律動,或搭配語音聲控來進行變化展演,能在活動場合中帶來氣氛並與參與者互動。 在主機方面,可安裝E-ATX 主機板、360水冷排、高階長顯卡、和搭載最新USB Type-C 接孔,搭配其可開闔的羽翼設計,散熱效果無庸置疑。其懸掛式的設計,在底部具有預設的投影機,可投放影片與語音訊息,可供商業用途播放公司影片或產品介紹,成為絕佳的商用展示。加上配備臉部辨識解鎖、手勢操作和不同系統的語音聲控指令,讓使用者能與其互動。因此產品一發表,即榮獲CES 2020「電腦硬體與元件」類別的創新獎(CES Innovation Awards)認可。 在這次主打機殼產品方面,有最新的B1超小迷你機殼,內建InWin 200W金牌電源,可安裝一般Mini-ITX主機板,來組裝一套適合擺在客廳用的電腦。B1主機設計成可橫擺、可直擺。搭配強化玻璃上蓋,可看到主機內部元件。直擺時還可以掛上耳機,非常方便,喜歡迷你主機的玩家們可以考慮看看。 在玩家機殼方面,迎廣推出的100系列與300系列都頗受好評。而這次也展示出其200系列的標準塔式機殼,共三款。215機殼的前置面板採用斜紋散熱孔加髮絲紋造型,頗具特色。216機殼則是前面板採切邊設計,搭配側透面板,並於側角加入InWin的Logo來強化信仰,是組裝雙顯卡、DIY水冷的絕佳好機殼! 至於C200,則有點類似215機殼設計,但上方提供2組光碟機槽則配置了可安裝2~3組2.5吋HDD/SSD的可熱抽換的置放槽,讓玩家可以隨時抽換自己的遊戲「彈匣」,不用再拆機殼,就可以隨時換系統碟或資料碟,來玩不同的作業系統或不同遊戲。更可設定成RAID 來當做NAS或檔案伺服器,提供完整的資料存取與備援。一機殼多用途! 在其他產品展示部份,則有303機殼,是與EK合作採用其主題配色的前置面板,讓整台電腦更有型。而925機殼則是超大水冷機殼,側面可以看到水冷液在流動,非常吸睛!至於ALICE框架直立式機殼,也搭配了帆束帶來做展示,束帶可以將主機蓋起來,類似將電腦穿上衣服的概念,非常有趣! 從上述的各式展品中,可以看到迎廣在機殼產品的各種創新設計,帶給玩家不一樣的電腦組裝新體驗。此外,在全新產品線的開發上,也首度推出專利的雙渦輪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不僅可提升效率,亦在單一馬達故障時做備援,以保護電腦系統不因水冷頭運作失常而造成損壞,可說是玩家們的福音!是組裝旗艦效能電腦時,必備的絕佳散熱絕佳方案。
-
Intel於CES 2020揭露Tiger Lake平台,搭載Thunderbolt 4,並揭露下世代DG1獨顯。另介紹其他智慧創新技術!
Intel在這次CES 2020展前記者會中,首先花了絕大多時間講解其創新應用。包括智慧邊緣裝置、自駕車、AV1視訊編碼器、AI產品組合、與東京奧運合作的智慧訓練輔助器材、可建構各式自轉視角的立體球賽影片,並展示了現場的雙螢幕筆電、可折螢幕筆電等等,還展示CPU加速之相片即時加工技術等等。讓台下參與的媒體覺得Intel好棒棒! 等到會議時間已經大約超時近15分鐘,不少媒體紛紛提早離席時,Intel終於揭露新產品的重點,首先是採用10nm製程的Tiger Lake平台,CPU更小、主機板也輕薄得像一條尺一般,然後有內建Wi-Fi 6,以及Thunderbolt 4 (對!就是4,所以把上一代的Thunderbolt 3 丟給USB-IF去整合進USB 4規範裡面),能讓新一代筆電的效能更強。現場展示其效能很強,能將一張模糊的照片upscale成更清晰的畫面 (疑? 怎麼這像Radeon Image Sharpening技術)。然後其他規格和產品,就敬請期待囉! 至於鄉民敲碗已久的Intel Xe架構GPU,總算有一點眉目了。這次CES 2020中,Intel揭露其第一代針對消費市場所打造的顯示卡代號,就叫做DG1 (猜是Discrete Graphics 1的縮寫)。並在現場展示執行遊戲的畫面,非常順暢。然後記者會就到尾聲!其他細節資訊,就等Intel後續慢慢公佈囉! 以下就透過照片來簡介這次Intel在CES 2020的內容重點吧!
