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
-
Intel Rocket Lake-S i5-11400測試數據現身,火箭最快於明年1月發射?!
隨著Intel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的發布時程越來越接近,相關洩漏消息就越來越多,日前我們才看到Rocket Lake-S的相關規格與i7-11700K的跑分測試,其數據結果顯示採用全新大小核架構的Rocket Lake-S雖然依然是14nm製程,但成績已經相當接近同樣為8C/16T的對手AMD Ryzen 7 5800X。 而在日前,中階級i5-11400的相關跑分數據也現身於SiSoftware中,從圖中可以看到,i5-11400測試總得分來到646.07 Mpix/s,與同樣6C/12T對手Ryzen 5 5600X的885.24 Mpix/s相比,看似還有一大段差距,但主要是因為i5-10400全程以2.6 GHz鎖頻在測試(推測可能是工程版本的緣故),實際發售版本肯定會遠大於這個成績。 回到規格來看,i5-11400基本時脈為2.6 GHz,Boost時脈來到4.4 GHz,先前爆料的規格完全一致,看來這次Rocket Lake-S的陣容可以說是大致確定,而更重要發布時間,官方雖然表示會在明年Q1推出,不過據外媒透漏,很有可能在明年1月就會發布。 但其實也不會太意外,畢竟在Rocket Lake-S推出後,官方就打算在同年下半年接著上第12代Alder Lake-S,不但同樣採用了全新大小核架構,更是終於擺脫了14nm製程來到了10nm,相信是大多數玩家所期待的處理器之一,但對於注定短命的Rocket Lake-S來說,不早點在1月就登場,只會顯得越來越尷尬。 2021是個相當值得期待的一年,在年初就有桌上型顯示卡、筆記型電腦之戰,現在Rocket Lake-S可能也會加入戰局,究竟這台火箭能不能撼動Ryzen 5000系列的王者寶座呢?還是要繼續等到12代Alder Lake-S才能絕地反攻?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負面聲浪太大!CD PROJEKT RED為《電馭叛客2077》災情道歉,並開放PS4、Xbox One玩家退款
備受玩家期待的年度大作之一《電馭叛客2077》,在歷經3次跳票後終於在這個月10號上市,這款第一人稱開放世界RPG遊戲的行銷方式可以說是相當成功,自2019 E3發布後話題就不間斷,而光是數位預購的銷量就已經打平《電馭叛客2077》的開發、行銷成本,可見有相當多玩家在期待這款遊戲。 不過隨著遊戲上市後,其龐大的銷量也帶著龐大的Bug而來,尤其在Xbox One與PS4平台的災情可以說是相當慘重,貼圖無法即時顯示、消失NPC、穿模等等都還只是小問題,不少玩家更是頻繁出現嚴重掉FPS甚至遊戲崩潰的狀況,即便官方有釋出更新檔,但似乎還是沒有解決這些重大Bug,在Metacritic的玩家評分上,Xbox One版僅得到4.0分而PS4版更是只有2.9分(PC版則是7.0分)。 雖然先前官方CD PROJEKT RED就表示會盡全力來修復遊戲,但或許是負面聲浪實在太龐大,在昨日CD PROJEKT RED發表最新聲明,表示讓玩家得到這一系列糟糕的遊玩體驗感到抱歉,承諾會持續修復Bug與遊戲崩潰問題,接下來7天內還有一次更新,而之後更有兩次大更新,這兩次大更新將針對PS4、Xbox One的問題來修正,不過得耐心等到明年1、2月。 此外CD PROJEKT RED也希望玩家們能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但若真的無法接受,CD PROJEKT RED也開放PS4、Xbox One版本的玩家退費,數位板的玩家可向PSN、Xbox Store申請退款、而實體版的玩家則可向購買商家退貨。 pic.twitter.com/jtF5WKCiro— Cyberpunk 2077 (@CyberpunkGame) December 14, 2020 這次的災情會引起如此大的反彈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電馭叛客2077》本來就是在PS4、Xbox One、PC開發,中間多次的延期的理由之一也是為了更加優化舊世代的家機(即PS4、Xbox One),讓玩家們多等待了將近8個月的時間,卻依然給出這樣的淒慘遊戲品質,即便遊戲本身有再好的遊戲劇情、遊玩方式,玩家們也無法完整體驗,相當可惜,希望CD PROJEKT RED能盡早解決這些災情來挽回玩家們的心。(雖然光開賣2天的收益就已經賺回研發成本了,但總得有基本品質才行咩...)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昨晚Youtube、Gmail又掛了,全球叫苦連天!帶你快速回顧Google10年來的大災難