-
AMD CES 2020以7奈米製程制霸行動處理器市場,發表Ryzen Mobile 4000主攻電競與創作者市場,地表最強64核心桌上型處理器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強勢來襲,推升高效能運算極限
自2019年開始,AMD在處理器市場首次以7nm與PCIe 4.0的優勢,不僅橫掃桌上型處理器市場,成為玩家的優選產品之後,AMD更把這個觸角延伸到高階桌機 (HEDT)市場,以及伺服器市場,當然筆電市場也不放過,每年都有新作品推出,讓不少SI廠商導入使用。 至於顯示卡市場方面,AMD同樣以7nm與PCIe 4.0的優勢,推出全新RDNA架構的Radeon家族顯示卡,在市場上贏得玩家們的鼓勵,諸如遊戲機、串流遊戲機等市場,根本都已是AMD的天下。簡單來說,AMD的聲勢可說如日中天。當然在這次CES 2020時,AMD也端出不少好菜,以饗玩家。 終於發表了!AMD在行動處理器市場方面,繼Ryzen Mobile 3000系列之後,這次AMD在CES 2020正式發表最新第三代行動處理器:Ryzen Mobile 4000系列,採用Zen 2架構、7nm製程設計,並支援PCIe 4.0規格,同時內建Radeon內顯,將讓筆電效能再次爆發! 其實這款Ryzen Mobile 4000系列行動處理器,可視為Ryzen 3000處理器的筆電版本,有較低功耗的U系列,適合Ultrabook輕薄筆電採用,適合一般商務人士使用,而Pro系列則適合商務人士使用,同樣主打輕薄筆電。至於,H系列,則是主打高效能,適合電競與創作者筆電,提供有如桌機般的效能。 先說明AMD Ryzen 7 4800U處理器吧!這顆處理器具備8C/16T,設計功耗僅15W,執行時脈與爆發時脈為1.8GHz/4.2GHz,其內建Radeon Vega 8 Graphics,可執行一些電競與主流遊戲。在效能方面,Ryzen 7 4800U相較於競爭者產品來說,單核效能快4%,多核效能則提升高達90%。至於顯示效能則快18%。因此能提供絕佳的使用體驗。 至於AMD Ryzen 7 4800H處理器,則同樣是8C/16T架構,設計功耗為45W,執行時脈與爆發時脈為2.9GHz/4.2GHz,其內建Radeon Vega 7 Graphics,也可執行一些電競與主流遊戲。因為基礎時脈比較高,因此適合創作者筆電導入使用。若與競爭產品相比,Ryzen 7 4800H單核效能快了5%,多核效能則快46%。而透過Adobe Premier進行4K影像編碼時,速度比競爭對手快了25%。至於在遊戲裡面的物理模擬效能上,也比對手快39%。 以下就是這次Ryzen Mobile 4000與3000系列行動處理器的型號列表。 ▼表 AMD Ryzen 4000系列和Athlon 3000系列行動處理器規格列表 上述的列表中,有看到了嗎?這次也有Athlon 3000系列的行動處理器,採用Zen架構設計,適合入門筆電採用,能提供順暢的Full HD影音播放,且日常生活上的各種工作也能勝任。在效能也比競爭對手快高達86%的繪圖效能,更可提升51%的生產率。 以上的AMD行動處理器,都會在2020年初出貨給OEM廠商,以導入到他們最新的筆電產品。而從2020年第一季開始,玩家就能在店面中買到Acer、Asus、Dell、HP、Lenovo等廠商的AMD Ryzen 4000系列和Athlon 3000系列的筆電。 繼先前PCDIY!開箱與測試過之後,即發現到這系列處理器的效能,足以在專業創作者市場中闖出一片天,更是HEDT處理器的絕佳選擇。當時AMD也承諾於2020年將再推出最高階的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如今這次在CES 2020也確定了規格、價格,與上市日期。 這次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是世界首顆64核心的桌機處理器,適合需要密集運算的專業工作站與創作者電腦來選擇使用,以單插槽系統而言,TR 3990X的效能非常突出,將成為3D動畫師、光線追蹤的視訊特效和8K影音編解碼等需求的數位內容創作人員的最佳解決方案。 在效能方面,據官方表示,在MAXON Cinema4D Renderer的3D光線追蹤效能上,比自家TR 3970X高出51%。而在Cinebench R20.06的多核效能測試跑分也打破紀錄,達到25,399分。這顆效能怪獸,相信將成為2020年的地表最強工作站級處理器!目前TR 3990X將於2020年2月7日正式開賣!建議售價為3,990美元(約新台幣12萬元)!這個售價遠比競爭對手同級產品動輒3、40萬以上來說,算是小兒科了! ▼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處理器列表 筆電用內顯很正常,但電競筆電呢?通常會再配一顆獨顯晶片,讓玩家或一般用戶在工作或看影片時,切到內顯模式以省電與靜音,當要玩遊戲時才切換到獨顯,以提升效能。但有時候這樣切來切去,可能要重開機,或是效率會大打折扣。相信玩家們使用電競筆電大多有這樣的經驗。 不過,這次AMD也在CES發表了最新的,當您的電腦是3A平台時(CPU、顯示卡、主機板),在安裝最新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繪圖驅動軟體時,該程式就會根據使用情境的需求,來動態切換由獨顯或內顯來進行運算,透過有效的優化過程,玩家不需要再自己去切換,因為系統就能自動幫你最佳化。AMD也表示SmartShift技術,能無縫地將遊戲效能提高10%,若是內容創作應用的話,效能更可達到12%的提升。 自AMD於2019年推出首款7nm、PCIe 4.0架構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之後,搭配其X570主機板與第三代Ryzen處理器,可發揮3A效能綜效,提供絕佳遊戲體驗。由於RX 5700主打1440p遊戲市場,而AMD在2019年12月12日也推出Radeon RX 5500系列,來主打入門玩家市場。 至於中階的Radeon RX 5600系列,AMD則正式在CES 2020發表,主打絕佳1080p遊戲體驗!Radeon RX 5600系列,同樣採用7nm製程、PCIe 4.0架構設計,採用AMD RDNA架構,目前有5600 XT與5600兩種版本,另外也有5600M與5700M的筆電GPU版本(M系列於2020年上半年推出)。 Radeon RX 5600家族的詳細型號與規格如下。 ▼表 AMD Radeon RX 5600/5600M與5700M繪圖處理器列表 (2020/1/21推出) 從上表可以發現,5700系列搭載8GB GDDR6記憶體,而5600系列則是搭載6GB GDDR6。在效能方面,AMD 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在執行一些吃效能的3A遊戲時,能夠平均提供比對手高達20%的效能提升,而在當紅的電競遊戲中,效能平均比對手高10%,因此5600家族的效能,可說是不可小覷。 至於AMD Radeon RX 5600 XT的建議售價則是279美元 (跟競爭對手的中階旗艦同等級),已知上市日期為2020/1/21。屆時玩家們又多了一種選擇。 有關於顯示器技術方面,AMD推出的FreeSync技術賦予螢幕畫面不撕裂的視覺體驗,而自6年前推出至今,全球最大的自適應同步顯示生態圈,將有望在1月達到1,000台通過FreeSync認證的顯示器囉! 隨著玩家期望有更好的視覺體驗,因此除了AMD FreeSync標準之外,AMD還推出了FreeSync Premium與FreeSync Premium Pro,擁有更棒的規格。以下就簡述這些技術的差異與共同處。 ● AMD FreeSync技術:有通過這個等級的顯示器,在筆電或桌機都要能提供平滑、無撕裂和低延遲等特色。 ● AMD FreeSync Premium技術:功能比FreeSync更強,為重度遊戲玩家提供流暢、無撕裂的遊戲效能,並可達到尖峰效能。包含在最低Full HD解析度下,更新率至少達120Hz,同時支援低FPS補償(LFC)技術。 ● AMD FreeSync Premium Pro技術:基於Free Premium的技術,再加入HDR的特色,提供真正的HDR體驗,將流暢的遊戲效能和出色的高動態範圍(HDR)視覺效果做到完美結合。 從AMD這次CES 2020所端出來的菜來看,不僅菜色好看,且又爆香!首先是行動處理器方面,這次發表的AMD Ryzen Mobile 4000系列,正式帶領筆電進入7nm新紀元,U系列主打輕省筆電,H系列主打創作者高效能筆電,再搭配全新發表的中階Radeon RX 5600M顯示卡,並開啟最新AMD SmartShift動態切換技術,讓電競筆電/創作者筆電再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效能與高能效的新境界。值得玩家與創作者期待! 至於桌機方面,Radeon RX 5600 XT顯示卡,搭配具有FreeSync Premium甚至FreeSync Premium Pro的顯示器時,能有絕佳的1080p遊戲效能,同時具備不撕裂、不破圖、低延遲,且有HDR高動態範圍感官享受,值得玩家們考慮選購。 至於需要更高階的處理器的創作者來說,AMD也正式公佈了地表最強桌機處理器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的上市日期了,想要擁有64C/128T所帶來的爆表級執行效能,可以等到這顆處理器上市後來搶先入手! 以上就是AMD於CES 2020所端出來的新菜色,您說香不香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c8i3t6oIPA ▲ AMD於CES 2020的現場發表會內容 (01) (02) (03) (04) (本篇)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CES 2020開幕前搶先看主題演講,迎接資料新世紀!
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2020即將於北美時間1/7至1/10正式開展。今年的展前記者會提早兩天也就是1/5開始舉辦。在第一天的「2020 Trends to Watch: Into the Data Age」,主講者揭露了當今的消費性科技進入了資料新紀元,說明未來趨勢的發展,以及簡介這次CES 2020展中,值得一看的新產品與新科技,以揭開CES 2020序幕。以下就來看看這次的現場直擊。 CES 2020會展中,同樣有各式3C產品的展覽,然而由於近年來5G、AI與車載的應用等話題仍持續發酵,因此CES可說是連續3年都將鎂光燈聚焦於這幾個新興產業。當然,CES 2020還是有更多新的技術將展示在世人面前。像是上述各式的Intelligence of Things產品,運用Edge AI技術讓裝置免上網就可以運用AI級運算能力。 此外,像是無人車的部份,也將紛紛從Level 2 (半手動自駕)進步到Level 4 (高度自駕),因此其搭載的駕駛輔助系統配備與各種IC半導體與感測器的總價,也預估將翻3倍以上。 以下就透過現場簡報,來說明這次的展出重點吧!
-
CES 2020規模將持續擴大,LVCC新館與Loop隧道交通興建中,蘋果首次來攪局?!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即將於北美時間1/7至1/10正式開展並盛大展出,幾近6成全球知名品牌將在此共襄盛舉。也許2020也代表著新的十年之始,在經過2019年的養精蓄銳之後,決定將於2020年大放異彩!根據CES官方統計,CES 2020展期間將有超過17萬名與會者,展出4500個品牌,並有1100多名產業領袖一同參與。就連,聲勢浩大。 由於當今全球各產業的數位化浪潮已拉近了各產業的異業合作,推出各式跨產業的產品來翻轉市場,因此CES展也在轉型,不再限制於消費性電子的框架,隨著汽車產業與3C結盟態勢逐漸明朗,使得各國車廠踴躍參與CES程度,已不下於其他國際車展。 正因此CES 2020的展覽主題中,AI (人工智慧)、5G與車載應用仍是這次展覽主題,這裡集結了全球高科技半導體產業、通訊產業以及汽車大廠們,爭相展現自家最強技術的表演舞台。LVCC (Las Vegas Convention Center)主展館的北館內更進駐了各家汽車科技領域的廠商,包含10大車廠,都紛紛展示其最新車載電子、新一代自駕車,以及從車載娛樂晉升到車聯網應用…等技術,來吸引消費者參觀。 當然消費電子與半導體大廠,也於在CES展示各式新的3C產品與新款晶片,如5G、車聯網晶片等等。至於5G方面,已有廠商喊出2020年將是5G元年,各種5G的解決方案與應用,更將是CES 2020展場內的重頭戲之一。 這次各大廠包括Intel、Qualcomm、聯發科、AMD、NVIDIA、微軟…等也都不會缺席,同樣會展示其最新產品與技術。在台灣廠商部份,包括HTC(宏達電),也會展示其最新VR產品與相關應用!華碩(ASUS)也會親臨CES展來揭露其最新NB產品,技嘉(GIGABYTE)也會展示其最新雲端與3C產品,而微星(MSI)也會推出最新的電競與創作者筆電產品。當然還有更多台灣廠商,會參與這個CES 2020的盛會! 值得注意的是,向來對於CES、MWC這類國際大展都缺席,甚至嗤之以鼻的Apple (蘋果),據傳將在這次CES 2020可能會在LVCC主展館的對方旅館租下整個牆面的廣告,內容以iPhone的圖樣,來暗諷其對手(Amazon與Google)的安全性風險,導致個資外洩等隱私問題。除此之外,展期間Apple還會有什麼「攪和」的行動,目前仍保密中。就等展期正式開始即可揭曉囉! 當然Google以往CES都是在室外展館進行類似園遊會的行銷,應該也會有所反擊!總之,這次展覽將會更加有看頭! 由於賭城Las Vegas已是國際大型都市,每年吸引許多旅遊人士前往。各式大型展覽也緊鑼密鼓舉辦中,而像是CES這種超級大展,不僅讓展館空間屢屢不足,就算動用LVCC主展館(Tech East)、Sands Expo附展館(Tech West)甚至Aria旅館(Tech South)都不夠,也讓不少廠商在外圍的旅館紛紛開闢自己的Suite,來吸引客戶的前來參觀。 正因此,LVCVA (Las Vega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Authority,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暨遊客管理局)也正在將LVCC展館西部的一片大土地,興建一座LVCC Expansion,詳細說明可以先看這個。 這個新館將結合時尚、購物、美食、展場於一身,讓展館不再硬梆梆,而是可以將生活與商務、會展融合為一,以成為一個LVCC區。當然這個新的展館,將預計於2021年正式啟用,屆時將如同我們台北的南港展覽二館在2019年正式啟用那樣,將容納更多攤位,並分配更多人潮至其他展館,以讓展館不至於太過擁擠!目前這個新館的第二段工程已超過50%,筆者實際拍攝到其工地對外告示牌上,也表示預計在8/30/2020完工落成。有關於這個新館的介紹與工程進度,可參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sTtYW8sac ▲興建中的LVCC Expansion新展館3D模擬影片 您可以這樣比喻,Tech East有點像是我們的南港展館、Tech West有點像是我們的世貿展館,而Tech South則像是我們的InnoVEX。不過去年Computex 2019時,南港二館正式啟用,使得原先世貿展館的攤位都轉來此,而原世貿攤位則用來舉辦InnoVEX。也因此,等這個LVCC Expansion新館於CES 2021啟用之後,有可能會把Sands Expo的部份攤位移過去,而原先Tech South的攤位則可能移往Sands Expo的地方。總之,LVCC Expansion啟用時,不僅會讓更多攤位變得更大、更好逛,而那些在外圍的廠商們,也終於可以進駐到CES官方展區內了。 此外,更值得令人欣喜的是,Las Vegas官員已於2019年3月與The Boring Company (鑽洞公司)合作,於Las Vegas展覽區與The Strip大道區開挖一條長約1.3公里的隧道,這個名為,將成為展期間交通壅塞的解決方案,同時紓解Monorail 單軌列車的人流負擔。目前已知會有3站:新館/中館/南館(名稱暫定)。而LVCC Loop的運輸工具首度採用無人運輸工具(AEV),採用改良式的Tesla X車廂,一輛車子的座位與站位高達16人,時速更高達250公里。若以平常從LVCC新館走到中館大概要15分鐘的話,改搭LVCC Loop只要1分鐘即可,將讓參展民眾更加方便。 