昨天(14日)晚上8點左右,小編當時正在用可憐的2M頻寬在雲端硬碟上下載7.8G大容量怪物的檔案,當下載條跑到7.5G時,突然出現下載失敗,不小心爆了粗口,狂刷F5重新整理也都無聲無息,後來上到臉書才發現,原來是整個Google的相關服務都掛點了,包含Youtube、Gmail等等幾乎需要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的都掛了,而在Google故障期間,在Chrome無痕模式下,可以正常進入Youtube和Gmail的官網畫面,但依舊無法使用Google帳號登入。 在約莫是晚上8點半左右,Google相關服務總算恢復正常,但整起故障的詳細原因仍不清楚,Google也還沒發表相關回應,至於小編的7.8G大容量怪物,一直下載到9點半才好……(哭啊)。 然而,一直十分穩定的Google服務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故障了,以Google服務的全球使用者涵蓋率,每當發生故障,除了造成全球網路一般使用者的哀鴻遍野外,在世界經濟的損失上恐怕將以數十億計算,而小編也整理了這10年來Google曾經發生過的大範圍故障。 當天在台灣時間06:50至06:55之間,Google發生故障事件,搜尋引擎、雲端硬碟、電子信箱等服務都受到影響,而在這短短的5分鐘內,竟然導致全球網路流量暴跌40%。 這次故障原因,Google一樣沒有說明,但據傳是軟體出包所導致,影響了包含Gmail等眾多需要登入Google的服務軟體,故障時間約長達25分鐘。 本次有高達8項的Google服務出現故障,Google Drive、Google Talk、Google Calendar、Gmail、Google Sites、Google Groups、Admin console與Google Hangouts等全部中標,然而以Google Drive雲端硬碟服務故障時間最長。 Google Drive是Google在2012年4月所推出的雲端硬碟服務,並提供5GB的免費空間,而在2013年也曾經發生過單單Google Drive故障2.5小時的災情。 一樣還是需要登入帳號的Google服務出了問題,但這次災情主要聚焦在Gmail和Google Drive上,根據當時Outage.Report的統計,Google使用者在主動回報Gmail異常的訊息就超過4,000筆,而發生災情的地區大多分布在亞洲與美洲國家。 除去昨天的故障,本次Google故障所導致的全球網路災難就發生在4個月前,使用者在登入、附加檔案的功能上都出現無法操作的狀況,部分使用者雖然仍可登入,但依舊在附加功能的服務上出現異常,故障時間更甚至超過3個小時。 災難、災難,從沒有記載的神話到有史實根據的歷史書上,洪水、旱災、地震等等,甚至有可能還有來自太空的毀滅性災難—隕石,而這些都將造成無法磨滅的慘痛結果,恐怕還將會造成生物滅絕。(幹話XD) 然而如今數位化時代開啟,在網路服務市占率上高居榜首的Google,只要一個5分鐘的小零星故障,就有可能引起無法預測的蝴蝶效應,如今看來有可能只是經濟上等等無關人身安全的網路災難,但在更之後、更蓬勃巔峰的數位時代,以小編的判斷,Google這塊招牌只會越擦越亮,也因此將會有更多支撐數位時代的產物出現,那到時會不會產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災難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準備發射更加強大的火箭?!Rocket Lake-S最高時脈來到5.3 GHz
一向在單核效能有優勢的Intel,在今年被蘇媽的Ryzen 5000系列以Cinebench突破600分的單核成績完全輾壓在地,相信讓不少玩家就此投向AMD的懷抱,而面對如此慘況的Intel,也不得不加緊腳步,在先前官方就先釋出了第11代CPU Rocket Lake-S的相關細節,讓I粉們先解解饞來降低出走潮。 Rocket Lake-S雖然與現款10代的Comet Lake-S同為14nm製程,不過已經擺脫了Skylake採用了全新Cypress Cove大小核架構,並搭載加強版的XeGPU、PCIe 4.0、記憶體頻寬提升至DDR4-3200 MHz(終於跟上對手腳步了)。 既然在支援性方面可以說是已經與對手齊平,相信許多玩家就會將焦點放回CPU本身,究竟在全新架構下,效能是否能再有所提升與香味四溢的Ryzen 5000系列一拚高下。 而在先前,Geekbench曝光了Rocket Lake-S與Ryzen 7 5800X的效能比較,驚人的是,Rocket Lake-S在跑分成績上,僅以單核1645分、多核9783分略輸Ryzen 7 5800X的單核1688分、多核10122分,在兩方皆為8C/16T的情況下,14nm的Rocket Lake-S能與7nm的Ryzen 7 5800X一拚可以說是相當驚人,想必Intel已經把14nm發揮到淋漓盡致了,不過這個成績是以5.0 GHz時脈所測得,可能還不是Rocket Lake-S的全部實力。 根據最新消息,推特網友曝光了Rocket Lake-S時脈規格,可以看到8C/16T的i9 11900K在單核Boost時脈與10900K相同來到了5.3 GHz,而在Geekbench上5.0 GHz 8C/16T的Rocket Lake-S應該就是i7 11700K,也證明了這顆火箭的能耐果然不只如此。 Seems OK https://t.co/vvpMiSgoxE pic.twitter.com/WKBzhbYcH7— 포시포시 (@harukaze5719) December 12, 2020 雖然14nm的Rocket Lake-S能有這樣的效能已經是相當驚人,但陣容上卻依然是有些欠缺,要知道即便5.3GHz的i9 11900K或許能略贏Ryzen 7 5800X,但再上去還有更強大的Ryzen 9 5900X、5950X,這兩顆CPU前者12C/24T後者16C/32T,除非Intel還有藏著秘密黑科技,否則只有8C/16T的11900K想要一戰幾乎是不可能(難道又只拚單核效能?)。 總而言之,明年Q1的11代Rocket Lake-S是可以期待的,不過在看到Rocket Lake-S的進步後,更令玩家們注目的應該會是預計下半年登場的Alder Lake-S,在全新10nm(終於不再是14nm了) Golden Cove+Gracemont架構下,還會再提升多少效能?能否奪回CPU王者寶座?小編拭目以待。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 Sapphire Rapids Xeon實體流出?LGA4677架構搭DDR5與PCIe 5.0?
只能說Intel不只桌上型處理器將可能改變策略加快推出預計計畫中的版本之外,連伺服器市場在面臨AMD的壓力下也得加快腳步將原本打算放後面的幾款版本都提前登場以因應對手的強大氣勢狂潮,隨著11代桌上版Rocket Lake即將在不久之後與玩家見面外,從外媒流出的Sapphire Rapids CPU工程樣品圖可以看到實體的CPU樣貌。 除了採用Golden Cove核心外,也支援如AMX、AVX512_B16、AVX512_VP以及2INTERSECT指令集等,對應的也會是下一代的DDR5記憶體與更新一版的PCIe 5.0架構(好吧!PCIe 4.0還沒開始支援咧XD),至於Spec code為QTQ2、核心時脈為2GHz,預計將會在2021下半年登場。 由ServeTheHome論壇成員111alan洩漏的LGA4677架構的Sapphire Rapids Xeon實體圖,有別於Ice Lake-SP的LGA4189,看起來這款Sapphire Rapids Xeon顯然更大了些,從圖上看來像是兩顆Xeon併在一起的樣子,類似先前Cascade Lake-SP設計,不過這款Sapphire Rapids Xeon是採用了10nm SuperFin製程,搭配新的LGA4677插槽,到時候又是一波新的換機了。 只不過,光是要靠Ice Lake、Sapphire Radips來作為2021年的救場之星恐怕還有待時間驗證,即便後面還有Cooper Lake,對於對手不論是桌上型已經邁入7nm成熟期以及EPYC處理器的擠壓下,Intel要是沒有更具威脅力的大殺器推出,恐怕過了2021年之後想要與對手競爭會更顯辛苦。 至於更後面還有已經排在Roadmap的Emerald Rapids、Granite Rapids、Sierra Forest AP、Diamond Rapids等等,可能要看AMD怎麼出招才能看到更明確的Intel布局,對消費者來說,這些偏企業用的處理器版本不是主要的關心,桌上型版本可以快點出、然後製程可以提升,不要再繼續擠牙膏就是最大的改進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舊用戶們有福了!ASRock為X370主機板釋出新Alpha BIOS,支援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