是的!LVCC Loop就是由Tesla (電動車公司)以及SpaceX (新一代發射載具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大老闆—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另外成立的The Boring Company來進行的隧道開挖計畫,這家新成立的工程設計與營造公司,先前的作品也只有在加州的Hawthorne試驗隧道而已,其於2018年底完工,其尚未正式對外商轉營運,而Las Vegas官方真可說是發揮其賭城賭性堅強的特色,將這個LVCC Loop計畫豪賭在馬斯克的這個新的The Boring Company身上。日前,馬斯克在Twitter也表示,這條隧道系統可望於2020年啟用,看來進度頗快的。而筆者實地拍攝其工地,也看到其告示牌上標示預計於11/05/2020完工,看來真的有機會可以在CES 2021時正式搭到這個無人車的大眾運輸工具喔! 一旦LVCC Loop落成,屆時連接Las Vegas Strip (賭城大道)至Convention Center (會展中心)就有專屬的快速大眾運輸系列,以徹底解決交通壅塞問題。當然這個計畫成功之後,也將會有第二條的延伸計畫,預計將貫穿整個Las Vegas Strip (賭城大道),讓旅客更輕鬆快速,來體驗拉斯維加斯搭配新科技所展現的全新魅力! 從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直是科技風向球的CES展,未來的規模將越來越大,涵蓋的產業層面更為廣泛。今年CES 2020的Slogan仍是Are You CES Ready? 而在社群的Slogan則是What’s happening #CES2020,可看出策展單位嘗試以簡單易懂的口號,來讓全民一同參與這個盛會,無論是親自參訪,或是透過網路直播來觀看各種Keynote演講,都將使這次的消費電子大展更有看頭。 當然,PCDIY!也將報導這次廠商們的攤位現場直擊!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
三屆奧斯卡獎得主Jos Stam博士分享電腦繪圖30年之工作歷程與虛擬影像工業的技術和創意!演講會現場直擊!
近30年來,電腦繪圖(CG)技術的進步神速,從最早簡單的點陣構圖,到栩栩如生的真實照片等級畫質,如今更將邁向沉浸式的虛擬實境。因此,電腦繪圖技術的發展猶如在創造一種境界,讓人體驗到如同真實世界那樣的逼真感,令人流連忘返。 然由於電腦繪圖牽扯到許多技術,尤其以電腦動畫來說,要模擬出真實世界的各種物理現象,不僅要應用到各種數學(Mathematics)公式、透過程式碼(Coding),並搭配藝術美學(Art)天份,來創造出那種逼真的場景。因此該業界必須融合各方面的知識,來打造出令人wow (讚嘆)的繪製成果。 而這個部份,Jos Stam博士正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揉合了美學、數學與程式碼等,將物理世界中的粒子、時空、雲霧、烽火、浪花、行雲與流水,甚至大規模生物群體的律動,得以在虛擬世界中重現與昇華,您所用的Maya軟體所用到流體力學特效,就是他的傑作。由於運用到上述的特點,使他成為3屆奧斯卡科技成就獎與電腦繪圖界最高殊榮ACM SIGGRAPH成就獎得主。他的成就亦是當今全球電影、動畫、電競、VR、AR 與 XR 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石。 由於30年多前,電腦繪圖只是簡單的點陣圖,在經過軟硬體的改良與進步之下,帶動顯示的解析度與色彩深度提升,讓電腦影像越來越逼真,然由於CPU的發展如今已然到達瓶頸,到了近10多年來的電腦繪圖正式進入3D世代,GPU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促進電腦繪圖工業達到更高的層次,當今不管是CG、3D模型繪製,或是一般大眾每天在玩的3D遊戲,都是需要應用到GPU的硬體加速技術,讓複雜的美學+數學+程式碼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在電腦螢幕上生成逼真的畫面,賦予使用者視覺上的震撼。 如今GPU的發展已邁向AI世代,透過各種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可以做到以往做不到,或是需要許多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包括照片分類/辨識,以及自駕車等….數不清的各式應用。除此之外,Jos Stam博士讚許GAN(生成式對抗網路)應用,尤其像是NVIDIA推出的GauGAN應用,就能幫助美術從業人員更獲得到創意的發揮,成就出無限想像空間的作品。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Frg9HMYaY NVIDIA推出的GauGAN人工智慧藝術工具,幫助美術人員為其想像力添加色彩 至於AI將如何影響到未來影業的發展,Jos Stam博士一語道破,就是將會創造出「數位人類」(Digital Human),亦即拍電影也不需要真人演員了。的確!你看現在的AI都已經能做到自動生成人臉(而這些人其實並不存在於真實世界),而未來等AI發展到越來越極致之後,就可以模擬出演員的各種動作。因此未來的爆破、激烈動作,根本不需要找替身,直接用AI來做就行了!看樣子,未來好萊塢A 咖演員(如小勞勃道尼)會不會因此而失業呢?就讓我們期待未來AI的演變吧! Jos Stam博士如今也是NVIDIA電腦繪圖資深科學家,這次應SIGGRAPH Asia 邀請來台,在12/13的台大場次,分享他在電腦繪圖30年的工作歷程與虛擬影像工業的技術和創意。PCDIY!也在演講會現場直擊!由於演講內容部份牽扯到複雜的技術原理,以下就投影片的部份進行重點簡述。(圖超多,慎入!) 同學們上課囉!以下的內容有些比較艱深專業,雖說Jos Stam博士已經很化繁為簡來說明了,但為免分心,請大家先關閉其他會影響你注意力的網頁,別聽音樂,關閉手機(?)。然後仔細慢慢看下去喔! 前面花了那麼多時間,就是在說明人類如何定義圖像的意義!接下來的部份,就是Jos Stam博士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 接下來是一些Jos Stam博士運用世間的各種事物之離散現象,來做不同的聯想與試驗,以找出爆開或是內部緊縮現象的公式,並應用在其作品上。 由於前面有講到,人類對於物件與空間的感知,不一定是要靠眼睛才看得到。因此接下來,Jos Stam博士開始將觸角衍生到哲理部份,來說明圖素、空間、虛擬與真實之間的呈現效果。 30年的智慧累積結晶,現在讀者只要在這篇文章花30分鐘不到,相信可以有所收穫吧?以上就是本次NVIDIA電腦繪圖資深科學家Jos Stam博士,在台大的「電腦繪圖30年:從開天闢地到奧斯卡獎的旅程」演講會現場直擊。謝謝收看!下課囉!