今年可以說是AMD重返榮耀的一年,全新的Radeon RX 6000系列顯示卡不但能與對手RTX 30一拚,在另一方面,搭載Zen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更是強勢登上霸主寶座,讓玩家們相當振奮,一上市就造成熱烈回響,至今都還無貨可買(有錢也買不到QQ)。 我們知道AMD一直都相當佛心,其AM4腳位從Ryzen 1000系列就沿用到現在的Ryzen 5000系列,讓玩家不需要每更換一代CPU就要再重新買一張主機板(看看隔壁I家...),而在理論上同樣AM4腳位的Ryzen 5000照說應該也能通用前代主機板才對。 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官方在最初就表示舊款300、400系列主機板因為SPI ROM儲存空間有限,所以無法支援全新Ryzen 5000處理器,這讓300、400系列的主機板瞬間香味消散(舊用戶們的荷包...),但其實在Ryzen 3000系列推出時就有類似狀況,最終板廠也成功解決該問題。 也因為Ryzen 3000的先例,許多玩家認為Ryzen 5000無法支援舊主板並非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商業考量(向對手看齊嗎?),更讓許多AMD用戶相當不滿,而之後官方也退一步讓400系列主機板(B450、X470)可透過BIOS更新來支援Ryzen 5000系列,但更之前的300系列老用戶卻依然被放生。(頓時有種當初買了X370是我不對的感覺產生XD) 不過這次的最新消息則是為300系列的老用戶們迎來了一點曙光,近日國外論壇有玩家發現,知名板廠ASRock已經為部分自家X370版本發布了一版Version P6.61 Alpha BIOS,並表示可支援「Vermeer」、「Renoir」的Ryzen處理器。 其中Vermeer就是Ryzen 5000處理器代號,代表ASRock已經在測試讓300系列開始支援Ryzen 5000系列,而網友更直接附上實機BIOS圖,可以看到ASRock X370 Taichi在更新Version P6.61版本的BIOS後成功運行了Ryzen 5 5600X處理器。 雖然300系列能成功支援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對老用戶來說是一件令人興奮的消息,不過其他相關新技術如SAM(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還不確定是否也能完整支援,不過以SAM來說,依照自家AMD 400系列與對手Intel主機板即便是PCIe 3.0也同樣能完整支援的情況下,AMD 300系列要能啟用該功能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這都只是小編的猜測而已。 另外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這些Alpha BIOS屬於開發階段的版本,實際上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無預警的狀況發生,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是不建議一般玩家輕易去嘗試,反正現在Ryzen 5000系列也還在缺貨中,不妨等到官方發布正式的BIOS更新後再來升級也不遲。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電馭叛客2077》達800萬海量預售,Steam同時在線突破100萬,但也伴隨著海量Bug
眾所矚目的《電馭叛客2077》已於昨日(10日)解禁,開發商CD Projekt RED也宣布,遊戲已經超出當年《巫師3》的預購量,在上市前就售出800萬套,且在PC上就佔了59%的銷量,達到472萬套,但湊巧的是暴雪本周才剛宣布《魔獸世界:暗影之境》的第一天銷量達370萬套,超越2012年推出的《暗黑破壞神3》,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PC遊戲,這樣到底誰才是第一呢? 不過相較《魔獸世界:暗影之境》為PC上的MMORPG Online Game,《電馭叛客2077》起先就是針對PS4與Xbox One所開發,雖然在平台與客群上的定位不同,但還是有點打臉的感覺。 同時,CD Projekt RED也宣布《電馭叛客2077》的預購銷量中,有74%是來自於數位訂購,只有26%的數量來自於典型的實體販售,從這裡也可以發現時代的更迭,在數位化的情況下,不占空間也不用特地跑一趟商家,實體包或實體光碟似乎就只剩下收藏品的特性了,然而,根據遊戲數位平台Steam的統計,《電馭叛客2077》玩家,同時上線人數超過100萬人,超越CSGO與Dota2。 不過,雖然《電馭叛客2077》的銷售海量,但卻在上市第一天,玩家們所反饋的Bug也海量,不過大幸的是,Bug的發生都不是在劇情發展的環節上,而是一些遊玩上的體驗發生問題,包含場景貼圖、NPC互動等等,目前各平台包含PS、Xbox、PC皆傳出噩耗,且這種情況似乎在家機平台PS4與Xbox One上更加嚴重,即使CD Projekt RED緊急釋出更新挽救,但在PS4版上的《電馭叛客2077》還是在解析度與貼圖紋理上有缺陷,遊戲模組的貼圖材質無法及時讀取顯示,仍是有FPS與解析度下降的問題在。 Ils ont mis la loi secu globale dans le jeu? C'était dans le script? #Cyberpunk2077 pic.twitter.com/jN7gDVk9hw— Sturry #3CFM (@Sturricane) December 10, 2020 而小編這邊收集了一些玩家們在各平台所遭遇的相關問題,CD Projekt RED也表示會盡全力修復遊戲並發布更新! We are truly humbled that so many of you trusted us and decided to support #Cyberpunk2077 before the release! Even 8 million thank yous isn't enough! The journey has just begun and we are hard at work on the upcoming fixes and updates to the game. See you in Night City! pic.twitter.com/ycIe2kN0Zq— Cyberpunk 2077 (@CyberpunkGame) December 10, 2020 在XBox One與PS4傳出,無法啟動《電馭叛客2077》,在開啟的瞬間就面臨遊戲崩潰情況,即使CD Projekt RED在第一天釋出更新檔,但仍舊有遊戲崩潰的問題產生,不過慶幸的是,PC平台上尚未有遊戲崩潰情形傳出。 《電馭叛客2077》在程式腳本編寫上似乎出了點問題,但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無法觸發遊戲事件,無法讀取正確相符的動畫和音頻,甚至是場景的門打不開、或是角色消失,雖然在重新讀取存檔後可以解決問題,但次數多了,還是會讓玩家有種失落感, 由如上文所提到的,XBox One和PS4使用者已經反饋了很多有關解析度與FPS上,包含破圖、貼圖材質無法及時讀取顯示的相關問題。 假設玩家們在遊戲中遇到了問題,通常會使出Save and Load大法來解決一些突如其來的麻煩,但這次不同,在《電馭叛客2077》中,原先玩家們可能已經將敵人引走,但存檔再讀取之後發現,敵人位置重置,還是在原本他生成的那個位置,甚至在死亡後仍然保留戰鬥狀態,簡直就是「夜城戰鬼」 許多玩家在《電馭叛客2077》中,都遭遇了敵人穿越牆壁發現隱形中的自己的問題。 玩家們在殺死敵人後,可能會遇見敵人死後武器浮在半空的問題,不過CD Projekt RED在昨日的更新檔已經修復這個問題。 小編同事這邊也有些反饋,在他第一次進遊戲時,就把內建的遊戲語言從英文改了中文,結果發現,他每次重新再進遊戲時,都必須再改一次。 或許《電馭叛客2077》跳票了三次,不想再欺騙玩家的感情,才會在12/10如期上市,但可能在一些遊戲優化上的問題沒有做得盡善盡美,不過卻不能因此將《電馭叛客2077》當作是一款爛遊戲,雖然無論什麼遊戲都會有Bug,然而這不是藉口,玩家們的踴躍糾錯與反饋,也證實了《電馭叛客2077》的超高人氣,畢竟嫌貨才是買貨人。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確實存在!NVIDIA RTX 3080Ti現身於HP OEM驅動,準備迎戰RX 6900XT系列?!