-
Openfind MailCloud工作溝通雲,提升工作效率的絕佳利器 深入專訪
當今免費網路服務何其多,舉凡Email (電子郵件)、IM (即時通訊)、Drive (雲端硬碟)、Document (線上編輯)…等各種工作溝通上經常使用的雲端服務,雖說都有國際大廠提供各種方案組合來讓大家使用。然而類似的服務在台灣廠商也有,且致力於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以Openfind – 網擎資訊為例,這一家致力於「電子郵件」與「搜尋引擎」兩大核心技術的台灣在地軟體公司,其推出的各項雲端服務就深受不少企業與個人的青睞。Openfind一定有什麼事做「對」了,才得以吸引到不少客戶轉而去使用他們的服務。以下PCDIY!就實地深入專訪Openfind,了解其「MailCloud工作溝通雲」的功能與特色,具備哪些連大廠都沒有的獨門絕學,成為企業們提升工作效率的絕佳利器。 一家公司的對內外聯繫與溝通工具,除了有實體聯絡與寄送之外(電話、傳真、書信/包裹等),還有當今數位的聯絡與寄送,以數位方式來說,這些工具大約脫離不了Email、即時通訊、檔案傳輸…等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將所需要傳送的資訊或資料,透過手機、平板或是電腦等裝置,來傳遞給同事或客戶。然而在使用習慣方面,前者的部分大家可說是幾乎都有共通的使用習慣,只要實體辦公設備設定好即可使用,縱使這些OA裝置不一定介面相同,但基本上的使用與傳輸方式幾乎大同小異,且這些設備也行之有年,幾乎大家在使用上大多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後者部分,不同工具則有不同的軟體或雲端服務,加上各公司的導入方法皆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因為不同的使用工具,造成大家在使用時必須重新適應,且不同工具間其實也互不相容,使得可能Email傳送出現亂碼、對方沒收到、檔案版本未更新、或太大無法送出,無法即時通知對方,甚至有資安漏洞等等。而Openfind所推出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就是將每個人工作與溝通上所需要用到的各種基本數位溝通工具整合起來,讓企業一次訂閱,即可享受在溝通上所需要的各種需求。 Email可說是網路時代中,最經典也最常用到的服務之一,雖說當今有許多其他衍生的服務,但Email至今仍有其不可替代性,不會被完全淘汰,而這也代表資訊管理者的工作益加繁重,得同時維運Email及新型態溝通工具。現在Email的用途,大多數還是會用在正式書信方面(如與客戶進行商業對談、取得報價、密件傳送)、正式招呼(與工作夥伴或客戶寒暄),或是用來收發電子信、傳送檔案,以及做為正式書信往返的證明…等等。然而Email有其使用限制,像是不夠即時(信件傳送前要斟酌文字編寫內容)、檔案大小有限制(一般上限是10MB),以及有資安洩漏(例如夾帶錯誤附檔、收件人忘了放在bcc)等風險。而Openfind推出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不僅提供全面強化的Email服務,更輔以其他溝通工具,讓工作溝通與應用更加完善,且更即時又安全! 試想一下,在工作場合裡,一般在使用Email時,常常會碰到的問題?像是:Email聯絡人必須先一一建立或者每次輸入、傳送大檔案有可能會被退信、Email送出後不確定對方是否有下載附檔、想很快地確認對方是否有收到信件、不小心寄錯信了來得及收回嗎、專案檔案不想用私人帳號才能檢視…等等。這些狀況有些人可能天天發生,因此Openfind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就是要打破傳統的侷限,以提升工作效率。 以下就先簡單了解一下「MailCloud工作溝通雲」主打的四大服務與特色: (1) Email服務 (MailCloud):就是大家熟悉的Email服務,MailCloud提供豐富實用的Webmail 功能,及又快又精確的搜尋功能,當然要搭配Outlook等郵件軟體使用也OK。 (2) 即時通訊 (MM – MailCloud Messenger):就是即時通訊軟體,內建同事為聯絡人,收發信件後通知更即時。支援文字、檔案、圖片與表情符號傳輸,且能分門別類,以便日後好搜尋!若不便時也可開啟訊息勿擾模式。 (3) 檔案分享 (File Share):檔案太大傳送不出去? 透過雲端附檔功能,收件者即可直接從信上連結取得檔案!連結下載與檔案版本更新都有紀錄,準確掌握檔案傳遞階段。 (4) 線上共編 (Co-editing):有想要與客戶或同事共同編輯檔案,兩方可同時線上編輯、修改,減少語音或書信溝通的時間,還可限制存取權限,避免重要檔案不慎曝光! 大致了解MailCloud工作溝通雲的四大服務與特色之後,以下我們就透過採訪Openfind雲端產品企劃主任 郭欣羽 (Marcie)小姐,來了解MailCloud工作溝通雲的應用與優勢。 有關於「MailCloud 工作溝通雲」,Marcie表示這是一套可增加員工之間工作聯繫效率的辦公生產力雲端服務,訂閱之後可快速開通使用,其通過ISO27001服務品質保證,在強化的資安機制下,提供企業/機關/個人一個穩定安全、方便回溯的工作溝通服務平台。 由於企業要建構單一、即時又有效的數位溝通平台,其實都會碰到不少痛點。因為當今雖有超多辦公工具可以選擇,但每個工具卻有各自的操作介面,使用者得先記下登入方式、再學習各式功能,不僅不易熟悉整合起來更有難度,讓公司必須投入不少建置與訓練資源。 在各種數位溝通工具中,Email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也有不少可以強化的部分。