面對蘇媽的RX6000系列來勢洶洶,老黃當然也準備好次元切割刀來應對,據先前謠傳NVIDIA將會在明年1月推出眾多顯卡版本來應戰,其中包含傳聞中的RTX 3080強化版(暫稱RTX 3080Ti),畢竟目前RTX 3090與RTX 3080之間確實在價格與記憶體容量上有一段相當大的落差,而RTX 3080的10GB更是與對手目前RX6000系列陣容的16GB有段差距,確實是需要一張顯卡來填補這中間的缺額。 RTX 3080Ti謠傳規格為搭載GA102晶片、並擁有與RTX 3090相同的10,496 CUDA,記憶體容量將會是RTX 3080的2倍,來到20GB,售價很有可能就會訂在999美金上下,直接與RX 6900XT打對台(這價格有香到!),這樣壓力想必就會回到AMD這邊了。 隨著時間越來越近,就有越來越多消息曝光,在日前,「RTX 3080Ti」型號現身於HP的OEM驅動與T4CFantasy的PCI Devices清單中,證實確實有該顯卡的存在,另外從該清單可以看到除了剛剛提起的RTX 3080Ti之外,還有GA103與GA106(暫不確定顯卡名稱),在行動型平台方面,也增加了3060 Mobile,詳細清單可以參考。 據清單管理員T4CFantasy表示這些新增的型號、名稱正確率為99%,其中的GA106應該就會搭載在RTX 3060上,但令人相當好奇的就是這顆全新的GA103晶片(老黃新刀法?),以型號排列GA103應該會藉於GA102的RTX 3080與GA104的RTX 3070之間,很有可能就是先前傳聞的RTX 3070強化版(Ti?SUPER?),不過這都還只是小編的猜測而已。 整個清單看下來,NVIDIA相當有可能與先前傳言一樣,於明年1月就把RTX 30系列陣容補齊,而在筆電市場不意外也會正式開打,接下來就要看後出手的蘇媽要如何應對了。 不過老黃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先出手「Ti」這一刀,但不要忘記照慣例還留著「Super」這一手,畢竟以現在的3A大作來說,只有10GB的RTX 3080與8GB的RTX 3070、RTX 3060Ti很有可能遇到記憶容量被吃滿的窘境,況且在清單上也看到了RTX 3060 6/12GB的雙版本,這樣高容量版本的RTX 3080、RTX 3070、RTX3060Ti勢必就更有機會出現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終於沒跳票、《電馭叛客2077》隆重登場!在進入夜城前,玩家們需要什麼?
原定今年4/16發行的《電馭叛客2077》,歷經三次跳票之後,終於在台灣10日午夜12點解禁PS系列,而PC版的玩家們也已在稍早8點時開放,不過,官方提醒玩家必須預留至少70GB的硬碟容量來進行遊戲,要上班的玩家們,是不是起了個大早讓遊戲先跑下載啊? 延續了三款RPG桌遊《電馭叛客 2013》、《電馭叛客 2020》和《電馭叛客:紅色》的世界觀與劇情,以Cyberpunk為名的《電馭叛客2077》,將賽博龐克的風格文化再一次做出延伸與體現。以正史時間軸來看,本次《電馭叛客2077》可以算作是正史的第四個作品,開放式遊戲的玩法,玩家將化身成一名可客製化、可自行捏角、名為「V」的角色,並在2077年美國加州一座名為「夜城」的反烏托邦式城市中,自由創造、體驗自己在《電馭叛客2077》中的虛擬人生。 而在下載遊戲前,玩家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電腦配備是否能夠駕馭《電馭叛客2077》,在處理器上,最低需求需要Intel Core i5-3570K或AMD FX-8310,官方建議配備則為Intel Core i7-4790或AMD Ryzen 3 3200G,顯示卡最低需要GTX 780或RX 470。話雖如此(最好前面列的規格可以跑很順啦),但官方還是建議玩家們最好有GTX 1060或R9 Fury以上的規格,而且玩家們還得注意自己的硬碟空間是否足夠,《電馭叛客2077》可是需要70G以上的大容量怪獸啊。 