像是附件檔案太大時就很困擾有時雖然信寄出去了,但對方其實是收不下來的,若寄件者沒留意到退信通知的話,那麼可能就從此斷訊了!Marcie表示,Openfind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就是以大家最熟悉的經典工具(如Email)為基礎,並再加上即時通訊、檔案分享,甚至加入線上共編等功能,以解決Email功能的應用限制。而其所有服務只要一組帳號即可通用,對於管理者來說更能輕鬆管理與部署,對員工來說使用上也方便,不用再記多組密碼,員工之間或與客戶之間皆能快速、有效的透過單一軟體介面與服務,來進行更有效率的溝通! Marcie舉例,常見Email無法夾帶大檔案,那麼MailCloud可以提供一個檔案分享的空間給收件者,對方點擊信件中的連結,即可透過裡面的指示將檔案下載下來,或是上傳上去。若是機密資訊的話,更可以加上密碼鎖,讓檔案傳遞或接收加上一份安全保障。再來像是在會議室進行簡報時,不需要再將每個人的簡報檔寄給自己,也不用拷貝至隨身碟(這樣資料其實都有洩密出去的風險),使用者只要開啟檔案分享功能,就可以將每個人的檔案預先存好,直接在會議室資料夾開啟即可,簡單方便!而檔案放在公司內部的雲端空間,只有被授權的使用者才能使用,加上其具備Versioning (版本異動控制)功能,不小心覆蓋的話,還能回溯前先的版本,非常好用。 即時通訊的部分,用法與一般即時通訊軟體類似,可傳送文字、亦可傳送表情貼圖或檔案。工作即時通的好處是不需另加好友就可與公司同事們直接交談,可一對一對談或群組對談,想直接語音溝通也OK。因此使用者可以當成公務專用即時通訊(工作即時通),與同事或客戶在線上討論事情。像寄送Email給對方後,就可以即時通知一下,並可以看到對方是否已讀。由於工作溝通的訊息會記錄下來,自動歸檔、分門別類收納,因此未來若有回溯特定檔案或訊息的需求就可以快速找到,不用找半天。此外,即時通訊雖說有其即時性,但不方便時或是非上班時間時,亦可開啟勿擾模式,避免手機推播通知(Push)干擾,待員工上班時再確認,讓工作與家庭同時兼顧! 在檔案線上共編方面,就是可以讓多人來同時編輯一份文件,可以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各式文件。不需要一來一往的傳來傳去,這樣一來就能更加即時完成。例如專案文件就可以雙方一起線上討論,直接對文件進行修改,雙方的工作也能及早完成,修改紀錄也很清楚。此外,像是工作即時通方面,就可以透過訊息來即時通知同事或客戶,來溝通事情或是參與討論。 例如你信寄出去之後就可以馬上用MM來提醒對方收信。而當小組在進行線上共編、專案討論時,一發現問題時,也可立即聯繫,以降低Email溝通的繁瑣程序。最重要的是,工作溝通雲可以滿足工作智慧與各式資訊的長期保存,以及當下立即溝通的優點。此外更延續Openfind優良的搜尋技術及悠久的服務經驗,可幫助使用者在郵件搜尋、即時訊息的歸檔調閱。讓溝通更當下、即時,事後的調閱回憶也很迅速。 在收信程式方面,MailCloud支援POP3與IMAP協定,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的預設郵件App,來設定收發MailCloud的Email,亦可透過瀏覽器的網頁版(Webmail),介面和電腦版相似,使用者免重新適應!而Openfind也有推出自己的@Mail2000的App,支援iOS與Android,使用者只要設定一次,並登入之後,即可隨時收發信件。 至於即時通訊方面,則可下載MM – MailCloud Messenger的App,同樣要先設定好登入帳密(跟MailCloud帳密一樣),即可馬上使用。 對於IT人員或管理者來說,MailCloud工作溝通雲提供單一介面統一管理的便利功能之外,資訊安全議題上非常重視。以企業治理面來說:IT主管或機關負責人皆可確保公務資料皆存於公務空間中,不會散落在員工各自的私人帳號,以確保機密不外洩。對於使用者來說,不僅不用再分享私人帳號,其操作自主性也很高,當不小心寄錯信件,還可以自行收回,以提高機密資料救援效率。 至於網路安全性方面,由於當今詐騙郵件隨處可見。Openfind除了提供基本過濾功能以確保收件人不會收到垃圾郵件之外,還可再搭載Openfind進階防詐騙技術,包含:惡意動態轉址警示、郵件APT沙箱防護等等,讓您Email環境能即時防禦新型態的威脅,保有最安全的環境。根據 Openfind 郵件防詐騙分析中心研究,惡意郵件有很多種陷阱,例如某些郵件可能含有一種連結轉址技術,一開始URL是連到沒問題的網站,以通過郵件過濾機制的檢查。但該URL可能過沒多久就被惡意轉址,將使用者引到惡意網站去,此時收件人若不小心點到,就有可能踩到雷。而Openfind的防護機制就是能做到後續的防護,讓安全性延伸到使用者端。有關進階威脅防護的細節可以參考:。 也許有人會認為,似乎上述的功能,國際大廠也有。考量資安技術日新月異,MailCloud擁有收集在地化樣本的最佳優勢,以此觀點來看,Openfind的郵件威脅防護效果更佳,因此有許多用戶除了大廠產品使用之外,還會再加購Openfind的雲端安全服務。至於郵件歸檔方面,MailCloud更提供優異的歸檔與調閱技術,讓企業多年下來的大量郵件與智慧資產,都能快速調閱與搜尋到,因此也深獲高科技產業及日本市場等重視機密保存的機關肯定與採用。 再看服務方面,比起國際大廠的跨國客服大多必須抽號碼牌以問卷方式來詢問問題的做法,Openfind提供7*24小時的技術客服專線,用客戶聽得懂的語言隨時待命!用戶若郵件收發有任何問題,隨時找得到人來幫忙解決,不用等待老外客服的慢吞吞回信或是聽不太懂的語言或郵件回應。而且在法遵方面,Openfind更通過 ISO27550認證,並落實GDPR個資隱私要求,能協助企業機關一同來為個資保護、營業秘密、資通安全法規等做好把關。 Marcie表示,MailCloud 深耕雲端服務 20 年,連年通過 ISO27001品質保證檢測,系統可靠度高達99.95%,成為政府公部門採用第一品牌,更是媒體眼中台灣郵件雲端服務前3大品牌中的唯一本土廠商。 雲端服務具有3大好處,就是:用多少算多少、自己不用去架站或燒腦搞技術、24小時都有人把關。在當今面臨資料量爆炸的時代,各種政府法規的日趨嚴峻之下,已有不少企業紛紛改採用雲端服務訂閱的方式來取代自己架站,以為數位轉型來做準備。 MailCloud 工作溝通雲,根據不同的用戶特性,大致提供套餐ABC三種方案。目前用戶偏好的方案選擇中,以商務B 較受中小企業青睞。近期也發現不少中大型用戶是以先採購Office 365再搭配MailCloud郵件安全防護服務的混合雲組合。MailCloud 提供的套餐ABC方案主要包括經濟A、商務B、旗艦C,簡述如下: (A) 經濟A:主要針對新創與衝勁為主的工作環境,提供每人5GB起的空間彈性,可使用的範圍包括:企業Email、工作即時通(MM)、檔案分享、行動App等。適合個人用戶、工作室、新創、小型企業訂閱。 (B) 商務B:主要針對一般中小企業所打造的工作環境,提供每人5GB起的空間彈性(亦可固定),可使用的範圍除了上述的4款,還加入了郵件歸檔(MB, MailBase)的功能。讓企業能夠將郵件資料存底,並即時調閱紀錄,充分掌握資料流向。適合中小企業、大企業訂閱。 (C) 旗艦C:主要針對大公司等極為重視資訊安全的工作環境,提供每人100GB起的固定空間,可使用的範圍除了上述商務型的5款,還加入了發信安全 (MO, MailAudit)的功能,能幫助企業確實做好資料分級與資訊安全的需求。適合大中小企業與跨國企業訂閱。 另外,若有需要的話,特定的功能也可以再加訂,包含郵件資料外洩防護工具(MO)、進階垃圾信管理工具(MG, MailGates)、以及郵件備援雲,至於雲端容量也是可以加訂的,讓用戶可以依照自己公司的需求,來訂閱上述的套餐方案,或是加購單品方案。 由於Openfind是一家經營非常久的資訊公司,其提供的各類雲端服務皆以穩定且具備高度彈性著稱,因此已有不少國內外客戶指定使用。Marcie也分享了一些客戶成功案例,例如重視後勤服務的偉聖國際(其總部與工廠聯繫、跨國接單、國際時差,皆需要24小時找得到人的技術障礙排除團隊)、重視資安威脅的漢堡王(店面營運採一條龍式,各店溝通極為重視資訊安全郵件威脅過濾),以及重視行動應用通訊的永豐棧酒店(其客服交接時段的諮詢銜接、行動Email需求,常於辦公室與園區之間奔走)。由此可見,Openfind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各式需求,輕鬆建構企業專屬的工作溝通平台與智慧寶庫。企業/機關用戶們若有興趣者,可以到Openfind的MailCloud官網 ()來看看。 當然,Openfind除了推出主打企業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之外,也有針對個人用戶/工作室等族群推出付費電子信箱 - Mail2000電子郵件服務,詳情也可以參考 Mail2000的官網 ()。 透過上述的採訪,可以了解到Openfind從「工作溝通」情境為用戶發想,提供快速搜尋、郵件收發,再搭配郵件過濾、郵件歸檔、發信安全等資安防護機制,再補足Email的先天限制,提供檔案分享、工作即時通,以及線上共編等特色,以在地化的即時技服團隊,打造出全方位的工作溝通必備工具,讓企業/機關/個人用戶一起登上快速奔馳的工作溝通雲服務。 在訂閱方案也頗具彈性,Openfind提供多種不同等級的套餐,並可單點不同的功能來加購補足,且容量上也頗具彈性,讓企業或是個人用戶可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來訂製自己的溝通平台。整體而言,我們可以得知Openfind的MailCloud工作溝通雲,是一系列絕佳的工作場合必備的溝通工具,優化辦公生產力,提供完整、方便且安全的使用體驗,值得企業與個人參考訂閱。 廠商名稱:Openfind 網擎資訊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53-2000 分機888 廠商網址:
-
UL推出首款針對IoT裝置的安全評等,共5種認證等級標章,協助製造商與消費者為資安把關
近年來,物聯網(IoT)發展越來越夯,IoT 裝置應用如智慧家庭、車聯網等產品紛紛出籠,當所有裝置都能連上網時,就可能成為駭客入侵的缺口,因此資訊安全顯得關鍵!當一般製造商普遍欠缺對資安威脅防範的能力,資安威脅會隨著新漏洞被挖掘而產生動態變化,產品如何在資安層面進行防範,並做到消費者保護,成為製造商面臨的最大難題。 目前UL正藉由IoT安全評等 (IoT Security Rating),協助產業定義各種 IoT 產品的資安防護能力。到底 UL 是以什麼為基準來評估?當前產業面臨的資安危機有哪些?以下就是UL安全專題講座所推出的全新IoT裝置安全認證內容。此全新的認證標章,將協助製造商與消費者在IoT浪潮下,資安把關最前線! 有關於這次講座的重點,請參考以下的現場直擊! 從上面可以得知,由於連網裝置的「資訊安全」已是歐美各國所重視的議題,並祭出規範來要求製造商要遵循。而UL所推出的IoT Security Rating (IoT安全評等),是世界第一個針對IoT裝置所設計的安全評等,提供7大類別40多種測試項目來嚴謹評估,幫產品打上五種安全等級,讓資安資訊更透明,也幫助消費者更容易選購到各種安全等級的IoT產品。 由於此安全評等仍在推廣中,加上製造商產品送驗證需要花時間,因此市面上要看到貼有上述UL的銅牌、銀牌、金牌、白金牌、鑽石牌等5種安全評等認證標章的產品,最快也是2020年了。消費者若想要讓自己買到的智慧裝置(包含IoT裝置、智慧連網裝置等等)有「可看得到的」資安等級,那麼就稍等等,2020年這些裝置就會與大家見面了!