NVIDIA這次也預先部屬,早在上市前的10個小時就預先發布了專屬《電馭叛客2077》的Game Ready驅動程式,讓使用RTX系列的玩家們能夠透過光追與DLSS的黑科技,在《電馭叛客2077》獲得更強烈的沉浸感,至於沒有RTX系列、但又想體驗光追效果的玩家,也不用擔心,GeForce Now也已經登陸這款超級3A大作,而且在正式解禁前,NVIDIA也與Steam還有Epic Games攜手合作,讓這兩個平台的玩家也能透過GeFoce Now闖蕩夜城。 但透過GeForce Now遊玩《電馭叛客 2077》的話,解析度最高只能選擇1080P,最低下載速度標準為15Mbps,想跑1080P的話,網路速度的話建議最好還是能有25Mbps較佳。 不過在《電馭叛客2077》風光上市的背後,國外媒體向玩家們提出了一項警告,因《電馭叛客2077》是一款以賽博龐克風格作為基底的遊戲,所以遊戲中會充斥大量紅色、藍色的閃爍畫面,《Game Informer》特別提醒玩家,「夜城」中的夜店與酒吧對患有癲癇的玩家是個危險區域,但因為劇情需求,所以無法避免,因此玩家們最好能夠找親友陪玩,最好也能將電腦螢幕的護眼模式開啟,來減少畫面藍光。 另外,還有一件花邊事件,由於《電馭叛客2077》延續了設定,將台灣設定為一個獨立國家,也因此日前在微博出現一則新標籤「#賽博朋克2077辱華#」,想帶起批評的風向,讓《電馭叛客2077》成為下一個《魔物獵人》。 但有趣的是,這次中國網友們卻相當理性地說,《電馭叛客2077》是架空的世界觀,不要搞這些陰謀論,看來在中國各種廣電規則下,對岸的網友們為了可以玩到《電馭叛客2077》也紛紛打消自己的國族主義了。(誤)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真的出現了!蘋果自家首款耳罩式降噪耳機AirPods Max正式登場
相信各位果粉們對於AirPods系列肯定是相當熟悉,雖然作為一款耳機,AirPods音質上絕非頂尖,而且在2016年剛推出時更是有不少惡搞迷因圖出現,不過在實際使用過後,AirPods不但擁有真無線耳機的便利性,對於蘋果自家產品的整合性,至今依然是其他牌子無法比擬的,也因此受到不少用戶們的喜愛。 先前就有不少蘋果要推出耳罩式AirPods的傳聞,不過在今年幾場發布會中都一直沒有消息,讓玩家們一度認為可能延期了,不過就在昨日,蘋果無預警正式發布了該產品,命名為AirPods Max,是首款蘋果自家的無線耳罩式降噪耳機。 據官方消息,AirPods Max在外型上提供了太空灰色、銀色、天藍色、綠色與粉紅色五種顏色可作選擇,頭戴部分使用了不鏽鋼頭帶框架與透氣頂部網面,耳罩採用了網狀織物包覆記憶海綿,整體設計相當明顯是以舒適度作為主要考量。 而看到按鈕設計時是不是覺得似曾相似呢?沒錯,蘋果將Apple Watch的設計概念導入到了AirPods Max上,透過這顆「數位錶冠」可以控制音量、暫停/撥放/選擇曲目、接聽來電與啟動Siri,而旁邊長條形按鍵就是ANC按鍵。 再來硬體規格部分,AirPods Max搭載由蘋果設計的40mm雙環型釹磁鐵動圈單體,讓總諧波失真在整個可聽範圍都維持在不到 1%,每個耳罩內也與AirPods二代、AirPods Pro一樣搭載了蘋果自家的H1晶片,提供該晶片可提供適應性等化功能、主動式降噪功能、通透模式與空間音訊效果,另外也同樣有自動切換、音訊分享與啟動Siri等功能,完全承襲了AirPods系列強大的降躁性能與對蘋果的完整支援性。 雖然耳罩式的AirPods Max並不像耳塞式、入耳式的AirPods系列能有相當便利的小巧體積,不過在電池容量上就有相當大的優勢,據官方宣稱,在開啟主動式降噪功能與空間音訊效果時,提供高達 20小時的續航力,存放於耳機套時更會進入超低功耗狀態,協助省電。 AirPods Max台灣預計於明年初販售,官方售價為NT$18,490,以這個價位來說可以說是維持一貫的蘋果價(當果粉就是錢包要夠厚QQ),不過對於果粉們來說,需要一款比AirPods、AirPods Pro音質更佳、沉浸感更深,並同樣擁有對蘋果完整支援性的耳機,或許AirPods Max就會是首選,相信不久後就能在路上看到不少果粉戴著AirPods Max四處趴趴走了XD!,小編自己也相當期待這款蘋果自家首款耳罩式耳機的實際表現。 (意思就是APPLE快點送來測試這樣小編就可以玩到了XD)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