-
鑲金又包銀的Server在這裡! 成功大學購入共6台NVIDIA DGX-1超級電腦,打造全台AI學術研究的南霸天!
近年來,因應資料量的爆炸性成長,傳統以人工方式處理龐大資訊的作法已不符合時勢的需求,催生了AI (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而在AI領域已推廣多年的NVIDIA,透過其最新GPU運算效能,打造出各式各樣的GPU加速產品,帶領AI應用邁向卓越的發展,讓傳統需要花幾星期、幾天來進行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的時間,縮到到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即可達成,提升醫學、科學、工程、商用…等領域在大量資料處理上的效率,使得NVIDIA在AI領域成為產業領頭羊! 成功大學為身為南部一流學府,其學術研究項目也包羅萬象,涵蓋了航太科學、土地農業技術,甚至到海洋研究,為了因應日趨複雜的AI作業,該校積極投入基礎設施建置,以打造最優質的研究環境,推動包含像是智慧醫療、智慧製造與智能駕駛…等多項應用,在2017年首度導入1台NVIDIA DGX-1平台之後,如今(11/22)宣佈再部署5台NVIDIA DGX-1於該校計算機中心,以打造南台灣最強大的超級電腦中心,以推升成功大學在AI學術研究的動能至巔峰。 有關於這次記者會發表內容重點,請參考。以下就來看看這些Server部署在成大計算機中心的現場直擊吧! 下面是這次成功大學各應用中心的發表簡報,敬請參考! ● 智慧醫療:身為南部醫療重鎮,成功大學與其附屬醫院積極拓展 AI 技術在醫療上的應用,舉凡腫瘤科、放射科、心臟科、重症醫學科、婦產科、腸胃科、消化科與急診科皆已導入實驗性的 AI 計畫與作業模型,其中,數位病理、影像科學、精準腫瘤與心臟治療、e 化通知、e 化應用介面與 IoT 智慧手錶現已導入在日常臨床作業中,透過 DGX-1 改善並加速 AI 演算法的訓練作業,協助成大醫院實現將精準醫療普及化的願景。 ● 金融科技:為加深學術與產業的連結,成功大學長期與永豐銀行密切合作共同開發 AI 系統以優化作業流程,成功大學為該計畫投入來自三個學院的五位教授,針對信用評比、風險評估、自然語言服務、客戶回饋分析與精準行銷,以 DGX-1 所提供的龐大運算效能推出相關 AI 服務。藉由指派教授駐點銀行,成功大學能夠在第一線發掘執行痛點並針對其發展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加速落實 AI 應用。 ● 天然災害:台灣地處季風氣候區與板塊交界帶,極端降雨與地震誘發如山崩與土石流等地質災害,破壞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並威脅居民的身家安全,對此,成功大學借重台灣緊密頻寬地震網的優勢,透過深度學習分析過去重大事件,如莫拉克、蘇迪勒颱風導致山崩發生的準確時間點,定義破壞機制與制定警戒值,藉由 GPU 加速運算作業,讓成大團隊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處理更多的數據並進行影像模擬,提升台灣山崩辨識的應用與準確率,並進一步將該技術拓展至全球。 有關於NVIDIA DGX-1伺服器,其搭載了8顆Tesla V100 GPU,效能比純CPU運算的伺服器快96倍效能。NVIDIA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邱麗孟小姐表示,NVIDIA擁有多種AI開發工具,其NGC (NVIDIA GPU Cloud)也提供各式AI容器,以幫助從事AI領域研究人員來建立模型與訓練。搭配其DLI (深度學習學院)也有各式課程,提供各界專業人士,以及有意從事AI領域的初學者,踴躍加入其學院來學習! 國立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小姐也表示,在醫學研究方面,她也有感於台灣這邊其實不乏有優秀的醫師發表各種醫學研究報告,但以前就是礙於運算能力的不足,必須送到國外研究機構以更快的高速電腦來驗證該研究結果,但這樣就是該研究報告就要讓國外單位共同掛名,以分享成就。如今成大共購入6台NVIDIA DGX-1伺服器,便是看到台灣真的需要一個穩固且強大的基礎設備,來滿足各種研究計畫的需求。而在歷經運算需求、導入的簡易程度、擴充性、性價比與電能效率等全方位的考量之後,該校選擇NVIDIA的方案,藉此協助更多研究計畫上的突破,讓台灣在國際間保有競爭力,協助台灣整體學術領域的成長。 以上就是本次NVIDIA x 成大記者會現場直擊,謝謝收看!
最多人點閱
- 網咖巡禮》夢想網路休閒館土城店,引進GeForce GTX 1080,網咖遊戲對戰不卡頓!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網咖巡禮》華碩ROG、NVIDIA聯手168inn,打造出亞洲第一電競旅館i hotel 中壢館!
- 網咖巡禮》吉吉網路生活館-大里店,台中市最威的49吋六核水冷桌機網咖電競館!
- 網咖巡禮》RS休閒概念館林森店引進GeForce GTX 980Ti,網咖遊戲對戰不再卡機!
- 網咖巡禮》玩咖網路微客棧,技嘉XG認證中壢複合式休閒網咖!
- 網咖巡禮》1314網路電競一館,技嘉XG認證優質網咖!
- 礁溪老爺酒店推出VR假期住房方案,微星Eyemax帶您進入老爺奇幻視界!
- 就是要挖礦!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
- 網咖巡禮》1314網路電競二館,華碩GeForce GTX 1080超狂台中市電競網咖!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十年有成,獲得第PCDIY!第十二屆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6「主機板、顯示卡、無線路由器、電競螢幕最佳品牌」肯定,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電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